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6250A -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6250A
CN109856250A CN201910198922.0A CN201910198922A CN109856250A CN 109856250 A CN109856250 A CN 109856250A CN 201910198922 A CN201910198922 A CN 201910198922A CN 109856250 A CN109856250 A CN 109856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bar
wheel
pair
transmiss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89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6250B (zh
Inventor
胡磊
彭桂云
陈春生
王飞
茆文
夏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89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6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6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6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包括探伤***和传输装置;探伤***包括固定架、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探伤装置和调节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上下滑动设置的支撑板,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支撑滚轮、支撑装置和传动组件;多个支撑滚轮前后分布的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每个支撑滚轮的一端均与传动组件连接,第三电机与传动组件连接;探伤装置的固定块在滑轨上沿着金属棒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对金属棒进行探伤,转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在探测箱内的转动滚轮组,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装置上的一对转动滚轮组转动。本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实现对金属棒的全面探伤,避免金属棒的单一直线或者周面探伤,探伤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探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大型金属棒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金属棒进行探伤,以避免其内部存在缺陷,造成产品质量的不合格,比如在加工铝制轮毂时,需要在成型前对铝棒进行探伤检测。
目前,对金属棒的探伤主要采用超声波探伤,通过探头没入液体(通常为水)中对金属棒进行探伤,传统探伤运动方式主要包括金属棒运动或者探头运动,其探伤的轨迹主要为直线移动或者周面转动。
当金属棒进行平移和转动探伤时,占用空间大,辅助设备较多,比如夹紧装置,即对金属棒进行夹紧固定,推料装置,即对金属棒进行下料,造成结构复杂,资源浪费较高;当探头进行平移和转动探伤时,探头装置复杂,而且根据不同大小金属棒直径,需要进行探头的调节,并且探头容易磨损严重,使用不方便。
另外,传统探伤设备对短型金属棒探伤,为保障探伤的准确性和彻底性,需要来来回回运动,并且由于均在介质液体中进行,占用空间更大,不适用小型场地,缺少集成,比如在金属棒升降和传送过程中,仍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或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实现对短型金属棒的全面自动探伤,避免金属棒的单一直线或者周面探伤,使得探伤效率更高,并且实现传送、升降、探伤的集成,占用空间小,避免人工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包括探伤***和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为一对,并分别位于探伤***的前后两侧,所述探伤***包括固定架、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探伤装置和调节装置;
所述固定架为的框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上端的升降气缸和与升降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架上;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支撑滚轮、支撑装置和传动组件;
所述支撑装置架设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滚轮为多个,多个支撑滚轮前后分布的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每个支撑滚轮的一端均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输出端与传动组件连接;
所述探伤装置位于支撑板的下端,包括第二电机、滑轨、固定块、第二传动带和探伤器;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所述滑轨前后布置,且其前后两侧分别转动安装第二从动轮,所述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且其上设有探伤器,所述第二传动带一端与固定块后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设在后侧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前侧第二从动轮的外侧与固定块前侧连接;
