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0555A -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0555A
CN109800555A CN201910133433.7A CN201910133433A CN109800555A CN 109800555 A CN109800555 A CN 109800555A CN 201910133433 A CN201910133433 A CN 201910133433A CN 109800555 A CN109800555 A CN 109800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ly used
user
used person
duration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34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朋
彭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334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0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0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0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访问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包括: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该实现方式有利于准确地识别当前使用者,从而实现针对每个使用者的使用时长的精确计算。

Description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访问控制领域,尤其涉及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访问控制,通常是指***对用户身份及其所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限制其使用数据资源能力的手段。通过访问控制,可以控制服务提供方向服务使用方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的时长和/或服务的种类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账号、密码来进行访问控制。或者,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人脸注册的方式进行注册,并在登录时通过人脸识别来判断登录时的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的认证用户。例如,在对服务的时长进行监控的应用场景中,现有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通过检测用户利用账号、密码进行的登录操作作为提供服务的起始时刻,并从该起始时刻开始,连续地计算提供服务的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基于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响应于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识别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时长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第一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第二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长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装置还包括第三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长确定单元被配置成,若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注册单元,注册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的方案,首先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接着,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接着,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该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使得方案能够准确地识别当前使用者,从而实现针对某个使用者的使用时长的精确计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流程;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或访问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100。
如图1所示,***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110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文字识别类应用、图像处理类应用、翻译类应用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屏幕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终端设备101、102、103发送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访问请求进行访问控制判断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用于指示同意或拒绝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反馈给终端设备101、102、10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或者,还可以一部分由服务器105执行而另一部分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相应地,访问控制装置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01、102、103中,或者,还可以一部分设置在服务器105中而另一部分设置在终端设备101、102、103中。
应该理解,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仅由服务器105或仅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图1所示的架构可以仅包含服务器或仅包含终端设备。此外,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例如服务器可以为集群式的服务器,包括部署了不同进程的多台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
该访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在这里,使用者的图像可以理解为当前正在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的用户的图像。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若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例如,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主体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图像采集模块(例如,摄像头)或者,与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通信连接的图像采集装置来获取当前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或者,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若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例如,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05),执行主体可以接收与之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当前使用者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在当前采样时刻获取的图像,作为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此外,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若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实现为一种实时处理方法,则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当前采样时刻”可以理解为距当前时刻最近的一个拍摄使用者图像的历史时刻。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预先设置一采样时刻序列T={t1,t2,…,tn},其中的每一个采样时刻均可以表示为“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那么,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则可以将采样时刻序列中,与当前时刻(例如,2018年12月24日11时20分52秒)最接近的一个历史时刻(即,已经发生的时刻),作为当前采样时刻。
或者,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若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实现为一种离线处理方法,则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当前采样时刻”可以是任何一个指定的采样时刻。仍以采样时刻序列T={t1,t2,…,tn}为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将采样时刻序列T中的任意一个采样时刻作为当前采样时刻。
可以理解的是,若在采样时刻,执行主体未能成功获取到使用者图像,执行主体可以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若执行主体未获取到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可以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使用者,从而使使用者调整终端设备或者图像采集状态的工作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来确定采样时刻。
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按照某一预先设置的采样间隔来确定每一次获取使用者图像的采样时刻。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一些应用场景中,执行主体可以自检测到使用者请求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的时刻(例如,检测到使用者登录服务器的登录操作的时刻)起,每间隔一固定的时段(例如,1分钟)获取一次当前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或者,在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使用者当前使用的服务的类别来动态地调整采样间隔。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一些应用场景中,若使用者当前使用的服务为视频播放服务,执行主体可以设置较长的获取使用者图像的采样间隔,而若使用者当前使用的服务为游戏类服务,执行主体可以设置较短的获取使用者图像的采样间隔。
步骤202,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在这里,当前使用者可以理解为在当前采样时刻获取到的使用者图像所指示的使用者。
本步骤中,通过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识别,可以判断出当前采样时刻和上一采样时刻,使用服务器所提供服务的使用者是否为同一个使用者。
可以理解,为了实现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是,对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将人脸识别结果(例如,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身份)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人脸识别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将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输入预先建立的人脸识别模型,并利用人脸识别模型得到与该使用者图像对应的使用者身份标识。将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身份标识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身份标识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同,则可认为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为同一个使用者;反之,若二者不同,则可认为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使用者。
或者,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比较当前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和上一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并判断该两个使用者图像是否指示相同的使用者。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将每个采样时刻和在该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关联存储。假设当前采样时刻ti获取的使用者图像为pi,上一采样时刻ti-1获取的使用者图像为pi-1,那么,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将pi和pi-1输入预先建立的判别模型,从而得到指示pi与pi-1是否相同的使用者的判别结果。以此类推,在下一采样时刻ti+1,为了判断ti+1这一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pi+1与上一采样时刻ti获取的使用者图像pi是否指示相同的使用者,可以将pi+1和pi输入预先建立的判别模型,从而得到指示pi+1与pi是否相同的使用者的判别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判别模型均可用神经网络实现。在使用神经网络来实现人脸识别模型和判别模型的应用场景中,在将人脸识别模型和判别模型应用于人脸识别或者判别之前,还可以利用训练样本集来对其进行训练。
