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680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680A
CN110098680A CN201910047227.4A CN201910047227A CN110098680A CN 110098680 A CN110098680 A CN 110098680A CN 201910047227 A CN201910047227 A CN 201910047227A CN 110098680 A CN110098680 A CN 110098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efrigerant
flow path
ejiction opening
electric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72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川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9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备:筒状的定子,其装配有线圈;转子,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定子能够在径向的内侧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以及制冷剂供给流路,其设置于所述转子,并伴随着所述转子的旋转而使制冷剂从所述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流通。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具备:第一流路,其与所述转子内部流路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开口的喷出口。在所述第二流路内设置有制冷剂调整部,该制冷剂调整部随着所述转子的转速变高而使所述喷出口的开度减小,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中,通过向线圈供给电流,从而在定子铁心形成磁场,在转子的永久磁铁与定子铁心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反作用力。由此,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
然而,在旋转电机中,由于在高转矩状态下铜损增加,所以存在线圈容易发热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在高转速状态下铁损增加,所以存在转子铁心、定子铁心等容易发热的倾向。于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6375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用于向线圈供给大量的制冷剂的第一供给配管和用于向定子铁心供给大量的制冷剂的第二供给配管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中,基于旋转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来切换制冷剂在第一供给配管及第二供给配管中的任一方的流动。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是利用切换阀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所以有可能会牵涉到结构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发挥优异的冷却性能的旋转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该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转电机具备:筒状的定子,其装配有线圈;转子,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的内侧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以及制冷剂供给流路,其设置于所述转子,并伴随所述转子的旋转而使制冷剂从所述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流通,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具备:第一流路,其与所述转子内部流路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开口的喷出口,在所述第二流路内设置有制冷剂调整部,该制冷剂调整部随着所述转子的转速变高而减小所述喷出口的开度,从而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2)也可以是,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子具备:转子铁心,其具有保持磁铁的磁铁保持孔;以及端面板,其与所述转子铁心的朝向轴向的端面对置配置,并覆盖所述磁铁保持孔,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设置于所述端面板。
(3)也可以是,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制冷剂调整部具备:阀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能够对所述喷出口进行开闭;以及施力构件,其对所述阀芯向与所述喷出口分离的方向进行施力。
(4)也可以是,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制冷剂调整部具备:阀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能够对所述喷出口进行开闭;以及引导部,其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将所述阀芯朝向所述喷出口引导。
(5)也可以是,在上述(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条。
(6)也可以是,在上述(1)~(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出口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1)的方案,制冷剂调整部随着转子的转速变高而减小喷出口的开度。因此,在低速旋转状态下,通过第一流路后的制冷剂在流经第二流路之后,通过形成于轴向的端部的喷出口并喷出。由此,制冷剂通过喷出口并积极地向线圈中的从定子铁心向轴向突出的部分(线圈端部)供给。
另一方面,通过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减小喷出口的开度,从而能够使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积极地向转子内部流路内流动。因此,能够根据转子的转速来调整制冷剂向转子及定子(线圈端部)的供给量。尤其是,在本方案中,与如以往那样利用切换阀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发挥优异的冷却性能。
根据上述(2)的方案,与将制冷剂供给流路形成于转子铁心等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维护性的提高。
