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0695B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0695B
CN109510695B CN201810207541.XA CN201810207541A CN109510695B CN 109510695 B CN109510695 B CN 109510695B CN 201810207541 A CN201810207541 A CN 201810207541A CN 109510695 B CN109510695 B CN 109510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ransmis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im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75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0695A (zh
Inventor
锅谷寿久
关谷昌弘
N·马达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10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0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0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0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在全双工通信中,即便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长度与下行链路发送的时间长度不同,也能够实现高的***吞吐量。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的接收部和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的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78250(申请日:09/15/2017)作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存在很多终端的环境下使***吞吐量提高的技术,研究了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的技术。在全双工通信中,一个终端以预定的频带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与以往的半双工(Half Duplex)通信相比,能够提高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能够期待最大提高2倍的吞吐量。
在进行全双工通信时,如果上行通信量(Traffic)与下行通信量的时间长度不同,则会发生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一方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还在继续而另一方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已完成,则会产生仅下行链路发送的期间。一方的终端,需要在另一方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完成起的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后发送送达确认响应(ACK响应),但是由于下行链路发送还在继续,因此无法发送ACK响应。对此,提出了使上行通信量与下行通信量的发送时间长度一致和/或延迟ACK发送的方法。但是,ACK帧的长度不一定是固定的,存在在终端间ACK帧的接收完成定时(timing)会错开的可能性。因此,存在如下担忧:发生隐藏终端问题和/或暴露终端问题,无法取得之后的帧的发送开始定时的同步。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吞吐量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在全双工通信中,即使上行链路发送的时间长度与下行链路发送的时间长度不同,也能够实现高的***吞吐量。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的接收部、和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的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物理分组(Packet)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MAC帧的格式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搭载于接入点(access point)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搭载于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接入点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14是接入点或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15是终端或接入点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搭载于终端或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构成例的图。
图17是终端或接入点的功能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存储卡的图。
图20是表示争用期间的帧交换的一例的图。
标号的说明
1、2无线终端;11接入点;21-1~21-N、42A~42D、51A、147天线;22无线通信部;23发送部;24接收部;25自干扰消除部;26控制部;27缓冲器;31触发帧;32、43、62b、71下行链路数据帧;33、44、63、63a上行链路数据帧;34、35、45、46、64、65ACK帧;41、51 RTS帧;42、52CTS帧;61通知帧;62帧;62a控制帧;71a MAC头;111基带IC;121 RF IC;113存储器;114主机接口;115 CPU;116 DAC;117 ADC;121 RF IC;122、132滤波器;123、133混频器;124、134放大器;125、135换衡器;142 PLL;143晶体振荡器;145开关;148无线LAN模块;149主机***;301笔记本PC;305、315、355无线通信装置;321移动体终端;331存储卡;332存储卡主体;402发送部;403接收部;401通信处理部;404网络处理部;405有线I/F;406存储器;407服务器;501通信处理部;502发送部;503接收部;504应用处理器;505存储器;506第2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无线LAN标准的规范而已知的IEEE Std 802.11TM-2012以及IEEE Std802.11acTM-2013,在本说明书中通过参考其全部内容而包含在内(incorporated byreference)。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对于同一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适当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是具备作为基站的接入点(AP)11和多个无线终端(以下,称为终端)1、2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接入点11也是终端的一种形态,但在具有中继功能等这一方面与终端1以及终端2不同。设为接入点11、终端1以及终端2遵循IEEE802.11标准进行通信,但也可以是遵循其他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构成。接入点11具备一个或多个天线。此外,在图1中,仅示出2台(终端1、2)无线终端,但是也可以存在比这多的终端。
接入点11搭载经由天线收发MAC帧(以下,有时也简单地记述为帧)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无线方式收发信号的无线通信部和通过经由无线通信部收发帧来控制通信的控制部或通信控制装置。
接入点11例如形成作为IEEE802.11标准下的Basic Service Set(BSS)的无线通信组。接入点11通过事先进行被称为关联过程的处理来与终端1以及终端2建立无线链路。将建立了无线链路的状态表达为与接入点11连接。
接入点11经由无线通信部与终端1以及终端2进行通信。但是,接入点11只要能够与终端1以及终端2进行通信即可,不一定具备IEEE802.11标准所规定的作为接入点的功能也没有关系。在该情况下,接入点11能够视为对终端1与终端2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站。
终端1以及终端2具备一个或多个天线。终端1以及终端2搭载经由天线收发帧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以无线方式收发信号的无线通信部和通过经由无线通信部收发帧来控制通信的控制部或通信控制装置。
另外,终端1以及终端2中的某一方也可以具有接入点功能。在该情况下,该具有接入点功能的终端也可以经由中继站与接入点11进行通信。除在此说明的以外,只要接入点11能够对多个终端间的帧进行中继,也可以是其他的网络构成。
接入点11也可以与不同于终端1以及终端2所属的无线网络的其他网络连接。该其他网络既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还可以是这些的混合网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信对MAC帧(帧)进行收发。更具体而言,收发对帧附加了物理头(PHY头)而得到的物理分组。在以下的说明中表达为发送或接收帧时,实际上发送或接收包含帧的物理分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达为帧的长度或者帧长的情况下,也可以指包含该帧的物理分组的长度或者分组长。
图2的(A)示出物理分组的概略构成例。物理分组包含物理头和在物理头的末尾附加的帧。物理头作为一例包含由IEEE802.11标准定义的L-STF(Legacy-Short TrainingField,传统短训练字段)、L-LTF(Legacy-Long Training Field,传统长训练字段)、L-SIG(Legacy Signal Field,传统信号字段)等。
L-STF、L-LTF、L-SIG例如是能够识别IEEE802.11b/a/n/ac等传统标准的终端的域(field,字段),分别保存信号检测用信息、频率修正(或者,接收电力测定、传输路推定)用信息、传送率(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信息。L-STF以及L-LTF构成传统前导码部。物理分组也可以包含除此之外的域。
图2的(B)示出物理分组的其他构成例。在L-SIG域之后配置有SIGNAL域和不同于传统前导码的另外的前导码域。在SIGNAL域,根据要使用的标准设定向终端通知的信息。向终端通知的信息,作为一例也可以包含对有效负载的帧适用的MCS的信息。在该另外的前导码域也可以设定有用于传输路推定、接收电力测定或频率修正等的信息。
图3的(A)示出MAC帧的基本的格式例。本帧格式包含MAC头(MAC header)、帧主体(Frame body)以及FCS的各域。如图3的(B)所示,MAC头包含帧控制(Frame Control)、持续时间(Duration)/ID、地址1(Address 1)、地址2(Address 2)、地址3(Address 3)、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QoS控制(QoS Control)以及HT控制(HT control,High Throughputcontrol)各域。
无须一定存在所有这些域,有时也可能会不存在一部分域。例如有时也会不存在地址3域。另外,有时也会不存在QoS控制域和HT控制域的双方或一方。另外,有时也可能会不存在帧主体域。另一方面,也可以存在图3的(B)中未示出的其他域。例如,还可以存在地址4域。HT控制域也可以根据要使用的标准而扩展为其他域、例如VHT(Very HighThrougput,甚高吞吐量)或HE(High Efficiency,高效率)控制域。
在地址1的域中含有接收目的地地址(Receiver Address;RA),在地址2的域中含有发送源地址(Transmitter Address;TA),在地址3的域中根据帧的用途而含有BSS的标识符即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有时也会对全部位都置为1而将全部BSSID设为对象的wildcard BSSID)或者TA。
在帧控制(Frame Control)域中含有类型(Type)、子类型(Subtype)这2个域等。对于是数据帧、管理帧还是控制帧这样的大致的帧类别的识别,通过类型(Type)域来进行,对于大致区分后的帧中的微细的识别,通过子类型(Subtype)域来进行。
持续时间(Duration)/ID域记载介质预约时间,在接收到其他的终端地址的MAC帧的情况下,判定为从包含该MAC帧的物理分组的结束起遍及介质预约时间而介质基本上繁忙。在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域中保存帧的时序编号等。QoS域用于进行考虑帧的优先级来进行发送的QoS控制。HT控制域是由IEEE802.11n导入的域。
在FCS域,设定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信息作为用于在接收侧进行帧的检错的校验和码。作为FCS信息的例子,有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码)等。
在此,接入点11能够执行全双工(Full Duplex)通信,能够使用预定频带(预定的信道),同时进行从终端1(或者终端2)的帧接收和向终端2(或者终端1)的帧发送。为了使得接入点11实现全双工通信,终端1、2搭载有与此对应的功能。
接入点11既可以在与某一个终端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也可以在与2个终端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在与2个终端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接入点11既可以同时进行从终端1的帧接收和向终端2的帧发送,也可以同时进行从终端2的帧接收和向终端1的帧发送。
以下,设为接入点11与某1台终端(在此为终端1)进行全双工通信来进行说明。即,设为接入点11与终端1之间同时进行帧发送和帧接收来进行说明。但是,在接入点11与2个终端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仅发送目的地(destination)或发送源(source)变化,基本的处理是同样的。
另外,接入点11为了应对全双工通信而具备消除自干扰的功能。在此,自干扰是指因朝向终端1发送的信号引起的对从终端1接收的信号的干扰。若在同一装置内存在发送信号向接收部的绕入和/或反射等,则存在如下情况:其作为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造成影响,信号的接收会变得困难。
自干扰的消除功能也可以通过天线、硬件、软件中的任一个来实现。既可以通过模拟信号处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来进行,还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与接入点11进行全双工通信的终端1,也设为具备自干扰的消除功能。但是,在接入点11与2个终端1、2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且终端1、终端2彼此不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即在终端1、终端2进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作为终端1以及终端2,也可以使用不具备自干扰信号的消除功能的所谓的传统终端(例如,遵循IEEE802.11b/a/n/ac等的终端)。
