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874A -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874A
CN109804874A CN201910022613.8A CN201910022613A CN109804874A CN 109804874 A CN109804874 A CN 109804874A CN 201910022613 A CN201910022613 A CN 201910022613A CN 109804874 A CN109804874 A CN 109804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potato
corn
soil
fertilizer
br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26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翠荣
李东生
周兴和
陈天渊
黄咏梅
李彦青
李慧峰
吴翠琼
张玉
滑金锋
蒋生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0226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48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包括施肥‑甘薯栽种‑玉米播种‑田间管理‑肉鸡放养‑采收后处理的步骤,同时在种植的甘薯和玉米收获之后将玉米杆砍倒进行资源循环使用,且施用修复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通过将甘薯和玉米间种的方法,充分的利用了土地和空间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亦称玉蜀黍、仙麦、包谷、苞米、棒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比水稻产量还要高。而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C4粮食作物,玉米在种植时行间距较大且高杆,因此如果在一块土地上仅种植玉米会有相当大的空间资源没有被利用。
甘薯又名甜薯、番薯、地瓜等,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2%,中国甘薯产业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而甘薯也为一年生粮食兼经济作物,生长时匍匐在地上居多,适合与高杆作物间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目前甘蔗、玉米、甘薯等作物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套种,从而提高农业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从而保证粮食安全。而间作一般指几种作物同时种植,是一种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的种植方式,使各种作物之间能协调可持续发展,防治病虫害和田间杂草滋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是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目前,有关玉米与马铃薯、甘薯及各种蔬菜间套作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是有关甘薯与玉米间作单纯模式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通过将甘薯和玉米间种的方法,充分的利用了土地和空间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肥:在土地上按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5m3作底肥,将土地翻耕后进行机械化起垄,垄宽为1m,垄高为25-30cm;
甘薯栽种:取长度为25~30cm的顶端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24cm;
玉米播种:在垄顶开设双行种植沟,播种玉米呈品字型,株距34cm,每穴种2~3粒玉米种,在种植沟内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盖土;
田间管理:甘薯栽种一周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在种后15-20天进行施肥,采用一次性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机培土,每亩施25-30公斤的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混合肥,在甘薯垄上进行搭棚,并将甘薯苗引上棚,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进行追肥,施用氮达到20%以上的缓释控肥每亩20公斤,并及时进行除草,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肉鸡放养:在鸡舍内将小鸡保温养育成为脱温小鸡,当甘薯苗在棚上部分长至20-30cm时,将脱温小鸡放入地中进行放养;
采收后处理:当种植的甘薯和玉米进行采收后,将土地进行翻耕,然后按每亩30~45kg施用修复肥,将玉米杆砍倒之后覆盖在泥土上,覆膜一周。
进一步,所述甘薯选用高产稳产中蔓甘薯品种或菜用薯,玉米采用鲜食玉米品种或粮饲玉米品种,按照一行玉米,两行甘薯的模式进行栽种。
进一步,所述甘薯的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玉米的种植密度为5800株/亩。
进一步,所述田间管理步骤中,所述棚的棚高为1~1.2m,棚宽为0.9~1.0m。
进一步,所述肉鸡放养步骤中,鸡放养的密度为150~300只/亩。
进一步,所述肉鸡放养步骤中,所述肉鸡放养步骤中,鸡的养成时间为125~135天,在舍内育雏期为25~35天,放养过渡期为15天,放养期为75~85天。
进一步,所述采收后处理步骤中使用的修复肥是以家畜粪便、甘薯藤、豆渣、土壤保温发酵之后,混合修复颗粒制得。
进一步,所述修复颗粒是以改性丝瓜络为载体,制成杀菌颗粒和营养颗粒,且在改性丝瓜络的孔洞内填充了促生长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甘薯和玉米进行间种的模式,利用玉米和甘薯生长所需空间的不同,充分的利用了土地和空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作物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在种植地里喂养小鸡,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里的虫害问题,另一方面,鸡粪能够为土地增加养分,同时,喂养的小鸡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2)本发明玉米和甘薯的垄距统一选择规格1m的起垄,方便机耕机械化操作,节约了耕作时间,降低了农民的工作强度。
