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0477B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0477B
CN110050477B CN201780060364.0A CN201780060364A CN110050477B CN 110050477 B CN110050477 B CN 110050477B CN 201780060364 A CN201780060364 A CN 201780060364A CN 110050477 B CN110050477 B CN 110050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i
base station
channel state
vectors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03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0477A (zh
Inventor
留场宏道
山田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50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0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0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0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04B7/0479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arrays,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提高了CSI报告的精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复杂性的增加,并且改善吞吐量、通信质量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CSI‑RS以及CSI报告的设定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与所述CSI‑RS有关的CSI,所述CSI包括第一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是指示多个向量的指示符,所述第二PMI包括第一指示符和第二指示符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所述第一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一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第二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二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PMI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的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过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进行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这样的通信***中,将基站装置(基站、发射站、发射点、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演进型节点B))或以基站装置为标准的发射站所覆盖的区域采用以小区(Cell)状配置多个的蜂窝结构,由此能扩大通信区域。在该蜂窝结构中,通过在邻接的小区或扇区间利用相同频率,能使频率利用效率提高。
使用了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对于改善频率利用效率是有效的。此外,MIMO技术所提供的频率利用效率通常与所使用的天线数成比例。因此,在LTE-Advanced中,规范了支持最多16个作为发射天线端口数(非专利文献1)。
近年来,对下一代移动通信***进行了研究。如非专利文献2所记载,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对具备许多天线的称为Massive(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Full Dimension(FD:全维度)MIMO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在Massive MIMO、FD MIMO中,可以期望通过波束成形来实现大容量传输、吞吐量的提高。此外,基站装置能把握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精度的提高对于改善MIMO技术的频率利用效率是有效的。例如,对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反馈的CSI报告的精度的提高是有效的。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3,2016年6月。
非专利文献2:Samsung,“Enhancements on Full-Dimension(FD)MIMO for LTE,”RP-160623,2016年3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导入新的CSI报告意味着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具备新的功能,其复杂性会增加。此外,近年来已经考虑通信***需要具备向后兼容性,因此,通信***必须能容纳进行新的CSI报告的装置和进行已有的CSI报告的装置这两者。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提高了CSI报告的精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复杂性的增加,并且改善吞吐量、通信质量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构成如下。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设定信息;以及发送部,将与所述CSI-RS有关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所述CSI包括第一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是指示多个向量的指示符,所述第二PMI包括第一指示符和第二指示符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所述第一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一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第二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二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PMI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的信息。
(2)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多个CSI处理的设定信息,按所述CSI处理的每一个来设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
(3)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多个CSI资源的设定信息,按所述多个CSI资源的每一个来设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
(4)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多个CSI资源的设定信息,所述CSI包括指示所述多个CSI资源之一的指示符,基于通过指示所述多个CSI资源之一的指示符所指示的CSI资源进行发送的所述CSI-RS,来计算出所述第一指示符。
(5)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符能指示至少两个向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至少两个向量包括非零元素仅为一个的向量和非零元素为两个以上的向量。
(6)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终端装置是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维在同一极化波内,所述第二维在极化波之间。
(7)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基站装置是一种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将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以及接收部,接收与所述CSI-RS有关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是指示多个向量的指示符,所述第二PMI包括第一指示符和第二指示符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所述第一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一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第二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二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PMI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的信息。
(8)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通信方法是一种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具备以下步骤: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设定信息的步骤;以及将与所述CSI-RS有关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的步骤,所述CSI包括第一PMI和第二PMI,所述第一PMI是指示多个向量的指示符,所述第二PMI包括第一指示符和第二指示符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所述第一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一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第二指示符是指示针对所述多个向量的第二维的复权重的指示符,所述CSI报告的设定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PMI是否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符的信息。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避免复杂性的增加,并且提高吞吐量、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的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具备:基站装置(发送装置、小区、发射点、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以及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UE(用户设备))。此外,将与终端装置连接的(建立无线链路)基站装置称为服务小区。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能在无线运营商从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区获得了使用许可(批准)的称为所谓的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的频带、和/或无需来自国家、地区的使用许可(批准)的称为所谓的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频带中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或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和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和/或Y”的意思。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的示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具备:基站装置1A、终端装置2A、2B。此外,覆盖范围1-1为基站装置1A能与终端装置连接的范围(通信区域)。此外,也将终端装置2A、2B统称为终端装置2。
