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667A -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667A
CN109995667A CN201711485301.8A CN201711485301A CN109995667A CN 109995667 A CN109995667 A CN 109995667A CN 201711485301 A CN201711485301 A CN 201711485301A CN 109995667 A CN109995667 A CN 109995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interface
interface
physical
load balancing
se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5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53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6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6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该发送设备根据该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该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该发送设备按照该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该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LA)是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接口,即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以实现增加带宽并提供链路保护的一种方法。
在LAG中的接口有变化(例如,LAG加入、删除接口或接口带宽变化)时,发送设备(也可以称为转发设备或网元设备,例如,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接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报文从哪一个物理接口发送到对端的设备。
默认情况下,发送设备会通过各个物理接口逐包按照1:1(多接口就是1:1:1…)进行负载分担。也就是说,发送设备会对流量进行逐包负载分担,即第一个包走接口1,第二个包走接口2……且表现出的带宽是各接口带宽之和。
然而,在采用固定的1:1负载分担模式传输报文时,由于流量均衡的分担到各个链路,当实际流量超过最低速率接口带宽乘以接口数量时,使得分担在低速率接口上的流量大于其带宽,会出现丢包的情况,影响传输性能。
因此,如何提高传输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能够提高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
具体而言,在发送设备首次通过接口组(例如,LAG)传输报文或者在LAG中的端口有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LAG中加入物理端口、删除物理端口或者LAG中的物理端口的带宽变化时,发送设备首先需要获取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根据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然后,按照该负载分担比例传输报文。
例如,LAG中具有两个物理接口,接口A和接口B,根据该两个物理接口转发参数确定的该两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为2:1,那么如果发送设备需要发送9个报文,那么根据该负载分担比例发送设备可以确定通过接口A发送6个报文,通过接口B发送3个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相同的转发参数,例如,均为上述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后,如果LAG中的端口没有变化,发送设备以后发送报文时则可以直接按照该确定的负载分担比例传输报文。在LAG的物理接口变化时,发送设备需要重新获取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物理接口变化后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并根据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根据新确定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LAG传输报文。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带宽大小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带宽正相关,即设置带宽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例,设置带宽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带宽相匹配,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接口的带宽,提升整个LAG的可用带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丢包率负相关,即设置丢包率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丢包率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丢包,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误码率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误码率负相关,即设置误码率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误码率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误码率,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传输时延负相关,即设置传输时延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传输时延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传输时延,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是所述第一物理接口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多个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比例,所述多个指示信息承载于转发表,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所述第一物理接口为所述物理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可选地,所述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总个数是固定的。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接口的第一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i∈[1,N],N表示所述至少两个物理接口中物理接口的个数;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
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
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具体的,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转发表传输报文。该转发表中具有固定格式的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表项),每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物理接口,指示信息可以为物理接口的标识。在实际应用中,发送设备可以查询转发表获取发送报文的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接口传输报文。
例如,转发表中具有32个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在获取待传输的报文时,例如,获取了3个待传输的报文,那么转发设备根据当前指针指示的指示信息确定出三个物理接口传输该3个待传输的报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传输一个报文,指针将指示下一个指示信息。例如,在获取该3个待传输报文时,当前指针指示第4个指示信息,那么发送设备可以确定第4个指示信息至第6个指示信息该3个指示信息指示的三个物理接口分别传输该3个待传输的报文,并将指针指示第7个指示信息,下次报文传输即从第7个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端口传输,以此类推,在通过第32个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接口传输报文后,指针在回到第一个指示信息,进行轮转。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逐一确定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物理接口。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
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应理解,第二方面与第一方面对应,发送设备能够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行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为了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是所述第一物理接口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多个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比例,所述多个指示信息承载于转发表,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所述第一物理接口为所述物理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接口的第一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i∈[1,N],N表示所述至少两个物理接口中物理接口的个数;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
