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3352A -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3352A
CN109533352A CN201811318322.5A CN201811318322A CN109533352A CN 109533352 A CN109533352 A CN 109533352A CN 201811318322 A CN201811318322 A CN 201811318322A CN 109533352 A CN109533352 A CN 109533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arrangement
interior
guide van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8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李维
张平平
陈国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filed Critical Hunan Aviation Powerplant Research Institute AECC
Priority to CN2018113183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33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3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3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 B64D27/10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s of gas-turbin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飞行器及其发动机,涉及航空技术领域。该发动机包括外机匣、内机匣、涡轮轴、离合装置、旋翼组件和风扇。外机匣具有外进气端和外出气端。内机匣具有内进气端和内出气端,内进气端由外出气端延伸至外机匣内。涡轮轴设于内机匣内且由内进气端延伸至外机匣内。离合装置设于外机匣内,且与涡轮轴连接,离合装置至少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旋翼组件设于外机匣外,在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旋翼组件通过离合装置与涡轮轴传动连接。风扇设于外机匣内且套设于离合装置外,在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风扇通过离合装置与涡轮轴传动连接。

Description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及飞行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飞行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飞行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作为飞行器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性能直接关系着飞行器的性能。现有技术中,以直升机为例,其一般采用涡轮轴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涡轮轴发动机驱动旋翼转动,从而为直升机提供升力;同时,现有涡轮轴发动机的排气速度很低,几乎不产生推力,涡轮轴发动机只能通过传动***驱动推进桨转动,或者通过使旋翼倾斜,为直升机提供推力,实现直升机的平飞,但这会使直升机的结构复杂,且这种结构的直升机受旋翼叶尖切线速度等因素的限制,飞行速度较低,一般不能超过500km/h,无法进一步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及飞行器的发动机,可提高飞行速度,且有利于简化飞行器的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飞行器的发动机,包括:
外机匣,具有外进气端和外出气端;
内机匣,具有内进气端和内出气端,所述内进气端由所述外出气端延伸至所述外机匣内;
涡轮轴,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由所述内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外机匣内;
离合装置,设于所述外机匣内,且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离合装置至少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旋翼组件,设于所述外机匣外,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旋翼组件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所述涡轮轴传动连接;
风扇,设于所述外机匣内且套设于所述离合装置外,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所述涡轮轴传动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离合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主动件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主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能沿轴向滑动,以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旋翼组件连接;
第二离合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主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并能沿轴向滑动,以与所述第二主动件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主动件套设于所述涡轮轴外并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风扇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主动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分离;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件分离,所述第二主动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
行星轮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位于所述内齿圈内,所述行星架固定于所述外机匣内,所述行星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且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内齿圈啮合;
所述涡轮轴通过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二主动件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尾喷管,连接于所述内出气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尾喷管包括:
固定管,与所述内出气端连接;
多个转板,呈环形分布,且均与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
转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固定管,且与各所述转板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转板同步转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导叶调节机构,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
多个导叶,多个导叶呈环形间隔分布于所述内机匣的外周,且均与所述内机匣转动连接;
