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646A -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646A
CN110034646A CN201910508811.5A CN201910508811A CN110034646A CN 110034646 A CN110034646 A CN 110034646A CN 201910508811 A CN201910508811 A CN 201910508811A CN 110034646 A CN110034646 A CN 110034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wedge shape
gauge
disk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8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646B (zh
Inventor
曹扬
范勇
姜敞�
陈锋
吴军
徐建洪
卢念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088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包括:后模、前模、退绕卡板组和退绕盘,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和楔形后模芯;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和楔形前模芯;楔形后模芯的斜面适于与楔形前模芯的斜面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前模止挡板适于与后模止挡板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与前模止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的区间;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采用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可以提高磁极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直流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及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磁极线圈是其中的重要部件,随着电机等电力设备功率密度的提高,也要求磁极线圈结构更加紧凑,电流密度提高。对成型磁极线圈,通常是由电机或机床主轴带动固定在其上的绕线模具旋转,将导线缠绕在绕线模具上然后脱模完成线圈制作。
例如公开号CN108573809A《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的专利披露了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包含传动结构和绕线模具。其中,传动结构包括定位盘、法兰盘以及加长轴,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输出端上,绕线模具包括内楔形块和外楔形块,内、外楔形块均包括绕线块和挡止端板,挡止结构均设置在两个楔形块的大端部,挡止结构在绕线模具上形成挡止面,内楔形块的挡止端板与定位盘卡嵌定位连接。使用时,将导线缠绕在两楔形块组成的中部矩形体模型的外周壁上,通过挡止面对线圈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外层的线圈塌落,避免了线圈端部的形状和尺寸不达标,进而提高了线圈的成型质量。针对该专利公开的绕线模具来说制作线圈时为单方向缠绕,对于多层多匝线圈,所制作的成型线圈的起始端必须从线圈内层引出,从而导致制作的成型线圈整体不规整,起始端引线位置高度方向会局部凸出单匝尺寸,影响线圈装配,不利于整体结构紧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以解决提高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以解决提高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包括:
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和楔形后模芯;
前模,所述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和楔形前模芯;所述楔形后模芯的斜面适于与楔形前模芯的斜面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所述前模止挡板适于与后模止挡板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与前模止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的区间;
退绕卡板组,所述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一对所述匝卡板分别具有一用于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接的U形凹槽;以及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均适于贴靠于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上;
退绕盘,所述退绕盘适于与所述后模和前模配接,在所述后模的楔形后模芯和前模的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绕线模芯后与所述退绕盘锁固,且所述退绕盘靠近所述后模止挡板背离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位于绕线模芯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的部分分别具有一倾斜面;且一对所述匝卡板中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后模止挡板,而另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前模止挡板;以及
一对所述匝卡板上分别具有的倾斜面相对于匝卡板的倾斜率相同。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一对所述匝卡板中的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的侧端面设有一由该后模止挡板的外侧壁向中部位置倾斜的适形线槽;
所述适形线槽沿着倾斜的方向具有一高位端和一低位端;
所述适形线槽的高位端靠近后模止挡板的外侧壁设置,以及该适形线槽的低位端靠近后模止挡板的中部位置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适形线槽的槽宽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以及
