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2943A - 整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2943A
CN109882943A CN201910222921.5A CN201910222921A CN109882943A CN 109882943 A CN109882943 A CN 109882943A CN 201910222921 A CN201910222921 A CN 201910222921A CN 109882943 A CN109882943 A CN 109882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indoor
air
centrifugal blower
wind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2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彬
程超
田俊
陈国坚
白崇俨
蔡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22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29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2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2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其中,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和/或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减小了空调整机尺寸,优化了空调器的外形,提升了外观观感的舒适性,降低了噪音,提升整机的能效比,且拆装便捷。

Description

整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整体式空调器已经得到大规模运用,人们对空调器的尺寸、噪音水平、安装简便性和美观等要求也在变化,目前大多数空调器由于采用轴流风机,比较占用空间,美观性不足,噪音也大,不易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其中,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和/或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内侧区域或外侧区域的风轮直径小于对应的换热器的高度,使离心风轮的进风尽可能由换热器流入,从而提高风轮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能效比,减少因风轮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器高度而导致部分风力浪费的可能,节省了能源。
具体地,空调器壳体内设置压缩机,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使压缩机置于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之间,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减少整体式空调器占据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尤其减少了室内所占空间,便于存储和运输,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压缩机的重量占比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上述结构还使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使得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压缩机安装到墙体中心位置,使整机重心在窗户墙体的正上方,还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内外风机均采用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轴流风机而言,占用空间小,噪音也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减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另外,采用离心风机,优选地,采用前向双离心风机,具有很强的抗压降能力,不仅使得与离心风机匹配的换热器摆放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气流经过多层换热器和多次拐弯后风机仍能够高效运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换热效率,采用离心风机,还便于拆装。通过将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直径D1限定为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使室外风轮产生的吸力能够全部作用在室外换热器上,提高了室外离心风机的利用率,减少了吸力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室外离心风机的能效;同理,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使室内风轮产生的吸力能够全部作用在室内换热器上,提高了室内离心风机的利用率,减少了吸力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离心风机的能效;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在整体上可以缩小空调器的尺寸,降低空调器的使用噪音,提升整机的能效比,且拆装便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采用卧式压缩机,并将卧式压缩机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较之普通压缩机而言,降低了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减薄了整机尺寸,同时,室内、室外风机均采用了离心风机,结合卧式压缩机,可以最大程度减小空调器高度,实现空调器高度上的扁平化和小型化设计;同时,相比较于卧式压缩机沿长度方向设置,也减少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且由于卧式压缩机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此基础上,将外侧区域与内侧区域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的两侧,可使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机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与此同时,由于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内的结构大致相同,缩小整机尺寸可以使空调器的重心更加居中,因而在将空调器安装在墙体上后,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卧式压缩机、离心风机都是圆柱体型,因此,采用卧式压缩机,更有利于优化整机结构,提升整机外形观感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风道,设于外侧区域,且室外离心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其中,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27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室外风道,便于引导外侧区域的风沿室外风道向外排放,可以提高外侧区域的排风效率;室外离心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便于通过室外离心风机的运转,提高室外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270°,这样的设置,使外侧区域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内侧区域,从而减少外侧区域排放的风流向内侧区域,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换热的可能;另外由于这类空调器通常安装在墙体上,这样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外侧区域排放的风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优选为95°、110°、120°、135°、150°、200°、235°、250°,其中,当室外出风口开设在顶板上时,优选为135°,以使出风能够沿抛物线移动,增加外侧区域的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外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室外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外电机;至少一个室外风轮,每个室外风轮与室外电机相连,以在室外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室外出风口排出,其中,室外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室外风轮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室外出风口设于外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处,便于外侧区域的拆装和检修;室外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外电机,且至少一个室外风轮,每个室外风轮与室外电机相连,便于通过室外电机驱动室外风轮转动而将空气由室外出风口排出,提高外侧区域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外换热器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室外风轮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有利于紧凑空调器整体结构,缩小整机尺寸;在工作过程中,风在室外风轮四周流动,使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外换热器可以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有利于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即通过第一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外风轮外同时朝向压缩机,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外侧区域的进气面积,提升同转速下外侧区域的进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进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另外,增大了外侧区域的进风面积后,采用低转速即可满足最低风量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同风量下的功率,从而提升外侧区域的能效比,同时,由于噪音与转速的五次方成正相关关系,采用低转速还可以降低外侧区域的噪音。