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入点1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框图。
接入点11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至少一个天线21-1~21-N(N为1以上的整数)、无线通信部22、控制部26、缓冲器27。无线通信部22具备发送部23、接收部24、自干扰消除部25。在天线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天线既可以分别成为发送用天线和接收用天线,也可以以发送用和接收用共同地使用。在以发送用和接收用共同地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开关切换天线的连接目的地。
各块中的处理,既可以分别通过在CPU等处理器中工作的软件(程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进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进行。另外,各块中的处理,既可以分别通过模拟处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字处理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模拟处理和数字处理这双方来进行。
控制部26主要进行MAC层的处理、和物理层的处理的一部分。控制部26进行为了控制与终端的通信所需要的处理。例如,进行为了进行后述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全双工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以及附随于该控制的处理。另外,包括全双工通信与半双工通信的切换、通信目的地终端的选择、与通信目的地终端的传送率的设定、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和/或ACK帧的接收完成定时的设定等。
控制部26还进行MAC层以及PHY层的管理,将为此所需的信息保存于控制部26的内部或外部的缓冲器。与接入点11的管理下的某终端相关的信息、与接入点11自身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该缓冲器中进行管理。该缓冲器既可以是存储器,也可以是SSD或硬盘等装置。在是存储器的情况下,既可以是D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该缓冲器既可以是与后述的缓冲器27相同的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其他的存储介质。
控制部26在保持有发送用的数据的情况下,生成包含该数据的帧。并且,根据要使用的通信方式,获得发送权,经由发送部23发送该帧。发送权相当于对无线介质的访问权。
例如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arrier Avoidance)进行载波侦听,在无线介质空闲的情况下,获得发送权。此时,在基于发送权的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发送机会)中,将帧(更具体而言是对帧附加了物理头的物理分组)向发送部23输出。TXOP相当于能够占用无线介质的时间。
此外,也可能通过发送部23附加物理头的一部分或全部。控制部26也可以向发送部23输出指示适用于帧的传送率(MCS)以及发送电力的至少一方的信号。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26在未保持有发送用的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不包含数据的控制帧或者管理帧,根据要使用的通信方式获得发送权,经由发送部23发送该帧。
发送部23对从控制部26转发的分组进行编码和调制,进行DA(Digital toAnalog,数字到模拟)变换。并且,提取模拟信号中的、所希望频段的信号成分,用放大器对所提取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发送部23将放大后的信号经由天线21-1~21-N进行发送。
发送部23在从控制部26指定了MCS的情况下,基于MCS进行分组的编码和调制。另外,发送部23在从控制部26指示了发送电力的情况下,调整放大器的输出,以使得以该发送电力进行发送。此外,也可以是,发送部23在对分组的物理头设定了适用于帧的MCS时,基于由该物理头指定的MCS,进行编码以及调制。
接收部24利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对通过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而进行频率变换(降频转换(down convert)),通过滤波处理提取所希望的频带涉及的成分。所提取的信号通过AD变换变换为数字信号。对该数字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在解码中也可以进行检错和/或纠错。最后进行物理头的处理,向控制部26输入帧。也可以通过控制部26进行物理头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处理。
自干扰消除部25消除在全双工通信时因发送信号的绕入和/或反射等而引起的自干扰。在全双工通信中,由于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此,有时发送信号会绕入到接收用天线,以与接收信号混合的状态被输入到接收部24。为此,自干扰消除部25将输入到接收部24的发送信号的成分去除。
自干扰的去除例如能够通过确保发送部23与接收部24之间的隔离的电路来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从发送部23输出的发送信号向接收部24或前级的电路输入,从混合后的信号中减去发送信号。也可以通过除此之外的方法,从混合后的信号中去除自干扰成分。
缓冲器27作为用于在上位层和控制部26之间收发数据的存储区域使用。另外,缓冲器27也可以为了向其他的终端的中继而暂时保存从终端接收到的帧所包含的数据。也可以是,在发送目的地接收到接入点11的帧之后,为了将该帧内的数据向上位层转发而将数据暂时地保存于缓冲器27。
上位层进行与TCP/IP或UDP/IP等比由控制部26管理的MAC层靠上位的通信协议相关的处理。另外,上位层除了TCP/IP或UDP/IP之外,也可以进行应用层的处理。上位层的工作既可以通过CPU等处理器的软件(程序)的处理来执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执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执行。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框图。终端2也具有与终端1同样的构成。
终端1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至少一个天线91-1~91-N(N为1以上的整数)、无线通信部92、自干扰消除部95、控制部96、以及缓冲器97。无线通信部92具备发送部93和发送部94。在有多个天线的情况下,多个天线既可以作为发送用天线和接收用天线而分别地成为发送用以及接收用,也可以以发送用和接收用共同地使用。在以发送用和接收用共同地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开关来切换天线的连接目的地。
各块中的处理既可以分别通过在CPU等处理器中工作的软件(程序)来执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执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执行。另外,各块中的处理,既可以分别通过模拟处理来执行,也可以通过数字处理来执行,还可以通过模拟处理和数字处理这双方来执行。
控制部96主要进行MAC层的处理、以及物理层的处理的一部分。另外,控制部96进行与接入点11所进行的全双工通信相对应的控制以及附随于该控制的处理。
控制部96进行MAC层以及PHY层的管理,将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保存于控制部96的内部或外部的缓冲器。与接入点11相关的信息以及与本终端相关的信息也可以由该缓冲器进行管理。该缓冲器既可以是存储器,也可以是SSD或硬盘等装置。在是存储器的情况下,既可以是D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该缓冲器既可以是与缓冲器97相同的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其他的存储介质。
控制部96在保持有发送用的数据或信息的情况下,生成包含该数据或信息的帧,根据要使用的通信方式,获得发送权,经由发送部93发送该帧。发送权相当于对无线介质的访问权。作为一例,基于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arrierAvoidance)进行载波侦听,在无线介质空闲而获得了发送权之后,在基于发送权的发送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将帧(更具体而言是对帧附加了物理头的物理分组)向发送部93输出。TXOP相当于能够占用无线介质的时间。此外,也能够通过发送部93附加物理头的一部分或全部。控制部96也可以对发送部93输出指示适用于帧的传送率(MCS)以及发送电力的至少一方的信号。
另外,控制部96在未保持有发送用的数据的情况下,也生成不包含数据的控制帧或者管理帧,根据要使用的通信方式获得发送权,经由发送部23发送该帧。
发送部93对从控制部96转发的分组进行编码以及调制,进行DA(Digital toAnalog),从模拟信号中提取所希望频段的信号成分,用放大器对所提取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发送部93将放大后的信号经由天线91-1~91-N进行发送。发送部93在从控制部96指定了MCS的情况下,基于MCS进行分组的编码以及调制。另外,发送部93在从控制部96指示了发送电力的情况下,对放大器的工作进行调整,以使得以该发送电力进行发送。此外,也可以是,发送部93在对分组的物理头设定了适用于帧的MCS时,基于在该物理头中设定的MCS,进行编码以及调制。
接收部94利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对通过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行频率变换(降频转换),利用滤波处理提取所希望频段成分。利用AD变换将所提取到的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解调以及纠错解码、物理头的处理,向控制部96输入帧。也可以通过控制部96进行物理头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处理。
控制部96在接收到需要送达确认响应的帧的情况下,基于所接收到的帧的检查结果,生成送达确认响应帧(ACK帧、BA(Block Ack)帧等),经由发送部93发送所生成的送达确认响应帧。
缓冲器97作为在上位层和控制部96之间用于收发数据的存储区域使用。也可以是,缓冲器97在接收到本终端地址的帧的情况下,为了向上位层转发而暂时地保存该帧内的数据。上位层进行与TCP/IP或UDP/IP等比由控制部96管理的MAC层靠上位的通信协议相关的处理。另外,上位层除了TCP/IP或UDP/IP之外,还可以进行应用层的处理。上位层的工作既可以通过CPU等处理器的软件(程序)的处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进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进行。
自干扰消除部95消除在全双工通信时因发送信号的绕入和/或反射等而引起的自干扰。自干扰消除部95的工作与接入点11的自干扰消除部25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使用图6对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全双工通信的工作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在接入点11和终端1之间进行了数据帧的全双工通信后,进行针对数据帧的响应帧即ACK帧的发送定时控制以及ACK帧的时间长度的控制,由此,使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以及接收完成定时统一。图6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
接入点11通过CSMA/CA获得帧的发送权,发送触发帧(Trigger Frame)31。触发帧31的目的地地址既可以是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对方即终端1的单播地址,也可以是广播地址。在是广播地址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触发帧31设定终端1的识别信息,将终端1是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对象或者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对象这一意思通知给终端1。终端1的识别信息既可以是AID、也可以是MAC地址,还可以是其他的值。也可以在触发帧31中设定表示在全双工通信中向终端1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帧的信息。
另外,接入点11在触发帧31中设定控制ACK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作为控制信息的一例,设定确定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全双工通信期间长度)Tmax的信息。时间长度例如既可以通过μsec的单位来直接指定,也可以使用OFDM符号数等其他单位来指定。上述的单位是例子,只要时间的长度能够唯一地确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单位。在最大发送时间长度预先通过***或标准定义了的情况下、或以其他的方法事先已通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最大发送时间长度的通知。也可以将在触发帧31中设定在此所说的以外的信息(例如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MCS和/或数据尺寸等)。此外,在触发帧31中设定的Tmax在,也可以在每次发送触发帧31时是不同的值。例如,可以考虑根据之后发送的预定的数据帧32的时间长度进行适当决定的方法等。
触发帧31既可以是对由IEEE802.11ax规定的触发帧进行扩展后的帧,也可以是被定义为全双工通信用的其他帧。
接入点11在从发送触发帧31开始经过一定期间后,对终端开始数据帧32的下行链路发送。作为一例,一定时间是SIFS(Short Inter 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SIFS在现行的无线LAN标准中是16μ秒。不过,一定时间也可以是与SIFS不同的长度的期间。数据帧32的时间长度是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或比其短的时间长度。在此,数据帧32的时间长度设为与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一致。以下,有时将从接入点向终端1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32称为下行链路数据帧32。
