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5906A -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5906A
CN110005906A CN201910322456.2A CN201910322456A CN110005906A CN 110005906 A CN110005906 A CN 110005906A CN 201910322456 A CN201910322456 A CN 201910322456A CN 110005906 A CN110005906 A CN 110005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tube
transmission line
test element
strain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2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丽华
韩成鹏
张铁檩
任宏伟
田光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TN PIPEL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24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5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5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5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2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管道技术领域。绝热管道包括管本体、应变检测元件、温度检测元件、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管本体包括内管和绝热外管,绝热外管套于内管的外侧。应变检测元件位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应变检测元件贴合于内管的外表壁,应变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内管的应变量。温度检测元件位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温度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内管的温度。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电连接。第二传输线与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带有应变和温度检测功能的绝热管道敷设安装后,可将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测试运行中的管道应变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管网设计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数据,完善管网设计规程。

Description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供热***中,往往会用到绝热管道,带有热量的流动介质在绝热管道流动实现热量传递,以达到供热的目的。在供暖***中,绝热管道需要满足稳定性要求,而绝热管道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绝热管道受热后的应变量。目前,无法获得运行中绝热管道的应变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无法为管网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工程数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无法获得运行中绝热管道的应变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包括管本体、应变检测元件、温度检测元件、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
所述管本体包括内管和绝热外管,所述绝热外管套于所述内管的外侧;
所述应变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所述应变检测元件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壁,所述应变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内管的应变量;
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内管的温度;
所述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外部;
所述第二传输线与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设有应变检测元件和温度检测元件,应变检测元件的作用是检测内管的应变量,温度检测元件的作用是检测内管的温度。带有应变和温度检测功能的绝热管道敷设安装后,可将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测试运行中的绝热管道应变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管网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数据,进一步完善管网设计规程。此外,由于应变检测元件贴合于内管的外表壁,应变检测元件能够更加准确对内管的应变量进行检测;由于应变检测元件位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绝热外管可对应变检测元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温度检测元件位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绝热外管具有绝热能力,温度检测元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证温度检测元件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内管的温度进行检测。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绝热管道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管道还包括第一屏蔽件;
所述第一屏蔽件连接于所述内管,所述第一屏蔽件与内管共同界定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应变检测元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屏蔽件可对应变检测元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应变检测元件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管道还包括第二屏蔽件;
所述第二屏蔽件连接于所述内管,所述第二屏蔽件与所述内管共同界定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屏蔽件可对温度检测元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温度检测元件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弯折分布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
所述第二传输线弯折分布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传输线弯折分布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当内管因热胀冷缩产生长度变化时,第一传输线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保证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处的牢固性。
第二传输线弯折分布于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当内管因热胀冷缩产生长度变化时,第二传输线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保证第二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处的牢固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外管包括外保护套和绝热层;
