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1992A -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1992A
CN109481992A CN201710814298.3A CN201710814298A CN109481992A CN 109481992 A CN109481992 A CN 109481992A CN 201710814298 A CN201710814298 A CN 201710814298A CN 109481992 A CN109481992 A CN 109481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on type
water collection
dedusting
type ded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42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帆
赵一帆
徐成宏
徐士宇
郁曙俊
尹逸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Meisite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 Meisite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 Meisite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 Meisite (shangh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42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1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1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1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安装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该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部件,除尘除雾部件具有开口,以及由开口向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集水部;本发明的除尘除雾部件被配置为:当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形成有回落水时,回落水能够通过开口进入第一集水部。本发明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结构简单,在作为粗除雾设备的同时能大量回收冲洗水,降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水平衡难度,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和***收集到的水在处理后,可循环利用于除雾器的冲洗,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尾气处理***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背景技术
水平衡是WFGD***中的重要平衡,水循环率对***的稳定石膏的品质,设备的材料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水循环率的大小对吸收塔和管路中的浆液中的固体组分的含量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颗粒较小的组分。
如加大水循环率,即减小废水的排放量,则会加大液体中Cl离子和硫酸根的含量,对设备管道的材质要求高,石膏的纯度差。但是如果加大废水的排放量,则会增加废水处理***的建造成本及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同时耗水量增加。
所以合理的选择,确定水平衡对于优化***设计,降低成本,及节约用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控制水平衡则需控制***用水及***耗水。湿法脱硫***的用水可分为5大类:石灰石制浆用水,设备冲洗用水,设备冷却用水,启动/调整用水及废水处理***用水;而***的耗水点主要有:烟气以气态形式带入到大气中后形成的水(即塔内蒸发水),烟气以液态水的形式带入到大气中后形成的水,石膏排出时的附着水和结晶水以及FGD***的排出废水。
伴随着锅炉效率的提升以及烟气再热***的利用,脱硫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存在着降低的趋势,由此带来***耗水蒸发量的减少,使得控制脱硫吸收塔内水平衡愈加困难。故如能大幅降低除雾器冲洗用水的回落,则***水平衡会容易
目前广泛使用的湿法烟气脱硫***的除雾装置,为防止其因浆液结晶而导致堵塞,进而影响除雾效率及设备使用寿命,需使用大量冲洗水对除雾部件进行定时冲洗。这部分冲洗水,在目前的工况中会回落至吸收塔底部的浆液池中。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冲洗水收集及水循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具有除尘除雾作用的冲洗水收集装置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安装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部件,除尘除雾部件具有开口,以及由该开口向除尘除雾部件的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集水部;
除尘除雾部件被配置为:当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形成有回落水时,回落水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进入第一集水部。
进一步地,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为脱硫吸收塔,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第一集水部沿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沿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所在的区域表面积占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表面积的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所在的区域表面积占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表面积的
进一步地,除尘除雾部件为管状。
较优地,为圆管状,圆管状的除尘除雾部件能够减少烟气阻力,使烟气流通顺畅,减少堵塞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除尘除雾部件的中心的连线和第二侧与除尘除雾部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即所述开口的开口角度为30°~180°。考虑到开口角度太小,回落水容易落到除尘除雾部件的外壁,而开口角度太大,除尘除雾部件中储存的回落水的量将较少,因此,较优地,所述开口的开口角度为30°~90°。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正对回落水的降落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集水部为管状的水槽。
进一步地,水槽的内壁底部具有倾斜角度(即水槽的内壁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使得回落水进入水槽后能够从水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角度为10°~60°,使得单个水槽中的流水流动路径的倾斜角度为10°~60°。较优地,所述倾斜角度为10°~45°。
进一步地,水槽的当量直径较优地为40~80mm,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宽度较优地为600~700mm,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除尘除雾部件的端部。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榫,用于限制连接件相对于除尘除雾部件的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榫。较佳地,每个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榫。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板设置有容纳孔,连接件的另一端容置于容纳孔内。
进一步地,容纳孔的内壁设置有凹部,凹部的形状与第二卡榫匹配,当第二卡榫置于凹部中,连接件相对于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的移动被限制。较佳地,每个容纳孔的内壁上的凹部设置有两个。
本发明通过连接件的设置,限制了除尘除雾部件相对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水平移动,起到了水平限位的作用,避免了除尘除雾部件的端部从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上滑出。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或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引水部件,引水部件用于将降落在第一端板和/或第二端板上的水引入第一集水部中。
