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392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392A
CN110167392A CN201780083089.4A CN201780083089A CN110167392A CN 110167392 A CN110167392 A CN 110167392A CN 201780083089 A CN201780083089 A CN 201780083089A CN 110167392 A CN110167392 A CN 110167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s
bristle
toothbrush
end part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3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沼久美子
铃木利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 Corp filed Critical G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67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28Bristle profile, the end of the bristle defining a surface other than a single plane or deviating from a simple geometric form, e.g. cylinder, sphere or c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1/00Bristle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bristles
    • A46D1/02Bristles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Brus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牙刷,包括手柄部、以及设在该手柄部的一端的头部,其中,所述头部具有基座部、以及植设在该基座部的由多个刷毛集束而成的毛束,所述刷毛的剖面形状为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所述刷毛的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植设在牙刷中毛束的刷毛的剖面形状设为圆形以外的形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剖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刷毛的牙刷。并且,已知这种牙刷的去除牙垢(牙菌斑)的性能比以往的牙刷更高。
另一方面,在进行刷牙时,希望不仅对牙齿的***部(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充分进行清洁,而且还对齿间部上附着的牙菌斑等也充分进行清洁。在此,为了良好地进行齿间部的清洁,需要使因触碰到***部而弯曲并分开的牙刷的刷毛的一部分进入齿间部,并使刷毛顶端也触碰到齿间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37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一般来说,与具有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刷毛的牙刷相比,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剖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刷毛较难弯曲。因此,在进行刷牙时牙刷的刷毛顶端难以进入齿间部,有时无法充分地将齿间部刷净。
另一方面,在考虑刷毛的弯曲而使用较软的刷毛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使剖面形状为多边形的刷毛原本所具有的将牙菌斑等刮落的性能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刷,其能够维持良好地将牙菌斑等刮落的刷毛性能,同时也能够良好地将齿间部刷净。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包括手柄部、以及设在该手柄部的一端的头部,其中,所述头部具有基座部、以及植设在该基座部的由多个刷毛集束而成的毛束,所述刷毛的剖面形状为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所述刷毛的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牙刷,其能够维持良好地将牙菌斑等刮落的刷毛性能,同时也能够良好地将齿间部刷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头部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头部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毛束的刷毛顶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刷毛的剖面形状的示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刷毛的剖面形状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图2示出了将图1的牙刷的头部放大描绘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将图1的牙刷的头部放大描绘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牙刷1包括手柄部20、以及设在手柄部20的一端的头部10。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将设有头部10的一侧作为前方,将设有手柄部20的一侧作为后方。手柄部20可以包括刷牙时握持的手柄主体40、以及设在手柄主体40与头部10之间的颈部30。头部10包括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基座部12,在基座部12的上表面上植设有多个毛束(tuft),该毛束由多个刷毛(bristle)集束而构成。在毛束中,可以包括在侧视图中顶端部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的顶端水平毛束14、以及在侧视图中顶端部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倾斜的顶端倾斜毛束15(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毛束的刷毛18的剖面形状为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即,在相对于刷毛18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切割的剖面的形状为大致等边的四边形。
