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7848B -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7848B
CN109717848B CN201910112382.XA CN201910112382A CN109717848B CN 109717848 B CN109717848 B CN 109717848B CN 201910112382 A CN201910112382 A CN 201910112382A CN 109717848 B CN109717848 B CN 109717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sensing element
force sensing
roller
mo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3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7848A (zh
Inventor
彭勃
杜斌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mei Kangmin Zhu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mei Kangmin Zhu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mei Kangmin Zhu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mei Kangmin Zhu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23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7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7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7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7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7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使用过程中,通过第四移动组件调整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在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以调整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及第三移动组件上对应的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之间的间距,使得符合于“寸”、“关”、“尺”三部的间距要求。此外,通过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沿着横向方向移动,便可以使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分别更加准确地与“寸”、“关”、“尺”三部进行对位。如此,能适应于更多人群对把脉部位相应调整,不仅提高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且能降低装置配置成本。

Description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背景技术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的中医诊断的四种重要手段。其中“切”更是诊断过程中及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前辈长年的经验的累积把脉象归结为了许多种类,如浮脉、沉脉、实脉、虚脉等,但是由于中医诊断脉象完全只能依靠中医医师经验来主管分析,就同一种脉象来看不同的医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手感,并且由于老式的中医脉象采集设备都采用单点式的采集方式,只能采集“寸”、“关”、“尺”三部中任意一部,所以这样采集的数据是不可靠性和不完整性,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医生去分析样本数据。
传统的把脉装置有利用力传感器来感应获取“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信息。然而,对于身高、年龄及体重等人体特征参数不相同的人,由于所对应的“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也不相同,如此通常需要采用对应尺寸型号的把脉装置进行对位检测,这样增加了把脉装置的型号,进而增加了医院的把脉装置的配置成本;此外,当选取某型号的把脉装置的力传感器与人手腕上的“寸”、“关”、“尺”三部中至少一部存在对位偏差时,将导致诊断数据获取的准确性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它能适应于更多人群对把脉部位相应调整,不仅提高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且能降低装置配置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分别用于对应驱动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沿着横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第四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沿着纵向方向相向运动靠近所述第三移动组件,以及背向运动远离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对应设置。
上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使用过程中,对于身高、年龄及体重等参数不相同的人,由于对应的“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不同,可以通过第四移动组件调整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在支撑组件上的位置,从而便可以调整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及第三移动组件上对应的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之间的间距,以符合于“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要求。此外,通过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沿着横向方向移动,便可以使得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分别更加准确地与“寸”、“关”、“尺”三部进行对位。如此,能适应于更多人群对把脉部位相应调整,不仅提高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且能降低装置配置成本。此外,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在手腕皮肤上移动过程中,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在手腕皮肤上移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较小,不会损坏仪器,且移动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一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二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三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均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为一体化带状体,所述带状体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所述带状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带状体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动组件包括双向螺杆、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及第三移动块;所述双向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双向螺杆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移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三移动块设有与所述双向螺杆套设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一丝杆、第一导向杆及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套设配合的第三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架上;
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第二丝杆、第二导向杆及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二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套设配合的第四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架上;
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包括第三滑动块、第三丝杆、第三导向杆及第三移动架,所述第三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三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三丝杆套设配合的第五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三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或第一移动块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连;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或第二移动块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二丝杆相连;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块或第三移动块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三丝杆相连;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三电机均用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四导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四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双向螺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动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双向螺杆相连,所述第四电机与用于输入人体特征参数以及根据所述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之间的间距信息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一种诊脉装置,包括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还包括施压机构与穿戴元件,所述施压机构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穿戴元件与所述施压机构相连,所述穿戴元件用于穿戴于手腕上。
