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0738A - 太阳能储能转换***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储能转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0738A
CN109780738A CN201910124994.0A CN201910124994A CN109780738A CN 109780738 A CN109780738 A CN 109780738A CN 201910124994 A CN201910124994 A CN 201910124994A CN 109780738 A CN109780738 A CN 109780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irculation
solar
energy
in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49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0738B (zh
Inventor
杨波
潘军
黄旭锐
朱以顺
徐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49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0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0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0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0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0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包括:控制装置、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太阳能集热器与钻孔储能装置以及分层流通装置连接,分层流通装置与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电连接。通过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输至分层流通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热,分层流通装置还能将热能传输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进行供冷,而多余的热能通过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钻孔储能装置能够对热能进行长期存储,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的热能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储能转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三种类型,在太阳能的光热转换的过程中,虽然,光热的低温段集热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主要普遍应用于提供生活热水,通常存在夏天用不完,而冬天不够用的情况;冬季供暖则存在跨季节储能,能效较低的情况;目前的太阳能电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利用率低,导致难以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
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包括:控制装置、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以及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所述分层流通装置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包括分层水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制冷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制冷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集热输出端和第一集热输入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一储能输入端和第一储能输出端,所述第一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热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二集热输出端和第二集热输入端,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一流通输入端和第一流通输出端,所述第二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通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集热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二流通输入端和第二流通输出端,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具有制冷输入端和制冷输出端,所述第二流通输出端与所述制冷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三流通输出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二储能输入端,所述第三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输入端连接。
上述太阳能储能转换***,通过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输至分层流通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热,分层流通装置还能将热能传输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进行供冷,而多余的热能通过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钻孔储能装置能够对热能进行长期存储,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的热能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储能转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储能转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10,包括控制装置100、太阳能集热器200、钻孔储能装置300、分层流通装置400和吸收式制冷装置500;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0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300以及所述分层流通装置400连接,所述分层流通装置400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500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00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0、所述钻孔储能装置300、所述分层流通装置400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50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分层流通装置用于连接热负荷,吸收式制冷装置用于连接冷负荷,热负荷即为用户供热的设备,如热水供水的水龙头,又如供暖管,冷负荷为用户供冷的设备,如冷气吹风机。
本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通过媒介将热能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以及分层流通装置,钻孔储能装置用于将带有热能的媒介存储,即钻孔储能装置用于存储热能,分层流通装置用于为热负荷供热,并且还用于通过媒介将热能输送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用于吸收热能进行制冷,为冷负荷供冷。该吸收式制冷装置适用于夏天等温度较高的气候,能够有效为用户供冷、散热。