所述探伤器位于支撑滚轮的上方;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探测箱和转动装置;所述探测箱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位于升降装置下方,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在探测箱内的转动滚轮组,所述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装置上的一对转动滚轮组转动,所述转动滚轮组包括多个前后设置的转动滚轮,多个转动滚轮与多个支撑滚轮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组和副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转动架设安装在探测箱上,包括第一从动轮和同轴转动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第一传动带连接;
所述副从动轮组包括左右对称的一对下从动轮组,所述下从动轮组包括传动轴、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内,所述第三传动轮为多个,并前后固定在传动轴上,左右相邻的第三传动轮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下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传动轴上,并与第一传动轮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副传动带连接;
所述转动滚轮组安装在副从动轮组上;
进一步的,所述副从动轮组还包括安装板和对应设置在一对下从动轮组上方的一对上从动轮组,所述安装板架设在下从动轮组上方,每组上从动轮组包括多个前后布置的第四传动轮和对应设置在多个第四传动轮上方的多个第五传动轮,每个第四传动轮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每个第五传动轮的轴线前后布置的转动架设在安装板上,且与对应的第四传动轮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上传动带连接,每个转动滚轮与每个第五传动轮同轴共同转动,转动滚轮的直径大于第五传动轮的直径。
另一种传动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传动轴,每个传动轴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内,一对传动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从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位于一对从齿轮之间,并与其相互啮合,多个转动滚轮固定安装在一对传动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且固定设置在每个支撑滚轮的一端的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主链轮和从链轮,其中一对相邻的主链轮与第三主动轮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三传动带连接,其余相邻的主链轮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一传动链连接,相邻从链轮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二传动链连接,多个第一传动链和多个第二传动链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探伤装置还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张紧轮,一对张紧轮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之间,其圆周面均顶住第二传动带,所述滑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开关,一对限位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动作。
优选的,所述滑轨前后长度不小于前边支撑滚轮到后边支撑滚轮之间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块,所述支撑架为一对,一对支撑架竖直设置在支撑板的左右下端,所述支撑块为一对,一对支撑块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架上,多个支撑滚轮转动安装在一对支撑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周边设有多个转动安装导向轮,所述固定架采用型钢,多个导向轮上下滚动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左端中部设有平台。
一种金属棒探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棒放置在一侧的传输装置上,并自动传输至架设在支撑板下方的多个支撑滚轮上,启动升降气缸,带动支撑板在固定架上向下移动,使得金属棒没入探测箱内的水中,并且金属棒位于探伤器的下方,与多个支撑滚轮交错设置的多个转动滚轮对金属棒支撑;
(2)启动第一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多个转动滚轮同向转动,使得金属棒同向跟转,再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绕设在第二主动外侧第二传动带带动固定块在滑轨上沿着金属棒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固定块上探伤器对金属棒进行探伤;
(3)当探伤结束后,升降气缸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并且支撑滚轮重新对金属棒进行支撑,再启动第三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将多个支撑滚轮同向转动,将金属棒进行移出至另一侧的传输装置上,进行下个金属棒的探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设置传输装置、升降装置、探伤装置和调节装置,通过升降气缸带动支撑板上的金属棒在固定架上上下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装置实现多个转动滚轮同向转动,使得金属棒同向跟转,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实现固定块上的探伤器在滑轨上沿着金属棒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金属棒在转动时,探伤器的探头对金属棒进行移动探伤,既实现局部探伤又通过螺旋探伤实现全面探伤,效率更高,并实现金属棒的传送、升降、探伤的集成,占用空间小,避免人工操作。
(2)本发明的传动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个支撑滚轮的一端的齿轮组件,通过第三传动轮实现相邻的主链轮同向转动,并带动对应的支撑滚轮和相应从链轮转动,因此实现多个支撑滚轮同向转动,保障金属棒平顺通过,避免金属棒在支撑滚轮上摩擦空转,方便下料。