进一步地,引水部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凹槽用于限制水的流动路径。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第一端板与支撑部件的侧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第二集水部,第二集水部设置于第二端板处,回落水能够从第一集水部流入第二集水部。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导水部件,导水部件用于将来自第二集水部中的水接收并引出至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外。
进一步地,导水部件包括导流管,导流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第二集水部中的水,出水端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设置的出水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导水部件还包括连接管,导流管通过连接管与第二集水部的底部连通。优选地,连接管为软管。
进一步地,导流管为半封闭管,导流管的开口正对第二集水部的底部,第二集水部的底部具有孔,第二集水部中的水依次经过孔以及导流管的开口流入导流管。
进一步地,导流管采用高低差布置,即出水端低于进水端。较优地,进水端与出水端的高低差为20~50mm。实际中,导流管可能很长,为了使收集水更好地流至塔外,将导流管每隔一段设置一个落差,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使水可以连续地排走。
进一步地,导流管采用当量直径差式布置,即导流管在出水端处的当量直径大于在进水端处的当量直径。
进一步地,导流管采用当量直径差式布置,沿进水端至出水端的方向,导流管的当量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导流管的出水端在连接至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的出水法兰前采用液封布置。液封的目的是,防止烟气通过导流管排到外界空气中,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出水端在连接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的出口法兰前的位置处设置有U型部。由于U型部中一直存储有水,从而有效防止了烟气外漏。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的底部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用于支撑导流管,支撑座的顶部与第二端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采用悬吊的方式通过悬吊孔悬吊于支撑部件上。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组件,除尘除雾组件包括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均包括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每层包括多个除尘除雾部件。
进一步地,每个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内,两个第二端板位于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呈轴对称设置,对称轴在两个第二端板之间的中间距离处。这使得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呈V字形或A字形布置。
进一步地,第二集水部为水箱,两个第二端板与水箱的壁面连接,或两个第二端板构成水箱的壁面。
进一步地,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中,除尘除雾部件较优地呈错列排列。较优地,任意三个相邻的除尘除雾部件的中心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进一步较优地,构成等边三角形,这样可以尽可能大地增加烟气与除尘除雾部件的外壁的接触面,从而可以尽可能多地吸附大雾滴,利于烟气的处理。相邻的除尘除雾部件的间距为50~150mm。
烟气通过上述错列排列的除尘除雾部件后,烟气的流动方向会局部发生改变,同时烟气撞击除尘除雾部件的外壁,使得大雾滴吸附在除尘除雾部件的外壁,从而去除大雾滴。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的总跨度为1500~2500mm。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具有开口的环状或具有开口的泪滴状。
进一步地,第一集水部的内壁采用低表面阻力材料,或采用防粘涂层,或经过光滑表面处理。这使得第一集水部的内部不易粘连,便于冲洗。
进一步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任一层钢梁上,或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
本发明将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于除雾器最下层时,能初步过滤粒径在500μm以上的雾滴,并能均布烟气;同时能收集50%以上的冲洗回落水,该回落水经由导水部件导致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的出水法兰,并导出塔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包括一级或多级除雾器,以及上述任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其中除雾器可以为市面上的任一种除雾器,比如屋脊式除雾器、平板式除雾器、冷凝式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等,也可以为多种除雾器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包括上述任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任意一层钢梁上。其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既作为除尘除雾器使用,又具有收集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回落水的作用。
本发明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结构简单,在作为粗除雾设备的同时能大量回收冲洗水,降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水平衡难度,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和***收集到的水在处理后,可循环利用于除雾器的冲洗,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单个除尘除雾部件的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一端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一端板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相邻三个除尘除雾部件排列形成的三角形形状;图5是图1中的第二端板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除尘除雾部件的端部安装有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连接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端板组成第二集水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集水部与导水部件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集水部与导流管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导流管按高低差式布置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导流管按当量直径差式布置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了引水部件;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的集水型除尘除雾***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与平板式除雾器和屋脊式除雾器组合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与屋脊式除雾器组合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该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安装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具体地,安装于脱硫吸收塔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安装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中的任意位置。该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部件1,除尘除雾部件1具有开口11,以及由该开口11向除尘除雾部件1的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集水部12;