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
所述确定单元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逐一确定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物理接口。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校验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报文的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物理接口对应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比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包括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传输报文,该接口组可以包括链路聚合组LAG。以下仅以接口组为LAG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LAG可以表示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LA)形成的接口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报文时,可以将第一设备称为发送设备或转发设备,将第二设备称为接收设备或对端设备。本文以下描述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将发送报文的设备统一称为发送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该发送设备也可以称为转发设备或第一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1或第二设备102可以为交换数据的设备,例如,为交换机、服务器(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等设备,可选地,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还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只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能够支持LAG协议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物理接口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低速口(例如,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口、支持同步数字体系(sdh)/同步光网络(sonet)承载包(packet over sdh/sonet,POS)口、支持E1帧格式的接口、支持通道模式的POS(carrier POS,CPOS)口)、蜂窝(Cellular)口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理接口也可以称为物理端口,相应地,接口组也可以称为端口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发送设备需要发送多个报文时,通常发送设备会通过各个物理接口逐包按照1:1(多接口就是1:1:1…)进行负载分担。
具体地,发送设备可以按照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接口转发报文。发送设备会按照1:1(多接口就是1:1:1…)的比例将物理接口的指示信息设置在转发表中。
例如,当转发表有16个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16个表项,一个表项即为一个物理接口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报文的物理接口),LAG包括两个物理接口,即接口1和接口2。转发表的形式可以如表1所示,表1中的转发表接口1和接口2的指示信息为1:1。发送设备会对流量进行逐包负载分担,即第一个报文通过接口1传输,第二个报文通过接口2传输,第三个报文通过接口1传输…且表现出的带宽是各接口带宽之和。
表1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接口1 接口2
然而,由于各个物理接口的参数不同,如果仅按照1:1(多接口就是1:1:1…)进行负载分担会影响LAG可用带宽,影响网络性能。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巧妙地提出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LAG传输报文。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以下,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的传输报文的方法。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发送设备执行,具体的,如图2所示的方法包括:
210,发送设备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
该接口组例如可以为LAG或者其他的物理接口的集合,以下,为了便于描述,仅以接口组为LAG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该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相同的转发参数,例如,均为上述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转发参数”可以表示物理接口的一种指标,例如,可以表示用于传输数据的带宽,或者在用于传输数据时的状态,例如丢包率、传输时延或误码率等。该“转发参数”也可以表述成“参数”或“第一参数”或“传输性能”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物理接口”也可以描述成“每个物理接口”或“第一物理即可”等,其中该“第一物理接口”可以表示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220,该发送设备根据该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该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应理解,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可以表示在接口组满载荷的情况下,第一物理接口承载的报文占整个接口组承载组的报文的比例。其中,该第一物理接口可以为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即接口。
230,该发送设备按照该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该接口组传输报文。
具体而言,在发送设备首次通过接口组(例如,LAG)传输报文或者在LAG中的端口有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LAG中加入物理端口、删除物理端口或者LAG中的物理端口的带宽变化时,发送设备首先需要获取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根据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然后,按照该负载分担比例传输报文。
例如,LAG中具有两个物理接口,接口A和接口B,根据该两个物理接口转发参数确定的该两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为2:1,那么如果发送设备需要发送9个报文,那么根据该负载分担比例发送设备可以确定通过接口A发送6个报文,通过接口B发送3个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后,如果LAG中的端口没有变化,发送设备以后发送报文时则可以直接按照该确定的负载分担比例传输报文。在LAG的物理接口变化时,发送设备需要重新获取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物理接口变化后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并根据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根据新确定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LAG传输报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例如,LAG中具有4个物理接口,该4个物理接口的带宽分别为1GE、2GE、5GE、10GE,那么该4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可以为1:2:5:10,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带宽成正比即可。
现有方式中,针对该4个物理接口的设置为4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为1:1:1:1。这种方式如果负载超出1Gbps会导致1GE带宽的接口丢包。因此,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带宽最大为1GE,这种情况,会导致2GE、5GE、10GE的物理接口带宽浪费,限制了整个LAG的总带宽。
