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2544A -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2544A
CN109862544A CN201811649842.4A CN201811649842A CN109862544A CN 109862544 A CN109862544 A CN 109862544A CN 201811649842 A CN201811649842 A CN 201811649842A CN 109862544 A CN109862544 A CN 10986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oice
instruction
equipment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98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6498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2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2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语音交互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若判断为是,唤醒第二终端并将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二终端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若判断为是,接收第二终端语音交互后的应答指令。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语音交互***中终端的功耗以及降低终端隐私泄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语音交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式设备作为一种可以为用户和电子设备提供全新交互方式、为每个用户提供专属、个性化服务的电子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了扩展蓝牙耳机、手环以及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场景,业界在可穿戴式设备上安装了可拆卸的蓝牙耳机,即将蓝牙耳机作为可穿戴式设备的一部分,以便于在可穿戴式设备提示用户通信设备接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时,用户可以拆下该可穿戴式设备上的蓝牙耳机,并直接通过蓝牙耳机接听来电或者收听短信和邮件等信息。
现有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在进行语音交互时,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的麦克风需要打开用以监听语音数据,二者均无法进入休眠状态,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设备功耗,且麦克风常开也容易增加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之间进行语音交互出现的能耗以及隐私泄露等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方法,所述语音交互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若判断为是,唤醒第二终端并将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若判断为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语音交互后的应答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若满足,则执行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
其中,若不满足,则显示目标备选设备,其中,首选显示的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最近的所述目标备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和所述第一终端可连接且所述第二终端具备语音交互条件;若判断为是,则执行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若判断为否,则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提示。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若获取到,则执行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若未获取到,则所述第一终端停止使能语音检测。
其中,所述应答指令包括控制指令及被控对象,所述语音交互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第一广播,根据所述第一广播选择符合所述被控对象条件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向所述目标控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目标控制设备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最近的设备。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第二广播,以使得接收所述第二广播的所述周边设备判断自身是否满足被控对象范围;若满足,则接收满足被控对象范围的所述周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广播。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语音交互设备,所述语音交互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和通信电路,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
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存储有能够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文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通过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设置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和第二检测指令,只有当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后,并且第一终端通过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后才唤醒第二终端进行语音识别,如此一来便可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功耗以及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且结合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使得第二终端对获取到的语音指令进行二次检测,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条件,第二终端才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从而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智能手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语音交互***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语音交互***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智能手环的第一连接线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智能手环的第二连接线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后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周边设备和智能手环/智能终端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目标控制设备的获取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周边设备和智能手环/智能终端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交互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语音交互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存储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提供的语音交互