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1109A -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1109A
CN109851109A CN201711285342.2A CN201711285342A CN109851109A CN 109851109 A CN109851109 A CN 109851109A CN 201711285342 A CN201711285342 A CN 201711285342A CN 109851109 A CN109851109 A CN 109851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gall
chamber
shaped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53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也兵
冉伊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2853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1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1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饮用水过滤。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固定装置、水泵、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水泵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构成过滤通道、竖直放置滤胆的U型滤胆腔、上置控制模块,以及活接装置;各滤胆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上并且滤胆水口与过水管路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还包括U型设施腔及腔盖,设施腔与U型滤胆腔并列连体构成具有隔板结构的下置U型滤胆仓,而且以腔盖闭合的设施腔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相反或垂直;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

Description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作为净水机的耗材,滤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滤胆。然而,随着净水机的推广,它们在应用方面的缺陷以及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了:中、低价位净水机大多采用开放式内胆配置裸机模式。内置内胆的壳体吊装在机座下方的机器结构,虽然壳体可以重复使用,相应降低消费者更换滤胆费用的10~ 20%,但在更换内胆时需要将净水机取出、架空,再将专用滤胆扳手由下而上套在壳体上,用力旋转才可以松动壳体与机座的螺纹连接拆下壳体。更换新内胆后再用力将内置内胆的壳体拧紧在机座下方,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吃力。由于装有水的净水机很重,并且开放式滤筒内的内置滤胆都是随滤筒卸下后同水一起倒出来的,水污染处理非常麻烦,至今极少有清洗滤筒内腔的范例。就卧式净水机而言,使用十分方便:既可以放置在厨房橱柜台面上,也可以放置在橱柜内;只需将机器直接放置在使用位置上即可,无需打孔吊挂机器。由于滤胆位于机座上方,更换滤胆比较方便,相对省时省力。但采用座式净水机结构的最大难题在于机器操作面小,显示部件和操作控制装置只能设置在机器侧立面上,顶面用于更换滤胆,而且过水控制部件无处可放。鉴于***的长宽尺寸有限,通常小于500毫米×200毫米×450毫米,因此将显示控制装置设在在机器侧立面上将影响滤胆的设置数量。而且当使用封闭滤胆时,由于滤胆的水口朝下,更换时滤胆里的水会由滤胆水口流出污染周围环境。处于所更换滤胆前、后级滤胆里的水也分别由所脱卸滤胆的对应机座进、出水管路流出。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很难得到更广泛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固定装置、水泵、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水泵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竖直放置滤胆的U型滤胆腔、设置显控装置的上置控制模块,以及活接装置;由上向下放入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底面上的滤胆,或设置封闭壳体或设置带筒盖的开放式壳体;该固定装置或是螺纹连接结构,或是旋卡连接结构,或是标准件连接结构;各滤胆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 型滤胆腔上并且滤胆水口与过水管路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作用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滤胆仓两部件之间连接配合的活接装置,至少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五者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设施腔及腔盖,并且U型设施腔放置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导线连接上置控制模块上的显控装置;设施腔与U型滤胆腔并列连体构成具有隔板结构的下置U型滤胆仓,而且以腔盖闭合的设施腔端口朝向与 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相反或垂直;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脱开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再脱开固定装置将滤胆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
所述的U型设施腔端口朝下;所述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置于的腔盖上;设置连接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相关过水管路,通过腔盖另一侧的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继而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卸下腔盖将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与U型设施腔分离并断开相关的连接管路。
还包括活接管路板;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置于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位于侧卧 U型设施腔下方腔壁上的活接管路板的相关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活接管路板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下腔壁上,继而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所述的U型滤胆腔设置相关的过水管路并连通其侧壁与侧卧U型设施腔腔底面隔板结构上设置的过水管路接口,继而与侧卧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管路接口密封连接,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还包括设置一组导电触头和相应限定结构的导电触头装置;该导电触头装置的二个导电触头各自连接相应的控制导线,分别连接显控装置和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且其中的一个导电触头为弹性导电触头;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连接构成一体,分别固定在上置控制模块和U 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至少是凸型金属片结构或T型金属触头结构或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三者之一的结构,并在弹性导电触头的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端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位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并对应导通位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继而连接显控装置;脱开活接装置并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断开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的连接配合;该限定结构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压板结构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闭合结构,其中对于压板结构,设置过线结构的压板结构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对于闭合结构,设置过线结构的闭合结构前侧结构设置对应导电触头的通孔,后侧结构与前侧结构连接配合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并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弹性导电触头既可以设在上置控制模块,也可以设在于U型设施腔上。
当U型设施腔采用端口朝下的结构时,所述的腔盖设置放置导电触头装置的支撑架;置于U型设施腔的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为闭合结构,并且置于闭合结构内的导电触头与对应上置控制模块导电触头的U型设施腔腔底设置的通孔对应;该腔盖由下向上***U型设施腔并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支撑架上的导电触头位于U型设施腔的通孔中。
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设置连通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及向下的上插接水口;所述的滤胆中包括设置下对接水口的滤胆;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