图4示出了将由多个刷毛18集束而构成的毛束14的顶端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4所示的示意图表示出在齿面清洁时施加力,并且刷毛顶端略为张开的状态。在图4中,刷毛18的剖面形状为菱形。
如图4所示,剖面形状为大致等边的四边形的刷毛18在整体上具有大致四棱柱的形状。这种刷毛18具有边缘部(角)。具体来说,在四棱柱的侧面和与该侧面相邻的侧面的交叉部处具有侧面脊线部181。另外,由于刷毛18的顶端具有平面状的顶端面,因此能够具有作为各侧面与顶端面的交叉部的顶端脊线部182、以及作为2个侧面与顶端面的交叉部的顶点部183。由于具有这样的边缘部,因此能够良好地刮掉存在于齿面的牙菌斑等,并能够提高牙刷的齿面清洁效果。
然而,具有边缘部的形状的刷毛通常刚性较高,难以弯曲。因此,触碰到***部的刷毛有时会无法弯曲并良好地进入齿间部。另外,即使进入齿间部,有时也会随着牙刷的移动而立即移动到齿间部之外,而非跟随齿间部的齿面。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通过使刷毛的剖面形状为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并且使刷毛的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从而能够维持剖面形状为等边四边形的刷毛所产生的齿面清洁效果,同时能够使刷毛良好地弯曲(屈曲)。这种牙刷能够容易地使刷毛顶端进入齿间部,并能够使进入齿间部的刷毛顶端良好地跟随齿间部的齿面。因此,不仅能够充分地将牙齿的***部的牙菌斑等刮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将齿间部的牙菌斑等刮落,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齿面清洁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牙菌斑等除了包括牙菌斑以外,还包括齿面的着色污垢(stain)、附着于齿面的食物残渣等的污垢。
图5示出了将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使用的刷毛18的剖面形状放大的示意图。在图5的例子中,刷毛18的剖面(横截面)的形状为菱形。即,刷毛18的剖面形状是所有边的长度相等、相对的顶点的内角大小彼此相等且相邻顶点的内角大小彼此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在此,4边的长度不必严格相等。在本说明书中,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例如可以是四边形的最长边与最短边的长度差为4边长度的算术平均值的10%以下的四边形,优选可以是该长度差为4边长度的算术平均值的5%以下的四边形,更优选可以是该长度差为4边长度的算术平均值的3%以下的四边形。
关于刷毛18的剖面形状,上述四边形的一边的边长(图5的a)优选为3.5mil(密耳)(大约0.089mm)以上且6.5mil(大约0.165mm)以下。另外,上述一边的边长更优选为3.8mil(大约0.0965mm)以上且5.5mil(大约0.1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mil(大约0.102mm)以上且5mil(大约0.127mm)以下。通过将刷毛18的横截面的四边形的一边的边长设为3.5mil以上,从而能够维持将牙菌斑等刮落的刷毛性能,通过将一边的边长设为6.5mil以下,能够在刷毛顶端触碰到齿面时使刷毛柔软地弯曲(屈曲),能够使刷毛顶端也到达齿间部。因此,无论对于***部的齿面还是齿间部的齿面均能够充分地将牙菌斑等刮落,能够获得较高的齿面清洁效果。
上述四边形可以包括角度(内角)为锐角θ的顶点。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相对的顶点的内角相等。另外,四边形的顶点的内角可以均不相等。上述锐角θ优选为70°以上且小于90°,更优选为75°以上且85°以下。通过使四边形包括锐角θ的顶点,从而能够将形成于与该顶点对应的位置上的边缘部(图4的侧面脊线部181、顶端脊线部182、顶点部183)更尖锐地形成,能够提高针对牙菌斑等的刮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使四边形包括角度为70°以上的顶点,从而能够维持刷毛的强度及硬度。另外,由于能够避免形成过度尖锐的边缘部,因此即使当牙刷的使用者施加过大的力进行刷牙时也能够防止对牙龈或口腔的损伤。
另外,上述四边形中包含的对角线的长度可以不同。即,如图5的例子所示,2个对角线b、c的长度可以不同。在此,较长的对角线b的长度可以为8mil(大约0.203mm)以上且12mil(大约0.304mm)以下,优选为9mil(0.229mm)以上且11mil(大约0.279mm)以下,更优选为9.5mil(0.229mm)以上且10.5mil(大约0.279mm)以下。
另外,较短的对角线c的长度可以为5.0mil(大约0.127mm)以上且9mil(大约0.229mm)以下,优选为5.5mil(大约0.140mm)以上且8mil(大约0.203mm)以下,更优选为6mil(大约0.152mm)以上且7.6mil(大约0.193mm)以下。通过使剖面形状的四边形具有上述范围的尺寸,从而能够维持由刷毛的边缘部所带来的齿面清洁效果,同时能够获得可使刷毛顶端容易进入齿间部的牙刷。
上述较长的对角线b与较短的对角线c的比值可以为2以下,优选为1.1以上且1.7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1.6以下。通过设为具有上述范围的比值的形状,从而能够维持由刷毛的边缘部所带来的针对污垢的刮落效果,同时能够维持刷毛的强度、硬度及屈曲性,并且还能够防止口腔内的损伤。