所述匝卡板的厚度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模止挡板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模止挡板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以及上侧边沿和下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整形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退绕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以及在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固连的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环绕盘;
所述第二固定盘靠近所述后模止挡板设置;以及
在所述第二固定盘对应所述楔形后模芯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的侧端面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口,所述过线缺口与所述过线缺槽对应设置以使电磁线适于同时穿过所述过线缺口和过线缺槽;
所述环绕盘上平行于该环绕盘的轴线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卡固电磁线的固定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退绕盘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和环绕盘的中心位置的中心固定孔;
在所述后模的楔形后模芯和前模的楔形前模芯拼合后适于通过一安装螺栓依次穿过前模和后模后再与所述中心固定孔锁固;以及
所述退绕盘还包括贯穿述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和环绕盘的且位于中心固定孔旁侧的至少一对用于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配接的装配孔。
本发明的绕线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绕线方法,包括:采用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包括:
步骤S1:在完成后模和前模与退绕盘锁固后,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缠绕于退绕盘上;
步骤S2:将一对匝卡板分别与楔形前模芯和楔形后模芯卡装,使得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在完成退绕盘的缠绕后其余电磁线从楔形后模芯与一对匝卡板中其中一个匝卡板之间穿过后缠绕于楔形后模芯与楔形前模芯拼合后形成的绕线模芯上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绕制,此时退绕盘正向旋转;
步骤S3:在完成电磁线相对于绕线模芯的正向绕制后,拆除一对匝卡板,同时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从退绕盘上松开,通过退绕盘的反向旋转来带动退绕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反向绕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的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正向绕制的过程中,电磁线避开匝卡板以使得电磁线不会缠绕在匝卡板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通过退绕盘和退绕卡板组的配合,使得进行电磁线缠绕的过程中,可以用退绕盘进行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的暂固定,而通过退绕卡板组的限位,使得在电磁线的正向绕制的匝间实现“S”形折弯过渡转移,以及在电磁线的反向绕制和电磁线的正向绕制之间实现“S”形折弯过渡转移,由“S”形折弯过渡转移提高线圈缠绕的整体紧凑性,并且采用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使得电磁线的绕制过程形成正向绕制和反向绕制的结构,从而使得正向绕制的引出线和反向绕制的引出线均从绕制形成的电磁线圈的外侧引出,具有不会额外增加整体线圈的局部高度的优点,避免局部凸匝,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的引出线从线圈内层引出时与转子接触或与定子磁轭干涉的问题产生。
进一步的,在前模止挡板的边沿均设置有的整形槽,使得在进行电磁线的绕制过程中,可以实时对线圈进行整形,促使线圈匝间缠绕紧密不松散,保证线圈结构紧凑。
再进一步的,对于整体的退绕盘,退绕盘通过装配孔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之间进行拆装,拆装过程便捷高效,也便于通过退绕盘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的拆卸来对绕线模芯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进行电磁线缠绕后形成的电磁线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缠绕有部分的电磁线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正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1、“S”形折弯过渡转移R、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反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5;
后模止挡板101、过线缺槽1011、楔形后模芯102、斜面Q、适形线槽1012、高位端1013、低位端1015;
前模止挡板201、整形槽2011、楔形前模芯202;
匝卡板300、U形凹槽301、倾斜面K、基部302、翅翼部303;
第一固定盘401、第二固定盘402、环绕盘403、固定槽4031、过线缺口405、中心固定孔407;
安装螺栓501、装配孔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磁极线圈,该磁极线圈在电磁线绕制过程中形成有正向绕制部分和反向绕制部分的电磁线,正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1和反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5均从绕制形成的电磁线圈的外侧引出(此处的正向绕制和反向绕制具体所指的是相对于模具的缠绕方向是相反的,定义其中一个方向为正向,另一个方向为反向,此处关于正向绕制和反向绕制的详细限定可以参考专利公布号为CN109728669A的直流电机的附极线圈及其绕制方法)。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包括:用于拼合形成绕线模芯的前模和后模,以及用于与绕线模芯装配的退绕盘。此处的退绕盘用于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相连,使得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可以带动退绕盘正向或者反向旋转(此处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具体对应的是旋转方向相反,即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两种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式)。