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即本申请中的第一终端可以为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具体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框等智能设备,且该第一终端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按钮、话筒和扬声器、且支持语音交互的电子设备,例如蓝牙音箱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相应地,第二终端可以为支持语音交互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笔记本等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智能计算机设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为智能手环,第二终端为智能手机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智能手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智能手环100包括手环腕带110及蓝牙耳机120,其中,蓝牙耳机120和手环腕带110可拆卸的连接,手环腕带110上设置容纳槽111,蓝牙耳机120通过该容纳槽111镶嵌在手环腕带110上。可选地,二者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在置容纳槽111内壁上涂覆磁性材料或设置磁性件,通过磁力的作用吸引蓝牙耳机120收纳至容纳槽111,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当蓝牙耳机120和手环腕带110分离时,其可单独作为蓝牙耳机使用,手环腕带110也可以实现其检测功能。当然,蓝牙耳机120镶嵌在手环腕带110中时可以同时实现手环对用户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的功能及和智能终端进行通讯的功能,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120中设置有麦克风(图未示)、音频处理模块(图未示)及扬声器(图未示)等等。如图2,图2为本申请语音交互***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该语音交互***可以包括智能手环100、智能手机200以及服务器300。
当蓝牙耳机120通过蓝牙和第二终端(智能手机)200进行配对连接后,可以对蓝牙耳机进行预先设定,具体有在蓝牙协议(例如蓝牙通话协议)中扩展命令的方式设定一些自定义功能,以使得当触发(例如抬腕、翻转等)智能手环100时,智能手环100生成触发指令并向智能手机200发送交互消息,以唤醒智能手机200,然后再触发智能手机200上的语音交互应用开始工作,接收语音交互消息。可选地,智能手机200可以将语音数据上传至服务器300进行语音交互后再回传至智能手环100。
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语音交互***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本申请中的语音交互***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端,即该语音交互***可以只包括智能手环100以及智能手机200,也就是说,获取到的语音交互数据可以不用上传至服务器300端进行处理。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智能手机端对语音控制指令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一应用场景中,智能手环100端接收语音指令信息后对语音指令信息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唤醒智能手机200对该语音指令进行解析得到控制指令,智能手机200端可以直接对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例如,智能手机200通过蓝牙耳机120播放歌曲,此时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小优,播放下一首”,智能手机200在获取到智能手环100端传送来的语音指令后,直接进行解析和处理播放下一首歌曲,而后将含有处理结果的应答指令发送至智能手环200。
当然还可以是智能手环200端对语音指令信息进行检测和解析得到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直接发送至智能手机200端,控制智能手机200直接播放下一首歌曲。
2、智能手环端直接对语音控制指令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的另一应用场景中,可以由智能手环100端直接对指令进行解析并对目标对象进行控制,例如智能手环100获取到语音指令“小优,开启台灯”,此时智能手环100端直接对该指令进行解析并控制台灯开启,且该过程不需要智能手机200及服务器的参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语音交互***中智能手环在获取到语音指令信息时需要预先判断其是否能对该指令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若可以则直接由智能手环端进行解析和处理,若智能手环端不能对其进行处理,则再进一步发送至智能手机端或者服务器端进行处理。
此外,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智能手环第一连接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当前移动设备的USB接口通常采用Micro USB母口,以下按照Micro USB接口进行说明,本申请中不限于此种接口,其它接口亦可。如图4,本申请中智能手环的第一连接线400为一般数据线,包括两端,第一端401为连接智能手环的Micro USB公口,第二端402为连接电脑等设备的USB Type A公口。其中,智能手环第一端401中包括5个管脚,其中,管脚1为红线代表电源+5V(VBUS),管脚2为白线代表数据线负(D-),管脚3为绿线代表数据线正(D+),管脚4为检测端(id),管脚5为黑线(GND)代表地线。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400的第二端402可用于连接电脑或者充电器,且此种情况下,第一端401中管脚4悬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智能手环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线400连接电脑,作为电脑的蓝牙外设,电脑可以使用该蓝牙外设连接其它蓝牙设备,如蓝牙音箱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第二连接线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线500可以为定制的Micro USB转音频输入/输出线,用于外接音频输入或输出。其中,第二连接线500也包括第一端501为连接智能手环的Micro USB公口,且第二连接线500的第一端501和第一连接线400的第一端401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见图4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二连接线500的第二端502可以为常用的耳机插头,参阅图5,图示方向从左至右可以依次包括麦克风、公用接地、右声道以及左声道,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他排列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线作为音频信号线时,第一端501和第二端502管脚对应关系为管脚1的VBUS对应麦克风,管脚3的D+对应左声道,管脚2的D-对应右声道,管脚5的GND对应公用接地,管脚4接地或者某一对地电阻值连接用于智能手环检测为USB转音频输入/输出线。
上述实施方式中,智能手环可以通过检测USB id管脚对地电阻值大小,判断和智能手环连接的线的类型。即USB id管脚对地电阻值为无穷大(悬空),则为第一连接线400(一般数据线);USB id管脚对地电阻值为0或某一确定值,则为第二连接线500(定制的转音频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他id检测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的智能手环100还具备加速度传感器(图未示)、陀螺仪(图未示)以及环境光传感器(图未示)等等,分别用于动态检测手环佩戴者的抬腕、运动计步以及检测智能手环100周边环境的光强以及动态调节智能手环100屏幕亮度等。除此之外,本申请中的智能手环100还可以包括按钮,其中,该按钮可以为设置于蓝牙耳机120或手环腕带110上的开关按钮、音量按钮等,或者该按钮也可以为蓝牙耳机120上新增加的专用于语音交互的按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除此之外,本申请的智能手环100的手环腕带110上还可以增设一备用麦克风和一备用扬声器,在蓝牙耳机120镶嵌在手环腕带110中时,可以通过该备用麦克风和备用扬声器进行语音输入和输出,从而可以改善语音输入和输出的音质,提升语音输入和输出的效果。
