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1334A -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1334A
CN110001334A CN201910164183.3A CN201910164183A CN110001334A CN 110001334 A CN110001334 A CN 110001334A CN 201910164183 A CN201910164183 A CN 201910164183A CN 110001334 A CN110001334 A CN 110001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suspension
value
equatio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4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1334B (zh
Inventor
陈士安
蒋旭东
姚明
仝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641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1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1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1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8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signal treatment or control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6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elements, systems or processes used on suspension systems or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 B60G2600/18Automatic control means
    • B60G2600/187Digital Controller Details and Signal Treatment
    • B60G2600/1871Optimal control; Kalman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车辆悬架领域中的一种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构建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方程,用状态向量表达不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在H2指标方程中增加1个控制力软约束形成包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建立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获得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输出方程,计算出整体控制矩阵,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当目标函数在最小值时,对应的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衬套弹簧的等效粘性阻尼这两个结构参数以及控制参数的取值即为协调优化设计值,在理想电磁控制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各自上限值约束的情况下获得最小的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值。

Description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旋转电机式作动器等效惯性质量过大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431986.6、名称为“一种螺旋弹簧与橡胶弹簧异轴心的主动悬架”的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异轴式两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结构,其原理如图1所示,悬架弹簧3与作动器6异轴安装时,在作动器6与车轮之间采用衬套弹簧8增加一级减振结构,在铅垂方向上(与悬架运动相关的所有物理量的方向都是在铅垂方向上),车轮质量2与轮胎等效弹簧1组成车轮,车轮位于簧载质量4的下方,旋转电机式的作动器6安装于衬套弹簧8之上,然后与悬架弹簧3并联于车轮与簧载质量4之间,车轮直接与地面相互作用而使悬架产生振动;在簧载质量4上固定设有簧载质量加速度传感器5,在车轮质量2上固定设有车轮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簧载质量加速度传感器5与车轮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各自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控制器7,作动器6也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控制器7,控制器7可采用LQG或H2/H控制策略。
在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参数选择和控制器7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控制器7求取理想控制力时,需要增加控制参数对其进行约束,以免超过作动器6的最大电磁输出力;另一方面,衬套弹簧8的刚度和阻尼参数除对整个悬架***的综合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外,还影响理想控制力的大小,进而又再次影响悬架性能;此外,主动悬架工作时,衬套弹簧8会存在动扰度,过大的动扰度会导致衬套弹簧8的尺寸过大,进而影响到它在车辆上的安装。因此,为了获取理想的悬架工作效果,并考虑实用性,必须对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控制参数和衬套弹簧8的参数进行协同设计,在将理想主动控制力及衬套弹簧8的动扰度约束在作动器6的最大输出力及最大动挠度限值之内的同时,使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尽可能小。因此,这是一个2个目标值(衬套弹簧8最大动扰度与作动器6最大电磁输出力)受上限约束与1个目标值(悬架综合性能指标)求最小值的控制器7的参数和结构参数的优化问题。
