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2070A -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2070A
CN110062070A CN201910277086.5A CN201910277086A CN110062070A CN 110062070 A CN110062070 A CN 110062070A CN 201910277086 A CN201910277086 A CN 201910277086A CN 110062070 A CN110062070 A CN 110062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modules
light
shell
imaging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70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2070B (zh
Inventor
薛兵
李龙佳
马美雪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00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23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77086.5A priority patent/CN110062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2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2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成像模组包括:外壳、转光元件、图像传感器和镜片组件。外壳开设有进光口。转光元件设置在外壳内。图像传感器设置在转光元件一侧,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转光元件感测经过进光口的光线。镜片组件设置在转光元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镜片组件用于根据转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成像于图像传感器。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光层以防止外壳将光线反射至图像传感器,吸光层位于图像传感器和镜片组件之间。如此,通过设置在外壳内表面的吸光层,可以避免外壳将光线反射至图像传感器,防止成像模组的光路受到干扰,从而提高成像模组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Description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手机的拍照效果,手机的摄像头采用焦距较长的潜望式镜头。由于潜望式摄像头的光路较长,导致潜望式摄像头的光路容易受到干扰而使潜望式摄像头无法形成品质较高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进光口;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光元件;
设置在所述转光元件一侧的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转光元件感测经过所述进光口的光线;
设置在所述转光元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成像于所述图像传感器;
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光层以防止所述外壳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镜片组件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成像模组和第二成像模组,所述第一成像模组为上述的成像模组。所述第二成像模组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成像模组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的视场角。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和上述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所述机壳露出。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通过设置在外壳内表面的吸光层,可以避免外壳将光线反射至图像传感器,防止成像模组的光路受到干扰,从而提高成像模组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转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相关技术中的成像模组的光线反射成像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光线反射成像示意图;
图10是相关技术中的成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模组的顶壁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二成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0、本体110、滑动模块200、陀螺仪120;
摄像头组件100、第一成像模组20、外壳21、进光口211、进光口211的长边2111、进光口211的短边2112、进光口211的短边2113、凹槽212、外壳顶壁213、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外壳侧壁214、内表面216、转光元件22、入光面222、背光面224、入光面226、出光面228、安装座23、第一镜片组件24、镜片241、装载元件25、夹片222、第一图像传感器26、驱动机构27、驱动装置28、转动轴线29、缓冲结构205、边缘2051、第一吸光层206、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第一吸光层206的短边2062、第三吸光层208、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2、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第二吸光层207、第二吸光层207的长边2071、第二成像模组30、第二镜片组件31、第二图像传感器32、第三成像模组40、支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机壳102和摄像头组件100。摄像头组件100通过机壳102露出。
示例性的,电子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
具体地,电子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system(苹果***),基于Android system(安卓***)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iPhone(苹果手机))、膝上型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入耳式耳机、吊坠、头戴式耳机等。
电子装置10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ead mount display,HMD))。
机壳102为电子装置1000的外部零部件,其起到了保护电子装置1000的内部零件的作用。机壳102可以为电子装置1000的后盖,其覆盖电子装置1000的电池等零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组件100后置,或者说,摄像头组件100设置在电子装置1000的背面以使得电子装置1000可以进行后置摄像。如图1的示例中,摄像头组件100设置在机壳102的中上位置部位。