详细来说,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101和楔形后模芯102,此处的后模止挡板101和楔形后模芯1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装配的组装式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201和楔形前模芯202,此处的前模止挡板201和楔形前模芯2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装配的组装式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楔形后模芯102的斜面Q适于与楔形前模芯202的斜面Q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的规格尺寸是适配的,使得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拼合形成的绕线模芯表面平整无凸起,便于电磁线紧密缠绕在绕线模芯上。而前模止挡板201适于与后模止挡板101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101与前模止挡板201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的区间。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楔形后模芯102的斜面Q和楔形前模芯202的斜面Q贴合的位置相对于相对分布的前模止挡板201和后模止挡板101来说,接近于前模止挡板201和后模止挡板101的中部区域,中部区域以规则的结构体来说,具体为近一个物体的中心部位向周向外侧辐射形成的区域。
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300,一对匝卡板300分别具有一用于与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卡接的U形凹槽301,此处具体来说,一对匝卡板300中的其中一个匝卡板300适于与拼合形成绕线模芯的楔形前模芯202卡接,而另一个匝卡板300则适于与拼合形成绕线模芯的楔形后模芯102卡接。并且,一对匝卡板300在分别与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卡装后,一对匝卡板300均适于贴靠于后模止挡板101朝向前模止挡板201的一侧端面上。
此处要加以说明的是,匝卡板300的U形凹槽301从楔形后模芯102和/或楔形前模芯202背离斜面Q的外侧端***的。具体来说,匝卡板300包括基部302和与基部302一体相邻的一对翅翼部303,而在一对翅翼部303之间形成U形凹槽301;在U形凹槽301与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卡装后,一对翅翼部303中其中一个翅翼部303搭接在拼合状态下的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的上侧端,而一对翅翼部303中的另一个翅翼部303则搭接在拼合状态下的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的下侧端,本实施例以一种可选的情况为例,对于此时的匝卡板300在完成与楔形前模芯202和楔形后模芯102的卡装时,匝卡板300的基部302抵接拼合状态下的楔形前模芯202和楔形后模芯102背离斜面Q的侧端。
退绕盘适于与后模和前模配接,在后模的楔形后模芯102的斜面Q与前模的楔形前模芯202的斜面Q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拼合形成绕线模芯后适于与退绕盘锁固,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退绕盘来说,退绕盘靠近后模止挡板101背离前模止挡板201的一侧端面设置。本实施例的退绕盘一方面的作用在于实现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相连,传递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的旋转动力来带动绕线模芯的旋转,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形成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暂时的缠绕,此处的暂时的缠绕主要是在电磁线进行正向绕制之前对于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固定,以不影响电磁线正向绕制的紧凑性。
一对匝卡板300在分别与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卡装后,一对匝卡板300位于绕线模芯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的部分分别具有一倾斜面K,对于本实施例的具体情况来说,倾斜面K位于匝卡板300的翅翼部303上,且一种可选的情况下,一对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均位于翅翼部303搭接在拼合状态下的楔形后模芯102和楔形前模芯202的上侧端的部分。此处,一对匝卡板300中其中一个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朝向后模止挡板101,而另一个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朝向前模止挡板201,也就是说,对于此处的一对匝卡板300上分别具有的倾斜面K是相对存在的。对于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来说,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电磁线绕制过程中的匝间”S”形折弯过渡转移R,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一对匝卡板300上分别具有的倾斜面K相对于匝卡板300的倾斜率优选设置为相同。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匝卡板300在完成与楔形前模芯202和楔形后模芯102的卡装后,一对匝卡板300分别包括的翅翼部303均接近于后模止挡板101的中部位置,但是一对匝卡板200分别包括的翅翼部303的端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不会直接接触。对于此处的中部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规则且对称结构的后模止挡板101为例,中部位置为距离该后模止挡板101的左外侧壁和右外侧壁的距离相同的部分。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匝卡板300的厚度均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可选的情况下,一对匝卡板30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厚度。此处优选的情况下,匝卡板300的厚度等于或者略大于电磁线的线宽,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一对匝卡板300形成绕线模芯上电磁线退绕空间的限位,使得电磁线圈在绕线模芯上进行正向绕制的时候,在绕线模芯上留出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缠绕位置,并且通过匝卡板300的设置,对于整体的绕线模芯来说,其绕线空间有效分为“正向绕制空间”和“反向绕制空间”,在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绕制的过程中,由于匝卡板300的作用使得电磁线在“正向绕制空间”内可以排列紧凑,不会由于因为对整体的绕线模型来说,还需要进行反向绕制而预留了反向绕制的空间,使得正向绕制部分的电磁线难以紧凑排列。