虽然在上述说明中参照图5主要对菱形的剖面形状的刷毛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剖面形状为与图5的形状不同的另外的等边四边形的刷毛。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形状以外的剖面形状。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牙刷可以为如图6(a)所示的正方形。另外,如图6(b)及图6(c)所示,四边形的全部边或一部分边可以不是直线状,而是以向四边形的内侧凹入的方式弯曲。图6(b)示出了对全部边长相等、且具有内角为锐角的顶点的四边形进行变形,使各边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另外,图6(c)示出了对正方形进行变形,使各边向内侧弯曲的形状。
通过具有如图6(b)及图6(c)所示的向内侧弯曲的剖面形状,从而更尖锐地形成边缘部(侧面脊线部181、顶端脊线部182、顶点部183),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污垢的刮除效果。即使在这种剖面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侧面脊线部181、顶端脊线部182、顶点部183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倒圆(倒角)。
在如图6(b)及图6(c)所示的形状那样,四边形的边不是直线状,而是使边弯曲而使形状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相邻顶点间的直线距离作为边长,或者将弯曲的曲线长度近似作为边长。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刷毛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优选为20N/cm2以上且35N/cm2以下。通过将以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作为剖面形状的刷毛的硬度设为40N/cm2以下,从而在刷牙时刷毛顶端触碰到***部的齿面并进行按压时,能够使毛束适度地弯曲。由此,能够使刷毛弯曲并良好地进入齿间部的深处,并且能够使进入齿间部的刷毛顶端跟随齿面以对齿面进行清洁。因此,即使没有特别的刷牙技术,也能够利用刷洗法(scrubbing method)、冯尼氏法(Fone’s method)等普通的刷牙方法将齿间部的牙菌斑等充分地去除。另外,由于无需施加用于使毛束弯曲的过大的力,因此也不会因过大的力而损伤牙龈或口腔。另一方面,通过将刷毛的硬度设为15N/cm2以上,从而能够确保用于将牙菌斑等刮落的刷毛的硬度,并能够维持以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作为剖面形状的刷毛的齿面清洁效果。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对牙50进行刷牙的样子。由于当头部的毛束14触碰到牙50时刷毛18良好地弯曲,因此刷毛18的顶端边缘部182触碰到牙50的***部51的齿面,同时刷毛18也良好地进入齿间部52,并且侧面刷毛18的侧面边缘部181及顶端边缘部182触碰到齿间部52的齿面。因此,因包括侧面边缘部181及顶端边缘部182的边缘部所产生的针对污垢的刮出效果在齿间部52也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植设在头部10的基座部12上的毛束的多个刷毛18,其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将硬度、材质、剖面的形状或尺寸不同的多个刷毛集束来使用。另外,可以使用硬度、材质、剖面的形状或尺寸相同的多个刷毛集束而成的毛束,并使每个毛束的硬度、材质、剖面的形状或尺寸不同。
对于刷毛18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46、尼龙MDX6、尼龙11、尼龙12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甲酯(polymethylenena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氯乙烯、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氟乙烯基醚等氟系树脂。也可以使用上述树脂的2种以上的共聚物,或者也可以使用上述树脂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如图1所示,头部10的基座部12与手柄部20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头部10的基座部12及手柄部20的材质可以包含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苯乙烯-丙烯腈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丙酸纤维素、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等合成树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植设有多个毛束14、15,该毛束14、15由多个刷毛18集束而构成。如图1及图3所示,当从侧面对牙刷1进行观察时,多个毛束14、15在牙刷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布置。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毛束可以包括顶端部在侧视图中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的顶端水平毛束14、以及顶端部在侧视图中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倾斜的顶端倾斜毛束151、152。如图3所示,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被植设在头部10的基座部12的前方。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被设在基座部12的最前端,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被设在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后方。
如图3所示,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包括位于最高位置的顶部161、以及位于最低位置的底部171。另外,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包括位于最高位置的顶部162、以及位于最低位置的底部172。
