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0675A -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0675A
CN109560675A CN201811533384.8A CN201811533384A CN109560675A CN 109560675 A CN109560675 A CN 109560675A CN 201811533384 A CN201811533384 A CN 201811533384A CN 109560675 A CN109560675 A CN 109560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ator
pole
permanent magnet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33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0675B (zh
Inventor
樊英
瞿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333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0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0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0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4Machines with one rotor and two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外定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外定子段,相邻外定子段初始角度相差一个机械角α,且其中,p为电机极对数,p=3i,i为正整数;每个外定子段的的外定子齿上均绕制电枢绕组,每个电枢绕组均为分数槽集中绕组;转子为内置“V型”异极***替极转子,转子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内定子的内定子齿上绕制励磁绕组,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个,每个励磁绕组均为整数槽分布绕组。本发明中内定子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能够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来改变外气隙的磁密,解决了“异极性”交替极所存在的反电势幅值不相等的问题。另外,在增加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退磁风险。

Description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永磁电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永磁电机已广泛应用。据统计,2015年全球稀土永磁材料消费量已达到磁性材料总消费量的20%。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产出大国,在2015年的稀土消费量更是高达40%,达到了8万吨之巨。自2005年以来,全球稀土消费量以近每年3.36%的速度持续增长,而中国在这其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稀土占据着全球稀土供应量的85%,这将极大地消耗我国现有稀土永磁的储存量,因此,研究少稀土或者混合励磁电机可缓解稀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压力迫在眉睫。
对于少稀土电机结构,可以采用交替极结构以铁芯极代替永磁极的方法来实现。由于该种结构能够提升磁路的平均磁导,并减少永磁体用量。除此之外,在减少永磁励磁的前提下,还可以加入电励磁,这样既能够维持永磁电机的电磁特性,同时还能实现对气隙磁密的调节。
交替极电机主要分为“同极性”和“异极性”两类。前者主要是以隔一极的方式将原有永磁极中全部极性相同的永磁体去掉并以铁芯极行进替代;而后者则是通过每隔两极的方式将原有永磁极中部分极性相异的永磁体去掉并以铁芯极进行替代。相比于前者降低了一半永磁体用量而言,后者只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永磁体用量,即在降低材料用量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维持永磁电机应当具备的电磁性能。同时由于前者去掉了全部相同极性的永磁体,因而进行替代的铁芯极也全部保持单一极性(全“N”或全“S”),这不利于加入电励磁。后者由于其进行替代的铁芯极仍然保持着“N→S→N→S”的“异极性”,有利于引入电励磁从而实现混合励磁的目的。
但是,对于“异极性”拓扑而言,由于其铁芯极的极性以“N→S”交替排列,因此可形成“铁芯极N→永磁极S”,“永磁极N→永磁极S”,“永磁极N→铁芯极S”等磁路情况。假设在电机磁路不饱和的理想条件下,铁芯极的相对磁导率非常大,而永磁极的相对磁导率接近1,因而可知上述各种磁路的等效磁阻不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相线圈所感应到的磁链幅值不同。因此导致了各相反电势幅值不等,这会极大地影响电机的电磁参数特性。
为解决“异极性”电机拓扑磁路不对称的情况,部分研究采取了多绕组的方式,但是由于定子齿数与转子极对数不等,使得多绕组仍然不能完全解决磁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若加入电励磁绕组,由于会出现各次谐波的耦合等问题,会加剧磁路不对称。
同时,通过场调制理论可知,反电势磁路不对称的缘由是因为有谐波干扰,而原有技术并没有对干扰谐波进行利用,使得“异极性”电机中干扰谐波被浪费,增加了转矩脉动以及电机损耗。