虽然,可以利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或粒子群算法等对多个参数进行优化来获得最小的悬架综合性能值,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在求悬架综合性能值最小时又要保证其他指标不超过特定限值。现有的H2/H控制策略,首先在保证闭环***稳定的情况下使得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极值,使H范数有界;然后寻找一个辅助代价函数,该辅助代价函数是***H2范数的一个上界,通过对辅助代价函数进行优化来得到问题的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新设计的改进H2/H控制器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优化方法,确定新设的控制器H2指标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H与H2指标协调参数、衬套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以在理想电磁控制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各自上限值约束的情况下获得最小的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
m1为车轮质量;m2为簧载质量;mc为作动器6的等效惯性质量;q为悬架***的路面不平度输入, 为q的导数;n0为参考空间频率;w为标准高斯分布白噪声,G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u为汽车行驶速度;f0为下截止频率;z1为车轮垂直位移;z2为车身垂直位移;zc为作动器下端与衬套弹簧上端联结点垂直位移;k1为轮胎刚度;k2为悬架刚度;Fc为作动器的库伦阻尼力,Fc0为库伦阻尼的幅值,sign()为符号函数,分别为z2与zc的导数;F为理想主动控制力;kc为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cc为衬套弹簧的等效粘性阻尼;
步骤2):根据动力学模型构构建状态空间方程用状态向量X表达不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0=C20X+D210U+D210W,在H2指标方程Z20中增加1个控制力软约束形成包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C2X+D21U+D22W,建立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用状态向量X表达成H指标约束方程Z=C1X+D11U+D12W,获得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输出方程Y=C3X+D31U+D32W;ξ2为H2指标理想主动控制力软约束控制参数,T为车辆行驶时间,t为时间变量,U=(Fe+Fc),Fe是作动器电磁输出力,
步骤3):根据式[h h2 Kk Rk Sk]=hinfmix(P,[4 2 1],[0 0 ξ 1])计算出整体控制矩阵Kk,h2与h分别为所能保证的闭环响应H2指标和H指标放大值;Rk与Sk分别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行解条件的解;[4 2 1]分别表示Z2、Y、U的维数;[0 0 ξ 1]中的第1个0表示H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第2个0表示H2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1表示H指标与H2指标协调时的H2指标默认加权系数,P为***整体矩阵,ξ为H2指标加权系数默认为1时的H指标与H2指标的协调控制参数;
步骤4):构建优化目标函数:
当目标函数FF在最小值时,获得最小综合性能指标函数J,对应的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kc、衬套弹簧的等效粘性阻尼cc这两个结构参数以及控制参数ξ、ξ2的取值即为协调优化设计值;J0为采用常规结构的理想主动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λ1等于2或3,λ2为概率密度分布函数,λ2等于2.58,Femax为作动器最大电磁输出力,Sbmax为作动器电磁输出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Femax与衬套弹簧动形变zc-z1容许最大值。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改进H2/H控制,除了具有常规H2/H控制中可以处理多目标控制,同时具备优良的控制性、鲁棒性以及干扰抑制能力的优点之外,还可通过对H2指标理想控制力软约束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对理想控制力进行约束,避免控制器计算电磁控制力超过作动器的实际最大电磁输出力来获得更好的悬架工作效果。
2、本发明通过优化目标函数的构建,可以在理想电磁控制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各自上限值约束的情况下获得最小的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值,该方法逻辑性强、便于操作。
3、本发明利用优化目标函数,将衬套弹簧动扰度与作动器电磁输出力的最大值超过各自上限值的概率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也可消除路面因特殊情况(如货物抛撒使路面输入高度出现偶然性的突变)导致的协调设计时,衬套弹簧动扰度最大值与作动器电磁输出力最大值出现的异常变大而出现约束衬套弹簧动扰度与作动器电磁输出力的条件更苛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两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中:1.轮胎等效弹簧;2.车轮质量;3.悬架弹簧;4.簧载质量;5.簧载质量加速度传感器;6.作动器;7.控制器;8.衬套弹簧;9.车轮质量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是在普通悬架增加一个衬套弹簧8改造而来,车轮质量2、簧载质量4、轮胎刚度、悬架刚度参照原型被动悬架获得,即为已知参数。作动器6的力学特性由台架试验获得,作动器6的等效惯性质量、作动器6的库伦阻尼力也为已知参数。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新增的衬套弹簧8的等效刚度kc、衬套弹簧8的等效粘性阻尼cc这2个悬架结构参数,因此需要对这2个新增的悬架结构参数进行设计。