再具体的,后模止挡板101朝向一对匝卡板300中的其中一个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的侧端面设有一由该后模止挡板101的外侧壁向中部位置倾斜的适形线槽1012,也就是说,此处的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为适形线槽1012的一侧边缘。详细来说,适形线槽1012沿着倾斜的方向具有一高位端1013和一低位端1015。适形线槽1012的高位端1013靠近后模止挡板101的外侧壁设置,以及该适形线槽1012的低位端1015靠近后模止挡板101的中部位置设置,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的适形线槽1012的低位端1015与匝卡板300的翅翼部303的端部齐平。此处的适形线槽1012的槽宽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优选的情况下,适形线槽1012的槽宽等于或者略大于电磁线的线宽。此时,通过设置的适形线槽1012,使得电磁线的预留电磁线在与电磁线正向绕制交界处的电磁线部分被限位在后模止挡板101与匝卡板300之间,此时,对于该部分电磁线的限位也就是对于电磁线正向绕制部分的头部的一个限位固定效果,使得电磁线正向绕制的部分可以提高整体绕制的紧凑性。
考虑到提高对于电磁线在正向绕制过程中的紧凑性,本实施例还在前模止挡板201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以及上侧边沿和下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整形槽2011。通过整形槽2011,采用例如但不限于绝缘敲棒轻敲或者夹板压紧的方式可以调整正向缠绕在绕线模芯上的电磁线的匝间的紧密度,从而提高整体的线圈的紧凑性。
再为详细的,退绕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盘401和第二固定盘402,以及在第一固定盘401和第二固定盘402之间固连的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环绕盘403,第二固定盘402靠近后模止挡板101设置。此处的第一固定盘401、第二固定盘402和环绕盘403均可选设置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结合附图以圆形结构为例。对于第一固定盘401、环绕盘403和第二固定盘402之间可选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也可选为可拆卸的组装式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也不做绝对限定。
在第二固定盘402对应楔形后模芯102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的侧端面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口405,此时,对应的后模止挡板101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槽1011,此处的过线缺口405和过线缺槽1011的配合主要是使得暂缠绕在环绕盘403上的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同时通过过线缺口405和过线缺槽1011过渡到绕线模芯上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缠绕。
为了便于对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头端进行固定,以确保电磁线正向缠绕过程中的紧凑性,本实施例在环绕盘403上平行于该环绕盘403的轴线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卡固电磁线的固定槽4031。此处的固定槽4031的宽度略大于电磁线线规厚度,使得电磁线的线头容易被固定。
可选的一种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退绕盘还包括贯穿第一固定盘401、第二固定盘402和环绕盘403的中心位置的中心固定孔407;在后模和前模拼合后适于通过一安装螺栓501依次穿过前模和后模后再与中心固定孔407锁固。而在进行退绕盘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的装配过程中,本实施例的退绕盘通过贯穿第一固定盘401、第二固定盘402和环绕盘403的且位于中心固定孔407旁侧的至少一对用于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配接的装配孔503来实现,此处的装配孔503可选为止转销孔,以用来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的销钉配合,结合安装螺栓501的固定作用来确保退绕盘连带前模和后模一起整体固定在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的旋转主轴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绕线方法包括:
步骤S1:在完成后模和前模与退绕盘锁固后,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缠绕于退绕盘上。
具体的,步骤S1中包括:
步骤S11,根据计算的线圈的退绕匝的总长度以确定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长度,再根据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长度确定在退绕盘所需缠绕的圈数,通过退绕盘上的用于固定电磁线起头的固定槽4031调节非整数圈数长度;
步骤S12,退绕盘正向旋转(从图中沿着箭头F方向观察本实施例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此时的退绕盘的正向旋转为顺时针旋转,使得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首先缠绕在退绕盘上。
步骤S2:将一对匝卡板300分别与楔形前模芯202和楔形后模芯102卡装,使得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在完成退绕盘的缠绕后其余电磁线从楔形后模芯102与一对匝卡板300中其中一个匝卡板300之间穿过后缠绕于楔形后模芯102与楔形前模芯202拼合后形成的绕线模芯上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绕制,此时退绕盘正向旋转(从图中沿着箭头F方向观察本实施例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此时的退绕盘的正向旋转为顺时针旋转);在此步骤中,当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在退绕盘上缠绕的圈数等于步骤S11中计算的圈数时,跨过第二固定盘402上过线缺口405和后模止挡板101上的过线缺槽1011,之后依次缠绕在后模止挡板101上的适形线槽1012、匝卡板300的倾斜面K形成的线槽和线圈模芯上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缠绕。在电磁线的正常缠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前模止挡板201上的整形槽2011实时地进行电磁线缠绕过程中的整形操作,确保电磁线缠绕过程中的匝间缠绕的紧密度。