上述的诊脉装置,由于包括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诊脉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的位置信息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动作,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的压力感应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及外壳拆开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装置准备佩戴到手腕上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装置佩戴到手腕上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诊脉双向调位机构的齿轮组与齿条配合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1、支撑组件,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二支撑板,113、第四导向杆,114、齿条,12、第一移动组件,121、第一滑动块,122、第一丝杆,123、第一导向杆,124、第一移动架,1241、第三螺套,125、第一电机,13、第二移动组件,131、第二滑动块,132、第二丝杆,133、第二导向杆,134、第二移动架,135、第二电机,14、第三移动组件,141、第三滑动块,142、第三丝杆,143、第三导向杆,144、第三移动架,145、第三电机,151、第一滚轮,152、第二滚轮,153、第三滚轮,16、第四移动组件,161、双向螺杆,162、第一移动块,1621、第一螺套,163、第二移动块,1631、第二螺套,164、第三移动块,165、第四电机,166、固定轴承,17、带状体,171、第一力传感元件,172、第二力传感元件,173、第三力传感元件,18、外壳,19、齿轮组,191、第一齿轮,192、第二齿轮,193、第三齿轮,20、施压机构,30、穿戴元件,40、手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包括:支撑组件11、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第三移动组件14、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第四移动组件16,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分别用于对应驱动所述第一滚轮151、所述第二滚轮152、所述第三滚轮153沿着横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
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与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沿着纵向方向相向运动靠近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以及背向运动远离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
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151、所述第二滚轮152及所述第三滚轮153对应设置。
上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使用过程中,对于身高、年龄及体重等参数不相同的人,由于对应的“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不同,可以通过第四移动组件16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与第二移动组件13在支撑组件11上的位置,从而便可以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及第三移动组件14上对应的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以符合于“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要求。此外,通过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第三移动组件14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第三滚轮153沿着横向方向移动,便可以使得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分别更加准确地与“寸”、“关”、“尺”三部进行对位。请参阅图5及图6,示意出了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装设到手腕40上的状态图。如此,能适应于更多人群对把脉部位相应调整,不仅提高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且能降低装置配置成本。此外,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第三滚轮153在手腕40皮肤上移动过程中,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第三滚轮153在手腕40皮肤上移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较小,不会损坏仪器,且移动较为方便。
请参阅图7与图8,为了避免第一滚轮151与第二滚轮152在手腕皮肤上平移移动,而是使得第一滚轮151与第二滚轮152在手腕皮肤上通过滚动方式移动,更进一步地,支撑组件11还包括齿条114。所述第一滚轮151与第二滚轮152均设置有与所述齿条114相啮合的齿轮组19。齿条114与齿轮组19相互啮合,能避免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在手腕皮肤上平移移动,并能使得第一滚轮151与第二滚轮152在手腕皮肤上通过滚动方式移动,这样能减小移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不会损坏仪器,且移动较为方便。
具体而言,齿轮组19包括与第一滚轮151或第二滚轮152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191,以及第二齿轮192。第一齿轮191通过第二齿轮192与齿条相啮合。如此,第一滚轮151或第二滚轮152在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191带动第二齿轮192转动,第二齿轮192转动时沿着齿条114移动。为了保证第二齿轮192与齿条114更好地啮合,齿轮组19还包括与第二齿轮192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193,第三齿轮193与齿条114相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一滚轮15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二滚轮15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三滚轮153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均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如此,当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与第二移动组件13的位置后,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之间的间距相应调整,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与第三滚轮153在调间距过程中转动一定角度,由于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第三力传感元件173均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并绕滚轮设置,这样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仍然有压力传感通道与人手腕40皮肤接触,能保证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为一体化带状体17。所述带状体17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所述带状体17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151、所述第二滚轮152、所述第三滚轮153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带状体17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如此,当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与第二移动组件13的位置后,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之间的间距相应调整,由于带状体17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这样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分别与带状体17相接触的部位有压力传感通道,且该压力传感通道能感应出“寸”、“关”、“尺”三部的脉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图5及图6,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还包括外壳18。外壳18套设于支撑组件11外,起到保护作用。外壳18设有露出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的开口区,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穿过开口区后直接与人手腕40皮肤相接触。具体而言,当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包括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时,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及第三滚轮153均伸出到开口区外,如此有利于滚轮上贴合设置的片状力传感元件能与人手腕40皮肤相接触,并在外壳18被例如气缸推力驱动、气囊充气后的挤压推力、或电机丝杆的驱动力施压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获取到人手腕40上的“寸”、“关”、“尺”三部的脉象数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或图4,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包括双向螺杆161、第一移动块162、第二移动块163及第三移动块164。所述双向螺杆16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双向螺杆16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移动块162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移动块162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相连。所述第二移动块163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移动块163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相连。所述第三移动块164设有与所述双向螺杆161套设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移动块164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相连。如此,通过转动双向螺杆161来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与第二移动组件13在支撑组件11上的位置,从而便可以调整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及第三移动组件14上对应的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以符合于“寸”、“关”、“尺”三部之间的间距要求。在双向螺杆161转动过程中,第三移动块164由于设置的为通孔,不会跟随着双向螺杆161转动而左右移动。具体地,第三移动块164在双向螺杆161的轴向方向锁死固定,并可以相对于双向螺杆161转动,如此,双向螺杆161转动过程中能保证第三移动块164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包括第一滑动块121、第一丝杆122、第一导向杆123及第一移动架124。所述第一滑动块12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第一丝杆12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121、所述第一移动块16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121、所述第一移动块162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架124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122套设配合的第三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23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滚轮15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架124上。