可选地,第二终端200上安装有和智能手环100配套的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可以检测智能手机200是否具备语音交互条件,例如检测智能手机200是否联网及其语音服务是否可用等等情况,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并进一步将智能手机200的状态通过蓝牙传输至智能手环100。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语音交互方法基于上述语音交互***,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实施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之前进一步包括:
S100,判断第二终端是否和第一终端可连接且所述第二终端具备语音交互条件。
步骤S100中第一终端(智能手环)和(第二终端)智能手机进行语音交互之前需要将二者进行配对连接,若监测到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之间可连接,则再进一步判断智能手机是否具备语音交互条件。其中,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语音交互条件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是否处于联网状态和或智能手机是否具备语音接收、解析、处理及输出等。可选地,本申请中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的连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经典蓝牙(Classic Bluetooth)、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Wi-Fi直连(Wi-Fi Direct)等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语音控制的对象一般为联网的智能设备,在进行语音控制时需要智能手机处于联网状态,故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需进一步判断智能手机的联网状态。其中,智能手机网络状态的获取可以在二者进行连接的时候,智能手机将其网络状态直接同步给智能手环,或者是智能手机在更新完自身的网络状态后直接发送给智能手环,也可以是智能手环端主动去获取智能手机的联网状态,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若获取到智能手机未具备语音交互条件,则执行步骤S110,若获取到智能手机处于联网状态且该智能手机具备语音接收、处理及输出等条件,则执行步骤S300。
S110,第一终端进行提示。
在获取到智能手机处于未具备语音交互条件(如:无法联网状态),第一终端也即是智能手环可以根据预存的语音提示音“当前配对手机未联网,请联网后重试…”等提示用户,从而也不必开启后续的语音交互流程。
S200,判断第一终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
可选地,步骤S200中还需进一步判断该第一终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其中该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当前的工作状态、当前环境信息例如周边环境光线的亮暗、声音分贝的大小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中将智能手环的工作状态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智能手环中蓝牙耳机和手环腕带分离以及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且下面就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对于判断蓝牙耳机是否和手环腕带连接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案。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应用场景中可以在手环腕带上设置挡片,蓝牙耳机和手环腕带容纳槽相连接的位置设置触点,通过检测挡片和触点是否接触,从而来判断蓝牙耳机和手环腕带是否连接。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还可以通过检测蓝牙耳机和/或手环腕带接触位置的电平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蓝牙耳机和手环腕带是否连接。假设检测到蓝牙耳机和/或手环腕带连接处位置的电平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发生变化,则可以判定该蓝牙耳机从手环腕带上取下或者镶嵌于手环腕带中。同理,假设判断蓝牙耳机从手环腕带上取下则表明用户可能需要使用蓝牙耳机,蓝牙耳机此刻处于工作状态。反之,若判断蓝牙耳机镶嵌于手环腕带中,则表明用户当前很可能不需要使用蓝牙耳机,蓝牙耳机此刻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然,本实施例中只是示意性的给出了上述两种判断智能手环工作状态的方法,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其他方法,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
可选地,在分析完智能手环的两种工作状态后,还需获取智能手环当前的周边环境进行进一步判定该智能手环是否具备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可以理解的是,像对于会议室、夜晚以及安静的图书馆等不方便进行语音的操作环境,用户可能当前不会开启语音交互,此时则需要预先对智能手环当前的周边环境进行判断。
以下就智能手环的两种工作状态及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做简要分析:
1、蓝牙耳机和手环腕带分离
如上述分析,当判断蓝牙耳机此刻从手环腕带上取下,则表明用户可能需要使用该蓝牙耳机。此时可以结合智能手环当前的周边环境进行进一步判定。可以理解的是,当蓝牙耳机从手环腕带上取下后进一步判断该蓝牙耳机是否佩戴在用户的耳边,具体可以通过设置于蓝牙耳机靠近人耳侧的环境光传感器来检测光线的亮暗,从而判定蓝牙耳机是否佩戴在耳边。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一预设光强阈值,若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值大于该预设光强阈值,则判定蓝牙耳机未佩戴于耳边,此时蓝牙耳机不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则执行步骤S210。反之,若检测到的光强值小于该预设光强阈值,则判定蓝牙耳机佩戴于耳边,则蓝牙耳机当前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则执行步骤S300。
2、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
对于第二种情况当检测到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此时同样需要结合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周边环境的光强度。同理,此时也可以设置一环境光强度阈值,若判断通过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值小于该环境光阈值时,则可以判定当前环境可能处于夜晚,可能不太方便进行语音交互,则执行步骤S210。若判断通过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值大于或者等于该环境光阈值时,则可以判定当前为非夜晚模式,此时智能手环满足语音交互的条件,则可以执行步骤S300。
上述两种情况下,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前的环境等不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但该场景下用户想要强制进行使能语音检测,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直接触控设置于蓝牙耳机上的按钮或者触摸智能手环上的屏幕直接开启使能语音检测,又或者通过预先设置的手势动作,多次连续抬腕直接触发智能手环强制开启使能语音检测,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当然上述情景若只通过获取环境光强的亮暗来判断智能手环所处的环境,进而判断其是否具备语音交互条件是不太精确的,此时还可以进一步结合检测环境中噪声的分贝值来辅助判断。
可选地,针对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的情况,在判断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值小于环境光阈值时(环境暗光或夜晚),此时再获取环境中噪声的分贝值,若获取到的环境中噪声的分贝值大于阈值分贝值时(表明当前环境虽然是夜晚,但是周围的环境不是安静的)此时智能手环的当前环境仍然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反之,不满足。