步骤S3:在完成电磁线相对于绕线模芯的正向绕制后,拆除一对匝卡板300,同时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从退绕盘上松开,通过退绕盘的反向旋转来带动退绕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反向绕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完成电磁线正向绕制后的电磁线可选在前模止挡板201上设置一用于卡固电磁线正向缠绕端头的卡槽,还可通过外部固定件例如但不限于弹性件进行电磁线正向缠绕端头与楔形前模芯202之间的固定。在进行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与绕线模芯之间的缠绕时,控制绕线机或者机床主轴形成相对于步骤S12的正向旋转的反向旋转,此处的反向旋转为逆时针旋转,通过反向旋转带动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与绕线模芯之间的反向缠绕,直至完成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绕制过程,至此,对于整体的电磁线来说即实现了正向绕制与反向绕制的结合,而正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1和反向绕制的电磁线的引出线5均从绕制形成的电磁线圈的外侧引出。对于本实施例的绕线方法结合附图仅仅是以单层电磁线圈为例,当需要绕制成多层例如三层电磁线圈时,只需要重复上述的正向缠绕过程,沿着已经完成的单层的正向绕制线圈外层继续缠绕第二层和第三层即可使用本实施例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来实现三层线圈的绕制,此处具体的对于三层电磁线圈的绕制详细步骤和过程可以参考公布号为CN109728669A的直流电机的附极线圈及其绕制方法,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步骤S2中的匝卡板300的作用主要在于预留对于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在围绕绕线模芯进行反向绕制过程中的绕线空间,因此,在进行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3的缠绕过程中需要对匝卡板300进行拆除,故此,在步骤S2中的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正向绕制的过程中,电磁线避开匝卡板300以使得电磁线不会缠绕在匝卡板300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和楔形后模芯;
前模,所述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和楔形前模芯;所述楔形后模芯的斜面适于与楔形前模芯的斜面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所述前模止挡板适于与后模止挡板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与前模止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的区间;
退绕卡板组,所述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一对所述匝卡板分别具有一用于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接的U形凹槽;以及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均适于贴靠于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上;
退绕盘,所述退绕盘适于与所述后模和前模配接,在所述后模的楔形后模芯和前模的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绕线模芯后与所述退绕盘锁固,且所述退绕盘靠近所述后模止挡板背离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位于绕线模芯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的部分分别具有一倾斜面;且一对所述匝卡板中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后模止挡板,而另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前模止挡板;以及
一对所述匝卡板上分别具有的倾斜面相对于匝卡板的倾斜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一对所述匝卡板中的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的侧端面设有一由该后模止挡板的外侧壁向中部位置倾斜的适形线槽;
所述适形线槽沿着倾斜的方向具有一高位端和一低位端;
所述适形线槽的高位端靠近后模止挡板的外侧壁设置,以及该适形线槽的低位端靠近后模止挡板的中部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形线槽的槽宽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以及
所述匝卡板的厚度不小于电磁线的线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止挡板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任一项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止挡板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以及上侧边沿和下侧边沿分别设有一凹陷的整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绕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以及在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之间固连的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环绕盘;
所述第二固定盘靠近所述后模止挡板设置;以及
在所述第二固定盘对应所述楔形后模芯的左外侧边沿和右外侧边沿的侧端面分别设有一凹陷的过线缺口,所述过线缺口与所述过线缺槽对应设置以使电磁线适于同时穿过所述过线缺口和过线缺槽;
所述环绕盘上平行于该环绕盘的轴线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卡固电磁线的固定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绕盘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和环绕盘的中心位置的中心固定孔;
在所述后模的楔形后模芯和前模的楔形前模芯拼合后适于通过一安装螺栓依次穿过前模和后模后再与所述中心固定孔锁固;以及
所述退绕盘还包括贯穿述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和环绕盘的且位于中心固定孔旁侧的至少一对用于与绕线机或者机床旋转机构配接的装配孔。