所述外保护套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绝热层填充于所述环形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热外管包括外保护套和绝热层,绝热层填充于外保护套与内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绝热层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外保护套可对绝热层起到保护作用。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先将外保护套套设于内管的外侧,再向内管与外保护套之间填充绝热层,制造工艺简单。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为金属管,所述内管的外表壁设有防腐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的外表壁设有防腐层,防腐层可起到防腐作用,防止内管被氧化腐蚀。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为等径直管或变径直管或弯头管或三通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可以是多种形状的管,即等径直管、变径直管、弯头管或三通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应变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以使应变检测元件与内管的外表壁贴合;
将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并将第一传输线远离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引至内管的一端以外;
将温度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的外表壁;
将第二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并将第二传输线远离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引至内管的一端以外;
将绝热外管套于内管的外侧,使得应变检测元件和温度检测元件均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出带有应变和温度检测功能的绝热管道敷设安装后,可将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测试运行中的管道应变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管网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数据,进一步完善管网设计规程。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应变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的步骤包括:
对内管的外表壁进行打磨,使得内管上形成光滑面;
将应变检测元件粘接在光滑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固定应变检测元件前,先对内管的外表壁进行打磨并形成光滑面,使得应变检测元件粘接在光滑面上具有更好的牢固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外管包括外保护套和绝热层;
所述将绝热外管套于内管的外侧的步骤包括:
将外保护套套设于内管的外侧,使得外保护套与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在环形空间内填充绝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先将外保护套套设于内管的外侧,再向内管与外保护套之间填充绝热层,制造工艺简单。其中,绝热层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外保护套可对绝热层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绝热外管的绝热管道的第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绝热管道的断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与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内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与第二种结构形式的内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与第三种结构形式的内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与第四种结构形式的内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绝热外管的绝热管道的第二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绝热管道;10-管本体;11-内管;12-绝热外管;121-外保护套;122-绝热层;20-应变检测元件;21-应变片;30-温度检测元件;40-第一传输线;50-第二传输线;60-第一屏蔽件;70-第二屏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热管道100,包括管本体10、应变检测元件20、温度检测元件30、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管本体10包括内管11和绝热外管12,绝热外管12套于内管11的外侧。应变检测元件20位于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应变检测元件20贴合于内管11的外表壁,应变检测元件20被配置为检测内管11的应变量。温度检测元件30位于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温度检测元件30与内管11的外表壁接触,温度检测元件30被配置为检测内管11的温度。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电连接,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延伸至管本体10的外部。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电连接,第二传输线50远离温度检测元件30的一端延伸至管本体10的外部。
绝热管道100在工作时,带有热量的流体将在内管11的内部流动,内管11受热后会产生应变。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设有应变检测元件20和温度检测元件30,应变检测元件20的作用是检测内管11的应变量,温度检测元件30的作用是检测内管11的温度。带有应变和温度检测功能的绝热管道100敷设安装后,可将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测试运行中的管道应变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管网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数据,进一步完善管网设计规程。此外,由于应变检测元件20贴合于内管11的外表壁,应变检测元件20能够更加准确对内管11的应变量进行检测;由于应变检测元件20位于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绝热外管12可对应变检测元件20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温度检测元件30位于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温度检测元件30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证温度检测元件30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内管11的温度进行检测。
其中,内管11可以是金属管,比如,铜管、铁管、铝管等;内管11也可以是非金属件,比如,塑料管、橡胶管等。
当内管11为金属管时,可在内管11的外表壁上涂设防腐层,防腐层可起到防腐作用,避免内管11被氧化腐蚀。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先在内管11的外表壁上涂设防腐层,然后对内管11进行局部打磨,再将应变检测元件20设置在打磨处,从而使应变检测元件20贴合在内管11的外表壁上,保证检测的精度。
在实际运用中,内管11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管道,比如,等径直管、变径直管、弯头管或三通管等。当内管11为等径直管时,由内管11和绝热外管12构成的管本体10为等径直管;当内管11为变径直管时,由内管11和绝热外管12构成的管本体10为变径直管;当内管11为弯头管时,由内管11和绝热外管12构成的管本体10为弯头管;当内管11为三通管时,由内管11和绝热外管12构成的管本体10为弯头管。管本体10为弯头管时,整个绝热管道100即为弯头,可用于连接两个呈夹角设置的管道;管本体10为三通管时,整个绝热管道100即为三通接头,可用于连接三个管道。
绝热外管12位于内管11的外侧,绝热外管12具有绝热能力,绝热外管12的绝热性能可减少带有热量的流体在内管11内流动的热量损失。绝热外管12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其具有绝热能力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绝热外管12为包括外保护套121和绝热层122,外保护套121与内管11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绝热层122填充与环形空间内。
其中,绝热层122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外保护套121可对绝热层122起到保护作用。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先将绝热外管12套设于内管11的外侧,再向内管11与外保护套121之间填充绝热层122,制造工艺简单。当然,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也可先将绝热层122布置在内管11的外侧,再将外保护套121套设于绝热层122的外侧。
