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2722A -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2722A
CN109462722A CN201811489792.8A CN201811489792A CN109462722A CN 109462722 A CN109462722 A CN 109462722A CN 201811489792 A CN201811489792 A CN 201811489792A CN 109462722 A CN109462722 A CN 109462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let
target
optical splitter
incident beam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9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97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627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62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分光组件,用于接收来自一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多个摄像头模组,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本公开可以减小进光口的数量和面积,降低了多摄像头模组成像难度,提高了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良好的变焦以及夜拍功能,提高拍摄效果,手机等终端中的摄像头模组经常使用多摄像头模组,例如双摄像头、三摄像头或者是四摄像头等等。
相关技术中,多摄像头模组的结构中,经常需要手机后壳上开出相应数量的开孔,或者是需要在手机后壳开出一个较大面积的开孔。以双摄像头为例,需要在手机的外壳上开出2个开孔,如图1所示;或者在手机的外壳上开出1个大开孔,如图2所示。
但是,按照图1中和图2中的方式,会导致开孔的数量较多以及开孔的面积较大,摄像头模组的体积也较大,影响结构的紧凑性,导致手机外壳的强度变低。另外,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分别通过不同的开孔接收光线,而多个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相对位置,导致多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光线具有一定的视差,增加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且增加使用多个摄像头模组获取图像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进光口数量较多以及进光口面积较大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分光组件,用于接收来自一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多个摄像头模组,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光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器的数量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数量少一个。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组件还包括光路调整器件,用于调整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光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调整器件为反射镜或等效反射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等效反射镜包括分光比为预设值的分光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镜或等效反射镜与所述分光器平行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N个分光器,且第N个分光器将所述入射光束分为第N个和第N+1个目标子光束;其中:第n个所述分光器的分光比为:第n+1个至第N+1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之和与第n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的比值;其中,N,n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且n小于等于N。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一个进光口;以及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分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多个摄像头模组,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分光组件,以将来自一个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并使设置在各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的多个摄像头模组分别根据各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一方面,通过增加分光组件,只需要一个进光口即可使入射光束的目标子光束进入多个摄像头模组,进而使多个摄像头模组根据入射光束对应的目标子光束成像,避免了通过多个进光口或者是通过一个面积较大的进光口才能使得入射光束进入多个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的问题,减少了进光口的数量,也减小了进光口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均通过同一进光口接收入射光束,进而通过分光组件将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以使多个摄像头模组根据同一进光口接收到的入射光束的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避免了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相对位置而使得从多个进光口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视差的问题,减小了多摄像头模组之间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且降低了使用多个摄像头模组成像的难度,提高成像效率和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相关技术中进光口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相关技术中进光口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相关技术中多个摄像头模组采集光路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摄像头模组光路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摄像头模组光路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三个摄像头模组光路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三个摄像头模组光路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说明书中使用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参考图3中所示对相关技术中通过多个进光口的采集入射光束的多个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过程进行说明。