第一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外风轮外,使风能够从第一折弯结构周围均匀地通过,换热均匀,从而也可以提高室外风轮的能效比;室外换热器围设在室外离心风机外,还可以形成容纳空间,更好地利用外侧区域的空间,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室外风轮的数量为多个,室外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外风轮之间或室外电机设于所有室外风轮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室外风轮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在低转速下,增加外侧区域的风量,或者说,最大程度地提升同转速下外侧区域的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外侧区域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降低了外侧区域的功耗,提升了室外电机运转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外侧区域的噪音;将室外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外风轮之间,有利于缩短室外电机与室外风轮之间的距离,使室外电机带动所有室外风轮转动的总力矩较小;将室外电机设于所有室外风轮的一侧,多个室外风轮相互连接,对多个室外风轮进行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室外电机的位置,设计和操作都更简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风道,设于内侧区域,且室内离心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其中,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内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室内风道,便于引导内侧区域的风沿室内风道向外排放,可以提高内侧区域的排风效率;室内离心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便于通过室内离心风机的运转,提高室内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内风道的内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这样的设置,使内侧区域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外侧区域,从而减少内侧区域排放的风流向外侧区域,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换热的可能;另外由于这类空调器通常安装在墙体上,这样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内侧区域排放的风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内风道的内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向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优选为-80°、-60°、-45°、-40°、-30°、-20°、20°、30°、40°、45°、60°、75°,其中,当室内出风口开设在顶板上时,优选为45°,以使出风能够沿抛物线移动,增加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内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室内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内电机;至少一个室内风轮,每个室内风轮与室内电机相连,以在室内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室内出风口排出,其中,室内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室内风轮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室内出风口设于内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处,便于内侧区域的拆装和检修;室内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内电机,且至少一个室内风轮,每个室内风轮与室内电机相连,便于通过室内电机驱动室内风轮转动而将空气由室内出风口排出,提高内侧区域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内换热器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室内风轮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有利于紧凑空调器整体结构,缩小整机尺寸;在工作过程中,风在室内风轮四周流动,使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内换热器可以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即通过第二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内风轮外同时朝向压缩机,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内侧区域的进气面积,提升同转速下内侧区域的进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另外,增大了内侧区域的进风面积后,采用低转速即可满足最低风量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同风量下的功率,从而提升内侧区域的能效比,同时,由于噪音与转速的五次方成正相关关系,采用低转速还可以降低内侧区域的噪音。第二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内风轮外,使风能够从第二折弯结构周围均匀地通过,换热均匀,从而也可以提高室内风轮的能效比,进而提高整机的能效比;且室内换热器围设在室内离心风机外,还可以形成容纳空间,更好地利用内侧区域的空间,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室内风轮的数量为多个,室内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内风轮之间或室内电机设于所有室内风轮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室内风轮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在低转速下,增加内侧区域的风量,或者说,最大程度地提升同转速下内侧区域的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内侧区域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降低了内侧区域的功耗,提升了室内电机运转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内侧区域的噪音;将室内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内风轮之间,有利于缩短室内电机与室内风轮之间的距离,使室内电机带动所有室内风轮转动的总力矩较小;将室内电机设于所有室内风轮的一侧,多个室内风轮相互连接,对多个室内风轮进行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室内电机的位置,设计和操作都更简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与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使室内风轮的直径D2小于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内风轮产生的吸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内换热器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内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与室内风轮直径D2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内换热器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电控盒与压缩机贴合,其中,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控盒设置为与压缩机贴合,可以使结构更紧凑,便于缩小整机尺寸,且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便于减小压缩机的重量对电控盒的影响,减少电控盒被压缩机的重力破坏的可能。