原有“异极性”多绕组励磁无法完全解决磁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彻底解决“异极性”拓扑磁路不对称的方法,使得原有电机在既能够利用其它谐波进行调磁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反电势波形,从而提升该类电机的电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该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能够彻底解决“异极性”拓扑磁路不对称,使得原有电机在既能够利用其它谐波进行调磁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反电势波形,从而提升该类电机的电磁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包括电枢绕组、励磁绕组以及从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的外定子、转子和内定子;外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外气隙,转子与内定子之间具有内气隙。
外定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外定子段,每两个相邻外定子段初始角度相差一个机械角α,且其中,p为电机极对数,p=3i,i为正整数。
每个外定子段的的外定子齿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每个电枢绕组均为分数槽集中绕组;
转子为内置“V型”异极***替极转子,转子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
内定子的内定子齿上绕制有励磁绕组,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个,每个励磁绕组均为整数槽分布绕组;内定子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能够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来改变外气隙的磁密;同时,内定子所产生的电励磁磁路将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到达外定子后再返回内定子,内定子的电励磁磁路与转子中永磁体的励磁回路互不干扰,因而不会产生谐波间的相互耦合,从而能降低电机的空载反电势谐波畸变率。
电枢绕组为五相,励磁绕组为三相。
相邻电枢绕组之间相隔一个外定子齿。
转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转子段,相邻转子段间设置一个隔磁环,每个转子段均为内置式异极***替极设置,每个转子段均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
三个转子段的初始角度相同。
每个隔磁环均为环氧树脂隔磁环。
每个永磁极中的永磁体均采用内嵌式“V”型永磁体,“V”型永磁体的端部设置隔磁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一种“轴向互补”结构将原有定子分为三段式,并通过三段式定子修正了原有“异极性”交替极电机所存在的磁路不对称的固有缺陷。使得其空载反电势的谐波畸变率与转矩脉动大幅降低。本发明申请的定子三段式结构,与申请人以往申请的三段式转子不同,三段式转子在转子侧消除主要干扰谐波,减少了外定子气隙中的无用谐波成分,因此无法对干扰谐波进行利用。而本发明通过在定子侧改变不同定子中同相绕组的磁通匝链,从而达到了在任意时刻各相磁路对称的目的。所以,外定子气隙中各谐波成分均得到了保留。因此,本发明以增添内定子的方式,继续对气隙中的干扰谐波加以利用,进一步的提高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除此之外,由于转子既可以设计为整体结构,或者以三段同初始角相同的转子进行组合,因而能有效提高加工的多样性,方便性和容错性。
(2)通过添加内定子,使得原有“异极性”交替极电机具备一定的调磁能力,从而实现了电机的外气隙磁密的调节能力,达到扩速的目的。
(3)电机外定子具有三段,因而具有三套分数槽集中电枢绕组,相比传统“多绕组”交替极调磁电机,减少了绕组结构,增加了控制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电机的容错性与稳定性。
(4)转子采用内置式“V型”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转子结构的刚度,同时还能够通过聚磁效应增加反电势基波幅值,并降低其空载反电势谐波畸变率。
(5)与原有“异极性”交替极电机相比,该种新型电机将原有“永磁体励磁”的单一励磁方式改变为“永磁体励磁+电励磁”的混合励磁方式,从而保证了电机输出的功率密度,节约了永磁体用量,降低了电机成本。
(6)通过内定子的设计,实现了对该种电机除基波外的谐波利用,提高了永磁体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定子段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各外定子段中电枢绕组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磁路示意图。
图6为电枢绕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励磁绕组连接示意图。
图8-1为原始“异极性”拓扑的空载反电势波形图。
图8-2为多绕组“异极性”拓扑的空载反电势波形图。
图8-3为本发明基于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多段式双定子拓扑的空载反电势波形图。
图9为磁链幅值调节示意图。
其中:1外定子,1-1外定子段一,1-2外定子段二,1-3外定子段三;
2外定子齿,3外定子槽,4电枢绕组;
5-转子,5-1转子段一,5-2转子段二,5-3转子段三;
6永磁极,7铁芯极;
8隔磁环,8-1隔磁环一,8-2隔磁环二;
9-内定子,10励磁绕组,11外气隙,12内气隙,13内定子槽。
另外,图5中:A表示p对极基波磁路,B表示对极谐波磁路,C表示p对极基波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包括电枢绕组4、励磁绕组10以及从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的外定子1、转子5和内定子9。
外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外气隙11,转子与内定子之间具有内气隙12。