本案中,将涉及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或滤胆之间相互插接的水口视为对接水口,其中位于下置U型滤胆仓或滤胆上向上的对接水口为下对接水口;位于上置控制模块上向下的对接水口为上对接水口。
所述滤胆的壳体至少是上端面设置两对接水口的同向结构,或是上端面设置三对接水口的同向结构,或是上端面设置一个对接水口及下端面另设一个水口的异向结构,或上端面设置一个用于进水的对接水口及下端面设置分别用于出水和排水的二个水口的异向组合结构四者之一的结构。
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中既可以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与下置U型滤胆仓之U型滤胆腔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相应过水管路的水口密封对接。相应位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上对接水口与下置U型滤胆仓相应过水管路的下对接水口相互对接配合。
另外,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中也可以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与下置U型滤胆腔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相应过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
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中还可以包括设置上端面设置一个下对接水口及下端面另设一个水口的二水口异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与下置 U型滤胆腔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水口分别与上置控制模块相应过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和下置U型滤胆仓底面过水管路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
当滤胆固定在下置U型滤胆仓内后并称为后者的一部分。本案中,关于“U 型滤胆仓设置的过水管路及对接水口”的表述包括滤胆及滤胆水口,即将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的滤胆及滤胆水口视为“下置U型滤胆仓设置的过水管路及对接水口”。
此外,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与滤胆之间的活接装置,也视为是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
本案中,上述上置控制模块过水管路相应的上对接水口与对应滤胆的下对接水口同时密封对接,既包括多组对接水口同时密封插接模式,也包括多组对接水口同时密封对接模式,还包括多组对接水口采用同时密封对接和插接的组合模式,其中优选多组对接水口同时密封插接的模式。另外还包括将贯穿上置控制模块和下置U型滤胆腔体的过水管路也设置成相互密封对接的两段过水管路。此时过水管路既可以设置在U型滤胆腔上,也可以设置在包括过水部件在内的U型设施腔上。
所述的U型滤胆仓设置蓄水腔;所述的过滤通道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为界,其进水侧为前过滤通道;该蓄水腔体的容积空间为U型滤胆腔与多个滤胆的外侧之间的空间;该蓄水腔体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设置单向回水阀的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蓄水腔,其中,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汇集过滤通道上、下对接水口分离后的泄水;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的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蓄水腔,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进水管路中连接水泵,其出水口连接后置滤胆,其排浓水口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连通该蓄水腔,并通过另设串接单向回水阀装置的排浓水回水管路连接水泵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该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前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
还包括排水电控阀;置于U型实施腔内的排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前的排浓水管路,其出水端连通下置U型滤胆仓外。
所述的水泵和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所述的隔板结构设置竖直过水管路,竖直过水管路上端设置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上水泵进水侧前的前过滤通道相关上对接水口对应,其下端连通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侧的排浓水回水管路(包括蓄水腔);该隔板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连体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并列且外侧壁连体结构连接配合构成下置U型滤胆仓的分体结构。
本案中,U型设施腔除放置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外,还可以放置其他过水控制部件。在此基础上,确保机器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中各过水控制部件除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以及一些需要放置在放置U型设施腔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如排水电控阀外,其余的过水控制部件可以放置在上置控制模块上。
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可以设置上盖成为上置U型控制仓;该上盖或为移盖或为翻盖。
下置U型滤胆仓包括带盖下置U型滤胆仓;上置控制模块和下置U型滤胆仓两部件配合模式中也包括置于带盖下置U型滤胆仓的腔体内并位于滤胆上方的上置控制模块与带盖下置U型滤胆仓之间的配合。在此基础上上置控制模块还可以是U型控制仓。
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与滤胆之间设置限定滤胆转动的凹凸插接配合结构。
所述的下置U型滤胆仓设置蓄水腔和设施腔;此外,凡置于U型滤胆腔外并且其控制导线连接设U型设施腔导电触头的过水控制部件,包括分别置于U 型滤胆腔和U型设施腔的水控制部件如水位监控装置等,均视为置于U型设施腔。
所述的显控装置设置显示部件;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是设置过水控制部件和带对接水口的过水管路,以及上盖的U型控制仓;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管路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管路组合构成具有两层过水管路的过滤通道;放置显示部件的上盖或为移盖或为翻盖,其中对于移盖,在U型控制仓与移盖之间设置第二层导电触头装置;第二层导电触头装置的二个导电触头各自连接相应的控制导线,并通过控制导线分别连接显视部件和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且其中的一个导电触头为弹性导电触头;移盖与U型控制仓接触配合,分别固定在移盖和U型控制仓上的两个导电触头,在弹性导电触头的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显示部件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位于移盖上的导电触头四,对应导通位于U型控制仓上的导电触头三后,或连接位于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作用于U型控制仓与U 型滤胆仓之间的导电触头装置,继而连接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
本发明与现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机器结构简单、装配质量稳定、效率高;拆装容易、省力;滤胆提取更换方便,不会出现更换滤胆过程中过滤通道中的水溢出机外污染环境的情况;鉴于设置过水控制部件的控制控制仓与下置U型滤胆仓活接配合构成双层盖结构,从而在有限的尺寸空间内,具有较大面积的“上操作面”和过水控制部件维修空间,并可以便捷开启下置滤胆仓,同时满足显示控制、部件维修、滤胆更换各自的功能需要,以及机器结构简单、低成本的制造要求,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纳滤膜、反渗透膜滤胆排放的“浓水”,具有显著的节水功能;使用者可以自行开启上盖更换滤芯,避免由专业人员预约上门服务引起的不便和服务支出,相应降低了滤芯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方便了远程用户。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采用二水口异向壳体、三水口异向壳体的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内置滤胆并连接在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排浓水回水通道构成过滤通道的U型滤胆腔与内置导电触头并且端口向下的U型设施腔并列连体结构、设置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及相关过水管路的腔盖,并且下置U型滤胆仓与设置翻盖和上对接水口的U型控制仓连接构成一体,并以两部件上、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各滤胆和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滤通道分别连接机座进、出水管路构成过滤通道。选择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对机座过滤通道中涉及的相关过水管路进行控制;置于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过水控制阀或水压力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水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装置或组合式对接腔体或TDS探头或水位监控装置九者之一的部件,其中:
作为过水控制阀之一的进水阀、排水阀、回水阀、逆止阀、止水阀、溢流阀均用于管路过水通、断控制。此外,过水控制阀还包括减压阀。上述各阀既可以是电控阀也可以是手动阀。过水电控阀包括管路过水基座结构和由盖板及电控阀芯装置组成的盖板装置。
作为水压控制开关之一的高、低水压控制开关、用于通过管路水压变化控制电路开关,其中低压控制开关设置一个管路接口;高压控制开关设置进、出两个管路接口。水压控制开关包括管路过水基座结构和由电控开关装置构成的盖板装置。
流量传感器用于通过过水流动驱动相关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累计过水流量;本案中,流量传感器也包括只通过过水是否流动驱动相关电路输出开、关信号的流量开关。
水泵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位于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进水管路的水泵。该水泵用于增加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进水管路中的水压,满足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运行需要;另外还可以在需要设置抽水的过水管路中设置用于抽水的水泵,如针对U型蓄水腔,在排浓水回水管路中设置水泵向高处输水。
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控制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的排浓水口的排水流量。本案所指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至少或是组合电磁阀、自动冲洗组合阀、自动冲洗阀、累计冲洗阀、智能冲洗阀、废水比六者之一的流量控制装置。
紫外线杀菌装置,对管路过水进行紫外线杀菌。
组合式对接腔体是指内置滤料层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可分离密封插接壳体。设置组合式对接腔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换内置的裸胆或内置的插接式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如废水比)。
TDS探头用于检测过滤通道中各特定位置处的溶解性总固体数值。
水位监控装置,检测蓄水腔内的蓄水水位并输出控制信号。
鉴于各过水控制部件均是常规现有技术,本案不再对上述常用过水控制部件的功能、原理及连接的过水管路进行说明。
实施例1。净水机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固定装置、水泵、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水泵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竖直放置滤胆的U型滤胆腔、设置显控装置的上置控制模块,以及活接装置;由上向下放入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底面上的滤胆,或设置封闭壳体或设置带筒盖的开放式壳体;该固定装置或是螺纹连接结构,或是旋卡连接结构,或是标准件连接结构;各滤胆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上并且滤胆水口与过水管路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作用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滤胆仓两部件之间连接配合的活接装置,至少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五者之一的装置。
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中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在二同向水口附近的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的过水管路及其对接水口密封对接。
当滤胆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后并称为后者的一部分。本案中,关于“U型滤胆仓设置的过水管路及对接水口”的表述包括滤胆及滤胆水口,即将固定在 U型滤胆仓内的滤胆及滤胆水口视为“U型滤胆仓设置的过水管路及对接水口”。
此外,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与滤胆之间的活接装置,也视为是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
机器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通过以下两类连接模式的三种连接结构相互配合并构成一体。
1、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以螺纹连接模式连接时,U 型滤胆仓既可以设置与螺母件连接配合的螺栓结构。U型滤胆仓26上的螺栓结构穿过上置控制模块3的通孔结构与螺母件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另外,还可以将该螺栓结构设置成螺钉,与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3上并穿过通孔结构的带限位凸台的螺母件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2、U型滤胆仓也可以设置与螺栓件连接配合的螺母结构。U型滤胆仓26 上的螺母结构,与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3上并穿过通孔结构的螺栓件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该螺母结构设置成凸台结构并穿过上置控制模块3 的通孔结构,与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3上的螺栓件(螺钉)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作为螺纹结构的派生简易装置,上置控制模块还可以采用紧固标准件,与 U型滤胆仓26相应的螺纹结构连接配合。
3、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以旋卡连接模式连接时,U 型滤胆仓还可以设置与圆弧形径向牙扣件旋接配合的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并在两个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之间设置缺口,用于穿过上置控制模块3上通孔结构的圆弧形径向牙扣件***并转动,与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相互旋接配合构成内扣式牙扣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另外,也可以将第三种旋接模式中的圆弧形径向牙扣和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以及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之间的缺口的位置互换构成第四种模式,同样可以实现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两部件通过内扣式牙扣连接结构连接并构成一体。
第四种模式: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以旋卡连接模式连接时,U 型滤胆仓还可以是与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件旋接配合的圆弧形径向牙扣结构,并在两个圆弧形径向牙扣结构之间设置缺口,用于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件***并转动,与圆弧形径向牙扣结构相互旋接配合构成内扣式牙扣连接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鉴于内扣式牙扣连接结构所涉及的圆弧形径向牙扣件与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旋接之间的配合是相互对应的,因此圆弧形径向牙扣件与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连接结构有别),本案中规定在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两部件以互插并旋卡的内扣式牙扣连接模式中,统一将置于 U型滤胆仓的结构确定为圆弧形径向固定牙扣结构;与其配合的部件确定为圆弧形径向牙扣件,即将第四种旋卡连接模式视为是第三种旋卡连接模式的派生模式。
脱开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分离,再脱开旋接结构 32将滤胆30与U型滤胆仓26分离。
用于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活接装置,除了旋卡结构和螺纹结构两类连接模式外,还可以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三者之一的装置。
当活接装置采用摆动锁扣装置时,该摆动锁扣装置的锁扣件通过摆轴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锁扣件摆动及弹性变形与U型滤胆仓26上的卡座结构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26两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打开该锁扣件便可以脱开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26之间的连接配合。摆动锁扣装置包括具有一端与摆轴铰接的锁扣件,并且另一端通过摆动及弹性变形与卡座结构配合连接的单轴摆动锁扣装置,以及具有锁扣件和一个连杆结构,并且与卡座结构配合的锁扣件和与摆轴铰接配合的连杆结构各自的另一端通过非固定摆动轴相互铰接构成具有中间非固定摆动轴的双轴摆动锁扣。
此外,摆动锁扣装置还可以将锁扣件通过摆轴置于U型滤胆仓26上,卡座结构设置在上置控制模块上,同样可以实现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滤胆) 连接构成一体,并且上置控制模块过水管路的多个上对接水口与对应滤胆的下对接水口同时密封对接的功能。