具体地,太阳能集热器用于采集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本实施例中,热能的热媒为水,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能够很好地、长期地存储热能。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对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得到加热,加热后的水输送至分层流通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将热能输送至用户端的热负荷,为用户供热,并且分层流通装置还将热水输送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后制冷,将低温的媒介输送至冷负荷,为用户供冷。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既可实现供热,也可通过吸收式制冷装置转换,实现供冷。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工作,并控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之间的媒介的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钻孔储能装置采用钻孔储能技术,钻孔储能装置技术可利用太阳能光热、暖通***余热、工业废热等作为热源,将热能存储于地下约30-40米深的基岩层或淤泥层的钻孔储能***(BTES)中,用于低温期的供暖或高温期的供冷,并可实现跨季节储能。钻孔储能装置相较于分层流通装置具有更长的热能存储期限,本实施例中,钻孔储能装置用于长期储能,其能够跨季度储能,使得在冬天太阳能较少的情况下,为太阳能储能转换***提供热能,而分层流通装置用于短期储能,分层流通装置用户24小时内的储能,为用户的热负荷以及吸收式制冷装置提供热能。
本实施例中,吸收式制冷装置以热能为动力,采用吸收式制冷方式实现制冷,并为冷负荷供冷,其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中不累赘描述。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太阳能集热器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热能传输至分层流通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热,分层流通装置还能将热能传输至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进行供冷,使得太阳能储能转换***即可供热,也可供冷。而太阳能集热器和分层流通装置的多余的热能通过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钻孔储能装置能够对热能进行长期存储,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的热能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能够有效提升太阳能集热利用率。南方每年大约有6~8个月时间,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水量大、温度高,如果仅用于提供生活热水用不完造成较大的浪费。针对夏季高温的特点,还能兼顾制冷,直接用于制冷则可实现热能100%的就地消纳。
此外,本实施例中按照“科学用能、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与吸收式制冷装置耦合,热能直接供热和制冷,无需热电转换或电热转换,减少了转换过程的能量损耗,可最大限度提高***能效。
通过寻找太阳能集热器与吸收式制冷装置之间COP的最佳匹配点,能够使得运行更为经济、节能。
此外,本实施例中与钻孔储能技术相结合,提升***的稳定性。通过应用钻孔储能技术,也可以将白天的热能储存起来,用于夜间制冷。解决常规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夏天用不完,冬天热水不够用的情况。
为了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制热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集热输出端和第一集热输入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一储能输入端和第一储能输出端,所述第一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热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经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后的热媒由第一集热输出端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输入端,进入钻孔储能装置进行热能的存储。在阳光不充分,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钻孔储能装置内的热媒经过第一储能输出端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第一集热输入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回水温度,从而提高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热量,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制热效率,使得在冬天等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热负荷供热。
为了实现媒介在太阳能集热器与分层流通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二集热输出端和第二集热输入端,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一流通输入端和第一流通输出端,所述第二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通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集热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热媒通道和冷媒通道,第一流通输入端与热媒通道连通,第一流通输出端与冷媒通道连通,热媒通道内输送加热后的媒介,为热负荷以及吸收式制冷装置供热,冷媒通道内输送热能被吸收后的媒介,即冷媒,冷媒通道的冷媒将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的热媒经过第二集热输出端输送至分层流通装置的第一流通输入端,进入分层流通装置的热媒通道内,为热负荷以及吸收式制冷装置供热,分层流通装置的冷媒通道内的冷媒通过第一流通输出端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的第二集热输入端,进入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加热,实现媒介在太阳能集热器与分层流通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
为了实现媒介在分层流通装置与吸收式制冷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二流通输入端和第二流通输出端,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具有制冷输入端和制冷输出端,所述第二流通输出端与所述制冷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通输入端与冷媒通道连通,第二流通输出端与热媒通道连通,即热媒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通输入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通输出端连通,冷媒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流通输入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流通输出端连通。
具体地,热媒通道内的热媒经过第二流通输出端输送至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制冷输入端,进入吸收式制冷装置内为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提供热能,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后,使得媒介的温度下降,形成冷媒,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制冷输出端将冷媒输送至第二流通输入端进入分层流通装置的冷媒通道,冷媒回流至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媒介在分层流通装置与吸收式制冷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
为了实现媒介在分层流通装置与钻孔储能装置之间的流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三流通输出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二储能输入端,所述第三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通输出端与热媒通道连通,这样,热媒通道内的热媒将通过第三流通输出端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的第二储能输入端,使得分层流通装置的多余的热能能够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进行长期存储。