(3)本发明探伤装置设有张紧轮,并且滑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开关,因此通过张紧轮不仅避免第二传动带因长时间使用变形,造成探伤器移动不精准,而且增大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包角,使得传动更加稳定,探伤效果更好,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实现其停止或反向转动,保障自动探伤。
(4)本发明探伤方法不仅实现金属棒的上下升降,而且金属棒转动同时,通过探伤器的探头对金属棒进行移动探伤,既实现局部探伤又通过螺旋探伤实现全面探伤,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探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探伤***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A-A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B-B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C-C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传动装置另一种方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1、升降气缸,22、支撑板,31、第一电机,311、主齿轮,312、从齿轮,32、探测箱,33、第一主动轮,34、第一传动带,35、主动轮组,351、第一从动轮,352、第一传动轮,36、下从动轮组,361、副传动带,362、第二传动轮,363、传动轴,364、下传动带,365、第三传动轮,37、安装板,38、转动滚轮,39、上从动轮组,391、第四传动轮,392、第五传动轮,393、上传动带,41、第二电机,42、第二主动轮,43、第二从动轮,44、固定块,45、探伤器,46、滑轨,47、张紧轮,48、限位开关,49、第二传动带,51、第三电机,52、支撑滚轮,53、第三主动轮,54、支撑架,55、支撑块,56、齿轮组件,561、主链轮,562、从链轮,57、第一传动链,58、第三传动带,59、第二传动链,6、平台,7、传输装置,71、支撑框,72、传输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包括探伤***和传输装置7;
所述传输装置7为一对,并分别位于探伤***的前后两侧,所述探伤***包括固定架1、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探伤装置和调节装置;
所述固定架1为的框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1上端的升降气缸21和与升降气缸2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架1上;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51、支撑滚轮52、支撑装置和传动组件;
所述第三电机5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2上、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主动轮53,所述支撑装置架设在支撑板22的下方,所述支撑滚轮52为多个,多个支撑滚轮52前后分布的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每个支撑滚轮52的一端均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主动轮53和传动组件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三传动带58连接;
如图2、图5所示,所述探伤装置位于支撑板22的下端,包括第二电机41、滑轨46、固定块44、第二传动带49和探伤器45;
所述第二电机4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2上、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42,所述滑轨46前后布置,且其前后两侧分别转动安装第二从动轮43,所述固定块44滑动设置在滑轨46上,且其上设有探伤器45,所述第二传动带49一端与固定块44后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设在后侧第二从动轮43、第二主动轮42、前侧第二从动轮43的外侧与固定块44前侧连接;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1、探测箱32和转动装置;
所述探测箱32安装在固定架1上、并位于升降装置下方,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在探测箱32内的转动滚轮组,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传动装置上的一对转动滚轮组转动,所述转动滚轮组包括多个前后设置的转动滚轮38,多个转动滚轮38与多个支撑滚轮52交叉设置,所述探伤器45位于支撑滚轮52的上方;
进一步的,第一电机31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33,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组35和副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35转动架设安装在探测箱32上,包括第一从动轮351和同轴转动的第一传动轮352,所述第一从动轮351与第一主动轮33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第一传动带34连接,
所述副从动轮组包括左右对称的一对下从动轮组36,所述下从动轮组36包括传动轴363、第二传动轮362和第三传动轮365,所述传动轴363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32内,所述第三传动轮365为多个,并前后固定在传动轴363上,左右相邻的第三传动轮365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下传动带364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62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传动轴363上,并与第一传动轮352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副传动带361连接;
所述转动滚轮组安装在副从动轮组上;