终端1接收触发帧31,检测接收到允许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终端1生成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以下的长度的上行链路发送用的数据帧33。在此,设想生成比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短的数据帧33的情况。终端1在从触发帧31的接收完成起的一定期间(在此为SIFS)后,开始数据帧33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终端1在数据帧33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时,开始从接入点11接收数据帧32。在图6的例子中,将数据帧33或数据帧32的发送开始时刻设为ts。以下,有时将从终端向接入点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帧称为上行链路数据帧33。
通过上述的处理,开始接入点11与终端1之间的全双工通信。下行链路数据帧32与上行链路数据帧33例如也可以是将多个子帧聚合为一个帧的、A-MPDU(aggregation MACprotocol data unit)帧或A-MSDU(aggregation MAC service data unit)等帧。
此外,在终端1生成的数据帧的时间长度比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短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数据帧的末尾追加相对于最大时间长度不足的量的长度的填充(padding)。关于用于填充的位列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在本例中,设想终端1所发送的数据帧的时间长度比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短且在数据帧的末尾未附加填充数据的情况。
接入点11在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的同时,接收数据帧33。由于上行链路数据帧33较短,因此,在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的中途,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接收完成。另一方面,终端1在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发送的同时,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帧32。终端1在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完成后,也继续进行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接收。
接入点11在从数据帧32的发送完成起的SIFS后的时刻,开始发送针对数据帧33的ACK帧34。即,接入点11在比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的时刻靠后的时刻,开始发送ACK帧34。
另一方面,终端1在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接收完成起的SIFS后的时刻,开始发送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ACK帧35。即,终端1在比从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的时刻靠后的时刻,开始发送ACK帧35。
通过以上的工作,接入点11发送ACK帧34的发送开始时刻会成为与终端1发送ACK帧35的发送开始时刻相同。即,接入点11和终端1的送达确认响应(ACK响应)的定时(ACK定时)会同步。
终端1在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接收完成起的SIFS后的时刻(比从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的时刻靠后的时刻),等待来自接入点11的ACK帧34的接收。终端1接收从接入点11发送的ACK帧34。终端1若从该时刻起的一定时间(=α)未接收到ACK帧(也可以指未开始接收的情况和未完成接收的情况中的任一种),则决定重发超时。若成为重发超时,则识别为发送的数据帧发送失败,需要进行该数据帧的重发。
更具体而言,终端1基于通过触发帧31通知的上行链路数据33的最大发送时间Tmax,决定针对上行链路数据33的超时时间(到重发超时为止的时间)。具体而言,在时刻ts+Tmax+SIFS+α决定重发超时。即,在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接收完成起经过了SIFS+α的时间后的时刻,决定重发超时。在此,作为α,一般使用时隙时间(slot time)(9微秒),但是,也可以是与此不同的值。在决定了重发超时的情况下,终端1对上行链路数据帧33进行重发即可。在相关技术中,终端1在从上行链路数据33的发送完成后开始经过SIFS+α的时间后的时刻判定重发超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全双工通信开始时刻ts+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起经过SIFS+α的时间后的时刻,决定重发超时。即,与相关技术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成为重发超时的时间不同,另外,该重发超时时间能够通过触发帧31进行控制。
在此对终端1的重发超时进行了详述,但是,在接入点11的情况下也同样。即,接入点11在从数据帧32的发送完成起的SIFS后的时刻(比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的时刻靠后的时刻),等待从终端1接收ACK帧35。接入点11接收从终端1发送的ACK帧35。接入点11若在从该时刻起的一定时间(=α)未接收到ACK帧,则决定重发超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1基于接入点11通过触发帧31向终端1通知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掌握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ACK帧的定时以及超时时间。由此,在上行链路数据帧比下行链路数据帧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终端1的重发超时的发生。另外,能够使ACK的发送开始定时统一。
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为了控制ACK帧的发送定时而通知了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但是,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也可以取代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而通知其他的控制信息。例如,也可以通知确定ACK帧的发送时刻的信息、或确定ACK帧的超时时刻的信息等。
(ACK帧的长度)
接下来,对ACK帧的长度进行描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ACK帧的长度,取决于在无线通信装置进行ACK响应时使用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另外,关于要发送的ACK帧,根据对应的发送数据帧的内容,ACK帧类别会不同。例如,在对应的发送数据帧是将包含多个TID(Traffic ID,通信量ID)的数据聚合而成的A-MPDU的情况下,作为要发送的ACK帧,成为根据所包含的TID数而尺寸增加的Multi-TID Block ACK帧。由于根据ACK帧类别而ACK帧尺寸不同,因此,ACK帧的长度也取决于ACK帧类别、换言之取决于响应的发送数据帧的内容。因此,即使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同步,也存在ACK帧的接收完成定时会错开的可能性。
于是,接入点11为了统一ACK帧的长度,通过触发帧31,作为控制信息的一例,除了上述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还通知指定ACK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ACK帧的时间长度信息)。
接入点11设定ACK帧的时间长度信息,以使得终端1要发送的ACK帧成为与本站要发送的ACK帧相同的长度。ACK帧的时间长度信息例如既可以是时间长度的值,也可以是OFDM符号数等其他值。只要ACK帧的发送时间的长度能够唯一地确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单位。终端1根据ACK帧的时间长度信息生成以及发送ACK帧35,由此能够使终端1完成从接入点11发送的ACK帧34的接收的时刻与接入点11完成从终端1发送的ACK帧35的接收的时刻一致(同步)。如果接入点11与终端1的ACK帧的接收完成时刻统一,则在接入点11以及终端1双方中,能够在从ACK帧的接收完成起经过SIFS后立刻发送接下来的帧,继续进行全双工通信。
作为原则,终端1发送以ACK帧的时间长度信息指定的长度的ACK帧。但是,在要生成的ACK帧的长度比以时间长度信息指定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填充,以使得帧整体的长度与以时间长度信息指定的值一致。也可以取代填充,对ACK帧35聚合(aggregate)新的帧或数据,使帧整体的长度与以时间长度信息指定的值一致,生成包含ACK帧的聚合帧。这些方法是例子,只要被发送的帧包含ACK响应并且该帧的长度与时间长度信息的指定值相等,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是,接入点11通过触发帧31通知本站在ACK响应中使用的ACK帧的类别和MCS。终端1根据所通知的帧的类别和MCS,生成ACK帧。由此,使ACK帧的长度与接入点11的ACK帧的长度统一。此外,也可以取代ACK帧的类别而通知ACK帧的尺寸。作为ACK帧的类别的例子,有Normal ACK帧、Block ACK帧、Compressed Block ACK帧、Multi-TID Block ACK帧、Multi-Station Block ACK帧等。
也可以是,如果ACK帧的长度一致,则接入点11通过触发帧31将与本站使用的ACK帧的类别和MCS不同的ACK帧的类别和MCS的组合通知给终端1。例如,设为在终端1中指定的类别的ACK帧的长度比接入点11发送的ACK帧大。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终端1中指定的MCS的传送率比适用于接入点11要发送的ACK帧的MCS的传送率高,能够使ACK帧的长度相等。
另外,终端1发送的ACK帧35的长度取决于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内容(帧的种类或格式等)。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即便接入点11未事先在触发帧31中指定明确的ACK帧的类别和/或尺寸等,也能够控制终端1发送的ACK帧35的长度。同样地,接入点11发送的ACK帧34的长度取决于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内容。
例如,若从某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多个子帧聚合为一个帧的、A-MPDU格式的帧,则在对向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送达确认响应(ACK)中,发送包含表示各个子帧的接收成功或失败的位图的Block ACK帧。在如果想接收Normal ACK帧作为ACK响应的情况下,需要不进行子帧的聚合而发送帧。
在想接收Multi-TID Block ACK帧作为ACK响应的情况下,使用将多个子帧聚合后的A-MPDU格式的帧,调整该A-MPDU所包含的通信量ID(TID)的数。如果A-MPDU所包含的通信量ID(TID)的数增加,则ACK响应中的Multi-TID Block ACK帧会变大。
当在ACK响应中返回的ACK帧的长度取决于发送时所使用的帧的格式的情况下,接入点11通过选择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的帧格式,能够控制从终端1发送的ACK帧35的类别和/或长度。此外,接入点11也可以在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前,使用触发帧31向终端1通知在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中使用的帧格式。
同样地,接入点11要发送的ACK帧34取决于从终端1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帧的格式。接入点11也可以在触发帧31中指定该上行链路数据帧的格式。在该情况下,终端1使用接入点11所指定的格式来生成以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帧33。接入点11为了使ACK帧的长度一致而选择下行链路数据帧的格式,以所选择的帧格式,生成以及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帧32。
作为在触发帧31中能够事先指定的帧格式的例子,存在以下的帧格式。例如,在期待接入点11稍后对Normal ACK帧进行响应的情况下,禁止在触发帧31中以对多个子帧进行了聚合的形式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帧33,由此,能够通知接入点11想要发送Normal ACK帧的情况。另外,接入点11也可以事先在触发帧31中指定上行链路数据帧33所包含的TID的数。由此,接入点11会能够接收所希望的尺寸的Multi-TID Block ACK帧。
如上所述,接入点11通过触发帧31指定ACK帧的时间长度或决定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内容(帧类别、帧格式等),由此,能够使响应的ACK帧的长度与从本站发送的ACK帧统一。由此,能够使这些ACK帧的长度相等,因此,能够使接入点11与终端1中的ACK帧的接收完成时刻为同一时刻。
图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入点11的工作的流程图。
接入点11基于通过载波侦听和退避(back off)获得的对无线介质的访问权,发送指定了全双工通信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和ACK帧的时间长度的触发帧31(S101)。
接入点11在从触发帧31的发送完成起的SIFS后的发送开始时刻ts,以预定频带(例如预定的信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帧32(S102)。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时间长度是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或是比其短的时间长度。接入点11与此同时从终端1以同一频带(同一信道)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帧33(该S102)。上行链路数据帧33具有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或比其短的时间长度。
接入点11在从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和SIFS后,发送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响应帧即ACK帧34(S103)。接入点11与此同时从终端1接收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响应帧即ACK帧35(该S103)。ACK帧34、35的时间长度是通过触发帧31指定的时间长度。由此,ACK帧34、35的发送开始时刻会变得相同,ACK帧34、35的发送完成时刻也会变得相同。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1的工作的流程图。