在特定的作动器6的工作能力之下,衬套弹簧8通过减小需求的作动器电磁控制力幅值来减小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同时也伴生出衬套弹簧8的动挠度,满足橡胶压缩安全阈值过大的衬套弹簧8的动挠度要求有更大的衬套弹簧8的整体尺寸,此时需避免衬套弹簧8难以在悬架中安装的情形出现。此外,为了避免直接利用作动器6的工作能力硬约束需求电磁控制力,除所有H2/H控制器固有的H指标与H2指标的协调参数ξ(此时默认H2指标加权系数默认为1),需要在控制器7的设计时在H2指标中增设理想控制力约束参数ξ2来对理想控制力进行软约束来增加对需求电磁控制力(需求电磁控制力为控制器计算出的电磁控制力)约束的灵活性。因此,在确定了衬套弹簧8的等效刚度kc、衬套弹簧8的等效粘性阻尼cc这2个新增的悬架结构参数后求最优悬架综合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将衬套弹簧8的动挠度与需求电磁控制力的幅值进行约束,即需要对衬套弹簧8的等效刚度kc、衬套弹簧8的等效粘性阻尼cc这2个新增的悬架结构参数、固有的H指标与H2指标的协调参数ξ、H2指标中增设理想控制力约束参数ξ2进行协调设计。
为了在衬套弹簧8的动挠度与需求电磁控制力受上限约束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悬架工作效果,以路面不平度激励和干扰力(就是路面输入q与库伦阻尼力Fc)作为输入,建立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J;在保证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使得轮胎容许的最大形变值、悬架容许的最大动变形值与作功器最大电磁输出力达到极值,最小化综合性能指标J值,将约束条件写成矩阵形式得出约束方程Z与控制方程Z2,在控制方程Z2中再添加一个软约束,对理想主动控制力进行再一次的限制,然后根据***的状态空间方程使用MATLAB中的控制***工具箱模块求解出理想控制力求取控制器的参数矩阵;构建优化目标函数FF,将理想主动控制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约束在作动器最大输出力及最大动挠度限值之内,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悬架结构参数kc、cc与控制参数ξ、ξ2。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
本发明采用经简化的1/4车3自由度悬架模型进行主动悬架动力分析,参见图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有:
式(1)中,m1为车轮质量;m2为簧载质量;mc为作动器6的等效惯性质量;q为悬架***的路面不平度输入,其中:为q的导数;n0为参考空间频率,等于0.1m;w为标准高斯分布白噪声,G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u为汽车行驶速度;f0为下截止频率;z1为车轮垂直位移;z2为车身垂直位移;zc为作动器6下端与衬套弹簧8上端联结点垂直位移;k1为轮胎刚度;k2为悬架刚度;Fc为作动器6的库伦阻尼力,其中:Fc0为库伦阻尼的幅值,sign()为符号函数,分别为z2与zc的导数;F为理想主动控制力;kc为衬套弹簧8的等效刚度;cc为衬套弹簧8的等效粘性阻尼。
车身加速度、轮胎动挠度、悬架动扰度是汽车悬架的三个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但是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制约甚至相互矛盾,难以同时达到最佳。因此,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权衡,并根据各指标的侧重采用加权系数法获得较好的悬架综合性能,一般利用悬架二次型综合性能指标J来评价其综合性能,J值的大小也就表征着悬架综合性能的好坏,J值越小则悬架综合性能越好。
式中:为车身加速度;z1-q为轮胎动挠度;z2-z1为悬架动挠度;δ1及δ2分别为轮胎动挠度z1-q与悬架动挠度z2-z1的加权系数;T为车辆行驶时间,t为时间变量。
步骤2:构建***的状态空间方程,求出控制器参数矩阵。
为了写出主动悬架的状态方程且保证状态方程的左边只有单一项,先将第1步中求得式(1)动力学模型写成如下形式:
式中:
在式(3)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Μ-1使中所有项的系数为1,成为下式(4):
选取状态变量X为:
利用状态变量X将式(4)写成状态方程标准形式有:
式中:
设计主动悬架的H2/H控制器,需要构造H指标约束方程Z、H2指标方程Z2和传感器检测输出方程Y。
在汽车的名义行驶工况下,悬架动挠度z2-z1不应该超过其限位行程Ssmax,否则缓冲块会被撞击而使汽车的平顺性变坏,不同的汽车,其限位行程Ssmax有相应的规定;汽车行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产生驱动力和保证操稳性,因此静载荷必须大于轮胎动载荷,以保证轮胎的附着效果,用轮胎动挠度与轮胎刚度的乘积表示轮胎动载荷,为了保证轮胎与地面接触,必须使轮胎动挠度z1-q小于车轮与簧载质量的重量和除以轮胎刚度Swmax,即此外,作功器电机受到安装空间和功耗限制不能太大,因此控制器求取理想主动控制力F必定小于作动器最大电磁输出力Femax。显然,这3个约束均为上限约束,将它们利用状态向量X、干扰向量W和控制向量U写成H指标约束方程Z如下:
Z=C1X+D11U+D12W (7)
式中:
根据第1步中的式(2)的悬架综合性能指标J,用状态向量X表达不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0如下:
Z20=C20X+D210U+D210W (8)
式中:
A(6,:)和B(6,:)分别为式(6)中矩阵A和B的第6行。
显然,J和Z20有如下关系:
上标“T”表示对矩阵求转置。
为了减弱控制器求取的理想主动控制力,仅有H约束带来的非线性波动,在Z20中增加1个控制力软约束形成包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表达如下式:
Z2=C2X+D21U+D22W (10)
式中:
此时,式(9)用Z2表示如下:
式中:ξ2为H2指标理想主动控制力软约束参数,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增加对需求电磁控制力约束的灵活性。
由于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容易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得,获得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输出方程Y表达如下式:
Y=C3X+D31U+D32W (12)
式中:
A(4,:)和B(4,:)分别为式(6)中矩阵A和B的第4行。
