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8215A -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8215A
CN110038215A CN201910350532.0A CN201910350532A CN110038215A CN 110038215 A CN110038215 A CN 110038215A CN 201910350532 A CN201910350532 A CN 201910350532A CN 110038215 A CN110038215 A CN 110038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loth liquid
cloth
production equipment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05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新国
张敏敏
陈航平
李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w Vern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w Vern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w Vern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w Vern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05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8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8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8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方法。该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包括操作台以及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布液机构、加压机构、配液脱气机构以及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布液机构包括布液座、布液管以及布液驱动部件,布液座设在操作台上,布液管具有多个布液孔,布液驱动部件连接于布液管以用于驱动布液管运动;加压机构包括设在操作台上的加压舱,加压舱能够通过加压舱加压;配液脱气机构包括配液罐以及输液泵,配液罐通过输液泵连接于布液管;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以及在布液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之间转移芯片模组。该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能够解决灌注技术问题且能够产业化、自动化且***化地生产。

Description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微针技术自上世纪提出概念性原理以来,短短近四十年的发展,经过几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基础研究广泛应用于美容、疫苗、皮肤疾病、蛋白类药物等相关领域。可溶性微针作为微针药物传输领域内的一大分支,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呈多样化发展,其安全性也较金属和硅等材质的微针良好。但是,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仍然处于瓶颈时期,因芯片的制备方法限制,产业化生产呈一大难题。传统的常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如拉伸法(DAB)、离心制备、3D打印等,均耗费时间长,存在制备效率低难以量化生产等缺点。
而通过特定的模具直接微灌注形成微针芯片是目前最可能大批量生产可溶性微针芯片的方法。国内外目前对于可溶性微针芯片量化生产制备设备***,报道较少,主要原因主要是可溶性微针本身结构精细,且密度大,模具微灌注方法必克服液体的粘度、液面张力、空气栓等问题使溶液及胶体状液体进入微孔,最终成型形成可溶性微针芯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灌注技术问题并能够产业化、自动化、***化地生产且能够提高芯片的生产效率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
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包括操作台以及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布液机构、加压机构、配液脱气机构以及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
所述布液机构包括布液座、布液管以及布液驱动部件,所述布液座设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布液管具有多个布液孔,所述布液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布液管以用于驱动所述布液管运动;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加压舱,所述加压舱加压能够通过加压设备加压;
所述配液脱气机构包括配液罐以及输液泵,所述配液罐通过所述输液泵连接于所述布液管;
所述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以及在所述布液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之间转移所述芯片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机构还包括布液支架,所述布液支架设在所述操作台上且罩设于所述布液座,所述布液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布液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布液驱动元件设在所述布液支架上且连接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布液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相对于所述操作台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布液管以用于驱动所述布液管相对于所述操作台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布液回收件,所述布液回收件具有回收槽,所述布液座设在所述回收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吸风槽,所述布液座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吸风槽的负压吸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座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吸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舱具有舱口,所述加压舱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舱口的舱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液脱气机构还包括连接管、比例阀以及多个溶剂储液罐,各个所述溶剂储液罐均连通于所述比例阀,所述比例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储液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液脱气机构还包括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设在所述储液罐上,所述搅拌部件用于对所述储液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还包括定位放置架,所述定位放置架包括多层放置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具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还包括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用于对经过所述布液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处理的芯片模组进行干燥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干燥空气鼓风部件以及层流仓。