当然,可以理解,摄像头组件100可以设置在机壳102的左上位置或右上位置等其他位置。摄像头组件100设置在机壳102的位置不限制于本申请的示例。
请结合图2,摄像头组件100包括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第三成像模组40和支架50。
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均设置在支架50内并与支架50固定连接。支架50可以减少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受到的冲击,提高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成像模组40的视场角FOV3大于第一成像模组20的视场角FOV1且小于第二成像模组30的视场角FOV2,也即是说,FOV1<FOV3<FOV2。如此,不同视场角的三个成像模组使得摄像头组件100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成像模组20的视场角FOV1为10-30度,第二成像模组30的视场角FOV2为110-130度,第三成像模组40的视场角FOV3为80-110度。
例如,第一成像模组20视场角FOV1为10度、12度、15度、20度、26度或30度等角度。第二成像模组30视场角FOV2为110度、112度、118度、120度、125度或130度等角度。第三成像模组40视场角FOV3为80度、85度、90度、100度、105度或110度等角度。
由于第一成像模组20的视场角FOV1较小,可以理解,第一成像模组20的焦距较大,因此,第一成像模组20可以用于拍摄拍摄远景,从而获得远景清晰的图像。第二成像模组30的视场角FOV2较大,可以理解,第二成像模组30的焦距较短,因此,第二成像模组30可以用于拍摄近景,从而获得物体的局部特写图像。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用于正常拍摄物体。
如此,通过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的结合,可以获得背景虚化、图片局部锐化等图像效果。
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并列排布。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沿同一直线排布。进一步地,第二成像模组30位于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之间。
由于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的视场角因素,为了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获得品质较佳的图像,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配置有光学防抖装置,而光学防抖装置一般配置有较多的磁性元件,因此,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产生磁场。
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成像模组30位于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之间,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远离,防止第一成像模组20形成的磁场与第三成像模组40形成的磁场相互干扰而影响第一成像模组20及第三成像模组40的正常使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排列呈L型。
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40可以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成像模组也可以相互抵靠在一起。
在第一成像模组20、第二成像模组30和第三成像模组30中,任意一个成像模组可以为黑白摄像头、RGB摄像头或红外摄像头。
请参阅图3-6,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像模组20包括外壳21、转光元件22、安装座23、第一镜片组件24、装载元件25、第一图像传感器26、驱动机构27、驱动装置28、缓冲结构205、第一吸光层206、第三吸光层208、第二吸光层207。
转光元件22、安装座23、第一镜片组件24、装载元件25均设置在外壳21内。转光元件22设置在安装座23上,第一镜片组件24固定在装载元件25上。装载元件25设置在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一侧。进一步地,装载元件25位于转光元件22及第一图像传感器26之间。
驱动机构27连接装载元件25与外壳21。入射光进入外壳21后,经过转光元件22转向,然后透过第一镜片组件24到达第一图像传感器26,从而使得第一图像传感器26获得外界图像。驱动机构27用于驱动装载元件25沿第一镜片组件24的光轴移动以使第一镜片组件24在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对焦成像。
外壳21大致呈方块形,外壳21具有进光口211,入射光从进光口211进入第一成像模组20内。也就是说,转光元件22用于将从进光口211入射的入射光转向后并经第一镜片组件24后传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以使第一图像传感器26感测第一成像模组20外部的入射光。
因此可以理解,第一成像模组20为潜望式镜头模组。相较于立式镜头模组,潜望式镜头模组的高度较小,从而可以降低电子装置1000的整体厚度。立式镜头模组指的是镜头模组的光轴为一条直线。或者说,入射光沿着一直线光轴的方向传导至镜头模组的感光器件上。
可以理解,进光口211通过通孔11露出以使外界光线经过通孔11后从进光口211进入第一成像模组20内。
具体地,请参图4,外壳21包括外壳顶壁213和外壳侧壁214。外壳侧壁214自外壳顶壁213的侧边2131延伸形成。外壳顶壁213包括相背的两个侧边2131。外壳侧壁21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外壳侧壁214自对应的一个侧边2131延伸。或者说,外壳侧壁214分别连接外壳顶壁213相背的两侧。进光口211形成于外壳顶壁213。
转光元件22为棱镜或平面镜。在一个例子中,当转光元件22为棱镜时,棱镜可以为三角棱镜,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光线从直角三角形中的其中一个直角边入射,经过斜边的反射后从而另一个直角边出射。
当然,入射光可以经过棱镜折射后出射,而不经过反射。棱镜可以采用玻璃、塑料等透光性比较好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涂布银等反光材料以反射入射光。
可以理解,当转光元件22为平面镜时,平面镜将入射光反射从而实现入射光转向。
更多的,请参阅图5与图7,转光元件22具有入光面222、背光面224、转光面226和出光面228。入光面222靠近且朝向进光口211。背光面224远离进光口211且与入光面222相背。转光面226连接入光面222及背光面224。出光面228连接入光面222及背光面224。出光面228朝向第一图像传感器26。转光面226相对于入光面222倾斜设置。出光面228与转光面226相背设置。
具体地,光线的转向过程中,光线穿过进光口211并由入光面222进入转光元件22中,再经由转光面226转向,最后从出光面228反射出转光元件22,完成光线转换的过程。而背光面224与安装座23固定设置,以使转光元件22在保持稳定。
如图8所示,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射入射光线的需要,转光元件22a的转光面226a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且在光线的反射方向上转光元件22a为非对称结构。因而,转光元件22a的下方相对转光元件22a上方的实际光学面积较小。这可以理解为,远离进光口的部分转光面226a较少或无法反射光线。