终端1从接入点11接收指定了全双工通信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和ACK帧的时间长度的触发帧31(S201)。
终端1在从触发帧31的接收完成起的SIFS后的发送开始时刻ts,以预定频带(例如预定的信道)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帧33(S202)。上行链路数据帧33具有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或比其短的时间长度。终端1与此同时从接入点11以同一频带(同一信道)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帧32(该S202)。下行链路数据帧32具有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或比其短的时间长度。
终端1在从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发送开始时刻ts起经过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和SIFS后,发送针对下行链路数据帧32的响应帧即ACK帧35(S203)。终端1与此同时从接入点11接收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响应帧即ACK帧34(该S203)。ACK帧34、35的时间长度是由触发帧31指定的时间长度。由此,ACK帧34、35的发送开始时刻会变得相同,ACK帧34、35的发送完成时刻也会变得相同。
(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对向的无线通信装置相互发送的ACK帧的时间长度统一的例子。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例中,接入点11通过触发帧31对终端1通知确定比本站之后要生成的预定的ACK帧34长的ACK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接入点11在上行链路数据帧33的接收后,使终端1对ACK帧34进行填充,使其成为通知给终端1的时间长度的帧。也可以是,不通过填充而通过对ACK帧34聚合数据或其他的帧,生成通知给终端1的时间长度的聚合帧。由此,能够使包含从接入点11发送的ACK响应的帧和终端1发送的ACK帧35的发送完成定时统一。
本变形例涉及的方法能够适用于预想到终端1发送的ACK帧会比接入点11发送的ACK帧长的情况。例如,有时向接入点11通知了终端1发送聚合子帧后的帧、或在终端1发送的A-MPDU中包含多个TID的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适用本变形例,能够使送达确认响应的发送完成定时统一。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接入点11使用触发帧向对向的无线通信装置(终端1)通知了控制信息。如果能够在全双工通信中向对向的无线通信装置通知控制信息,则也可以使用触发帧以外的帧。以下,示出使用触发帧以外的帧来通知控制信息的实施方式。除了通知控制信息的帧的种类不同这一点之外,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的功能以及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接入点11对触发帧的发送设为全双工通信的开始的触发,但是在图9的例子中,通过RTS(Request to Send)帧与CTS(Clear to Send)帧的交换,开始全双工通信。在此,RTS帧和CTS帧既可以是对无线LAN标准的规范中的同一名称的帧扩展后的帧,也可以是对全双工通信用新定义的帧。另外,帧的名称也可以是与RTS帧、CTS帧不同的名称。
接入点11使用RTS帧41对终端1通知上行链路数据帧44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在此通知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与接入点11向终端1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帧43的发送时间长度相等。接入点11从终端1接收CTS帧42作为针对RTS帧41的响应,在CTS帧42的接收完成后,并经过SIFS期间后,开始下行链路数据帧43的发送。终端1在从CTS帧42的发送完成起经过SIFS期间后,开始上行链路数据帧44的发送。由此,接入点11和终端1都在相同时刻(时刻ts)开始发送。在终端1完成下行链路数据帧43的接收,接入点11完成上行链路数据帧44的接收后,接入点11以及终端1分别在相同时刻(时刻ts+Tmax+SIFS)发送ACK帧45、46。因此,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得到同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设为使ACK帧45、46的时间长度相等,能够使ACK帧的接收完成定时同步。即,接入点11能够使用RTS帧41,指定ACK帧46的时间长度或者ACK帧46的MCS或ACK帧46的类别等。另外,也可以是,接入点11在对本站发送的ACK帧45进行填充、或与其他的数据聚合后进行发送,生成与从终端1发送的ACK帧46相等的长度的帧(包含ACK响应的帧),发送所生成的帧。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也是通过RTS帧与CTS帧的交换,开始全双工通信。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1发送RTS帧,接入点11发送CTS帧作为针对RTS帧的响应,通过该CTS帧来通知控制信息。除了该差异,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图10示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在图10的例子中,首先,终端1向接入点11发送RTS帧5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1会成为全双工通信的发起方(initiator)。接收到RTS帧51的接入点11在经过SIFS期间后,向终端1发送CTS帧52。
接入点11使用CTS帧52,发送用于确定最大发送时间Tmax、以及ACK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等的控制信息。之后要执行的处理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进行的描述一样。使用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使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与接收完成定时(ACK定时)同步。如果ACK定时得到同步,则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也可以进行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描述的各种变形。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接入点11将所有的控制信息汇聚在一个帧中通知给终端1,但是,也可以将控制信息分为多个帧来进行通知。在第4实施方式中,分为多个帧来通知控制信息。除了以下要说明的处理,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图11示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以下参照图11对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接入点11使用通知帧61向终端1通知上行链路数据帧63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通知帧61例如既可以是触发帧,也可以是RTS帧,还可以是CTS帧。另外,也可以是接入点11定期地发送的信标帧(beacon frame),通知帧61的帧类别不特别限定。以下,设想通知帧61是触发帧或CTS帧的情况。
如图11的例子那样,终端1在从通知帧61的接收完成后起经过SIFS期间后,开始上行链路数据帧63的发送。也可以是,在通知帧61中指定上行链路数据帧63的发送开始时刻ts,使得在所指定的时刻开始上行链路数据帧63的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接入点11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帧是将控制帧62a和下行链路数据帧62b分别作为子帧而聚合(aggregate)得到的聚合帧62(以下,帧62)。帧62的格式例如既可以是A-MPDU,也可以是A-MSDU。另外,也可以是其他的格式。
此外,在图11中,按控制帧62a、下行链路数据帧62b的顺序对帧进行了聚合,但是,控制帧62a和下行链路数据帧62b的顺序也可以相反。
在控制帧62a中,指定终端1在接收帧62后发送的ACK帧65的时间长度。既可以直接指定ACK帧的时间长度,也可以通过指定MCS、ACK帧的类别来控制时间长度。另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指定时间长度。具体地,与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同样。此外,作为控制帧62a使用的帧的类别和/或格式不特定限定。
在图11的例子中,在时刻ts+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接入点11和终端1同时发送ACK帧64、65。如果ACK帧64、65的发送定时得到同步,则ACK帧64、65的发送时刻也可以是比时刻ts+最大发送时间长度Tmax+SIFS晚的时刻。例如,在控制帧62a中不仅指定ACK帧65的长度,还指定ACK帧65的发送时刻。对于时刻的指定,也可以通过从某时刻起的相对的经过时间和绝对时刻中的任一方法来进行。由此,例如能够防止接入点11和终端1成为重发超时,并且能够将ACK帧64、65的发送开始时刻调整为比时刻ts+Tmax+SIFS晚的任意时刻。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通知帧61中指定最大发送时间Tmax,在控制帧62a中指定ACK帧的时间长度、即在分别不同的定时(帧)中指定最大发送时间Tmax和ACK帧的时间长度,由此,能够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同时,消除ACK定时的错开。也能够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帧63的发送开始时刻的指定和/或ACK的发送开始时刻的指定。因此,可以说存在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方式则存在能够灵活地控制帧的收发涉及的时序的优点。
(变形例)
在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例中,上行链路数据帧的发送定时不同。本变形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的构成和功能除了以下要说明的处理方面的差异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下,以与第4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对处理进行说明。
图12示出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例的帧时序的例子。终端1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帧63a的发送的定时与图11的例子不同。终端1在完成帧62所包含的控制帧62a的接收后的时刻t′S,开始上行链路数据帧63a的发送。
在通知帧61或者控制帧62a中指定了上行链路数据帧63a的发送开始时刻t′S。如果接入点11将开始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帧62b的时刻设定为时刻t′S,则能够使上行链路数据帧63a与下行链路数据帧62b的发送开始时刻同步。在该情况下,如果将终端1的最大发送时间Tmax设定为与下行链路数据帧62b的发送时间相等,则使ACK帧的发送开始时刻同步也较容易。
(第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下行链路数据帧的MAC头来通知控制信息。
图13示出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帧时序的例子。
在图13中,接入点11对下行链路数据帧71的发送和终端1对上行链路数据帧72的发送同时进行。并且,在下行链路数据帧71的MAC头71a中,指定了ACK帧74的时间长度。例如,在MAC头71a的Control域设定指定时间长度的信息。ACK帧的时间长度的指定,例如可以通过时间长度的值的直接指定、ACK帧的类别的指定、MCS的指定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来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此外,设为全双工通信的开始定时事先通过任意方法来决定。
在图13的例子中,使用MAC头指定了ACK帧的时间长度,但是也可以使用MAC头来通知ACK帧的时间长度以外的控制信息。例如,也可以进行ACK帧的发送开始定时等的通知。或者,也可以通知上行链路数据帧的时间长度或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开始定时。在该情况下,终端1会在MAC头71a的接收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帧。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例如,也能够将控制信息划分到下行链路数据帧的MAC头和其他帧(触发帧、CTS帧、RTS帧等)来进行通知。
(第6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站(接入点)400的功能框图。该接入点具备:通信处理部401、发送部402、接收部403、天线42A、42B、42C、42D、网络处理部404、有线I/F405和存储器406。接入点400经由有线I/F405与服务器407连接。通信处理部401以及网络处理部404中的至少前者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部同样的功能。发送部402以及接收部403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同样的功能。或者,也可以是,发送部402以及接收部403与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的模拟区域的处理对应,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的数字区域的处理与通信处理部401对应。网络处理部404具有与上位处理部同样的功能。在此,通信处理部401也可以在内部拥有用于在与网络处理部404之间收发数据的缓冲器。该缓冲器既可以是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网络处理部404控制与通信处理部401的数据交换、与存储器406的数据写入和读出、以及经由有线I/F405与服务器407的通信。网络处理部404也可以进行TCP/IP或UDP/IP等MAC层的上位的通信处理和/或应用层的处理。网络处理部的工作既可以通过CPU等处理器的软件(程序)的处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进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进行。
作为一例,通信处理部401与基带(baseband)集成电路对应,发送部402和接收部403与收发帧的RF集成电路对应。通信处理部401和网络处理部404也可以由一个集成电路(1芯片)构成。也可以是发送部402以及接收部403的进行数字区域的处理的部分和进行模拟区域的处理的部分由不同的芯片构成。另外,也可以使得通信处理部401执行TCP/IP或UDP/IP等MAC层的上位的通信处理。另外,天线的个数在此为4个,但是,至少具备一个天线即可。