根据上述(3)的方案,通过使作用于阀芯的离心力超过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从而利用阀芯来阻塞喷出口。另一方面,在利用阀芯将喷出口阻塞后的状态下,如果转速下降,则利用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使阀芯与喷出口分离。由此,再次将喷出口打开。像这样,由于利用施力构件向使阀芯与喷出口分离的方向进行施力,所以能够抑制在转速下降时阀芯与喷出口的开口缘部密接并停留。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剂调整部的响应性。
根据上述(4)的方案,由于在低速旋转状态下阀芯与喷出口分离,所以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制冷剂通过喷出口并向转子的外部喷出。
另一方面,由于在高速旋转状态下离心力变大,所以在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流入到第二流路内的制冷剂比流入到转子内部流路内的制冷剂多。于是,通过使第二流路内的压力增加,从而朝向下游侧压入阀芯。此时,通过使阀芯顺着引导部移动,从而阻塞喷出口。因此,能够降低通过喷出口后的制冷剂的喷出量并积极地向转子内部流路供给制冷剂。
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使用施力构件等,所以能够谋求部件个数的削减、结构的简化。
根据上述(5)的方案,通过设置多条制冷剂供给流路,从而能够从周向的多个部位向定子(线圈端部)、转子供给制冷剂。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根据上述(6)的方案,由于喷出口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与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与将喷出口形成为直线状、形成为向旋转方向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过喷出口并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速度下降。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与定子(线圈端部)碰撞并飞散,能够使制冷剂停留在线圈端部。其结果是,能够谋求冷却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局部主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旋转电机]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剖视图)。
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1例如是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等车辆的行驶用马达。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行驶用马达,也可以应用于发电用马达及其他用途的马达、车辆用以外的旋转电机(包括发电机)。
旋转电机1具备壳体2、定子3、转子4、输出轴5及制冷剂供给机构6(参照图2)。
壳体2收容有定子3、转子4及输出轴5。在壳体2内收容有制冷剂(未图示)。上述定子3在壳体2内以一部分被浸入在制冷剂中的状态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冷剂,使用用于变速器的润滑、动力传递等的工作油,优选使用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Fluid)等。
输出轴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2。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输出轴5的轴线C的方向仅称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称为周向。
图2是旋转电机1的局部剖视图。
定子3具备定子铁心11和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线圈12。
定子铁心11为与轴线C同轴配置的筒状。定子铁心11固定于壳体2的内周面。定子铁心11通过将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心11也可以为所谓的压粉铁心。
线圈12装配于定子铁心11。线圈12具有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该U相线圈、V相线圈及W相线圈被配置成彼此在周向上具有120°的相位差。线圈12具有穿过定子铁心11的插槽(未图示)的插通部12a和从定子铁心11向轴向突出的线圈端部12b、12c。通过使电流在线圈12中流动而使定子铁心11产生磁场。
转子4相对于定子3在径向的内侧隔开间隔地配置。转子4固定于输出轴5,并构成为能够绕轴线C与输出轴5一体地旋转。具体而言,转子4主要具备转子铁心31、永久磁铁32和端面板(第一端面板33及第二端面板34)。
转子铁心31形成为与轴线C同轴配置的筒状。在转子铁心31的内侧压入固定有输出轴5。需要说明的是,转子铁心31既可以与定子铁心11同样地通过将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构成,也可以为压粉铁心。
在转子铁心31的外周部分形成有沿轴向贯穿转子铁心31的磁铁保持孔35。磁铁保持孔35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各磁铁保持孔35内***有永久磁铁32。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子铁心31的内周部分形成有沿轴向贯穿转子铁心31的贯通孔(转子内部流路)36。贯通孔36在周向及径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第一端面板33相对于转子铁心31配置在轴向的第一侧。第一端面板33在被压入固定于输出轴5的状态下从轴向的第一侧覆盖转子铁心31中的至少磁铁保持孔35。
第二端面板34相对于转子铁心31配置在轴向的第二侧。第二端面板34在被压入固定于输出轴5的状态下从轴向的第二侧覆盖转子铁心31中的至少磁铁保持孔35。
<制冷剂供给机构>
制冷剂供给机构6向定子3、转子4等供给由制冷剂泵的驱动送出的制冷剂。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泵既可以是与输出轴5的旋转连动地进行驱动的所谓的机械泵,也可以是与输出轴5的旋转独立地进行驱动的电动泵。
制冷剂供给机构6具备轴流路51、第一端面板流路52及第二端面板流路53。
轴流路51具备内部流路51a和连通流路51b。
内部流路51a在输出轴5内的与轴线C同轴的位置沿轴向延伸。在内部流路51a内,从制冷剂泵送出的制冷剂沿轴向流通。
连通流路51b在输出轴5中形成于在轴向上与第一端面板33相同的位置。连通流路51b在输出轴5中沿径向延伸。连通流路51b的径向的内侧端部与内部流路51a内连通。连通流路51b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在输出轴5的外周面上开口。在内部流路51a内流动的制冷剂向连通流路51b内流入。
第一端面板流路52通过与转子4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而使从连通流路51b流入的制冷剂从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流通。具体而言,第一端面板流路52主要具备转子入口流路(第一流路)61、分支流路(第二流路)62、定子供给流路(第二流路)63及制冷剂调整部64。