9.一种使用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包括:
步骤S1:在完成后模和前模与退绕盘锁固后,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缠绕于退绕盘上;
步骤S2:将一对匝卡板分别与楔形前模芯和楔形后模芯卡装,使得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在完成退绕盘的缠绕后其余电磁线从楔形后模芯与一对匝卡板中其中一个匝卡板之间穿过后缠绕于楔形后模芯与楔形前模芯拼合后形成的绕线模芯上进行电磁线的正向绕制,此时退绕盘正向旋转;
步骤S3:在完成电磁线相对于绕线模芯的正向绕制后,拆除一对匝卡板,同时将电磁线预留的退绕电磁线从退绕盘上松开,通过退绕盘的反向旋转来带动退绕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反向绕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的电磁线围绕绕线模芯正向绕制的过程中,电磁线避开匝卡板以使得电磁线不会缠绕在匝卡板上。
CN201910508811.5A 2019-06-13 2019-06-13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Active CN110034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8811.5A CN110034646B (zh) 2019-06-13 2019-06-13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8811.5A CN110034646B (zh) 2019-06-13 2019-06-13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646A true CN110034646A (zh) 2019-07-19
CN110034646B CN110034646B (zh) 2019-08-27

Family

ID=6724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8811.5A Active CN110034646B (zh) 2019-06-13 2019-06-13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64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328A (zh) * 2020-01-21 2020-06-12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绕线机及其线圈脱模方法
CN112216502A (zh) * 2020-09-15 2021-01-12 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绕线工具
CN112332623A (zh) * 2020-02-09 2021-02-05 科瓦力(宁波)精密器械有限公司 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机器人整机的绕制方法
CN112435850A (zh) * 2020-11-09 2021-03-02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治具及制备无线充电线圈的绕线设备
CN11357128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fc线圈坯料及其绕线装置
CN113904511A (zh) * 2021-09-22 2022-01-07 苏州舍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工装以及线圈绕线机
CN114141529A (zh) * 2021-12-15 2022-03-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脉冲磁体线圈的绕制工装及绕制方法
CN115228995A (zh) * 2022-09-26 2022-10-25 东方法马通核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却双盘管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16015003A (zh) * 2023-03-21 2023-04-25 扬州宝杰隆导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进线圈的改良绕制装置及该线圈的绕制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027A (zh) * 1984-11-09 1986-05-10 株式会社北斗制作所 多层空心线圈及其制造的设备与方法
JP2018074742A (ja) * 2016-10-28 2018-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成形装置
CN207558609U (zh) * 2017-11-01 2018-06-29 江苏中天伯乐达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绕制的绕线机
CN108573809A (zh) * 2018-06-04 2018-09-25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CN208256472U (zh) * 2018-06-04 2018-12-18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CN109728669A (zh) * 2019-03-29 2019-05-07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机的附极线圈及其绕制方法
CN109817429A (zh) * 2019-03-01 2019-05-28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线圈绕线模板及绕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027A (zh) * 1984-11-09 1986-05-10 株式会社北斗制作所 多层空心线圈及其制造的设备与方法
JP2018074742A (ja) * 2016-10-28 2018-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成形装置
CN207558609U (zh) * 2017-11-01 2018-06-29 江苏中天伯乐达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绕制的绕线机
CN108573809A (zh) * 2018-06-04 2018-09-25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CN208256472U (zh) * 2018-06-04 2018-12-18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
CN109817429A (zh) * 2019-03-01 2019-05-28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线圈绕线模板及绕线方法