导叶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内机匣的外周,且与各所述导叶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导叶转动,以调节相邻两所述导叶的间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叶调节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包括第一导叶调节机构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叶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外机匣内,且位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内机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叶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外机匣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锁定装置,设于所述离合装置,用于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风扇锁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燃烧室,设于所述内机匣内;
压气机,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室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
涡轮组件,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室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本公开的飞行器及其发动机,在起飞、悬停和降落时,可使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通过离合装置使旋翼组件与涡轮轴传动连接,从而可通过涡轮轴驱动旋翼组件,为飞行器提供起飞、悬停和降落所需的升力;在飞行器平飞时,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通过离合装置使风扇与涡轮轴传动连接,涡轮轴驱动风扇的转动,形成由外出气端和内出气端排出的气流,从而产生平飞所需的推力。
由此,可免于采用推进桨及相关的传动***实现飞行器的平飞,使飞行器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避免了飞行器高速巡航时旋翼叶尖切线速度的限制,提高了平飞的飞行速度,该飞行速度甚至可达到800km/h。此外,风扇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还可起到粒子分离的作用,以便排出发动机,防止砂石等杂物进入内机匣。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发动机的离合装置的原理图。
图中:1、外机匣;2、内机匣;3、涡轮轴;4、离合装置;41、第一主动件;42、第一从动件;43、第二主动件;44、第二从动件;45、太阳轮;46、行星轮;47、行星架;48、内齿圈;5、旋翼组件;51、旋翼;6、风扇;7、尾喷管;71、固定管;72、转板;8、导叶调节机构;81、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2、第二导叶调节机构;9、燃烧室;10、压气机;11、涡轮组件;111、第一涡轮;112、第二涡轮;12、输出轴;100、外涵道;200、内涵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发动机,该飞行器可以是直升机、无人机等,以下仅以直升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可包括外机匣1、内机匣2、涡轮轴3、离合装置4、旋翼组件5和风扇6,其中:
外机匣1可具有外进气端和外出气端。
内机匣2可具有内进气端和内出气端,该内进气端由外出气端延伸至外机匣1内。
涡轮轴3可设于内机匣2内且由内进气端延伸至外机匣1内。
离合装置4可设于外机匣1内,且与涡轮轴3连接,离合装置4至少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旋翼组件5可设于外机匣1外,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旋翼组件5通过离合装置4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
风扇6设于外机匣1内且套设于离合装置4外,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时,风扇6通过离合装置4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在飞行器起飞、悬停和降落时,可使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通过离合装置4使旋翼组件5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从而可通过涡轮轴3驱动旋翼组件5,为飞行器提供起飞、悬停和降落所需的升力;在飞行器平飞时,使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通过离合装置4使风扇6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涡轮轴3驱动风扇6的转动,形成进气气流增压,从而产生平飞所需的推力,此时,可将旋翼51锁紧,变成固定翼形态。由此,可免于采用推进桨及相关的传动***实现飞行器的平飞,使飞行器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避免了飞行器高速巡航时旋翼叶尖切线速度的限制,提高了巡航速度,飞行速度甚至可达到800km/h。此外,风扇6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还可起到粒子分离的作用,从以便将砂石等杂物排出发动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发动机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外机匣1可为筒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同时,外机匣1可具有贯通的外进气端和外出气端,以供气流穿过。
内机匣2可为筒状结构,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内机匣2可具有贯通的内进气端和内出气端,以供气流穿过。同时,内机匣2可与外机匣1同轴设置,即二者的中轴线共线,内机匣2的内进气端可由外机匣1的外出气端延伸至外机匣1内,且与外机匣1的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外涵道100,且内机匣2内形成供气流穿过的内涵道200,内涵道200的形成方式在此不作特殊限定。
内机匣2在中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外机匣1的长度,因而内机匣2的内出气端位于外机匣1外,当然,内机匣2在中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也可小于或等于外机匣1的长度,使得内机匣2可完全位于外机匣1内。
涡轮轴3可设于内机匣2内,且涡轮轴3的中轴线与内机匣2的中轴线共线设置。同时,涡轮轴3的一端可由内机匣2的内进气端延伸至外机匣1内,另一端可向内机匣2的内出气端延伸。
离合装置4可设于外机匣1内,且与涡轮轴3连接,离合装置4至少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可通过离合装置4将涡轮轴3与旋翼组件5或风扇6传动连接,以便通过涡轮轴3分别驱动旋翼组件5或风扇6。
旋翼组件5可设于外机匣1外,例如飞行器顶部等。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旋翼组件5可通过离合装置4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此时,涡轮轴3可驱动旋翼组件5,从而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实现飞行器的起飞、悬停和降落。例如,旋翼组件5可包括可转动地旋翼51和传动机构,旋翼51通过该传动机构和离合装置4与涡轮轴3连接,具体而言,离合装置4可通过输出轴12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可与旋翼51连接。旋翼51的转动轴线可垂直于涡轮轴3设置,可通过涡轮轴3驱动旋翼51转动。