即多个转动滚轮38固定安装在一对下从动轮组36上的传动轴363上,第一传动轮352带动第二传动轮362的转动,并利用下传动带364实现一对传动轴363的同向转动,因此传动轴363上的多个转动滚轮38不仅实现对金属棒的支撑,而且使得金属棒顺利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副从动轮组还包括安装板37和对应设置在一对下从动轮组36上方的一对上从动轮组39,所述安装板37架设在下从动轮组36上方,每组上从动轮组39包括多个前后布置的第四传动轮391和对应设置在多个第四传动轮391上方的多个第五传动轮392,每个第四传动轮39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63上,每个第五传动轮392的轴线前后布置的转动架设在安装板37上,且与对应的第四传动轮391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上传动带393连接,每个转动滚轮38与每个第五传动轮392同轴共同转动,转动滚轮38的直径大于第五传动轮392的直径;
当升降装置中升降气缸21带动支撑板22上的金属棒向下移动,使得金属棒落在一对上从动轮组39之间,当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主动轮33将动力传递到主动轮组35和副从动轮组上,即第一从动轮351依次带动第一传动轮352、第二传动轮362实现传动轴363的转动,传动轴363带动第四传动轮391、第五传动轮392,实现其同转动的转动滚轮38的转动,因此不仅通过支撑滚轮52实现对金属棒进行支撑,而且通过单一动力实现一对上传动轮组同向转动,避免金属棒直径过大,无法有效转动。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传动轴363,每个传动轴363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32内,一对传动轴36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从齿轮312,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端固定安装主齿轮311,所述主齿轮311位于一对从齿轮312之间,并与其相互啮合,多个转动滚轮38固定安装在一对传动轴363上;当多个转动滚轮38对金属棒进行支撑时,启动第一电机31,带动主齿轮311和一对从齿轮312实现一对传动轴363的同向转动,因此实现转动滚轮38上金属棒的转动,方便进行全面探伤。
如图6、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且固定设置在每个支撑滚轮52的一端的齿轮组件56,所述齿轮组件56包括主链轮561和从链轮562,其中一个相邻的主链轮561与第三主动轮53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三传动带58连接,其余相邻主链轮561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第一传动链57连接,相邻从链轮562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二传动链59连接,多个第一传动链57和多个第二传动链59交错设置;
当进行金属棒移动时,启动第三电机51通过第三传动轮365实现相邻的主链轮561同向转动,相邻的主链轮561带动对应的支撑滚轮52转动,并且带动相应从链轮562转动,从链轮562通过第二传动链59带动相邻的从链轮562转动,因此带动对应的支撑滚轮52转动,即实现多个支撑滚轮52同向转动,保障金属棒顺利平顺的通过,避免金属棒在支撑滚轮52上摩擦空转,无法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探伤装置还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张紧轮47,一对张紧轮47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二从动轮43和第二主动轮42之间,其圆周面均顶住第二传动带49;通过设置张紧轮47不仅避免第二传动带49因长时间使用变形,造成探伤器45移动不精准,而且可以增大第二主动轮42和第二从动轮43的包角,使得传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46前后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开关48,一对限位开关48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1动作;利用限位开关48对固定块44在滑轨46上移动进行限位控制,即当固定块44遇到限位开关48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1实现其停止或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46前后长度不小于前边支撑滚轮52到后边支撑滚轮52之间距离;因此实现探伤器45在支撑滚轮52上的金属棒从前到后检测,使得检测更加具体全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54和支撑块55,所述支撑架54为一对,一对支撑架54竖直设置在支撑板22的左右下端,所述支撑块55为一对,一对支撑块55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架54上,多个支撑滚轮52转动安装在一对支撑架54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22周边设有多个转动安装导向轮,所述固定架1采用型钢,多个导向轮上下滚动设置在固定架1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1的左端中部设有平台6。
如图9所示,所述传输装置7包括支撑框71和传输滚轮72;所述传输滚轮72为多个,且轴线左右布置,多个传输滚轮72前后并列转动架设在支撑框71上端,且高于探测箱上端面;因此通过一对传输装置7,可以将金属棒自动从生产线***的后端传输至前端,避免人工操作搬运,效率更高。
本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使用时,初始状态时,可在本装置的前后两侧设置转动装置,比如传动带等,支撑滚轮52与前后转动装置相齐平,即实现探伤物体,如金属棒顺利从后侧转动装置过渡到支撑滚轮52上,再移动到前侧转动装置上;
当金属棒从后边的传输装置7上自动传递至探伤***上,即通过传输滚轮72传输至支撑滚轮52上时,启动升降气缸21,带动支撑板22在固定架1上向下移动,在探测箱32内放置适量的水,金属棒没入水中,并使得探伤器45位于金属棒的上方,并且由于多个支撑滚轮52与多个转动滚轮38交错设置,因此支撑滚轮52移动至转动滚轮38下方,左右对称的转动滚轮组对金属棒进行支撑,再启动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41,第一电机31带动传动装置,将传动装置上的多个转动滚轮同向转动,实现对金属棒的转动,并且由于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组35和副从动轮组,即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主动轮33、第一传动带34带动主动轮组35转动,主动轮组35中第一从动轮351将动力依次传递到第一传动轮352;