在图1中,在从终端装置2A向基站装置1A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针对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ownlink-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ACK(a positive 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a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ACK/NACK)。也将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称为HARQ-ACK、HARQ反馈。
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针对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请求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的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相当于:指定优选的空间复用数的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指示优选的CSI-RS资源的CSI-RS(ReferenceSignal,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CRI(CSI-RS Resource Indication)等。
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下称CQI值)能设为规定的频带(详细如后述)中的优选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256QAM等)、编码率(coding rate)。CQI值能设为由所述变更方式、编码率决定的索引(CQI Index)。所述CQI值能预先通过该***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质量指示符能预先通过***进行确定。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能设为由空间复用数、预编码矩阵信息决定的索引。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秩指示符、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值统称为CSI值。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所具备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也能将前述的指示符以外的值用作CSI值。
例如,终端装置能将对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信道的复信道增益进行直接量化后得到的值作为CSI值报告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能预先决定对该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的方法。例如,终端装置能分别以规定的位数来对该复信道增益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量化。例如,终端装置能分别以规定的位数对复信道增益的振幅和相位进行量化。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能在复信道增益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范围内等间隔地进行量化。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也能在复信道增益的一部分的范围内以与其他范围内间隔不同的方式进行量化。
例如,终端装置能使用记载有多个信号点的规定的表(table)来量化该复信道增益。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将距离该复信道增益最近的信号点的索引报告给基站装置。该规定的表中所记载的多个信号点能被等间隔地配置在复平面上。能以多级PSK的方式,呈多个同心圆状地分别配置多个该规定的表中所记载的多个信号点。该呈多个同心圆状分别配置多个的信号点的个数可以按多个同心圆而不同。例如,可以与该同心圆的半径成比例地设定该信号点的个数。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表中所记载的多个信号点也可以被不等间隔地配置。例如,在该复信道增益的振幅较小的情况下,信号点的个数也能与振幅较大的情况相比更多。
例如,终端装置能使用在与基站装置之间共享的规定的码本来对一个或多个该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在该规定的码本中可以记载基于正交基(orthogonal basis)或非正交基(non-orthogonal basis)而计算出的多个向量。终端装置能向基站装置报告索引,所述索引指示该规定的码本中所记载的多个向量中,距离将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复信道增益作为元素的信道向量最近(欧几里德距离近,与信道向量之间的规定个数的范数小)的向量。
详细如后文所述,但终端装置能报告该规定的码本中所记载的多个向量中的两个以上的向量。这是因为有时以规定的方法将两个向量线性组合后得到的向量是距离信道向量最近的向量。在报告两个以上的向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一并报告表示将该两个以上的向量线性组合的方法的信息(例如,组合权重(combining weight)、复权重)。
此时,终端装置所参照的该规定的码本中所记载的多个向量间的弦距离(欧几里德距离)可以为等间隔,也可以为一部分等间隔。
终端装置所量化的对象不限于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信道的复信道增益。终端装置所量化的对象包括:该信道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该信道的特征向量、该信道的特征值、适合装置自身的预编码滤波器、不适合装置自身的预编码滤波器。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不需要量化所有量化目标,可以对一部分进行量化并报告。例如,在终端装置对信道的特征向量进行量化的情况下,在信道矩阵为秩4的情况下,存在4个特征向量,但终端装置无需对所有的4个特征向量进行量化,可以对规定个数的特征向量进行量化。基站装置能将指示该规定个数的信息作为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来通知给终端装置。此外,终端装置也可以对与某个阈值以上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量化。
在终端装置将对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信道的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后得到的值作为CSI值进行报告的情况下,无法对所谓的适合装置自身的秩数(层数)进行定义。这是因为在终端装置将复信道增益作为CSI值报告给基站装置的情况下,该CSI报告是供基站装置确定预编码的明确的(Explicit)CSI报告,终端装置不知道实际的数据发送的秩数。因此,基站装置能将计算CSI报告时所假定的秩数通知给终端装置。此时,假定由基站装置指示的秩数,终端装置能报告对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后得到的CSI。此外,在未收到来自基站装置的秩数的指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可以基于最近假定的(或报告的、被指示的)秩数来报告对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后得到的CSI。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收到来自基站装置的秩数的指示的情况下,并且没有最近假定的(或报告的、被指示的)秩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可以将秩数设为1来求出对复信道增益进行量化后得到的CSI。
终端装置也能基于能通过根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信道增益而计算出的信道容量(指示能通过该信道传输的最大的位数的参数、指示能通过该信道无错误地传输的最大的位数的参数)来计算适合装置自身的秩数。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基于预先在与基站装置之间共享的信道容量的算式(或表)来计算出信道容量,并将达到最大的信道容量的秩数通知给基站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计算出的信道容量能以终端装置通知给基站装置的CSI报告的内容为前提来计算出。
终端装置能向基站装置报告CQI。终端装置能基于4位的表来报告CQI。该4位的索引分别指示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组合(MCS集合)。终端装置能报告固定值或信道容量作为CQI。终端装置也能在报告固定值或信道容量作为CQI的情况下,基于4位的表来报告CQI。此时,终端装置能参照与记载有前述的MCS集合的表(也称为第一表)不同的表(也称为第二表)。基站装置能将参照第一表和第二表中的任意一个而计算出/报告CQI通知(指示)给终端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表不一定需要以4位来表现,也可以以超过4位的位数来表现,也可以以低于4位的位数来表现。在以超过4位的位数来表现第二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也可以增加CSI报告所需的位数。
PUS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传输块、UL-SCH)。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将ACK/N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与上行链路数据一同进行发送。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外,PUSCH用于发送RRC消息。RRC消息是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中被处理的信息/信号。此外,PUSCH用于发送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在此,MAC 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中被处理(发送)的信息/信号。
例如,功率余量可以包括于MAC CE并经由PUSCH来进行报告。即,MAC CE的字段也可以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
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
此外,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Signal:UL RS)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在此,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括: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S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不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A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1A向终端装置2A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HARQ指示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扩展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通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BCH)。PCFICH用于发送指示PDCCH的发送所使用的区域(例如OFDM符号的个数)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基站装置1A接收到的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码字)的ACK/NACK。即,PHICH用于发送表示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此外,也将ACK/NACK称呼为HARQ-ACK。终端装置2A将接收到的ACK/NACK通知给上层。ACK/NACK是表示被正确接收的ACK、表示未被正确接收的NACK、表示没有对应的数据的DTX。此外,在不存在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PHI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A将ACK通知给上层。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了多种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格式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DSCH(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格式1A。