外定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外定子段,分别为外定子段一1-1、外定子段二1-2和外定子段三1-3。
每两个相邻外定子段初始角度相差一个机械角α,且其中,p为电机极对数,p=3i,i为正整数。本发明中,均以p=9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每个外定子段的的外定子齿2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4,每个电枢绕组均为分数槽集中绕组,也即采用分数槽集中式绕制在外定子槽3内,具体排布如图6所示。
电枢绕组优选为五相20槽18极,相邻电枢绕组之间相隔一个外定子齿,从而实现较好的容错性与功率密度。
电枢绕组由于为五相,能够有效保证电机在发生“缺相”、“相间短路”等故障时,实现较好的容错性,保证电机仍能够在发生故障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保持相对平稳的转矩输出。
如图3所示,电枢绕组6与常规绕组不同,三套绕组分别位于三段外定子中,且三段外定子上各相绕组的初始相角也均相差α,从而保证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其电枢电流在空间项与时间项上保持同步。同时,电枢绕组6采用了单层绕组的方式,使得每一相绕组之间总有一个外定子齿4以降低相间互感,从而提升电机整体的容错性。
转子为内置“V型”异极***替极转子,转子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本发明中,永磁极对数优选为6个,永磁极6为12个,铁芯极对数为3个,铁芯极7为6个。
转子中的永磁体以“异极性”的方式进行交替排布,使得转子铁芯极能够为内定子提供一个励磁通道。
进一步,转子优选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转子段,分别为转子段一5-1、转子段二5-2和转子段三5-3。
如图4所示,三个转子段的初始角度相同。
相邻转子段间设置一个隔磁环8,也即隔磁环为两个,分别为隔磁环一8-1和隔磁环二8-2。每个隔磁环均优选为环氧树脂隔磁环。
每个转子段均为内置式异极***替极设置,每个转子段均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
每个永磁极中的永磁体均采用内嵌式“V”型永磁体,“V”型永磁体的端部设置隔磁桥。
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与外定子段一,外定子段二,外定子段三保持同轴,为降低各定子间的谐波耦合与转子涡流损耗,转子也做成相对应的三段式结构,且中间安置隔磁环一和隔磁环二以保证磁路的轴向隔离。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上的“异极性”交替极结构的极对数均为9,且每个转子段在结构上以及初始角度上保持完全一致。
如图4所示,根据“异极性”交替极的原理,可知9对极“异极性”交替极中有6对“V”型永磁极和3对铁芯极。永磁极呈“V”型结构以实现“聚磁效应”,在提高磁负荷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反电势波形更加正弦。永磁极排列顺序须按照“永磁极N→永磁极S→铁芯极N→永磁极S→永磁极N→铁芯极S”的方式进行,从而可以强行控制铁芯极的极性。“V”型永磁极内置于转子中,且永磁极端部设有隔磁桥以减少漏磁,提高了电机磁负荷。
内定子的内定子齿上绕制有励磁绕组10,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个,本发明中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优选为3个,与铁芯极对数相等。
每个励磁绕组均为整数槽分布绕组,也即以整数槽分布式绕制在内定子槽13中,励磁绕组优选为三相36槽6极。
励磁绕组以整数槽分布绕组的形式排布在内定子中,具体排布如图7所示。与外定子段一,外定子段二和外定子段三中的电枢绕组不同的是,内定子中的励磁绕组主要起到对外气隙调磁的作用,其中,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3,这与铁芯极的极对数相匹配,因此,转子励磁绕组能够有效地调节铁芯极内的磁通量以达到对外气隙磁密进行调节的目的。同时,内定子所产生的电励磁磁路将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到达外定子后再返回内定子,内定子的电励磁磁路与转子中永磁体的励磁回路互不干扰,因而不会产生谐波间的相互耦合,从而能降低电机的空载反电势谐波畸变率以及转矩脉动等。同时,也降低电机的定、转子铁耗以及有效抑制温升。
上述励磁绕组设为三相,为电机外气隙提供可调节磁通,能够有效地改变电枢绕组所感应到的磁通幅值大小。其中,内定子所产生的电励磁磁路将以转子铁芯极为通道到达外定子后再返回内定子,其磁路与永磁体的励磁回路互不干扰,因而不会产生谐波间的相互耦合,从而降低了电机的空载反电势谐波畸变率。除此之外,内定子上采用了分布绕组,利用其滤波性能好的特点,使得励磁绕组能够在产生外定子所需极对的励磁谐波的同时尽量少产生其它高阶谐波,以降低高阶谐波对电枢绕组所带来的干扰。
上述内定子能够利用外气隙内除基波之外的最大谐波,以转子铁芯极作为通道,通过改变电励磁电流大小和方向的方式来调节外气隙磁密,从而实现了该类电机的磁场调节能力。与原有电机相比,该种新型电机拓扑能够将永磁励磁和电励磁相结合,通过改善外气隙基波含量以达到磁路对称和磁场调节的目的。相比于“多绕组”拓扑,本发明电机拓扑简化了绕组结构,增加了电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枢反应。并解决了原有“异极性”交替极电机所带来的磁路不对称问题,从而在不加任何反电势优化处理(比如“不等距齿”,“不等气隙”等)下,得到接近理想正弦曲线的反电势波形(谐波畸变率低于3%)。由于三套电枢绕组互不干扰,增加了电机控制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在故障状态下维持较好转矩输出能力,提高了电机的故障容错性与可靠性。
在转子上,为使波形正弦,通常会将“V”型夹角设计的较大,因而在优化反电势波形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转矩脉动的影响。为实现“异极性”交替极结构,转子磁极将呈现出“永磁极N→永磁极S→铁芯极N→永磁极S→永磁极N→铁芯极S”的排列方式。
