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8245A -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8245A
CN109678245A CN201910092963.1A CN201910092963A CN109678245A CN 109678245 A CN109678245 A CN 109678245A CN 201910092963 A CN201910092963 A CN 201910092963A CN 109678245 A CN109678245 A CN 109678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ource
anoxic pond
pond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2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8245B (zh
Inventor
李志华
贝源
郭耀
杭振宇
杨成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0929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78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78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8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8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8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02F3/305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denit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06Regulation method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包括:进水初沉池分离,有限提升C/N;强化内源耗氧过程;优质、劣质碳源的分离及合理利用;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该方法通过将污水中优质碳源和劣质碳源分离,以及合理分配利用,将劣质碳源用于污水处理内回流溶氧的消耗,将优质碳源用于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在不投加或有限投加碳源的情况下,使生物脱氮效率明显提高。通过控制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胶体态碳源能够絮凝沉淀,污水中劣质碳源进一步从污水中分离。通过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使得劣质碳源与内回流溶氧能够充分接触以确保消除溶氧,避免溶氧与反硝化竞争优质碳源。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通过调整水处理运行方式,将碳源优化利用,消除内回流溶氧,提高生物脱氮过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政污水的水质水量特征显著改变,污水中氮、磷含量明显提升,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愈加严格,但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依然存在诸多棘手问题,活性污泥法也因为自身不足而成为研究和改进的难题。从之前的一级B到一级A再到准IV类,从以去除碳和磷为主到以脱氮除磷为核心,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不断提高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和排放标准,其中出水TN的稳定达标问题尤为严峻。
生物脱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脱氮形式,但它存在着需要迫切改进的问题,即DO携带和跌水曝气产生的高溶解氧环境和COD的低利用率。内回流混合液中溶氧与缺氧池内NO3 --N竞争碳源导致碳源不足,使缺氧池反硝化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脱氮效率。因此内回流中的溶解氧以及进水中碳源的利用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有很多研究基于C/N探索了不同碳源对反硝化途径的作用效果,但COD的可生物降解性也应当予以重视。
外加碳源是实际运行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硝化速率,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过程的运行方法成为本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对于生物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我们使用有限提升C/N、在缺氧段前端导入内源耗氧过程、优化利用优质、劣质碳源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方法来消除内回流中溶氧以确保反硝化碳源充足,从而提升脱氮效果。这样不仅避免投加大量碳源,节约成本,而且使碳源可以合理高效利用,同时解决了初沉池沉淀液的处理问题。具体通过补充碳源,缺氧池中段进水,利用初沉池分离优质、劣质碳源来实现。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进水经初沉池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缺氧池中段,沉淀液经过滤后与缺氧池内回流液在缺氧池前端汇合;
2)当初沉池进水C/N小于4~6时,通过补充碳源,使缺氧池中段反硝化过程的C/N有限提升;
3)缺氧池出水经好氧池处理后一部分进入二沉池,一部分经内回流进入到缺氧池前端;
4)初沉池中经分离后的上清液和沉淀液中包括优质碳源和劣质碳源,将沉淀液中劣质碳源用于内回流液中溶氧的消除;将上清液中优质碳源用于缺氧池中段进行反硝化;
5)进入二沉池的进水进行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底部污泥一部分经外回流进入缺氧池,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6)将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液进行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判断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
当胶体态COD<10%,采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当胶体态COD>10%,采用投加PAC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
当溶解态COD<1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30~60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当溶解态COD为10%~3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20~3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当溶解态COD>3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5~2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缺氧池前端和缺氧池中段为在工艺流程中的先后顺序,缺氧池中段相对于缺氧池前端的进水位置后移但不限于某一具***置。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通过补充碳源使缺氧池中段反硝化过程的C/N有限提升,其中碳源包括淀粉、乙酸钠或丙酸钠;所述C/N有限提升范围为1~3。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优质碳源为快速降解COD,为呈溶解态的碳源,生物降解速率>14.7mg COD/(g污泥·h);
所述劣质碳源为慢速降解COD,为多数呈颗粒态、少数呈胶体态的碳源,包括淀粉或胶体,微生物降解速率≤14.7mg COD/(g污泥·h)。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采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为初沉池直接与缺氧池串联。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采用投加PAC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为在初沉池后串联一个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为碳源分离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或平流式沉淀池。