作为一种方案,即多个转动滚轮38固定安装在一对下从动轮组36上的传动轴363上,第一传动轮352带动第二传动轮362的转动,并利用下传动带364实现一对传动轴363的同向转动,因此传动轴363上的多个转动滚轮38不仅实现对金属棒的支撑,而且使得金属棒顺利转动;当金属棒过大时,金属棒位于左右转动滚轮38之前时,很容易影响下传动带364的运动,因此在一对下传动轮组上方设置一对上传动轮组,每个转动滚轮38对应固定安装在第五传动轮392的共同转动,第一传动轮352带动第二传动轮362的转动,并利用下传动带364实现一对传动轴363的同向转动,一对传动轴363带动对应的第四传动轮391、利用上传动带393使得第五传动轮392转动,因此第五传动轮392的共同转动的转动滚轮38不仅实现对金属棒的支撑,而且使得金属棒顺利转动,另外通过设置上传动轮组方便较大较重的金属棒进行支撑和转动,避免其对下传动轮组的干涉,并且根据上从动轮组与下从动轮组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探伤器到转动滚轮38上金属棒的距离,适用不同大小的金属棒,适用范围更广。
作为第二种方案,第一电机31输出端啮合连接主齿轮311并且一对安装在传动轴363上的从从齿轮312啮合连接,多个转动滚轮38固定安装在一对传动轴363上,当多个转动滚轮38对金属棒进行支撑时,启动第一电机31,带动主齿轮311和一对从齿轮312实现一对传动轴363的同向转动,因此实现转动滚轮38上金属棒的转动,方便进行全面探伤;
当第一电机31启动时,第二电机41带动第二主动轮42,利用第二传动带49带动固定块44在滑轨46上前后移动,即固定块44上的探伤器45对金属棒进行检测,因此金属棒在转动时,探伤器45对金属棒进行前后探伤,即采用螺旋探伤方式,并且适当调整第二电机41转速,实现对金属棒周面的全面检测,避免单一直线或圆周探伤,检测效果更好更全面,另外,探伤器45与计算机连接,通过计算机对金属棒的进行检测分析,可以设置报警装置,当检测不合格时,报警装置发出信号;
当对金属棒检测结束后,升降气缸21带动支撑板22向上运动,即多个支撑滚轮52重新对金属棒进行支撑,并且支撑滚轮52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启动第三电机51,带动第三主动轮53和传动组件,使得多个支撑滚轮52同向转动,由于传动组件包括多组齿轮组件56,即第三主动轮53带动其中一个相邻的主链轮561同向转动,相邻的主链轮561带动对应的支撑滚轮52转动,并且带动相应从链轮562转动,从链轮562通过第二传动链59带动相邻的从链轮562转动,因此带动对应的支撑滚轮52转动,即实现多个支撑滚轮52同向转动,因此金属棒从支撑滚轮52上顺利平顺的通过,避免金属棒因质量过大或者不方便移动等情况在支撑滚轮52上摩擦空转,无法移动,因此探伤结束后金属棒从探伤***上自动移动至前边传输装置7上,实现自动探伤,避免人工操作,效率更高。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包括探伤***和传输装置(7);所述传输装置(7)为一对,并分别位于探伤***的前后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包括固定架(1)、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探伤装置和调节装置;
所述固定架(1)为的框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1)上端的升降气缸(21)和与升降气缸(2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下滑动设置在固定架(1)上;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51)、支撑滚轮(52)、支撑装置和传动组件;
所述支撑装置架设在支撑板(22)的下方,所述支撑滚轮(52)为多个,多个支撑滚轮(52)前后分布的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每个支撑滚轮(52)的一端均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电机(5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2)上、输出端与传动组件连接;
所述探伤装置位于支撑板(22)的下端,包括第二电机(41)、滑轨(46)、固定块(44)、第二传动带(49)和探伤器(45);
所述第二电机(41)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2)上、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42),所述滑轨(46)前后布置,且其前后两侧分别转动安装第二从动轮(43),所述固定块(44)滑动设置在滑轨(46)上,且其上设有探伤器(45),所述第二传动带(49)一端与固定块(44)后端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设在后侧第二从动轮(43)、第二主动轮(42)、前侧第二从动轮(43)的外侧与固定块(44)前侧连接;
所述探伤器(45)位于支撑滚轮(52)的上方;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1)、探测箱(32)和转动装置;所述探测箱(32)安装在固定架(1)上、并位于升降装置下方,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在探测箱(32)内的转动滚轮组,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传动装置上的一对转动滚轮组转动,所述转动滚轮组包括多个前后设置的转动滚轮(38),多个转动滚轮(38)与多个支撑滚轮(52)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33),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组(35)和副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35)转动架设安装在探测箱(32)上,包括第一从动轮(351)和同轴转动的第一传动轮(352),所述第一从动轮(351)与第一主动轮(33)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第一传动带(34)连接;