其中,在将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时,在二者之间可设置缓冲材料,以降低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对电控盒内部的电控部件造成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室内换热器设置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将室外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便于节省空间,缩小整机尺寸,尤其是可以缩小空调器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还便于提高空调器壳体内的其它部件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提高能效。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与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使室外风轮的直径D1小于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外风轮产生的吸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外换热器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外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与室外风轮直径D1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外换热器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的外侧区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出风口的出风角度afa2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内出风口的出风角度afa1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卧式压缩机,20外侧区域,210外蜗壳,212外蜗舌,22室外风轮,24室外换热器,26室外电机,30内侧区域,310内蜗壳,312内蜗舌,32室内风轮,34室内换热器,36室内电机,50顶板,6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整体式空调,包括:空调器壳体;压缩机,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20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30;其中,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和/或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内侧区域30或外侧区域20的风轮直径小于对应的换热器的高度,使离心风轮的进风尽可能由换热器流入,从而提高风轮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能效比,减少因风轮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器高度而导致部分风轮吸力浪费的可能,节省了能源。
具体地,空调器壳体内设置压缩机,且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20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30,使压缩机置于内侧区域30和外侧区域20之间,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减少整体式空调器占据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尤其减少了室内所占空间,便于存储和运输,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压缩机的重量占比较重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上述结构还使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使得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压缩机安装到墙体中心位置,使整机重心在窗户墙体的正上方,还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内外风机均采用离心风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轴流风机而言,占用空间小,噪音也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减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另外,采用离心风机,优选地,采用前向双离心风机,具有很强的抗压降能力,不仅使得与离心风机匹配的换热器摆放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气流经过多层换热器和多次拐弯后风机仍能够高效运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换热效率,采用离心风机,还便于拆装。通过将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直径D1限定为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使室外风轮22产生的吸力能够全部作用在室外换热器24上,提高了室外离心风机的利用率,减少了吸力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室外离心风机的能效;同理,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使室内风轮32产生的吸力能够全部作用在室内换热器34上,提高了室内离心风机的利用率,减少了吸力的浪费,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离心风机的能效;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在整体上可以缩小空调器的尺寸,降低空调器的使用噪音,提升整机的能效比,且拆装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10,卧式压缩机10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且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10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采用卧式压缩机10,并将卧式压缩机10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较之普通压缩机而言,降低了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减薄了整机尺寸,同时,室内、室外风机均采用了离心风机,结合卧式压缩机10,可以最大程度减小空调器高度,实现空调器高度上的扁平化和小型化设计;同时,相比较于卧式压缩机10沿长度方向设置,也减少空调器长度方向的尺寸;且由于卧式压缩机10沿宽度方向设置,在此基础上,将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10的两侧,可使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整机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与此同时,由于内侧区域30与外侧区域20内的结构大致相同,缩小整机尺寸可以使空调器的重心更加居中,因而在将空调器安装在墙体上后,可以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卧式压缩机10、离心风机都是圆柱体型,因此,采用卧式压缩机10,更有利于优化整机结构,提升整机外形观感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风道,设于外侧区域20,且室外离心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其中,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212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2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1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27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室外风道,便于引导外侧区域20的风沿室外风道向外排放,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的排风效率;室外离心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便于通过室外离心风机的运转,提高室外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212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2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1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270°,这样的设置,使外侧区域20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