转子入口流路61在第一端面板33中沿径向延伸。转子入口流路61的径向的内侧端部与上述连通流路51b内连通。即,在连通流路51b中流动的制冷剂向转子入口流路61内流入。转子入口流路61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在第一端面板33中在比磁铁保持孔35靠径向的内侧的位置成为终端。
转子入口流路61在第一端面板33的与转子铁心31的对置面上开口。转子入口流路61与上述贯通孔36内连通。在转子入口流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在向径向的外侧流通的过程中能够流入到贯通孔36内。即,贯通孔36也作为冷却转子铁心31的冷却通路发挥功能。
分支流路62从转子入口流路61的中途部分分支。分支流路62随着朝向轴向的第一侧而向径向的外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分支流路62与转子入口流路61的连接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
定子供给流路63与分支流路62的下游端部(径向的外侧端部)连接。定子供给流路63在第一端面板33内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在定子供给流路63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形成有相比于径向的内侧端部(以下,称为小径部70)进行了扩径的扩径部71。扩径部71在第一端面板33的外周面上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扩径部71的内周面例如形成有内螺纹部。
制冷剂调整部64具备喷出筒73、阀芯74及施力构件75。
在喷出筒73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喷出筒73在使开口方向沿着径向的状态下螺纹接合在扩径部71内。但是,制冷剂调整部64向第一端面板33的装配方法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将制冷剂调整部64(喷出筒73)嵌合在扩径部71内。
喷出筒73内构成喷出制冷剂的喷出流路78。喷出流路78具有位于径向内侧的阀芯收容部79、以及相对于阀芯收容部79在径向外侧相连的喷出口80。
在阀芯收容部79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径向的外侧而逐渐缩径的阀座部81。
喷出口80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在第一端面板33的外周面上开口。即,喷出口80与上述线圈端部12b在径向上对置。但是,喷出口80也可以不与线圈端部12b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口80形成为在径向的整体范围内内径相同。但是,喷出口80也可以为随着朝向径向的外侧而内径变化(例如缩径)的结构。
阀芯74收容在上述阀芯收容部79内,并且构成为能够与阀座部81接触或分离。即,阀芯74在与阀座部81接触的接触状态(参照图3)下阻断阀芯收容部79内与喷出口80内的连通。阀芯74在与阀座部81分离的分离状态下将阀芯收容部79内与喷出口80内连通。
施力构件75夹设于阀座部81与阀芯74之间,并向使阀芯74与阀座部81分离的方向(上述分离状态)对阀芯74进行施力。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调整部64也可以为不具有施力构件75的结构。
第二端面板流路53例如通过与转子4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而将在转子4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从转子4排出。第二端面板流路53具有汇合流路87和转子出口流路88。
汇合流路87在第二端面板34中沿径向延伸。汇合流路87在第二端面板34的与转子铁心31的对置面上开口。汇合流路87与上述磁铁保持孔35、贯通孔36连通。
转子出口流路88与汇合流路87的径向的外侧端部连通。转子出口流路88沿轴向贯穿第二端面板34。即,上述汇合流路87通过转子出口流路88而与转子4的外部连通。
[作用]
接着,对上述旋转电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低速旋转高转矩状态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轴流路51的内部流路51a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与转子4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而流入到连通流路51b内。流入到连通流路51b内的制冷剂在连通流路51b中向径向的外侧流动之后,流入到第一端面板流路52的转子入口流路6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端面板流路52中,制冷剂通过与转子4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而从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流动。
流入到转子入口流路61内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的制冷剂在转子入口流路61内向径向的外侧流动的过程中流入到贯通孔36内。流入到贯通孔36内的制冷剂在贯通孔36内朝向轴向的第二侧流动。由此,冷却转子4。通过贯通孔36后的制冷剂向汇合流路87内流入。流入到汇合流路87内的制冷剂在汇合流路87内朝向径向的外侧流动之后,通过转子出口流路88并向转子4的外部排出。需要说明的是,从转子出口流路88排出的制冷剂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的外侧飞散,并向相对于定子铁心11位于轴向的第二侧的线圈端部12c供给。由此,冷却线圈端部12c。
另一方面,流入到转子入口流路61内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的制冷剂在转子入口流路61内向径向的外侧流动的过程中向分支流路62内流入。流入到分支流路62内的制冷剂在分支流路62内朝向径向的外侧流动之后,流入到定子供给流路63(小径部70)内。流入到定子供给流路63内的制冷剂在定子供给流路63内朝向径向的外侧流动之后,流入到制冷剂调整部64的阀芯收容部79内。
在此,在低速旋转高转矩状态下,作用于阀芯74的离心力比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小。因此,阀芯74处于与阀座部81分离的分离状态。
因此,流入到阀芯收容部79内的制冷剂通过喷出口80并从第一端面板33的外周面向径向的外侧喷出。
从喷出口80喷出的制冷剂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的外侧飞散,并向相对于定子铁心11位于轴向的第一侧的线圈端部12b供给。由此,冷却线圈端部12b。
图3是旋转电机1的动作说明图。
接着,对高速旋转低转矩状态下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转子4成为高速旋转状态时,作用于阀芯74的离心力超过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于是,阀芯74在阀芯收容部79内向径向的外侧移动,并与阀座部81抵接。由此,将阀芯收容部79内与喷出口80内的连通阻断。