例如,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括:与PD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CCH的TPC指令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下行链路授权(或下行链路分配)。
此外,例如,作为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USCH(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格式0。
例如,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括:与PUSCH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与针对PUSCH的MCS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PUSCH的TPC指令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称为上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分配)。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请求(CSI request)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也称为接收质量信息)。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表示对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进行映射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定期CSI)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 report mode)。
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报告不定期信道状态信息(Aperiodic CSI:不定期CSI)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不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 report mode)。基站装置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的任一种。此外,基站装置也能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以及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这两者。
基站装置能将向终端装置请求不定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不定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请求(Aperiodic CSI report trigger:不定期CSI报告触发、CSI触发)发送给终端装置。该不定期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请求具备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请求字段。基站装置能将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报告的与CSI有关的信息包括在CSI触发中。基站装置能将终端装置向基地装置报告的与CSI的秩有关的信息包括在CSI触发中。例如,在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请求与规定的秩建立关联的CSI报告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在CSI触发中记载表示该规定的秩的信息。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能用于表示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QI:宽带CQ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QI:子带CQI)等。
终端装置在使用下行链路分配来调度PD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被调度的PDSCH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此外,终端装置在使用上行链路授权来调度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所调度的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L-SCH)。此外,PDSCH用于发送***信息块类型1消息。***信息块类型1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信息消息。***信息消息包括***信息块类型1以外的***信息块X。***信息消息是小区特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RRC消息。在此,由基站装置发送的RRC消息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通用。此外,由基站装置1A发送的RRC消息也可以是针对某个终端装置2的专用消息(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使用专用消息来向某个终端装置发送用户装置特定(用户装置特有)信息。此外,PDSCH用于发送MAC CE。
在此,也将RRC消息和/或MAC CE称为上层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上层信令)。
此外,PDSCH能用于请求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DSCH能用于发送映射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 feedback report)的上行链路资源。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表示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 CSI:定期CSI)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能用于定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report mode)。
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 CSI)和窄带CSI(例如,Subband CSI)等。宽带CSI针对小区的***频带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窄带CSI将***频带划分为规定的单位,针对该划分计算出一个信道状态信息。
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取得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此,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括: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特定参考信号)、与PDSCH关联的U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终端装置特定参考信号)、与EPDCCH关联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NZPCSI-RS(Non-Zero Powe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以及ZP CSI-RS(Zero Powe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RS在子帧的所有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与PDSCH关联的URS在用于与URS关联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并用于进行与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
与EPDCCH关联的DMRS在用于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进行发送。DMRS用于进行与DMRS关联的EPDCCH的解调。
N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设定。例如,终端装置2A使用NZP CSI-RS来进行信号的测量(信道的测量)。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A设定。基站装置1A以零输出发送ZP CSI-RS。例如,终端装置2A在NZP CSI-RS所对应的资源中进行干扰的测量。
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Network: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整个频带中进行发送。MBSFN 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在用于发送MBSFN RS的天线端口进行发送。
在此,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此外,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此外,也将用于MAC层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为MAC层传递(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并按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等。
此外,针对支持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能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汇聚来进行通信,以便进行更宽频带的传输。在载波聚合中,将一个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econdaryCell)设定为服务小区的集合。
此外,在双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中,设定了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Group)和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作为服务小区组。MCG由P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此外,SCG由主SCell(PSCell)和作为选项的一个或多个SCell构成。
基站装置能将CSI-RS设定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CSI-RS设定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资源设定、子帧设定的一部分或全部。此外,资源设定是与配置CSI-RS的资源有关的信息。子帧设定是与配置CSI-RS的子帧、发送CSI-RS的周期有关的信息。
此外,对于CSI-RS,将non-precoded(未经预编码的)(也称为CLASS A)和/或beamformed(经波束成形的)(也称为CLASS B)设定为与CSI报告(反馈)有关的eMIMO类型(CSI报告类型)。需要说明的是,也将设定了non-precoded(CLASS A)的CSI-RS称为non-precoded CSI-RS(NP CSI-RS、第一CSI-RS),也将设定了beamformed(CLASS B)的CSI-RS称为(BF CSI-RS、第二CSI-RS)。此外,基站装置能将指示是NP CSI-RS还是BF CSI-RS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就是说,终端装置能从基站装置接收指示是NP CSI-RS还是BF CSI-RS的信息,来获知所设定的CSI-RS是NP CSI-RS还是BF CSI-RS。此外,NP-CSI-RS和/或BFCSI-RS用于CSI测量、RRM(Radio Resource Manager:无线资源管理器)测量、RLM(Radio LinkMonitoring:无线链路监测)测量等。
此外,基站装置能在上层信令中至少将用于信道测量的CSI-RS和用于干扰测量的CSI-IM(Interference Measurement)建立关联,使与计算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有关的设定(CSI处理)包括于上层信令。在CSI处理中,可以包括其CSI处理ID、CSI-RS的设定信息、CSI-RS设定ID、指示是NP CSI-RS还是BF CSI-RS的信息(eMIMO类型、CSI报告类型)、NP CSI-RS的设定信息、BF CSI-RS的设定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基站装置能设定一个以上的CSI处理。基站装置能按所述CSI处理的每一个分别生成CSI的反馈。基站装置能按CSI处理的每一个将CSI-RS资源与CSI-IM设定得不同。终端装置设定一个以上的CSI处理,按所设定的CSI处理的每一个分别进行CSI报告。此外,CSI处理在规定的发送模式中设定。