存储器406进行从服务器407接收到的数据和/或通过接收部403接收到的数据的保存等。存储器406例如既可以是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另外,也可以是SSD或HDD、SD卡、eMMC等。存储器406也可以位于基站400的外部。
有线I/F405进行与服务器407的数据收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服务器407的通信通过有线来进行,但是也可以设为与服务器407的通信通过无线来执行。
服务器407是接收请求数据发送的数据传送请求并返回包含被请求的数据的响应的通信装置,例如设想为HTTP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但是,只要具备返回被请求的数据的功能,就不限于此。也可以是PC或智能手机等由用户操作的通信装置。另外,也可以通过无线与基站400进行通信。
在属于基站400的BSS的STA发布了针对服务器407的数据传送请求的情况下,与该数据传送请求相关的分组被发送到基站400。基站400经由天线42A~42D接收该分组,在接收部403执行物理层的处理等,在通信处理部401执行MAC层的处理等。
网络处理部404进行从通信处理部401接收到的分组的解析。具体而言,确认目的地地址IP地址、目的地地址端口编号等。在分组的数据是HTTP GET请求那样的数据传送请求的情况下,网络处理部404确认通过该数据传送请求请求了的数据(例如,存在于通过HTTP GET请求请求了的URL的数据)是否缓存(存储)于存储器406中。在存储器406中保存有将URL(或其缩小表达,例如散列值、成为代替的标识符)和数据相关联的表。在此,将在存储器406中缓存有数据的情况表达为在存储器406中存在缓存数据。
在存储器406中不存在缓存数据的情况下,网络处理部404经由有线I/F对服务器407发送数据传送请求。即,网络处理部404作为STA的代理,向服务器407发送数据传送请求。具体而言,网络处理部404生成HTTP请求,进行TCP/IP头的附加等协议处理,将分组转发给有线I/F405。有线I/F405将所接收到的分组向服务器407发送。
有线I/F405从服务器407接收针对数据传送请求的响应即分组。网络处理部404根据经由有线I/F405接收到的分组的IP头,掌握是发往STA的分组这一情况,向通信处理部401转发分组。通信处理部401执行针对该分组的MAC层的处理等,发送部402执行物理层的处理等,从天线42A~42D发送发往STA的分组。在此,网络处理部404将从服务器407接收到的数据与URL(或其缩小表达)相关联地作为缓存数据保存于存储器406。
在存储器406中存在缓存数据的情况下,网络处理部404从存储器406读出通过数据传送请求被请求的数据,将该数据向通信处理部401发送。具体而言,对从存储器406读出的数据附加HTTP头等,进行TCP/IP头的附加等的协议处理,向通信处理部401发送分组。此时,作为一例,分组的发送源IP地址设定为与服务器相同的IP地址,发送源端口编号也设定为与服务器相同的端口编号(通信终端要发送的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端口编号)。因此,从STA来看,看上去犹如正在与服务器407进行通信。通信处理部401执行针对该分组的MAC层的处理等,发送部402执行物理层的处理等,从天线42A~42D发送发往STA的分组。
通过这样的工作,被频繁访问的数据,会成为基于存储器406所保存的缓存数据进行响应,能够减少服务器407与基站400间的通信量。此外,网络处理部404的工作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如果是一般的缓存代理(caching proxy),进行其他的工作也没有问题,在一般的缓存代理中,取代STA而从服务器407取得数据,在存储器406中缓存数据,对于针对同一数据的数据传送请求,从存储器406的缓存数据进行响应。
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基站(接入点)作为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进行适用。也可以使用保存于存储器406的缓存数据执行在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帧、数据或分组的发送。另外,也可以将通过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所接收到的帧、数据或分组得到的信息缓存于存储器406。在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中,接入点发送的帧也可以包含被缓存的数据或基于该数据的信息。基于数据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与数据的尺寸相关的信息、与数据的发送所需的分组的尺寸相关的信息。另外,也可以是数据的发送所需的调制方式等信息。另外,也可以包含有无终端地址的数据的信息。
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基站(接入点)作为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进行适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缓存功能的基站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通过与图14相同的块构成来实现具备了缓存功能的终端(ST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有线I/F405。也可以使用保存于存储器406的缓存数据来执行由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进行的帧、数据或分组的发送。另外,也可以将通过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所接收到的帧、数据或分组得到的信息缓存于存储器406。在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中,终端发送的帧也可以包含被缓存的数据或基于该数据的信息。基于数据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与数据的尺寸相关的信息、与数据的发送所需要的分组的尺寸相关的信息。另外,也可以是数据的发送所需的调制方式等信息。另外,也可以包含有无终端地址的数据的信息。
(第7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终端(非接入点的终端)或接入点的整体构成例的图。该构成例仅是一例,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构成例。终端或接入点具备:一个或多个天线1~n(n为1以上的整数)、无线LAN模块148、以及主机***149。无线LAN模块148与上述的任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应。无线LAN模块148具备主机接口,利用主机接口与主机***149连接。除了经由连接线缆与主机***149连接之外,也可以与主机***149直接连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无线LAN模块148通过焊料等安装于基板,经由基板的布线与主机***149连接。主机***149遵循任意的通信协议,使用无线LAN模块148以及天线1~n与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通信协议也可以包含TCP/IP和比其上位的层的协议。或者,也可以是,TCP/IP搭载于无线LAN模块148,主机***149仅执行比其更上位层的协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主机***149的构成简单化。本终端例如也可以是移动体终端、TV、数字摄像头、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游戏装置、网络存储装置、监视器、数字音频播放器、Web摄像头、摄像机、投影机、导航***、外部适配器、内部适配器、数字视频变换盒(Set Top Box)、网关、打印服务器、移动接入点(mobile access point)、路由器、企业单位/服务提供商接入点、便携装置、手持装置、汽车等。
无线LAN模块148(或无线通信装置)除了IEEE802.11,还可以具备LTE(Long TermEvolution)或LTE-Advanced(standards for mobile phones)那样的其他的无线通信标准的功能。
图16示出无线LAN模块的硬件构成例。该构成在无线通信装置搭载于非接入点的终端以及接入点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即,能够作为上述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具体构成的一例而适用。在该构成例中,天线仅有1根,但是也可以具备2根以上的天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与各天线对应地配置发送***(216、222~225)、接收***(217、232~235)、PLL242、晶体振荡器(基准信号源)243以及开关245的多个组,各组分别与控制电路212连接。PLL242或晶体振荡器243或这双方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振荡器对应。
无线LAN模块(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基带IC(Integrated Circuit)211、RF(RadioFrequency)IC 221、换衡器(Balun)225、开关245、以及天线247。
基带IC211具备基带电路(控制电路)212、存储器213、主机接口214、CPU 215、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ter,数模转换器)216、以及ADC(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模数转换器)217。
基带IC211和RF IC221也可以形成在同一基板上。另外,基带IC211和RF IC221也可以由一个芯片构成。DAC216以及ADC217这双方或某一方既可以配置于RF IC221,也可以配置于其他的IC。另外,存储器213以及CPU215这双方或某一方也可以配置于与基带IC不同的其他IC。
存储器213保存在与主机***之间收发的数据。另外,存储器213保存向终端或接入点通知的信息、或从终端或接入点通知的信息、或这双方。另外,也可以是,存储器213存储CPU215的执行所需要的程序,作为CPU215执行程序时的工作区域来利用。存储器213既可以是SRAM、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主机接口214是用于与主机***连接的接口。接口可以任意为UART、SPI、SDIO、USB、PCI Express等。
CPU215是通过执行程序来控制基带电路212的处理器。基带电路212主要进行MAC层的处理以及物理层的处理。基带电路212、CPU215或这双方,与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或控制通信的控制部对应。
也可以是,基带电路212以及CPU215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生成时钟的时钟生成部,利用由该时钟生成部生成的时钟对内部时间进行管理。
基带电路212对要发送的帧进行物理头的附加、编码、加密、调制处理(也可以包含MIMO调制)等来作为物理层的处理,生成例如两种数字基带信号(以下,数字I信号和数字Q信号)。
DAC216对从基带电路212输入的信号进行DA变换。更具体而言,DAC216将数字I信号变换为模拟的I信号,将数字Q信号变换为模拟的Q信号。此外,也可能存在不进行正交调制而以一个***的信号直接进行发送的情况。在具备多个天线,将一个***或多个***的发送信号按天线的数量分配来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与天线的数量相应的数量的DAC等。
RF IC221,作为一例是RF模拟IC或高频IC、或者这双方。RF IC221具备滤波器222、混频器223、前置放大器(PA)224、PLL(Phase Locked Loop:相位同步电路)242、低噪声放大器(LNA)、换衡器235、混频器233、以及滤波器232。这些要素中的几个要素也可以配置在基带IC211或其他的IC上。滤波器222、232可以是带通滤波器,也可以是低通滤波器。
滤波器222从由DAC216输入的模拟I信号以及模拟Q信号中分别提取所希望频段的信号。PLL242使用从晶体振荡器243输入的振荡信号,对振荡信号进行分频或倍频或这双方,由此,生成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同步了的一定频率的信号。此外,PLL242具备VCO(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基于从晶体振荡器243输入的振荡信号,利用VCO进行反馈控制,由此得到该一定频率的信号。所生成的一定频率的信号被输入混频器223以及混频器233。PLL242与生成一定频率的信号的振荡器的一例相当。
混频器223利用从PLL242供给的一定频率的信号,将通过了滤波器222的模拟I信号以及模拟Q信号升频转换成无线频率。前置放大器(PA)将由混频器223生成的无线频率的模拟I信号以及模拟Q信号放大至所希望的输出电力。换衡器225是用于将平衡信号(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变换为不平衡信号(单端信号,single-ended signal)的变换器。在RF IC221中对平衡信号进行处理,但是,从RF IC221的输出到天线247,对不平衡信号进行处理,因此在换衡器225中进行这些信号变换。
开关245在发送时与发送侧的换衡器225连接,在接收时与接收侧的低噪声放大器(LNA)234或RF IC221连接。开关245的控制可以通过基带IC211或RF IC221进行,如果存在控制开关245的其他电路,也可以从该电路进行开关245的控制。
由前置放大器224放大后的无线频率的模拟I信号以及模拟Q信号,在换衡器225中进行了平衡-不平衡变换后,作为电波从天线247向空间放射。
天线247既可以是芯片天线,也可以是在印刷基板上通过布线形成的天线,还可以是利用线状的导体元件形成的天线。
RF IC221中的LNA234将从天线247经由开关245接收到的信号在保持将噪声抑制为低的状态下放大至能够解调的水平。换衡器235对由低噪声放大器(LNA)234放大后的信号进行不平衡-平衡变换。此外,也可以是构成为使换衡器135和LNA234的顺序相反。混频器233使用从PLL242输入的一定频率的信号将在换衡器235中变换为平衡信号的接收信号降频转换为基带。更具体而言,混频器233具有基于从PLL242输入的一定频率的信号生成相互错开90°相位的载波的单元,利用相互错开90°相位的载波对通过换衡器235变换后的接收信号进行正交解调,生成与接收信号同相位的I(In-phase)信号和比I信号延迟了90°相位的Q(Quad-phase)信号。滤波器232从这些I信号和Q信号中提取所希望频率成分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32提取出的I信号以及Q信号在调整了增益后,从RF IC221输出。
基带IC211中的ADC217对来自RF IC221的输入信号进行AD变换。更具体而言,ADC217将I信号变换为数字I信号,将Q信号变换为数字Q信号。此外,也可能存在不进行正交解调而仅接收一个***的信号的情况。
在设置多个天线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与天线的数量相应的数量的ADC。基带电路212基于数字I信号以及数字Q信号,进行解调处理、错纠错码处理、物理头的处理等物理层的处理(也可以包含MIMO解调)等,得到帧。基带电路212对帧进行MAC层的处理。此外,基带电路212也可以构成为在安装有TCP/IP的情况下进行TCP/IP的处理。
图9的自干扰消除部25以及控制部26的处理,作为一例由基带电路212进行。也可以将与自干扰消除部25相当的电路配置在RF IC221侧。
(第8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STA)500的功能框图。该STA5具备通信处理部501、发送部502、接收部503、天线51A、应用处理器504、存储器505以及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基站(AP)也可以具有同样的构成。