与单摆动锁扣装置相似,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两部件中的部件一设置摆勾件的后端与固定轴铰接,其前端摆勾在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与部件一上的卡座结构或作为卡座结构的锁柱接触配合的锁勾装置。此外,锁勾装置也可以采用上述两部件中的部件一设置移勾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部件二上的卡座结构或作为卡座结构的锁柱接触配合,将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滤胆)连接构成一体,并且上置控制模块过水管路的多个上对接水口与对应滤胆的下对接水口同时密封对接。
当活接装置是弹性卡扣装置时,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两部件中的部件一设置刚性折痕连接结构和锁扣件,与部件二上的卡座结构弹性锁定配合,其中刚性折痕连接结构为采用同一材质、两端为较厚材质的刚性体,中间以较薄材质并设置折痕结构连接成一体的弹性卡扣装置。该弹性卡扣装置的锁扣件下端通过刚性折痕连接结构连接在部件一上,锁扣件的上端卡扣通过锁扣件自身的摆动及弹性变形实现与另一部件的锁定配合或脱开。
活接装置既可以将摆动锁扣装置或锁勾装置或弹性卡扣装置或旋卡结构或螺纹结构五种模式中的一种活接模式用在一台净水机上,也可以将其中的二至五种活接模式用在一台净水机上。
为了便于机器装配、更换滤胆、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维修,还包括U型设施腔及腔盖,并且U型设施腔放置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导线连接上置控制模块上的显控装置;设施腔与U型滤胆腔并列连体构成具有隔板结构的下置U型滤胆仓,而且以腔盖闭合的设施腔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相反或垂直;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脱开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再脱开固定装置将滤胆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中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在二同向水口附近的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水口向下与U型滤胆腔底面的过水管路及其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的模式,改为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通过设置在与二同向水口异向端附近的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两个向上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上过水管路的向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的模式。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模式,所述的U型设施腔端口朝下;所述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置于的腔盖上,设置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相关过水管路,通过腔盖另一侧的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对接并以密封件35密封间隙,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周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继而构成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卸下腔盖将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与U型设施腔分离并断开相关的连接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模式,所述的U型设施腔端口朝下;所述的水泵置于的腔盖上,设置连接水泵的相关过水管路,通过腔盖另一侧的对接水口与U 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继而构成水泵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卸下腔盖将水泵与U型设施腔分离并断开相关的连接管路。
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下置U型滤胆仓还包括活接管路板;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置于U型设施腔内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位于侧卧U型设施腔下方腔壁上的活接管路板的相关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活接管路板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下腔壁上,继而构成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模式,下置U型滤胆仓还包括活接管路板;所述的 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置于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通过位于侧卧U型设施腔下方腔壁上的活接管路板的相关对接水口与 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活接管路板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下腔壁上,继而构成水泵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实施例4。在实施例1、2、3的基础上,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所述的U型滤胆腔设置相关的过水管路并连通其侧壁与侧卧U型设施腔腔底面隔板结构上设置的过水管路接口,继而与侧卧U型设施腔内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管路接口密封连接,构成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模式,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所述的U型滤胆腔设置相关的过水管路并连通其侧壁与侧卧U型设施腔腔底面隔板结构上设置的过水管路接口,继而与侧卧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的管路接口密封连接,构成水泵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实施例5。在实施例1、2、3、4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 U型滤胆仓分离过程中不受U型设施腔内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导线牵连,还设置包括一组导电触头的导电触头装置;还包括设置一组导电触头和相应限定结构的导电触头装置;该导电触头装置的二个导电触头各自连接相应的控制导线,分别连接显控装置和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且其中的一个导电触头为弹性导电触头;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连接构成一体,分别固定在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至少是凸型金属片结构或T型金属触头结构或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三者之一的结构,并在自身产生位移变动的弹性导电触头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端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位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并对应导通位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继而连接显控装置;脱开活接装置并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断开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的连接配合;该限定结构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压板结构21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闭合结构23,其中对于压板结构21,设置过线结构的压板结构21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对于闭合结构 23,设置过线结构的闭合结构23前侧结构设置对应导电触头的通孔,后侧结构与前侧结构连接配合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并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对应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使导电触头保持稳定不动;对应弹性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使弹性导电触头沿导向结构有限移动。
对于凸型金属片结构,该凸型金属片结构为顶部受压时沿位于其下压板结构的形状向外伸展的金属片。该凸型金属片结构一端通过大、小两个扎头、分别连接设置保护外皮的控制导线和线芯。小扎头固定控制导线的线芯;大扎头固定带保护皮的控制导线22。使用时,将两个凸型金属片结构的顶端外伸各自露出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通常,导电触头和弹性导电触头采用相同并具有弹性的凸型金属片结构。通过各自对应的限定结构使两个凸型金属片结构在相互接触配合状态下,分别成为导电触头(无位移)和弹性导电触头(有位移)。具体应用时,使置于上置控制模块或下置U型滤胆仓(U型设施腔)两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弹性导电触头顶部受到另一个部件上固定的导电触头压迫变形并产生位移,从而确保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与下置U型滤胆仓(U型设施腔上)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具有稳定可靠并且随时可以分开的连接配合。