(3)本发明在收获之后,将玉米杆砍倒覆盖于泥土上,当玉米杆被分解后,玉米杆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会流回到地上,增加土地的养分,同时施用修复肥,能够补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能够杀灭细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板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施例一
施肥:在土地上按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m3作底肥,将土地翻耕后进行机械化起垄,垄宽为1m,垄高为25cm。
甘薯栽种:取长度为25~30cm的顶端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5cm,每株甘薯苗间距24cm,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
玉米播种:在垄顶开设双行种植沟,播种玉米呈品字型,株距34cm,种植密度为5800株/亩,每穴种2~3粒玉米种,在种植沟内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盖土。
田间管理:甘薯栽种一周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在种后15-20天进行施肥,采用一次性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机培土,每亩施25公斤的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混合肥,在甘薯垄上进行搭棚,棚高为1m,棚宽为0.9m,并将甘薯苗引上棚,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进行追肥,施用氮达到20%以上的缓释控肥每亩20公斤,并及时进行除草,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肉鸡放养:在种植地的旁边建立鸡舍,在鸡舍内按照8-10只/㎡的密度将小鸡保温养育成为脱温小鸡,育雏时间为25~35天;然后将脱温小鸡进行放养过渡期,按3只/㎡放入舍外养殖,放养过渡期为15天;当甘薯苗在棚上部分长至20-30cm时,将放养过渡的脱温小鸡按照150只/亩的放养密度,放甘薯和玉米地中进行放养,放养期为75~85天。
采收后处理:当种植的甘薯和玉米进行采收后,将土地进行翻耕,然后按每亩30kg施用修复肥,将玉米杆砍倒之后覆盖在泥土上,覆膜一周。
本实施例中,甘薯选用苏16品种,玉米选用鲜食玉米品种桂甜糯525,按照一行玉米,两行甘薯的模式进行栽种。
实施例二
施肥:在土地上按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m3作底肥,将土地翻耕后进行机械化起垄,垄宽为1m,垄高为30cm,
甘薯栽种:取长度为25~30cm的顶端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4cm,每株甘薯苗间距24cm,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
玉米播种:在垄顶开设双行种植沟,播种玉米呈品字型,株距34cm,种植密度为5800株/亩,每穴种2~3粒玉米种,于垄底开设种植沟,在种植沟内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盖土。
田间管理:甘薯栽种一周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在种后15-20天进行施肥,采用一次性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机培土,每亩施30公斤的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混合肥,在甘薯垄上进行搭棚,棚高为1.1m,棚宽为1.0m,并将甘薯苗引上棚,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进行追肥,施用氮达到20%以上的缓释控肥每亩20公斤,并及时进行除草,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肉鸡放养:在种植地的旁边建立鸡舍,在鸡舍内按照8-10只/㎡的密度将小鸡保温养育成为脱温小鸡,育雏时间为25~35天;然后将脱温小鸡进行放养过渡期,按5只/㎡放入舍外养殖,放养过渡期为15天;当甘薯苗在棚上部分长至20-30cm时,将放养过渡的脱温小鸡按照300只/亩的放养密度,放甘薯和玉米地中进行放养,放养期为75~85天。
采收后处理:当种植的甘薯和玉米进行采收后,将土地进行翻耕,然后按每亩40kg施用修复肥,将玉米杆砍倒之后覆盖在泥土上,覆膜一周。
本实施例中,甘薯选用仫佬红品种,玉米选用鲜食玉米品种桂甜糯525,按照一行玉米,两行甘薯的模式进行栽种。
实施例三
施肥:在土地上按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m3作底肥,将土地翻耕后进行机械化起垄,垄宽为1m,垄高为28cm。
甘薯栽种:取长度为25~30cm的顶端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7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cm,每株甘薯苗间距24cm,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
玉米播种:在垄顶开设双行种植沟,播种玉米呈品字型,株距34cm,种植密度为5800株/亩,每穴种2~3粒玉米种,于垄底开设种植沟,在种植沟内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盖土。
田间管理:甘薯栽种一周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在种后15-20天进行施肥,采用一次性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机培土,每亩施25公斤的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混合肥,在甘薯垄上进行搭棚,棚高为1.2m,棚宽为1.0m,并将甘薯苗引上棚,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进行追肥,施用氮达到20%以上的缓释控肥每亩20公斤,并及时进行除草,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肉鸡放养:在种植地的旁边建立鸡舍,在鸡舍内按照8-10只/㎡的密度将小鸡保温养育成为脱温小鸡,育雏时间为25~35天;然后将脱温小鸡进行放养过渡期,按4只/㎡放入舍外养殖,放养过渡期为15天;当甘薯苗在棚上部分长至20-30cm时,将放养过渡的脱温小鸡按照200只/亩的放养密度,放甘薯和玉米地中进行放养,放养期为75~85天。
采收后处理:当种植的甘薯和玉米进行采收后,将土地进行翻耕,然后按每亩45kg施用修复肥,将玉米杆砍倒之后覆盖在泥土上,覆膜一周。