所述副从动轮组包括左右对称的一对下从动轮组(36),所述下从动轮组(36)包括传动轴(363)、第二传动轮(362)和第三传动轮(365),所述传动轴(363)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32)内,所述第三传动轮(365)为多个,并前后固定在传动轴(363)上,左右相邻的第三传动轮(365)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下传动带(364)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62)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传动轴(363)上,并与第一传动轮(352)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副传动带(361)连接;
所述转动滚轮组安装在副从动轮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从动轮组还包括安装板(37)和对应设置在一对下从动轮组(36)上方的一对上从动轮组(39),所述安装板(37)架设在下从动轮组(36)上方,每组上从动轮组(39)包括多个前后布置的第四传动轮(391)和对应设置在多个第四传动轮(391)上方的多个第五传动轮(392),每个第四传动轮(39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63)上,每个第五传动轮(392)的轴线前后布置的转动架设在安装板(37)上,且与对应的第四传动轮(391)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上传动带(393)连接,每个转动滚轮(38)与每个第五传动轮(392)同轴共同转动,转动滚轮(38)的直径大于第五传动轮(39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传动轴(363),每个传动轴(363)的轴线前后布置、并转动架设在探测箱(32)内,一对传动轴(36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从齿轮(312),所述第一电机(31)输出端固定安装主齿轮(311),所述主齿轮(311)位于一对从齿轮(312)之间,并与其相互啮合,多个转动滚轮(38)固定安装在一对传动轴(36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51)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53),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对应且固定设置在每个支撑滚轮(52)的一端的齿轮组件(56),所述齿轮组件(56)包括主链轮(561)和从链轮(562),其中一对相邻的主链轮(561)与第三主动轮(53)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三传动带(58)连接,其余相邻的主链轮(561)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一传动链(57)连接,相邻从链轮(562)之间通过绕设在其外侧的第二传动链(59)连接,多个第一传动链(57)和多个第二传动链(59)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探伤装置还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张紧轮(47),一对张紧轮(47)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二从动轮(43)和第二主动轮(42)之间,其圆周面均顶住第二传动带(49),所述滑轨(46)前后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开关(48),一对限位开关(48)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41)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6)前后长度不小于前边支撑滚轮(52)到后边支撑滚轮(52)之间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54)和支撑块(55),所述支撑架(54)为一对,一对支撑架(54)竖直设置在支撑板(22)的左右下端,所述支撑块(55)为一对,一对支撑块(55)分别设置在一对支撑架(54)上,多个支撑滚轮(52)转动安装在一对支撑架(5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周边设有多个转动安装导向轮,所述固定架(1)采用型钢,多个导向轮上下滚动设置在固定架(1)上,所述固定架(1)的左端中部设有平台(6)。
10.一种金属棒探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棒放置在一侧的传输装置(7)上,并自动传输至架设在支撑板(22)下方的多个支撑滚轮(52)上,启动升降气缸(21),带动支撑板(22)在固定架(1)上向下移动,使得金属棒没入探测箱(32)内的水中,并且金属棒位于探伤器(45)的下方,与多个支撑滚轮(52)交错设置的多个转动滚轮(38)对金属棒支撑;
(2)启动第一电机(31),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多个转动滚轮(38)同向转动,使得金属棒同向跟转,再启动第二电机(41),带动第二主动轮(42)转动,绕设在第二主动(42)外侧第二传动带(49)带动固定块(44)在滑轨(46)上沿着金属棒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固定块(44)上探伤器(45)对金属棒进行探伤;
(3)当探伤结束后,升降气缸(21)带动支撑板(22)向上移动,并且支撑滚轮(52)重新对金属棒进行支撑,再启动第三电机(51),通过传动组件将多个支撑滚轮(52)同向转动,将金属棒进行移出至另一侧的传输装置(7)上,进行下个金属棒的探伤。
CN201910198922.0A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Active CN109856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8922.0A CN109856250B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8922.0A CN109856250B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250A true CN109856250A (zh) 2019-06-07
CN109856250B CN109856250B (zh) 2023-10-20

Family

ID=6690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8922.0A Active CN109856250B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625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515A (zh) * 2020-09-14 2021-01-01 江苏华程工业制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探伤钢管的自动检测及收料装置