通信处理部501具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部同样的功能。发送部502以及接收部503具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同样的功能。或者,也可以是,发送部502以及接收部503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的模拟区域的处理对应,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部以及接收部的数字区域的处理与通信处理部501对应。在此,通信处理部501也可以在内部拥有用于在与应用处理器504之间收发数据的缓冲器。该缓冲器既可以是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应用处理器504控制经由通信处理部501的无线通信、与存储器505的数据写入和读出以及经由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的无线通信。另外,应用处理器504也执行Web浏览、影像和/或音乐等多媒体处理等、STA中的各种处理。应用处理器504的工作,既可以通过CPU等处理器的软件(程序)的处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硬件来进行,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这双方来进行。
存储器505进行通过接收部503和/或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接收到的数据、通过应用处理器504处理的数据的保存等。存储器505例如既可以是DRAM等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是NAND、M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另外,也可以是SSD或HDD、SD卡、eMMC等。存储器505也可以位于接入点500的外部。
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作为一例具有与图15或图16中示出的无线LAN模块同样的构成。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通过与由通信处理部501、发送部502、接收部503实现的无线通信不同的方法执行无线通信。例如,在通信处理部501、发送部502、接收部503是遵循IEEE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也可以执行遵循Bluetooth(注册商标)、LTE、Wireless HD等其他的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另外,也可以设为通信处理部501、发送部502、接收部503以2.4GHz/5GHz执行无线通信,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以60GHz执行无线通信。
此外,在该例中,天线的个数在此为一个,在发送部502和接收部503与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中共用天线。在此,通过设置控制天线51A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也可以共用天线。另外,也可以设为具备多个天线,在发送部502和接收部503与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中使用不同的天线。
作为一例,通信处理部501与基带集成电路对应,发送部502和接收部503与收发帧的RF集成电路对应。在此,也可以是,通信处理部501和应用处理器504由一个集成电路(一个芯片)构成。此外,也可以是,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的一部分和应用处理器504由一个集成电路(1芯片)构成。
应用处理器进行经由通信处理部501的无线通信以及经由第2无线通信模块506的无线通信的控制。
(第9实施方式)
图18的(A)以及图18的(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终端的立体图。图18的(A)的无线终端是笔记本PC301,图18的(B)的无线终端是移动体终端321。笔记本PC 301以及移动体终端321分别搭载有无线通信装置305、315。作为无线通信装置305、315,能够使用之前说明的搭载于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搭载于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它们双方。搭载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终端不限定于笔记本PC或移动体终端。例如,也能够搭载于TV、数字摄像头、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游戏装置、网络存储装置、监视器、数字音频播放器、Web摄像头、摄像机、投影机、导航***、外部适配器、内部适配器、数字视频变换盒、网关、打印服务器、移动接入点、路由器、企业单位/服务提供商接入点、便携装置、手持装置、汽车等。
另外,搭载于无线终端或接入点、或这双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也能够搭载于存储卡。在图19中示出将该无线通信装置搭载于存储卡的例子。存储卡331包括无线通信装置355和存储卡主体332。存储卡331为了与外部的装置(无线终端或接入点、或这双方等)进行无线通信而利用无线通信装置335。此外,在图19中,省略了存储卡331内的其他要素(例如存储器等)的记载。
(第10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这双方)的构成之外,还具备总线、处理器部以及外部接口部。处理器部以及外部接口部经由总线与外部存储器(缓冲器)连接。在处理器部中,固件进行工作。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包括固件的构成,能够通过固件的改写来容易地进行无线通信装置的功能的变更。固件工作的处理器部既可以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部或进行控制部的处理的处理器,也可以是进行该处理的功能扩展或变更涉及的处理的其他处理器。也可以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接入点或者无线终端或者这双方具备固件工作的处理器部。或者,也可以是,搭载于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内的集成电路、或搭载于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内的集成电路具备该处理器部。
(第1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这双方)的构成之外,还具备时钟生成部。时钟生成部生成时钟并通过输出端子向无线通信装置的外部输出时钟。这样,向外部输出在无线通信装置内部生成的时钟,通过向外部输出的时钟使主机侧工作,由此,能够使主机侧与无线通信装置侧同步地工作。
(第1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之外,还包括电源部、电源控制部以及无线电力供电部。电源控制部与电源部和无线电力供电部连接,进行选择向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供给的电源的控制。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电源的构成,能够进行对电源进行了控制的低耗能化工作。
(第1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之外,还包括SIM卡。SIM卡与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发送部或接收部或控制部或它们中的多个部连接。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具备SIM卡的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认证处理。
(第14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之外,还包括动态图像压缩/伸长部。动态图像压缩/伸长部与总线连接。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动态图像压缩/伸长部的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压缩后的动态图像的传送和接收到的压缩动态图像的伸长。
(第1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这双方)的构成之外,还包括LED部。LED部与发送部或接收部或控制部或它们中的多个部连接。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具备LED部的构成,能够容易地向用户通知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状态。
(第16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这双方)的构成之外,还包括振动器部。振动器部与发送部或接收部或控制部或它们中的多个部连接。这样,通过设为在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振动器部的构成,能够容易地向用户通知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状态。
(第17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这双方)的构成之外,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总线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部连接。通过设为这样具备显示器的构成,并在显示器显示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状态,能够容易地向用户通知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状态。
(第18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1]无线通信***中的帧类别、[2]无线通信装置间的连接切断的方法、[3]无线LAN***的访问方式、[4]无线LAN的帧间隔进行说明。
[1]通信***中的帧类别
一般而言,如上所述,在无线通信***中的无线访问协议上处理的帧大致被分为数据(data)帧、管理(management)帧、控制(control)帧这3个种类。这些类别,通常通过在帧间共同设置的头部来表示。作为帧类别的表示方法,既可以设为能够用一个域来区别3个种类,也可以设为能够用2个域的组合来进行区别。在IEEE802.11标准中,帧类别的识别,用位于MAC帧的帧头部的帧控制(Frame Control)域中的类型(Type)、子类型(Subtype)这2个域来进行。是数据帧、管理帧还是控制帧的大致划分,用Type域来进行,大致划分后的帧中的微细的类别、例如管理帧中的信标(Beacon)帧之类的识别,用子类型(Subtype)域来进行。
管理帧是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物理的通信链路的管理所使用的帧。例如,存在用于解除(即切断连接)为了进行与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设定而使用的帧和/或通信链路的帧、与无线通信装置中的省电工作相关的帧。
数据帧是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建立了物理的通信链路后将在无线通信装置的内部生成的数据向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帧。数据在本实施方式的上位层生成,例如通过用户的操作来生成。
控制帧是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收发(交换)数据帧时的控制所使用的帧。在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帧和/或管理帧的情况下为了其送达确认而发送的响应帧,属于控制帧。响应帧例如是ACK帧、BlockACK帧。另外,RTS帧、CTS帧也是控制帧。
这些3个种类的帧在物理层经过根据需要的处理作为物理分组经由天线被送出。此外,在IEEE802.11标准(包含上述的IEEE Std 802.11ac-2013等扩展标准)中,作为连接建立的步骤之一,存在关联(association)过程,其中所使用的关联请求(AssociationRequest)帧和关联响应(Association Response)帧是管理帧,由于关联请求帧和关联响应帧是单播的管理帧,因此向接收侧无线通信终端请求作为响应帧的ACK帧的发送,该ACK帧如上所述是控制帧。
[2]无线通信装置间的连接切断的手法
连接的切断(解除)存在明示的方法和暗示的方法。作为明示的方法,发送用于切断已建立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间的某一方的帧。在IEEE802.11标准中,解除认证(Deauthentication)帧相当于此,被分类为管理帧。通常,在发送切断连接的帧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发送了该帧的时间点,在接收切断连接的帧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接收到该帧的时间点,判定连接的切断。之后,如果是非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则返回通信阶段的初始状态、例如进行要连接的BSS搜索的状态。在切断了无线通信基站与某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无线通信基站具有管理加入本BSS的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管理表,则从该连接管理表中删除该无线通信终端涉及的信息。例如,当在关联过程中允许了无线通信基站与加入本BSS的各无线通信终端连接的阶段分配了AID的情况下,删除与切断了该连接的无线通信终端的AID关联的保持信息,关于该AID,也可以解除,以便分配给其他的新加入的无线通信终端。
另一方面,作为暗示的方法,在从建立了连接的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一定期间未检测到帧发送(数据帧以及管理帧的发送、或者针对本装置发送的帧的响应帧的发送)的情况下,进行连接状态的切断的判定。存在这样的方法,是由于考虑到如上所述在判定连接的切断那样的状况下,与连接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隔开通信距离,无线信号会不能接收或者不能解码等无法确保物理的无线链路的状态。即,由于无法期待切断连接的帧的接收。
作为用暗示的方法判定连接的切断的具体例,使用计时器。例如,在发送请求送达确认响应帧的数据帧时,若使限制该帧的重发期间的第1计时器(例如数据帧用的重发计时器)起动,直至第1计时器限时结束(即直至经过所希望的重发期间)都未接收到对该帧的送达确认响应帧,则进行重发。若接收到对该帧的送达确认响应帧,则第1计时器停止。
另一方面,若未接收到送达确认响应帧而第1计时器就限时结束,则例如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用于确认是否还(在通信范围内)存在(换言之,无线链路是否能够确保)的管理帧,与此同时,起动限制该帧的重发期间的第2计时器(例如管理帧用的重发计时器)。与第1计时器同样,在第2计时器中,若直至第2计时器限时结束还未接收到对该帧的送达确认响应帧,则进行重发,若第2计时器限时结束则判定为连接被切断。也可以设为在判定为连接被切断的阶段,发送切断所述连接的帧。