进一步,所述碳源分离池为在进水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微滤膜,在进水区中投加PAC聚合氯化铝,通过微滤膜的部分为优质碳源,截留下部分为劣质碳源;
所述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为在配水槽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挡板,在出水区下方水平设置斜板或斜管作为沉淀区,沉淀区底部为进水区,配水槽与所述进水区之间设置一面穿孔墙,进水区底部设为多段锥形底作为污泥区;
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为在配水槽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挡板,出水池底部为斜面,在斜面一端带有锥形底作为污泥区,挡板与所述锥形底对应。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判断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包括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和采用推流式缺氧池的情况:
6a)在A2/O工艺中,初沉池后接沉淀池,沉淀池后串联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初沉池沉淀液过滤后打入厌氧池内;
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池沉淀液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
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
6b)在A/O工艺中,初沉池后接沉淀池,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后接沉淀池内,二沉池前串联好氧池;
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
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内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
进一步,所述完全混合式缺氧池为池内各点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完全一致,通过调整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沉淀池上清液入流点二者进水位置,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二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所述推流式缺氧池为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而池内横断面各点浓度均匀一致,通过调整前后段缺氧池容积比,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沉淀池上清液入流点二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进一步,所述初沉池分离、厌氧池处理、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处理和二沉池分离过程中控制水温度为15~25℃,pH为7.0±0.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
大量投加传统碳源,如葡萄糖、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等,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物脱氮效率,但其投加量不易控制,并且长期投加会提高运行成本,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投加包含纤维素类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等的新型碳源,如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植物秸秆等,对脱氮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实际运用中不利于脱氮效率提高和运行出水水质稳定。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缺氧池中段导入内源耗氧,分离污水中优质、劣质碳源,可以避免碳源的大量投加,节约运行成本。
2)合理高效,将进水碳源充分利用
进水中大量劣质碳源(颗粒态、慢速降解)在初沉池被浪费,同时初沉池的沉淀液处理也带来了问题。部分溶解性碳源较易吸附于污水中携带的颗粒态物质表面,并随其沉降而流失。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最快,而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处理速率相对较慢。因此在缺氧段前端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利用初沉池沉淀液中劣质碳源使回流液中的DO被适当的消耗,确保缺氧段的进水中的COD不被残余的DO浪费,使初沉池出水中的优质碳源被高效利用,提高反硝化效果。
3)经本发明有限提高C/N后,反硝化过程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升。
4)根据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控制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胶体态碳源能够絮凝沉淀,污水中劣质碳源进一步从污水中分离。通过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劣质碳源与内回流溶氧能够充分接触以确保溶氧被消除,避免溶氧与反硝化竞争优质碳源,降低脱氮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用改良A2/O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用改良A/O工艺流程图;
图3(a)-(c)为本发明所用碳源分离池及沉淀池示意图;
图4(a)-(e)为有限提高C/N条件下的进、出水情况;
图5(a)-(e)为导入内源耗氧过程的进、出水情况;
图6(a)-(e)低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的进、出水情况;
图7(a)-(e)高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的进、出水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通过发现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污水运行方法,进而选择合适的管理运行措施,包括以下步骤:
1)进水经初沉池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缺氧池中段,沉淀液经过滤后与缺氧池内回流液在缺氧池前端汇合,缺氧池前端和缺氧池中段为在工艺流程中的先后顺序,缺氧池中段相对于缺氧池前端的进水位置后移但不限于某一具***置;
2)当初沉池进水C/N小于4~6时,通过补充碳源,使缺氧池中段反硝化过程的C/N有限提升,提升范围为1~3;其中碳源包括淀粉、乙酸钠或丙酸钠;
3)缺氧池出水经好氧池处理后一部分进入二沉池,一部分经内回流进入到缺氧池前端;
4)初沉池中经分离后的上清液和沉淀液中包括优质碳源和劣质碳源,优质碳源为快速降解COD,为呈溶解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钠或丙酸钠,易被微生物降解。其中,生物降解速率大于14.7mg COD/(g污泥·h);劣质碳源为慢速降解COD,为多数呈颗粒态、少数呈胶体态的碳源,包括淀粉或胶体,生物降解速率较慢,微生物降解速率≤14.7mg COD/(g污泥·h)。将沉淀液中劣质碳源用于内回流液中溶氧的消除;将上清液中优质碳源用于缺氧池中段进行反硝化;
5)进入二沉池的进水进行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底部污泥一部分经外回流进入缺氧池,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6)将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液进行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判断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