在NP CSI-RS中,设定一个CSI-RS资源。此外,一个CSI-RS资源可以由多个CSI-RS资源设定构成。多个CSI-RS资源的每一个的天线端口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12端口的CSI-RS资源由三个4端口CSI-RS资源构成。此外,例如,16端口的CSI-RS资源由两个8端口CSI-RS资源构成。此外,例如,20端口的CSI-RS资源由12端口的CSI-RS资源的构成以及8端口的CSI-RS资源构成。此外,例如,24端口的CSI-RS资源由三个8端口的CSI-RS资源或两个12端口的CSI-RS资源构成。此外,例如,28端口的CSI-RS资源由12端口CSI-RS资源以及16端口的CSI-RS资源或七个4端口的CSI-RS资源构成。此外,例如,32端口CSI-RS资源由两个16端口的CSI-RS资源、四个8端口的CSI-RS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各天线端口数的CSI-RS资源的构成为一个示例,但并不限于此。
此外,在设定CSI-RS设定ID的情况下,在NP CSI-RS中设定一个CSI-RS设定ID。此外,基站装置能通过多个扩频因子(扩频码长度)对NP CSI-RS进行扩频并发送。此外,基站装置能向终端装置发送表示使用了哪个扩频因子(扩频码长度)的信息。就是说,终端装置能根据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指示使用了哪个扩频因子(扩频码长度)的信息来获知用于NPCSI-RS的扩频因子(扩频码长度)。
此外,基站装置能在对NP CSI-RS进行扩频时,基于CSI-RS的端口数来将对一个NPCSI-RS进行扩频的OFDM符号以及子载波间隔设定为不同的值。例如,基站装置可以设定为:在CSI-RS的端口数为规定的值(例如16)以下的情况下,对一个NP CSI-RS进行扩频的多个OFDM符号包括于一个时隙内,在CSI-RS的端口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对一个NP CSI-RS进行扩频的多个OFDM符号包括于两个时隙内(或子帧内)。
此外,基站装置可以在多个子帧上设定CSI-RS资源的设定。例如,在将m设为自然数,设定20端口的CSI-RS资源时,基站装置可以对第m个子帧设定12端口的CSI-RS资源,对第(m+1)个子帧设定8端口的CSI-RS资源。不过,上述为一个示例,并不限于连续的子帧。即,在对终端装置设定多个CSI-RS端口时,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能将多个子帧设定为设定CSI-RS端口的子帧。在多个子帧上设定CSI-RS资源的设定时,基站装置的设定周期(CSI-RS资源的发送周期、CSI-RS资源的设定周期)可以按子帧而不同,也可以设为相同。
此外,基站装置能将CSI-RS以外的信号配置给为终端装置设定的多个CSI-RS资源(或资源设定)中的至少一个CSI-RS资源(或资源设定)。基站装置能将表示配置CSI-RS以外的信号的CSI-RS资源的设定信息(CSI-RS子集限制信息,CSI-RS Subset Restriction)设定给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将CSI-RS子集限制信息设定给终端装置的周期可以设为与基站装置将CSI-RS资源设定给终端装置的周期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的周期。
此外,能根据基站装置通知给终端装置的DCI、DCI格式或DCI格式的记载内容来限制基站装置设定给终端装置的CSI-RS的天线端口数。例如,在基站装置通过DCI设定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发送模式时,在该发送模式不包括于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将设定于该终端装置的CSI-RS的端口数限制为规定个数(例如16以下)。随着CSI-RS的端口数的增加,终端装置通过上行链路传输发送的信号中所包括的CSI反馈信息量增加,因此,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超过16的端口数的CSI-RS资源,该终端装置能设定能支持(能发送)该CSI反馈信息量的发送模式。反过来说,基站装置能向能支持(能发送)该CSI反馈信息量的终端装置发送规定个数以上(例如多于16端口)的天线端口数。
在设定了NP CSI-RS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将NP CSI-RS的设定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NP CSI-RS的设定信息包括:与天线端口数、码本子集限制(CBSR:Codebook SubsetRestriction)有关的信息、与码本有关的信息、作为测量干扰时是否进行资源限制的设定的干扰测量限制、一个或多个资源设定、扩频码长度的一部分或全部。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能将天线端口数与资源设定建立关联地进行设定。例如,在NP CSI-RS的设定信息包括多个天线端口数、多个一个或多个资源设定的情况下,各天线端口数与一个或多个资源设定的每一个建立关联。
在通过许多天线端口发送CSI-RS的情况下,用于发送CSI-RS的资源会增加。因此,通过减少CSI-RS发送的开销来提高吞吐量。为了减少CSI-RS发送的开销,考虑增长CSI-RS的发送周期。例如,当考虑到水平方向的波束成形和垂直方向的波束成形时,通常合适的垂直波束的变化比合适的水平波束的变化更平缓。因此,能通过增长与垂直波束关联的CSI-RS的发送周期(间隔)来降低CSI-RS发送的开销。例如,在水平方向上为8天线端口,垂长方向上为4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合计为32天线端口。此时,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能以周期TH发送水平方向的8端口的CSI-RS,以周期TV发送32端口的CSI-RS。需要说明的是,TH<TV。此外,8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可以包括于32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8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和32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也可以设为其他设定。在8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和32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为其他设定的情况下,需要链接两个设定信息。例如,8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CSI-RS设定ID和32端口CSI-RS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CSI-RS设定ID可以设为相同。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能考虑与相同的CSI-RS设定ID有关的CSI来计算出/报告CSI。此外,8端口或32端口的CSI-RS设定信息中能包括参照对象的ID。此时,终端装置能考虑与参照对象的ID有关的CSI来计算出/报告CSI。如此,即使在设定了32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由于基站装置发送8端口的CSI-RS或32端口的CSI-RS,因此与持续发送32端口的CSI-RS的情况相比能降低CSI-RS的开销。此外,基站装置能将CSI-RS的发送周期包括于NP CSI-RS的设定信息。此外,例如,在设定了32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根据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CSI-RS和/或NP CSI-RS的设定信息,来判断(确定)是发送了8端口的CSI-RS,还是发送了32端口的CSI-RS。此外,在设定了32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接收到8端口的CSI-RS时,终端装置能根据8端口的CSI-RS来计算出CQI/PMI/RI并报告给基站装置,也能使用以前报告时计算出的32端口的CQI/PMI/RI来计算出8端口的CQI/PMI/RI并报告给基站装置。
此外,基站装置也能在许多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将CSI-RS的发送周期设定得较长。就是说,能通过天线端口数来改变能设定的CSI-RS的发送周期。例如,在天线端口数为多于16的情况下,比天线端口数为16以下的情况设定更长的周期。此外,例如,在CSI-RS的天线端口数为多于16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将CSI-RS的发送周期包括于CSI-RS的设定信息或NPCSI-RS的设定信息。
在BF CSI-RS中,设定一个或多个CSI-RS资源。在此,将CSI-RS资源数设为K(K为自然数)。对多个CSI-RS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波束成形,以使波束方向不同。此外,BF CSI-RS的最大天线端口数少于NP CSI-RS的最大天线端口数。此外,在设定CSI-RS ID的情况下,在BFCSI-RS中设定一个或多个CSI-RS ID。此外,在设定了BF CSI-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从多个CSI-RS资源中选择合适的CSI-RS资源,将CQI/PMI/RI/CRI作为CSI报告给基站装置。
在设定了BF CSI-RS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将BF CSI-RS的设定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BF CSI-RS的设定信息包括:与一个或多个CSI-RS设定ID、干扰测量限制、码本子集限制(CBSR: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有关的信息、与按各CSI-RS设定ID的4端口中的其他码本的指示、BF CSI-RS的码本有关的信息、作为信道测量时是否限制资源(子帧)的设定的信道测量限制中的一部分或多个。
基站装置能通过来自终端装置的CSI报告来取得终端装置的信道信息。在设定了NP CSI-RS(CLASS A)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向基站装置报告CQI/PMI/RI。在设定了BF CSI-RS(CLASS B)的情况下,能向基站装置报告CQI/PMI/RI/CRI。此外,在设定了NP CSI-RS和BFCSI-RS这两方(也称为CLASS C)的情况下,终端装置报告与NP CSI-RS有关的CSI和与BFCSI-RS有关的CSI。
此外,在设定NP CSI-RS和BF CSI-RS这两方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改变NP CSI-RS的发送周期和BF CSI-RS的发送周期。例如,基站装置能将NP CSI-RS的发送周期设定得比BF CSI-RS的发送周期长。
此外,基站装置能设定多个K的值不同的BF CSI-RS。此外,基站装置能根据K的值来改变CSI-RS的发送周期。K的值越大则CSI-RS的开销越大,因此随着K的值变大,CSI-RS发送周期变长,由此能降低CSI-RS的开销。例如,在设定了K=1和K>1的BF CSI-RS的情况下,能将K=1的BF CSI-RS的发送周期设定得比K>1的BF CSI-RS的情况下短。
此外,在设定了多个K的值不同的BF CSI-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将针对所设定的各BF CSI-RS的CQI/PMI/RI/CRI报告给基站装置。或者,终端装置从所设定的所有BF CSI-RS资源中选择合适的BF CSI-RS资源,来将该BF CSI-RS的CQI/PMI/RI/CRI报告给基站装置。
此外,CSI-RS除了周期性地进行发送,还能非周期性地进行发送。也将周期性的CSI-RS称为Periodic CSI-RS(P-CSI-RS,周期性CSI-RS),将非周期性CSI-RS称为Aperiodic CSI-RS(A-CSI-RS,非周期性CSI-RS)。例如,A-CSI-RS以基站装置所指示的定时进行发送。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以由控制信息等所指示的定时从基站装置接收A-CSI-RS。P-CSI-RS的设定信息和/或A-CSI-RS的设定信息通过上层的信令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物理层的信令来进行发送。A-CSI-RS的设定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CSI-RS设定ID、资源设定、CSI报告类型、报告CSI的子帧(资源)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此外,P-CSI-RS的设定信息和/或A-CSI-RS的设定信息能包括于上述CSI-RS的设定信息。在将与A-CSI-RS有关的信息包括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装置通过与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同的子帧(时隙)来发送CSI-RS。反过来说,在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括与A-CSI-RS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通过与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同的子帧(时隙)来接收A-CSI-RS。如此,由于A-CSI-RS以某种定时进行发送,无需发送CSI-RS,因此能降低CSI-RS的开销。