本实施例中,甘薯选用桂紫薇薯1号品种,玉米选用鲜食玉米品种桂甜糯525,按照一行玉米,两行甘薯的模式进行栽种。
在以上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使用的修复肥以家畜粪便、甘薯藤、豆渣、土壤保温发酵之后,混合修复颗粒制得,具体制备为:将家畜粪便50kg、甘薯藤30kg、豆渣10kg、土壤25kg、发酵剂2kg进行混合搅拌之后,封装入发酵罐,升温至70-75℃,保温发酵一个月,期间每7天放一次气,发酵完成后,降至室温,打开发酵罐通入空气,再加入40kg修复颗粒,充分搅拌混匀后,于30~35℃下烘干至含水量小于60%,即得到修复肥。
本发明的修复肥合理的利用了家畜粪便、甘薯藤等在种植的过程中会产生的废弃物质,不仅为土地增加了有机肥料,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还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合理化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附加产值。
其中,修复颗粒是以改性丝瓜络为载体,制成杀菌颗粒和营养颗粒,且在改性丝瓜络的孔洞内填充了促生长颗粒,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取天然丝瓜络将其清洗干净,置于火炉中,在氮气气氛下,于450℃进行半碳化热处理1h,随炉冷却,取出得到半碳化丝瓜络;将半碳化丝瓜络置于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碱洗2h后取出,以去离子水洗涤至pH=7,加入稀硝酸溶液,于温度为70℃的条件下油浴回流1h,过滤,以去离子水洗涤至pH=7,干燥后得到活化丝瓜络;将活化丝瓜络置于等离子体反应器中,进行等离子体处理10s,取出得到改性丝瓜络,切块备用。
取0.5kg麝香草酚、1.5kg野菊花全株提取物、2kg艾叶提取物、1kg平邑甜茶的根系提取物溶于水中,然后加入3kg改性丝瓜络,于25kHz、150W的条件下超声8h后,取出,于常温***干,得到杀菌颗粒。
取5kg硝酸钼、12kg腐植酸钾、10kg硫酸铁、10kg硝酸铜、5kg硫酸锰、15kg硝酸锌,20kg尿素、5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镁溶于水中,加入40kg改性丝瓜络,于30kHz、130W的条件下超声12h后,取出,于常温***干,得到营养颗粒。
取1kg吲哚乙酸、1kg萘乙酸、500g萘氧乙酸、200g油菜素内酯、500g烯效唑溶解于75%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kg多孔聚乳酸颗粒,于20kHz、120W的条件下超声12h后取出,于常温下晾干得到促生长颗粒。
将杀菌颗粒和营养颗粒按照质量比为1:10进行混合均匀后,加入与杀菌颗粒等质量比的促生长颗粒,微波振荡填充10h,得到修复颗粒。
在对丝瓜络进行半碳化热处理时,其碳化过程从表面开始,在进行半碳化处理之后,使得丝瓜络内的纤维局部碳化,在丝瓜络孔道内壁产生微孔、介孔,极大提高丝瓜络的比表面积,然而丝瓜络内部的纤维并没有碳化,从而保留了丝瓜络原本具有的韧性,避免其在制备的过程中轻易被损坏;对半碳化丝瓜络用氢氧化钠和硝酸处理,会在半碳化丝瓜络的表面生成活性部位,再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可有效去除丝瓜络纤维周围的木质素,进一步增大了比表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丝瓜络表面的活性;而利用改性丝瓜络为载体,通过改性丝瓜络具有的吸附性将杀菌物质和营养元素吸附,在使用的时候一方面能够对土壤中的细菌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灭除,另一方面能够补充土壤内的微量元素,减少在二次种植时出现减产、多病的情况;利用多孔聚乳酸吸附植物生长素,在聚乳酸被分解的过程中,聚乳酸所吸附的生长调节素进入土壤中,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
本发明的修复颗粒所使用的作为载体的改性丝瓜络和多孔聚乳酸颗粒均为可被分解的物质,在使用的过程中,外部的改性丝瓜络首先被分解,其上吸附的杀菌物质和营养元素随之进入到土壤中,对种植过程中被消耗的营养物质进行补充,而随着改性丝瓜络被逐渐分解,内部多孔聚乳酸颗粒暴露出来,由于有改性丝瓜络外层的保护,多孔聚乳酸颗粒分解时间相对较后,此时地上即将进行新一轮的种植或者已经开始新一轮的种植,此时多孔聚乳酸颗粒内的生长调节素进入土壤中,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更好,同时改性丝瓜络和多孔聚乳酸颗粒进行分解之后产生的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板结。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8)

1.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施肥:在土地上按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5m3作底肥,将土地翻耕后进行机械化起垄,垄宽为1m,垄高为25~30cm;
甘薯栽种:取长度为25~30cm的顶端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24cm;
玉米播种:在垄顶开设双行种植沟,播种玉米呈品字型,株距34cm,每穴种2~3粒玉米种,在种植沟内撒施复合肥每亩10公斤,盖土;
田间管理:甘薯栽种一周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在种后15-20天进行施肥,采用一次性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机培土,每亩施25-30公斤的复合肥和硫酸钾的混合肥,在甘薯垄上进行搭棚,并将甘薯苗引上棚,当玉米长至3~4叶期时进行间苗和移苗补缺,移苗时带土,栽后浇水,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并进行追肥,施用氮达到20%以上的缓释控肥每亩20公斤,并及时进行除草,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
肉鸡放养:在鸡舍内将小鸡保温养育成为脱温小鸡,当甘薯苗在棚上部分长至20-30cm时,将脱温小鸡放入地中进行放养;
采收后处理:当种植的甘薯和玉米进行采收后,将土地进行翻耕,然后按每亩30~45kg施用修复肥,将玉米杆砍倒之后覆盖在泥土上,覆膜一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薯选用高产稳产中蔓甘薯品种或菜用薯,玉米采用鲜食玉米品种或粮饲玉米品种,按照一行玉米,两行甘薯的模式进行栽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薯的种植密度为2800株/亩,玉米的种植密度为5800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管理步骤中,所述棚的棚高为1~1.2m,棚宽为0.9~1.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鸡放养步骤中,鸡放养的密度为150~300只/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鸡放养步骤中,鸡的养成时间为125~135天,育雏期为25~35天,放养过渡期为15天,放养期为75~85天。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收后处理步骤中使用的修复肥是以家畜粪便、甘薯藤、豆渣、土壤保温发酵之后,混合修复颗粒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颗粒是以改性丝瓜络为载体,制成杀菌颗粒和营养颗粒,且在改性丝瓜络的孔洞内填充了促生长颗粒。
