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1972A -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1972A
CN109801972A CN201910174061.2A CN201910174061A CN109801972A CN 109801972 A CN109801972 A CN 109801972A CN 201910174061 A CN201910174061 A CN 201910174061A CN 109801972 A CN109801972 A CN 109801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ayer
polysilicon
oxide layer
layer poly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4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ang 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ang 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ang 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ang Zh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01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19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层多晶硅中设置两个竖向的第二层多晶硅,达到了减少光刻次数,降低了工艺制造成本和复杂度,提高了耐压能力和绝缘层质量,提高了工艺可靠性和一致性,并使得本专利工艺简单,工艺窗口大,适合大规模量产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并
且还涉及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沟槽MOSFET是继平面MOSFET之后一种高效开关器件。其有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等优点。但是针对高频开关应用,需要同时具有低导通电阻和快的开关速度,沟槽MOSFET因为元胞密度较密,可以获得低的导通电阻,但同时电容比较大,开关速度比较慢,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性能要求。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同时获得低的导通电阻和快的开关速度,一种分离栅沟槽MOSFET结构应运而生,相比普通沟槽MOSFET结构,增加了一个深沟槽分离栅极,该深沟槽分离栅极与源极相连,可以大大降低源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容,提高开关速度。
传统的分离栅MOSFET结构具有如下的缺点:
1、光刻次数多,成本高,一般有7-8次光刻,包含:沟槽Trench,有源区Active,栅极Poly1,分离栅Poly2,源极N+,接触孔光刻版,金属层光刻版;
2、栅极Poly1和分离栅Poly2之间的氧化层质量较差,而且厚度均匀性不易控制,工艺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并在外延层上生长或者淀积第一绝缘层;
步骤二,在第一绝缘层表面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一沟槽区域;
步骤三,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挖出第一沟槽;
步骤四,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
步骤五,在第一氧化层的表面淀积第一层多晶硅;
步骤六,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回刻,使得沟槽外部的第一层多晶硅完全去除;
步骤七,在第一层多晶硅5表面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区域,并挖出第二沟槽、第三沟槽;
步骤八,在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形成第二氧化层;
步骤九,在第二氧化层的表面淀积第二层多晶硅;
步骤十,对所述第二层多晶硅进行回刻,使得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外部的第二层多晶硅完全去除;
步骤十一,通过刻蚀将第一绝缘层去除,P-Body注入及推进Drive-in,N+注入并推进Drive-in;
步骤十二,淀积第二绝缘层及形成接触孔。
优选地:第一层多晶硅将第一沟槽完全填充满。
优选地:第二层多晶硅将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完全填充满。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其衬底上形成有外延层,外延层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的底面及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氧化层,第一氧化层的表面淀积有第一层多晶硅,第一层多晶硅中设置有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的底面及侧面上形成有第二氧化层,第二氧化层的表面淀积有第二层多晶硅,在位于衬底顶部第一沟槽的两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N+,P-Body。
优选地:第一层多晶硅将第一沟槽完全填充满。
优选地:第二层多晶硅将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完全填充满。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层多晶硅中设置两个竖向的第二层多晶硅,达到了以下效果,1、本制造方法的光刻次数少,只需要5次光刻,降低了工艺制造成本和复杂度;2、栅极Poly1和分离栅Poly2之间绝缘层厚度是通过热氧化来控制,提高了耐压能力和绝缘层质量,提高了工艺可靠性和一致性;3、本专利工艺简单, 工艺窗口大,适合大规模量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分离栅MOSFET结构。
图2-12是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栅MOS管的制作方法各步骤中的器件结构图。
附图名称标记如下:1、衬底;2、外延层;3、P-body;4、N+;5、第一层多晶硅;6、第一沟槽;7、第二沟槽;8、第三沟槽;9、第一氧化层;10、第二氧化层;11、第一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衬底(SUB)1上形成外延层2(EPI),并在外延层2上生长或者通过LPTEOS等化学气相淀积第一绝缘层11。
步骤二,如图3所示,在绝缘层11表面生长沟槽刻蚀硬膜版,并涂布光阻,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一沟槽6区域。
步骤三,如图4所示,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挖出第一沟槽6,并取出光阻、沟槽刻蚀硬膜板。
步骤四,如图5所示,在第一沟槽6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10,即第一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1)。
步骤五,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1)的表面淀积第一层多晶硅5(Poly1),所述第一层多晶硅5(Poly1)将第一沟槽6完全填充满。
步骤六,如图7所示,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5(Poly1)进行回刻,使得沟槽外部的第一层多晶硅5完全去除。
步骤七,如图8所示,在第一层多晶硅5(Poly1)表面生长沟槽刻蚀硬膜版,并涂布光阻,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二沟槽7、第三沟槽8区域,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挖出第二沟槽7、第三沟槽8,并取出光阻、沟槽刻蚀硬膜板。
步骤八,如图9所示,在第二沟槽7、第三沟槽8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以及第一层多晶硅的表面形成第二氧化层9,即第二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2)。
步骤九,如图10所示,在所述第二氧化层9的表面淀积第二层多晶硅(Poly2),所述第二层多晶硅(Poly2)将第二沟槽7、第三沟槽8完全填充满。
步骤十,如图11所示,对所述第二层多晶硅(Poly2)进行回刻,使得沟槽外部的第二层多晶硅完全去除。
步骤十一,如图12所示,通过刻蚀将第一绝缘层LPTEOS去除,P-Body注入及推进Drive-in,N+注入并推进Drive-in。Drive-in是指通过热扩散的方式形成P型本体(P-Body)及N+。
步骤十二,淀积第二绝缘层及形成接触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并在外延层上生长或者淀积第一绝缘层;