由于铁芯极的磁阻远远小于永磁体磁阻,因而当内定子所产生的磁通穿过转子时,会选择穿过铁芯极而不是永磁体,从而规避了永磁体磁路与电励磁磁路耦合而产生的退磁风险。虽然对于单个定子来说,仍然会出现磁路不对称的情况,但由于外定子上存在三个定子,且三个定子在轴向上磁路互补,从而使得其合成磁路的平均磁阻不变。因此可见,轴向互补电机并没有对单个定子的磁路进行改变,而是通过三段式的定子结构合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磁路,从而达到提升电磁性能的目的。
下面对该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原理进行数学证明。
以下采用两个假设实施例进行反证对比分析。
实施例一:假如将本发明的外定子不分段,简称为原始“异极性”双定子拓扑。
实施例二:假如将本发明的外定子不分段,且外定子段均采用“多绕组”形式,简称为改进型“多绕组”双定子拓扑。
上述原始“异极性”双定子拓扑、改进型“多绕组”双定子拓扑与本发明中单个定子段的拓扑结构图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显示了本发明的单个定子段的横截面拓扑图。
则对于原始“异极性”双定子拓扑和改进型“多绕组”双定子拓扑而言,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磁路不对称的情况,该种磁路不对称将直接导致各相空载反电势幅值不等,如图8-1和图8-2所示。
下面理论阐述出现磁路不对称的原理。如图5所示,对于磁路A,即磁通从永磁极N出发返回至S极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的磁通φ1在不计其他损耗的情况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其中,Fm为永磁体磁动势,Pm为永磁体磁阻,Pg为空气磁阻。
对于磁路B,磁通从永磁极N出发,被外定子绕组匝链后穿过铁芯极S并回到永磁体N。因此其磁通φ2的表达式为
从上述两方程不难总结出,对于不同的磁路,其绕组感应到的总磁通是不同的,因而会产生出不同幅值的空载反电势。同过解析方法可以得到其A相反电势eA方程为
其中,Λg为空气磁导,ωm为转子旋转角速度,Ns为相绕组匝数,kn为n次磁谐波的绕组系数,Fm为等效永磁体磁动势,Fc为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rg为电枢气隙半径,lstk为定子轴向长度,β为定子齿弧度,p为电机极对数,θm为转子位置,j为等效铁芯极调节磁动势谐波次数。
从上述公式不难看出,对于同一个绕组,在其反电势成分中,除了能够感应到p极对的基波之外,同时还会的会感应到对极的谐波。从解析式中可以看出由于极对谐波是p对极基波的倍频,因此会严重干扰到反电势的对称性。
本发明通过三段式定子的互补结构解决上述反电势对称性的问题,其理论证明如下。
由于前文已经提到,相邻外定子段间隔个机械角度,因此三个外定子段感应到的等效永磁体磁动势Fm1,Fm2,Fm3和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Fc1,Fc2,Fc3分别为
其中,Fm1,Fm2,Fm3分别为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的永磁体磁动势,Fc1,Fc2,Fc3分别为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的调节磁动势。而所感应的反电势为等效合成永磁体磁动势Fm和等效可调节磁动势Fc之和,记作
Fm=Fm1+Fm2+Fm3 (6)
Fc=Fc1+Fc2+Fc3 (7)
通过上述公式(4)和公式(5)不难发现,三定子段轴向磁路互补结构对于解析式(3)中的第一部分(等效永磁体磁动势)并无影响,而对其第二部分(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中的极对谐波起到了滤波作用。
通过公式(5)可以看出,当n=1时,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的合成波被轴向磁路互补的三定子结构抵消。这是因为,其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的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中的1次干扰波Fc1,n=1,Fc2,n=1,Fc3,n=1在空间项和时间项均保持对称,因此其合成波Fc,n=1为0。
而当n=3时,可知第二部分的p极对谐波并没有被滤掉。同理,当n=3时,可知第二部分的p极对谐波并没有被滤掉。因此,调节磁动势中转子段一,转子段二和转子段三中的3次有用波Fc1,n=3,Fc2,n=3,Fc3,n=3均保持相同相角,因此可得其合成波Fc,n=3表示如下:
从公式(8),(9)不难得出,对于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而言,其1次干扰波的极对数为而其3次有用波的极对数为p,这与等效永磁体磁动势的基波极对数p相等,因此能够为电枢绕组所利用,成为工作谐波的一部分,同时,又由于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幅值可调,因此达到了气隙磁密调节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明,本发明在不牺牲原有永磁磁动势的前提下,将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中影响反电势对称性的极对谐波滤除,但保留了等效铁芯极可调节磁动势中对转矩有贡献的p极对谐波。
这说明,本发明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能够在不牺牲原有可利用基波的前提下,滤除对反电势对称性有影响的谐波,既提高了永磁利用率和功率密度,还有效地提升了电机反电势的正弦性,大幅度降低了电机的转矩脉动以及谐波畸变率,如图8-3所示。本发明的调磁能力,如图9所示。