根据状态方程式(6)、H指标约束方程Z式(7)、H2指标方程Z2式(10)和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输出方程Y式(12),利用Matlab软件提供的hnifmix()函数求取在H2指标方程增加理想主动控制力软约束,的步骤如下:
步骤2.1:根据式(6)、(7)、(10)和(12),首先使用Matlab软件提供的ltisys()函数计算出***整体矩阵P如下:
P=ltisys(A,B,[C1;C2;C3],[[D11 D12];[D21 D22];[D31 D32]]) (13)
步骤2.2:利用步骤2.1求得***整体矩阵P,使用hinfmix()函数计算出整体控制矩阵Kk如下:
[h h2 Kk Rk Sk]=hinfmix(P,[4 2 1],[0 0 ξ 1]) (14)
式中:h2与h分别为所能保证的闭环响应H2指标和H指标放大值;Rk与Sk分别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行解条件的解;[4 2 1]分别表示Z2、Y、U的维数;[0 0 ξ 1]中的第1个0表示H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第2个0表示H2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1表示控制器设计时H指标与H2指标协调时的H2指标默认加权系数,ξ表示H2指标加权系数默认为1时的H指标与H2指标的协调控制参数。
步骤2.3:利用步骤2.2求得整体控制矩阵Kk,使用ltiss()函数计算出理想控制力求取控制器参数矩阵Ak、Bk、Ck与Dk
[Ak Bk Ck Dk]=ltiss(Kk) (15)
故此时的理想主动控制力F可由式(16)求取。
式中: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状态方程;Xk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状态向量;Uk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输入,由车轮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与簧载质量加速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车轮质量加速度与簧载质量加速度组成的列向量。
与常规的H2/H控制器相比,本发明设计的改进H2/H控制器在H2指标中增加理想主动控制力软约束参数ξ2,增加对需求电磁控制力约束的灵活性。
由于作功器库伦阻尼力Fc存在,计算出的理想主动控制力F由作动器电磁输出力Fe和库伦阻尼力Fc两部分组成,在采用前馈反馈线性化方法后受约束的作动器电磁输出力等于理想主动控制力与库伦阻尼力之差F-Fc,根据式(15)和已知条件F-Fc用下式计算。
衬套弹簧动形变zc-z1用X计算如下。
zc-z1=[0 1 0 0 0 0]X (18)
步骤3:构建优化目标函数FF
对悬架结构参数kc、cc与控制参数ξ、ξ2进行协调优化设计,在作动器电磁输出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Femax与衬套弹簧动形变zc-z1容许最大值Sbmax约束的情况下获得最小J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合适的优化目标函数以实现上述zc-z1与F-Fc受上限约束和J求最小值之间的协调。
利用第2步中求得式(6)、(16)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就可以进行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仿真,利用第2步中求得式(9)、(17)、(18)就可以分别得到悬架综合性能指标J、作动器电磁控制力F-Fc、衬套弹簧动形变zc-z1,利用这3个指标,根据本发明通过构建以下优化目标函数来实现悬架结构参数kc、cc与控制参数ξ、ξ2上述协调。
式中,sign()、std()、max()与abs()分别为Matlab软件自带的符号函数、标准差求取函数、最大值求取函数与绝对值求取函数;J0为采用常规结构的理想主动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通过数值仿真按式(2)计算得到,在本发明中为已知参数;λ1为差异化上限约束与最小值协调系数,可取2或3;λ2为概率密度分布函数,λ2等于2.58时表示大于1的概率为1-99%,λ2等于3时表示大于1的概率为1-99.7%,本发明建议取2.58。
显然,通过式(19)中的设置,可使FF2在1附近求优,通过的设置,当λ1等于2,zc-z1最大值不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0,一旦zc-z1最大值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4。同理,F-Fc最大值不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0,一旦F-Fc最大值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4。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使zc-z1与F-Fc的最大值一旦超过各自的上限值时导致优化目标函数出现远大于1的显著增大。因此,在该车常用工况下,通过不断改变kc、cc、ξ与ξ2它们在各自取值范围内的值,就可以获得不同的FF值,当FF在1附近求得最小值时,即可实现保证在作动器电磁输出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不超过各自容许值的情况下获得最小的J,此时对应的kc、cc、ξ与ξ2取值就为它们的协调优化设计值,完成2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优化设计。利用式(19),将zc-z1与F-Fc的最大值超过各自上限值的概率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也可消除路面因特殊情况(如货物抛撒使路面输入高程出现偶然性的突变)导致max[abs(zc-z1)]或max[abs(F-Fc)]出现的异常变大,获得更小的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即悬架工作效果更优。
步骤4: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目标参数。
为了减小取遍kc、cc、ξ与κ2所有值带来的仿真工作量,采用遗传算法利用利用式(19)来优化kc、cc、ξ与ξ2,它们取值范围分别设定为:kc为[k2 2k2]、cc为[0.2c0 0.8c0]、ξ为[0 2]与ξ2为[0 8],c0为原型被动悬架的阻尼系数;Sbmax取为原型被动悬架限位行程的这里取0.02m,使衬套弹簧方便在悬架中安装。
