CN110235461B -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5461B
CN110235461B CN201880008500.6A CN201880008500A CN110235461B CN 110235461 B CN110235461 B CN 110235461B CN 201880008500 A CN201880008500 A CN 201880008500A CN 110235461 B CN110235461 B CN 110235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base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ntraliz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85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5461A (zh
Inventor
海兰撒·爱贝斯克拉
村上友规
石原浩一
秋元守
鹰取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35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5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5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5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6Hybrid resource partitioning, e.g. channel borrowing
    • H04W16/08Load shed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包括:多个AP,分别使用能够控制ATT值的天线来形成服务区域,通过预定的访问控制,与归属于该AP的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集中控制站,与多个AP连接,基于多个AP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设定各AP的ATT值,AP具备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作为无线环境信息检测位于该AP的周边的1个以上的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通知给集中控制站,并且通过集中控制站的设定来控制天线衰减值,集中控制站具备参数计算单元,参数计算单元基于从多个AP通知的各个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和各AP用于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来计算各AP的ATT值。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其在与多个无线基站连接的集中控制站中控制无线基站的天线衰减值(ATT值),该天线衰减值用于确保各无线基站的服务区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可携带且高性能的无线终端的普及,不仅在企业和公共场所,在一般家庭中也广泛使用IEEE802.11标准规格的无线LAN。IEEE802.11标准规格的无线LAN有使用2.4GHz频带的IEEE802.11b/g/n标准的无线LAN和使用5GHz频带的IEEE802.11a/n/ac标准的无线LAN。
在IEEE802.11b标准或IEEE802.11g标准的无线LAN中,在2400MHz到2483.5MHz之间以5MHz间隔准备有13个信道。但是,在同一场所使用多个信道时,为了避免干扰,使用频带不重叠的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同时使用最多3个信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4个信道。
在IEEE802.11a标准的无线LAN中,在日本的情况下,在5170MHz到5330MHz之间和5490MHz到5710MHz之间规定了8个信道和11个信道的总共19个信道,每个信道的频带彼此不重叠。另外,在IEEE802.11a标准中,每个信道的带宽被固定为20MHz。
在IEEE802.11b标准的情况下,无线LAN的最大传输速度为11Mbps,在IEEE802.11a标准或IEEE802.11g标准的情况下,无线LAN的最大传输速度为54Mbps。但是,这里的传输速度是物理层上的传输速度。实际上,由于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传输效率为50~70%左右,实际的吞吐量的上限值在IEEE802.11b标准中为5Mbps左右,在IEEE802.11a标准或IEEE802.11g标准中为30Mbps左右。另外,如果想要发送信息的通信站增加,则传输速度会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在有线LAN中,以以太网(注册商标)的100Base-T接口为首,各家庭中也普及使用光纤的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从而提供了100Mbps~1Gbps级的高速线路,在无线LAN中也要求进一步提高传输速度。
因此,在2009年完成标准化的IEEE802.11n标准中,将此前固定为20MHz的信道带宽最大扩大到40MHz,同时确定引入空间多传输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如果应用IEEE802.11n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功能来进行收发,则在物理层中能够实现最大600Mbps的通信速度。
进一步地,在2013年完成标准化的IEEE802.11ac标准中,确定了将信道带宽扩大到80MHz或最大160MHz和应用了空分多址接入(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多用户MIMO(MU-MIMO)发送方法的引入(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如果应用IEEE802.11ac标准中所规定的所有功能来进行收发,则在物理层中能够实现最大约6.9Gbps的通信速度。