6a)当胶体态COD<10%,采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即初沉池直接与缺氧池串联;当胶体态COD>10%,采用投加PAC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即在初沉池后串联一个分离单元,分离单元为碳源分离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或平流式沉淀池,见图3(a)、图3(b)、图3(c)。
其中,图3(a)所示,碳源分离池为在进水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微滤膜1,在进水区中投加PAC聚合氯化铝,能够使胶体态COD絮凝沉淀。通过微滤膜的部分为优质碳源,截留下部分为劣质碳源。
其中,图3(b)所示,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为在配水槽2与出水区5之间设置一块挡板3,在出水区下方水平设置斜板或斜管作为沉淀区4,沉淀区4底部为进水区6,配水槽2与进水区6之间设置一面穿孔墙8,进水区6底部设为多段锥形底作为污泥区7。
其中,图3(c)所示平流式沉淀池为在配水槽2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挡板3,出水池底部为斜面,在斜面一端带有锥形底作为污泥区,挡板与锥形底对应。
6b)当溶解态COD<1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30~60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当溶解态COD为10%~3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20~3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当溶解态COD>3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5~2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在A2/O工艺中,如图1所示,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后接沉淀池(分离单元)内,沉淀池后串联厌氧池,二沉池前串联好氧池,初沉池沉淀液过滤后打入厌氧池内;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池沉淀液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图1中A点为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入流点,B点为碳源分离池或沉淀池上清液打入缺氧池中段的入流点,二者保持5~60min的水力停留时间。
在A/O工艺中,如图2所示,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后接沉淀池内,二沉池前串联好氧池;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内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
其中,完全混合式缺氧池为池内各点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完全一致,通过调整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沉淀池上清液入流点二者进水位置,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二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推流式缺氧池为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而池内横断面各点浓度均匀一致,通过调整前后段缺氧池容积比,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上清液入流点二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其中,初沉池分离、厌氧池处理、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处理和二沉池分离过程中控制水温度为15~25℃,pH为7.0±0.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效果。
首先,采用2个SBR反应器(R1和R2,尺寸见表2),反应器内所有处理过程是在同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混合液始终留在池中,不需额外设置二沉池和外回流设备。分别接种取自西安第二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反应器进水均为模拟生活污水,运行周期为6小时(10min进水,120min缺氧搅拌,180min曝气,30min沉降,15min排水和5min闲置)。COD进水条件见表1,其他进水基质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运行条件见表2。
其次,R1和R2反应器平行运行,R1为传统工艺,R2为多段进水工艺。R2的进水根据不同比例分成三段,同时缺氧搅拌和曝气被平均分为三段。
定期对R1、R2反应器内污泥浓度、pH进行监测,使其控制在表2范围内。
表1COD进水条件
表2其他进水基质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运行条件
实验过程先后分别对R1和R2反应器进水条件进行调整:
进水经过初沉池分离,上清液进入SBR反应器R1和R2。
S1、a)进水C/N:通过投加淀粉和乙酸钠,设置初沉池进水C/N前10天为6,后10天为8;
b)进水位置:通过调整SBR反应器进水位置,在缺氧段前端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前10天为反应器前端进水,进水中碳源用于前端溶氧的消除,后10天进水位置后移,为中段进水,进水中碳源用于缺氧中段反硝化,分别调整前端进水位置与中段进水位置,使二者水力停留时间差值为60min;
c)进水COD生物降解性:分别在低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和高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运行,R1进水比例不变,同时按照步骤S2中对R2进水按不同比例分成三段(7:2:1进水条件,3:4:3进水条件和4:4:2进水条件)。
S2、对步骤S1中不同进水条件下,进水依次经过缺氧、好氧、沉淀、上清液排出过程。
S3、对步骤S1、S 2中不同进水条件下进、出水测定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NH4 +-N(纳式试剂分光光度法)、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污泥浓度(烘干称重法)。
S4、对步骤S3中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步骤S1中不同进水条件下步骤S3中各指标的进出水浓度变化趋势,判断强化生物除氮的处理效果(见附图4(a)-(e),图5(a)-(e),图6(a)-(e),图7(a)-(e))。
实施例分析:
图4(a)-(e)说明有限提高C/N后,两种工艺中NH4 +-N和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而反硝化过程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升,且传统工艺明显优于多段进水工艺。用SBR反应器的两种运行方式的对比说明各进水条件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两种运行工艺下都是可行的。
图5(a)-(e)说明在缺氧段前端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后,两种工艺中NH4 +-N和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对于TN的去除,传统工艺优于多段进水工艺,中段进水在两种工艺中的处理效果均优于前端进水,可以明显消除传统工艺和多段进水工艺中的内回流溶氧,保证溶解氧不与反硝化竞争碳源,使反硝化正常进行,避免进水COD浪费。
图6(a)-(e)为低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的进、出水情况,传统工艺下出水较稳定,在多段进水工艺下整体对比4:4:2进水条件较优;图7(a)-(e)为高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的进、出水情况,传统工艺下出水较稳定,多段进水工艺下整体对比3:4:3进水条件较优。整体比较,多段进水工艺下淀粉作为唯一碳源时,TN去除效率较好。说明进水碳源组分对消除内回流溶氧有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工艺中慢速降解(颗粒态)有机物含量过高,不利于溶解氧的消除,进而影响脱氮效果;在多段进水工艺中,由于慢速降解(颗粒态)有机物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好氧条件下慢速降解COD在不会被完全降解,随回流液被转移到缺氧段,有利于消耗掉内回流中的溶解氧。