而本申请实施例将负载分担比例设置为1:2:5:10。能够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带宽最大大,使得整个LAG表现出最大的可用带宽。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带宽大小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带宽正相关,即设置带宽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例,设置带宽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带宽相匹配,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接口的带宽,提升整个LAG的可用带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丢包率负相关,即设置丢包率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丢包率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丢包,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误码率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误码率负相关,即设置误码率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误码率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误码率,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确定负载分担比例,且负载分担比例与传输时延负相关,即设置传输时延大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小的负载分担例,设置传输时延小的物理接口具有较大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与其传输性能相匹配,能够降低报文的传输时延,提升整个LAG的传输性能。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是所述第一物理接口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多个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比例,所述多个指示信息承载于转发表,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所述第一物理接口为所述物理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
在230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接口的第一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具体而言,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转发表传输报文。该转发表中具有固定格式的指示信息(也可以称为表项),每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物理接口,指示信息可以为物理接口的标识或者物理接口的标号等,只要指示信息能够指示其对应的物理接口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实际应用中,发送设备可以查询转发表获取发送报文的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接口传输报文。
例如,转发表中具有32个指示信息。发送设备在获取待传输的报文时,例如,获取了3个待传输的报文,那么转发设备根据当前指针指示的指示信息确定出三个物理接口传输该3个待传输的报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传输一个报文,指针将指示下一个指示信息。例如,在获取该3个待传输报文时,当前指针指示第4个指示信息,那么发送设备可以确定第4个指示信息至第6个指示信息该3个指示信息指示的三个物理接口分别传输该3个待传输的报文,并将指针指示第7个指示信息,下次报文传输即从第7个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端口传输,以此类推,在通过第32个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接口传输报文后,指针在回到第一个指示信息,进行轮转。
下面描述在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如何确定转发表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指示信息的比例的例子。
相应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i∈[1,N],N表示所述至少两个物理接口中物理接口的个数;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例如,如图3所示,在初次通过LAG传输报文,或在LAG中加入/删除一个接口或接口带宽变化时,LAG中具有4个物理接口,该4个物理接口的带宽分别为1GE、2GE、5GE、10GE,转发表的大小为32,即具有32个表项(指示信息)。
假设,如果不考虑接口对应转发表中的表项个数为整数,给每个接口分配等于其带宽占总带宽比例的转发表项份数,是最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使带宽完整充分利用。即1GE分到1/(1+2+5+10)*32=32/18=16/9的转发表项,以此类推,2GE分到32/9,5GE分到80/9,10GE分到160/9个转发表项,这样当满带宽报文轮转时,相当于利用每个表项转发了18/32约为0.5625Gbps的报文。
但是实际应用中转发表项占有数应当是整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这些分数向下取整,使得1GE物理接口得到1个表项,2GE物理接口得到3个表项,5GE物理接口得到8个表项,10GE得到17个表项。通过这种方式分掉29个表项,剩余3个表项没有被分掉。
之后计算出每个接口再分配一个表项时,其单位带宽(每个表项表示的带宽)。如1GE目前有一个表项,那么再分配一个,表项数为2,每个表项表示0.5Gbps的带宽;2GE再分配一个为4个,每个表项表示0.5Gbps的带宽;5GE再分配一个为9个,每个表项表示5/9,约为0.56Gbps的带宽;10GE再分配一个为18个,每个表项表示10/18,约为0.56Gbps的带宽。
也就是说,当将这些接口再分配一个到转发表里时,如果将1GE或2GE分到转发表,当流量大于0.5Gbps*转发表数时(即0.5*32=16Gbps),这两个接口流量会溢出。同理,如果将5GE或10GE分到转发表,当流量大于0.56Gbps*转发表数时(即0.56*32=17.92Gbps),这两个接口流量会溢出。很显然,将再分配时单位带宽大的接口分配后,得到的总带宽更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他们加入优先队列,顺序为10GE、5GE、2GE、1GE,他们的再分配单位带宽是5/9、5/9、1/2、1/2。
按照这个队列将10GE加到下一个空的转发表项中并计算出它的新的再分配一个表项的单位带宽,10/(18+1)约为0.53Gbps,比5GE的小,比2GE的大,将其放到5GE后面。此时分掉了30个表项,顺序是5GE、10GE、2GE、1GE,他们的再分配单位带宽是5/9、10/19、1/2、1/2。
再对队列头的5GE进行分配和计算,为5/(9+1)为0.5Gbps,将其放到10GE后边。此时分掉了31个表项,顺序是10GE、5GE、2GE、1GE,他们的再分配单位带宽是10/19、1/2、1/2、1/2。
将10GE进行分配。此时已占用全部32个表项,分配结束。可得分配结果为10GE占用1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10/19Gbps;5GE占用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5/9Gbps;2GE占用3个表项,单位带宽为2/3Gbps;1GE占用1个表项,单位带宽为1Gbps。实际带宽为他们中的最小值10/19Gbps*32,约16.84Gbps。
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设备就可以按照这个转发表进行转发。相较于等比负载分担时,每个接口分到8个表项,最大带宽为1/8*32=4Gbps,带宽得到了合理利用,该LAG上可以多分发12.84Gbps的流量而不丢包。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比例后,该转发表中该32个指示信息的排布情况并不限定,例如,10GE占用1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10/19Gbps;5GE占用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5/9Gbps;2GE占用3个表项,单位带宽为2/3Gbps;1GE占用1个表项。
该转发表可以如表2所示也可以为表3所示。
可选地,该转发表或者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该转发表中接口的指示信息可以任意排布,只要该4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比例为上述求得的比例即可。
表2
表3
再例如,LAG包括有两个物理接口A和B,转发表共包括8个表项,接口A对应3个表项,接口B对应5个表项。这里A和B的指示信息的排布可以为AAABBBBB,ABABABBB、ABBABBAB或BBBBBAAA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A和B的指示信息为3:5即可。
上文描述了,在分配完29个表项后,根据物理接口的带宽逐个将剩余的3个表项分配的具体过程。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分配完29个表项后,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可以将剩余的3个表项随机的分配给该4个物理接口,与现有技术中1:1的分配方式相比,同样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应理解,上文介绍了确定4个物理接口对应转发表中的32个指示信息的比例的一种列子。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个4个物理接口对应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比例。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直接采用上述例子中剩余3个表项后,逐个确定该3个表项对应的物理接口的情况。即相应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逐一确定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物理接口。
举例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逐一确定32个表项对应的物理接口。
首先,各个接口均对应0个表项,先计算出每个接口分配一个表项时,其单位带宽(每个表项表示的带宽)。如1GE目前有0个表项,那么分配一个,表项数为1,每个表项表示1Gbps的带宽;2GE分配一个,表项数为1,每个表项表示2Gbps的带宽;5GE分配一个,表项数为1个,每个表项表示5Gbps的带宽;10GE分配一个,表项数1个,每个表项表示10Gbps的带宽。