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运行的时间设定为10s,采用常规结构的理想主动悬架通过数值仿真按式(2)计算得到已知量J0等于3.278,遗传算法采用Matlab提供的Optimtool工具箱,遗传算法的参数设置采用默认值,此时计算得到的优化目标函数FF1为0.9976,kc、cc、ξ与ξ2的优化值分别为1.518k2、0.362c0、0.3490、2.005×10-4。由仿真结果知,FF的数值小于1,即作动器电磁输出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在不超过各自容许值的情况下获得了最小的J,此时对应的kc、cc、ξ与ξ2取值就为它们的协调优化设计值。
表1
参数名称 符号/单位 数值
车轮质量 m<sub>1</sub>/kg 35
簧载质量(1/4车) m<sub>2</sub>/kg 500
轮胎刚度 k<sub>1</sub>/N·m<sup>-1</sup> 300000
悬架刚度 k<sub>2</sub>/N·m<sup>-1</sup> 147990
原型被动悬架的阻尼系数 c<sub>0</sub>/N·s·m<sup>-1</sup> 3015
等效惯性质量 m<sub>c</sub>/kg 146.97
库伦阻尼的幅值 F<sub>c0</sub>/N 122.34
作动器最大电磁输出力 F<sub>emax</sub>/N 4700
衬套弹簧最大动挠度 S<sub>bmax</sub>/m 0.02
车轮动挠度的加权系数 σ<sub>1</sub> 53775
悬架动挠度的加权系数 σ<sub>2</sub> 4108.8
路面不平度系数 G<sub>q</sub>(n<sub>0</sub>)/m<sup>3</sup> 256×10<sup>-6</sup>
下截止频率 f<sub>0</sub>/Hz 0.22
参考空间频率 n<sub>0</sub>/m<sup>-1</sup> 0.1
车速 u/m·s<sup>-1</sup> 20

Claims (6)

1.一种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
m1为车轮质量;m2为簧载质量;mc为作动器6的等效惯性质量;q为悬架***的路面不平度输入, 为q的导数;n0为参考空间频率;w为标准高斯分布白噪声,G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u为汽车行驶速度;f0为下截止频率;z1为车轮垂直位移;z2为车身垂直位移;zc为作动器下端与衬套弹簧上端联结点垂直位移;k1为轮胎刚度;k2为悬架刚度;Fc为作动器的库伦阻尼力,Fc0为库伦阻尼的幅值,sign()为符号函数,分别为z2与zc的导数;F为理想主动控制力;kc为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cc为衬套弹簧的等效粘性阻尼;
步骤2):根据动力学模型构构建状态空间方程用状态向量X表达不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0=C20X+D210U+D210W,在H2指标方程Z20中增加1个控制力软约束形成包含理想控制力软约束参数的H2指标方程Z2=C2X+D21U+D22W,建立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用状态向量X表达成H指标约束方程Z=C1X+D11U+D12W,获得车轮加速度和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输出方程Y=C3X+D31U+D32W;ξ2为H2指标理想主动控制力软约束控制参数,T为车辆行驶时间,t为时间变量,U=(Fe+Fc),Fe是作动器电磁输出力,
步骤3):根据式[h h2 Kk Rk Sk]=hinfmix(P,[4 2 1],[0 0 ξ 1])计算出整体控制矩阵Kk,h2与h分别为所能保证的闭环响应H2指标和H指标放大值;Rk与Sk分别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行解条件的解;[4 2 1]分别表示Z2、Y、U的维数;[0 0 ξ 1]中的第1个0表示H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第2个0表示H2指标的上界不受限制,1表示H指标与H2指标协调时的H2指标默认加权系数,P为***整体矩阵,ξ为H2指标加权系数默认为1时的H指标与H2指标的协调控制参数;
步骤4):构建优化目标函数:
当目标函数FF在最小值时,获得最小综合性能指标函数J,对应的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kc、衬套弹簧的等效粘性阻尼cc这两个结构参数以及控制参数ξ、ξ2的取值即为协调优化设计值;J0为采用常规结构的理想主动悬架综合性能指标函数,λ1等于2或3,λ2为概率密度分布函数,λ2等于2.58,Femax为作动器最大电磁输出力,Sbmax为作动器电磁输出力及衬套弹簧动扰度受Femax与衬套弹簧动形变zc-z1容许最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4)之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衬套弹簧的等效刚度kc、等效粘性阻尼cc这两个结构参数以及控制参数ξ、ξ2,kc为[k2 2k2]、cc为[0.2c0 0.8c0]、ξ为[0 2],ξ2为[0 8],k2为原型被动悬架弹簧的刚度,c0为原型被动悬架的阻尼系数;Sbmax取0.0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整体矩阵
P=ltisys(A,B,[C1;C2;C3],[[D11 D12];[D21 D22];[D31 D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整体控制矩阵Kk求取控制器参数矩阵Ak、Bk、Ck与Dk为[Ak Bk Ck Dk]=ltiss(Kk),由式得到理想主动控制力F,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状态方程;Xk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状态向量;Uk为最优输出反馈控制器输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目标函数FF中的zc-z1=[0 1 0 0 0 0]X,X是状态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当λ1等于2,zc-z1最大值不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0,当zc-z1最大值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4;当F-Fc最大值不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0,当F-Fc最大值超过其上限值时,等于4。