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包括第二滑动块131、第二丝杆132、第二导向杆133及第二移动架134。所述第二滑动块13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第二丝杆13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131、所述第二移动块16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13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131、所述第二移动块163相连,所述第二移动架134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132套设配合的第四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杆133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滚轮15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架134上。
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包括第三滑动块141、第三丝杆142、第三导向杆143及第三移动架144。所述第三滑动块14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第三丝杆14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141、所述第三移动块16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14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141、所述第三移动块164相连,所述第三移动架144设有与所述第三丝杆142套设配合的第五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向杆143滑动配合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三滚轮15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架14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还包括第一电机125。所述第一电机125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121或第一移动块162上,所述第一电机125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丝杆122相连。所述第二移动组件13还包括第二电机135,所述第二电机135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131或第二移动块163上,所述第二电机135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二丝杆132相连。所述第三移动组件14还包括第三电机145,所述第三电机145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块141或第三移动块164上,所述第三电机145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三丝杆142相连。所述第一电机125、所述第二电机135及所述第三电机145均用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如此,当控制器判断到由于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没有与“寸”、“关”、“尺”三部进行对位准确而导致诊断数据获取异常时,则通过控制第一电机125、第二电机135及第三电机145动作,对应驱动第一滚轮151、第二滚轮152、第三滚轮153沿着横向方向移动,便可以使得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分别更加准确地与“寸”、“关”、“尺”三部进行对位,保证诊断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与第四导向杆113。所述第一支撑板111通过所述第四导向杆11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12相连,所述双向螺杆161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1、所述第二支撑板112上。所述第一滑动块121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113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块131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113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块141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113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还包括第四电机165。所述第四电机165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所述第四电机165的输出转轴与所述双向螺杆161相连,所述第四电机165与用于输入人体特征参数以及根据所述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信息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如此,控制器根据所输入的人体特征参数,按照预设转换关系确定出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信息后,相应控制电机工作,电机驱动双向螺杆161转动调节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这样便无需人为进行转换或者估测进行手动调节双向螺杆161,能提高获取的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可选地,也可以通过人为手动来驱动双向螺杆161转动的方式来调节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之间的间距。具体而言,所述第四电机165装设第一支撑板1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块162包括可拆卸的第一螺套1621,所述第一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一螺套1621内。所述第二移动块163包括可拆卸的第二螺套1631,所述第二螺纹孔设于所述第二螺套1631内。第一移动架124包括可拆卸的第三螺套1241,第三螺纹孔设于第三螺套1241内。第二移动架134包括可拆卸的第四螺套,第四螺纹孔设于第四螺套内,第三移动架144包括可拆卸的第五螺套,第五螺纹孔设于第五螺套内。
所述双向螺杆161通过固定轴承166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上。同样地,第一丝杆122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166与第一移动块162、第一滑动块121可转动相连。第二丝杆132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166与第二移动块163、第二滑动块131可转动相连。第三丝杆142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166与第三移动块164、第三滑动块141可转动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一种诊脉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还包括施压机构20与穿戴元件30。所述施压机构20与所述支撑组件11相连,所述穿戴元件30与所述施压机构20相连,所述穿戴元件30用于穿戴于手腕40上。
上述的诊脉装置,由于包括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10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诊脉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第三移动组件14、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的位置信息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12、第二移动组件13、第三移动组件14、所述第四移动组件16动作,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171、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173的压力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穿戴元件30具体为与支撑组件11相连的绑带、连接绳或手套等等。此外,施压机构20具体为气缸、可充气气囊或电机丝杆。如此,施压机构20具体可以通过气缸推力驱动、气囊充气后的挤压推力、或电机丝杆的驱动力施压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使得第一力传感元件171、第二力传感元件172及第三力传感元件173按照预设的压力分别与人手腕40上的“寸”、“关”、“尺”三部接触配合,这样便能够保证获取到人手腕40上的“寸”、“关”、“尺”三部的脉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分别用于对应驱动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沿着横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第四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沿着纵向方向相向运动靠近所述第三移动组件,以及背向运动远离所述第三移动组件;
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一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二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绕设贴合于所述第三滚轮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均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