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方法,使用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并将所述芯片模组送至布液机构的布液座上,控制布液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布液管沿着所述芯片模组的表面运动以在所述芯片模组的表面布设第一溶液;
控制所述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并将所述芯片模组送至加压机构的加压舱内,通过加压设备对所述加压舱进行加压至预定压力值,保持压力预定时间,得到第一半成品;
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所述第一半成品并将所述第一半成品送至所述布液座上,控制所述布液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布液管沿着所述第一半成品运动以对所述第一半成品的表面布设第二溶液,得到第二半成品;
烘干所述第二半成品。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能够解决灌注技术问题且能够产业化、自动化、***化地生产以及能够提高芯片的生产效率。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将夹料、配液、第一次布液、加压以及第二次布液的工序有序整合于一体,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实现产业化、自动化、***化地生产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目的。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实现布液管的两个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一布液驱动元件驱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与布液管相对于操作台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驱动布液管相对于操作台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当需要布液时,布液管移动至紧贴芯片模组的表面或者第一半成品的表面,布液方便,当布液结束后,布液管复位,留出空位供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动作。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布液回收件以及布液回收件上的回收槽实现对布液管布液后溢出的液体进行回收,避免浪费,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在布液座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相互连通的吸风槽以及连通于吸风槽的负压吸风孔实现对布液座上的芯片模组上布液的液体进行固定,加快第一溶液或者第二溶液在芯片模组上进行干燥固化。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在布液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吸附件实现对布液工序时的芯片模组的固定,布液座上的吸附件能够对芯片模组进行吸附。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舱口以及舱门实现了加压舱的关闭和开启。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连接管、比例阀以及多个溶剂储液罐实现多种溶剂的自动配置,比例阀的设置能够实现从多个溶剂储液罐中调取预定比例的不同溶剂,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搅拌部件实现对储液罐内的物料进行自动搅拌,提高储液罐内的物料的混合效率,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定位放置架实现对原材料芯片模组进行顺序放置,以便于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进行取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布液机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布液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布液机构的布液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加压机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配液脱气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配液脱气机构中的输送泵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定位放置架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的干燥机构示意图;
图9为芯片模组正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芯片模组正面背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0:布液机构;110:布液座;111:吸风槽;112:负压吸风孔;120:布液管;130:回收阀;140:布液支架;150:布液回收件;151:回收槽;160:吸附件;171: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2: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80:布液真空罩;190:真空罩支架;200:加压机构;210:加压舱;220:加压设备;230:舱门;300:配液脱气机构;310:配液罐;320:输液泵;330:连接管;340:比例阀;350:溶剂储液罐;360:搅拌部件;361:搅拌叶轮;362:搅拌轴;363:搅拌驱动电机;370:出液管;400:定位放置架;410:放置板;500:干燥机构;510: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520:干燥空气鼓风部件;530:层流仓;600:芯片模组;610:上层灌注体;611:凹孔; 620:下层支撑体;621:通透性微孔;700: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其包括操作台700以及设在操作台700上的布液机构100、加压机构200、配液脱气机构300、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操作台700在图1中均未示出。
参见图1及图2所示,布液机构100包括布液座110、布液管120以及布液驱动部件。布液座110设在操作台700上,布液管120具有多个布液孔,布液驱动部件连接于布液管120以用于驱动布液管120运动。布液孔的开口可以呈圆孔状或者狭缝状。多个布液孔成排设置。布液管120上的布液孔由一端至另一端分布,其中,布液管120中部位置的布液孔的孔径最小,布液管120中部位置的布液孔的孔径最小为0.4mm~0.6mm,布液管120两侧布液孔的孔径依次增大,呈0.2mm梯度增加,直至孔径增大至2mm。孔状布液孔适用粘度小于等于6000cP的溶液,狭缝状布液口适用粘度6000cp-30000cp的溶液。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布液驱动部件,控制机构能够与布液驱动部件进行通讯。控制机构可以是PLC、PID等。
参见图1及图3所示,加压机构200包括设在操作台700上的加压舱210 以及加压设备220。加压设备220连接于加压舱210以用于对加压舱210加压。工作时,加压舱210内的压力为0~0.8Mpa,优选充压条件0.2-0.8Mpa,例如加压舱210内的压力控制在0.2Mpa、0.5Mpa、0.8Mpa或者其他数值。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加压设备220,控制机构能够与加压设备220进行通讯。可选地,加压设备220可替换为空气充压机。
参见图5所示,配液脱气机构300包括配液罐310以及输液泵320。配液罐 310通过输液泵320连接于布液管120。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输液泵320,控制机构能够与输液泵320进行通讯。进一步地,配液罐310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出液管370连通于布液管120。参见图6所示,输液泵320设在出液管370上。更进一步地,配液脱气机构300还包括配液真空泵,配液真空泵连接于储液罐。配液真空泵还电性连接于控制机构。
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600以及在布液机构100与加压机构200 之间转移芯片模组600。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控制机构能够与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进行通讯。
在一具体示例中,布液机构100还包括布液支架140。布液支架140设在操作台700上且罩设于布液座110,布液驱动部件安装在布液支架140上。