此外,在P-CSI-RS与A-CSI-RS发生了冲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优先A-CSI-RS并报告CSI等。在设定了NP CSI-RS作为P-CSI-RS的情况下,在接收到BF CSI-RS作为A-CSI-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报告与BF CSI-RS有关的CSI。反之,在设定了BF CSI-R作为P-CSI-RS的情况下,在接收到NP CSI-RS作为A-CSI-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报告与NP CSI-RS有关的CSI。
此外,可以改变用于生成P-CSI-RS序列的初始值和用于生成A-CSI-RS序列的初始值。例如,能将P-CSI-RS序列的初始值设为物理小区ID,将A-CSI-RS设为用户特有的ID。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能通过获知CSI-RS序列的初始值来判断接收到的CSI-RS是P-CSI-RS还是A-CSI-RS。
终端装置能将多个PMI反馈给基站装置。PMI供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通知装置自身所希望的(合适的)预编码。以下,预编码也可以是向量或线性滤波器,将复权重作为元素,所述复权重在基站装置从多个发射天线发送发送信号时,在各发射天线乘以发送信号。终端装置能将PMI1(第一PMI)和PMI2(第二PMI)作为多个PMI通知给基站装置。终端装置能将PMI1和PMI2这两方报告给基站装置,也能分别各自进行报告。在各自报告PMI1和PMI2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为将PMI1报告给基站装置的周期以及将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的周期设定不同的值。
终端装置所报告的PMI1能通过一个索引报告多个预编码(向量)。例如,在终端装置计算PMI1时所参照的码本(或构成码本的元素的一部分)中所记载的元素基于DFT矩阵而记载的情况下,码本中所记载的一个列向量表示朝向与所选择的列向量对应的角度方向的波束。此时,PMI1能通过一个索引来表示多个向量。
当然,在终端装置仅向基站装置报告了PMI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不知道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中的哪一个是适合该终端装置的预编码。因此,终端装置能将指示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中的哪一个是合适的预编码的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
此外,终端装置能使用PMI2来通知与极化波之间的组合建立关联的信息。例如,在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使用极化波天线来进行预编码传输的情况下,必须适当地组合通过第一极化波(例如,H面、水平极化)发送的信号和通过第二极化波(例如,V面、垂直极化)发送的信号。因此,终端装置也能使用PMI2一并报告与第一极化波和第二极化波之间的组合建立关联的预编码。
PMI1能分别进一步包括多个信息。例如,PMI1能进一步由PMI11和PMI12来表示。PMI11和PMI12可以是分别假定不同维度(方向)而计算出的预编码。
PMI2能进一步由PMI21(第一指示符)和PMI22(第二指示符)来表示。就是说,PMI2所指示的指示符能指示PMI21所指示的指示符和指示PMI22的指示符。终端装置能将PMI1作为PMI21进行报告的多个向量报告给基站装置,作为指示在同一极化波内组合时的复权重(组合权重)的信息。例如,现在,终端装置考虑通过PMI1将4个向量报告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能通过使用通过PMI1来报告的4个向量中的任一个来确定针对该终端装置的预编码,但是,基站装置也能同时使用4个向量中的多个向量。此时,基站装置存在如何对同时使用的多个向量进行加权的问题。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将表示在同一极化波内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作为PMI21来进行通知。根据之前的示例,终端装置能将指示表现为[a,b,c,d]T的向量的索引作为PMI21来报告给基站装置。在此,{a,b,c,d}可以分别为复数。{a,b,c,d}表示分别对PMI1所指示的4个向量进行加权的复权重。通过终端装置将PMI21报告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能将通过PMI1来报告的多个向量适当地组合,由此能求得更合适的预编码。
终端装置能基于规定的码本来计算出PMI21。此时在规定的码本中,至少一部分能包括表示如之前所示出的[a,b,c,d]T那样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的信息。此外,规定的码本中所记载的表示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的信息中至少能包括非零元素仅为一个的向量和非零元素为两个以上的向量这两种。码本包括非零元素仅为一个的向量,由此PMI21也能通知表示从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中选择一个向量的信息。
终端装置能将表示通过PMI1来报告的多个向量在极化波间进行组合时的组合权重的信息作为PMI22来报告给基站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能通过将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来报告PMI21和PMI22。此外,PMI21和PMI22均为指示在规定的维度(方向、空间)中组合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的指示符。例如,PMI21所假定的规定的维度(第一维)在同一极化波内,PMI21所指示的索引表示用于在同一极化波内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此外,PMI22所假定的规定的维度(第二维)在极化波之间,PMI22所指示的索引表示用于在极化波之间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
此外,终端装置也能将PMI1报告给基站装置,但PMI1、PMI11以及PMI12是指示规定的维度中的多个向量的指示符。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能将包括以下两个指示符作为CSI值的报告发送给基站装置:指示规定的维度中的多个向量的指示符;以及指示组合规定的维度中的多个向量的复权重的指示符。
终端装置能将指示PMI11和PMI12的PMI1、以及指示PMI21和PMI22的PMI2包括于一个控制信息来进行发送,也能分别作为其他控制信息来进行发送。在终端装置分别发送PMI1和PMI2的情况下,能分别在PMI1和PMI2设定不同的值作为其发送周期。在PMI1和PMI2的发送定时同步(冲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能优先发送PMI1。
终端装置2能分别参照不同的码本来计算出PMI21和PMI22。此外,终端装置2能参照记载了多个将PMI21和PMI22表现为函数的变量作为元素的向量的一个码本来计算出PMI2。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码本中所记载的线性滤波器(向量、预编码)的个数能由基站装置来设定。基站装置可以直接变更线性滤波器的个数,也可以通过在之前说明的第一或第二维(空间、方向)上对所记载的线性滤波器进行过采样(oversampling)来变更线性滤波器的个数。
PMI2所指示的PMI21与PMI22的比例也可以交换,这一点自不必说。
终端装置能通过将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来通知PMI21和PMI22的组合。例如,在终端装置以X位来通知PMI2的情况下,能将Y(<X)位分配给PMI21,将Z(=X-Y)位分配给PMI22。此时,Y和Z可以为相同的值,也可以为不同的值。
在设为Y>X的情况下(当增大Y时),能增加在同一极化波内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所使用的复权重的候选数,因此基站装置能由终端装置来进行朝向正确的波束的预编码。
在设为Y<X的情况下(当增大X时),能增加在极化波之间组合PMI1所指示的多个向量时所使用的复权重的候选数,因此在终端装置移动的环境下,基站装置能由终端装置进行朝向正确的波束的预编码。
此外,终端装置能将按PMI21和PMI22的组合而分配的索引作为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
此外,终端装置也能分别将PMI21和PMI22报告给基站装置。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能将PMI21作为PMI2报告给基站装置,将PMI22作为新的PMI3报告给基站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所具备的终端装置能在以往的CSI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未报告的值的CSI报告。就是说,意味着终端装置除了以往的CSI报告(传统CSI报告)之外,还能进行新的CSI报告(高级CSI报告:advanced CSI report)。在此,传统CSI报告是包括将规范到LTE-Advanced的Rel.13为止的值作为CSI值的CSI报告。
在高级CSI报告中包括CSI报告,该CSI报告包括指示组合同一极化波内的多个向量时的复权重的信息作为CSI值。具体而言,在高级CSI报告中包括CSI报告,该CSI报告包括包含之前所指示的PMI21或PMI21所指示的值的值作为CSI值。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能通过上层来通知向终端装置请求传统CSI报告,还是请求高级CSI报告。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能按CSI处理的每一个来设定向终端装置请求传统CSI报告,还是请求高级CSI报告。基站装置能按CSI处理的每一个来设定指示所请求的CSI报告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请求传统CSI报告的情况下,其能对请求高级CSI报告的终端装置设定个数大于能对终端装置设定的最大的CSI处理数的CSI处理。基站装置能根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的CSI处理数来设定是向该终端装置请求传统CSI报告,还是请求高级CSI报告。基站装置能对不能设定规定的CSI处理数的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对能设定规定的CSI处理数的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就是说,不能对不能设定规定的个数的CSI处理的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
在对终端装置设定多个CSI处理时,基站装置能对规定的编号的CSI处理设定传统CSI报告,对于超过规定的编号的编号的CSI处理,能设定高级CSI报告。基站装置能设定3作为规定的编号。
基站装置能为高级CSI报告重新定义CSI报告类型。在新的CSI报告类型中,基站装置能将包括指示前述的PMI21的值作为CSI值的CSI报告设定给终端装置。
基站装置能按设定于终端装置的CSI-RS资源对终端装置设定请求高级CSI报告,还是请求传统CSI报告。基站装置能仅对规定的CSI-RS资源设定请求高级CSI报告。此外,基站装置能针对某个维度(方向)请求高级CSI报告,针对其他维度(方向)请求传统报告。此时,终端装置报告高级CSI和CQI/PMI/RI/PTI/CRI。此外,基站装置不同时对相同的维度(方向)设定高级CSI报告和传统CSI报告。此时,在针对某个维度(方向)请求了高级CSI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不报告CQI/PMI/RI/PTI/CRI。
在终端装置参照规定的码本计算出PMI2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将指示该规定的码本中所记载的多个向量中的哪个向量可以是PMI2的候选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例如,基站装置能限制可以是PMI2的候选的向量的个数。例如,基站装置能将可以是PMI2的候选的向量限制在子集中。基站装置能对设定了码本限制(码本子集限制)的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对不设定码本限制的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换句话说,在设定了高级CSI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不进行码本限制地计算出CSI。