在牙刷1的侧视图中,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形状向着后方升高。即,当从牙刷1的侧面观察时,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为在前方侧具有底部171、在后方侧具有顶部161的形状。另外,在牙刷1的侧视图中,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形状向着后方降低。即,当从牙刷1的侧面观察时,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为在前方侧具有顶部162、在后方侧具有底部172的形状。
此外,通过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形成尖塔形状,即中央最高、且在前后方向上较低的山形的形状。换言之,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形成尖塔形状的顶端。
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具有倾斜的顶端部的毛束形成尖塔形状,从而能够缓和在移动牙刷时触碰到齿面的毛束的高度的急剧变化,并能够使牙刷毫无违和感地平滑地移动。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在侧视图中以呈直线的方式倾斜,但是也可以在侧视图中以呈曲线的方式倾斜。例如,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可以被形成为越远离顶端则其倾斜变得越缓。
如上所述,通过使设在头部10的前端的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形成尖塔形状,从而能够使尖塔形状的尖锐部还能够到齿间部或牙的凹槽等,能够将附着在细小的凹凸部分的牙菌斑等也刮出。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可以相互接触,可以通过该相互接触的刷毛来形成上述尖塔形状的顶端。
如图3所示,除了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以外的毛束(顶端水平毛束14)的高度可以相同。并且,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与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为相同高度,其高度高于顶端水平毛束14的高度。如果以图3进行说明,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的高度h1高于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顶端水平毛束14的顶端的高度h3。
通过这样使高度h1高于高度h3,从而使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相对于顶端水平毛束14的顶端突出。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由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所产生的针对牙菌斑等的刮出效果。特别地,即使在刷最里面的臼齿时,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毛束的刷毛顶端也可以容易地够到臼齿里侧的齿面、以及臼齿里侧的齿面与牙龈之间的边界。因此,无需特别的刷牙技术就能够良好地对臼齿进行刷洗。
此外,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可以高于或等于顶端水平毛束14的高度。即,如果以图3进行说明,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h2可以等于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顶端水平毛束14的顶端的高度h3,或者高于高度h3。当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h2高于顶端水平毛束14的高度h3时,上述可容易地对里侧的臼齿进行刷洗得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底部171与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可以如图3所示为相同的高度,也可以为不同的高度。当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与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为相同高度,且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底部171的高度与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为相同高度时,能够使两顶端倾斜毛束151、152的顶端部的倾斜的程度为同等程度,因此即使牙刷被使用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刷毛偏向前后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变形。
另外,当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底部171的高度低于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时,还能够使头部10的顶端容易地***口腔里侧的狭窄区域并进行移动,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对臼齿进行刷洗。
从基座部12的上表面到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的高度(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中包含的最长的刷毛的长度)可以为8.5mm以上且9.5mm以下,优选为8.7mm以上且9.3mm以下。
另外,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的顶部16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顶部162的高度(图3中的h1)优选为12.5mm以上且13.5mm以下,更优选为12.7mm以上且13.3mm以下。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的底部172的高度(图3中的h2)优选为11.5mm以上且12.5mm以下,更优选为11.7mm以上且12.3mm以下。