但是,如果在IEEE802.11ac标准中扩大信道带宽,则在5GHz频带中在同一场所能够同时使用的信道数减少。例如,当信道带宽为20MHz时,有19个信道,但是,如果将信道带宽设为40MHz、80MHz、160MHz,则减少为9个信道、4个信道、2个信道。
另外,在同一场所能够同时使用的信道数根据用于通信的信道带宽而成为:在2.4GHz频带的无线LAN中为3个信道,在5GHz频带的无线LAN中为2个信道、4个信道、9个信道或19个信道。因此,在实际引入无线LAN时,无线基站(AP:Access Point,接入点)需要选择在自身小区(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中要使用的信道。
在这里,在BSS数比可使用的信道数多的无线LAN的稠密环境中,多个BSS使用同一信道(OBSS:Over lapping BSS)。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同一信道的BSS之间的干扰的影响,将降低该BSS和整个***的吞吐量。因此,在无线LAN中,使用以下的自主分布的访问控制:使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仅在通过载波侦听而信道空闲时才进行数据的发送。
具体而言,产生了发送请求的通信站首先在预定的感测期间(DIFS:DistributedInter-Frame Space,分布式帧间间隙)进行载波侦听来监视无线介质的状态,如果在这期间不存在来自其他无线站的发送信号,则进行随机补偿。无线站继续在随机补偿期间中也进行载波侦听,但在该期间也不存在来自其他无线站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获得信道的使用权。获得了信道的使用权的无线站可以向同一BSS内的其他无线站发送数据或者从这些无线站接收数据。在进行这样的CSMA/CA控制的情况下,在使用同一信道的无线LAN的稠密环境下,因载波侦听而信道变忙的频度变高,发送机会降低,吞吐量降低。
在这里,在AP中进行载波侦听时,使用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来设定判断信道使用情况的CCA(ClearChannel Assessment空闲信道评估)阈值。例如,在IEEE802.11标准中,规定了两个CCA阈值。第一CCA-SD(Signal Detection,信号检测)阈值在能够从载波侦听时接收的接收信号中检测出无线LAN信号的前置码的情况下被设定。第二CCA-ED(Energy Detection,能量检测)阈值在无法从载波侦听时接收的接收信号中检测出无线LAN信号的前置码的情况下被设定。例如,在IEEE802.11a标准中,CCA-SD阈值被设定为-82dBm,CCA-ED阈值被设定为-62dBm。
在通过载波侦听而RSSI为CCA-SD阈值以上且检测到无线LAN信号的前置码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信道忙,不可通信。另外,即使在通过载波侦听来没有检测到无线LAN信号的前置码的情况下,当接收信号的RSSI为CCA-ED阈值以上时,视为来自邻近BSS或其他***的干扰波,判定为该信道忙,不可通信。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判定为信道空闲,可通信。以下,在仅记载为“CCA阈值”的情况下,包含上述的CCA-SD阈值和CCA-ED阈值。
如上所述,在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中,在AP形成BSS时,决定了在自身BSS可对应的信道中的哪个信道进行运用,但还需要决定以多少发送功率发送无线信号等。
AP在定期发送的信标帧或响应于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中记载在自身BSS中使用的参数的设定值以及在自身BSS中可对应的其他参数。然后,AP通过决定了运用的信道发送这些帧,通知归属的无线终端以及周边的其他无线站,从而进行BSS的运用。
在这里,在自身BSS中使用的参数的设定值中,除了CSMA/CA的载波侦听中使用的CCA阈值之外,还包含:发送功率值、决定接收灵敏度的RS(Receiving Sensitively,接收灵敏度)阈值、CW(Contention Window,竞争窗口)的最小值、最大值等与访问权获取相关的参数值、QoS(Quality of Services,服务质量)等参数值。另外,在自身AP中可对应的其他参数包含:用于帧发送的带宽、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等,MCS是控制帧发送中使用的基本数据速率、与可收发数据的数据速率相关的数据速率集。并且,在AP中,也可以考虑通过模拟/数字波束形成或天线切换等动态地改变天线方向性图案,使通信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可变。
在AP中,频率信道、带宽、其他参数的选择和设定方法有以下4种方法。
(1)直接使用AP的制造商设定的默认参数值的方法
(2)使用运用AP的用户手动设定的值的方法
(3)各AP在起动时基于在本站中检测到的无线环境信息,自主地选择并设定参数值的方法
(4)设定由无线LAN控制器等的集中控制站决定的参数值的方法
在无线LAN中,由于进行这样的控制,因此相邻的BSS越多,吞吐量越低。因此,需要监视周围的无线环境,设定适当的信道、发送功率值、CCA阈值等各种参数。
另外,由于无线LAN如上所述通过CSMA/CA动作,因此在密集地配置BSS的环境中,在载波侦听中由于干扰而使信道忙的频度变高,因此导致获得信道的使用权的发送机会降低。因此,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以下的提案:通过控制天线方向性图案、发送功率值、CCA阈值、RS阈值等参数,来控制BSS的通信区域,增加发送机会,由此改善吞吐量。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Zhu(Intel),et al.,“Adaptive CSMA for scalable networkcapacity in high-density WLAN:a hardware prototyping approach,”in Proc.IEEEINFOCOM,2006.