在利用阀芯74阻塞喷出口80时,停止通过喷出口80后的制冷剂的喷出。因此,在第一端面板流路52内流动的制冷剂通过转子入口流路61并流入到贯通孔36内,对转子4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在高速旋转低转矩状态下,以将喷出口80完全阻塞的状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阀芯74通过随着转子4的转速增加而接近阀座部81,由此逐渐地减小喷出口80的开度。即,制冷剂调整部64根据转子4的转速来调整制冷剂向定子3(线圈端部12b)的喷出量。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具备随着转子4的转速变高而使喷出口80的开度减小的制冷剂调整部64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作用于阀芯74的离心力对喷出口80进行开闭,从而根据转子4的转速而使喷出口80的开度变化。由此,在低速旋转高转矩状态下,使制冷剂积极地通过喷出口80并向线圈端部12b喷出。另一方面,通过在高速旋转低转矩状态下减小喷出口80的开度,从而能够使制冷剂积极地通过贯通孔36并向转子4的内部流动。因此,能够根据转子4的转速来调整制冷剂向转子4及线圈端部12b的供给量。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如以往那样利用切换阀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发挥优异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将成为制冷剂供给流路的第一端面板流路52设置在第一端面板33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与将制冷剂供给流路形成于转子铁心31等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维护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制冷剂调整部64具有阀芯74和向使阀芯74与喷出口80分离的方向对阀芯74进行施力的施力构件75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作用于阀芯74的离心力超过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从而利用阀芯74来阻塞喷出口80。另一方面,在利用阀芯74将喷出口80阻塞后的状态下,如果转速下降,则利用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使阀芯74与喷出口80分离。由此,再次将喷出口80打开。像这样,由于利用施力构件75向使阀芯74与喷出口80分离的方向进行施力,所以能够抑制在转速下降时阀芯74与阀座部81密接并停留。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剂调整部64的响应性。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仅设置有一处第一端面板流路5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该结构。第一端面板流路52也可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条。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端面板流路52例如以每90°、每120°的等间隔进行设置。
像这样,通过设置多条第一端面板流路52,从而能够从周向的多个部位向定子3(线圈端部12b)、转子4供给制冷剂。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喷出口80在转子4的轴向的第一侧端部沿径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随着朝向径向的外侧而在周向上倾斜地延伸。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喷出口80的倾斜方向设定为与转子4的旋转方向(图4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与将喷出口80形成为直线状、形成为向旋转方向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过喷出口80并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速度下降。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与线圈端部12b碰撞并飞散,能够使制冷剂停留在线圈端部12b。其结果是,能够谋求冷却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制冷剂调整部64设置于第一端面板3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该结构,只要在第一端面板33及第二端面板34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制冷剂调整部64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成为制冷剂供给流路的第一端面板流路52设置于第一端面板3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在转子铁心31等第一端面板33以外的部分设置制冷剂供给流路。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使用施力构件地进行喷出口80的开闭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局部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图5所示的旋转电机1中,定子供给流路63与转子入口流路61的径向的外侧端部连接。定子供给流路63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在第一端面板33的外周部分成为终端。
喷出流路78与定子供给流路63中的径向的外侧端部连接,并且沿轴向延伸。具体而言,喷出流路78的阀芯收容部79在轴向的第一侧端部具备随着朝向轴向的第一侧而逐渐缩径的阀座部(引导部)81。
喷出口80从阀芯收容部79向轴向的第一侧延伸,并在第一端面板33的轴向的第一侧端面上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阀芯74及喷出流路78构成制冷剂调整部64。
根据该结构,在低速旋转时,阀芯74与阀座部81分离。因此,通过定子供给流路63并流入到阀芯收容部79内的制冷剂通过喷出口80而向转子4的外部喷出。从喷出口80喷出的制冷剂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的外侧飞散,由此向线圈端部12b供给。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由于在高速旋转时离心力变大,所以在转子入口流路61中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流入到定子供给流路63内的制冷剂比流入到贯通孔36内的制冷剂多。于是,通过使阀芯收容部79内的压力增加,从而朝向下游侧(轴向的第一侧)压入阀芯74。此时,阀芯74顺着阀座部81向轴向的第一侧移动。即,阀芯74随着朝向轴向的第一侧而向阀芯收容部79的中心移动。之后,通过使阀芯74在阀座部81的整周范围内进行密接,从而阻塞喷出口80。因此,使在第一端面板流路52中流动的大部分的制冷剂流入到贯通孔36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发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不需要使用施力构件75等,所以还能够谋求部件个数的削减、结构的简化。
