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453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4535A
CN109994535A CN201910334968.0A CN201910334968A CN109994535A CN 109994535 A CN109994535 A CN 109994535A CN 201910334968 A CN201910334968 A CN 201910334968A CN 109994535 A CN109994535 A CN 109994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
display panel
light
optica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49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4535B (zh
Inventor
刘明
左岳平
李小龙
田宏伟
刘浩
曹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49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4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4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4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用基板,所述显示用基板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发光区,且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二电极出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其中,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两侧的所述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自发光显示装置,例如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全视角、可柔性显示等一系列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显示装置。
自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阳极、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在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从阴极出射的情况下,阳极会反射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
然而,观看者在观看自发光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时,由于阳极还会反射外界环境光,反射的外界环境光进入人眼会造成人眩晕,从而导致观看者无法看清显示装置显示的画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用基板,所述显示用基板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发光区,且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二电极出射;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其中,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两侧的所述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两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之间设置一个所述驱动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液晶或钙钛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钙钛矿包括BaTiO3、SrTiO3、KTaO3或KNbO3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吸光图案,所述吸光图案用于吸收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域,一个所述开口区域限定出一个所述发光区;所述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所述像素界定层的材料为吸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显示用基板的封装层;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显示用基板的封装层;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复用为所述驱动电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用基板,显示用基板包括位于每个发光区,且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从第二电极出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远离衬底的一侧,且位于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以及设置在每层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每层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显示面板在显示时,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降低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在环境光入射到电光材料层后,光线的路径会发生改变,由于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降低,因而入射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角增大,这样一来,部分外界环境光会横向移动,被传导至非发光区,从而使得照射到第一电极上的外界环境光减少,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电极反射的外界环境光。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电光材料层以及位于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驱动电极都是透明的,因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偏光片,电光材料层以及位于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驱动电极对光的吸收较少,因此本发明不会降低显示面板发出光的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九。
附图标记:
1-框架;2-盖板玻璃;3-显示面板;4-电路板;5-偏光片;31-显示区;32-周边区;33-发光区;34-非发光区;35-封装层;36-显示用基板;360-衬底;361-第一电极;362-发光功能层;363-第二电极;364-像素界定层;365-驱动晶体管;366-平坦层;367-绝缘层;37-驱动电极;38-电光材料层;380-电光材料子层;39-吸光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盖板玻璃2、显示面板(panel)3、电路板4以及其它配件等。
其中,框架1的纵截面呈U型,显示面板3、电路板4以及其它配件设置于框架1内,电路板4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下方,盖板玻璃2位于显示面板3远离电路板4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应用于上述的显示装置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划分为显示区31和周边区32。附图2以周边区32包围显示区31为例进行示意。显示区31包括多个发光区33和非发光区34。非发光区34将多个发光区33间隔开。周边区32用于布线,此外,也可以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周边区3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3为自发光显示面板,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显示用基板36和用于封装显示用基板36的封装层35。
此处,封装层35可以为封装薄膜,也可以为封装基板。
其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用基板36包括:位于每个发光区33,且依次设置在衬底360上的第一电极361、发光功能层362以及第二电极363,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从第二电极363出射。
由于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从第二电极363出射,因此第二电极363呈透明或半透明,第一电极361呈不透明,第一电极361可以反射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对于第二电极363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为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等。第一电极361的材料例如可以为Ag(银)或Ti(钛)/Al(铝)/Ti叠层材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61为阳极,第二电极363为阴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61为阴极,第二电极363为阳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362包括发光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功能层362除包括发光层外,还包括电子传输层(election transporting layer,简称ETL)、电子注入层(election injection layer,简称E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简称HTL)以及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简称HIL)中的一层或多层。