非专利文献2:H.Ma,et al.,“On loss differentiation for CSMA-based densewireless network,”IEEE Commun.Lett.,vol.11,no.11,pp.877-879,Nov.200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1)~(4)的频率信道、发送功率值及其他参数的选择和设定方法中,特别是廉价的AP多数情况下直接使用由制造商设定的默认参数。但是,在附近设置有多台相同制造商的AP的环境下,所有AP都使用相同的频率信道或发送功率值,因此,存在AP之间发生干扰、通信质量变差的问题。
在一般家庭等较小规模的网络中,可以考虑由运用无线LAN的用户设定适当的参数。特别是,在没有外部干扰源的环境下能够进行各种参数的设定,但在城市或集体住宅等周围使用无线LAN的环境、或者中规模或大规模的网络中,用户或管理员难以为每个无线LAN设定适当的参数值。
在各AP在起动时基于在本站中检测出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自主地选择参数值的可自主分布动作的AP中,根据起动顺序的不同,适当的参数值也不同。另外,由于各个AP选择并设定本站中的最佳参数值,因此虽然可以局部地进行最优化,但不能进行***整体的最优化,并且在周边无线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难以应对。
另外,在现有的AP或无线LAN控制器中,基本上不进行选择一次后的参数的再设定。例如,即使发生起动中的AP数的变化、各AP属下的无线终端装置的变化、由各小区内的无线装置发送的数据量的变化等环境变化,也未对使用参数进行综合优化。因此,存在各个小区的吞吐量之间产生差异、或者***整体的吞吐量也变差的问题。
因此,例如在大学、办公室、体育场、车站内环境等由几十台~几百台AP形成的小规模~大规模的无线LAN***的情况下,有配置无线LAN控制器等的集中控制装置,通过无线LAN控制器决定各AP的参数值,并进行AP的控制的方法。
另外,为了通过无线LAN控制器进行最佳的参数设定,需要从控制对象AP、属于它们的无线终端、使用许可频带等单独频率的用户终端等收集与无线环境或业务状况相关的信息,并且在处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计算出最佳参数。另一方面,包含暂时设置的无线LAN路由器的未许可频带的AP数及利用它们的无线终端数急剧增加。因此,存在收集的信息变得庞大,参数计算花费较多时间的问题。
在这里,参照图10来说明在各AP的衰减器中设定的天线衰减值(ATT值)和能够确保预定的通信质量的服务区域之间的关系。
在图10中,AP1~AP3使用共同的频率信道与分别归属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以AP1~AP3为中心的圆示意性地示出与ATT值对应的服务区域。在ATT值大的情况下,如图10(1)所示,AP1~AP3的各服务区域变小。因此,虽然AP间的施加干扰/被干扰变小,频率信道的再利用成为可能,但会产生不能通信的盲区。在ATT值小的情况下,如图10(2)所示,AP1~AP3的各服务区域变大。因此,在服务区域重叠的地方,AP间的施加干扰/被干扰变大,信道访问权的获取变得困难,从而降低了整个无线通信***的吞吐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其考虑到用户终端的服务质量与各AP的天线的ATT值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无线LAN的稠密环境中对各AP的ATT值进行最优化,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整体的吞吐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包括:多个AP,分别使用能够控制ATT值(天线衰减值)的天线来形成服务区域,通过预定的访问控制,与归属于该AP的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集中控制站,与多个AP连接,基于多个AP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设定各AP的ATT值,AP具备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作为无线环境信息检测位于该AP的周边的1个以上的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通知给集中控制站,并且通过集中控制站的设定来控制天线衰减值,集中控制站具备参数计算单元,参数计算单元基于从多个AP通知的各个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和各AP用于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来计算各AP的ATT值。
在第一发明的无线通信***中,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基于由AP的周边AP检测出的AP的信号检测电平来选择与预定的服务区域对应的基准AP,并计算出该基准AP的信号检测电平超过RSSI阈值的值作为各AP的天线衰减值。
在第一发明的无线通信***中,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比较由AP的周边AP检测出的AP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选择该信号检测电平第N(N为1以上的整数)大的周边AP作为基准AP。
在第一发明的无线通信***中,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在AP的周边AP中,选择能够从AP提供服务的区域最大的M个(M为3以上的整数)周边AP,并选择由该周边AP检测出的AP的信号检测电平为最小的周边AP作为基准AP。
在第一发明的无线通信***中,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通过在周边AP中设定的ATT值来修正由AP检测出的该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
第二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包括:多个AP,分别使用能够控制ATT值的天线来形成服务区域,通过预定的访问控制,与归属于该AP的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集中控制站,与多个AP连接,基于多个AP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设定各AP的ATT值,AP具有:步骤1,作为无线环境信息检测位于该AP的周边的1个以上的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通知给集中控制站;以及步骤2,根据集中控制站的设定来控制ATT值,集中控制站具有:步骤3,基于从多个AP通知的各个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和各AP用于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来计算各AP的ATT值。
在第二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集中控制站的步骤3基于由AP的周边AP检测出的AP的信号检测电平来选择与预定的服务区域对应的基准AP,并计算出该基准AP的信号检测电平超过RSSI阈值的值作为各AP的天线衰减值。