此外,从基座部12的下表面到除了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以外的毛束(顶端水平毛束14)的顶端的高度(图3中的h3)优选为11.5mm以上且12.5mm以下,更优选为11.7mm以上且12.3mm以下。
通过将高度h1、h2、h3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使头部10更小型化,能够将头部10容易地***口腔的里侧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因此即使对于存在难以张开嘴部、呕吐反射强烈、颊粘膜较硬、舌头较大、牙冠长度较短等情况的使用者,也能够使其良好地进行刷牙。
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如图2所示,在牙刷1(头部10)的宽度方向上也排列布置有多个毛束14、15。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从头部10的前端(牙刷1的前端)向后端植设有共计8组(8行)毛束14、15。
具体来说,头部10的最前端的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包括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布置的2个毛束151A、151B。其后方的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包括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布置的3个毛束152A、152B、152C。进一步在其后方设有5行(5组)毛束,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包括3个毛束。并且,在头部10的最后端的行中,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有2个毛束。
在各毛束行中包含的毛束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可以根据刷毛的材质、形状、粗细、或植设孔的形状、大小等改变。例如,在最前端的毛束行及最后端的毛束行中,可以包括3个以上且5个以下的毛束,也可以仅包括1个毛束。另外,在除了最前端的毛束行及最后端的毛束行以外的毛束行中,可以包括4个以上且6个以下的毛束,也可以包括2个以下的毛束。也可以设为毛束行各自仅具有1个毛束的实施方式。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和在其后方相邻的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被布置成交错状。即,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被布置成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错开。通过该布置,能够使最前端的顶端倾斜毛束151的头部1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位于在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后方相邻的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之间。由此,能够更密集地布置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和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由该些毛束151、152的顶端部所形成的尖塔形状的污垢刮出效果。
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将除了最前端及最后端的毛束以外的毛束以使其宽度方向的位置为相同位置的方式相邻地布置,但是也可以将该些毛束布置为相互错开。
如图3所示,可以将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以从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朝后方倾斜的方式植设,并可以将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以朝相对于基座部12的上表面的前方倾斜的方式植设。即,在侧视图中,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可以向着由两毛束的顶端部所形成的尖塔形状的顶端倾斜。由此,能够提高由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所形成的尖塔形状的顶端处的刷毛的密集程度,因此能够提高由顶端倾斜毛束151、152所产生的污垢刮出效果。
关于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倾斜角度,其相对于与基座部12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的角度可以为0.5°以上且5°以下。
在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中所包含的毛束152A~152C之中,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布置在两端部上的毛束152A及152C可以如上所述向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侧倾斜,并且也向毛束152B侧倾斜。即,如图3所示,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中所包含的毛束152A及152C的顶端部可以向牙刷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L侧倾斜。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利用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在侧视图中形成尖塔形状,同时即使在正视图中(即使在从牙刷的前方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由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的顶端部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所形成的毛束的外观形状也变成上表面侧的宽度相对于下表面侧宽度较窄的梯形。