内侧区域30,从而减少外侧区域20排放的风流向内侧区域30,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换热的可能;另外由于这类空调器通常安装在墙体上,这样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外侧区域20排放的风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夹角afa1优选为95°、110°、120°、135°、150°、200°、235°、250°,其中,当室外出风口开设在顶板50上时,优选为135°,以使出风能够沿抛物线移动,增加外侧区域20的送风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外侧区域20的顶板50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室外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外电机26;至少一个室外风轮22,每个室外风轮22与室外电机26相连,以在室外电机26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室外出风口排出,其中,室外换热器24被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室外风轮22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外出风口设于外侧区域20的顶板50和/或底板处,便于外侧区域20的拆装和检修;室外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外电机26,且至少一个室外风轮22,每个室外风轮22与室外电机26相连,便于通过室外电机26驱动室外风轮22转动而将空气由室外出风口排出,提高外侧区域20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外换热器24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室外风轮22围设于第一折弯结构内,有利于紧凑空调器整体结构,缩小整机尺寸;在工作过程中,风在室外风轮22四周流动,使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外换热器24可以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有利于提高室外换热器24的换热效率。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即通过第一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外风轮22外同时朝向压缩机,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外侧区域20的进气面积,提升同转速下外侧区域20的进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另外,增大了外侧区域20的进风面积后,采用低转速即可满足最低风量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同风量下的功率,从而提升外侧区域20的能效比,同时,由于噪音与转速的五次方成正相关关系,采用低转速还可以降低外侧区域20的噪音。第一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外风轮22外,使风能够从第一折弯结构周围均匀地通过,换热均匀,从而也可以提高室外风轮22的能效比;室外换热器24围设在室外离心风机外,还可以形成容纳空间,更好地利用外侧区域20的空间,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室外风轮22的数量为多个,室外电机26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外风轮22之间或室外电机26设于所有室外风轮2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外风轮2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在低转速下,增加外侧区域20的风量,或者说,最大程度地提升同转速下外侧区域20的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外侧区域20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降低了外侧区域20的功耗,提升了室外电机26运转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外侧区域20的噪音;将室外电机26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外风轮22之间,有利于缩短室外电机26与室外风轮22之间的距离,使室外电机26带动所有室外风轮22转动的总力矩较小;将室外电机26设于所有室外风轮22的一侧,多个室外风轮22相互连接,对多个室外风轮22进行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室外电机26的位置,设计和操作都更简便。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风道,设于内侧区域30,且室内离心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其中,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内蜗壳3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2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
可以理解地,夹角afa2优选为-80°、-60°、-45°、-40°、-30°、-20°、20°、30°、40°、45°、60°、75°,其中,当室内出风口开设在顶板50上时,优选为45°,以使出风能够沿抛物线移动,增加送风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室内风道,便于引导内侧区域30的风沿室内风道向外排放,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的排风效率;室内离心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便于通过室内离心风机的运转,提高室内风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内风道的内蜗壳3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2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这样的设置,使内侧区域30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外侧区域20,从而减少内侧区域30排放的风流向外侧区域20,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换热的可能;另外由于这类空调器通常安装在墙体上,这样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内侧区域30排放的风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内侧区域30的顶板50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室内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内电机36;至少一个室内风轮32,每个室内风轮32与室内电机36相连,以在室内电机36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室内出风口排出,其中,室内换热器34被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室内风轮32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内出风口设于内侧区域30的顶板50和/或底板处,便于内侧区域30的拆装和检修;室内离心风机具体包括室内电机36,且至少一个室内风轮32,每个室内风轮32与室内电机36相连,便于通过室内电机36驱动室内风轮32转动而将空气由室内出风口排出,提高内侧区域30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内换热器34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室内风轮32围设于第二折弯结构内,有利于紧凑空调器整体结构,缩小整机尺寸;在工作过程中,风在室内风轮32四周流动,使围设在其周围的室内换热器34可以均匀而全面的换热,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34的换热效率。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压缩机对应,即通过第二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内风轮32外同时朝向压缩机,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内侧区域30的进气面积,提升同转速下内侧区域30的进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另外,增大了内侧区域30的进风面积后,采用低转速即可满足最低风量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同风量下的功率,从而提升内侧区域30的能效比,同时,由于噪音与转速的五次方成正相关关系,采用低转速还可以降低内侧区域30的噪音。