CN201910022613.8A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98048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2613.8A CN109804874A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2613.8A CN109804874A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874A true CN109804874A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0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2613.8A Pending CN109804874A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甘薯与玉米间种高效模式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48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004A (zh) * 2020-07-23 2020-10-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地种养相结合实现生态循环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5649A (zh) * 2014-10-14 2015-0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5660101A (zh) * 2016-01-13 2016-06-15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套种紫色甘薯的栽培方法
CN205922121U (zh) * 2016-07-29 2017-0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玉米鸡红薯健康种养***
KR20180119784A (ko) * 2017-04-26 2018-11-05 노규용 수동식 이중 비닐피복장치
CN108739175A (zh) * 2018-05-24 2018-11-06 徐海燕 一种糯玉米与紫薯的共生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5649A (zh) * 2014-10-14 2015-01-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5660101A (zh) * 2016-01-13 2016-06-15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套种紫色甘薯的栽培方法
CN205922121U (zh) * 2016-07-29 2017-0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玉米鸡红薯健康种养***
KR20180119784A (ko) * 2017-04-26 2018-11-05 노규용 수동식 이중 비닐피복장치
CN108739175A (zh) * 2018-05-24 2018-11-06 徐海燕 一种糯玉米与紫薯的共生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春杰等: "有机肥条垛型堆积发酵技术与应用", vol.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pages: 75 - 76 *
黄看治: "糯玉米与紫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no. 7, pages 38 - 3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004A (zh) * 2020-07-23 2020-10-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地种养相结合实现生态循环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4598B (zh) 一种万寿菊与魔芋套种栽培方法
CN102342215B (zh) 一种生姜育苗移栽栽培方法
CN102498843B (zh) 一种丘陵山地甘薯栽培方法
CN103798018A (zh)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04094749A (zh) 绿色食品芹菜栽培方法
CN102986512A (zh) 一种草莓专用无土栽培基质
CN103798020A (zh) 一种丝瓜的种植方法
CN105432291A (zh) 一种紫薯高产种植方法
CN104798569A (zh) 一种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3814751B (zh)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2986437A (zh)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7047165A (zh) 一种高产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5359807A (zh) 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
CN103891510A (zh) 蒜苗籽种子的培育方法
CN103155775A (zh) 酿酒有机高粱的栽培方法
CN105052484A (zh) 一种洋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6069469A (zh) 一种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
CN105900643A (zh) 一种饲草玉米栽培方法
CN105900832A (zh) 一种牧草的育种方法
CN107155632A (zh) 一种高产茄子种植方法
CN105309169A (zh) 高产玉米种植方法
CN106105726A (zh) 一种辣椒种植方法
CN104541820A (zh) 一种谷子覆膜种植方法
CN106577075A (zh) 一种桂育7号水稻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