CN201910164183.3A 2019-03-05 2019-03-05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001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4183.3A CN110001334B (zh) 2019-03-05 2019-03-05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4183.3A CN110001334B (zh) 2019-03-05 2019-03-05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334A true CN110001334A (zh) 2019-07-12
CN110001334B CN110001334B (zh) 2021-09-10

Family

ID=6716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4183.3A Active CN110001334B (zh) 2019-03-05 2019-03-05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133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4623A (zh) * 2020-03-31 2020-07-2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阻尼非线性商用车悬架动力学的协同优化方法及***
CN111475984A (zh) * 2020-06-24 2020-07-31 南京理工大学 方形发射箱装置中箱盖外形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13759723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混合h2/h∞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4254434A (zh) * 2021-12-03 2022-03-29 尨腾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兼顾舒适与安全的自供能主动悬架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12202A (zh) * 2022-03-10 2022-04-12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况识别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及控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881A (zh) * 2003-02-05 2004-08-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磁悬架***
CN1626370A (zh) * 2003-12-08 2005-06-15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蓄能式主动悬架
DE102009053125A1 (de) * 2009-11-13 2011-05-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r aktiven Höhenverstellung einer Karosserie eines Fahrzeuges
CN102361766A (zh) * 2009-03-20 2012-02-2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底盘的机电式主动悬架***
CN203902200U (zh) * 2014-06-18 2014-10-29 吉林大学 一种可变刚度与阻尼的汽车馈能主动悬架***
CN104816738A (zh) * 2014-10-23 2015-08-05 华东交通大学 高速列车电磁主动悬挂***多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6007976A (ja) * 2014-06-25 2016-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07662468A (zh) * 2017-07-28 2018-02-06 江苏大学 用于主动悬架的车辆侧倾运动安全h2/h∞控制器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881A (zh) * 2003-02-05 2004-08-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电磁悬架***
CN1626370A (zh) * 2003-12-08 2005-06-15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蓄能式主动悬架
CN102361766A (zh) * 2009-03-20 2012-02-2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底盘的机电式主动悬架***
DE102009053125A1 (de) * 2009-11-13 2011-05-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Einrichtung zur aktiven Höhenverstellung einer Karosserie eines Fahrzeuges
CN203902200U (zh) * 2014-06-18 2014-10-29 吉林大学 一种可变刚度与阻尼的汽车馈能主动悬架***
JP2016007976A (ja) * 2014-06-25 2016-01-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04816738A (zh) * 2014-10-23 2015-08-05 华东交通大学 高速列车电磁主动悬挂***多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62468A (zh) * 2017-07-28 2018-02-06 江苏大学 用于主动悬架的车辆侧倾运动安全h2/h∞控制器设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4623A (zh) * 2020-03-31 2020-07-2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阻尼非线性商用车悬架动力学的协同优化方法及***
CN111444623B (zh) * 2020-03-31 2024-01-2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阻尼非线性商用车悬架动力学的协同优化方法及***