除此之外,在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的情况,还需要结合对智能手环设置的语音触发动作,例如设置抬腕、翻转等方式实现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置抬腕一次、抬腕两次、或者抬腕后停留预设时间的方式来进行语音触发,又或者可以设置翻转预设角度例如翻转角度30度、90度等来实现对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的触发,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到智能手环当前所处的环境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但如果未检测到来自智能手环预设的使能语音触发动作,此时也不能触发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故触发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需要智能手环当前所处的环境满足语音检测条件以及检测到智能手环预设的语音触发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智能手环当前所处的环境且进一步结合语音触发动作来判断智能手环是否具备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后智能手环(第一终端)才触发使能语音检测,由此可以降低智能手环的功耗。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00和步骤S200的顺序不局限于此,可以先判断第二终端(智能手机端)是否具备语音交互条件,再判断第一终端(智能手环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或者是两个步骤同时进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210,显示目标备选设备,其中,首选显示的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最近的目标备选设备。
可选地,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不满足使能语音检测的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提供用户交互输入的方式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控制。即在步骤S210中,第一终端(智能手环)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目标备选设备,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或者按键的方式选择目标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智能手环上目标备选设备的显示可以按照距离智能手环的相对位置信息进行排序显示。其中,智能手环屏幕上首选显示的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智能手环)最近的目标备选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首选显示是指智能手环屏幕当前显示界面中距离智能手环最近的设备被优先显示和/或被默认选中。
举例来说,假设智能手环端显示屏当前显示的页面为控制页面,则该控制页面中首选显示的目标备选设备为距离该智能手环最近的,且该首选显示设备可以默认被选中。若显示屏当前处在其他界面,则跳转至控制界面后,直接显示该首选显示的目标备选设备并默认被选中。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没有通过触摸或者按键的方式选择所需要控制的目标控制设备,则该首选显示的设备为优先控制的设备。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对目标备选设备进行排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目标备选设备可以通过智能手环或者连接智能手环的智能手机扫描周边设备发送的广播获取,即周边设备主动开启被发现,并发送第一广播,第一广播至少包括周边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设备的MAC地址,设备的类别、设备的控制方式、连接方式等等,智能手环端扫描并接收由周边设备发送的第一广播,并根据第一广播中的设备信息筛选符合备选条件的周边设备信息作为目标备选设备。其中,智能手环端显示的目标备选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端和智能手环端获取到的目标备选设备的集合,该目标备选设备的选择参见下文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智能手环端可以对获取到的目标备选设备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组,且每一组中的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算法进行排序,例如按照距离智能手环的相对位置进行排序、按照最近使用时间以及按照使用频率等,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或者触摸的方式选择所需要控制的目标备选设备。也就是说步骤S210中可以不通过接收语音指令的方式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直接通过按键或者触摸的方式选择目标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当然,上述通过按键或者触摸的方式实现对目标设备控制的步骤可以存在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的任意步骤中,即在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的任一流程中若检测或者判断当前的环境或者其它条件不满足通过接收语音指令的方式来实现控制目标设备,均可以采用步骤S210中通过触摸或者按键的方式来实现。
S300,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在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后判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
步骤S300中,在智能手环满足了上述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后,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由智能手机直接开启智能手环的语音检测,即智能手机使能麦克风监听并语音识别,然后在连接智能手环后扩展为智能手环的麦克风进行语音监听和录音拾取,此种情况下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开启麦克风进行监听,造成了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的功耗严重问题,且麦克风常开还容易导致泄露隐私等风险。
故本申请中智能手环和手机需要开启语音交互均由智能手环端进行控制,具体可以通过设置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或者直接由设置于智能手环上的用户交互输入,例如通过触摸或者按钮的方式进行开启,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如此一来,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上的麦克风均可在不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时进行休眠,从而降低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的功耗,进而防止因麦克风常开而导致的隐私泄露等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若语音交互由智能手机端开启,则此时智能手机生成开启指令传送至智能手环端,将语音交互的控制权转由智能手环端,智能手机端的麦克风则可以关闭。
可选地,在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后智能手环端使能语音检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智能手环端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蓝牙耳机单独作为耳机使用的情况和蓝牙耳机镶嵌在手环腕带中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智能手环端使能语音检测时可以直接开启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进行语音检测。第二种情况中可以开启设置于手环腕带上的备用麦克风进行语音检测,当然也可以是直接开启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进行语音检测,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见图7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后,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之前,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301,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