第二折弯结构围设在室内风轮32外,使风能够从第二折弯结构周围均匀地通过,换热均匀,从而也可以提高室内风轮32的能效比,进而提高整机的能效比;且室内换热器34围设在室内离心风机外,还可以形成容纳空间,更好地利用内侧区域30的空间,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室内风轮32的数量为多个,室内电机36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内风轮32之间或室内电机36设于所有室内风轮3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内风轮3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在低转速下,增加内侧区域30的风量,或者说,最大程度地提升同转速下内侧区域30的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内侧区域30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降低了内侧区域30的功耗,提升了室内电机36运转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内侧区域30的噪音;将室内电机36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室内风轮32之间,使室内电机36带动所有室内风轮32转动的总力矩较小;将室内电机36设于所有室内风轮32的一侧,多个室内风轮32相互连接,对多个室内风轮32进行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室内电机36的位置,设计和操作都更简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与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使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内风轮32产生的风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内换热器34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内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与室内风轮32直径D2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内换热器34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设于空调器壳体内,且电控盒与压缩机贴合,其中,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盒设置为与压缩机贴合,可以使结构更紧凑,便于缩小整机尺寸,且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便于减小压缩机的重量对电控盒的影响,减少电控盒被压缩机的重力破坏的可能。
其中,在将电控盒设于压缩机顶部或沿宽度方向设于压缩机一侧时,在二者之间可设置缓冲材料,以降低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对电控盒内部的电控部件造成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室内换热器34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室外换热器24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将室内换热器34设置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将室外换热器24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便于节省空间,缩小整机尺寸,尤其是可以缩小空调器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还便于提高空调器壳体内的其它部件的形状、位置设计的灵活性,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提高能效。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与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使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小于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外风轮22产生的吸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外换热器24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外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与室外风轮22直径D1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外换热器24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实施例1
如图1与2图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空调器壳体;卧式压缩机10,沿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空调器壳体内部,即卧式压缩机10的轴向与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平行;卧式压缩机10的周向两侧分别与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外侧区域20和内侧区域30,即外侧区域20与内侧区域30沿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卧式压缩机10的周向两侧;外侧区域20内设有室外离心风机,室外离心风机具有两个直径相同的风轮,内侧区域30内设有室内离心风机,室内离心风机具有两个直径相同的风轮,且室外离心风机的风轮直径与室内离心风机的风轮直径相等。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整机重心较为居中,安装时便于将空调器重心在竖直方向上设于墙体上,减少由于重心偏移而需额外支撑结构的可能,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整机重心在窗户墙体的正上方,还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振动,从而降低噪音;采用卧式压缩机10和离心风机,还可以大幅降低空调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降低空调器的重心,提高空调器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室内、室外均采用离心风机,尤其是采用具有很强的抗压降能力的前向双离心风机,不仅占用空间小,噪音也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减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还可以使与离心风机匹配的换热器的摆放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气流经过多层换热器和多次拐弯后风机仍能够高效运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换热效率;室外离心风机的风轮直径和室外离心风机的风轮直径全部相等,优化了空调器的整体结构,减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使空调器的外形更为规则合理,便于拆装和运输,且外观美感得到提升,另外,还可以使室内、室外风轮22的重量也较为接近,从而使卧式压缩机10两侧的重量能够较为平衡,在空调器安装后,有利于保持整体式空调器的平衡,提高空调器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风道,设于外侧区域20;室外离心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室外换热器24,与室外离心风机对应设于外侧区域20;室内风道,设于内侧区域30;室内离心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室内换热器34,与室内离心风机对应设于内侧区域30,其中,室内换热器34与室外换热器24均为U型,且U型的敞开区与卧式压缩机10对应;采用U型的室内换热器34和U型的室外换热器24,即室内换热器34和室外换热器24都采用弧形弯折结构,并将室内离心风机、室外离心风机以及卧式压缩机10围设在内,最大程度地增大了空调器的进气面积,提升同转速下的进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另外,增大了外侧区域20的进风面积后,采用低转速即可满足最低风量要求,因此可以降低同风量下的功率,从而提升空调器的能效比,同时,由于噪音与转速的五次方成正相关关系,采用低转速且还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噪音。
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顶板50和底板60,顶板50和底板60与U型的室内换热器34以及室外换热器24,共同将卧式压缩机10、室内离心风机和室外离心风机围设在内。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小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同时,如图5所示,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
进一步地,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与对应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之间的比值等于0.75;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与对应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之间的比值等于0.75,即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小于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
通过限定内侧区域30或外侧区域20的风轮直径小于对应的换热器的高度,使离心风轮的进风尽可能由换热器流入,从而提高风轮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能效比,减少因风轮直径大于或等于换热器高度而导致部分吸力浪费的可能,节省了能源。