CN114137176A (zh) * 2021-11-27 2022-03-04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在线探伤设备
CN116500131A (zh) * 2023-06-29 2023-07-28 广东宏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209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Daido Steel Co Ltd ロッド材の超音波探傷方法及び超音波探傷システム
KR20100078441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주식회사 우진산전 철도차량 윤축의 위상배열 초음파 탐상장치
CN202433341U (zh) * 2012-02-01 2012-09-1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类探伤装置
JP2012185099A (ja) * 2011-03-07 2012-09-27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敷設船上での管の突き合わせ溶接部の非破壊検査方法および非破壊検査装置
CN104807887A (zh) * 2015-05-14 2015-07-29 博脉工业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涡轮转轴焊缝超声波检测***及方法
CN204694679U (zh) * 2015-05-14 2015-10-07 博脉工业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涡轮转轴焊缝超声波检测***
CN107561159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天津方润泰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检测用超声仪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209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Daido Steel Co Ltd ロッド材の超音波探傷方法及び超音波探傷システム
KR20100078441A (ko) * 2008-12-30 2010-07-08 주식회사 우진산전 철도차량 윤축의 위상배열 초음파 탐상장치
JP2012185099A (ja) * 2011-03-07 2012-09-27 Nippon Steel Engineering Co Ltd 敷設船上での管の突き合わせ溶接部の非破壊検査方法および非破壊検査装置
CN202433341U (zh) * 2012-02-01 2012-09-1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类探伤装置
CN104807887A (zh) * 2015-05-14 2015-07-29 博脉工业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涡轮转轴焊缝超声波检测***及方法
CN204694679U (zh) * 2015-05-14 2015-10-07 博脉工业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涡轮转轴焊缝超声波检测***
CN107561159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天津方润泰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检测用超声仪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8515A (zh) * 2020-09-14 2021-01-01 江苏华程工业制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探伤钢管的自动检测及收料装置
CN114137176A (zh) * 2021-11-27 2022-03-04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在线探伤设备
CN116500131A (zh) * 2023-06-29 2023-07-28 广东宏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CN116500131B (zh) * 2023-06-29 2024-01-26 广东宏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250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6250A (zh) 一种金属棒探伤生产线***及其方法
CN106956898B (zh) 用于复合板六面探伤的三步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528344B (zh) 一种可转向流水线
CN104280456B (zh) 一种气瓶缺陷超声检测***
CN107144575A (zh) 一种带状卷料缺陷自动检测设备
CN210268571U (zh) 一种轴类零件圆跳动的检测设备
CN203356458U (zh) 一种弯管成型检测一体机
CN104889070B (zh) 一种纸管检测机
CN207114479U (zh) 一种用于棒料自动探伤设备的探伤台
CN209673731U (zh) 金属棒探伤生产线***
CN115165923A (zh) 一种电线电缆缺陷检测***及其检测方法
CN204685518U (zh) 一种纸管检测机
CN110530275A (zh) 一种外径和跳动检测机
CN102169052A (zh) 有换向器电机转子绕组自动测试装置
CN206848285U (zh) 一种性能自动检测装置
CN116593584A (zh) 一种超声探伤设备及探伤方法
CN210639145U (zh) 复合管探伤检测装置
CN109420691A (zh) 一种金属管旋转式进料矫直方法
CN2800271Y (zh) 用于管道的x射线直接数字成像检测装置
CN116475918A (zh) 连续式阀杆表面快速抛光设备
CN110646444B (zh) 一种工件焊缝无损探伤***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70599A (zh) 苜蓿压扁试验装置
CN109425658A (zh) 金属管螺旋线接触式进料矫直方法
CN114152671A (zh) 一种带有探伤检测的铸造曲轴加工用质量检测设备
CN207689394U (zh) 圆盘件射线检测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