本发明与原有电机相比,该种新型电机拓扑能够将永磁励磁和电励磁相结合,通过改善外气隙基波含量以达到磁路对称和磁场调节的目的。相比于原有“多绕组”拓扑,该种新型电机拓扑简化了绕组结构,增加了电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枢反应。并解决了原有“异极性”交替极电机所带来的磁路不对称问题,从而在不加任何反电势优化处理(比如“不等距齿”,“不等气隙”等)下,得到接近理想正弦曲线的反电势波形(谐波畸变率低于3%)。由于三套电枢绕组互不干扰,增加了电机控制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在故障状态下维持较好转矩输出能力,提高了电机的故障容错性。除此之外,由于该种拓扑转子采用了“V型”永磁体,并内嵌在转子内部,能够较为明显地提升转子刚度,且相较于表贴式转子永磁结构而言,由于内嵌式转子永磁结构不需要导磁环,因而能够变相地缩短气隙长度,从而提高了永磁体率用率。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该新型拓扑能够在优化正弦反电势波形的同时,明显地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枢绕组、励磁绕组以及从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的外定子、转子和内定子;外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外气隙,转子与内定子之间具有内气隙;其特征在于:外定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外定子段,每两个相邻外定子段初始角度相差一个机械角α,且其中,p为电机极对数,p=3i,i为正整数;
每个外定子段的的外定子齿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每个电枢绕组均为分数槽集中绕组;
转子为内置“V型”异极***替极转子,转子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
内定子的内定子齿上绕制有励磁绕组,励磁绕组的极对数为个,每个励磁绕组均为整数槽分布绕组;内定子所产生的旋转磁场能够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来改变外气隙的磁密;同时,内定子所产生的电励磁磁路将以转子的铁芯极为通道到达外定子后再返回内定子,内定子的电励磁磁路与转子中永磁体的励磁回路互不干扰,因而不会产生谐波间的相互耦合,从而能降低电机的空载反电势谐波畸变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枢绕组为五相,励磁绕组为三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电枢绕组之间相隔一个外定子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包括沿轴向等距布设的三个转子段,相邻转子段间设置一个隔磁环,每个转子段均为内置式异极***替极设置,每个转子段均具有个永磁极对和个铁芯极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三个转子段的初始角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隔磁环均为环氧树脂隔磁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永磁极中的永磁体均采用内嵌式“V”型永磁体,“V”型永磁体的端部设置隔磁桥。
CN201811533384.8A 2018-12-14 2018-12-14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Active CN109560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3384.8A CN1095606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3384.8A CN1095606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0675A true CN109560675A (zh) 2019-04-02
CN109560675B CN109560675B (zh) 2020-03-31

Family

ID=6587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3384.8A Active CN109560675B (zh) 2018-12-14 2018-12-14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067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951A (zh) * 2020-11-12 2021-03-09 东南大学 一种双定子交替极无刷混合励磁电机
CN11260037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交替极无刷混合励磁电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3193670A (zh) * 2021-05-20 2021-07-3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磁通反向电机
CN113224871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磁路组件、磁通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13300514A (zh) * 2021-05-28 2021-08-24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转子磁极非均匀分段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3489275A (zh) * 2021-07-12 2021-1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混合极转子的定子分区式交流励磁型混合励磁无刷电机
CN114977558A (zh) * 2022-06-10 2022-08-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双定子真分数槽永磁同步电动机槽数配合的选定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438A1 (ja) * 2009-01-14 2010-07-22 有限会社クラ技術研究所 磁束量可変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CN106026583A (zh) * 2016-05-30 2016-10-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磁场调制双定子混合励磁电动机