上述实施例中,经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后的热媒由第一集热输出端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输入端,进入钻孔储能装置进行热能的存储,钻孔储能装置内的热媒经过第一储能输出端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第一集热输入端。此外,太阳能集热器的热媒经过第二集热输出端输送至分层流通装置的第一流通输入端,进入分层流通装置的热媒通道内,热媒通道内的热媒经过第二流通输出端输送至吸收式制冷装置的制冷输入端,吸收式制冷装置吸收热能后,使得媒介的温度下降,形成冷媒,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制冷输出端将冷媒输送至第二流通输入端进入分层流通装置的冷媒通道,分层流通装置的冷媒通道内的冷媒通过第一流通输出端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的第二集热输入端,进入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媒介在各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
具体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之间的媒介的流通的方向,进而实现媒介在各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热输出端通过第一输送管与第一储能输入端连接,第一储能输出端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第一集热输入端连接。第二集热输出端输通过第三输送管与第一流通输入端连接,第二流通输出端通过第四输送管与制冷输入端连接,制冷输出端通过第五输送管与第二流通输入端连接,第一流通输出端输通过第六输送管与第二集热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所述第四输送管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泵,所述第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五循环泵,所述第六输送管上设置有第六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五循环泵、第六循环泵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这样,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五循环泵、第六循环泵工作,即可实现媒介在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第四输送管、第五输送管以及第六输送管上的输送,实现了媒介在各装置之间的循环流通。
为了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太阳能储能转换***10还包括余热利用装置600,所述余热利用装置600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300连接。本实施例中,钻孔储能装置还具有第三储能输入端,余热利用装置具有第一余热输出端,余热利用装置的第一余热输出端与第三储能输入端连接,这样,余热利用装置能够将工业、生活中的余热收集,将热能收集后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有效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具体地,该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内设置换热腔,换热腔用于容置媒介,换热腔通过第一余热输出端与第三储能输入端连通,换热器与工业中产生热能的设备连接,这样,换热器将工业中的余热、废热收集后对媒介进行加热,使得热能能够通过媒介进行收集并输送至钻孔储能装置进行存储,使得工业中和生活中的余热、废热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所述余热利用装置600还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40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三流通输入端,第三流通输入端与热媒通道连通,余热利用装置具有第二余热输出端,余热利用装置的第二余热输出端与第三流通输入端连接,这样,余热利用装置能够将热能输送至分层流通装置的热媒通道,为分层流通装置供热,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热能的分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包括分层水箱。该分层水箱具有热媒通道和冷媒通道。具体地,分层水箱内设置隔热板,隔热板将分层水箱的内部空间隔离为热媒通道和冷媒通道,这样,能够使得热媒通道内热量较大的热媒能够与冷媒通道内的冷媒隔离,避免热媒的热量流失。分层水箱也可称为储热水箱,常用的形式有温度分层型、隔板型、迷宫型等。
为了在太阳能不充足的情况下,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制冷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太阳能储能转换***10还包括电制冷装置700,所述控制装置100与所述电制冷装置700连接,电制冷装置用于连接冷负荷。
具体地,在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转换的热能较少,导致吸收式制冷装置没有足够的热能进行制冷,导致制冷效果不佳,无法为用户的冷负荷提供较大的冷量,本实施例中,在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启动电制冷装置为冷负荷供冷,这样,能够使得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较好的制冷效果,以提高供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电制冷装置为采用电能实现制冷的设备。一个实施例中,电制冷装置为空调。
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第一流通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第一流通输入端的媒介的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第一流通输入端的媒介的温度,当第一流通输入端的媒介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转换的热能较少,导致第一流通输入端的媒介的温度较低,这样,需要启动电制冷装置对冷负荷进行制冷。
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温度,当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转换的热能较少,导致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温度较低,这样,需要启动电制冷装置对冷负荷进行制冷。
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用于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以及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时,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流通输入端的媒介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同时太阳能集热器内的媒介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意味着太阳能可能不充足,但无法完全确定太阳能不充足,因此,需要检测两者之间的差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意味着媒介传输中损失的热量较小,可以确定并不是由于媒介传输而导致热量损失,而是太阳能不充足导致的热量较低,因此,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通过电制冷装置进行辅助供冷,准确判定后启动电制冷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电制冷装置频繁启动,能够使得太阳能较为不充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较好的制冷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供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用于预设时间段内,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以及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时,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具体地,该预设时间段为白天,一个实施例是,该预设时间段为7:00am-6:00pm,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对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比较仅在白天生效。