因此,请参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转光元件22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转光元件22a切除了远离进光口的棱角,这样不仅没有影响转光元件22的反射光线的效果,还降低了转光元件22的整体厚度。
请再次参阅图5,转光面226相对于入光面222的角度α呈45度倾斜。
如此,使入射的光线更好的反射与转换,具备较好的光线转换效果。
进一步地,转光元件22可以采用玻璃、塑料等透光性比较好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转光元件22的其中一个表面涂布银等反光材料以反射入射光。当然,转光元件22可以利用光线全反射原理实现入射光转向。此时,无需在转光元件22涂设反光材料。
如图5的示例中,入光面222与背光面224平行设置。
如此,将背光面224与安装座23固定设置时,可使转光元件22保持平稳,入光面222也呈现为平面,入射的光线在转光元件22的转换过程也形成规则的光路,使光线的转换效率较好。具体的,沿进光口211的入光方向,转光元件22的截面大致呈梯形,或者说,转光元件22大致呈梯形体。
如图5的示例中,入光面222和背光面224均垂直于出光面228。
如此,可形成较为规则的转光元件22,使入射光线的光路较为平直,提高光线的转换效率。
在一个例子中,入光面222与背光面224的距离范围为4.8-5.0mm。例如,入光面222与背光面224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85mm、4.9mm、4.95mm等。或者说,入光面222与背光面224的距离范围可以理解为,转光元件22的高度为4.8-5.0mm。
以上距离范围的入光面222与背光面224所形成的转光元件22体积适中,可较好的切合入第一成像模组20中,形成更紧凑性与小型化的第一成像模组20、摄像头组件100与电子装置1000,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可选地,入光面222、背光面224、转光面226和出光面228均硬化处理形成有硬化层。
转光元件22由玻璃等材质制成时,转光元件22本身的材质较脆,为了提高转光元件22的强度,可在对转光元件22的入光面222、背光面224、转光面226和出光面228做硬化处理。更多的,可对转光元件的所有表面做硬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转光元件的强度。
进一步地,硬化处理可以是渗入锂离子,或在不影响转光元件22转换光线的前提下给以上各个表面贴膜等。
在一个例子中,转光元件22将从进光口211入射的入射光转向的角度为90度。例如,入射光在转光元件22的发射面上的入射角为45度,反射角也为45度。当然,转光元件22将入射光转向的角度也可为其他角度,例如为80度、100度等,只要能将入射光转向后到达第一图像传感器26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转光元件22的数量为一个,此时,入射光经过一次转向后传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光元件22的数量为多个,此时,入射光经过至少两次转向后传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
安装座23用于安装转光元件22,或者说,安装座23为转光元件22的载体。转光元件22固定在安装座23上。这样使得转光元件22的位置可以确定,有利于转光元件22反射或折射入射光。转光元件22可以采用粘胶粘接固定在安装座23上以实现与安装座23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3设置有限位结构232,限位结构232连接转光元件22以限制转光元件22在安装座23上的位置。
如此,限位结构232限制转光元件22在安装座23上的位置,使得转光元件22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位置偏移,有利于第一成像模组20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在一个例子中,转光元件22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23上,如果省略限位结构232,那么,第一成像模组20受到冲击时,如果转光元件2222与安装座23之间的粘接力不足,转光元件22容易从安装座23上脱落。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3形成有安装槽233,转光元件22设置在安装槽233中,限位结构232设置在安装槽233的边缘并抵靠转光元件22。
如此,安装槽233可以使得转光元件22容易安装在安装座23上。限位结构232设置在安装槽233的边缘并抵靠转光元件22的边缘,这样不仅可以限制转光元件22的位置,还不会妨碍转光元件22将入射光发射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232包括自安装槽233的边缘凸出的凸起234,凸起234抵靠出光面228的边缘。
由于转光元件22通过转光面226安装在安装座23上,而出光面228与转光面226相背设置。因此,转光元件22在受到冲击时更加容易朝向出光面228的一侧发生位置。而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232抵靠出光面228的边缘,不仅可以防止转光元件22向出光面228一侧位移,还可以保证光线从出光面228正常出光。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232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只要能够限制转光元件22的位置即可。例如,限位结构232形成有卡槽,转光元件22形成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卡合在卡槽中从而限制转光元件22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凸起234呈条状并沿出光面228的边缘延伸。如此,凸起234与出光面228的边缘的接触面积大,使得转光元件22可以更加稳固地位于安装座23。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234也可以呈块状等其他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个例子中,安装座23可活动设置在外壳21内。例如,安装座23通过转轴设置在外壳21。安装座23能够相对于外壳21转动以调整转光元件22将入射光转向的方向。
安装座23可以带动转光元件22一起朝向第一成像模组20的抖动的反方向转动,从而补偿进光口211的入射光的入射偏差,实现光学防抖的效果。
第一镜片组件24收容于装载元件25内,进一步地,第一镜片组件24设置在转光元件22和第一图像传感器26之间。第一镜片组件24用于将入射光成像在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这样使得第一图像传感器26可以获得品质较佳的图像。
第一镜片组件24沿着其光轴整体移动时可以在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成像,从而实现第一成像模组20对焦。第一镜片组件24包括多个镜片241,当至少一个镜片241移动时,第一镜片组件24的整体焦距改变,从而实现第一成像模组20变焦的功能,更多的,由驱动机构27驱动装载元件25在外壳21中运动以达到变焦目的。
在图5的示例中,装载元件25呈筒状,第一镜片组件24中的多个镜片241沿装载元件25的轴向间隔固定在装载元件25内。如图6的示例中,装载元件25包括两个夹片252,两个夹片252将镜片241夹设在两个夹片252之间。
可以理解,由于装载元件25用于固定设置多个镜片241,所需装载元件25的长度尺寸较大,装载元件25可以为圆筒状、方筒状等具备空腔的结构。如此装载元件25呈筒状,装载元件25可更好的设置多个镜片241,并且可更好的保护镜片241于空腔内,使镜片241不易发生晃动。