通过使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A及152C的顶端部向长度方向中心线CL侧倾斜的上述结构,从而即使在刷毛顶端触碰到齿面时刷毛顶端也难以散开,因此能够使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确实地触碰到齿面。由此,例如还能够容易地将附着在臼齿上表面的细微凹凸处的污垢等刮出。
此外,除了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毛束152A、152C的上述倾斜以外,可以将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中包含的毛束151A、151B的顶端部也布置成向牙刷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L侧倾斜。由此,能够提高即使在刷毛顶端触碰到齿面时刷毛顶端也难以散开、并且能够使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确实地触碰到齿面的上述效果。
关于上述第一顶端倾斜毛束151及第二顶端倾斜毛束152的顶端部向长度方向中心线CL侧倾斜的角度,其相对于与基座部12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的角度可以为0.5°以上且5°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座部12上所形成的植设孔的大小可以为1.2mm2以上且2.2mm2以下。另外,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植设孔的形状为圆形,但是不限于该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在植设孔的形状是顶点个数为3个以上且5个以下的多边形的情况下,由于在毛束自身上也形成有边缘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牙菌斑等的刮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头部10的基座部11和手柄部20作为不同部件构成,并对其进行组合。在该情况下,还可以将头部10设为能够更换地部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比较例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准备植设有毛束的牙刷,该毛束由剖面形状为菱形的刷毛集束而成。作为剖面形状的菱形包括80°的锐角,并且其一个边长为4mil(大约0.102mm)。另外,刷毛的基于JIS S3016-1995所测量出的硬度为22.8N/cm2
在该牙刷中,按照与图2所示的排列方式同样的排列方式,在头部的长度方向上植设有8行(8组)毛束,如图3所示,前端的2行为顶端倾斜毛束,利用该2行的毛束形成尖塔形状。从基座部的下表面到第一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的顶部的高度h1(图3)为13mm,从基座部的下表面到顶端水平毛束的顶端的高度h3(图3)为12mm。
使用上述牙刷进行了以下模拟污垢(pseudo stain)去除试验。
<模拟污垢去除试验>
在牙齿模型(株式会社Nissin制造、“500H 1-M”)的上颚右侧的第一小臼齿到第一大臼齿3颗牙齿的颊侧面上涂抹模拟污垢(寺西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MagicInk”)。将模拟污垢涂抹在牙齿的***部及齿间部的在前视图中能够看见的区域中。在涂抹完成的状态下利用数码照相机从前面对牙齿进行拍摄,记录涂抹面积。初始的涂抹面积为209mm2
接着,将涂抹有模拟污垢的牙齿模型及牙刷分别固定在五片连续式磨损试验机(东京技研株式会社制造、“K834”)上。以170往复/秒的速度施加100g的载荷,以使牙刷的长度方向与牙齿的排列方向(水平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使牙刷触碰到牙齿模型,在牙齿的排列方向上往复刷扫5次。在刷扫后,利用数码照相机从前面对牙齿进行拍摄,利用数码图像测量软件(Japan Pola Digital株式会社),将拍摄到模拟污垢的部分的面积作为去除面积(mm2)计算出。另外,将去除面积与初始的污垢涂抹面积的比率作为去除率(%)。
按以下方式进行污垢的去除评价。
◎:去除率为80%以上,并且能够极好地去除模拟污垢。
○:去除率为70%以上且低于80%,并且能够良好地去除模拟污垢。
×:低于70%,并且未能充分地去除模拟污垢。
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表1中的“刷毛粗细”,在使用剖面形状为菱形的刷毛的例子(实施例1~3、比较例1、2)中是菱形的一边的长度,在使用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刷毛的例子(比较例3~6)中是圆的直径。
表1
(实施例2、3)
除了将作为剖面形状的菱形的一边的长度如表1所示分别改变为5mil(大约0.127mm)及6mil(大约0.152mm)以外,准备与实施例1同样地构成的牙刷。实施例2、3的牙刷的刷毛的基于JIS S 3016-1995所测量出的硬度分别为30.6N/cm2及38.2N/cm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模拟污垢去除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2)
除了将作为剖面形状的菱形的一边的长度如表1所示分别改变为3mil(大约0.076mm)及7mil(大约1.778mm)以外,准备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构成的牙刷。比较例1、2的牙刷的刷毛的基于JIS S 3016-1995所测量出的硬度分别为14.3N/cm2及49.2N/cm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模拟污垢去除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除了用剖面形状为圆形且圆的直径为3mil(大约0.076mm)的刷毛来代替剖面形状为菱形的刷毛以外,准备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构成的牙刷。比较例3的牙刷的刷毛的基于JIS S 3016-1995所测量出的硬度为22.4N/cm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模拟污垢去除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6)