由于夜晚没有太阳能,因此无需通过检测媒介的温度来来判定太阳能是否充足,因此,对于温度的检测和判断仅在白天生效,这样能有效检测判定太阳能是否充足。在时间处于白天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差值时,控制电制冷装置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又称为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中,水作为制冷剂,溴化锂作为吸收剂。其制冷原理利用液体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液体蒸发(沸腾)温度与其相应的压力有关,只要提供一个很低的压力,或者说真空度很高的空间,并让水在其中蒸发,就能制出与低压相应的低温水,从而实现制冷。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利用上述原理,接收了分层水箱的高温的热媒水,将热媒水在低压环境中的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制出低温冷媒水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包括管套、U型管和保温砂,所述保温砂设置于管套内,所述U型管设置于所述管套内,且所述保温砂包覆于所述U型管的外侧,所述管套用于插设于地面的钻孔内,U型管内设置有可流通的媒介。具体地,U型管具有第一储能输入端和第一储能输出端,U型管通过第一储能输入端接收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后的热媒,U型管还通过第一储能输出端将U型管内的热媒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由于管套设置于地面的钻孔内,通过地面的砂石和泥土,能够有效对管套内进行保温,而管套内的保温砂具有较低的比热容,能够有效对U型管进行保温,使得U型管内的媒介能够长时间存储热能。
为了提高钻孔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聚乙烯层,聚乙烯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够很好地隔绝套管内的温度,避免套管内的热量过快的流失,进而有效对套管内以及套管内的U型管进行保温,有效提高钻孔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
为了提高钻孔储能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本实施例中,套管的外侧依次设置绝缘层和保温层,即绝缘层设置于套管的外侧以及保温层的内侧,这样,设置绝缘层能够使得套管以及U型管绝缘,并且绝缘层能够提供良好的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钻孔储能装置的储热性能。
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主要由太阳能集热***、钻孔储能***、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监控***、余热利用装置、分层保温水箱以及备用的电制冷设备等组成。其核心为利用太阳能集热***与钻孔储能***已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耦合制冷。其基本工作原理按不同季节和时段分述如下:
一、夏季炎热且辐照良好的白天
太阳能集热***入水温度在35℃—50℃区间,出水温度在70℃—98℃区间;分层保温水箱通过分层可同时储存热媒水和冷媒水,经分层保温水箱缓存后可给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提供温度和流量稳定的热媒水,并将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出口的冷媒水经缓存返回太阳能集热***进行再次加热;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以热水为动力,采用吸收式制冷***供冷,适用于所有具备70℃以上热媒水的应用场合,具体地,热媒水进口温度和冷媒水出口温度结合工程实际,寻找太阳能集热器与吸收式制冷机组之间***制热能效比即COP的最佳匹配点,以***COP最大为宜。因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其详细工作原理。同样地,上述太阳能集热***的主要设备为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向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此也不赘述其详细工作原理。其中监控***主要由监测、监控、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中央控制器及显示设备组成,既可实现就地自动控制也可进行远程调度操作,作为核心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可按照“科学用能、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原则,以***综合能效最高为目标,具体功能开发也可依据用户需求自行配置。
考虑到负荷的随机性,当白天有生活热水需求,由分层保温水箱的热源提供;当白天冷负荷需求较大,溴化锂制冷机供冷无法满足时,启动辅助的电制冷设备确保用户需求;当白天冷负荷需求较小时,可将太阳能集热***产生的多余热能存储于钻孔储能***中备用。其中,钻孔储能***是一种地下储能模式,其核心是钻孔储能技术,该技术可利用太阳能光热、暖通***余热、工业废热等作为热源,将热能存储于地下约30-40米深的基岩层或淤泥层的钻孔储能***(BTES)中,用于低温期的供暖或高温期的供冷,并可实现跨季节储能,该钻孔储能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也不赘述其详细工作原理。
此外,当外界有工业余热、废热时也可通过换热器等余热利用装置加以利用,将余热导入钻孔储能***中。
二、夏季炎热的雨天和夜晚
当夏季雨天或夜晚无法直接利用太阳能光热直接制冷时,则通过监控***启动储能***和辅助制冷***。其中,分层保温水箱作为热量短期储存装置,其储热时间为4-24小时,钻孔储能作为热量长期储存装置,可实现跨季节存储,电制冷设备作为辅助冷源以提高供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辐照度较好的非供冷季节
在辐照度较好却没有冷负荷需求的其他季节,可将太阳能集热***的热能存储于钻孔储能***中跨季节存储,同时可确保充足的生活热水需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媒介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媒介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太阳能集热器、钻孔储能装置、分层流通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以及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所述分层流通装置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钻孔储能装置、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和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与所述钻孔储能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还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包括分层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制冷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制冷装置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一集热输出端和第一集热输入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一储能输入端和第一储能输出端,所述第一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集热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第二集热输出端和第二集热输入端,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一流通输入端和第一流通输出端,所述第二集热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通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集热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二流通输入端和第二流通输出端,所述吸收式制冷装置具有制冷输入端和制冷输出端,所述第二流通输出端与所述制冷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通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流通装置具有第三流通输出端,所述钻孔储能装置具有第二储能输入端,所述第三流通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输入端连接。