也就是说,当将这些接口分配一个到转发表里时,如果将1GE、2GE、5GE、10GE分到转发表,当流量大于1Gbps、2Gbps、5Gbps、10Gbps时,对应接口流量会溢出。很显然,将再分配时单位带宽大的接口分配后,得到的总带宽更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他们加入优先队列,顺序为10GE、5GE、2GE、1GE。按照这个队列将10GE加到下一个空的转发表项中并计算出它的新的再分配一个表项的单位带宽。此时分掉了1个表项,顺序是10GE、5GE、2GE、1GE。
类似地,按照此过程将32个表项分配给该4个物理接口。最后,可得分配结果为10GE占用1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10/19Gbps;5GE占用9个表项,单位带宽为5/9Gbps;2GE占用3个表项,单位带宽为2/3Gbps;1GE占用1个表项,单位带宽为1Gbps。实际带宽为他们中的最小值10/19Gbps*32,约16.84Gbps。
上文介绍了在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的具体的例子。在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或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的情况与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上文介绍了转发参数包括一种参数时确定负载分担比例的情况。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在220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例如,该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可以包括2个参数,那么发送设备可以根据公式aX+bY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其中,x可以表示参数1的取值,y表示参数2的取值,a和b表示x和y的权重系数,a+b=1。
应理解,发送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根据多个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应理解,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设备自动根据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该负载分担比例传输报文的例子。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发送设备也可以接收用户配置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该用户的配置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LAG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发送设备可以自身根据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配置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能够灵活的进行报文的转发,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上文中图2至图3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2至图3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2至图3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报文的方法,下面结合图4和图5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设备。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设备的示意框图。图4所示的发送设备400包括:处理单元410和收发单元420。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用获取链路聚合组LAG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LAG传输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用于指示所述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比例,所述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总个数是固定的,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转发表中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
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
所述确定单元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
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逐一确定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对应的物理接口。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应理解,图4所示的发送设备能够实现图2至图3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设备的各个过程,发送设备4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3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发送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和收发器520,处理器510和收发器520相连,可选地,该发送设备500还包括存储器530,存储器530与处理器510相连,其中,处理器510、存储器530和收发器5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5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5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530存储的指令,控制收发器520收发送信息或信号,控制器510在执行存储器530中的指令能够完成上述图2至图3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设备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发送设备500可以与上述图4中的发送设备400相对应,发送设备400中的处理单元410的功能可以由处理器510实现,收发单元420的功能可以由收发器520实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按照接口组(例如,LAG)中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并按照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接口组传输报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物理接口的参数灵活的确定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按照1:1确定物理接口负载分担的问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图5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例如,图5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单元或收发器也可以称为通信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传输报文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分布式***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所述发送设备按照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是所述第一物理接口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多个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比例,所述多个指示信息承载于转发表,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所述第一物理接口为所述物理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接口的第一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i∈[1,N],N表示所述至少两个物理接口中物理接口的个数;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所述发送设备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7.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获取包括至少两个物理接口的接口组中的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
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个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通过所述接口组传输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带宽正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丢包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丢包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误码率,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误码率负相关;
或者,