步骤二,在第一绝缘层表面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一沟槽区域;
步骤三,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挖出第一沟槽;
步骤四,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
步骤五,在第一氧化层的表面淀积第一层多晶硅;
步骤六,对所述第一层多晶硅进行回刻,使得沟槽外部的第一层多晶硅完全去除;
步骤七,在第一层多晶硅5表面曝光显影定义出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区域,并挖出第二沟槽、第三沟槽;
步骤八,在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的底部及侧面的表面形成第二氧化层;
步骤九,在第二氧化层的表面淀积第二层多晶硅;
步骤十,对所述第二层多晶硅进行回刻,使得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外部的第二层多晶硅完全去除;
步骤十一,通过刻蚀将第一绝缘层去除,P-Body注入及推进Drive-in,N+注入并推进Drive-in;
步骤十二,淀积第二绝缘层及形成接触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多晶硅将第一沟槽完全填充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层多晶硅将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完全填充满。
4.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衬底上形成有外延层,外延层顶面上设置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的底面及侧面上形成有第一氧化层,第一氧化层的表面淀积有第一层多晶硅,第一层多晶硅中设置有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的底面及侧面上形成有第二氧化层,第二氧化层的表面淀积有第二层多晶硅,在位于衬底顶部第一沟槽的两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N+,P-Body。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多晶硅将第一沟槽完全填充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层多晶硅将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完全填充满。
CN201910174061.2A 2019-02-01 2019-03-08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8019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2907 2019-02-01
CN2019101029071 2019-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1972A true CN109801972A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4061.2A Pending CN109801972A (zh) 2019-02-01 2019-03-08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20291615.2U Active CN209515675U (zh) 2019-02-01 2019-03-08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91615.2U Active CN209515675U (zh) 2019-02-01 2019-03-08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8019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1972A (zh) * 2019-02-01 2019-05-24 南京江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7786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5957891A (zh) * 2015-03-09 2016-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装置
CN108767004A (zh) * 2018-08-03 2018-11-06 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7548A (zh) * 2017-04-26 2018-11-13 万国半导体(开曼)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改良fom的可扩展的sgt结构
CN209515675U (zh) * 2019-02-01 2019-10-18 南京江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7786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5957891A (zh) * 2015-03-09 2016-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装置
CN108807548A (zh) * 2017-04-26 2018-11-13 万国半导体(开曼)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改良fom的可扩展的sgt结构
CN108767004A (zh) * 2018-08-03 2018-11-06 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9515675U (zh) * 2019-02-01 2019-10-18 南京江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5675U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791B (zh) 沟槽功率mosfet
CN104576743B (zh) 沟槽功率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16177B (zh) 一种改善漏电的射频ldmos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364870A (zh) 改善栅极氧化层质量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制造方法
CN104992976A (zh) 一种v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33531A (zh) 使用氧化物填充沟槽的双氧化物沟槽栅极功率mosfet
CN103151309B (zh) 深沟槽功率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35605A (zh) 改善沟槽底部场板形貌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制造方法
CN102931090B (zh) 一种超结mosfet的制造方法
CN105914234A (zh) 分离栅功率mos管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6206322B (zh) 自对准低压超结mosfet的制造方法
CN105655402A (zh) 低压超结mosfet终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76449A (zh) 一种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7045B (zh) 沟槽栅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158927A (zh) 一种优化开关特性的超结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03681817B (zh) Igb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79415A (zh) 平面型功率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9515675U (zh)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
CN104103693A (zh) 一种u形沟槽的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25795U (zh) 三层光罩沟槽mos器件
CN208400855U (zh) 一种分离栅mosfet器件结构
CN208674122U (zh) 一种带有屏蔽栅的超结igbt
CN206134689U (zh) 高集成度的低压沟槽栅dmos器件
CN206697482U (zh) 一种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N202948934U (zh) 一种沟槽mosf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