对于T型金属触头结构,T型金属触头结构是在凸型金属片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导电触头,其原理是将一端设置连接固定控制导线和线芯的大、小两个扎头的凸型金属片结构另一端弯曲成闭合形,并由小扎头其与线芯一同固定构成一圆形帽构成导电触头,套在控制导线外侧的弹簧的一端置于圆形帽下构成弹性带电触头。使用时,将两个T型金属触头结构的顶端外伸各自露出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通常,导电触头和弹性导电触头采用相同T型金属触头结构,其中,配置弹簧的T型金属触头结构为弹性导电触头。通过各自对应的限定结构使两个T型金属触头结构在相互接触配合状态下,分别成为导电触头和配置弹簧的弹性导电触头。具体应用时,使置于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滤胆仓两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弹性导电触头顶部受到另一个部件上固定的导电触头压迫变形并产生位移,从而确保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具有稳定可靠并且随时可以分开的连接配合。
对于凸型金属帽触头结构,导电触头为内侧连接控制导线并置于限定结构内且顶部伸出通孔的凸型金属帽,相应的限定结构使内侧连接控制导线22的凸型金属帽不动;弹性导电触头为内侧设置弹簧及连接控制导线22并置于限定结构内且顶部伸出通孔的凸型金属帽,相应的限定结构限定凸型金属帽沿通孔移动范围,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凸形金属帽内侧和压板结构21接触配合,其在限定结构内的变形长度即为凸型金属帽触头结构的移动距离。通常,导电触头和弹性导电触头采用相同的凸型金属帽,其中,配置弹簧的凸型金属帽为弹性导电触头。通过各自对应的限定结构使两个凸型金属帽在相互接触配合状态下,分别成为导电触头和配置弹簧的弹性导电触头。具体应用时,使置于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滤胆仓两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的弹性导电触头顶部受到另一个部件上固定的导电触头压迫变形并产生位移,从而确保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具有稳定可靠并且随时可以分开连接配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派生模式,可以将三种导电触头中的任意两种组合使用。
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1、2、5的基础上,下置U型滤胆仓采用端口朝下的U型设施腔40;所述的腔盖42设置放置导电触头装置的支撑架27;置于 U型设施腔42内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为闭合结构23,并且置于闭合结构23内的导电触头与U型设施腔40腔底设置的通孔对应,并且对应上置控制模块的导电触头;该腔盖42由下向上***U型设施腔40并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42 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42端口上,支撑架27上的闭合结构23 沿导向结构24向上移动,置于其内的导电触头位于U型设施腔40的通孔中。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1、2、3、4、5、6的改进,在上述实施例1、2、 3、4、5、6的基础上,上置控制模块3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设置连通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及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所述的滤胆30中包括设置下对接水口7的滤胆;在上置控制模块3与下置U型滤胆仓26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30向上的下对接水口7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相互密封对接。
设置下对接水口7的滤胆的壳体可以是下列四种结构中的一种:
1、上端面设置两个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相互密封对接的下对接水口7的同向结构。
2、上端面设置三个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相互密封对接的下对接水口7的同向结构。
3、上端面设置一个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相互密封对接的下对接水口7及下端面另设一个水口的异向结构。
4、上端面设置一个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19相互密封对接并用于进水的下对接水口7及下端面设置分别用于出水和排水的二个水口的异向组合结构。
本案中优选具有下对接水口7异向结构的滤胆从而简化机器的过水管路结构。
具有异向结构的滤胆下端面设置的水口与U型滤胆腔的相关过水管路密封对接,并且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之间的配合状态无关。
过滤通道中的滤胆可以根据机器过水管路及过水控制部件所处位置的简化设计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包括设置不带下对接水口的同向结构壳体。
本案中,将固定在U型滤胆腔上的滤胆30视为机座的一部分,因此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3与滤胆30之间的活接装置,也视为是作用在上置控制模块3 与U型滤胆仓26之间的活接装置。
实施例8。实施例8是最优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3、4、5、6、7 的基础上,所述的U型滤胆仓设置蓄水腔9;所述的过滤通道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为界,其进水侧为前过滤通道;该蓄水腔9的容积空间为U型滤胆腔与多个滤胆30的外侧之间的空间;该蓄水腔9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设置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蓄水腔,其中,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汇集过滤通道上、下对接水口19、7分离后的泄水;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的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蓄水腔,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进水管路中串接水泵13,其出水口连接后置滤胆306,其排浓水口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连通该蓄水腔9,并通过另设串接单向回水阀装置的排浓水回水管路连接水泵13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该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前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2联动的回水电控阀17。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进水端连接蓄水腔体,其出水端连通处于水泵13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
蓄水方案一: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所述U型滤胆腔作为蓄水腔9。该蓄水腔9的容积空间为U型滤胆腔与多个滤胆的外侧之间的空间;在移开滤胆水口(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上过水管路上对接水口19密封对接的过程中,该U型蓄水腔9汇集过滤通道对接水口脱开后的泄水并集中处理,避免了滤胆拆卸过程中水外泄造成的环境污染。
蓄水方案二:除具有蓄水方案一的功能外,还有排浓水回用的功能。所涉及的滤胆30中包括设置排浓水口并连接带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之排浓水管路的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并在该滤胆进水管路中连接水泵13,该水泵 13的前端连接一个或多个前置滤胆。通常,过滤通道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 305为界,其进水侧为前过滤通道。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将置于多个滤胆30外侧并对应各滤胆水口(下对接水口)的U型蓄水腔体9串连接在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的排浓水口和进水口之间的过水管路中。设置进水对接水口的筒盖15与内置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裸胆,以及借助于固定装置与U型蓄水腔体连接固定的筒体密封连接构成带封闭壳体的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其中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裸胆自有的密封件将筒体内腔分隔为进水区和排浓水区,并连同各自的过水管路。
本案中,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的排浓水口(即筒体内腔排浓水区) 通过排浓水管路37、流量控制装置36连通U型蓄水腔9;串接在排浓水回水管路中的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设置的过滤通道进水电控阀2 联控的回水电控阀17。U型蓄水腔体经由设置进水口33和下对接水口7的竖直过水管路,以及上置控制模块3的上对接水口19连接回水电控阀7,最后连通处于水泵进水口10构成回水循环***,由水泵抽取U型蓄水腔内的水。此外,排浓水回水管路还可以连接水泵前的前过滤通道其他位置处。
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设置在机器进水口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其进水端连通U型蓄水腔体回水口,其出水端连通处于水泵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
当单向回水阀装置是回水逆止阀时,U型蓄水腔体内腔通过回水管路和单向过水的回水逆止阀与前过滤通道连通。进入U型蓄水腔体内的“浓水”通过回水管路中的回水逆止阀与前过滤通道中的水流混合并处理后进入水泵。机器前过滤通道中的水不能通过回水逆止阀进入回水管路。