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与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负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是所述第一物理接口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在多个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比例,所述多个指示信息承载于转发表,所述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的物理接口,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过LAG发送报文时选择所述第一物理接口,所述第一物理接口为所述物理接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物理接口;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理接口的第一比例确定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
通过所述待传输的报文对应的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LAG中的物理接口传输所述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为物理接口的带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
Mi=┖Vi*Z┛
Mi表示所述初始个数,所述Vi表示第i个物理接口的带宽与所有物理接口的带宽和的比值,Z表示转发表包括的指示信息的总个数,┖┛表示向下取整,i∈[1,N],N表示所述至少两个物理接口中物理接口的个数;
当所有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的初始个数之和∑Mi与Z相等时,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指示信的个数与所述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相同;或者,
当所有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之和∑Mi小于Z时,所述确定单元随机分配或者根据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分配Z中除∑Mi外剩余的指示信息,获得分配结果,根据所述分配结果和各个物理接口占用的转发表中指示信息的初始个数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对应的转发表中的指示信息的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口的转发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两种:
物理接口的带宽、物理接口的丢包率、物理接口的误码率和物理接口的传输时延;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至少两种参数采用加权的方式确定所述各个物理接口的负载分担比例。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485301.8A 2017-12-29 2017-12-29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Pending CN1099956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5301.8A CN109995667A (zh) 2017-12-29 2017-12-29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5301.8A CN109995667A (zh) 2017-12-29 2017-12-29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667A true CN109995667A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1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5301.8A Pending CN109995667A (zh) 2017-12-29 2017-12-29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566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6750A (zh) * 2019-07-19 2019-10-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服务提供侧边缘设备
CN112600748A (zh) * 2020-12-02 2021-04-02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206799A (zh) * 2021-03-30 2021-08-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402A (zh) * 2008-02-20 2008-07-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2263699A (zh) * 2011-08-15 2011-1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mpls tp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US20140254649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using raw bit error rate
CN104092604A (zh) * 2014-07-02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402A (zh) * 2008-02-20 2008-07-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2263699A (zh) * 2011-08-15 2011-1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mpls tp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US20140254649A1 (en) * 2013-03-07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using raw bit error rate
CN104092604A (zh) * 2014-07-02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6750A (zh) * 2019-07-19 2019-10-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服务提供侧边缘设备
CN110336750B (zh) * 2019-07-19 2021-10-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服务提供侧边缘设备
CN112600748A (zh) * 2020-12-02 2021-04-02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206799A (zh) * 2021-03-30 2021-08-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206799B (zh) * 2021-03-30 2022-05-27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640B (zh) 中继装置
WO20171481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hrough network slices
TWI477109B (zh) 訊務管理器及用於訊務管理器之方法
CN108282415A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5577576B (zh) 分布式交换机架构
US20140036930A1 (en) Priority Driven Channel Allocation for Packet Transferring
CN108809707A (zh) 一种面向实时应用需求的tsn调度方法
US9606945B2 (en) Access controller, router, access controll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609077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以及物理网卡
CN102171580A (zh) 在被管理网络上的layer-2处的包汇聚和分割
CN109995667A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发送设备
TWI530130B (zh) 執行數據直通轉發的入口節點、數據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CN101151846A (zh) 对并行排队层级结构中的流量进行整形的方法和***
US10387355B2 (en) NoC interconnect with linearly-tunable QoS guarantees for real-time isolation
US20020062415A1 (en) Slotted memory access method
CN103718515B (zh) 传输装置、连接机构和方法
JP2017539173A (ja) クロスボード転送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08984280A (zh) 一种片外存储器的管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77255A1 (zh) 无线接入网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791371A (zh) 一种云存储服务***及方法
CN108768898A (zh) 一种片上网络传输报文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063841B1 (en) External memory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6412039A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的网络集成的方法及***
CN106911740A (zh) 一种缓存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136426A (ko) 머신 학습 가속기들에서의 큐 할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