除尘除雾部件1被配置为:当脱硫吸收塔内形成有回落水时,回落水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1进入第一集水部12。其中,第一集水部12沿除尘除雾部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开口11沿除尘除雾部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开口11正对回落水的降落方向。如图2所示,沿垂直于除尘除雾部件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具有开口11的环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具有开口11的泪滴状。
开口11所在的区域表面积占除尘除雾部件1的表面积的较佳地,如图2所示,除尘除雾部件1为圆管状,开口11具有第一侧13和第二侧14,第一侧13与除尘除雾部件1的中心的连线和第二侧14与除尘除雾部件1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θ为30°~180°,即该开口11的开口角度θ为30°~180°,本实施例中,较优地为30°~90°。
圆管状的除尘除雾部件1能够减少烟气阻力,使烟气流通顺畅,减少堵塞风险。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方管状等,但效果不及圆管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水部12为管状的水槽。该水槽的内壁底部具有倾斜角度(即水槽的内壁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使得回落水进入水槽后能够从水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所述倾斜角度为10°~60°,使得单个水槽中的流水流动路径的倾斜角度为10°~60°。本实施中,较优地,该倾斜角度为10°~45°。水槽的当量直径为40~80mm。
第一集水部12的内壁采用低表面阻力材料,或采用防粘涂层,或经过光滑表面处理。这使得第一集水部12的内部不易粘连,便于冲洗。
如图1和3~6所示,除尘除雾部件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连接。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的宽度为600~700mm。具体地,除尘除雾部件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17与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连接,连接件17的一端套设在除尘除雾部件1的端部。如图7所示,连接件17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榫171,用于限制连接件17相对于除尘除雾部件1的转动。连接件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榫172。较佳地,每个连接件17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榫172。
如图3~5所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板16设置有容纳孔18,连接件17的另一端容置于容纳孔18内。容纳孔18的内壁设置有凹部181,凹部181的形状与第二卡榫172匹配,当第二卡榫172置于凹部181中,连接件17相对于第一端板15或第二端板16的移动被限制。较佳地,每个容纳孔18的内壁上的凹部181设置有两个。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件17的设置,限制了除尘除雾部件1相对于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的水平移动,起到了水平限位的作用,避免了除尘除雾部件1的端部从第一端板15或第二端板16上滑出。
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5和/或第二端板16上设置有引水部件19,引水部件19用于将降落在第一端板15和/或第二端板16上的水引入第一集水部12中。引水部件19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未示出),凹槽用于限制水的流动路径,使得回落水能够更准确地流入除尘除雾部件1中。
如图1所示,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第二集水部20和导水部件,第二集水部20设置于第二端板16处,回落水能够从第一集水部12流入第二集水部20,导水部件用于将来自第二集水部20中的水接收并引出至脱硫吸收塔外。导水部件包括导流管21,导流管21具有进水端211和出水端212,进水端211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第二集水部20中的水,出水端212与脱硫吸收塔壁上设置的出水法兰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导水部件还包括连接管22,导流管21通过连接管22与第二集水部20的底部连通。优选地,连接管22为软管。
在其它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导流管21为半封闭管,导流管21的开口11正对第二集水部20的底部,第二集水部20的底部具有孔,第二集水部20中的水依次经过孔以及导流管21的开口11流入导流管21。导流管21脱离第二集水部20设置。如图12所示,导流管21采用高低差布置,即出水端212低于进水端211。较优地,进水端211与出水端212的高低差为20~50mm。实际中,导流管可能很长,为了使收集水更好地流至塔外,将导流管每隔一段设置一个落差,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使水可以连续地排走。
如图13所示,导流管21采用当量直径差式布置,即导流管21在出水端212处的当量直径大于在所述进水端211处的当量直径。或者,沿所述进水端211至出水端212的方向,导流管21的当量直径逐渐增大。
较佳地,导流管21采用高低差式和当量直径差式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即出水端212低于进水端211,同时沿进水端211至出水端212的方向,导流管21的当量直径逐渐增大。
导流管21的出水端212在连接至脱硫吸收塔上的出水法兰前采用液封布置。液封的目的是,防止烟气通过导流管21排到外界空气中,造成污染。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出水端212在连接脱硫吸收塔上的出口法兰前的位置处设置有U型部213。由于U型部213中一直存储有水,从而有效防止了烟气外漏。
如图1所示,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23,第一端板15与支撑部件23的侧部231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支撑部件23的底部232上设置有支撑座24,支撑座24的底部用于支撑导流管21,支撑座24的顶部与第二端板16连接。具体地,支撑座24的顶部具有向内的槽241,一卡件242穿过第二端板16,且该卡件25的端部具有钩部251,该钩部251的形状与支撑座顶部的槽241的形状匹配,该钩部251卡入该槽内,使得支撑座24的顶部与第二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采用悬吊的方式通过悬吊孔231(见图3~图5)悬吊于支撑部件23上。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如图1所示的除尘除雾组件,该除尘除雾组件包括第一除尘除雾组件100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200,第一除尘除雾组件100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200均包括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1,每层包括多个除尘除雾部件1。每个除尘除雾部件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内,两个第二端板16位于第一除尘除雾组件100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200的连接处。使得除尘除雾组件被第一端板15和第二端板16悬吊支撑。导流管21悬挂于第二集水部20或脱离于第二集水部20悬吊布置。第一除尘除雾组件100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200呈轴对称设置,对称轴300在两个第二端板16之间的中间距离处。这使得第一除尘除雾组件100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200呈V字形或A字形布置。
本实施中,第二集水部20为水箱,两个第二端板16与水箱的壁面连接,或两个第二端板16构成水箱的壁面,如图9所示。
如图4所示,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1中,除尘除雾部件1呈错列排列。较优地,任意三个相邻的除尘除雾部件1的中心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进一步较优地,构成等边三角形182,以利于烟气的处理。相邻的除尘除雾部件1的间距为50~150mm。
烟气通过上述错列排列的除尘除雾部件1后,烟气的流动方向会局部发生改变,同时烟气撞击除尘除雾部件1的外壁,使得大雾滴吸附在除尘除雾部件1的外壁,从而去除大雾滴。本实施例的除尘除雾装置同时具有均布气流和除尘除雾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的总跨度(包括多个除尘除雾组件后的总宽度)为1500~2500mm。