在一具体示例中,布液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第一布液驱动元件设在布液支架140上且连接第二布液驱动元件,第一布液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相对于操作台70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连接于布液管120以用于驱动布液管120相对于操作台700 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控制机构能够与第一布液驱动元件、第二布液驱动元件进行通讯。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实现布液管120的两个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一布液驱动元件驱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与布液管120相对于操作台700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第二布液驱动元件驱动布液管120相对于操作台700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当需要布液时,布液管120移动至紧贴芯片模组600的表面或者第一半成品的表面,布液方便,当布液结束后,布液管120复位,留出空位供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动作。
进一步地,布液机构100还包括设在操作台700上的布液回收件150。布液回收件150具有回收槽151,布液座110设在回收槽151内。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布液回收件150以及布液回收件150上的回收槽151实现对布液管120布液后溢出的液体进行回收,避免浪费,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见图3所示,布液回收件150上设有回收管以及回收阀130,其中,回收管连通于回收槽151,回收阀130设在回收管上。
参见图3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布液座11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吸风槽111。布液座110还设有连通于吸风槽111的负压吸风孔112。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在布液座110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相互连通的吸风槽111以及连通于吸风槽111的负压吸风孔112实现对布液座110上的芯片模组600上布液的液体进行固定,加快第一溶液或者第二溶液在芯片模组600上进行干燥固化。
进一步地,布液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在操作台700的台面下方且通过管路连通负压吸风孔112。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工作时,负压吸风孔112产生负压以将芯片模组600的下层支撑板上的通透性微孔621吸附在布液座110上,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产生的负压环境控制在-0.01~-0.05Mpa,优选负压条件-0.02~-0.04Mpa,例如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产生的负压环境控制在-0.01Mpa、-0.02Mpa、-0.04Mpa或者其他数值。
在一具体示例中,布液座110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吸附件160。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在布液座11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吸附件160实现对布液工序时的芯片模组600的固定,布液座110上的吸附件160能够对芯片模组 600进行吸附。
更进一步地,布液机构100还包括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2、布液真空罩 180以及真空罩支架190。布液真空罩180活动连接在真空罩支架190上。真空罩支架190能够下降至操作台700上罩住布液座110,以对布液座110周围的环境形成密封环境。布液真空罩180上设有通孔,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2连接于布液真空罩180且连接于通孔。当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2对布液真空罩180 内吸附产生负压时,布液真空罩180内的真空度为-0.01Mpa~-0.1Mpa,优选负压条件-0.01~-0.08Mpa,例如布液真空罩180内的真空度为-0.01Mpa、-0.02Mpa、-0.08Mpa或者其他数值。本发明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设置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2、布液真空罩180以及真空罩支架190能够实现第一次布液与第二次布液均在真空环境下操作,相比传统技术,本发明能够提高成品的良率。
进一步地,加压舱210具有舱口。加压舱210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舱口的舱门230。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舱口以及舱门230 实现了加压舱210的关闭和开启。具体地,加压舱210外观呈六面体或球体,加压舱210内面呈一定形状空腔,加压舱210侧面开口形成上述的舱口。
参见图5所示,可选地,配液脱气机构300还包括连接管330、比例阀340 以及多个溶剂储液罐350。各个溶剂储液罐350均连通于比例阀340,比例阀340 通过连接管330连接于储液罐。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连接管330、比例阀340以及多个溶剂储液罐350实现多种溶剂的自动配置,比例阀 340的设置能够实现从多个溶剂储液罐350中调取预定比例的不同溶剂,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具体示例中,配液脱气机构300还包括搅拌部件360。搅拌部件360设在储液罐上,搅拌部件360用于对储液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搅拌部件360实现对储液罐内的物料进行自动搅拌,提高储液罐内的物料的混合效率,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搅拌部件360包括搅拌叶轮361、搅拌轴362以及搅拌驱动电机 363。搅拌轴362延伸至储液罐内,搅拌叶轮361位于储液罐内且连接于搅拌轴 362,搅拌驱动电机363设在储液罐上且连接于搅拌轴362以用于驱动搅拌轴362 转动。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搅拌驱动电机363,控制机构能够与搅拌驱动电机 363进行通讯。
参见图7所示,进一步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还包括定位放置架 400。定位放置架400包括多层放置板410,相邻的两个放置板410之间具有间隔。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定位放置架400实现对原材料芯片模组600进行顺序放置,以便于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进行取料。
参见图8所示,可选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还包括干燥机构500。干燥机构500用于对经过布液机构100与加压机构200处理的芯片模组600进行干燥处理。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干燥机构500,控制机构能够与干燥机构500 进行通讯。
在一具体示例中,干燥机构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510、干燥空气鼓风部件520以及层流仓530。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通过设置干燥机构500能加速第二半成品的干燥,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机构电性连接于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510、干燥空气鼓风部件520,控制机构能够与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510、干燥空气鼓风部件520进行通讯。
或者,上述的干燥机构500采用冻干机,通过冻干机实现对第二半成品的干燥。
进一步地,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可以是多方位运动机械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方法。