另外,与使用施力构件75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第一端面板33的薄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施力构件100形成为板簧状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在图7所示的旋转电机1中,在阀芯收容部79内设置有施力构件100。施力构件100形成为沿径向延伸的板簧状。施力构件100的径向的内侧端部通过固定构件101固定于第一端面板33。
即,施力构件100构成为以径向的内侧端部为起点而能够在轴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在施力构件100的径向的外侧端部设置有重锤部102。
阀芯收容部79的内表面的在轴向上与施力构件100对置的对置面构成能够与施力构件100接触、分离的抵接面110。
喷出口80从阀芯收容部79向轴向的第一侧延伸。喷出口80的轴向的第一侧端部在第一端面板33的轴向的第一侧端面上开口。另一方面,喷出口80的轴向的第二侧端部在抵接面110上开口。上述施力构件100在与抵接面110接触的接触状态下将阀芯收容部79内与喷出口80内的连通阻断。另一方面,施力构件100在与抵接面110分离的分离状态下使阀芯收容部79内与喷出口80内连通。即,本实施方式的施力构件100还具有阀芯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阀芯收容部79、施力构件100、重锤部102等构成制冷剂调整部6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低速旋转时,施力构件100与抵接面110分离。
因此,通过定子供给流路63并流入到阀芯收容部79内的制冷剂通过喷出口80而向转子4的外部喷出。从喷出口80喷出的制冷剂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的外侧飞散,由此向线圈端部12b供给。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由于在高速旋转时离心力变大,所以在转子入口流路61中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流入到定子供给流路63内的制冷剂比流入到贯通孔36内的制冷剂多。于是,通过使作用于施力构件100及重锤部102的离心力超过施力构件100的作用力,从而使施力构件100以径向的内侧端部为起点而向轴向的第一侧产生弹性变形。由此,施力构件100与抵接面110抵接并将喷出口80阻塞。因此,在第一端面板流路52中流动的大部分的制冷剂流入到贯通孔36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使用能够在轴向上产生弹性变形的板簧状的施力构件100,从而能够谋求第一端面板33的薄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本发明并不由前述的说明限定,而仅由添付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形成于输出轴5的轴流路51来供给制冷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壳体2等的供给口而向制冷剂供给流路供给制冷剂。
除此之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Claims (6)

1.一种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筒状的定子,其装配有线圈;
转子,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的内侧旋转,并且具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转子内部流路;以及
制冷剂供给流路,其设置于所述转子,并伴随所述转子的旋转而使制冷剂从所述径向的内侧向外侧流通,
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具备:
第一流路,其与所述转子内部流路连通;以及
第二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具有在所述转子的轴向的端部开口的喷出口,
在所述第二流路内设置有制冷剂调整部,该制冷剂调整部随着所述转子的转速变高而减小所述喷出口的开度,从而对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量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转子具备:
转子铁心,其具有保持磁铁的磁铁保持孔;以及
端面板,其与所述转子铁心的朝向轴向的端面对置配置,并覆盖所述磁铁保持孔,
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设置于所述端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调整部具备:
阀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能够对所述喷出口进行开闭;以及
施力构件,其对所述阀芯向与所述喷出口分离的方向进行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调整部具备:
阀芯,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并且能够对所述喷出口进行开闭;以及
引导部,其在所述第二流路内将所述阀芯朝向所述喷出口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供给流路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喷出口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CN201910047227.4A 2018-01-29 2019-01-17 旋转电机 Pending CN1100986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2537 2018-01-29
JP2018012537A JP6648167B2 (ja) 2018-01-29 2018-01-29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680A true CN110098680A (zh) 2019-08-06

Family

ID=67392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7227.4A Pending CN110098680A (zh) 2018-01-29 2019-01-17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38029A1 (zh)
JP (1) JP6648167B2 (zh)
CN (1) CN1100986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551A (zh) * 2018-03-01 2019-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6287B2 (ja) * 2019-12-25 2023-09-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液冷モータ及び液冷モータ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WO2022069570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Discharge unit for a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JP2022107336A (ja) * 2021-01-08 2022-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磁石油冷構造及びモータ