步骤203,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若当前使用者和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则可以认为,自上一采样时刻起,至当前采样时刻止的这一时段内,使用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的使用者未发生切换,均为当前使用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自上一采样时刻起,至当前采样时刻止的这一时段的时长作为当前使用者使用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的一段时长。
反之,若当前使用者和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相同,则可以认为,自上一采样时刻起,至当前采样时刻止的这一时段内,使用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的使用者发生了切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上一采样时刻起,至当前采样时刻止的这一时段的时长不应作为当前使用者使用服务提供方所提供的服务的一段时长。
本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控制方法,首先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接着,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接着,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使得方案能够准确地识别当前使用者,从而实现针对某个使用者的使用时长的精确计算。
继续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的一个示意图300。
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旨在确定在2018年12月24日19:00~2018年12月24日19:10这一时间段内,利用终端设备A使用服务提供方B提供的服务的各使用者的服务使用时长。
在该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A可以自2018年12月24日19:00这一时刻起,每间隔1分钟进行一次采样,并获取每个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则在2018年12月24日19:00~2018年12月24日19:10这一时间段内,包含了11个采样时刻t0,t1,…,t11,并可以获取到11个使用者图像。
自t1开始的每一个采样时刻均可以依序作为当前采样时刻,通过对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并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是否将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间段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一个使用时长。
如图3所示,假设自t0开始至t11结束的这一时段内,对各采样时刻获取到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的各采样时刻的使用者身份如图3中附图标记310所示,那么,在2018年12月24日19:00~2018年12月24日19:10这一时间段内,可以确定,使用者a使用服务的使用时长为3分钟(t0~t1、t8~t9、t9~t10三个时段),使用者b使用服务的使用时长为5分钟(t2~t3、t3~t4、t4~t5、t5~t6、t6~t7五个时段)。而t1~t2和t7~t8两个时段,由于发生了使用者切换,无法确定该两个时段期间,使用者a和使用者b的使用时长。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访问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
该访问控制方法的流程4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步骤402,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步骤403,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本实施例的步骤401~步骤403可以分别采用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3类似的方式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还进一步包括:
步骤404,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
在这里,认证用户可以指已获得服务提供方的“允许使用服务”的许可的用户。例如,期望使用服务的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等操作向服务提供方发送服务使用请求,若服务提供方允许该用户使用服务,则可以通过该用户发送的服务使用请求。这样一来,若该用户后续期望使用服务,可以执行登录等操作,使得服务提供方根据其登录操作所指示的身份,来向其提供相应类别的服务。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若服务提供方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份来向各使用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例如,根据使用者身份的不同来向各使用者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在本步骤404中,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还可以理解为,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具有使用当前服务的使用权限。
步骤405,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本步骤中,若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则可以认为,当前使用者不具备使用当前服务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例如可以用于提醒当前使用者其不具备使用当前服务的权限,从而提醒当前使用者退出当前服务。可选地,若在执行主体发送第一提示信息之后的某段时间内,若当前使用者仍未退出当前服务(例如,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对所获取的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结果来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发生改变),执行主体可以进一步中断向当前使用者提供当前服务。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403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405,响应于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一些应用场景中,假设在连续的三个采样时刻t1、t2和t3中,对t1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为认证用户A,对t2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为认证用户A,并且对t3采样时刻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为认证用户B,那么,在这些应用场景中,t1~t2时间段的时长将作为认证用户A的一段使用时长,而t2~t3时间段的时长将作为认证用户B的一段使用时长。
这样一来,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来准确地确定当前使用者的身份,可以实现对各采样时刻,实际使用者的身份的准确判断,从而实现对各个使用者的服务使用时长的准确计算和累计。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基于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以及,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下面,以上述进一步的步骤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结合为例,结合图5来对这些附加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5示出的步骤510~步骤503可以分别按照与图2所示的步骤201~步骤203类似的方式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执行主体每执行一次步骤501~步骤503,均可以确定出当前使用者的身份,并确定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是否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段。例如,若当前使用者为用户A,并且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为用户A使用服务的使用时段,那么,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的时长便可以累计至用户A的累计时长中。类似地,若当前使用者为用户B,并且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为用户B使用服务的使用时段,那么,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的时长便可以累计至用户B的累计时长中;若当前使用者为用户C,并且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为用户C使用服务的使用时段,那么,自上一采样时刻至当前采样时刻的这一时段的时长便可以累计至用户C的累计时长中。
这样一来,执行主体可以在服务提供方向用户提供服务期间,对每个使用者使用服务的时长进行监控和累计。
相应地,如图5中步骤504所示,若执行主体监控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例如可以用于提示当前使用者,其使用服务的累计时长已超过某一数值,从而提醒当前使用者不可过度劳累。例如,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是游戏类服务,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提醒当前使用者其玩游戏已超时,为避免沉迷其中,请主动退出游戏。
可以理解,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附加的步骤也可以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结合,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访问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以及,响应于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执行主体基于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来确定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例如,当前使用者是否处于紧张、焦虑和/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这里,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方式来识别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例如,可以利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来进行人脸识别和情绪状态识别。
若当前使用者的当前情绪状态为预设的情绪状态(例如,如上例举的紧张、焦虑和/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等),则可以进一步监控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持续时长。例如,在连续的采样时刻t1~t4,使用者a均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可以认为,在自t1时刻起至t4时刻止的这一时段内,使用者a均处于紧张状态。进一步地,若预设的连续时段为4个连续的采样间隔构成的时段,且预设的时长比例为50%,那么,显然自t1时刻起至t4时刻止的这一时段已包含了连续的3个采样间隔,也即,使用者a在连续的4个采样间隔构成的时段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的比例为3/4×100%=75%>50%。在此情况下,执行主体将向使用者a发送第三提示信息,以提醒该使用者注意控制情绪,尽可能避免使用服务的过程中损害其身心健康。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之前,本申请的访问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以及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这样一来,通过在待注册使用者进行注册请求时获取其人脸图像,不仅可以对人脸图像进行年龄识别来屏蔽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待注册使用者,还可以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时,为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例如,是否通过了注册)提供相应的判断依据。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访问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01、识别单元602和时长确定单元603。