风扇6可设于外机匣1内,并可套设于离合装置4外,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时,离合装置4可将风扇6与涡轮轴3传动连接,此时,涡轮轴3可驱动风扇6转动,对进入外涵道100和内涵道200气流初步增压,该气流通过外涵道100和内涵道200排出,从而形成驱动飞行器平飞的推力。
下面对离合装置4进行示例性说明:
离合装置4可包括第一离合组件和第二离合组件,其中:
涡轮轴3通过第一离合组件与旋翼组件5连接,且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使得涡轮轴3可通过第一离合组件向旋翼组件5传动,使旋翼51转动。举例而言:
第一离合组件可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主动件41和第一从动件42,其中,第一壳体可为筒状结构,第一主动件41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一从动件42设于第一壳体内,与第一壳体滑动连接,能沿第一壳体的轴向滑动;通过控制第一从动件42沿第一壳体的轴向滑动,可使第一从动件42与第一主动件41连接或分离。第一主动件41可与涡轮轴3连接,第一壳体可与旋翼组件5连接。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主动件41与第一从动件42连接,使得第一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第一从动件42和第一壳体可与第一主动件4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旋翼51转动。
为了便于驱动第一从动件42滑动,第一离合组件还可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包括第一气源,第一气源可与第一壳体连通,可通过向第一壳体充入气体,以推动第一从动件42往复滑动,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当然,也可通过其它方式驱动第一从动件42滑动,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涡轮轴3通过第二离合组件与风扇6连接,且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使得涡轮轴3可通过第二离合组件向风扇6传动,使风扇6转动。
举例而言:第二离合组件可包括第二壳体、第二主动件43和第二从动件44,其中,第二壳体可为筒状结构,其可套设于涡轮轴3位于外机匣1内一端外,第二主动件43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二从动件43可设于第二壳体内,且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能沿第二壳体的轴向滑动;通过控制第二从动件44沿第二壳体的轴向滑动,可使第二从动件44与第二主动件43连接或分离。第二主动件43可与涡轮轴3连接,可在涡轮轴3的带动下转动,风扇6可套设于第二壳体外,并与第二壳体连接。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主动件43与第二从动件44连接,使得第二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第二从动件44和第二壳体可与第二主动件4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风扇6转动。
为了便于驱动第二从动件44滑动,第二离合组件还可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可包括第二气源,第二气源可与第二壳体连通,可通过向第二壳体充入气体,以推动第二从动件44往复滑动,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当然,也可通过其它方式驱动第二从动件44滑动,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即第一主动件41与第一从动件42连接,此时,第一离合组件可处于分离状态,即第二主动件43可与第二从动件44分离。当然,此时,第二离合组件也可处于连动状态。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离合组件处于连动状态,即第二主动件43与第二从动件44连接,此时,第一离合组件处于分离状态,即第一主动件41与第一从动件42分离。当然,此时,第二离合组件也可处于连动状态。
此外,为了便于传动,离合装置4还可包括行星轮组,涡轮轴3可通过该行星轮组分别与第一离合组件和第二离合组件连接。该行星轮组可包括太阳轮45、行星轮46、行星架47和内齿圈48,其中:
太阳轮45可位于内齿圈48内,且套设于涡轮轴3外,并与涡轮轴3连接,可与涡轮轴3同步转动;同时,太阳轮45还与第一离合组件的第一主动件41连接,从而通过太阳轮45将涡轮轴3与第一主动件41连接起来。内齿圈48可转动地设于外机匣1内,且套设于涡轮轴3外,第二离合组件的第二主动件43可与内齿圈48固定连接。行星架47可固定于外机匣1内,行星轮46转动连接于行星架47,且行星轮46可位于太阳轮45和内齿圈48之间,并同时与太阳轮45和内齿圈48啮合。从而通过太阳轮45、行星轮46和内齿圈48将涡轮轴3与第二主动件43连接起来。涡轮轴3可带动太阳轮45转动,使第一主动件41转动,并在行星轮46的传动下,可通过内齿圈48带动第二主动件44转动。
以上对离合装置4的说明仅为示例性说明,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离合器来实现上述功能,在此不再一一例列举。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还可包括尾喷管7,尾喷管7的一端可连接于内机匣2的内出气端,另一端向远离内机匣2的方向延伸,用于向引导气流排出。为了便于调节排气速度,尾喷管7可包括固定管71、转板72和转板驱动结构,其中:
固定管71的一端可与内机匣2的内出气端连接,另一端向远离内机匣2的方向延伸,且固定管71的中轴线可与内机匣2的中轴线共线。固定管7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
转板72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转板72可呈环形分布,且各个转板72均与固定管71远离内机匣2的一端转动连接,以围成一口径可调的环形结构。
转板驱动机构可设于固定管71,且同时与各转板72连接,通过转板驱动机构可驱动各转板72同时向固定管71内侧或外侧转动,以调节上述环形结构的口径,转板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驱动转板72转动即可,例如,转板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多个连杆和多个作动筒,各作动筒可通过各连杆分别驱动转板72转动。
在飞行器起飞、悬停和降落时,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涡轮轴3驱动旋翼组件5的旋翼51转动,此时,可通过转板驱动机构驱动各转板72均向固定管71的外侧转动,使尾喷管7处于扩张状态,使排气速度减小,降低推力。在飞行器平飞时,可通过转板驱动机构驱动各转板72均向固定管71的内侧转动,则尾喷管7为收敛状态,使排气速度增大,以提高推力,使平飞速度增大。
为了便于调节由外涵道100排出的气流,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还可以包括导叶调节机构8,该导叶调节机构8可包括导叶和导叶驱动机构,其中:
导叶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导叶可呈环形间隔分布于内机匣2的外周,且均与内机匣2转动连接,导叶的转动轴线可沿内机匣2的径向延伸,各个导叶可呈辐射状向内机匣2的外侧延伸。
导叶驱动机构可设于内机匣2的外周,且同时与各导叶连接,通过导叶驱动机构可驱动各导叶转动,以调节导叶的角度,从而相邻两个导叶的间隙,进而调节使导叶调节机构8对气流的通过能力。导叶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驱动导叶转动即可,例如,导叶驱动机构可包括作动筒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与导叶连接,作动筒可通过联动机构驱动各导叶转动,联动机构可包括多个连杆,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述,只要能带动导叶转动即可。
上述导叶调节机构8的数量可为多个,各个导叶调节机构8可沿内机匣2的轴向分布,且多个导叶调节机构8至少包括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其中,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可位于外机匣1内,且位于风扇6靠近内机匣2的一侧,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可位于外机匣1外。