当单向回水阀装置是与设置在机座进水口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时,回水电控阀通电导通回水管路并连通前过滤通道的水泵,与U型蓄水腔体构成供水***的同时,进水电控阀失电关闭,前过滤通道不再由进水口进水。当U型蓄水腔内排浓水水位较低时,回水电控阀关闭,进水电控阀导通前过滤通道供水。
回水管路与前过滤通道的连接处,即可以是前过水通道的进水处,也可以是两个前置滤胆之间的连接处,还可以是滤胆与水泵的连接处。相应前过滤通道中设置的进水电控阀位置处于该连接处的前面。
附图中,具有上置控制模块3和U型滤胆仓26的净水机,包括滤胆和固定装置、连接多个滤胆30的过水管路并连接过水控制部件构成过滤通道;该固定装置采用旋卡连接结构;五个设置二水口异向壳体的滤胆301、302、303、304、 306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U型滤胆仓26上。每个滤胆上端面设置一个下对接水口,其下端面设置一个外凸水口。
三水口异向壳体的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采用设置带筒盖15的开放式壳体结构:筒盖15上设置用于进水的下对接水口,设置下置出水口和下置排浓水口的筒体则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螺钉螺母连接结构固定在U型滤胆仓26上。筒盖15与内置反渗透膜或纳滤膜裸胆的筒体密封连接配合构成自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还包括设置过水控制部件、过水管路和通孔结构的上置控制模块3。上置控制模块3与放置滤胆30的U型滤胆仓26的上端面上、下接触配合,并且上置控制模块3过水管路的多个上对接水口与多个滤胆30对应的下对接水口同时密封对接,作用于上置控制模块3和U型滤胆仓26上的活接装置(未示出)将上置控制模块3与U型滤胆仓26连接构成一体。
管路自来水依次按箭头所示方向流经过滤通道:→上置控制模块3上的外接进水口1和上对接水口→筛网型滤胆301的下对接水口(进水)→滤胆301 下置的出水口通过U型滤胆仓体底面的过水管路连接颗粒活性炭滤胆302下置的进水口→颗粒活性炭滤胆302上部的下对接水口(出水)→上置控制模块3 的两个上对接水口→筛网型滤胆303上部的下对接水口(进水)→滤胆303下置的出水口通过U型滤胆仓体底面的过水管路连接超滤膜滤胆304(可选项部分)下置的进水口→超滤膜滤胆304上部的下对接水口(出水)→上置控制模块3的上对接水口和水泵进、出水口10、12及上对接水口14→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的下对接水口(进水)→分为两路,其中第一路:下部筒壁设置的过水孔(即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下置排浓水口)通过U型滤胆仓体底面的过水管路37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的进水口水,并由其出水口及排浓水出水管路34流入U型滤胆仓26的蓄水腔9内。为了控制排浓水的回用质量和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的运行环境,在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前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TDS检测探头38。回水电控阀7与进水电控阀2切换供水给水泵;当回水电控阀7导通时,水泵13通过回水电控阀8、带进水口33和下对接水口的竖直过水管路,连通U型蓄水腔抽水。隔板结构28将U型滤胆仓26 隔出双腔结构,其中大腔为放置滤胆并蓄水的蓄水腔9,小腔为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布设控制导线及导电触头的设施腔40。
第二路: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下置的出水口31通过U型滤胆仓体底面的过水管路连接后置活性炭滤胆306下置的进水口→后置活性炭滤胆306上部的下对接水口(出水)→上置控制模块3上的上对接水口和机器外接出水口 16。
此外,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下置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42还可以连接排水电控阀39的进水口,在通过TDS探头38检测到的排浓水水质TDS 较高时,由排水电控阀39控制通过排水管路41直接排水.
附图中,上置控制模块3采用设置翻盖8的U型控制仓结构。参照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26的活动连接模式,翻盖8与U型控制仓之间的锁盖装置是摆动锁扣装置或锁勾装置或弹性卡扣装置三者之一的装置。有关摆动锁扣装置、锁勾装置、弹性卡扣装置三种结构模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内容。
附图中示出翻盖8设置的移勾装置:移勾件5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卡座结构或作为卡座结构的锁柱4接触配合,将翻盖8锁在U型控制仓上。移动操作块6带动移勾件5移动,脱开与卡座结构或作为卡座结构的锁柱4的接触配合便可开启翻盖8,再提起上置控制模块上的把手,便可将U型控制仓结构(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腔体分离。此时,移勾件5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机器设置六套导电触头装置分别用于三个过水控制部件:TDS探头38、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排水电控阀39,每套导电触头装置控制一组导电触头,采用外沿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模式(附图中只示出对应三个过水控制部件的三组导电触头)。以此类推,机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套导电触头装置。
U型滤胆仓26和上置控制模块3的上、下端面上各自设置六个通孔结构,以及相应用于固定压板结构21的螺母结构。
对于TDS探头38,将内侧设置弹簧及连接控制导线22的凸型金属帽作为弹性导电触头配置在U型滤胆仓26上。相应的限定结构既可以采用压板结构 21也可以采用闭合结构23,使得套在控制导线***的弹簧上、下端分别与凸型金属帽内侧,以及压板结构21或闭合结构23的后侧结构接触配合,将凸型金属帽的外沿触及U型设施腔40顶面结构(腔底)的内侧,其顶部超出U型设施腔40的通孔22的上端。TDS探头38连接两根控制导线中的一根导线或直接连接(焊接或插接)凸型金属帽内侧,或通过弹簧连通凸型金属帽内侧。
同时,将内侧连接控制导线的凸型金属帽作为导电触头配置在上置控制模块3上。设置过线孔的压板结构2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置控制模块3,将凸型金属帽的外沿上、下端面分别同时触及上置控制模块3和压板结构或压板结构的后侧结构不能移动,凸型金属帽的顶部20露出上置控制模块3通孔结构的下端。凸型金属帽内侧连接的控制导线另一端连接显控装置18的相关端点处。
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连接构成一体,分别固定在上置控制模块3和U型滤胆仓26上的一套凸型金属帽触头结构20,在弹簧的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置于U型滤胆仓的TDS探头连接的一根控制导线22连接位于U型滤胆仓上的带弹簧凸型金属帽构成弹性导电触头。并通过弹性碰撞配合对应导通位于上置控制模块3上的凸型金属帽,并由其内侧连接的控制导线连接显控装置18的相关端点处。同理,TDS探头连接的另一根控制导线也连接显控装置18的相关端点处。至此,设置TDS检测模块的显控装置18通过两根“活接”的控制导线连接一个TDS探头38,对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排浓水口连接管路中的排浓水进行TDS检测。
另外,还可以在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305下置的出水口26连接的出水管路中设置TDS探头监测纯水水质。该TDS探头既可以设在串接的后置活性炭滤胆之前,也可以设在串接的后置活性炭滤胆之后,TDS检测效果相同或相近。
对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2,当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是组合电磁阀或自动冲洗组合阀或自动冲洗阀或累计冲洗阀或智能冲洗阀五者之一的流量控制装置时,显控装置18连接的两控制导线22同样通过上述外沿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的导电触头装置控制模式,控制两组导电触头,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36 并对其进行控制。此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还可以是无需导电触头装置的废水比。
对于排水电控阀39,置于U型实施腔40内的排水电控阀39进水端连接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16前的排浓水管路37,其出水端连通下置U型滤胆仓外。
显控装置18连接的两根控制导线22同样通过上述采用外沿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的导电触头装置控制模式,控制两组导电触头,连接排水电控阀39,并在需要进行排浓水排水时进行排水电控阀39的导通控制。如通过TDS探头38 检测排浓水中TDS数值较高时,排浓水管路37直接经导通的排水电控阀39连通排水管路36排水。
所述的下置U型滤胆仓设置蓄水腔9和设施腔40;此外,凡置于U型滤胆腔9外并且其控制导线连接设U型设施腔导电触头的过水控制部件,包括部分置于U型滤胆腔9、部分置于U型设施腔40的过水控制部件如水位监控装置等,均视为置于U型设施腔。
作为上述实施例1、2、3、4、5、6、7、8的改进,所述的水泵和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所述的隔板结构28设置竖直过水管路29,竖直过水管路29上端设置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上对接水口19密封对接后,再连接水泵进水口10,其下端连通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侧的排浓水回水管路;当排浓水回水管路中设置蓄水装置如附图中的蓄水腔 9时,竖直过水管路29下端连通该蓄水腔9。设置竖直过水管路隔板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连体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并列且外侧壁连体结构连接配合构成下置U型滤胆仓的分体结构。
作为上述实施例1、2、3、4、5、6、7、8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显控装置设置显示部件。机器的上置控制模块是设置过水控制部件和带对接水口的过水管路,以及上盖的U型控制仓;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管路与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管路组合构成具有两层过水管路的过滤通道;放置显示部件的上盖或为移盖。