除了将圆的直径如表1所示分别改变为4mil(大约0.102mm)、5mil(大约0.127mm)、6mil(大约0.152mm)以外,准备以与比较例3同样的方式构成的牙刷。比较例4~6的牙刷的刷毛的基于JIS S 3016-1995所测量出的硬度分别为29.6N/cm2、37.0N/cm2及44.6N/cm2。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进行模拟污垢去除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使用了剖面形状为菱形且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的刷毛的实施例1~3中,模拟污垢的去除面积较大,对于污垢(牙菌斑等)的去除效果较高。特别地,可以看出:使用了刷毛硬度为20N/cm2以上且35N/cm2以下的刷毛的实施例1、2的污垢去除效果优异。相比之下,在使用了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刷毛的比较例3~6中,在上述试验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去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1中,包含***部及齿间部的整体上的模拟污垢的去除面积较小。考虑其原因是:虽然剖面形状为菱形,但是由于使用了硬度小于15N/cm2的刷毛,因此由刷毛的边缘部所产生的污垢的刮出效果较弱。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未能充分地去除模拟污垢,特别是齿间部的模拟污垢的去除并不充分。考虑其原因是:虽然剖面形状为菱形,但是由于使用了硬度超过40N/cm2的刷毛,因此触碰到齿面的刷毛未能良好地弯曲,未能跟随齿面。另外,在比较例2中还可以确认出:当对刷扫时的样子进行观察时,刷毛未充分地进入齿间部。
本申请以2017年1月13日向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7-004388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并在此援引其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 牙刷;
10 头部;
12 基座部;
14 毛束(顶端水平毛束);
15 毛束(顶端倾斜毛束);
18 刷毛;
20 手柄部;
30 颈部;
40 手柄主体;
50 牙;
51 ***部;
52 齿间部;
151、151A、151B 第一顶端倾斜毛束;
152、152A、152B、152C 第二顶端倾斜毛束;
161 第一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的顶部;
162 第二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的顶部;
171 第一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的底部;
172 第二顶端倾斜毛束的顶端部的底部;
181 侧面脊线部;
182 顶端脊线部;
183 顶点部。

Claims (7)

1.一种牙刷,包括手柄部、以及设在该手柄部的一端的头部,其中,
所述头部具有基座部、以及植设在该基座部的由多个刷毛集束而成的毛束,
所述刷毛的剖面形状为边长大致相等的四边形,
所述刷毛的硬度为15N/cm2以上且40N/cm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四边形的边长为3.5mil以上且6.5mil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四边形包括角度为70°以上且小于90°的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植设有多个由多个刷毛集束而成的所述毛束,
在所述多个毛束之中,包括植设在所述基座部的前端的第一毛束、以及在该第一毛束的后方相邻的第二毛束,
在侧视图中,所述第一毛束的顶端部的形状以向后方升高的方式倾斜,
在侧视图中,所述第二毛束的顶端部的形状以向后方降低的方式倾斜,
通过所述第一毛束的顶端部和所述第二毛束的顶端部在侧视图中形成尖塔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第一毛束以从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上表面的垂直方向朝后方倾斜的方式被植设,
所述第二毛束以从所述垂直方向朝前方倾斜的方式被植设。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牙刷,其中,
除了所述第一毛束及所述第二毛束以外的毛束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毛束的顶端部的顶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毛束的顶端部的顶部的高度相同,
该两个顶部的高度高于除了所述第一毛束及所述第二毛束以外的毛束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第二毛束的顶端部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或等于除了所述第一毛束及所述第二毛束以外的毛束的高度。
CN201780083089.4A 2017-01-13 2017-11-29 牙刷 Pending CN1101673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4388 2017-01-13
JP2017-004388 2017-01-13
PCT/JP2017/042859 WO2018131306A1 (ja) 2017-01-13 2017-11-29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392A true CN110167392A (zh) 2019-08-23

Family

ID=6284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3089.4A Pending CN110167392A (zh) 2017-01-13 2017-11-29 牙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131306A1 (zh)