所述第四移动组件包括双向螺杆、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及第三移动块;所述双向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双向螺杆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螺纹段与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移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段套设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三移动块设有与所述双向螺杆套设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一丝杆、第一导向杆及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一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套设配合的第三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架上;
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块、第二丝杆、第二导向杆及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二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杆套设配合的第四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架上;
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包括第三滑动块、第三丝杆、第三导向杆及第三移动架,所述第三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三丝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相连,所述第三移动架设有与所述第三丝杆套设配合的第五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三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架上;
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块或第一移动块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连;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或第二移动块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二丝杆相连;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块或第三移动块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三丝杆相连;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三电机均用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为一体化带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为阵列式多感应触点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带状体的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诊脉双向调位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支撑组件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露出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的开口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四导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四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双向螺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四导向杆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动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移动组件还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双向螺杆相连,所述第四电机与用于输入人体特征参数以及根据所述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之间的间距信息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9.一种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诊脉双向调位机构,还包括施压机构与穿戴元件,所述施压机构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所述穿戴元件与所述施压机构相连,所述穿戴元件用于穿戴于手腕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人体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力传感元件、第二力传感元件及第三力传感元件的位置信息并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三移动组件、所述第四移动组件动作,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力传感元件、所述第二力传感元件及所述第三力传感元件的压力感应信号。
CN201910112382.XA 2019-02-13 2019-02-13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Active CN109717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382.XA CN109717848B (zh) 2019-02-13 2019-02-13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382.XA CN109717848B (zh) 2019-02-13 2019-02-13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7848A CN109717848A (zh) 2019-05-07
CN109717848B true CN109717848B (zh) 2024-05-24

Family

ID=66301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382.XA Active CN109717848B (zh) 2019-02-13 2019-02-13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7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0602B (zh) * 2019-06-27 2024-06-04 玉生堂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69744A (ko) * 2002-02-25 2003-08-27 주식회사 트루썸 진맥위치 탐지장치
FR2911205A1 (fr) * 2007-01-05 2008-07-1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connaissance d'un individu
CN108078553A (zh) * 2017-12-28 2018-05-29 黄忠全 高精密智能化脉诊仪
CN108784664A (zh) * 2018-06-28 2018-11-1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设备的诊脉装置
CN209863798U (zh) * 2019-02-13 2019-12-31 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69744A (ko) * 2002-02-25 2003-08-27 주식회사 트루썸 진맥위치 탐지장치
FR2911205A1 (fr) * 2007-01-05 2008-07-1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connaissance d'un individu
CN108078553A (zh) * 2017-12-28 2018-05-29 黄忠全 高精密智能化脉诊仪
CN108784664A (zh) * 2018-06-28 2018-11-1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器和图像采集设备的诊脉装置
CN209863798U (zh) * 2019-02-13 2019-12-31 珠海市万瑙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7848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8553A (zh) 高精密智能化脉诊仪
CN209863798U (zh)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CN109717848B (zh) 诊脉装置及诊脉双向调位机构
JP2021079058A (ja) 患者運搬用自動救急ベッド
CN109700478A (zh) 一种医用b超检测用多方位检查装置
CN109674455B (zh) 诊脉装置及诊脉调位机构
CN209751023U (zh) 诊脉装置及诊脉调位机构
CN108814537A (zh) 基于结肠诊查微型机器人的结肠三维重构实现***及方法
WO2013177126A2 (en) Electrode assembly
CN219207309U (zh) 介入手术机器人主端操作手柄模块
CN206469868U (zh) 一种电梯导轨顶面距离测量仪
CN205411160U (zh) 一种脉象检测装置
CN110575143A (zh) 膝关节松弛度测量仪
CN106404257B (zh) 一种柔性针穿刺力测量装置
CN110403603B (zh) 一种用于辅助癫痫手术的监测设备
CN113712515B (zh) 一种计算机程序控制的中医脉象检测装置
CN104173029B (zh) 一种可调整的纵向脉象检测驱动器
CN211156114U (zh) 一种医疗超声检查用穿刺针定位装置
CN209996309U (zh) 脉诊仪机械手指
CN209661680U (zh) 一种肌骨超声检测探头装置
CN203315002U (zh) 一种脑血流检测探头的头架装置
CN215227551U (zh) 用于肠镜检查的腹部压迫器
CN215459732U (zh) 一种利于肠镜检查***固定装置
CN114642408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疗诊断装置及诊断***
CN104510454B (zh) 血管硬度检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1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unit 3, building 1, No. 145, Mingzhu North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imei Kangmin (Zhuhai)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2-2, 7th floor, No. 18 Futian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WANNAOTE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