对于移盖,在U型控制仓与移盖之间设置第二层导电触头装置;第二层导电触头装置的二个导电触头各自连接相应的控制导线,并通过控制导线分别连接显视部件和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且其中的一个导电触头为弹性导电触头;移盖与U型控制仓接触配合,分别固定在移盖和U型控制仓上的两个导电触头,在弹性导电触头的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显示部件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位于移盖上的导电触头四,对应导通位于U型控制仓上的导电触头三后,或连接位于U型控制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或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作用于U型控制仓与U型滤胆仓之间的第一层导电触头装置,继而连接U型滤胆仓上的过水控制部件。
作为上置实施例及相关改进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的下端面设置支撑结构25;该支撑结构的下端低于上置控制模块过水管路相应的上对接水口。在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分离后,可以将上置控制模块放置在平台上而不必担心污染或损坏上插接水口。
在上述各实施例及相关改进实施例中,用于将滤胆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仓 26底面上的固定装置,或是螺纹连接结构,或是旋卡连接结构,或是标准件连接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及相关改进实施例中,当机器过滤通道中设置两个水泵分别用于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的进水管路的增压,以及蓄水腔内存储排浓水的抽取及高位输水(该水泵串接在排浓水回水管路中)。此时,机器既可以将两个水泵一同放置在U型实施腔内,也可以将两个水泵分别放置在U型实施腔内和上置控制模块上并连接相应的过水管路。
此外,机器过滤通道涉及的水泵和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也可以都放置在U 型实施腔内并连接相应的过水管路。两部件各自水口与过滤通道相关过水管路的连接,既可以通过设置在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对接水口的相互密封对接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在U型滤胆仓的相关过水管路连接实现,还可以通过腔盖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连接U型滤胆仓的相关过水管路,并以密封件 35密封配合间隙实现。
本案中,主要涉及并列连体设置的U型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以及位于U 型设施腔内水泵和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与位于U型滤胆腔内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之间的相关管路的连接结构。至于相关的水路图则可以参见实施例8和附图。
在上述各实施例及相关改进实施例中,当机器选择不设置超滤膜滤胆304 时,既可以取消该滤胆内的超滤膜(将空筒作为过水管路)的模式,也可以将前面的筛网型滤胆303设置成同向二水口滤胆并通过上置控制模块的过水管路连接水泵进水口,还可以将颗粒活性碳滤胆滤胆302改设为下置双水口的普通滤胆,并将筛网型滤胆303设置成异向二水口滤胆,并通过上置控制模块的过水管路连接水泵进水口。
在上述各实施例及相关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用于检测上置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或滤胆是否配合到位的检测开关,如光电开关、微动开关。
显控装置包括所有常规的显示零部件,如LCD液晶显视器、LED显示器、 LED指示灯、数码显示模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各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关技术手段及原理进行重新组合派生出新的实施方案,并且同样处于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固定装置、水泵、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水泵及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竖直放置滤胆的U型滤胆腔、设置显控装置的上置控制模块,以及活接装置;由上向下放入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底面上的滤胆,或设置封闭壳体或设置带筒盖的开放式壳体;该固定装置或是螺纹连接结构,或是旋卡连接结构,或是标准件连接结构;各滤胆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固定在U型滤胆腔上并且滤胆水口与过水管路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作用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滤胆仓两部件之间连接配合的活接装置,至少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五者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设施腔及腔盖,并且U型设施腔放置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导线连接上置控制模块上的显控装置;设施腔与U型滤胆腔并列连体构成具有隔板结构的下置U型滤胆仓,而且以腔盖闭合的设施腔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相反或垂直;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脱开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再脱开固定装置将滤胆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设施腔端口朝下;所述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置于的腔盖上;设置连接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相关过水管路,通过腔盖另一侧的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继而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卸下腔盖将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与U型设施腔分离并断开相关的连接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接管路板;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置于侧卧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位于侧卧U型设施腔下方腔壁上的活接管路板的相关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腔底面设置的相关过水管路对应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且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活接管路板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下腔壁上,继而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设施腔侧卧,其端口朝向与U型滤胆腔的端口朝向垂直,所述的U型滤胆腔设置相关的过水管路并连通其侧壁与侧卧U型设施腔腔底面隔板结构上设置的过水管路接口,继而与侧卧U型设施腔内的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管路接口密封连接,构成水泵或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在过滤通道中的水路连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1、2、3、4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一组导电触头和相应限定结构的导电触头装置;该导电触头装置的二个导电触头各自连接相应的控制导线,分别连接显控装置和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且其中的一个导电触头为弹性导电触头;活接装置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连接构成一体,分别固定在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至少是凸型金属片结构或T型金属触头结构或凸形金属帽触头结构三者之一的结构,并在弹性导电触头的作用下相互对应接触配合;水泵或电控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端通过控制导线连接位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并对应导通位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继而连接显控装置;脱开活接装置并将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分离,置于上置控制模块上的导电触头一断开与U型设施腔上的导电触头二之间的连接配合;该限定结构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压板结构或是限定导电触头的闭合结构,其中对于压板结构,设置过线结构的压板结构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对于闭合结构,设置过线结构的闭合结构前侧结构设置对应导电触头的通孔,后侧结构与前侧结构连接配合构成内置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并通过另设的紧固装置与设置通孔的上置控制模块或U型设施腔连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设施腔为端口朝下的结构;所述的腔盖设置放置导电触头装置的支撑架;置于U型设施腔的导电触头的限定结构为闭合结构,并且置于闭合结构内的导电触头与对应上置控制模块导电触头的U型设施腔腔底设置的通孔对应;该腔盖由下向上***U型设施腔并通过紧固标准件将腔盖固定于U型滤胆腔底面和U型设施腔端口上,支撑架上的导电触头位于U型设施腔的通孔中。