步骤S301中当第一终端(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后,则开启麦克风进行第一语音检测指令的获取,可以理解的是,当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后麦克风便一直开启,获取语音检测指令,若长时间段内未获取到检测指令,而麦克风却一直开启,此种情况大大增加了智能手环的功耗。因此,为降低智能手环的功耗,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一预设时间值,例如15秒、30秒、45秒等,即在本次智能手环使能语音检测开启麦克风进行语音识别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判断本次语音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未获取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则执行步骤S302。若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则执行判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后续步骤。智能手环端开启语音检测后通过麦克风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当然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可以为来自用户的语音数据也可以是其他的录音数据经过智能手机端、智能手环端或者服务器进行处理的生成指令,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手环端(第一终端)还需预先设置一语音识别库,在获取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后,需要和该预设的语音识别库进行匹配,进一步将该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和语音识别库中的预设语音进行比对和匹配,从而判断该语音识别库中是否存在和相匹配的语音信息。举例来说,假设智能手环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指令为“Hello,小优同学……”,此时若在语音识别库中也存在和该语音指令匹配的语音数据,则认为该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为预设的语音检测指令,当然和语音数据库中语音的匹配可以是关键唤醒词的匹配,也可以是整段语音的匹配,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关键唤醒词匹配为只要智能手环端获取到的语音指令中存在某个关键词,例如“小优、或者同学、或者hello”等,即可认为该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即为第一预设指令,从而可以执行步骤S400唤醒第二终端(智能手机)。反之,若判断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不为预设指令,则继续获取语音检测指令进行分析和判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某些场景中也可以不需要设置唤醒词,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快捷语音指令“打开客厅灯”,智能手环抬腕或者翻转只要匹配到该快捷语音指令,就执行指令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也即是说,该场景下快捷语音指令可以为上文中所述的唤醒词。
S302,第一终端停止使能语音检测。
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智能手环未能检测到第一语音指令,则智能手环便停止本次的使能语音检测,即关闭麦克风进行休眠等待下一次的使能语音检测的触发,如此一来,便可进一步的降低第一终端(智能手环)的功耗。
S400,唤醒第二终端并将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二终端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
步骤S300中智能手环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为预设指令时,发起对智能手机的连接,唤醒智能手机端并将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智能手机端。此时,智能手机端的麦克风可以同步开启获取语音数据从而进行语音检测。
可选地,智能手机端开启麦克风后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后再结合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则组成一完整检测指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由智能手机端进行获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也可以是智能手环端继续获取的,也可以是智能手环端和智能手机端一起获取到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智能手机端也可以设置一预设的语音匹配库,对获取到的第二语音检测指令进行比对和匹配,判断该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具体的实现过程和智能手环的指令检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判断获取到的第二语音检测指令为第二预设指令后,则智能手机端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具体有,智能手机端可以将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及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上传至语音服务器进行语音交互后回传至智能手机端,并向智能手环端发送应答指令。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手机端也可以不将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及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上传至服务器,即直接在智能手机端或智能手环端进行解析后进行后续流程,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智能手机端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一语音检测指令进行检测,相对于智能手环的唤醒词检测其检测精度没有智能手机端的检测精度高,智能手环端可能存在误判的情况,若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为中仅存在“…小…优…”,则智能手环端也将其认定为第一预设指令唤醒智能手机,很显然此种情况为误判情况,故智能手机端对该语音检测指令进行二次检测时可以将此种情况认定为语音检测不通过,从而不开启后续的语音识别等步骤,从而节省后续的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智能手环的语音检测通过之后,智能手机端还会对获取到的语音进行二次检测,二次检测通过后智能终端才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及防止因误判而导致的后续流程的浪费。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开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之间语音交互的主控权转移至智能手环端,且在智能手环开启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通过后才唤醒智能手机进行语音识别,如此一来便可降低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的功耗以及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进一步,智能手环语音检测通过后,智能手机还需要对获取到的语音指令进行二次检测,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条件,智能终端才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从而可提高语音识别的正确率等。
S500,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进行语音交互后的应答指令。
智能手机端二次语音检测通过后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后得到一应答指令发送给智能手环端,智能手环端接收该应答指令后可以进行语音应答,以及后续的控制流程。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应答指令可以包括控制指令以及被控对象。