在第二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集中控制站的步骤3根据在周边AP中设定的ATT值来修正由AP检测出的该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
发明效果
本发明在集中控制站中基于由各AP检测出的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来计算确保预定的RSSI阈值以上的最佳ATT值并对各AP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分别形成可确保预定的服务质量的各AP的服务区,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整体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的构成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中的AP的构成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中的集中控制站的构成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集中控制站的处理顺序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AP1~AP4的各天线的配置例的图;
图6是示出AP1~AP4中的各天线的ATT值和RSSI值的图;
图7是示出AP1~AP4中的各天线的RSSI值的修正的图;
图8是示出AP1~AP4中的各周边AP的RSSI值的图;
图9是示出AP1~AP4中的ATT值的计算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各AP的ATT值与服务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的构成示例。
在图1中,无线基站(AP)10-1、10-2在共用的无线频带上与分别归属于其的无线终端(STA)20进行无线通信。AP10-1、10-2通过网络30连接到集中控制站40。集中控制站40收集AP10-1、10-2中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计算各AP的最佳参数值,并对各AP进行设定。
图2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中的AP的构成示例。
在图2中,AP包括通信部12、控制部13、无线环境信息保持部14、参数设定部15、访问权获得部16、无线通信部17以及天线部18。
通信部12经由图1所示的网络30与集中控制站40进行通信。无线环境信息保持部14保持定期扫描AP的周边而获取的无线环境信息。参数设定部15设定由集中控制站40通知的参数值。访问权获得部16获得用于在共用的无线频带上进行数据通信的访问权。无线通信部17使用由参数设定部15设定的参数并基于由访问权获得部16获得的访问权,经由天线部18与目的地STA进行数据通信。控制部13统一控制AP的各动作。
图3示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中的集中控制站的构成示例。
在图3中,集中控制站包括通信部42、控制部43、信息收集部44以及参数计算部45。
通信部42经由图1所示的网络30与存在于无线通信***内的控制对象AP10-1、10-2进行通信。信息收集部44收集并保持AP10-1、10-2获取的无线环境信息。参数计算部45基于由信息收集部44收集到的无线环境信息来决定分别分配给AP10-1、10-2的载波侦听阈值、发送功率值、ATT值等参数。控制部43统一控制集中控制站40的动作。
在此,各AP的天线部18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构成。集中控制站40的信息收集部44收集的无线环境信息是各AP的每个天线检测出的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例如是从周边AP发送的信标信号的RSSI值。参数计算部45基于该周边AP的信号检测电平来计算用于在各AP中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ATT值,并对各AP进行设定。以下,参照图4对该顺序进行说明。
图4示出集中控制站的处理顺序的概要。
在图4中,信息收集部44收集针对各AP的各天线设定的ATT值和由各AP检测出的按照每个天线、每个周边AP的RSSI值(S11)。图6示出具体示例。
参数计算部45使用信息收集部44收集的各AP的ATT值和RSSI值,通过以下的步骤计算各AP的最佳ATT值。
首先,由于在各AP中使用按照每个天线设定的ATT值发送信号,因此通过周边AP的ATT值,修正在各AP中检测出的针对各天线和各周边AP的RSSI值(S12)。此时的周边AP的ATT值使用周边AP中的针对各天线的ATT值的最小值。图7示出具体示例。
接着,从AP的各天线的修正后的RSSI值中搜索最大值,作为该AP中的各周边AP的RSSI值(S13)。图8示出具体示例。
接着,基于由AP的周边AP检测出的该AP的RSSI值来选择决定服务区域的范围的基准AP,基于基准AP的RSSI值来计算该AP的ATT值(S14)。例如,将基准AP的RSSI值与用于确保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进行比较,当基准AP的RSSI值大于RSSI阈值时,计算其差值作为ATT值。图9示出具体示例。
最后,对各AP设定每个天线的ATT值,并结束(S15)。
以下,参照图5~图9来说明集中控制站40中的各AP的最佳ATT值的计算示例。
图5示出AP1~AP4的各天线的配置例。在此,AP1具有天线A11~A14,AP2具有天线A21~A24,AP3具有天线A31、A32,AP4具有天线A41。AP1~AP4利用各天线测量AP之间的RSSI值。例如,在AP1中,接收从周边的AP2~AP4发送的信号,针对AP1的各天线A11~A14,分别测量AP2~AP4各自的RSSI值并通知集中控制站40。
图6示出AP1~AP4中的各天线的ATT值和RSSI值(图4的S11)。例如,设定在AP1的天线A11~A14中的ATT值为1、0、0、1,在AP1的天线A11~A14中的周边AP2的RSSI值为未检测、-80dBm、-70dBm、-60dBm,AP3的RSSI值为-93dBm、-83dBm、-83dBm、-93dBm,AP4的RSSI值为未检测、未检测、-85dBm、-73dBm。AP2~AP4中的各天线的ATT值及RSSI值也如图6所示。
图7示出AP1~AP4中的各天线的RSSI值的修正(图4的S12)。对于APi(i为1~4)的各天线的RSSI值,使用周边APj(j为1~4,j≠i)的各天线的ATT值的最小值进行修正。这是因为,APi以ATT值为0进行扫描,周边APj为了使用设定的ATT值进行发送,需要在APi中使用周边APj的ATT值对RSSI值进行修正。
在此,AP1~AP4中的各天线的ATT值的最小值为0、0、3、5。因此,对由AP1的各天线A11~A14检测出的周边AP2的RSSI值不进行修正,周边AP3的RSSI值进行3dB的修正,成为-90dBm、-80dBm、-80dBm、-90dBm,周边AP4的RSSI值进行5dB的修正而成为未检测、未检测、-80dBm、-68dBm。由AP2~AP4的各天线检测出的周边AP的RSSI值的修正也如图7所示。