KR (1) KR20190095358A (zh)
CN (1) CN110167392A (zh)
WO (1) WO2018131306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6523U (zh) * 1985-12-23 1987-07-07
JPH06334U (ja) * 1992-06-15 1994-01-11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床面清掃車の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CN2513434Y (zh) * 2001-11-19 2002-10-02 华承麟 扁形刷毛牙刷
JP2005199035A (ja) * 2003-12-19 2005-07-28 Lion Corp 歯ブラシ
CN1897846A (zh) * 2003-10-30 2007-01-17 高露洁-棕榄公司 具有增强的清洁效果的牙刷
CN201256715Y (zh) * 2008-07-26 2009-06-17 田华 刷毛交叉式牙刷
CN201398628Y (zh) * 2009-03-20 2010-02-10 严玉菊 抗菌按摩便携式牙刷
CN201409607Y (zh) * 2009-04-10 2010-02-24 何福顺 可深层清洁的牙刷
CN101932264A (zh) * 2007-12-18 2010-12-29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CN102639028A (zh) * 2009-11-13 2012-08-15 太阳星光齿磨公司 牙刷用芯鞘复合纤丝和使用该芯鞘复合纤丝得到的牙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3709A (ja) 1991-12-17 1994-08-23 Hiroshi Takasugi 多角毛を植えた歯ブラシ
JPH0610334U (ja) * 1992-07-11 1994-02-08 ちづる 牧野 歯垢除去歯磨きセット
JP2000342337A (ja) * 1999-06-03 2000-12-12 Lion Corp 歯ブラシ
JP3129537U (ja) * 2006-09-19 2007-03-01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2014000156A (ja) * 2012-06-15 2014-01-09 Sunstar Inc 歯ブラ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6523U (zh) * 1985-12-23 1987-07-07
JPH06334U (ja) * 1992-06-15 1994-01-11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床面清掃車の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CN2513434Y (zh) * 2001-11-19 2002-10-02 华承麟 扁形刷毛牙刷
CN1897846A (zh) * 2003-10-30 2007-01-17 高露洁-棕榄公司 具有增强的清洁效果的牙刷
JP2005199035A (ja) * 2003-12-19 2005-07-28 Lion Corp 歯ブラシ
CN101932264A (zh) * 2007-12-18 2010-12-29 狮王株式会社 牙刷
CN201256715Y (zh) * 2008-07-26 2009-06-17 田华 刷毛交叉式牙刷
CN201398628Y (zh) * 2009-03-20 2010-02-10 严玉菊 抗菌按摩便携式牙刷
CN201409607Y (zh) * 2009-04-10 2010-02-24 何福顺 可深层清洁的牙刷
CN102639028A (zh) * 2009-11-13 2012-08-15 太阳星光齿磨公司 牙刷用芯鞘复合纤丝和使用该芯鞘复合纤丝得到的牙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31306A1 (ja) 2019-11-07
WO2018131306A1 (ja) 2018-07-19
KR20190095358A (ko)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6675B2 (en) Handheld toothbrush
CA2967657C (en) Wave-shape filament arrangement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CN209171548U (zh) 牙刷
US10149532B2 (en)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US20020004964A1 (en) Toothbrush with individually embedded bristles
KR20160132334A (ko) 구강 케어 기구용 헤드
US10537169B2 (en)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US20050268414A1 (en) Toothbrush
JP3311991B2 (ja) 歯ブラシ
AU778911B2 (en) A toothbrush with individually embedded bristles
US5664278A (en) Vegetable and fruit brush
CN110167392A (zh) 牙刷
EP2494885A1 (en) Toothbrush
JP6207808B2 (ja) 歯ブラシ
KR101896895B1 (ko) 구강 케어 기구용 헤드
WO2004037038A1 (en) Toothbrush bristle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4656775B2 (ja) 歯ブラシ
AU2003276237B2 (en) Handheld toothbrush
JP6608610B2 (ja) 歯ブラシ
JPH0975135A (ja) 歯ブラシ
JP3192049U (ja) 歯ブラシ
JPH0535702Y2 (zh)
JP2016198651A (ja) 歯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56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