可选地,应答指令中可能包括明确的被控对象,例如获取到的应答指令信息为“打开客厅空调”。可选地,该应答指令中也可能不包括明确的被控对象,例如“打开灯”,即此种情况有被控对象,但未明确指示出具体的被控对象,即该应答指令是控制场景中所有的灯打开还是控制距离智能手环最远或者最近的灯打开。故在后续选择目标被控对象时需要结合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等进行辅助判断,此处不做具体描述,详见后文描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语音检测指令为第二预设指令后,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开启麦克风进行语音监听,从而监听并处理后续的语音控制指令。
可选地,为降低智能手机端的功耗,此时可以设置一预设语音获取时间阈值,例如15秒、30秒、60秒等。也就是说在上述预设时间段内若智能手机端没有监听到语音指令,可以关闭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的麦克风停止语音检测,使得二者进行休眠。若在上述时间段内,获取到语音控制指令,则执行步骤S600。
请结合图8,图8是在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上的进一步扩展,即本申请的语音交互方法进一步包括:
S600,接收第一广播,根据第一广播选择符合被控对象条件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一广播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低功耗(BluetoothLow Energy,BLE)、蓝牙(Bluetooth)、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Wi-Fi直连(Wi-Fi Direct)等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BLE技术为低成本、短距离、可互操作的鲁棒性无线技术,其工作在免许可的2.4GHz ISM射频频段。它从一开始就设计为超低功耗(ULP)无线技术。它利用许多智能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BLE技术采用可变连接时间间隔,这个间隔根据具体应用可以设置为几毫秒到几秒不等。另外,因为BLE技术采用非常快速的连接方式,因此平时可以处于“非连接”状态(节省能源),此时链路两端相互间只是知晓对方,只有在必要时才开启链路,然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关闭链路。
且本实施例中采用BLE技术可实现以最小的耗能实现对目标设备的快速扫描。可以理解的是,BLE技术包括中心设备和***设备两种角色,中心设备可以主动连接***设备,***通过广播被中心设备发现,广播信息中携带有***设备自身的相关信息,例如设备信息、连接方式、控制方式等等。
可选地,本申请中目标控制设备的获取可以由第一终端(智能手环)和第二终端(智能手机)分别获取到的目标控制设备的集合作为总的目标控制设备。
请进一步结合图9,图9为本申请周边设备和智能手环/智能终端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互示意图。如图9所示,以智能手环端和周边设备的之间的交互为例,本实施例中,以周边设备主动发起广播为例进行介绍:
周边设备主动开启被发现,并向智能手环发送第一广播,该第一广播可以为一路广播,也可以为多路广播组合的一组广播。其中所述第一广播至少包括周边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设备的MAC地址,设备的类别、设备的控制方式、连接方式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广播发布端采用预设的广播方式发布广播时,扫描广播端则采用相对应的扫描方式扫描广播。例如,当周边设备采用BLE发布第一广播时,智能手环端则采用BLE广播扫描方式才可以扫描到该第一广播。
进一步,智能手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广播,添加过滤条件对接收到的周边设备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被控对象条件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假设当前应用场景中,应答指令的被控对象为灯,在对周边设备进行筛选时直接过滤掉设备类型不为灯的周边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智能手机端中目标控制设备的选取和智能手环端的确定类似,都是先接收来自周边设备发送的广播,对接收到的广播进行解析和筛选,根据广播选择符合被控对象条件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最终的目标控制设备为智能手机端和智能手环端获取到的目标控制设备的集合。
进一步结合图10和图11,图10为目标控制设备选取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周边设备和智能手环/智能终端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交互示意图,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图11中由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智能手环/智能终端端)发起广播对周边设备进行主动发现,具体描述如下:
S600a,发送第二广播,以使得接收第二广播的周边设备判断自身是否满足被控对象范围。
同理,以智能手环端主动发起广播为例详细介绍。
首先,智能手环端开启设备发现并发送第二广播,其中该第二广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端的设备信息、或者是期望被智能手环发现的周边被控对象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开启被发现的周边设备接收到该第二广播,并根据第二广播判断自身是否处于智能手环的控制范围,若满足则向智能手环端发送第一广播。S700a,接收满足被控对象范围的周边设备发送的第一广播。
智能手环端接收满足被控对象范围的周边设备发送的第一广播,并将满足被控范围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智能手机端中目标控制设备的选取和智能手环端的类似,都是发送广播对周边设备进行主动发现,周边设备在接收到广播后根据广播进行判断,满足被控范围的向智能手机端发送第一广播作为应答,智能手机端接收周边设备的第一广播,解析第一广播信息后并将满足被控范围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其中,最终的目标控制设备为智能手机端和智能手环端获取到的目标控制设备的集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目标控制设备获取步骤不能局限在此,其也可以在步骤S500接收应答指令之前或者同时进行扫描,以辅助后续目标设备的选择。在本申请一应用场景中,当智能手环端使能语音检测后,此时若同步对周边设备进行扫描,发现智能手环端周边广播的设备包括冰箱、洗衣机、台灯、空调、音箱…等。扫描到上述周边设备时,可以通过智能手环的屏幕进行显示,并且可以首选显示距离手环最近的设备,并且这些设备信息可以辅助用于语音指令解析。
比如:监听到了语音指令仅为“打开”,后续在具体选择控制目标时,可以优先考虑上述扫描结果的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从而实现智能手环端对目标控制设备选择的辅助。
S700,向目标控制设备发送应答指令。
可选地,获取到目标控制设备后直接向目标控制设备发送应答指令,并按照广播中的控制方式对目标控制设备进行控制。
此处,控制方式是指,若应答指令中指明的被控对象其发送的广播信息中的控制方式为智能手环所能支持的方式,例如BLE广播、BLE连接、经典蓝牙等方式,即只能由智能手环端执行指令对其进行控制。可选地,若其控制方式只能为智能手机端所能支持的方式,例如Wi-Fi连接、Wi-Fi direct等方式,则智能手环端不能执行该控制指令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则此时需要将控制权由智能手环端转交给智能手机端,由智能手机端执行指令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应用场景中,若获取到的应答指令中未指明明确的被控对象,例如获取到的应答指令为“打开灯”,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具体控制哪一盏灯。此时,智能手环端需要在上述的目标控制设备中选择首选的目标控制设备进行控制。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获取到的所有目标控制设备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分组,且每一组中的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算法进行排序,例如按照距智能手环的相对位置进行排序、按照最近使用时间以及按照使用频率等。
本实施例中,按照目标控制设备和第一终端(智能手环)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选择,其中,目标控制设备和智能手环端的相对位置的距离可以通过BLE的广播信号强度的路径损耗计算得来,且基于相对位置的远近排序来选择首选目标控制设备。也即是本申请中首选的目标控制设备为距离智能手环端最近的设备。当然,也可以是选择距离智能手环端位置最远的作为首选的目标控制设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若采用按键触摸控制,屏幕首选该控制对象为首选目标控制设备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首选仅仅是指在同类的控制对象列表中首选,并不一定指在屏幕中第一个显示。例如当前智能手机在播放歌曲时,屏幕显示的第一个控制页面是歌曲控制页面;划屏切换后可以切换到家居页面或者车载等页面,选择家居页面后可以第一个显示BLE扫描到的灯设备。