CN201910124994.0A 2019-02-20 2019-02-20 太阳能储能转换*** Active CN109780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4994.0A CN109780738B (zh) 2019-02-20 2019-02-20 太阳能储能转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4994.0A CN109780738B (zh) 2019-02-20 2019-02-20 太阳能储能转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0738A true CN109780738A (zh) 2019-05-21
CN109780738B CN109780738B (zh) 2020-09-18

Family

ID=6650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4994.0A Active CN109780738B (zh) 2019-02-20 2019-02-20 太阳能储能转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073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923A (zh) * 2002-08-08 2003-05-07 天津大学 土壤蓄热式太阳能热泵供热***及供热方法
CN10183268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潘戈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
CN102080880A (zh) * 2010-04-28 2011-06-01 北京汉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太阳能供热制冷***
CN102080886A (zh) * 2011-02-23 2011-06-01 张瑞明 利用土壤的储能装置
CN202101322U (zh) * 2011-04-26 2012-01-04 乐山航大星光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合式***储能换热装置
KR20130085696A (ko) * 2012-01-20 2013-07-30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열 지중축열방식의 태양열겸용 히트펌프장치의 급탕 및 난방시스템
CN103758625A (zh) * 2013-12-25 2014-04-30 邹燕燕 一种车用太阳能冷却***
CN103900287A (zh) * 2014-04-04 2014-07-02 东南大学 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运行的热交换***
WO2018016972A3 (en) * 2016-07-22 2018-04-05 Nmbu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thermal energ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923A (zh) * 2002-08-08 2003-05-07 天津大学 土壤蓄热式太阳能热泵供热***及供热方法
CN101832682A (zh) * 2009-03-13 2010-09-15 潘戈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
CN102080880A (zh) * 2010-04-28 2011-06-01 北京汉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太阳能供热制冷***
CN102080886A (zh) * 2011-02-23 2011-06-01 张瑞明 利用土壤的储能装置
CN202101322U (zh) * 2011-04-26 2012-01-04 乐山航大星光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有限公司 太阳能组合式***储能换热装置
KR20130085696A (ko) * 2012-01-20 2013-07-30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태양열 지중축열방식의 태양열겸용 히트펌프장치의 급탕 및 난방시스템
CN103758625A (zh) * 2013-12-25 2014-04-30 邹燕燕 一种车用太阳能冷却***
CN103900287A (zh) * 2014-04-04 2014-07-02 东南大学 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运行的热交换***
WO2018016972A3 (en) * 2016-07-22 2018-04-05 Nmbu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thermal ener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0738B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4569B1 (ko) 태양열집열기와 히트펌프식 공조기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온수공급시스템
KR100777830B1 (ko) 태양열과 대기열의 복합식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4895218A (zh) 耦合可再生能源的蓄能调温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KR102362508B1 (ko) 복합 집열기 적용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제어 시스템
CN109114804A (zh) 太阳能光伏-市电联合驱动的光伏光热一体化双源热泵热水***及其运行方法
WO2006136860A1 (en) Improv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1954760U (zh) 太阳能热泵复合热水装置
KR20150028491A (ko) 태양열원 및 지열원 복합 냉난방 시스템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1769654B (zh) 压缩式热泵供热***以及供热方法
CN104534685A (zh) 一种分体式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
CN204404560U (zh) 一种分体式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复合***
CN201973898U (zh) 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的全屋顶太阳能热水器
CN101813378B (zh) 利用普通燃气或电热水器改装成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法
CN100572973C (zh) 一种太阳能、峰谷电蓄热的热水供应与制冷复合装置
CN108321448A (zh) 一种高效的轨道交通储能热管理***及其热管理方法
CN111981709A (zh) 利用自然能的储能装置和二氧化碳热泵耦合***及方法
CN109780738A (zh) 太阳能储能转换***
KR101110694B1 (ko)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장치
CN201688578U (zh) 利用燃气或电热水器改装成的太阳能热水器
CA2740042A1 (en) Solar and ambient sourced heat pump system
Mehrpanahi et al. Extraction of optimal SAGSHP sizing based on the various control logic in specific climate condition
CN102374696A (zh) 太阳能+热泵采暖、制冷与热水***
Zarrella et al. A double source heat pump: A case study
CN216110641U (zh) 一种高原水井解冻防冻***
KR102652407B1 (ko) 재생에너지를 이용한 스마트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7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