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2327A -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2327A
CN110032327A CN201910314351.2A CN201910314351A CN110032327A CN 110032327 A CN110032327 A CN 110032327A CN 201910314351 A CN201910314351 A CN 201910314351A CN 110032327 A CN110032327 A CN 110032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operation
mobile terminal
fringe region
folding screen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4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314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2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2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方案首先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形成触控区,当变成大屏后,可以方便的操控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然后判断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实施手势操作,操作会更便利,以手势操作代替物理按键,最后完成相应的静止指令,不会因为屏幕变大不好找到准确按键、无法完成指令,触发及操作过程更容易。

Description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全面屏、曲面屏、刘海屏、水滴屏渐渐随处可见,最新屏幕技术折叠屏手机也已进入我们的视野中。
在开发者大会上,各大厂商亮相折叠屏手机技术,目前折叠屏手机技术是在不改变机身尺寸的基础上,增大屏幕的面积,通过这个方式在折叠的状态下可像常规手机一样可以塞进口袋,但展开的状态下屏幕面积可增加两倍,即屏幕变大了,手机屏幕变大后,用户的在使用手机时***最常用的操作会因为屏幕变大造成很多手势或者按键操作不便,或者不容易触发,所以这将是手机屏幕变大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屏幕变大后按键操作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选择全局手势模式,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或者,
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边缘区域,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所处的位置,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宽度或面积,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进一步的,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显示效果,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所述显示效果包括所述边缘区域的颜色或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边缘区域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由所述边缘区域上滑,进入多任务;
由所述边缘区域下滑,回到主屏幕;
由所述边缘区域向手机中部滑动,返回上一级页面。
由两侧的所述边缘区域同时向手机中部滑动,进入自定义的预设模式或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叠屏的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折叠屏是否展开的信号;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信息发布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预设边缘区域处预设手势操作及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方案首先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也即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形成触控区,当折叠屏设备展开变成大屏后,手指可以方便的操控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然后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实施手势操作,操作会更便利,以手势操作代替物理按键,最后完成相应的静止指令,不会因为屏幕变大不好找到准确按键、无法完成指令,触发及操作过程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手势操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手势操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宽度调节效果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位置调节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移动终端 2边缘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1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其中,边缘区域2设置在:折叠屏展开时双手握持手机时最便捷操作的区域,为用户拇指的可触范围;本实施例中边缘区域可设置于移动终端1的任一侧边区域,为方便手势操作,可以设置在折叠屏展开后的长边侧;
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其中,在偏差范围内是指: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完全相同;或者,采集触控手势操作的外轮廓线,触控手势操作的轮廓线与预设手势操作相同;或者,触控手势操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路线与预设手势操作相同。采用触控手势操作来控制移动终端1,便于在折叠屏展开状态下也有效控制移动终端1。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首先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1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也即在移动终端1的边缘区域2形成触控区,当折叠屏设备展开变成大屏后,手指可以方便的操控移动终端1的边缘区域2。然后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实施手势操作,操作会更便利,以手势操作代替物理按键,最后完成相应的静止指令,不会因为屏幕变大不好找到准确按键、无法完成指令,触发及操作过程更容易。
折叠屏移动终端1展开后屏幕过大,用户使用双手能够快速实现返回主屏幕等操作,会为用户提升很大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折叠屏移动终端展开后屏幕的使用率,本发明采用手势操作代替物理按键,使得用户能够用双手快速实现控制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选择全局手势模式,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全局手势模式可通过手动选择实现,设置全局手势的方法为:进入移动终端1的设置,选择***导航,选择全局手势,进入全局手势之后还可以对边缘区域的显示效果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设置所述边缘区域2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或者,设置所述边缘区域2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用户通过设置边缘区域2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便于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控制方式,提升触控手势操作的准确性。设置的顺序可根据用户习惯设定,在折叠屏展开前完成设置,便于屏幕展开后直接进行手势操作;在折叠屏展开后进行设置,则保证了手势操作不会对折叠屏幕前造成误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用户习惯设置边缘区域的现实效果,其中包括边缘区域的大小、形状、位置等。
其中,如图1-5所示,所示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边缘区域2,识别移动终端1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移动终端的一个侧边设置边缘区域2,两手都通过控制这一边缘区域1实现控制;为了增多控制指令,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移动终端的两个侧边测设置边缘区域2,便于设置多种手势操作。
其中,如图5所示,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2所处的位置,例如通过调整边缘区域2到任一侧边端点的距离大小调整位置;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根据使用习惯调整或设置边缘区域2所在位置,便于提升手势操作的准确性。
其中,如图所示4所示,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2的宽度或面积,例如将边缘区域2变宽或变窄、或者调整边缘区域2的长度(边缘区域2沿移动终端1的侧边延伸);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根据个人需要,提高宽度或面积可以提高手势操作的区域,更便于实现控制。
另外,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2的显示效果,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所述显示效果包括所述边缘区域2的颜色或形状。通过设置边缘区域2的颜色或形状,提升其显示过程中的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边缘区域2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1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由所述边缘区域上滑,进入多任务;由所述边缘区域下滑,回到主屏幕;由所述边缘区域向手机中部滑动,返回上一级页面。由两侧的所述边缘区域同时向手机中部滑动,进入自定义的预设模式或应用。以上均可在手机屏幕任意一边进行手势操作,并且可去设置中设置边缘区域2的手势热区范围,即设置边缘区域2的大小,宽度,位置,显示效果等。