另外,在图6的示例中,装载元件25将多个镜片241夹持于两个夹片252之间,既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也可降低装载元件25的重量,可以降低驱动机构27驱动装载元件25所需的功率,并且装载元件25的设计难度也较低,镜片241也较易设置于装载元件25上。
当然,装载元件25不限于上述提到的筒状与两个夹片25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装载元件25如可包括三片、四片等更多的夹片252形成更稳固的结构,或一片夹片252这样更为简单的结构;抑或为矩形体、圆形体等具备腔体以容置镜片241的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在保证成像模组10正常成像和运行的前提下,具体选择即可。
第一图像传感器26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感光元件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
驱动机构27为电磁驱动机构、压电驱动机构或记忆合金驱动机构。
具体地,在驱动机构27为电磁驱动机构的情况下,驱动机构27包括磁体与导体,磁体用于产生磁场,导体用于带动装载元件25移动。当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而驱动装载元件25运动。
在驱动机构27为压电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基于压电陶瓷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可以对驱动机构27施加电压,以使驱动机构27产生机械应力。也即是说,通过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控制驱动机构27机械变形,从而驱动装载元件25运动。
在驱动机构27为记忆合金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可以预先使驱动机构27记忆预设形状。在需要驱动装载元件25运动时,可以将驱动机构27加热到预设形状对应的温度,以使驱动机构27恢复到预设形状,从而驱动装载元件25运动。
请再次参阅图5,进一步地,第一成像模组20还包括驱动装置28,驱动装置28用于驱动带有反光元件22的安装座23绕转动轴线29转动。驱动装置28用于驱动安装座23沿转动轴线29的轴向移动。转动轴线29垂直于进光口211的光轴及第一图像传感器26的感光方向,从而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实现进光口211的光轴及转动轴线29的轴向上的光学防抖。
如此,由于反光元件22的体积较镜筒的较小,驱动装置28驱动安装座23在两个方向上运动,不仅可以实现第一成像模组20在两个方向的光学防抖效果,还可以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的体积较小。
请参图4和图5,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一成像模组2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高度方向定义为Y向,长度方向定义为Z向。由此,进光口211的光轴为Y向,第一图像传感器26的感光方向为Z向,转动轴线29的轴向为X向。
驱动装置28驱动安装座23转动,从而使得反光元件22绕X向转动,以使第一成像模组20实现Y向光学防抖的效果。另外,驱动装置28驱动安装座23沿转动轴线29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实现X向光学防抖的效果。另外,第一镜片组件24可以沿着Z向以实现第一镜片组件24在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对焦。
具体地,反光元件22绕X向转动时,反光元件22反射的光线在Y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图像传感器26在Y向上形成不同的图像以实现Y向的防抖效果。反光元件22沿着X向移动时,反光元件22反射的光线在X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图像传感器26在X向上形成不同的图像以实现X向的防抖效果。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28形成有弧形导轨281,驱动装置28用于驱动安装座23沿着弧形导轨281绕弧形导轨281的中心轴线282转动及沿着中心轴线282的轴向移动,中心轴线2282与转动轴线29重合。
可以理解,驱动装置28用于驱动安装座23沿着弧形导轨281绕弧形导轨281的中心轴线282转动及沿着中心轴线282的轴向移动。
如此,由于驱动装置28采用弧形导轨281的方式驱动带有反光元件22的安装座23一并转动,使得驱动装置28与安装座2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有利于安装座23转动平稳,提高了第一成像模组20的光学防抖效果。
具体地,请参图10,在相关技术中,安装座(图未示)与转轴23a转动连接,安装座绕着转轴23a转动以带动反光元件22a一并转动。假定摩擦力为f1,转轴23a半径为R1,推力为F1,转动半径为R1。那么摩擦力转矩与推力转矩比值K1为K1=f1R1/F1A1。由于反光元件22a仅需要轻微转动,故F1不能过大;而成像模组本身需要轻薄短小导致反光元件22a尺寸不能太大,A的变大空间也有限,从而导致摩擦力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消除。
请参图11,而本申请中,安装座23沿着弧形导轨281转动,弧形导轨281的半径为R2。此时,摩擦力转矩和转动转矩的比例K2为K2=f2R2/F2A,在f2、R2、F2均不发生大幅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采用轨道式的摆动方式进行转动,对应的推力转矩变成R2,而R2可以不受反光元件22尺寸的限制,甚至做到R1的数倍以上。故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力对反光元件22转动的影响可以极大的降低(K2的大小降低),从而改善反光元件22的转动精度,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的光学防抖效果较佳。
请参阅图5,安装座23包括弧形面231,弧形面231与弧形导轨281同心设置且与弧形导轨281配合。或者说,弧形面231的中心与弧形导轨281的中心重合。这样使得安装座23与驱动装置28配合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中心轴线282位于第一成像模组20外。如此,弧形导轨281的半径R2较大,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安装座23转动的不良影响。
另外,驱动装置28位于外壳21的底部。或者说,驱动装置28与外壳21为一体结构。如此,第一成像模组20的结构更加紧凑。
驱动装置28可以通过电磁的方式驱动安装座23转动。在一个例子中,驱动装置28设置有线圈,安装座23上固定有电磁片,在线圈通电后,线圈可以产生磁场以驱动电磁片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座23及反光元件一起转动。
当然,驱动装置28也可以通过压电驱动的方式或记忆合金驱动的方式驱动安装座23运动。压电驱动的方式和记忆合金驱动的方式请参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3图12,第一成像模组20还包括缓冲结构205,缓冲结构205固定在外壳21和装载元件25之间,缓冲结构205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外壳21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可以理解,第一成像模组20发生碰撞时,外壳顶壁213发生形变,向装载元件25凹陷,中间部分的形变量大于两侧的形变量。在发生形变时,外壳顶壁213与设置在外壳21与装载元件25空隙处的缓冲结构205接触,发生形变的中间部分的面积减小,形变量也变小,如此,可以防止外壳21与装载元件25间的直接接触或减小外壳21与装载元件25的接触面积,使得装载元件25不易因外壳21的形变而无法移动导致第一成像模组20无法对焦。