进一步,本发明采用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使胶体态碳源絮凝沉淀,污水中劣质碳源得到进一步分离,可以减少后续处理负荷,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通过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劣质碳源与内回流溶氧能够充分接触,确保溶氧消除,可以避免溶氧与反硝化竞争优质碳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采用补充碳源、在缺氧段前端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分别在低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和高慢速可降解COD进水条件下分析总氮的去除效果,由此探究内回流中的溶解氧消除以及进水中碳源的利用情况。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进水经初沉池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缺氧池中段,沉淀液经过滤后与缺氧池内回流液在缺氧池前端汇合;
2)当初沉池进水C/N小于4~6时,通过补充碳源,使缺氧池中段反硝化过程的C/N有限提升;
3)缺氧池出水经好氧池处理后一部分进入二沉池,一部分经内回流进入到缺氧池前端;
4)初沉池中经分离后的上清液和沉淀液中包括优质碳源和劣质碳源,将沉淀液中劣质碳源用于内回流液中溶氧的消除;将上清液中优质碳源用于缺氧池中段进行反硝化;
5)进入二沉池的进水进行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底部污泥一部分经外回流进入缺氧池,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
6)将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液进行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判断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
当胶体态COD<10%,采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当胶体态COD>10%,采用投加PAC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
当溶解态COD<1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30~60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当溶解态COD为10%~30%,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20~3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溶解态COD>30%时,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应与上清液入流点保持5~25min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缺氧池前端和缺氧池中段为在工艺流程中的先后顺序,缺氧池中段相对于缺氧池前端的进水位置后移但不限于某一具***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补充碳源使缺氧池中段反硝化过程的C/N有限提升,其中碳源包括淀粉、乙酸钠或丙酸钠;所述C/N有限提升范围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优质碳源为快速降解COD,为呈溶解态的碳源,生物降解速率>14.7mg COD/(g污泥·h);
所述劣质碳源为慢速降解COD,为多数呈颗粒态、少数呈胶体态的碳源,包括淀粉或胶体,微生物降解速率≤14.7mg COD/(g污泥·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采用直接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为初沉池直接与缺氧池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采用投加PAC分离法进行初沉池进水分离为在初沉池后串联一个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为碳源分离池、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或平流式沉淀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分离池为在进水区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微滤膜,在进水区中投加PAC聚合氯化铝,通过微滤膜的部分为优质碳源,截留下部分为劣质碳源;
所述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为在配水槽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挡板,在出水区下方水平设置斜板或斜管作为沉淀区,沉淀区底部为进水区,配水槽与所述进水区之间设置一面穿孔墙,进水区底部设为多段锥形底作为污泥区;
所述平流式沉淀池为在配水槽与出水区之间设置一块挡板,出水池底部为斜面,在斜面一端带有锥形底作为污泥区,挡板与所述锥形底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判断初沉池中不同状态COD占比,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包括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和采用推流式缺氧池的情况:
6a)在A2/O工艺中,初沉池后接沉淀池,沉淀池后串联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初沉池沉淀液过滤后打入厌氧池内;
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沉淀池沉淀液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
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所述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
6b)在A/O工艺中,初沉池后接沉淀池,初沉池上清液打入后接沉淀池内,二沉池前串联好氧池;
采用完全混合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一段缺氧池,沉淀池上清液打入到缺氧池中段,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缺氧池前端;
采用推流式缺氧池时,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串联两段缺氧池,沉淀池内上清液打入后段缺氧池,初沉池和沉淀池沉淀液经过滤后与内回流液混合后打入到前段缺氧池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混合式缺氧池为池内各点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完全一致,通过调整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沉淀池上清液入流点二者进水位置,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二者的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所述推流式缺氧池为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而池内横断面各点浓度均匀一致,通过调整前后段缺氧池容积比,控制溶解态COD不同占比下缺氧池内回流液和沉淀液混合点与沉淀池上清液入流点二者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分离、厌氧池处理、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处理和二沉池分离过程中控制水温度为15~25℃,pH为7.0±0.5。
CN201910092963.1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Active CN109678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2963.1A CN109678245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2963.1A CN109678245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8245A true CN109678245A (zh) 2019-04-26