其中,获取单元601可被配置成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识别单元602可被配置成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时长确定单元603可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提示单元(图中未示出)。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可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第一提示单元可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更新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提示单元(图中未示出)。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更新单元可被配置成基于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第二提示单元可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时长确定单元可以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装置还包括可以第三提示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三提示单元可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时长确定单元还可被配置成若判断单元判断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访问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注册单元(图中未示出)。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注册单元可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访问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6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6;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7。通信部分707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08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09,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08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6。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7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09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成单元、识别单元和时长确定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
响应于所述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所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
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所述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
响应于所述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
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所述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
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所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7.一种访问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当前采样时刻的使用者图像;
识别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获取的使用者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时长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相同,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与上一采样时刻的使用者不同,基于对当前使用者图像的人脸识别结果,判断所述当前使用者是否为认证用户;
第一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当前使用者不是认证用户,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更新所述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
第二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累计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长阈值,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二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时长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当前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确定在一预设的连续时段内,所述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提示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当前使用者处于预设情绪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比例,向所述当前使用者发送第三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所述时长确定单元被配置成:
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当前使用者是认证用户,将当前采样时刻与上一采样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累加至所述当前使用者的使用时长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8、10-11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注册单元,所述注册单元被配置成:
响应于接收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获取待注册人脸图像;
对所获取的待注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以确定所述待注册使用者的年龄;
响应于所确定的年龄处于预先设置的年龄阈值,拒绝所述待注册使用者的注册请求。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33433.7A 2019-02-22 2019-02-22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9800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433.7A CN109800555A (zh) 2019-02-22 2019-02-22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433.7A CN109800555A (zh) 2019-02-22 2019-02-22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0555A true CN109800555A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433.7A Pending CN109800555A (zh) 2019-02-22 2019-02-22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05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124A (zh) * 2019-06-05 2019-08-02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的远程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智能电视
CN111916203A (zh) * 2020-06-18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5454A2 (en) * 1999-09-14 2001-03-21 Fujitsu Limited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ing biometrics information
CN102201047A (zh) * 2010-11-09 2011-09-28 湖南创合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管理方法
CN103488293A (zh) * 2013-09-12 2014-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表情识别的人机情感交互***及方法
CN105893824A (zh) * 2016-04-01 2016-08-24 深圳市智汇十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6295273A (zh) * 2016-07-27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5454A2 (en) * 1999-09-14 2001-03-21 Fujitsu Limited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ing biometrics information
CN102201047A (zh) * 2010-11-09 2011-09-28 湖南创合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管理方法
CN103488293A (zh) * 2013-09-12 2014-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表情识别的人机情感交互***及方法
CN105893824A (zh) * 2016-04-01 2016-08-24 深圳市智汇十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6295273A (zh) * 2016-07-27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124A (zh) * 2019-06-05 2019-08-02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的远程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和智能电视
CN111916203A (zh) * 2020-06-18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6203B (zh) * 2020-06-18 2024-05-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5865B (zh) 基于声音和/或面部辨识的服务提供
CN110428555A (zh) 共享充电设备归还方法以及装置
CN108830235A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30858A (zh) 传送标识当前说话者的元数据
CN110401844A (zh) 视频直播策略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2291629B (zh) 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08924218A (zh)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2408A (zh) 用于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0555A (zh) 访问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046571A (zh) 用于识别年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34480B (zh) 用户触发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830980A (zh) 智能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及考勤接待安防一体化智能机器人
CN105763545B (zh) 一种byod方法及装置
EP40996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548755A (zh) 一种旅游景区防拥堵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818303B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326328B (zh) 图像发送装置、图像发送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8985178A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834231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pairing devices to complete a task using an application request
CN108881766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41531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277691B1 (ko) 얼굴 이미지와 메신저 계정의 연동에 기반한 이미지 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671723A (zh)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878761B (zh) 直播互动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124591B (zh) 发言用户选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