DE102022203265A1 (de) 2022-04-01 2023-10-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ohle Well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634B2 (ja) * 1981-05-06 1984-04-05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可変慣性体による蓄力装置
JP200705790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8686A (ja) * 2007-11-08 2009-05-28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09118714A (ja) * 2007-11-09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9290979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2010041791A (ja) * 2008-08-04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子
JP2011087434A (ja) * 2009-10-16 2011-04-28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3055752A (ja) * 2011-09-02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2013220004A (ja) * 2012-03-13 2013-10-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誘導電動機
JP2013258889A (ja) * 2012-05-17 2013-12-2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誘導電動機
CN103633761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5100177A (ja) * 2013-11-18 2015-05-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8453A1 (de) * 2014-09-15 2016-03-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Ölkühlung
JP2017057901A (ja) * 2015-09-15 2017-03-23 Ntn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634B2 (ja) * 1981-05-06 1984-04-05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可変慣性体による蓄力装置
JP2007057901A (ja) * 2005-08-25 2007-03-0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8686A (ja) * 2007-11-08 2009-05-28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09118714A (ja) * 2007-11-09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9290979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2010041791A (ja) * 2008-08-04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子
JP2011087434A (ja) * 2009-10-16 2011-04-28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3055752A (ja) * 2011-09-02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2013220004A (ja) * 2012-03-13 2013-10-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誘導電動機
JP2013258889A (ja) * 2012-05-17 2013-12-2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誘導電動機
CN103633761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5100177A (ja) * 2013-11-18 2015-05-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551A (zh) * 2018-03-01 2019-09-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8167B2 (ja) 2020-02-14
JP2019134506A (ja) 2019-08-08
US20190238029A1 (en)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680A (zh) 旋转电机
KR102061991B1 (ko) 냉각 매체 분배 요소를 구비하는 조립된 중공 로터 샤프트
CN101008344B (zh) 带有电动机的增压机
CN104838567B (zh) 旋转设备、马达以及冷却马达的方法
US8887888B2 (en) Integrated viscous clutch
CN104197029B (zh) 电动阀
CN106416011A (zh) 油分配元件
CN107407269B (zh) 压缩机驱动用马达及其冷却方法以及制冷剂回路
JP6552851B2 (ja) 圧縮機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その冷却方法
CN104185944B (zh) 旋转电机
CA2901249C (en) Viscous clutch with minimum output speed
CN104454445A (zh) 往复式压缩机
US10539143B2 (en) Centrifugal pump having axially moveable impeller wheel for conveying different flow paths
CN110224551A (zh) 旋转电机
CN105637741B (zh) 电动机
CN110875661A (zh) 具有定子的可变内部冷却的电动机
JP2011010489A (ja) ロータ
JP2006115650A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CN111819772A (zh) 双磁通电机
US11070110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7228669A (ja) 電動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21023064A (ja) モータの冷却部材
JP2013051830A (ja) 調整弁付冷却パイプ
JP2013090454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CN104518612A (zh) 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