图8示出AP1~AP4中的各周边AP的RSSI值(图4的S13)。在此,具有多个天线的AP1、AP2、AP3成为对象。例如,在AP1的天线A11~A14中,周边AP2的修正后的RSSI值的最大值为-60dBm,周边AP3的修正后的RSSI值的最大值为-80dBm,周边AP4的修正后的RSSI值的最大值为-68dBm。由此,AP1中的周边AP2、AP3、AP4的RSSI值成为-60dBm、-80dBm、-68dBm。AP2~AP4中的周边AP各自的RSSI值也如图8所示。
图9示出AP1~AP4中的ATT值的计算示例(图4的S14)。APi选择决定服务区域的范围的基准AP,在该基准AP中的RSSI值大于确保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的情况下,将其差值作为APi的ATT值。
APi的基准AP的选择方法是:比较由APi的周边APj检测到的APi的RSSI值,选择RSSI值第N(N是1以上的整数)大的周边AP作为基准AP。另外,N例如可以是从***中使用的总信道数减去1的数。或者,也可以从APi中选择可提供服务的区域最大的M个(M为3以上的整数)周边AP,选择其中RSSI值最小的周边AP作为基准AP。这使得在APi的服务区域内周边AP为N台或M台,并设定ATT值使得能够在该周边AP中检测到APi。另外,在***内AP数比N或M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RSSI值最小的AP作为基准AP。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将确保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设为-70dBm。当N=2时,由于AP1的周边AP2、AP3、AP4中的AP1的RSSI值为-61dBm、-76dBm、-76dBm,因此AP1的基准AP成为RSSI值第2大的-76dBm的AP3或AP4。此时,由于基准AP3、AP4中的AP1的RSSI值低于RSSI阈值,因此AP1的ATT值为0dB。由于AP2的周边AP1、AP3、AP4中的AP2的RSSI值为-60dBm、-80dBm、-65dBm,因此AP2的基准AP成为RSSI值为第2大的-65dBm的AP4。此时,由于基准AP4中的AP2的RSSI值-65dBm超过RSSI阈值,因此将AP2的ATT值设为作为其差值的5dB。
由于AP3的周边AP1、AP2、AP4中的AP3的RSSI值为-80dBm、-90dBm、-85dBm,因此AP3的基准AP成为RSSI值为第2大的-85dBm的AP4。此时,由于基准AP4中的AP3的RSSI值低于RSSI阈值,因此AP3的ATT值为0dB。由于AP4的周边AP1、AP2、AP3中的AP4的RSSI值为-68dBm、-60dBm、-85dBm,因此AP4的基准AP成为RSSI值为第2大的-68dBm的AP1。此时,AP4的基准AP1的RSSI值-68dBm超过RSSI阈值,因此AP4的ATT值为作为其差值的2dB。
以上的结果,AP1的天线A11、A14的ATT值从1dB变为0,天线A12、A13的ATT值为0不变,服务区域稍微扩大。AP2的天线A21~A24的ATT值从0变为5dB,服务区域变窄。AP3的天线A31的ATT值从10dB变为0,天线A32的ATT值从3dB变为0,服务区域扩大。AP4的天线A41的ATT值从5dB变为2dB,服务区域扩大。如上所述,通过AP1~AP4的各天线的ATT值的最优化,分别形成能够确保预定的服务质量的AP1~AP4的服务区域,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整体的吞吐量。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以AP为单位计算ATT值的例子,但也可以以天线为单位或以多个天线的天线块为单位计算ATT值。
另外,也可以当对各AP设定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步骤计算出的ATT值时,在考虑了各天线的线缆长度等导致的传输损耗、预先设定的ATT值的初始值的基础上,设定各天线的ATT值。
符号说明
10无线基站(AP)
12通信部
13控制部
14无线环境信息保持部
15参数设定部
16访问权获得部
17无线通信部
18天线部
20无线终端(STA)
30网络
40集中控制站
42通信部
43控制部
44信息收集部
45参数计算部

Claims (5)

1.一种无线通信***,包括:
多个无线基站,分别使用能够控制天线衰减值的天线来形成服务区域,通过预定的访问控制,与归属于该无线基站的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集中控制站,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连接,基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设定各无线基站的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无线通信***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作为所述无线环境信息检测位于该无线基站的周边的1个以上的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通知给所述集中控制站,并且根据所述集中控制站的设定来控制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集中控制站具备参数计算单元,所述参数计算单元基于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通知的各自的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和各无线基站用于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来计算各无线基站的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基于由所述无线基站的周边无线基站检测出的所述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选择能够从所述无线基站提供服务的区域最大的M个周边无线基站,将由该周边无线基站检测出的所述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为最小的周边无线基站选择为与所述预定的服务区域对应的基准无线基站,并计算出该基准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超过所述RSSI阈值的值作为所述各无线基站的天线衰减值,
所述M为3以上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比较由所述无线基站的周边无线基站检测出的所述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选择该信号检测电平第N大的周边无线基站作为所述基准无线基站,
所述N为1以上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控制站的参数计算单元被构成为:根据在周边无线基站中设定的所述天线衰减值,修正由所述无线基站检测出的该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包括:
多个无线基站,分别使用能够控制天线衰减值的天线来形成服务区域,通过预定的访问控制,归属于该无线基站的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集中控制站,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连接,基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的无线环境信息来设定各无线基站的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步骤1,作为所述无线环境信息检测位于该无线基站的周边的1个以上的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并通知给所述集中控制站;以及
步骤2,根据所述集中控制站的设定来控制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集中控制站具有:
步骤3,基于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通知的各自的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和各无线基站用于确保预定的服务区域的RSSI阈值来计算各无线基站的所述天线衰减值,
所述集中控制站的步骤3基于由所述无线基站的周边无线基站检测出的所述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选择能够从所述无线基站提供服务的区域最大的M个周边无线基站,将由该周边无线基站检测出的所述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为最小的周边无线基站选择为与所述预定的服务区域对应的基准无线基站,并计算出该基准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超过所述RSSI阈值的值作为所述各无线基站的天线衰减值,
所述M为3以上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控制站的步骤3根据在周边无线基站中设定的所述天线衰减值,修正由所述无线基站检测出的该周边无线基站的信号检测电平。
CN201880008500.6A 2017-01-27 2018-01-25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235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3220 2017-01-27
JP2017013220 2017-01-27
PCT/JP2018/002297 WO2018139541A1 (ja) 2017-01-27 2018-01-25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5461A CN110235461A (zh) 2019-09-13
CN110235461B true CN110235461B (zh) 2023-04-25

Family

ID=62979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8500.6A Active CN110235461B (zh) 2017-01-27 2018-01-25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7509B2 (zh)
EP (1) EP3576448B1 (zh)
JP (1) JP7006623B2 (zh)
KR (1) KR102285316B1 (zh)
CN (1) CN110235461B (zh)
TW (1) TWI691232B (zh)
WO (1) WO2018139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8930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adaptation method
JP7143240B2 (ja) 2019-03-26 2022-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00126937A (ko) * 2019-04-30 2020-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주 채널의 결정에 기초한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188437A (ja) * 2019-05-17 2020-1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10136700A1 (en) * 2019-10-30 2021-05-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transmitter power output (tpo) in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437A (zh) * 2000-03-16 2003-07-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质量测定装置,无线通信质量测定方法及无线基站
CN101208882A (zh) * 2006-04-28 2008-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
EP2375806A1 (en) * 2008-12-15 2011-10-12 Fujitsu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2474737A (zh) * 2009-07-29 2012-05-23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4088A (ja) * 1992-04-03 1993-10-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JPH09163443A (ja) * 1995-12-14 1997-06-20 Toshiba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7006447B1 (en) 2000-04-27 2006-02-2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measuring radio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radio device
JP4009780B2 (ja) * 2003-02-06 2007-11-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設定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869822B2 (en) * 2003-02-24 2011-01-11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and system field of the invention
US7313113B1 (en) 2003-04-04 2007-12-25 Airespace, Inc. Dynamic transmit power configur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s