具体地,通过将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与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的比值设置为0.75,使室外风轮22的直径D1小于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外风轮22产生的吸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外换热器24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外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外换热器24的高度H1与室外风轮22直径D1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外换热器24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同样地,通过将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与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的比值设置为0.75,使室内风轮32的直径D2小于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但又不会过小,从而使室内风轮32产生的吸力能够充分的作用在室内换热器34上,减少吸力的浪费,提升室内离心风机的能效,另外,室内换热器34的高度H2与室内风轮32直径D2相差不大,还可以使室内换热器34得到足够的吸力,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少空间浪费,从而缩小整机尺寸。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顶板50的外侧区域20开设有两个室外出风口,每个室外出风口与一个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22对应设置,室外离心风机还包括室外电机26,且室外电机26位于两个室外风轮22之间。
室外风轮22通过室外电机26的驱动而转动将空气由室外出风口排出,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外电机26位于两个室外风轮22之间有利于缩短室外电机26与室外风轮22之间的距离,紧凑结构,缩小整机尺寸,使室外电机26带动所有室外风轮22转动的总力矩较小,提升外侧区域20的能效。
同样地,顶板50的内侧区域30开设有两个室内出风口,每个室内出风口与一个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32对应设置,室内离心风机还包括室内电机36,且室内电机36位于两个室内风轮32之间。
室内风轮32通过室内电机36的驱动而转动将空气由室内出风口排出,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的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和流动效率;室内电机36位于两个室内风轮32之间有利于缩短室内电机36与室内风轮32之间的距离,紧凑结构,缩小整机尺寸,使室内电机36带动所有室内风轮32转动的总力矩较小,提升内侧区域30的能效。
另外,室内风轮32和室外风轮22的数量均为两个,可以在低转速下,增加空调器的风量,或者说,最大程度地提升同转速下的风量,满足这种小型化空调器在低转速下的最低风量要求,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换热能力和能效水平,降低了空调器的功耗,提升了室外电机26和室内电机36运转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噪音。
可选地,在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外风道的外蜗舌212与室外风道的外蜗壳2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1等于135°,以使外侧区域20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内侧区域30,减少外侧区域20排放的风流向内侧区域30,或者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外侧区域20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其中,角度afa1等于135°,还可以使出风沿抛物线运动,提升送风距离。
可选地,在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室外风道的内蜗壳310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外侧区域20向内侧区域30的方向上所夹角度afa2等于45°,以使内侧区域30的出风方向能够背离外侧区域20,从而减少内侧区域30排放的风流向外侧区域20,或者吹向中间墙体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内侧区域30空气的流动效率和换热效率,其中,角度afa2等于45°,还可以使出风沿抛物线运动,提升送风距离。
本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40,电控盒40设于卧式压缩机10的轴向一端,且与卧式压缩机10贴合,以缩小整机尺寸,减小电控盒40被卧式压缩机10的重力破坏的可能。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室外电机26置于两个室外风轮22的一侧,即两个室外风轮22相邻设置,而室外电机26设置在两个室外风轮22的轴向一侧。
这样的结构,多个室外风轮22相互连接,对多个室外风轮22进行装配时不需要考虑室外电机26的位置,设计和操作都更简便。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室外出风口设于底板上。且室外出风角度afa1等于120°。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室外离心风机的风轮直径D1室外换热器24高度H1的比值为0.85,以使两者的数值更为接近,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并提高风量,以提高室外换热器24的换热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小了空调整机尺寸,优化了空调器的外形,提升了外观观感的舒适性,降低了噪音,提升整机的能效比,且拆装便捷。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壳体;
压缩机,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压缩机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侧板构造成容纳室外离心风机的外侧区域和容纳室内离心风机的内侧区域;
其中,所述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小于对应所述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和/或所述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小于对应所述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部,且所述外侧区域与所述内侧区域沿所述空调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卧式压缩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风道,设于所述外侧区域,且所述室外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室外风道内,
其中,在所述室外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所述室外风道的外蜗舌与所述室外风道的外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所述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所述外侧区域向所述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2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所述室外离心风机具体包括:
室外电机;
至少一个所述室外风轮,每个所述室外风轮与所述室外电机相连,以在所述室外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所述室外出风口排出,
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一折弯结构,以将所述室外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一折弯结构内,所述第一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所述压缩机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风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室外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室外风轮之间或所述室外电机设于所有所述室外风轮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风道,设于所述内侧区域,且所述室内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室内风道内,
其中,在所述室内离心风机的横向截面上,所述室内风道的内蜗舌与所述室外风道的内蜗壳之间的最短连线的中垂面朝向所述空调器壳体外的方向,与水平面在由所述外侧区域向所述内侧区域的方向上所夹角度大于或等于-100°且小于或等于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区域的顶板和/或底板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离心风机具体包括:
室内电机;