CN106972722A (zh) * 2017-05-10 2017-07-21 东南大学 轴向分段定子交替极永磁同步电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438A1 (ja) * 2009-01-14 2010-07-22 有限会社クラ技術研究所 磁束量可変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CN106026583A (zh) * 2016-05-30 2016-10-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磁场调制双定子混合励磁电动机
CN106972722A (zh) * 2017-05-10 2017-07-21 东南大学 轴向分段定子交替极永磁同步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春莉等: "新型混合励磁发电***用无刷励磁机电磁性能分析", 《大电机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951A (zh) * 2020-11-12 2021-03-09 东南大学 一种双定子交替极无刷混合励磁电机
CN11260037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交替极无刷混合励磁电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3224871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磁路组件、磁通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13193670A (zh) * 2021-05-20 2021-07-3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磁通反向电机
CN113300514A (zh) * 2021-05-28 2021-08-24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转子磁极非均匀分段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3489275A (zh) * 2021-07-12 2021-1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混合极转子的定子分区式交流励磁型混合励磁无刷电机
CN114977558A (zh) * 2022-06-10 2022-08-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双定子真分数槽永磁同步电动机槽数配合的选定方法
CN114977558B (zh) * 2022-06-10 2024-04-1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双定子真分数槽永磁同步电动机槽数配合的选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0675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0675A (zh) 基于三段式定子轴向互补结构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Hua et al. Influence of coil pitch and stator-slot/rotor-pole combination on back EMF harmonics in flux-reversal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CN105978199B (zh) 永磁游标电机
CN105048740B (zh) 一种永磁和变磁阻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电机
CN204615530U (zh) 一种同步磁阻电机的ala转子结构
CN105406669B (zh) 一种多气隙轴向磁通‑磁场调制永磁电机
CN104682648B (zh) 双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永磁电机
CN108683313A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CN106026583A (zh) 一种基于磁场调制双定子混合励磁电动机
CN106487178A (zh) 一种盘式双定子混合励磁电动机
CN106849396B (zh) 一种单层集中绕组直流注入型游标磁阻电机
CN107147227A (zh) 一种含非对称磁极的永磁电机转子
CN109861413A (zh) 一种聚磁型交替极容错永磁游标电机
CN104377922A (zh) 一种带调磁绕组的双转子开关磁阻电机
CN104052180A (zh) 一种多重对称绕组磁通切换电机及其绕组设计方法
CN108233563B (zh) 一种多相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CN102843008A (zh) 一种并列式混合励磁交流发电机
CN104009601A (zh) 一种复合结构双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CN101478207B (zh) 双馈混合磁极永磁电机
CN109599962A (zh) 一种新分相形式的双凸极电机
CN102403857A (zh) 绕组磁路互补的定子表面贴装式双凸极永磁电机
CN107394933A (zh) 一种谐波起动型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
CN104868672B (zh) 一种无铁芯双定子电机
CN109687671A (zh) 轴向并列型双定子多相永磁容错电机
CN109873511A (zh) 反凸极式切向充磁型多相永磁容错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