本实施例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能够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任一层钢梁上,或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本实施例将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于除雾器最下层时,能初步过滤粒径在500μm以上的雾滴,并能均布烟气;同时能收集50%以上的冲洗回落水,该回落水经由导水部件导致吸收塔壁出水法兰,并导出塔外。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设置在脱硫吸收塔600中,包括一级或多级除雾器,以及上述任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其中除雾器可以为市面上的任一种除雾器,比如屋脊式除雾器、平板式除雾器、冷凝式除尘除雾一体化装置等,也可以为多种除雾器的组合。图16和17示出了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与平板式除雾器400和屋脊式除雾器500组合的情况,其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设置在平板式除雾器400和屋脊式除雾器的底部500。图18和19示出了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与屋脊式除雾器500组合的情况,其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300设置在屋脊式除雾器500的底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水型除尘除雾***包括上述任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任一层钢梁上。其中,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既作为除尘除雾器使用,又具有收集吸收塔内回落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结构简单,在作为粗除雾设备的同时能大量回收冲洗水,降低吸收塔内水平衡难度,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和***收集到的水在处理后,可循环利用于除雾器的冲洗,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4)

1.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安装于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部件,所述除尘除雾部件具有开口,以及由所述开口向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集水部;
所述除尘除雾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形成有回落水时,所述回落水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第一集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部沿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所在的区域表面积占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表面积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为管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为圆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中心的连线和所述第二侧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正对所述回落水的降落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部为管状的水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内壁底部具有倾斜角度,使得所述回落水进入所述水槽后能够从所述水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10°~6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当量直径为40~8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榫,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榫。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板设置有容纳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纳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内壁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榫匹配,当所述第二卡榫置于所述凹部中,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板或所述第二端板的转动被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或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引水部件,所述引水部件用于将降落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或所述第二端板上的水引入所述第一集水部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部件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限制水的流动路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部固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第二集水部,所述第二集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板处,所述回落水能够从所述第一集水部流入所述第二集水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还包括导水部件,所述导水部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集水部中的水接收并引出至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外。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件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集水部中的水,所述出水端与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设置的出水法兰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集水部的底部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半封闭管,所述导流管的开口正对所述第二集水部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部的底部具有孔,所述第二集水部中的水依次经过所述孔以及所述导流管的开口流入所述导流管。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采用高低差式布置,即所述出水端低于所述进水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采用当量直径差式布置,即所述导流管在所述出水端处的当量直径大于在所述进水端处的当量直径。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采用当量直径差式布置,沿所述进水端至所述出水端的方向,所述导流管的当量直径逐渐增大。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在连接至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的出水法兰前采用液封布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在连接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上的出口法兰前的位置处设置有U型部。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导流管,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除尘除雾组件,所述除尘除雾组件包括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第二除尘除雾组件,所述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所述第二除尘除雾组件均包括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每层包括多个除尘除雾部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内,两个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所述第二除尘除雾组件的连接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除雾组件和所述第二除尘除雾组件呈轴对称设置,对称轴在所述两个第二端板之间的中间距离处。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水部为水箱,两个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水箱的壁面连接,或两个所述第二端板构成所述水箱的壁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相互平行的除尘除雾部件中,所述除尘除雾部件呈错列排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的总跨度为1500~2500mm。