CN109728669A (zh) * 2019-03-29 2019-05-07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机的附极线圈及其绕制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328A (zh) * 2020-01-21 2020-06-12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绕线机及其线圈脱模方法
CN111276328B (zh) * 2020-01-21 2022-05-24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绕线机及其线圈脱模方法
CN112332623A (zh) * 2020-02-09 2021-02-05 科瓦力(宁波)精密器械有限公司 智能三层附极线圈绕制机器人整机的绕制方法
CN112216502A (zh) * 2020-09-15 2021-01-12 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绕线工具
CN112216502B (zh) * 2020-09-15 2022-07-08 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线圈绕线工具
CN112435850A (zh) * 2020-11-09 2021-03-02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治具及制备无线充电线圈的绕线设备
CN11357128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fc线圈坯料及其绕线装置
CN113904511A (zh) * 2021-09-22 2022-01-07 苏州舍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工装以及线圈绕线机
CN114141529A (zh) * 2021-12-15 2022-03-0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脉冲磁体线圈的绕制工装及绕制方法
CN115228995A (zh) * 2022-09-26 2022-10-25 东方法马通核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却双盘管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15228995B (zh) * 2022-09-26 2022-12-13 东方法马通核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却双盘管的绕制装置及绕制方法
CN116015003A (zh) * 2023-03-21 2023-04-25 扬州宝杰隆导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进线圈的改良绕制装置及该线圈的绕制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646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4646B (zh) 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US891968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ylindrical winding for slotless electrical machine
CN1967970B (zh)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982889B1 (ko) 코일 형성 방법 및 코일 형성 장치
US11557946B2 (en) Method for inserting undulated coil assemblies in slots of cores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US2007018227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and stator
CN102668332A (zh) 定子以及用于定子的单位线圈的制造方法
DE112012003962T5 (d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rotierend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US20170264173A1 (en)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il
JP2013058658A (ja) 電磁コイル、コアレス電気機械装置、移動体、ロボット、及び、電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202940648U (zh) 定子及具有该定子的电动机、压缩机
JP2023542259A (ja) 巻鉄心変圧器コイル巻装構造
CN105391197B (zh) 直流电机定子组件及其绕线方法和具有其的直流电机
JP2009118636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5186748B (zh) 径向无铁芯永磁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及电机
CN10794750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防锈绕线装置
CN104821695A (zh) 电机绕组绕线模
CN209659024U (zh) 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定子铁芯
CN207399002U (zh) 一种伺服电机的定子绕线装置
CN207134883U (zh) 定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5743300A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机
CN207426823U (zh) 定子组件及单相感应电动机
KR100390163B1 (ko) 슬롯레스 모터용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의 제조방법
CN106787285B (zh) 定子连接块、定子铁芯、定子组件和分块定子及制作方法
CN216623957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inding mold of magnetic pole coil and win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Pledgee: New United Group Co., Ltd.

Pledgor: Xin Yu track traff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8000055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3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Pledgee: XIN YU GROUP Co.,Ltd.

Pledgor: Xin Yu track traff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800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