此外,发光功能层362中的发光层可以为有机发光层,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发光功能层362中的发光层还可以为量子点发光层,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显示装置为量子点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在此基础上,发光功能层362可以发白光,在此情况下,位于不同发光区33的发光功能层362可以连接在一起。在发光功能层362发白光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还包括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均分别位于发光区33。示例的,沿水平方向,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和蓝色光阻单元周期性排布;沿竖直方向,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蓝色光阻单元周期性排布。发光功能层362也可以发三原色光,例如发红光、绿光或蓝光。示例的,沿水平方向,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发绿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周期性排布;沿竖直方向,发红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发绿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发蓝光的发光功能层362周期性排布。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用基板36还包括位于非发光区34的像素界定层(Pixel Definition Layer,简称PDL)364,像素界定层364包括多个开口区域,一个开口区域限定出一个发光区33;发光功能层362位于开口区域内。
可选的,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用基板36还包括设置在衬底360上的多个驱动电路,一个驱动电路与一个发光区33对应,每个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与其对应的发光区33中的发光功能层362发光。每个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有源层、栅极以及栅绝缘层。所述多个晶体管中的驱动晶体管365的漏极与第一电极361电连接。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用基板36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晶体管365和第一电极361之间的平坦层366。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363远离衬底360的一侧,且位于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38、设置在每层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37;其中,每层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可以是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出的电场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增大,即,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与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呈正相关。也可以是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减小,即,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与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呈负相关。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与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呈正相关,还是呈负相关,具体与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有关。
应当理解到,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电场时,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发生改变(相对于原始折射率增大或减小),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不产生电场,即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电场为0时,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恢复原始折射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3能够降低第一电极361反射的外界环境光的原理。
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显示面板3中未设置电光材料层38时,外界环境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中,光线在显示面板3中的传播路径。从图3可以看到,外界环境光会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被第一电极361反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3包括电光材料层38,显示面板3在显示时,在不改变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或者,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的情况下,环境光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后,光线的路径发生改变,由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较大,因而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角较小,这样一来,部分外界环境光会被传导至发光区33(如图3和图4中的光线路径a所示),从而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
上述“不改变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时,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的电压为0,此时,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为0,电光材料层38保持原始的折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3包括电光材料层38,显示面板3在显示时,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降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在环境光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后,光线的路径会发生改变,由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降低,因而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角增大,这样一来,外界环境光会横向移动,被传导至非发光区34(如图3和图4中的光线路径b和光线路径c所示),从而使得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的外界环境光减少,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电极361反射的外界环境光。
基于上述,观看者根据需要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以调节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示例的,可以在外界环境光为强光时,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降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可以在外界环境光为弱光时,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的电压为0,使电光材料层38保持原始的折射率;或者,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外界环境光泛指除显示面板3本身发出的光之外的一切光,例如包括:日光灯发出的光、太阳光等。
对于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以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能发生变化为准。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包括液晶或钙钛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液晶或钙钛矿。
在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包括液晶的情况下,电光材料层38还可以包括交联剂,交联剂和液晶混合。制备电光材料层38的过程例如可以为:先旋涂混合的交联剂和液晶,再通过UV(Ultraviolet,紫外光)固化工艺对混合的交联剂和液晶进行固化,以形成电光材料层38。
此外,在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包括钙钛矿的情况下,示例的,钙钛矿包括BaTiO3(钛酸钡)、SrTiO3(钛酸锶)、KTaO3(钽酸钾)或KNbO3(铌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旋涂钙钛矿材料来形成电光材料层38。
此处,电光材料层38设置第二电极363远离衬底360的一侧,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电光材料层38设置在封装层35远离第二电极363的一侧,在此情况下,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也可以设置在封装层35远离第二电极363的一侧。也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电光材料层38设置在封装层35靠近第二电极363的一侧,在此情况下,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也可以设置在封装层35靠近第二电极363的一侧。
基于上述,在电光材料层38以及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均设置在封装层35靠近第二电极363的一侧的情况下,可以是如图5所示,第二电极363复用为驱动电极37。此处,第二电极363复用为驱动电极37,即指第二电极363除了可以作为第二电极363,用于和第一电极361一起驱动发光功能层362发光外,还可以作为驱动电极37,用于和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远离发光功能层362一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电场,以改变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第二电极363不复用为驱动电极37,即电光材料层38和发光功能层362之间设置有驱动电极37和第二电极363。为了避免驱动电极37和第二电极363相互影响,如图6所示,驱动电极37和第二电极36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67。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电极363复用为驱动电极37时,不仅可以简化显示面板3的制作工艺,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3的厚度。