其中,外保护套121可以是金属管,比如,铜管、铁管、铝管等;外保护套121也可以是非金属件,比如,塑料管、橡胶管等。绝热层122也可是多种材质,比如,单层聚氨酯保温材料、聚氨酯与其他保温材料复合的多层保温材料。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绝热外管1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绝热外管12整体都为同一种绝热材质制成。
应变检测元件2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其能够检测内管11的应变量即可。作为示例的,应变检测元件20为应变片21,应变片21贴合于内管11的外表壁,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片21连接构成应变计。内管11发生应变时,应变片21也将随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应变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一传输线40传输。其中,应变片21通过粘接的方式贴合于内管11的外表壁上,即在应变检测元件20与内管11的外表壁之间涂设胶层,以将应变片21与内管11粘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应变片2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内管11与绝热外管12之间的应变检测元件2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当然,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一一对应,即一个应变检测元件20对应连接一个第一传输线40。
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内管11的不同形式,应变检测元件20可以有不同的设置形式。如图3所示,当内管11为等径直管时,可在等径直管的外表壁上设置四个应变片21,四个应变片21分别位于等径直管的径向截面圆的四个象限点上;如图4所示,当内管11为变径直管时,可在变径直管的外表壁上设置四个应变片21,四个应变片21分别位于变径直管的圆锥部分的径向截面圆的四个象限点上;如图5所示,当内管11为弯管时,可在弯管的外表壁上设置四个应变片21,四个应变片21分别位于弯管的弯曲部分的径向截面圆的四个象限点上,其中两个应变片21分别位于弯管的弯曲部分的弯曲内侧和弯曲外侧;如图6所示,三通管包括主管和与主管连通的副管,主管具有两个通流口,副管具有一个通流口,当内管11的三通管时,可在三通管的外表壁上设置四个应变片21,其中,三个应变片21设置在主管与副管的连接处,另一个应变片21设置在主管的外表壁远离副管的一侧。
温度检测元件30也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能够检测内管11的温度即可。作为实例的,温度检测元件30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于内管11的外表壁贴合,以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数据。温度传感器可对内管11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获得温度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二传输线50传输。其中,可通过胶带、胶布等连接件将温度检测元件3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第一传输线40为应变检测元件20的信号传输线。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电连接,即应变检测元件20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第一传输线40进行传输。在实际运用中,可在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的连接处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并外用屏蔽胶带进行包覆。
由于内管11内部输送的是带有热量的流体,内管11因热胀冷缩可能会产生长度变化,影响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的连接处的牢固性。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传输线40弯折分布于内管11与绝热管之间,当内管11因热胀冷缩产生长度变化时,第一传输线40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保证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处的牢固性。
其中,第一传输线40弯折后,可通过胶带将第一传输线4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第二传输线50为温度检测元件30的信号传输线,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电连接,即温度检测元件30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第二传输线50传输。在实际运用中,也可在第二传输线5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的连接处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并外用屏蔽胶带进行包覆。
由于内管11内部输送的是带有热量的流体,内管11因热胀冷缩可能会产生长度变化,影响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的连接处的牢固性。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二传输线50弯折分布于内管11与绝热管之间,当内管11因热胀冷缩产生长度变化时,第二传输线50具有一定的伸缩余量,保证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连接处的牢固性。
其中,第二传输线50弯折后,可通过胶带将第一传输线4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应变检测元件20作为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绝热管道100还包括第一屏蔽件60,第一屏蔽件60连接于内管11,第一屏蔽件60与内管11共同界定第一容纳空间,应变检测元件2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屏蔽件60可对应变检测元件2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应变检测元件20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第一屏蔽件6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对应变检测元件20能够起到屏蔽作用即可。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第一屏蔽件60为屏蔽胶带,屏蔽胶带粘接在内管11的外侧。在实际操作时,可先将应变检测元件20粘接在内管11上,然后再将屏蔽胶带粘接在内管11上,以将应变检测元件20罩住。
温度检测元件30作为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绝热管道100还包括第二屏蔽件70,第二屏蔽件70连接于内管11,第二屏蔽件70与内管11共同界定第二容纳空间,温度检测元件30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二屏蔽件70可对温度检测元件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温度检测元件30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第二屏蔽件7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能够对温度检测元件30起到屏蔽作用即可。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第二屏蔽件70为屏蔽胶带,屏蔽胶带粘接在内管11的外侧。在实际操作时,可先将温度检测元件30粘接在内管11上,然后再将屏蔽胶带粘接在内管11上,以将温度检测元件30罩住。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绝热管道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应变检测元件20固定于内管11,以使应变检测元件20与内管11的外表壁贴合;
将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并将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
将温度检测元件30固定于内管11的外表壁;
将第二传输线5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并将第二传输线5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