可选地,在选择完目标控制设备后,需进一步确认该目标控制设备是否能被智能手环控制,即是否是智能手环所能支持的方式,若能则直接将应答指令发送至该目标控制设备。假设该目标控制设备仅能由智能手机端所支持的方式进行控制,不能被智能手环控制,则智能手环端将应答指令转交给智能手机,由智能手机端所能支持的方式实现对所述首选目标控制对象的控制。
可选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于联网的被控对象其只能按照最近使用进行排序,无法动态获取周边设备及无法按照周边设备和终端的相对位置进行排序,本申请能够根据目标控制设备距离终端的相对位置以及结合语音指令信息实现动态选取首选目标控制设备,提高目标设备选择的准确性。在选择完首选目标控制设备后向目标控制设备发送应答指令,使其按照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若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端和智能手环端扫描后均未获取到目标控制设备,则可以在历史记录中选择目标控制设备。可选地,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机端可以呈现其历史控制记录,按照最近使用的设备、最常使用的设备、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按照相对位置的远近进行目标设备的选择,实现对目标控制设备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为智能手环,第二终端为智能手机详细介绍本申请的语音交互方法,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选择不能局限于此,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选择有多种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到语音控制指令后,可以根据目标控制设备距离终端的相对位置以及结合语音指令信息实现动态选取首选目标控制设备,提高目标设备选择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语音交互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S101,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还进一步包括对需要和第一终端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是否具备语音交互条件的检测以及第一终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的判断,可以详见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满足上述的使能语音检测条件后,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并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判断该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其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的判断详见上文具体描述,此处也不再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可以为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具体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框等智能设备,且该第一终端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按钮、话筒和扬声器、且支持语音交互的电子设备,例如蓝牙音箱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相应地,第二终端可以为支持语音交互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笔记本等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智能计算机设备。
S102,唤醒第二终端并将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为预设指令时,发起对第二终端的连接并将第一语音检测指令也发送至第二终端。
S103,第二终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
第二终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后再结合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则组成完整检测指令。其中,第二语音检测指令的判断和第一语音指令的判断类似,详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若检测到的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为第二预设指令,则执行步骤S104,若检测到第二语言指令不为预设指令,则执行步骤S101。
S104,第二终端将语音交互后的应答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
在判断获取到的第二语音检测指令为第二预设指令后,则第二终端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具体有,第二终端将获取到的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及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上传至语音服务器进行语音交互后得到应答指令,并向第一终端发送应答指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及第二语言检测指令可以直接在第二终端进行解析和处理而无需发送至服务器,详见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105,第一终端接收应答指令。
第一终端接收该应答指令后可以开启语音控制,从而进行后续的控制流程。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设置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和第二检测指令,只有当第一终端通过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后才唤醒第二终端进行语音识别,如此一来便可降低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功耗以及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且设置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使得第二终端对获取到的语音指令进行二次检测,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条件,第二终端才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等。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语音交互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器11及和处理器11藕接的存储器12和通信电路13。
所述存储器12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的语音交互方法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11、通信电路13用于执行存储器12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
其中,处理器1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1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存储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存储装置存储有能够实现上述所有方法的程序文件21,其中,该程序文件21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装置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通过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设置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和第二检测指令,只有当第一终端通过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后才唤醒第二终端进行语音识别,如此一来便可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功耗以及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且结合第二语言检测指令使得第二终端对获取到的语音指令进行二次检测,只有同时满足了上述条件,第二终端才开启语音识别进行语音交互,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交互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