利用折叠屏展开后的边缘进行全局性手势操作,并且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可触范围大小自定义设置边缘区域2的大小、位置等,实现代替物理按键以及底部的虚拟按键,让用户使用***基本操作(返回上一级/回到主屏幕/进入多任务等)更便捷。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叠屏的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折叠屏是否展开的信号;当折叠屏展开状态下更需要手势操作,以实现操作便捷的效果,而后采集模块将采集的信号传递至控制模块;若识别到折叠屏打开,控制模块控制识别模块开始工作。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边缘区域2处的触控手势操作;识别模块将识别的手势信号传递至判断模块;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判断模块接收识别模块的手势信号,并与预设手势操作进行对比,判断实际的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的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信息发布相对应的控制指令,若实际的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在偏差范围内,控制形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预设模块,用于预设边缘区域处预设手势操作及相对应的控制指令;便于用户进行重设自己习惯的手势操作及其对应的控制指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移动终端***导航的全局性规划,另外移动终端1设置中会有其余多种***导航方式可供用户去选择,例如现有的按键、虚拟按键、悬浮导航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局边缘性手势操作,可选择单独使用或其余导航方式一起使用。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手势操作将代替物理按键,用户可设置边缘区域的显示效果,还可以自定义边缘区域2手势的功能及一些组合手势的功能,便于每个用户独立设置符合自己习惯的快速操作手机***功能的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判断所述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若是,生成预设手势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选择全局手势模式,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或者,
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边缘区域,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所处的位置,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宽度或面积,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具体包括:
获取折叠屏展开的信号后,自定义设置所述边缘区域的显示效果,识别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所述显示效果包括所述边缘区域的颜色或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预设手势操作及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由所述边缘区域上滑,进入多任务;
由所述边缘区域下滑,回到主屏幕;
由所述边缘区域向手机中部滑动,返回上一级页面。
由两侧的所述边缘区域同时向手机中部滑动,进入自定义的预设模式或应用。
9.一种基于折叠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折叠屏是否展开的信号;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边缘区域处的触控手势操作;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触控手势操作与预设手势操作是否在偏差范围内;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信息发布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折叠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预设边缘区域处预设手势操作及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CN201910314351.2A 2019-04-18 2019-04-18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0032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351.2A CN110032327A (zh) 2019-04-18 2019-04-18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4351.2A CN110032327A (zh) 2019-04-18 2019-04-18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2327A true CN110032327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4351.2A Pending CN110032327A (zh) 2019-04-18 2019-04-18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23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357A (zh) * 2019-08-02 2021-02-02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981753A (zh) * 2020-01-24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式设备的音量调节手势与防误触
CN116166143A (zh) * 2023-04-25 2023-05-26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全局触摸手势识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4510A2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User interface with independent drawer control
CN105452983A (zh) * 2014-05-23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折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08140A (zh) * 2016-02-29 2016-07-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527953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边缘化手势操作方法
CN1067750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边缘触控交互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80129250A1 (en) * 2014-12-29 2018-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4510A2 (en) * 2010-10-01 2012-04-05 Imerj, Llc User interface with independent drawer control
CN105452983A (zh) * 2014-05-23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可折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129250A1 (en) * 2014-12-29 2018-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808140A (zh) * 2016-02-29 2016-07-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6527953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边缘化手势操作方法
CN1067750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边缘触控交互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6357A (zh) * 2019-08-02 2021-02-02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981753A (zh) * 2020-01-24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卷曲式设备的音量调节手势与防误触
CN116166143A (zh) * 2023-04-25 2023-05-26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全局触摸手势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37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007314B2 (en) Method for touch processing and mobile terminal
US996504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0032327A (zh) 基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手势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19604B (zh) 终端和终端操控方法
RU2503989C2 (ru)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с сенсорным интерфейсом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с одним указателем
EP2835729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sition of floating window and terminal
US20130307765A1 (en) Contactless Gesture-Base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50185953A1 (en) Optimization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interface
WO2012162932A1 (zh) 左右手自适应的虚拟键盘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4965669A (zh) 物理按键触控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WO2014121729A1 (zh) 用户界面上的触摸操作方法与移动终端
KR20140047515A (ko) 데이터 입력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US9747020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4915073A (zh) 一种手持式触控装置
CN102681746A (zh) 一种操作手持设备中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86840A (zh) 可触控设备的手势缩放控制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09669516B (zh) 一种柔性屏、基于柔性屏的交互方法及设备
CN105930067A (zh) 页面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279848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30369B (zh) 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93051B (zh) 基于手势的交互方法、交互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5446518B (zh) 手持终端和功能键设定方法
CN109885170A (zh) 截屏方法、穿戴式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71585A (zh) 导航栏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