将绝热外管12套于内管11的外侧,使得应变检测元件20和温度检测元件30均位于所述内管11与所述绝热外管12之间。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出带有应变和温度检测功能的绝热管道100敷设安装后,可将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测试运行中的管道应变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为管网设计工作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数据,进一步完善管网设计规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中,将应变检测元件20固定于内管11的步骤;将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并将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的步骤;将温度检测元件30固定于内管11的外表壁的步骤;将第二传输线5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并将第二传输线5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的步骤;这四个步骤之间并不限定先后顺序。
上述方法中,内管11、绝热外管12、应变检测元件20和温度检测元件3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绝热管道100,在此不再赘述。
若内管11为金属管道,在将应变检测元件20固定于内管11前,可先对内管11的外表壁进行抛丸除锈处理,并在内管11的外表壁涂设防腐层;若内管11为非金属管道,在将应变检测元件20固定于内管11前,可对内管11的外表壁进行清洗,以去除油污、杂质、灰尘等。
可选的,将应变检测元件20固定于内管11的步骤包括,对内管11的外表壁进行打磨,使得内管11上形成光滑面,将应变检测元件20粘接在光滑面上。
在固定应变检测元件20前,先对内管11的外表壁进行打磨并形成光滑面,使得应变检测元件20粘接在光滑面上具有更好的牢固性。
若内管11为金属管,在对内管11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时,以应变检测元件20为应变片21为例,打磨处理范围约为应变片21面积的3-5倍。若管道表面较为粗糙,可先用砂轮打磨至漏出金属光泽,然后根据内管11的材料选用粒度为220-400目的砂纸进行打磨。
若内管11为非金属管道,且内管11表面光滑,可免去打磨处理的步骤。
此外,在对内管11的外表壁进行打磨后,可用棉球蘸取丙酮、无水乙醇、三氯乙烷、异丙醇等有机溶剂清洗光滑面,并清洗至棉球上不见任何污渍为止。
进一步地,将应变检测元件20粘接在光滑面上的步骤包括,划线定位、涂覆胶粘剂和应变检测元件20粘贴。以下以应变检测元件20为应变片21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划线定位:在光滑面上用绘图铅笔或圆珠笔或划针标出淡淡痕迹作为定位标线。
涂覆胶粘剂:在光滑面上涂覆胶粘剂。
应变检测元件20粘贴: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应变片21的应变片21粘贴在光滑面的涂胶位置,将应变片21的中心对准标线中心。确认应变片21与胶粘剂间无气泡,且粘贴紧实后,用专用防护材料覆盖应变片21表面,并持续外加压力,外加压力时不可使应变片21发生位移。若环境温度较低,在加压的同时还需加温至30℃左右。保持压力和温度约12h,直至胶粘剂完全固化。
将应变检测元件20粘接在光滑面上后,可对应变片21的粘贴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1)应变片21粘贴前后阻值的变化;(2)绝缘电阻;(3)片内是否有残余的气泡;(4)应变片21位置是否准确;(5)有无断路、短路或敏感栅变形现象。最后可用屏蔽胶带将应变片21完全粘贴保护起来。
在将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的步骤中,将应变片21的三根引线按照相同的颜色与第一传输线40的三根线分别连接,三个连接接头处分别用绝缘胶布包裹,外用屏蔽胶带包裹。
将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的步骤中,将第一传输线40在内管11的外表壁弯折布置,并用胶带将第一传输线4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将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后,在第一传输线40远离应变检测元件20的一端再次测试电阻,确保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连接无误。
在将温度检测元件30固定于内管11的外表壁的步骤中,可通过胶带、胶布等连接件将温度检测元件3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将第二传输线50远离温度检测元件3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的步骤中,将第二传输线50在内管11的外表壁弯折布置,用胶带将第二传输线50固定在内管11的外表壁。
将第二传输线50远离温度检测元件30的一端引至内管11的一端以外后,在第二传输线50远离温度检测元件30的一端再次测试电阻,确保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连接无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绝热外管12包括外保护套121和绝热层122。将绝热外管12套于内管11的外侧的步骤包括,将外保护套121套设于内管11的外侧,使得外保护套121与内管11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环形空间内填充绝热层12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先将绝热层122设置在内管11的外侧,再将外保护套121套设于绝热层122的外侧。
在环形空间内填充绝热层122即为绝热管道100的保温生产。绝热层122可是多种材质,比如,单层聚氨酯保温材料、聚氨酯与其他保温材料复合的多层保温材料。绝热管道100的保温生产前,可对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进行标识,并将第一传输线40与第二传输线50用胶带捆扎在一起,根据绝热管的保温生产要求进行保温生产。保温生产结束后,再次测量电阻值,确保保温生产中未损坏第一传输线40与应变检测元件20的连接以及第二传输线50与温度检测元件30的连接。电阻测试结束后,可用胶带将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固定在绝热管道100的自由端处,确保绝热管道100储运过程中不会影响第一传输线40和第二传输线5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包括内管和绝热外管,所述绝热外管套于所述内管的外侧;
应变检测元件,所述应变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所述应变检测元件贴合于所述内管的外表壁,所述应变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内管的应变量;
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内管的温度;
第一传输线,所述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远离所述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外部;以及
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二传输线与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远离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本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道还包括第一屏蔽件;
所述第一屏蔽件连接于所述内管,所述第一屏蔽件与内管共同界定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应变检测元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管道还包括第二屏蔽件;
所述第二屏蔽件连接于所述内管,所述第二屏蔽件与所述内管共同界定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弯折分布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
所述第二传输线弯折分布于所述内管与所述绝热外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外管包括外保护套和绝热层;
所述外保护套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绝热层填充于所述环形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金属管,所述内管的外表壁设有防腐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等径直管或变径直管或弯头管或三通管。
8.一种绝热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应变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以使应变检测元件与内管的外表壁贴合;
将第一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并将第一传输线远离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引至内管的一端以外;
将温度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的外表壁;
将第二传输线与应变检测元件连接,并将第二传输线远离应变检测元件的一端引至内管的一端以外;