7.如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置控制模块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设置连通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及向下的上插接水口;所述的滤胆中包括设置下对接水口的滤胆;在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
8.如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滤胆仓设置蓄水腔;所述的过滤通道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为界,其进水侧为前过滤通道;该蓄水腔体的容积空间为U型滤胆腔与多个滤胆的外侧之间的空间;该蓄水腔体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或是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设置单向回水阀的排浓水回水管路的蓄水腔,其中,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的蓄水腔,汇集过滤通道上、下对接水口分离后的泄水;对于对应上、下对接水口且连通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的排浓水排浓水管路的蓄水腔,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胆进水管路中连接水泵,其出水口连接后置滤胆,其排浓水口通过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连通该蓄水腔,并通过另设串接单向回水阀装置的排浓水回水管路连接水泵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该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前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电控阀;置于U型实施腔内的排水电控阀进水端连接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前的排浓水管路,其出水端连通下置U型滤胆仓外。
10.如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和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设施腔;所述的隔板结构设置竖直过水管路,竖直过水管路上端设置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控制模块上水泵进水侧前的前过滤通道相关上对接水口对应,其下端连通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侧的排浓水回水管路;该隔板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连体结构,或为与设施腔和U型滤胆腔并列且外侧壁连体结构连接配合构成下置U型滤胆仓的分体结构。
CN201711285342.2A 2017-11-30 2017-11-30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Pending CN109851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5342.2A CN109851109A (zh) 2017-11-30 2017-11-30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5342.2A CN109851109A (zh) 2017-11-30 2017-11-30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1109A true CN109851109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88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5342.2A Pending CN109851109A (zh) 2017-11-30 2017-11-30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110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0390A (zh) * 2019-08-18 2021-02-23 杜宁峻 设置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之双层刚性管路结构
CN112607880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CN112607878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净水机排浓水储水腔的设置方法
CN112607877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设置双腔结构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管路连接结构
CN112939249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杜宁峻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排浓水储水腔的设置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7046A (en) * 1975-09-29 1978-08-15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Water purifier
CN204111380U (zh) * 2014-10-08 2015-01-21 王锦林 托盘式***防漏装置
WO2016086864A1 (zh) * 2014-12-03 2016-06-09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CN105884061A (zh) * 2015-01-09 2016-08-24 杜也兵 具有翻盖显示窗口装置的净水机
CN105884062A (zh) * 2014-12-16 2016-08-24 杜也兵 具有上置控制仓和下置滤胆仓的***及配套滤胆
CN106565026A (zh) * 2015-10-10 2017-04-19 杜也兵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7046A (en) * 1975-09-29 1978-08-15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Water purifier
CN204111380U (zh) * 2014-10-08 2015-01-21 王锦林 托盘式***防漏装置
WO2016086864A1 (zh) * 2014-12-03 2016-06-09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CN105884062A (zh) * 2014-12-16 2016-08-24 杜也兵 具有上置控制仓和下置滤胆仓的***及配套滤胆
CN105884061A (zh) * 2015-01-09 2016-08-24 杜也兵 具有翻盖显示窗口装置的净水机
CN106565026A (zh) * 2015-10-10 2017-04-19 杜也兵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0390A (zh) * 2019-08-18 2021-02-23 杜宁峻 设置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之双层刚性管路结构
CN112607880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CN112607878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净水机排浓水储水腔的设置方法
CN112607877A (zh) * 2019-10-05 2021-04-06 杜宁峻 设置双腔结构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管路连接结构
CN112939249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杜宁峻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排浓水储水腔的设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1109A (zh)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CN105884062B (zh) 具有上置控制仓和下置滤胆仓的***及配套滤胆
CN203728657U (zh) 无压力罐的反渗透净水设备
CN206624707U (zh) 过滤水***
CN109851072A (zh)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及自支撑滤胆
CN207061937U (zh) ***
CN103253781A (zh) 一种纯水机
CN208454641U (zh) 集成水路板和***
CN206940496U (zh) ***
CN105621649A (zh) 具有集水式壳体装置的水处理机
CN108423760A (zh) 设置排浓水回用控制装置的反渗透净水机
CN202465437U (zh) 一种纯水机
CN206580657U (zh) 过滤水***
CN109850994B (zh) 在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设置导电触头装置的净水机
CN206346272U (zh) 搪瓷内胆给水设备
CN205634934U (zh) 净水***
CN212236750U (zh) 一种双膜组过滤装置
CN107019951B (zh) 设置水路切换器活接旋柄装置的***
CN110980878A (zh) 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排浓水泵的净水机
CN108623025A (zh) 净水装置和净水机
CN206624706U (zh) 过滤水***
CN206901905U (zh) 一种模块化***
CN106927517A (zh) 净水机之设置侧壁管路结构的u形壳体装置
CN206940497U (zh) ***
CN220529805U (zh) 一种双水源的茶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