3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采用悬吊的方式通过悬吊孔悬吊于所述支撑部件上。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除尘除雾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具有开口的环状或具有开口的泪滴状。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部的内壁采用低表面阻力材料,或采用防粘涂层,或经过光滑表面处理。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任一层钢梁上,或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
43.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或多级除雾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多级除雾器中任意一级的除雾器的底部。
44.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所述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火力发电尾气处理***内任意一层钢梁上。
CN201710814298.3A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Pending CN109481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298.3A CN109481992A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298.3A CN109481992A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1992A true CN109481992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8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4298.3A Pending CN109481992A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19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039A (zh) * 2019-08-23 2019-11-29 上海中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初级除雾功能的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水收集装置
CN113509802A (zh) * 2021-05-06 2021-10-19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烟气除雾消白***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5201A (ja) * 2003-10-22 2005-05-19 Taiyo Kagaku:Kk ダイオキシン・煤塵除去装置
KR101267139B1 (ko) * 2013-04-01 2013-05-27 부산환경공단 하수처리구조물에 설치되는 콘크리트의 부식방지장치
CN104874255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除雾和水回收功能的除雾***
CN105194933A (zh) * 2015-11-19 2015-12-30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连续冲洗的除雾***和除雾方法
CN105983287A (zh) * 2015-01-27 2016-10-05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除尘除雾一体化***
CN205730859U (zh) * 2016-05-11 2016-11-30 北京华德创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低温烟气处理***专用除雾器
WO2017028152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细微颗粒聚合器及高效除尘除雾一体化***
CN207270895U (zh) * 2017-09-11 2018-04-27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5201A (ja) * 2003-10-22 2005-05-19 Taiyo Kagaku:Kk ダイオキシン・煤塵除去装置
KR101267139B1 (ko) * 2013-04-01 2013-05-27 부산환경공단 하수처리구조물에 설치되는 콘크리트의 부식방지장치
CN105983287A (zh) * 2015-01-27 2016-10-05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除尘除雾一体化***
CN104874255A (zh) * 2015-06-08 2015-09-02 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尘、除雾和水回收功能的除雾***
WO2017028152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细微颗粒聚合器及高效除尘除雾一体化***
CN105194933A (zh) * 2015-11-19 2015-12-30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连续冲洗的除雾***和除雾方法
CN205730859U (zh) * 2016-05-11 2016-11-30 北京华德创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低温烟气处理***专用除雾器
CN207270895U (zh) * 2017-09-11 2018-04-27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039A (zh) * 2019-08-23 2019-11-29 上海中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初级除雾功能的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水收集装置
CN113509802A (zh) * 2021-05-06 2021-10-19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烟气除雾消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6830C1 (ru) Туманоуловитель
CN105233605B (zh) 锅炉烟气除尘净化装置
CN204522519U (zh) 一种水平气流超精细除雾装置
CN208177107U (zh) 旋流式高效除尘除雾器
CN104984597A (zh) 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及应用
CN108072045B (zh) 锅炉烟汽节能低碳减霾***
CN101362037B (zh) 脉冲型叶片除雾器
CN105169818A (zh) 一种双叶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及应用
CN207270895U (zh)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CN205164393U (zh) 锅炉烟气除尘净化装置
CN109481992A (zh) 一种集水型除尘除雾装置及***
CN206587499U (zh) 一种除雾器
CN204911024U (zh) 一种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
CN109482035A (zh) 一种脱硫烟气多级冷凝***
CN106629928A (zh) 一种带有疏水表面过滤壳的气水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CN104606962B (zh) 直筒形折流除雾器
CN211216155U (zh) 一种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塔
CN111265980A (zh) 一种高效脱硫塔
CN108036346B (zh) 适于锅炉的烟汽节能微排方法及装置
CN216591771U (zh) 一种烟囱用主动集液分层弧形导流结构
CN109647116A (zh) 一种复合式多级喷淋除尘设备及方法
CN115164225A (zh) 一种回收烟气水分的设备
CN110882583B (zh) 一种烟气脱硫***中的多孔除雾器
CN204973336U (zh) 一种双叶气动旋流并联组合除雾装置
CN104606957B (zh) 锥筒形折流式除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