JP2007518361A (ja) 2004-01-08 2007-07-0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性能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512379B2 (en) * 2004-10-29 2009-03-31 Hien Nguy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AP) automatic channel selection
GB0515185D0 (en) * 2005-07-22 2005-08-31 Fox Andrew J Beam definable antenna
US8681810B2 (en) * 2006-04-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arrier sensing thresholds
US8064413B2 (en) 2006-05-12 2011-11-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rate and reach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JP2008252253A (ja) 2007-03-29 2008-10-16 Kddi Corp 基地局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制御方法
KR20110071105A (ko) * 2008-09-30 2011-06-28 스파이더클라우드 와이어리스, 인크. 동적 토폴로지 적응
US8868133B1 (en) 2011-02-24 2014-10-21 Corvas Technologies Corp Beacon and associated components for a ranging system
KR101343565B1 (ko) * 2011-06-03 2013-12-1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액세스 포인트와 그 무선 액세스 포인트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81165A (zh) * 2012-10-26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接入点
EP2992724B1 (en) * 2013-05-03 2020-04-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actional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for wla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437A (zh) * 2000-03-16 2003-07-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质量测定装置,无线通信质量测定方法及无线基站
CN101208882A (zh) * 2006-04-28 2008-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具有接收分集功能的基于w-cdma方式的移动机及其***
EP2375806A1 (en) * 2008-12-15 2011-10-12 Fujitsu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2474737A (zh) * 2009-07-29 2012-05-23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6448B1 (en) 2021-12-01
EP3576448A1 (en) 2019-12-04
TW201832611A (zh) 2018-09-01
JPWO2018139541A1 (ja) 2019-11-14
KR20190097174A (ko) 2019-08-20
EP3576448A4 (en) 2020-11-11
WO2018139541A1 (ja) 2018-08-02
US20190394653A1 (en) 2019-12-26
US11297509B2 (en) 2022-04-05
CN110235461A (zh) 2019-09-13
TWI691232B (zh) 2020-04-11
JP7006623B2 (ja) 2022-01-24
KR102285316B1 (ko)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461B (zh)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153760B2 (en) Spatial reuse (SR)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sensor nodes and actual packet collision measurements
JP647273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集中制御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CN117939607A (zh) 跨基本服务集(bss)控制发射功率
CN107925922B (zh) 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70223563A1 (en) Dynamic cca scheme with interface control for 802.11 hew standard and system
JP201710355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中制御局
JP689173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および制御局
EP3764681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erver
JP654458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20929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4918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27243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722494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203533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15964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7752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27243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301133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WO2021152696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18843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