CN109678245B CN109678245B (zh) 2021-06-08

Family

ID=66195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2963.1A Active CN109678245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782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5820A (zh) * 2019-06-26 2019-09-2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采用推流式缺氧池的低碳源污水生物脱氮***及方法
CN11304503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临沂舜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污染废水生态修复装置
CN115043485A (zh) * 2022-06-13 2022-09-13 海南大学 一种实现发酵型短程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921A (zh) * 2002-02-28 2005-06-01 三星工程株式会社 用于除去氮和磷的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186412A (zh) * 2007-11-28 2008-05-28 吴江市方霞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CN101870540B (zh) * 2010-05-26 2013-01-23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及方法
CN104445833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生化脱氮的方法
CN107381961A (zh) * 2017-08-25 2017-11-24 天津诚信环球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及利用该处理***的处理方法
CN108178464A (zh) * 2018-03-12 2018-06-19 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八段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KR101895833B1 (ko) * 2017-07-23 2018-11-28 주식회사 데오큐브 생흡착조와 활성화조를 이용한 폐수의 고도처리방법 및 그 처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921A (zh) * 2002-02-28 2005-06-01 三星工程株式会社 用于除去氮和磷的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186412A (zh) * 2007-11-28 2008-05-28 吴江市方霞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CN101870540B (zh) * 2010-05-26 2013-01-23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及方法
CN104445833A (zh) * 2014-12-23 2015-03-25 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生化脱氮的方法
KR101895833B1 (ko) * 2017-07-23 2018-11-28 주식회사 데오큐브 생흡착조와 활성화조를 이용한 폐수의 고도처리방법 및 그 처리장치
CN107381961A (zh) * 2017-08-25 2017-11-24 天津诚信环球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及利用该处理***的处理方法
CN108178464A (zh) * 2018-03-12 2018-06-19 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八段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5820A (zh) * 2019-06-26 2019-09-2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采用推流式缺氧池的低碳源污水生物脱氮***及方法
CN11304503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临沂舜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污染废水生态修复装置
CN115043485A (zh) * 2022-06-13 2022-09-13 海南大学 一种实现发酵型短程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CN115043485B (zh) * 2022-06-13 2023-08-08 海南大学 一种实现发酵型短程反硝化除磷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8245B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229B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5585122B (zh) 一种高氨氮低c/n比废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100528777C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6565017B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及其方法
CN109250819B (zh) 一种深度脱氮除磷的mbr污水处理***
CN108046518B (zh) 一种低碳源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26710B (zh) 一种高盐分高氨氮制药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处理装置
CN108341546A (zh) 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及方法
CN109485201A (zh)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多级a/o组合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3121754A (zh) 一种脱氮除磷工艺
CN109678245A (zh)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CN108585384A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209989143U (zh) 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
CN103073156B (zh) 一种生化法处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产废水的方法
CN21068334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mbr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1857345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工艺
CN201713417U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203866153U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114162955A (zh) 一种多点进水微氧循环式多级ao-mbr工艺污水处理***及方法
CN208500698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
CN110950493A (zh) 一种白酒生产废水处理***及方法
CN1388073A (zh) 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处理工艺
CN216998085U (zh) 一种低运行成本的立式污水处理模块集成化反应器
CN218345280U (zh) 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
CN21177054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