缓冲结构205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是外壳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的1/5。如此,缓冲结构205不会由于宽度尺寸过大而形成一层板状结构从而在外壳21发生形变时导致缓冲结构205与装载元件25接触面积过大而卡住装载元件,也不会由于尺寸过小而无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结构205与外壳21在宽度方向的尺寸比例仅为示意性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1包括外壳顶壁213和外壳侧壁214,装载元件25呈筒状并包括装载元件顶壁251和装载元件侧壁252,装载元件顶壁251与外壳顶壁213相对,装载元件侧壁252与外壳侧壁214相对。
装载元件顶壁251与外壳顶壁213间形成间隙,缓冲结构205固定在间隙内,缓冲结构205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间隙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如此,防止缓冲结构205卡住装载元件25而导致运动25元件无法运动。
可以理解的,外壳21对设置在内部的元件起到支持保护的作用,装载元件25受驱动机构27的驱动能够沿第一镜片组件24的光轴移动。因此,装载元件25与外壳21之间留有间隙,缓冲结构205设置在间隙处,并在外壳顶壁213发生形变后先于装载元件25与外壳21发生接触,可防止外壳顶壁213形变后与装载元件顶壁251接触面积过大而将装载元件25卡住导致装载元件25无法移动。
请参阅图12,缓冲结构205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外壳21一体成型,并自外壳顶壁213朝向装载元件顶壁251形成凸起。
具体地,凸起结构可以由外壳顶壁213冲压形成,如此,工艺较为简单。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也可以与外壳顶壁213分体成型,并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外壳顶壁21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包括两个,两个凸起结构对称的形成于壳体顶壁213沿第一成像模组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
凸起结构形成于外壳顶壁213的两侧,形成对称结构,当外壳顶壁213发生形变时,以相对距离较近的两凸起结构为端点,可以有效减小形变量,从而减小外壳顶壁213与装载元件顶壁251的接触面积。如此,使得装载元件25不易因外壳21的形变而无法移动导致第一成像模组20无法对焦。
当然,请参阅图13,凸起结构也可以与装载元件25一体成型,并自装载元件顶壁251朝向外壳顶壁213形成凸起。
具体地,凸起结构可以由装载元件25一体注塑形成,如此,工艺较为简单。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也可以与装载元件25分体成型,并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装载元件顶壁251上。
凸起结构包括两个,两个凸起结构对称的形成于外壳顶壁21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
凸起结构形成于装载元件25顶壁251的两侧,形成对称结构,当外壳顶壁213发生形变时,外壳顶壁213先与两凸起结构相接触,两凸起结构作为两支撑点减小外壳顶壁213的形变量,从而减小外壳顶壁213与装载元件顶壁251的接触面积。如此,使得装载元件25不易因外壳的形变而无法移动导致第一成像模组20无法对焦。
请参阅图5和图14,第一吸光层206设置在外壳21的内表面216,以防止外壳21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第一吸光层206位于第一图像传感器26和第一镜片组件24之间。进一步地,外壳21的外壳顶壁213设置有第一吸光层206。
如此,通过设置在外壳21内表面216的第一吸光层206,可以避免外壳21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防止第一成像模组20的光路受到干扰,从而提高第一成像模组20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可以理解,拍摄景物(例如灯光)时,由于第一成像模组20的光学路线较长,部分光线经过第一镜片组件24之后,会投射到外壳21上。而外壳2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容易反光。因此,外壳21会将投射到外壳21上的光线反射出去,例如反射到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导致第一成像模组20捕捉到的图像上出现光斑,影响第一成像模组20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吸光层206设置在外壳21的内表面216,从而将投射到外壳21上的光线吸收掉,那么,光线就不会被反射到第一图像传感器26上影响成像,这样就可以提高第一成像模组20的成像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吸光层206采用黑色材料制成。第一吸光层206包括油漆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黑色材料吸光的效果较好,采用黑色材料制成第一吸光层206,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吸光的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为油漆,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先将黑色的油漆涂覆在外壳顶壁213的内表面216,待油漆干燥后,再将外壳顶壁213固定到外壳21上。进一步地,可以选用流动性较差的油漆,避免油漆流动到其他无需吸光的区域。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为泡棉,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选用黑色的泡棉,并将黑色的泡棉贴装在外壳顶壁213的内表面216,然后将外壳顶壁213固定到外壳21上。
在再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为油漆和泡棉,在制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黑色的泡棉,可以先将普通的泡棉贴装在外壳顶壁213的内表面216,再在泡棉上涂覆黑色的油漆。或者,先将泡棉涂覆黑色油漆,待油漆干燥后,再将泡棉贴装到外壳顶壁213的内表面216。这样既可以实现吸光的效果,也可以为第一成像模组20提供缓冲和保护。
第一吸光层206为矩形,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与缓冲结构205的边缘2051对齐,第一吸光层206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缓冲结构205在第一成像模组2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的长度范围为4.0mm-5.0mm,第一吸光层206的短边2062的长度范围为1.8mm-2.2mm。