若判断为是,唤醒第二终端并将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可获取第二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二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二预设指令;
若判断为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语音交互后的应答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满足使能语音检测条件;
若满足,则执行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不满足,则显示目标备选设备,其中,首选显示的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最近的所述目标备选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和所述第一终端可连接且所述第二终端具备语音交互条件;
若判断为是,则执行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获取第一语音检测指令并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
若判断为否,则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使能语音检测之后进一步包括:
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
若获取到,则执行判断所述第一语音检测指令是否为第一预设指令的步骤;
若未获取到,则所述第一终端停止使能语音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指令包括控制指令及被控对象,所述语音交互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第一广播,根据所述第一广播选择符合所述被控对象条件的周边设备作为目标控制设备;
向所述目标控制设备发送所述控制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设备为距离所述第一终端最近的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送第二广播,以使得接收所述第二广播的所述周边设备判断自身是否满足被控对象范围;
若满足,则接收满足被控对象范围的所述周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广播。
9.一种语音交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交互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和通信电路,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方法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
10.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文件。
CN201811649842.4A 2018-12-30 2018-12-30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Pending CN109862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9842.4A CN109862544A (zh) 2018-12-30 2018-12-30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9842.4A CN109862544A (zh) 2018-12-30 2018-12-30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2544A true CN109862544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89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9842.4A Pending CN109862544A (zh) 2018-12-30 2018-12-30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25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019A (zh) * 2020-08-14 2020-12-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及通信***
CN114500716A (zh) * 2022-01-10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协同通话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019A (zh) * 2020-08-14 2020-12-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装置及通信***
CN114500716A (zh) * 2022-01-10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协同通话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2313099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协同通话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5346B (zh) 无线耳机的连接切换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WO2021164556A1 (zh) 无线耳机盒及***
CN107003969B (zh) 用于使用电子附件连接的连接属性促进定位附件的主设备
US7826876B2 (en) Multi-functional detachable mobile phone
CN108605073B (zh) 声音信号处理的方法、终端和耳机
WO2019218368A1 (zh) 一种tws耳机、腕带式ai语音交互装置及***
CN106851452A (zh) 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及无线耳机
AU2014281595A1 (en) Determining proximity for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media devices
CN115665670A (zh) 无线音频***、音频通讯方法及设备
CN109788387A (zh) 蓝牙耳机的控制方法、蓝牙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72576A (zh) 闹钟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1212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001890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a control method of peripher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941572A (zh)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704604A (zh) 智能家庭耳机
CN110083220A (zh) 一种省电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9067965A (zh) 翻译方法、翻译装置、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71131A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62544A (zh) 语音交互方法、设备及存储装置
CN109743465A (zh) 一种音频数据输出方法及终端
WO2016134540A1 (zh) 穿戴设备
CN108933864A (zh) 智能眼镜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23810A (zh) 翻译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233398A1 (zh) 无线音频***、无线通讯方法及设备
US20230224625A1 (en) Setting system of wireless headphone and setting method of wireless headph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