一种使用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取芯片模组600。其中芯片模组600的结构如下,参见图9及图10所示,芯片模组600包括上层灌注体610和下层支撑体620。上层灌注体610为表面带凹孔611的单盲硅胶材质,或者为上部带穿透性凹孔611的硅胶材质下部为透气不透液态水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类材料组合成的复合型模具,下层支撑体620 为板状,下层支撑体620部分区域分布通透性微孔621,且下表面特定区域分布吸附件160,吸附件160可以是磁力件。
控制机构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移动至定位放置架400处,并从定位放置架400的第一层放置板410上夹取芯片模组600。
控制机构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移动以带动芯片模组600移动至至布液机构100的布液座110上。控制机构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释放芯片模组600。位于布液座110上的芯片模组600通过其自身具有的吸附件160与布液座110 上的吸附剂相互吸附,以实现固定。控制机构控制布液真空罩180下降至操作台700上罩住布液座110,以对布液座110周围的环境形成密封环境。控制机构控制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对布液真空罩180内吸风以产生负压,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对布液真空罩180内产生的真空度为-0.05Mpa。
控制布液驱动部件驱动布液管120沿着芯片模组600运动以对芯片模组600 的表面进行布设第一溶液。
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布液真空发生器171产生的负压环境控制在-0.03Mpa。从芯片模组600上溢出的多余的第一溶液则进入回收槽151内完成回收。布液座110上的第一溶液回收完毕之后,清洗回收槽151以及布液座110,备用。布液管120内的第一溶液来自其中一个配液脱气机构300,由控制机构控制输送泵从储液罐内泵取第一溶液。
控制机构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600并将芯片模组600送至加压机构200的加压舱210内,控制机构控制加压设备220对加压舱210进行加压至预定压力值,加压舱210内的压力控制为0.5Mpa,保持压力预定时间,得到第一半成品。
控制机构控制布液真空罩180下降至操作台700上罩住布液座110,以对布液座110周围的环境形成密封环境。控制机构控制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对布液真空罩180内吸风以产生负压,第二布液真空发生器172对布液真空罩180 内产生的真空度为-0.05Mpa。
控制机构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第一半成品并将第一半成品送至布液座110上,控制布液驱动部件驱动布液管120沿着第一半成品运动以对第一半成品的表面进行布设第二溶液,得到第二半成品;布液管120内的第二溶液来自另一个配液脱气机构300,由控制机构控制输送泵从储液罐内泵取第二溶液。
将多个第二半成品依次放置在层流仓530内,控制机构启动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510、干燥空气鼓风部件520对层流仓530进行通风,烘干第二半成品。
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能够解决灌注技术问题且能够产业化、自动化、***化地生产以及能够提高芯片的生产效率。上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10将夹料、配液、第一次布液、加压以及第二次布液的工序有序整合于一体,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实现产业化、自动化、***化地生产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以及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布液机构、加压机构、配液脱气机构以及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
所述布液机构包括布液座、布液管以及布液驱动部件,所述布液座设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布液管具有多个布液孔,所述布液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布液管以用于驱动所述布液管运动;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加压舱,所述加压舱加压能够通过加压设备加压;
所述配液脱气机构包括配液罐以及输液泵,所述配液罐通过所述输液泵连接于所述布液管;
所述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用于夹取芯片模组以及在所述布液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之间转移所述芯片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机构还包括布液支架,所述布液支架设在所述操作台上且罩设于所述布液座,所述布液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布液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布液驱动元件以及第二布液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布液驱动元件设在所述布液支架上且连接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布液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相对于所述操作台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布液驱动元件连接于所述布液管以用于驱动所述布液管相对于所述操作台沿着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操作台上的布液回收件,所述布液回收件具有回收槽,所述布液座设在所述回收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吸风槽,所述布液座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吸风槽的负压吸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座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吸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及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舱具有舱口,所述加压舱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舱口的舱门。
8.根据权利要求1-3及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脱气机构还包括连接管、比例阀以及多个溶剂储液罐,各个所述溶剂储液罐均连通于所述比例阀,所述比例阀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于所述储液罐。
9.根据权利要求1-3及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脱气机构还包括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设在所述储液罐上,所述搅拌部件用于对所述储液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10.根据权利要求1-3及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还包括定位放置架,所述定位放置架包括多层放置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具有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3及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还包括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用于对经过所述布液机构与所述加压机构处理的芯片模组进行干燥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加热及冷却部件、干燥空气鼓风部件以及层流仓。
13.一种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并将所述芯片模组送至布液机构的布液座上,控制布液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布液管沿着所述芯片模组的表面运动以在所述芯片模组的表面布设第一溶液;
控制所述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芯片模组并将所述芯片模组送至加压机构的加压舱内,通过加压设备对所述加压舱进行加压至预定压力值,保持压力预定时间,得到第一半成品;