将绝热外管套于内管的外侧,使得应变检测元件和温度检测元件均位于所述内管与绝热外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应变检测元件固定于内管的步骤包括:
对内管的外表壁进行打磨,使得内管上形成光滑面;
将应变检测元件粘接在光滑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热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外管包括外保护套和绝热层;
所述将绝热外管套于内管的外侧的步骤包括:
将外保护套套设于内管的外侧,使得外保护套与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在环形空间内填充绝热层。
CN201910322456.2A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005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2456.2A CN110005906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2456.2A CN110005906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5906A true CN110005906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7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2456.2A Pending CN110005906A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59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727A (zh) * 2019-09-20 2019-11-19 翡眯乐(上海)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供给管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0879A (ja) * 2002-06-06 2004-02-26 Hitachi Chem Co Ltd 発泡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断熱管
CN101334322A (zh) * 2008-08-06 2008-12-3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高温双层管道温度、应力-应变、振动测量方法
CN103470918A (zh) * 2012-06-08 2013-12-25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低温流体输送的无补偿器真空管
CN104990654A (zh) * 2015-07-06 2015-10-21 长安大学 大管径集中供热管道应力远程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241596A (zh) * 2015-09-23 2016-01-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热采井注气过程中套管热应力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424238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应力应变传感器
CN106768097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河北大学 一种内外管式气体流量计及流量检测方法
CN206832724U (zh) * 2017-05-05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隔热油管隔热性能的试验装置
CN207163569U (zh) * 2017-08-29 2018-03-3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燃气双壁管振动测量***
CN209725615U (zh) * 2019-04-19 2019-12-03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绝热管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0879A (ja) * 2002-06-06 2004-02-26 Hitachi Chem Co Ltd 発泡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断熱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断熱管
CN101334322A (zh) * 2008-08-06 2008-12-3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高温双层管道温度、应力-应变、振动测量方法
CN103470918A (zh) * 2012-06-08 2013-12-25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低温流体输送的无补偿器真空管
CN104990654A (zh) * 2015-07-06 2015-10-21 长安大学 大管径集中供热管道应力远程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241596A (zh) * 2015-09-23 2016-01-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热采井注气过程中套管热应力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424238A (zh) * 2015-12-08 2016-03-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应力应变传感器
CN106768097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河北大学 一种内外管式气体流量计及流量检测方法
CN206832724U (zh) * 2017-05-05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快速确定隔热油管隔热性能的试验装置
CN207163569U (zh) * 2017-08-29 2018-03-3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燃气双壁管振动测量***
CN209725615U (zh) * 2019-04-19 2019-12-03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绝热管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强锡富: "《传感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28 - 4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727A (zh) * 2019-09-20 2019-11-19 翡眯乐(上海)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供给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5615U (zh) 一种绝热管道
CN107976267B (zh) 一种隔水管外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0005906A (zh) 一种绝热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60644A1 (en) Modular Systems for Piezoresistive Transducers
CN107588713B (zh) 一种测量细管圆缺口外边沿局部多轴应变的方法
CN109963666B (zh) 用于制造传感器***的方法和用于制造脐带缆的方法
CN105300542B (zh) 一种用于高速流体温度测量的热电偶
CN207585520U (zh) 采用电涡流传感器的耐压密封体内部零件位移测量装置
CN108799846B (zh) 一种核电站压力管道声发射探测器及方法
CN210108311U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腐蚀结构的镀层测厚仪设备
CN111780702B (zh) 一种柔性智能位移计
JP2001165781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導体温度の推定方法
CN208014425U (zh) 一种粮库温度水分检测集成电缆
CN109402641B (zh) 一种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检查片测试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4253022U (zh) 一种阵列声波隔声体
CN112136022A (zh) 具有传感器布置结构的金属管结构
CN113884136A (zh) 一种分离式温度速度耦合电势探针及制备和测量方法
CN206223327U (zh) 温度变送器
CN208369143U (zh) 一种电气连接软管接头
JP4716713B2 (ja) 温度センサ及び温度センサ設置装置
CN206311223U (zh) 测量平均温度的传感器组件
CN206114139U (zh) 一种感温探头
CN208238975U (zh) 防震动专用热电阻
CN202013250U (zh) 超长防腐型温度传感器
CN208804343U (zh) 一种pe给水盘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