这样,第一吸光层206与缓冲结构205配合,可以保证第一吸光层206与缓冲结构205不会相互干涉,从而使得第一成像模组20正常工作。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的长度为4.5mm,第一吸光层206的短边2062的长度为2mm。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的长度为4.0mm,第一吸光层206的短边2062的长度为1.8mm。
在再一个例子中,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的长度为5.0mm,第一吸光层206的短边2062的长度为2.2mm。
请注意,第一吸光层206的长边2061的长度和短边2062的长度满足上述范围即可,在此不对长边2061的长度短边2062的长度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第三吸光层208的尺寸与第二吸光层207的尺寸相同。第三吸光层208为矩形,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范围为0.8mm-1.2mm,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2与进光口211的长边2111重合。第二吸光层207为矩形,第二吸光层207的长边2071与进光口211的短边2112重合。
如此,实现在进光口211处的吸光,防止进光口211处的外壳21反光影响第一成像模组20的成像。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为1mm;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为0.8mm;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为1.2mm。
请注意,以上例子仅为示例,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满足上述范围即可,在此不对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与外壳顶壁213的长边2132的距离A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范围为5.8mm-6.2mm,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范围为0.8mm-1.2mm。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为6mm,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为1mm;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为5.8mm,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为0.8mm;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为6.2mm,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为1.2mm。
请注意,以上例子仅为示例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和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满足上述范围即可,在此不对第三吸光层208的长边2081的长度和第三吸光层208的短边2083的长度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与第一吸光层206类似,第二吸光层207和第三吸光层208也可以采用黑色材料制成。第二吸光层207可以包括油漆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第三吸光层208可以包括油漆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关于此部分的解释和说明可以参照前述对第一吸光层206的解释和说明,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成像模组30为立式镜头模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成像模组30也可以潜望式镜头模组。
第二成像模组30包括第二镜片组件3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32,第二镜片组件31用于将光线在第二图像传感器32上成像,第二成像模组30的入射光轴与第二镜片组件31的光轴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成像模组30可以为定焦镜头模组,因此,第二镜片组件31的镜片241较少,以使第二成像模组30高度较低,有利于减小电子装置1000的厚度。
第二图像传感器32的类型可与第一图像传感器26的类型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成像模组40的结构与第二成像模组30的结构类似,例如,第三成像模组40也为立式镜头模组。因此,第三成像模组40的特征请参考第二成像模组40的特征,在此不在赘述。
综上,第一成像模组20包括外壳21、转光元件22、第一图像传感器26和第一镜片组件24。外壳21开设有进光口211。转光元件22设置在外壳21内。
第一图像传感器26设置在转光元件22一侧,第一图像传感器26用于通过转光元件22感测经过进光口211的光线。第一镜片组件24设置在转光元件22和第一图像传感器26之间,第一镜片组件24用于根据转光元件22出射的光线成像于第一图像传感器26。外壳21的内表面216设置有第一吸光层206以防止外壳21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第一吸光层206位于第一图像传感器26和第一镜片组件24之间。
如此,通过设置在外壳21内表面216的第一吸光层206,可以避免外壳21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图像传感器26,防止第一成像模组的光路20受到干扰,从而提高第一成像模组20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开设有进光口;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光元件;
设置在所述转光元件一侧的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所述转光元件感测经过所述进光口的光线;
设置在所述转光元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成像于所述图像传感器;
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光层以防止所述外壳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镜片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顶壁,所述外壳顶壁形成有所述进光口,所述外壳顶壁设置有所述吸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采用黑色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包括油漆和泡棉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和装载元件之间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成像模组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壳在在所述成像模组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顶壁和外壳侧壁,所述装载元件呈筒状并包括装载元件顶壁和装载元件侧壁,所述镜片组件中的多个镜片沿所述装载元件的轴向间隔固定在所述装载元件内,所述装载元件顶壁与所述外壳顶壁间形成间隙,所述缓冲结构固定在所述