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远离发光功能层362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不连接。并且,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靠近发光功能层362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不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靠近发光功能层362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电连接;和/或,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远离发光功能层362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电连接。
在位于不同发光区,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均电连接的情况下,应当理解到,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39应相互绝缘。
在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从第二电极363出射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61可以反射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由于第一电极361除了可以反射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外,还可以反射外界环境光,因而观看者在观看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时,反射的外界环境光进入人眼会造成观看者眩晕,从而导致观看者无法看清显示面板3显示的画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如图7所示,在显示面板3的出光面贴附偏光片(Polarizer,简称POL)5,由于偏光片5可以吸收部分外界环境光,因而可以减少第一电极361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进而减少了被第一电极361反射进入观看者眼睛的外界环境光。然而,偏光片5吸收外界环境光的同时还会吸收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因而导致显示面板3发出光的亮度降低。
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3包括显示用基板36,显示用基板36包括位于每个发光区33,且依次设置在衬底360上的第一电极361、发光功能层362以及第二电极363,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从第二电极363出射。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363远离衬底360的一侧,且位于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38以及设置在每层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37;每层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显示面板3在显示时,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降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在环境光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后,光线的路径会发生改变,由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降低,因而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角增大,这样一来,部分外界环境光会横向移动,被传导至非发光区34,从而使得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的外界环境光减少,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电极361反射的外界环境光。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3中的电光材料层38以及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都是透明的,因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偏光片5,电光材料层38以及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对光的吸收较少,因此本发明不会降低显示面板3发出光的亮度。
对于驱动电极37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以透明且导电为准。示例的,驱动电极37的材料例如可以为IZO、ITO、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等。在驱动电极37的材料为IZO或ITO的情况下,当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不连接的情况下,制备驱动电极37的过程例如可以为先利用溅射法(sputter)形成一层IZO薄膜或ITO薄膜,之后利用构图工艺形成多个驱动电极37。其中,构图工艺包括涂覆光刻胶、掩膜曝光、显影以及刻蚀工艺。当位于不同发光区33,且设置在电光材料层38一侧的驱动电极37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制备驱动电极37的过程例如可以为利用溅射法形成多个驱动电极37。在驱动电极37的材料为石墨烯或碳纳米管的情况下,制备驱动电极37的过程例如可以为利用转移法制备驱动电极37。
在此基础上,可以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一层电光材料层38。也可以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层叠设置的电光材料层38,在此情况下,相邻两层电光材料层38之间设置一个驱动电极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两层电光材料层38,两层电光材料层38之间设置一个驱动电极37。
在显示面板3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层38的情况下,各层电光材料层38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可以通过调节位于每层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的产生电场,来调节每层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
参考图8,图8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显示面板3中未设置电光材料层38时,外界环境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中,光线在显示面板3中的传播路径。从图3可以看到,外界环境光会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被第一电极361反射。
图8中的光线路径a表示在不改变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或者,通过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的情况下,环境光入射到显示面板3后,光线的传播路径。
在显示面板3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层38,显示面板3在显示时,通过调节位于每层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降低每层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在环境光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后,光线的路径会发生改变,由于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降低,因而入射到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角增大,这样一来,部分外界环境光会横向移动,被传导至非发光区34(如图8中的光线路径b和光线路径c所示),从而使得照射到第一电极361上的外界环境光减少,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电极361反射的外界环境光。
在此基础上,在显示面板3显示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层38中各层的折射率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层38中各层的折射率不相同。
参考图8,显示面板3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层38的情况下,由于每层电光材料层38都可以改变光线的路径,因而更有利于将外界环境光传导至非发光区34,降低第一电极361对外界环境光反射的效果更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电光材料层38包括一层电光材料子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光材料层38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子层380。附图9以电光材料层38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电光材料子层380为例进行示意。在电光材料层38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电光材料子层380的情况下,相邻两层电光材料子层380的材料不相同。
基于上述,电光材料层38可以对外界环境光的光线传播路径进行调节,使其传导至非发光区34,减少位于发光区33的第一电极361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然而,考虑到非发光区34设置有金属线,金属线例如为数据线、栅线等,而金属线也会对外界环境光进行反射,因而不利于降低显示面板3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还包括: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设置在第二电极363远离衬底360的一侧,且位于非发光区34的吸光图案39,吸光图案39用于吸收光。
此处,对于吸光图案39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以能吸收光为准。示例的,吸光图案39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黑色油墨或黑色树脂。
在此基础上,吸光图案39设置在第二电极363远离衬底360的一侧,可以是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吸光图案39设置在封装层35远离第二电极363的一侧;也可以是吸光图案39设置封装层35和第二电极363之间。考虑到将吸光图案39和电光材料层38设置在封装层35的两侧会增加显示面板3的厚度,因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光图案39和电光材料层38设置在封装层35的同一侧,这样可以减小显示面板3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非发光区34设置有吸光图案39,因而电光材料层38改变外界环境光的传播路径,使其传播至非发光区34后,设置在非发光区34的吸光图案39会吸收部分外界环境光(例如图10a和图10b中路径c所示的光线),从而避免外界环境光被金属线反射。此外,由于非发光区34设置有吸光图案,因而射向非发光区34的外界环境光会被吸收,进一步减少了被金属线反射的外界环境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外界环境光为弱光时,调节位于电光材料层38两侧的驱动电极37产生的电场,使电光材料层38恢复原始的折射率或者增大电光材料层38的折射率,由于发光功能层362发出的光不会被电光材料层38调节传导至非发光区34,被吸光图案39吸收,因而不会影响显示面板3的视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像素界定层364的材料为吸光材料。