在飞行器起飞、悬停和降落时,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涡轮轴3驱动旋翼组件5的旋翼51转动,此时,可使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的导叶的间隙均减小,即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均关小,从而减少由外涵道100排出的气流,且由于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可使气流向内涵道200流动,有利于提高涡轮轴3的动力,从而提高旋翼组件5的旋翼51的转速。在飞行器平飞时,可使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的导叶的间隙均增大,即第一导叶调节机构81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82均关小均开大,提高外涵道100的排气量,有利于增大推力,使平飞速度增大。
为了便于对风扇6进行制动,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还可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设于外机匣1内,在离合装置4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锁定装置可将风扇6锁定,使风扇6停转。进一步地,在第一主动件41与第一从动件42连接,且第二主动件43与第二从动件44分离时,锁定装置可将风扇6锁定。锁定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锁定风扇6并可解锁即可。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还可包括燃烧室9、压气机10和涡轮组件11,其中:
燃烧室9可设于内机匣2内,用于将燃油与气体混合并燃烧,以形成高温高压气流,该气流可向内机匣2的内出气端流动。燃烧室9与内机匣2可为一体式结构,或设于内机匣2内的独立腔体。
压气机10位于内机匣2内,且位于燃烧室9靠近风扇6的一侧,用于压缩进入内涵道200的气流,以提高气流的压强,为燃烧室9中气体燃烧提供压力条件。
涡轮组件11可设于内机匣2内,且位于燃烧室9远离风扇6的一侧,燃烧室9燃烧后喷出的气流可作用于涡轮组件11,使涡轮组件11转动,从而带动涡轮轴3转动。涡轮组件11可包括沿涡轮轴3的轴线套接于涡轮轴3上的第一涡轮111和第二涡轮112,第一涡轮111和第二涡轮112均可在气流的作用下转动。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可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该飞行器可以是直升机、无人机等。同时,由于该飞行器采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因此,可免于采用推进桨及相关的传动***实现飞行器的平飞,使飞行器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风扇6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还可起到粒子分离的作用,防止砂石等杂物进入内机匣2,保证飞行器正常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机匣,具有外进气端和外出气端;
内机匣,具有内进气端和内出气端,所述内进气端由所述外出气端延伸至所述外机匣内;
涡轮轴,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由所述内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外机匣内;
离合装置,设于所述外机匣内,且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离合装置至少能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旋翼组件,设于所述外机匣外,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旋翼组件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所述涡轮轴传动连接;
风扇,设于所述外机匣内且套设于所述离合装置外,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离合装置与所述涡轮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离合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主动件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主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能沿轴向滑动,以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旋翼组件连接;
第二离合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主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并能沿轴向滑动,以与所述第二主动件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主动件套设于所述涡轮轴外并与所述涡轮轴连接,所述风扇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主动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分离;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主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件分离,所述第二主动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
行星轮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位于所述内齿圈内,所述行星架固定于所述外机匣内,所述行星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星架且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内齿圈啮合;
所述涡轮轴通过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二主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尾喷管,连接于所述内出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喷管包括:
固定管,与所述内出气端连接;
多个转板,呈环形分布,且均与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
转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固定管,且与各所述转板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转板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导叶调节机构,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
多个导叶,多个导叶呈环形间隔分布于所述内机匣的外周,且均与所述内机匣转动连接;
导叶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内机匣的外周,且与各所述导叶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导叶转动,以调节相邻两所述导叶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调节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包括第一导叶调节机构和第二导叶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叶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外机匣内,且位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内机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叶调节机构位于所述外机匣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锁定装置,设于所述离合装置,用于在所述离合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风扇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