此外,基站装置能基于码本限制的内容(粒度)来设定对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还是高级CSI报告。在设定PMI2的候选数为规定个数以下的码本限制(Codebook subsetrestriction)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在设定PMI2的候选数超过规定个数的码本限制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另一方面,在设定PMI2的候选数为规定个数以上的码本限制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在设定PMI2的候选数低于规定个数的码本限制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换句话说,在设定了高级CSI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使用规定个数以上的PMI2来计算出CSI。此外,基站装置能将针对传统CSI报告的码本限制和针对高级CSI报告的码本限制设为不同的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对于码本限制,基于针对终端装置计算出PMI2时所参照的码本的码本限制,但基站装置也能基于针对终端装置计算出PMI1时所参照的码本的码本限制来设定是否设定高级CSI报告。
此外,基站装置能基于设定于终端装置的CSI-RS端口数来设定是否对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例如,在CSI-RS端口数为规定个数以下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这是因为在高级CSI报告中,随着反馈信息量增加,特别是CSI-RS端口数增加,反馈信息量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CSI-RS端口数为规定个数以上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这是因为在高级CSI报告中,随着CSI报告的精度提高,特别是CSI-RS端口数增加,CSI方向的精度提高的特性改善效果会增强。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也能按CSI-RS端口数来设定是否设定高级CSI报告。以上的说明假定了基于CSI-RS端口数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基于基站装置的天线端口数而不是CSI-RS端口数来进行同样的处理。
基站装置能对设定CLASS A作为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的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对设定CLASS B作为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的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在该情况下,在设定为CLASS A的CSI报告类型中,终端装置能对基站装置进行包括指示PMI21的值作为CSI值的CSI报告。
基站装置能对设定CLASS B作为CSI报告类型的终端装置设定高级CSI报告,对设定CLASS A作为CSI报告类型的终端装置设定传统CSI报告。在该情况下,在设定为CLASS B的CSI报告类型中,终端装置能对基站装置进行包括指示PMI21的值作为CSI值的CSI报告。在基站装置设定CLASS B作为CSI报告类型,并且仅设定了一个CSI-RS资源设定的情况下,或者在仅设定了一个CSI-RS资源设定的CSI处理中,终端装置能基于所设定的CSI-RS资源设定所指示的CSI-RS来进行高级CSI报告。
在基站装置设定CLASS B作为CSI报告类型,并且设定了多个CSI-RS资源设定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了多个CSI-RS资源设定的CSI处理中,终端装置能基于所设定的多个CSI-RS资源设定中,通过终端装置报告给基站装置的CRI所指示的CSI-RS资源进行发送的CSI-RS来进行高级CSI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能同时(通过一个CSI处理)设定多个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例如,基站装置能在第一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中设定CLASS A,在第二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中设定CLASS B。此外,基站装置能在第一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中设定指示多个CSI资源的CLASSB,在第二CSI报告类型(eMIMO类型、扩展MIMO类型)中设定指示一个CSI资源的CLASS B。
基站装置能通过CSI触发来向终端装置请求高级CSI报告。终端装置能在接收该CSI触发并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后,在一定时间之后,将高级CSI报告发送给基站装置。此时,该CSI触发请求高级CSI报告的情况下的该规定的时间与该CSI触发请求传统CSI报告的情况下的该规定的时间相比,也能设定得更短。具体而言,设为:请求了传统CSI报告的终端装置在第(n+m)个子帧中对接收到CSI触发的第n个子帧进行传统CSI报告。在该情况下,请求了高级CSI报告的终端装置能在第(n+L)个子帧中对接收到CSI触发的第n个子帧进行高级CSI报告,此时,基站装置可以将终端装置设定为L≤m。
终端装置必然支持设定为L=m,另一方面,也能将指示是否能设定为L<m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基站装置不将小于终端装置能设定的值的值设定为L。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A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1A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101、控制部(控制步骤)102、发送部(发送步骤)103、接收部(接收步骤)104以及收发天线105。此外,上层处理部1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1011、调度部(调度步骤)1012。此外,发送部103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1031、调制部(调制步骤)1032、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1033、复用部(复用步骤)1034、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35。此外,接收部104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041、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1042、解调部(解调步骤)1043、以及解码部(解码步骤)1044。
上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层处理部101生成用于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2。
上层处理部101从终端装置接收终端装置的功能(UE capability)等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换言之,终端装置通过上层信号将自身的功能发送至基站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包括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针对规定的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的完成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包括是否完成针对规定的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
例如,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即,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通过是否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来通知。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是否支持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可以使用1一位1或0来通知。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或从上位节点取得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信息、RRC消息、MAC CE等。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103,将其他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终端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调度部1012确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或MCS)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1012将所确定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调度部1012基于调度结果,来生成用于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的信息。调度部1012将所生成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来生成进行发送部103以及接收部104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来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103。
发送部103根据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射/接收天线105将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
编码部1031使用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确定的编码方式来进行编码。调制部1032通过由BPSK(Binary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64QAM、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所确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部1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生成通过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A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CI、小区ID)等预先设定的规则求得的、终端装置2A已知的序列来做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复用部1034对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复用。就是说,复用部1034将调制后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于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1035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来生成OFDM符号,对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过滤去除多余的频率成分,对载波频率进行上变频来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天线部105。
接收部104根据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105从终端装置2A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41将经由收发天线105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来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1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41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来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至解复用部1042。