至少一个所述室内风轮,每个所述室内风轮与所述室内电机相连,以在所述室内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将空气由所述室内出风口排出,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被构造为第二折弯结构,以将所述室内风轮围设于所述第二折弯结构内,所述第二折弯结构的敞开区与所述压缩机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室内电机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室内风轮之间或所述室内电机设于所有所述室内风轮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离心风机的室内风轮的直径D2与对应所述室内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内换热器的高度H2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盒,设于所述空调器壳体内,且所述电控盒与所述压缩机贴合,
其中,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压缩机顶部或沿所述宽度方向设于所述压缩机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段弯折结构、弧形弯折结构或单段弧形弯折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离心风机的室外风轮的直径D1与对应所述室外离心风机设置的室外换热器的高度H1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95。
CN201910222921.5A 2019-03-22 2019-03-22 整体式空调器 Pending CN1098829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2921.5A CN109882943A (zh) 2019-03-22 2019-03-22 整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2921.5A CN109882943A (zh) 2019-03-22 2019-03-22 整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2943A true CN109882943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2921.5A Pending CN109882943A (zh) 2019-03-22 2019-03-22 整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294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7800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113137381A (zh) * 2020-01-19 2021-07-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无叶送风装置的离心风机
CN116490736A (zh) * 2021-01-22 2023-07-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WO2024124947A1 (zh) * 2022-12-12 2024-06-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6000A (ja) * 1994-11-14 1996-05-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34109A (ja) * 1998-03-17 2005-05-26 Hitachi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1707172A (zh) * 2004-06-09 2005-12-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
CN101520212A (zh) * 2009-03-30 2009-09-0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分体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07555797U (zh) * 2017-11-15 2018-06-2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08469075A (zh) * 2018-03-20 2018-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32U (zh) * 2018-04-04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26U (zh) * 2018-04-04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6000A (ja) * 1994-11-14 1996-05-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134109A (ja) * 1998-03-17 2005-05-26 Hitachi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1707172A (zh) * 2004-06-09 2005-12-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
CN101520212A (zh) * 2009-03-30 2009-09-0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分体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07555797U (zh) * 2017-11-15 2018-06-29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08469075A (zh) * 2018-03-20 2018-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32U (zh) * 2018-04-04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059126U (zh) * 2018-04-04 2018-11-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7800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整体式空调器
CN113137381A (zh) * 2020-01-19 2021-07-2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无叶送风装置的离心风机
CN116490736A (zh) * 2021-01-22 2023-07-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CN116490736B (zh) * 2021-01-22 2023-10-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WO2024124947A1 (zh) * 2022-12-12 2024-06-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2943A (zh) 整体式空调器
KR100981859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208920335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CN108224596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8224598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861328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08349446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846907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846564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901515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349445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96890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0590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105783226B (zh) 一种移动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CN20884656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0160161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0834944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920330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08059132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8413508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349471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9724158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617174B (zh) 空调的室外单元以及室外单元的鼓风机
CN101245935B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