或者,若从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则使第3计时器起动,每当新从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帧时,使第3计时器停止,再次从初始值开始起动。若第3计时器限时结束,则与上述同样地发送确认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还(在通信范围内)存在(换言之,无线链路是否能够确保)的管理帧,与此同时,起动限制该帧的重发期间的第2计时器(例如管理帧用的重发计时器)。在该情况下,也是若直至第2计时器限时结束还未接收到对该帧的送达确认响应帧,则进行重发,若第2计时器限时结束,则判定为连接被切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判定为连接被切断的阶段,发送切断所述连接的帧。后者的用于确认连接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还存在的管理帧,也可以是与前者的情况下的管理帧不同的管理帧。另外,用于限制后者的情况下的管理帧的重发的计时器,在此使用了与前者的情况下相同的计时器作为第2计时器,但是,也可以设为使用不同的计时器。
[3]无线LAN***的访问方式
例如,存在设想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或竞争的无线LAN***。在IEEE802.11无线LAN中,将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arrier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作为访问方式的基本。在掌握某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从其发送结束起间隔固定时间来进行发送的方式中,在掌握了该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会同时进行发送,其结果,无线信号会冲突而帧发送会失败。通过掌握某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从其发送结束起等待随机时间,由此,在掌握了该无线通信装置的发送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发送很可能会分散。因此,如果在随机时间中去掉了最早时间的无线通信装置是一个,则无线通信装置的帧发送会成功,能够防止帧的冲突。由于基于随机值而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间发送权的获得会变得公平,因此,采用了冲突避免(Carrier Avoidance)的方式,可以说是为了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间共用无线介质而适合的方式。
[4]无线LAN的帧间隔
对于IEEE802.11无线LAN的帧间隔进行说明。在IEEE802.11无线LAN中使用的帧间隔存在DIFS(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AIFS(arbitration interframe space,仲裁帧间间隔)、PIFS(point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SIFS(short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EIFS(extended interframe space,扩展帧间间隔)、RIFS(reduced interframe space,简化帧间间隔)等。
关于帧间隔的定义,在IEEE802.11无线LAN中,被定义为在发送前确认载波侦听空闲而应空开的连续期间,不讨论严格的距前帧的期间。因此,在在此的IEEE802.11无线LAN***中的说明中,沿袭该定义。可以说是,在IEEE802.11无线LAN中,将在基于CSMA/CA的随机访问时等待的时间设为固定时间与随机时间之和,为了明确固定时间而成为这样的定义。
DIFS和AIFS是在基于CSMA/CA与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竞争的争用期间尝试帧交换开始时使用的帧间隔。DIFS在不存在因通信量类别而产生的优先权的区别时使用,AIFS在设置有因通信量类别(Traffic Identifier:TID)而产生的优先权的情况下使用。
由于在DIFS和AIFS中作为相关的工作是类似的,因此,在以后主要使用AIFS进行说明。在IEEE802.11无线LAN中,在MAC层进行包含帧交换的开始等的访问控制。进而,在从上位层转发数据时与QoS(Quality of Service)对应的情况下,与数据一起通知通信量类别,基于通信量类别,将数据进行访问时的优先级的等级划分。将该访问时的等级称为访问类型(Access Category:AC)。因此,会按各访问类型设置AIFS的值。
PIFS是用于使得能够进行与要竞争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相比具有优先权的访问的帧间隔,期间比DIFS以及AIFS中的任一个值都短。SIFS是在响应***的控制帧的发送时或者一旦获得访问权后以突发脉冲继续进行帧交换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帧间隔。EIFS是在帧接收失败(判定为接收到的帧是错误帧)的情况下起动的帧间隔。
RIFS是能够在一旦获得访问权后以突发脉冲向同一无线通信装置连续地发送多个帧的情况下使用的帧间隔,在使用RIFS的期间不请求来自发送对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响应帧。
在此,在图20中示出基于IEEE802.11无线LAN中的随机访问的竞争期间的帧交换的一例。
设想在某无线通信装置中在产生了数据帧(W_DATA1)的发送请求时,载波侦听的结果是识别为介质繁忙(busy medium)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从载波侦听成为空闲的时间点空开固定时间的AIFS,之后又空开随机时间(random backoff)的时候,向通信对方发送数据帧W_DATA1。此外,在载波侦听的结果是识别为介质不繁忙、即介质空闲(idle)的情况下,从开始了载波侦听的时间点空开固定时间的AIFS,向通信对方发送数据帧W_DATA1。
随机时间是用时隙时间乘以伪随机整数而得到的,伪随机整数是根据从0开始以整数给出的争用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的期间的均匀分布导出的。在此,将对CW乘以时隙时间而得到的值称为CW时间宽度。CW的初始值以CWmin给出,每当重发时CW的值会增加直至成为CWmax。CWmin和CWmax这双方都具有与AIFS同样的各访问类型的值。在W_DATA1的发送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若数据帧的接收成功,并且该数据帧是请求响应帧的发送的帧,则在从包含该数据帧的物理分组的无线介质上的占用结束时间点起的SIFS后发送响应帧(W_ACK1)。发送了W_DATA1的无线通信装置,若接收到W_ACK1,则如果在发送突发脉冲时间限制内还能够在从包含W_ACK1的物理分组的无线介质上的占用结束时间点起的SIFS后发送接下来的帧(例如W_DATA2)。
AIFS、DIFS、PIFS以及EIFS成为SIFS与时隙时间的函数,但是,SIFS和时隙时间按各物理层规定。另外,AIFS、CWmin以及CWmax等按各访问类型来设定值的参数,能够按各通信组(在IEEE802.11无线LAN中,Basic Service Set(BSS))设定,但规定了默认值。
例如,在802.11ac的标准制定中,设为SIFS是16μs,时隙时间是9μs,由此,PIFS是25μs,DIFS是34μs,在AIFS中访问类型为BACKGROUND(AC_BK)的帧间隔的默认值是79μs,BEST EFFORT(AC_BE)的帧间隔的默认值是43μs,VIDEO(AC_VI)和VOICE(AC_VO)的帧间隔的默认值是34μs,CWmin和CWmax的默认值分别在AC_BK和AC_BE中成为31和1023,在AC_VI中成为15和31,在AC_VO中成为7和15。此外,EIFS基本上是以SIFS和DIFS以及最低速的必需的物理率(physical rate)发送的情况下的响应帧的时间长度之和。此外,在能够有效地取得EIFS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也能够推定输送向起动了EIFS的物理分组的响应帧的物理分组的占用时间长度,作为SIFS和DIFS以及该推定时间之和。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帧也可以指空数据分组(Null Data Packet)等在IEEE802.11标准或要遵循的标准中被称为分组的单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应广义地解释。例如术语“处理器”也可以包含通用目的处理器、中央处理装置(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微控制器、状态机等。根据状况不同,“处理器”也可以指面向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电路(PLD)等。“处理器”也可以指多个微处理器那样的处理装置的组合、DSP以及微处理器的组合、与DSP芯合作的一个以上的微处理器。
作为其他的例子,术语“存储器”也可以包含能够保存电子信息的任意的电子部件。“存储器”也可以指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NVRAM)、闪速存储器、磁或光学数据储存器,这些可以通过处理器读出。如果处理器对存储器进行信息的读出或写入或这双方,则能够称为存储器与处理器进行电通信。存储器也可以整合于处理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称为存储器与处理器电通信。另外,电路既可以是配置于单一芯片的多个电路,也可以是分散地配置于多个芯片或多个装置的一个以上的电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a、b以及(或)c中的至少一个”是不仅包含a、b、c、a-b、a-c、b-c、a-b-c的组合、还包含a-a、a-b-b、a-a-b-b-c-c等相同要素的多个组合的表达。另外,是如a-b-c-d的组合那样还涵盖包含a、b、c以外的要素的构成的表达。
此外,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归纳为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和
发送部,其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所述发送部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
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3帧,
所述第4帧的发送完成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接收完成时刻相同。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用于确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是从所述第2帧的发送完成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时刻。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允许发送的所述第1帧的内容的信息,
所述第4帧具有取决于所述第1帧的内容的时间长度。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允许发送的所述第1帧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1帧和所述第2帧具有所述最大发送时间长度以下的时间长度。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4帧的发送开始时刻和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是比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开始时刻起经过所述最大发送时间长度的时刻靠后的时刻。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部在发送了所述控制信息之后并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发送所述第2帧。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2帧包含多个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至少一个子帧包含所述控制信息。
[技术方案11]
根据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2帧的头包含所述控制信息。
[技术方案12]
根据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包含针对所述第2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所述第4帧包含针对所述第1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技术方案13]
根据技术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具备至少一个天线。
[技术方案1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
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
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技术方案15]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和
发送部,其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所述接收部接收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所述发送定时发送所述第3帧。
[技术方案16]
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部接收作为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的第4帧,所述第4帧的接收完成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发送完成时刻相同。
[技术方案17]
根据技术方案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开始时刻发送所述第3帧,
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4帧的接收开始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相同。
[技术方案18]
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开始时刻发送所述第3帧,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4帧的情况下,决定重发超时。
[技术方案19]
根据技术方案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技术方案20]
根据技术方案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包含针对所述第1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技术方案21]
根据技术方案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具备至少一个天线。
[技术方案22]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