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并自所述外壳顶壁朝向所述装载元件顶壁形成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两个,所述两个凸起结构对称的形成于所述壳体顶壁沿所述成像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装载元件一体成型,并自所述装载元件顶壁朝向所述外壳顶壁形成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成像模组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间隙在所述成像模组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为矩形,所述吸光层的长边与所述缓冲结构的边缘对齐,所述吸光层在所述成像模组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成像模组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的长边的长度范围为4.0mm-5.0mm,所述吸光层的短边的长度范围为1.8mm-2.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一侧的且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装载元件,所述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装载元件上;和
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装载元件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装载元件沿所述镜片组件的光轴移动以使所述镜片组件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对焦成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元件呈筒状,所述镜片组件中的多个镜片沿所述装载元件的轴向间隔固定在所述装载元件内;或
所述装载元件包括两个夹片,所述镜片组件夹设在所述两个夹片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光元件包括平面镜或棱镜。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安装座,所述转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所述转光元件以限制所述转光元件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转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并抵靠所述转光元件的边缘。
18.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成像模组,所述第一成像模组为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成像模组;和
第二成像模组,所述第二成像模组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成像模组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的视场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三成像模组,所述第一成像模组、所述第二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三成像模组沿同一直线排布,所述第二成像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成像模组和所述第三成像模组之间。
2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和
权利要求18或1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所述机壳露出。
CN201910277086.5A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062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0087.7A CN113114823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1910277086.5A CN110062070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7086.5A CN110062070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0087.7A Division CN113114823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2070A true CN110062070A (zh) 2019-07-26
CN110062070B CN110062070B (zh) 2021-06-04

Family

ID=6731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7086.5A Active CN110062070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2110510087.7A Active CN113114823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0087.7A Active CN113114823B (zh) 2019-04-08 2019-04-08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0620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0317A (zh) * 2020-08-07 2020-11-17 程烨 一种微观编码图像提取装置及提取图像后鉴别真伪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0968B2 (en) * 2007-08-10 2010-10-26 Hitachi Maxell, Ltd.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US7936557B2 (en) * 2008-07-15 2011-05-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61005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hermal detector, thermal detection device,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thermal det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8351095U (zh) * 2018-02-09 2019-01-0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9218590A (zh) * 2018-11-06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8384296U (zh) * 2018-02-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580249U (zh) * 2018-06-08 2019-03-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潜望式摄像模组、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20190079227A1 (en) * 2017-09-08 2019-03-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osition for near-infrared light-absorbing films, near-infrared light-absorbing layers, camera modu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09493740A (zh) * 2019-01-04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摄像头模组及图像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98124U (zh) * 2015-04-10 2015-08-26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底座结构及其具有该底座结构的摄像头模组