解复用部1042将从无线接收部1041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1A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来确定,基于通知给各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授权中所包括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
此外,解复用部1042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解复用部1042分离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解调部104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各调制符号使用BPSK、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等预先设定的、或装置自身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各终端装置2的调制方式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
解码部1044通过预先设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设定的或者装置自身通过上行链路授权预先通知给终端装置2的编码率,来对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位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在重发送PUSCH的情况下,解码部1044使用保存在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缓冲器中的编码位和解调后的编码位来进行解码。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3所示,终端装置2A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201、控制部(控制步骤)202、发送部(发送步骤)203、接收部(接收步骤)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步骤)205以及收发天线206。此外,上层处理部2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2011、调度信息解释部(调度信息解释步骤)2012。此外,发送部203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2031、调制部(调制步骤)203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2033、复用部(复用步骤)2034、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35。此外,接收部204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041、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2042、信号检测部(信号检测步骤)2043。
上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发送部203。此外,上层处理部2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201将表示终端装置本身所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进行终端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配置给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203。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取得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CSI反馈有关的设定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解释经由接收部204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判定调度信息。此外,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基于调度信息来生成用于进行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
控制部202基于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2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以及发送部203并进行接收部204以及发送部203的控制。
控制部202控制发送部203来将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所生成的CSI发送至基站装置。
接收部204按照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206从基站装置1A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无线接收部2041将经由接收天线206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以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此外,无线接收部204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频域的信号。
解复用部2042将提取到的信号分别分离成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解复用部2042基于通过信道测定所得到的所期望的信号的信道的估计值来进行PHICH、PDCCH以及EPDCCH的信道的补偿,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此外,控制部202将PDSCH以及所期望信号的信道估计值输出至信号检测部2043。
信号检测部2043使用PDSCH、信道估计值进行信号检测并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01。
发送部203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使PUCCH、PUSCH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收发天线206发送至基站装置1A。
编码部2031对从上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编码。此外,编码部2031基于用于调度PUSCH的信息来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2032通过BPSK、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调制方式、或按信道预先设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203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33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0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称为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授权来通知的循环移位、以及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值等,来生成以预先设定的规则(公式)求得的序列。
复用部2034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来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排序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对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就是说,复用部2034按发射天线端口来将PUCCH、PUSCH的信号以及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2035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来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生成SC-FDMA符号,并将CP附加于生成的SC-FDMA符号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通过上变频转换为载波频率,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收发天线206。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一方案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处理时暂时读入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通过将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读取到计算机***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是指,内置在装置中的计算机***,并且包括操作***、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中的任一种。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像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像此情况下的作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能通过与已记录在计算机***中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以往类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技术的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而得到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国际申请基于2016年9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105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1050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1A 基站装置
2A、2B 终端装置
101 上层处理部
102 控制部
103 发送部
104 接收部
105 收发天线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2 调度部
1031 编码部
1032 调制部
1033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1034 复用部
1035 无线发送部
1041 无线接收部
1042 解复用部
1043 解调部
1044 解码部
201 上层处理部
202 控制部
203 发送部
204 接收部
205 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
206 收发天线
2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2012 调度信息解释部
2031 编码部
2032 调制部
2033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2034 复用部
2035 无线发送部
2041 无线接收部
2042 解复用部
2043 信号检测部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被配置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从多个天线端口被发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超过预定数量,且从所述基站装置由上层信令来接收与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发送部,所述发送部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相当于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
在第一多个向量和第二多个向量被组合的情况下,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多个复权重的信息,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所述第一多个向量与所述第二多个向量的维数不同,且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基于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上的所述多个复权重。