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接收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所述发送定时发送所述第3帧。
此外,本发明并不是按原样不变地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发明,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去除几个构成要素。此外,也可以对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和
发送部,其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所述发送部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
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3帧,
所述第4帧的发送完成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接收完成时刻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用于确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是从所述第2帧的发送完成时刻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允许发送的所述第1帧的内容的信息,
所述第4帧具有取决于所述第1帧的内容的时间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允许发送的所述第1帧的最大发送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1帧和所述第2帧具有所述最大发送时间长度以下的时间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4帧的发送开始时刻和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是比从所述第1帧的发送开始时刻起经过所述最大发送时间长度的时刻靠后的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部在发送了所述控制信息之后并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发送所述第2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2帧包含多个子帧,所述多个子帧中的至少一个子帧包含所述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2帧的头包含所述控制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包含针对所述第2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所述第4帧包含针对所述第1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具备至少一个天线。
1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
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发送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
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定时发送第4帧,所述第4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14.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和
发送部,其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所述接收部接收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所述发送部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所述发送定时发送所述第3帧,
所述接收部接收作为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的第4帧,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4帧的接收完成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发送完成时刻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开始时刻发送所述第3帧,
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4帧的接收开始时刻与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的信息,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开始时刻发送所述第3帧,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3帧的发送开始时刻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4帧的情况下,决定重发超时。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所述第3帧包含针对所述第1帧的送达确认响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
具备至少一个天线。
2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以预定频带接收第1帧,
在接收所述第1帧的同时,以所述预定频带发送第2帧,
接收控制第3帧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信息,所述第3帧是针对所述第1帧的响应帧,
在与所述控制信息相应的所述发送定时发送所述第3帧,
接收作为针对所述第2帧的响应帧的第4帧,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指定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的信息,
所述第4帧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3帧的时间长度相同。
CN201810207541.XA 2017-09-15 2018-03-14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510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8250 2017-09-15
JP2017178250A JP6878224B2 (ja) 2017-09-15 2017-09-15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0695A CN109510695A (zh) 2019-03-22
CN109510695B true CN109510695B (zh) 2021-05-28

Family

ID=6572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7541.XA Active CN109510695B (zh) 2017-09-15 2018-03-14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407B2 (zh)
JP (1) JP6878224B2 (zh)
CN (1) CN109510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4159B2 (en) * 2016-06-24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knowledgment configuration
US10523404B2 (en) * 2017-10-16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WO2019105569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916756B2 (ja) 2018-03-20 2021-08-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392374B2 (ja) * 2019-10-08 2023-12-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7459475B2 (ja) * 2019-10-08 2024-04-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7341963B2 (ja) * 2020-09-01 202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装置
JP2022112832A (ja) * 2021-01-22 2022-08-0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634A (zh) * 2009-06-22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中继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717760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传输建立和释放机制
CN10555490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CN105556909A (zh) * 2013-09-16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和方法
WO2016144887A1 (en) * 2015-03-06 2016-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hort packet optimization in wlan systems
CN106605394A (zh) * 2014-09-19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0506B2 (en) * 2004-08-27 2011-04-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chedule constructing apparatus
JP5305703B2 (ja) 2008-03-24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31054B2 (en) * 2010-07-09 2015-05-12 Nokia Corporation Reservation response an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9271307B2 (en) * 2012-12-19 2016-02-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duplex MAC timing modifications
KR101919392B1 (ko) * 2014-02-18 2019-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561437B2 (ja) * 2014-07-22 2019-08-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6089044A1 (ko) * 2014-12-02 2016-06-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자원에서 간섭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634A (zh) * 2009-06-22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中继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56909A (zh) * 2013-09-16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上的全双工通信的***和方法
CN104717760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传输建立和释放机制
CN106605394A (zh) * 2014-09-19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中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44887A1 (en) * 2015-03-06 2016-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hort packet optimization in wlan systems
CN10555490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局域网混合双工的多点分布式信道争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23407B2 (en) 2019-12-31
CN109510695A (zh) 2019-03-22
JP2019054458A (ja) 2019-04-04
US20190089519A1 (en) 2019-03-21
JP6878224B2 (ja)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167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510695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966180B2 (en)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48265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2003814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43978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98605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6175329A1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0005266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77200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87684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9008951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13413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14604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0014215A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1190302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9165513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9057756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