示例的,像素界定层364的材料为黑色树脂。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像素界定层364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因而像素界定层364也可以吸收射到非发光区34的外界环境光(例如图11中路径b所示的光线),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金属线对外界环境光的的反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区和非发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用基板,所述显示用基板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发光区,且依次设置在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二电极出射;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光区的至少一层透明的电光材料层;
设置在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两侧的透明的驱动电极;其中,每层所述电光材料层的折射率可以在位于该电光材料层两侧的所述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两层所述电光材料层之间设置一个所述驱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材料层的材料包括液晶或钙钛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包括BaTiO3、SrTiO3、KTaO3或KNbO3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吸光图案,所述吸光图案用于吸收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非发光区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域,一个所述开口区域限定出一个所述发光区;所述发光功能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
所述像素界定层的材料为吸光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显示用基板的封装层;
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显示用基板的封装层;
所述电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复用为所述驱动电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334968.0A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994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4968.0A CN109994535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4968.0A CN109994535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535A true CN109994535A (zh) 2019-07-09
CN109994535B CN109994535B (zh) 2021-01-26

Family

ID=6713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4968.0A Active CN109994535B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453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343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310186A (zh) * 2020-10-30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50887A (zh) * 2020-12-31 2021-05-04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工艺、显示设备
CN113031337A (zh) * 2021-03-10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75538A (zh) * 2022-04-2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4145A (zh) * 2008-12-23 2010-06-3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110037683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6200148A (zh) * 2014-10-21 2016-12-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8693654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6980A (zh) * 2018-05-28 2018-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3481A (zh) * 2017-07-17 2019-01-2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85866A (zh) * 2018-09-21 2019-0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4145A (zh) * 2008-12-23 2010-06-3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110037683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6200148A (zh) * 2014-10-21 2016-12-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8693654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3481A (zh) * 2017-07-17 2019-01-2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66980A (zh) * 2018-05-28 2018-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85866A (zh) * 2018-09-21 2019-01-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野研二: "《铁电器件》", 30 September 2017 *
谢颖: "《ABO3型钙钛矿的相变机理、表面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31 March 2015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2343A1 (zh) * 2019-07-25 2021-0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310186A (zh) * 2020-10-30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50887A (zh) * 2020-12-31 2021-05-04 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工艺、显示设备
CN113031337A (zh) * 2021-03-10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90272B2 (en) 2021-03-10 2023-06-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975538A (zh) * 2022-04-2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535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453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76690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57859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406457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2544061B (zh)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8568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1552161B2 (en) Display panel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32736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CN105633115B (zh) 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10193936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7833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8515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201503446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JP3946671B2 (ja) 光子発光抑制素子基盤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画像表示方法
KR20120039874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TW201245801A (en) Display device
US1026987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633116B (zh) 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5010570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0417289A (en) Col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JP2021067707A (ja) 表示装置
CN1071796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23379B1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67850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ductive layer, conductive fill material and conductive black matri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