2.一种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被配置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具备:
发送部,所述发送部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多个天线端口超过预定数量,且由上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与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相当于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
在第一多个向量和第二多个向量被组合的情况下,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多个复权重的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所述第一多个向量与所述第二多个向量的维数不同,且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基于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上的所述多个复权重。
3.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终端装置被配置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从多个天线端口被发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超过预定数量,且从所述基站装置由上层信令来接收与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向所述基站装置报告相当于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
在第一多个向量和第二多个向量被组合的情况下,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多个复权重的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所述第一多个向量与所述第二多个向量的维数不同,且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基于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上的所述多个复权重。
4.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被配置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具备:
通过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多个天线端口超过预定数量,且由上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与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配置信息;以及
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相当于所述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
在第一多个向量和第二多个向量被组合的情况下,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指示多个复权重的信息,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所述第一多个向量与所述第二多个向量的维数不同,且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基于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有关的所述配置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多个向量和所述第二多个向量上的所述多个复权重。
CN201780060364.0A 2016-09-29 2017-08-29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050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1050 2016-09-29
JP2016191050 2016-09-29
PCT/JP2017/030871 WO2018061570A1 (ja) 2016-09-29 2017-08-29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0477A CN110050477A (zh) 2019-07-23
CN110050477B true CN110050477B (zh) 2022-05-17

Family

ID=6176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0364.0A Active CN110050477B (zh) 2016-09-29 2017-08-29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5822B2 (zh)
EP (1) EP3522586A4 (zh)
JP (1) JP6789305B2 (zh)
KR (1) KR102383685B1 (zh)
CN (1) CN110050477B (zh)
WO (1) WO2018061570A1 (zh)
ZA (1) ZA201901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5547B2 (en) * 2017-01-04 2021-05-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2020005127A (ja) * 2018-06-28 2020-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987336B2 (ja) * 2018-09-14 2021-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107575B (zh) * 2018-11-02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质量参数测量方法和设备
JP2020137086A (ja) * 2019-02-26 2020-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0137087A (ja) * 2019-02-26 2020-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0137085A (ja) * 2019-02-26 2020-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628A (zh) * 2010-02-12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
CN102474493A (zh) * 2009-08-14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中传输下行链路基准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7421A (zh) * 2009-09-27 2012-09-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82612A (zh) * 2011-07-12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US9319120B2 (en) * 2012-09-07 2016-04-19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0297B1 (en) * 2010-04-12 2019-06-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491654B2 (en) * 2012-06-24 2016-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71658A1 (ko) 2013-04-16 2014-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091962A (ja) * 2016-03-31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493A (zh) * 2009-08-14 2012-05-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中传输下行链路基准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7421A (zh) * 2009-09-27 2012-09-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00628A (zh) * 2010-02-12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
CN102882612A (zh) * 2011-07-12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US9319120B2 (en) * 2012-09-07 2016-04-19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SI Acquisition Framework for Massive MIMO in New Radio;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374》;20160527;全文 *
On codebook configuration for CSI reporting Class A;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2bis R1-155211》;201510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5822B2 (en) 2021-04-20
US20200014446A1 (en) 2020-01-09
CN110050477A (zh) 2019-07-23
ZA201901470B (en) 2021-06-30
WO2018061570A1 (ja) 2018-04-05
KR20190058455A (ko) 2019-05-29
KR102383685B1 (ko) 2022-04-07
JPWO2018061570A1 (ja) 2019-07-11
JP6789305B2 (ja) 2020-11-25
EP3522586A1 (en) 2019-08-07
EP3522586A4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047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220337296A1 (en) Variable Coherence Adaptive Antenna Array
CN107079324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JP6529087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572619B1 (ko)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97016A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집적 회로
WO201716946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6465475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3251241B1 (en)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KR20140121830A (ko) 하향 링크 코오디네이티드 멀티 포인트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649268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69366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899326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269001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3641391B1 (en) Cqi index reporting using a 64qam mode cqi table, a 256qam mode cqi table and a 1024qam mode cqi table
WO2018033148A1 (en) A method to transmi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large mimo systems
WO2016021713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811714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094321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