燃烧室,设于所述内机匣内;
压气机,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室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
涡轮组件,设于所述内机匣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室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
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CN201811318322.5A 2018-11-07 2018-11-07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Pending CN1095333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8322.5A CN109533352A (zh) 2018-11-07 2018-11-07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8322.5A CN109533352A (zh) 2018-11-07 2018-11-07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3352A true CN109533352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8322.5A Pending CN109533352A (zh) 2018-11-07 2018-11-07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335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369A (zh) * 2005-10-19 2007-04-25 通用电气公司 燃气涡轮发动机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1105183A (zh) * 2006-07-11 2008-01-16 通用电气公司 涡轮风扇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2239321A (zh) * 2008-10-08 2011-11-09 希尔莱特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旋转的推进器/风扇的混合推进发动机
CN106988926A (zh) * 2017-05-22 2017-07-28 西北工业大学 涡轴涡扇组合循环发动机
CN108190006A (zh) * 2015-08-14 2018-06-22 赵红艳 喷气式襟翼增升连接翼***及其飞行器
CN108583859A (zh) * 2018-05-04 2018-09-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双体飞行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369A (zh) * 2005-10-19 2007-04-25 通用电气公司 燃气涡轮发动机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1105183A (zh) * 2006-07-11 2008-01-16 通用电气公司 涡轮风扇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2239321A (zh) * 2008-10-08 2011-11-09 希尔莱特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旋转的推进器/风扇的混合推进发动机
CN108190006A (zh) * 2015-08-14 2018-06-22 赵红艳 喷气式襟翼增升连接翼***及其飞行器
CN106988926A (zh) * 2017-05-22 2017-07-28 西北工业大学 涡轴涡扇组合循环发动机
CN108583859A (zh) * 2018-05-04 2018-09-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双体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8926B (zh) 涡轴涡扇组合循环发动机
US9759160B2 (en) Ultra-efficient propulsor with an augmentor fan circumscribing a turbofan
US20170144746A1 (en) Tiltrotor Aircraft having Rotary and Non Rotary Flight Modes
US399713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ip vortices
US4469294A (en) V/STOL Aircraft
EP3617067B1 (en) Methode for transitioning the propulsion configuration of a high speed rotorcraft
CN208360507U (zh)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飞机
IL194268A (en) An aircraft with a device for creating aerodynamic momentum
US10843798B2 (en) Mast lockout system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US7510139B2 (en) Rotor wing aircraft having a bypassable radial inflow turbine
US10759527B2 (en) Torque path coupling assemblie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US10875640B2 (en) Mast lockout system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US11125186B2 (en) Aircraft comprising two contra-rotating fans to the rear of the fuselage, with spacing of the blades of the downstream fan
CN206694149U (zh) 涡轴涡扇组合循环发动机
US11325719B2 (en) Lift engine auxiliary thrust system for stop fold aircraft
US20200231293A1 (en) Dedicated core inflow inlet for convertible engine
CN100354182C (zh) 伞翼喷气飞行器
US10648519B2 (en) Torque path coupling assemblie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EP3360780A1 (en) Tiltrotor aircraft having rotary and non rotary flight modes
CN109533352A (zh) 飞行器及其发动机
EP3839227B1 (en) Gas turbine engine with variable speed output
CN102233951A (zh) 飞碟发动机
WO2020097608A1 (en) Adaptiv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propulsion system
KR102492920B1 (ko) 날개형상 비행체
CA3118928A1 (en) Adaptiv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propul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