控制多方位运动夹料机构夹取所述第一半成品并将所述第一半成品送至所述布液座上,控制所述布液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布液管沿着所述第一半成品运动以对所述第一半成品的表面布设第二溶液,得到第二半成品;
烘干所述第二半成品。
CN201910350532.0A 2019-04-28 2019-04-28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0038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0532.0A CN110038215A (zh) 2019-04-28 2019-04-28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0532.0A CN110038215A (zh) 2019-04-28 2019-04-28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8215A true CN110038215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0532.0A Pending CN110038215A (zh) 2019-04-28 2019-04-28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82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7006A (zh) * 2020-02-11 2020-05-19 康迈丽德(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聚合物微针贴片的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9237A (zh) * 2013-07-31 2013-11-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简易低成本微阵列芯片点样器及使用方法
CN103456651A (zh) * 2013-09-09 2013-12-18 江阴迪林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合片工作台
CN104027324A (zh) * 2013-03-06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微针疫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3839A (zh) * 2015-12-24 2016-06-08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微针芯片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11578A (ko) * 2015-07-23 2017-02-02 주식회사 엔이케이 경피 전달 마이크로 니들 제조장치
CN10642668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制作聚合物微针的设备
CN207643563U (zh) * 2017-12-18 2018-07-24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的制造装置
CN108697882A (zh) * 2016-02-11 2018-10-23 权智恩 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的制备方法
CN108714273A (zh) * 2018-06-08 2018-10-30 广州蔻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针制备***及高分子微针制备方法
WO2018208223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Chee Yen Lim Method of fabricating microneedle patches
CN210302026U (zh) * 2019-04-28 2020-04-14 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7324A (zh) * 2013-03-06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微针疫苗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9237A (zh) * 2013-07-31 2013-11-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简易低成本微阵列芯片点样器及使用方法
CN103456651A (zh) * 2013-09-09 2013-12-18 江阴迪林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合片工作台
KR20170011578A (ko) * 2015-07-23 2017-02-02 주식회사 엔이케이 경피 전달 마이크로 니들 제조장치
CN105643839A (zh) * 2015-12-24 2016-06-08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微针芯片的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97882A (zh) * 2016-02-11 2018-10-23 权智恩 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的微针的制备方法
CN106426687A (zh) * 2016-10-17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制作聚合物微针的设备
WO2018208223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Chee Yen Lim Method of fabricating microneedle patches
CN207643563U (zh) * 2017-12-18 2018-07-24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的制造装置
CN108714273A (zh) * 2018-06-08 2018-10-30 广州蔻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针制备***及高分子微针制备方法
CN210302026U (zh) * 2019-04-28 2020-04-14 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7006A (zh) * 2020-02-11 2020-05-19 康迈丽德(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聚合物微针贴片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15984U (zh) 一种端子自动点胶机
US10337138B2 (en)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aerogel sheet
CN106784967B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焊端子点色胶一体机
CN106861958B (zh) 一种制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静电喷涂装置
CN110038215A (zh) 可溶性微针芯片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45313A (zh) 一种喷涂成型复合质子交换膜的设备
CN205810944U (zh) 锂离子电池注液及静置夹具
CN206140953U (zh) 一种端帽热缩成型机
CN110975722A (zh) 一种载药栓塞微球恒温振荡装置
CN209036851U (zh) 一种旋转式聚氨酯泡沫注射装置
CN206967719U (zh) 一种全自动绝缘子泥坯制作装置
CN202500018U (zh) 洗涤设备
CN210302026U (zh) 可溶性微针芯片的生产设备
CN206253017U (zh) 中空纤维分离膜封头浇铸***
CN209478729U (zh) 微针模具及模具
CN214020386U (zh) 一种胶衣物料双组分自动配比混料设备
CN114734582B (zh) 一种十字型双流道镜筒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CN109318425A (zh) 一种橡胶双密度制品模内发泡成型***及其工艺
CN211886274U (zh) 一种双极膜制备装置
CN105328920B (zh) 绝缘拉杆的浸渍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1307154U (zh) 一种双密度实心轮胎注射成型生产设备
CN207102361U (zh) 非对称管状过滤元件坯体的制造设备
CN210851058U (zh) 一种多孔电极制备装置
CN110587911B (zh) 一种多孔电极制备装置及工艺
CN210880553U (zh) 一种泡沫模具的加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