CN111475984A (zh) * 2020-06-24 2020-07-31 南京理工大学 方形发射箱装置中箱盖外形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13759723A (zh) * 2021-09-15 2021-12-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混合h2/h∞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3759723B (zh) * 2021-09-15 2024-02-0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混合h2/h∞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
CN114254434A (zh) * 2021-12-03 2022-03-29 尨腾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兼顾舒适与安全的自供能主动悬架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4254434B (zh) * 2021-12-03 2024-05-31 尨腾汽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兼顾舒适与安全的自供能主动悬架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12202A (zh) * 2022-03-10 2022-04-12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况识别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及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334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1334A (zh) 二级减振式主动悬架的结构与控制参数协调设计方法
Sankaranarayanan et al.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of a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
Fallah et al. Optimized Control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 Using H $ _\infty $ Robust Control Theory and Current Signal Estimation
CN101269618B (zh) 一种电子控制空气悬架三档可调减振器阻尼值的控制方法
CN108248325B (zh) 基于事件触发的汽车主动悬架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CN105539052B (zh) 一种以车辆平稳状态为参考的可控悬架滑模追踪控制器
CN110597064B (zh) 基于非线性和不确定模型的主动悬挂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Rojas et al. Comfort and safety enhancement of passenger vehicles with in-wheel motors
CN109398020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的车辆液电耦合式isd悬架的预测控制方法
CN114590090A (zh) 基于自适应lqr轮毂直驱半主动悬架控制***构造方法
CN113147307B (zh) 基于参考模型的主动悬架反演控制方法
CN113352832A (zh) 一种基于路面等级识别的多目标动态最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A new SSUKF observer for sliding mode force tracking H∞ control of electrohydraulic active suspension
CN109334376A (zh)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减振器力学特性时变补偿控制***及其构造方法
Ahmed Quarter car model optimization of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fuzzy PID an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controllers
Gosselin-Brisson et al. Design of an Active Anti‐Roll Bar for Off‐Road Vehicles
CN112487553B (zh) 一种用于可控悬架***的时滞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Yin et al. Robust control design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uncertain dynamics and actuator time delay
Kaleemullah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QR and robust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Shao et al. Enhanced ride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CN116080326B (zh) 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及***
Samsuria et al. Enhanced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a nonlinear active suspension full car model
CN116383969A (zh) 一种考虑不确定因素的悬架与整车性能的稳健性匹配方法
Najm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PID Controller Implementation to Control Linear and Nonlinear Quarter Car Active Suspension
Meng et al. Multi-mode switching control of hybrid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based on road conditions adap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