CN205540805U (zh) * 2016-04-08 2016-08-3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指纹采集装置
CN106292030B (zh) * 2016-08-29 2017-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7706291U (zh) * 2017-12-27 2018-08-07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0968B2 (en) * 2007-08-10 2010-10-26 Hitachi Maxell, Ltd.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US7936557B2 (en) * 2008-07-15 2011-05-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61005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hermal detector, thermal detection device,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thermal det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90079227A1 (en) * 2017-09-08 2019-03-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osition for near-infrared light-absorbing films, near-infrared light-absorbing layers, camera modu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208384296U (zh) * 2018-02-01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351095U (zh) * 2018-02-09 2019-01-0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8580249U (zh) * 2018-06-08 2019-03-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潜望式摄像模组、阵列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18590A (zh) * 2018-11-06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493740A (zh) * 2019-01-04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显示面板的摄像头模组及图像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0317A (zh) * 2020-08-07 2020-11-17 程烨 一种微观编码图像提取装置及提取图像后鉴别真伪的方法
CN111950317B (zh) * 2020-08-07 2024-05-14 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观编码图像提取装置及提取图像后鉴别真伪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823B (zh) 2023-02-24
CN113114823A (zh) 2021-07-13
CN110062070B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1623A (zh)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600594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274877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449540A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286707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9642802U (zh)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062071A (zh)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035208A (zh) 潜望式镜头、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327572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769493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965663A (zh) 电子装置
CN108600601A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218590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194860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327571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218589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9151242U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062141A (zh) 转光装置、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769492A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810386A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9151241U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905581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0062070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8956107U (zh)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9105287U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