以传统手机后壳双开孔的双摄像头的结构为例,入射光束通过开孔1进入手机的广角镜头,入射光束通过开孔2进入手机的长焦镜头,利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进行切换的方式,可以实现双摄变焦以清晰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这种方式中,需要两个摄像头进行配合,在后续的变焦切换和影像融合过程中,需要满足两个摄像头的成像差异尽量小的要求。但是由于两个摄像头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即两个摄像头之间存在位置差,使得两个摄像头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的视差,且两个摄像头的成像***本身存在差异,因此增加了多摄像头之间进行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双摄像头需要双开孔,三摄像头需要三开孔,导致进光口的数量较多,进光口的面积较大,同时使得手机后壳开孔的数量以及后壳开孔的面积随摄像头的数量增多而增多,降低了外壳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参考图4中所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分光组件401以及多个摄像头模组402,例如图4中所示的3个摄像头模组402。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首先对分光组件进行说明。参考图4中所示,分光组件401用于接收来自一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具体而言,进光口的数量为一个,进光口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或者是方形等等,此处不作特殊限定。参考图4中所示,进光口403的大小只要能够与某一个摄像头模组的大小匹配,以将入射光束入射至分光组件401即可,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作特殊限定。入射光束通过该进光口403入射至分光组件401,以使分光组件将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具体地,分光组件可通过透射的方式或者是反射的方式将来自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因此,多个目标子光束中包括透射子光束或者是反射子光束。
对于分光组件401而言,其具体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光器。分光器可以为分光镜,可包括立方体型或者是平面型分光镜,也可包括非偏振型或偏振型分光镜。分光器的数量可以比摄像头模组的数量少一个,例如,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2个,则分光组件中可包括1个分光器;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3个,则分光组件中可包括2个分光器;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4个,则分光组件中可包括3个分光器,依次类推。
分光组件中的分光器可以倾斜设置,其与入射光束所在平面的倾斜夹角可以为任意合适的角度,只要保证分光器能够接收入射光束并将入射光束分为目标子光束即可。例如,倾斜角度可以为45度或者是60度等等,此处不作特殊限定。若分光组件中包括多个分光器,则多个分光器可以平行设置,以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
分光组件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分光器可以将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其中,每一个分光器均可以将入射至该分光器的入射光束分为透射子光束和反射子光束。具体地,对于第N个分光器而言,可将入射光束分为第N个目标子光束以及第N+1个目标子光束。其中,第N个目标子光束可以为透射子光束或反射子光束,第N+1个目标子光束与第N个目标子光束的类型不同。例如,第N个目标子光束为反射子光束时,第N+1个目标子光束为透射子光束;第N个目标子光束为透射子光束时,第N+1个目标子光束为反射子光束。
分光组件中除了一个或多个分光器之外,还可以包括光路调整器件。光路调整器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是多个,此处的光路调整器件可用于调整一个或多个目标子光束的光路,以使目标子光束沿入射光束的方向入射至对应的摄像头模组。光路调整器件例如可以为反射镜或者是等效反射镜,也可以为其他用于反射的器件。其中反射镜可以包括平面反光镜或者是三角柱棱镜中的任意一种。等效反射镜可以包括分光比为预设值的分光镜,预设值例如可以为1:0。需要说明的是,分光比为1:0的分光镜为只用于反射而不用于透射的分光器。为了使目标子光束沿入射光束的方向准确入射至摄像头模组,反射镜或等效反射镜与分光组件中的分光器平行设置,以保证入射光束准确入射至对应的摄像头模组。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分光组件中可包括一个光路调整器件为例进行说明。光路调整器件并不是分光组件中必须包括的器件,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才需要设置。具体地,可在多个摄像头模组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所述分光组件中设置一个光路调整器件。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入射至每个摄像头模组的目标子光束均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还可以理解为,多个摄像头模组沿同一直线排布或者是多个摄像头模组呈一字型排列,也可以理解为每个摄像头模组在沿入射光束的方向到进光口的距离均大于分光器到进光口的距离,如图6中和图8中所示。光路调整器件可以与分光组件中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布的分光器中的最后一个分光器相邻设置,且可以与所有分光器平行设置,例如,光路调整器件可以为图6中的分光器4012和图8中的分光器4012。
在多个摄像头模组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分光组件中只包括分光器即可,而不需要设置光路调整器件,如图5和图7中所示。第二预设条件指的是依次排布的多个摄像头模组中入射至最后一个摄像头模组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垂直。也可以理解为,最后一个摄像头模组沿入射光束的方向到进光口的距离小于其他摄像头模组沿入射光束的方向到进光口的距离,即在沿入射光束的垂直方向,最后一个摄像头模组与分光器沿同一直线排列。
分光比指的是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为透射子光束和反射子光束的比值。当分光器的倾斜角度以及入射光束的角度确定之后,可根据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以及摄像头模组的排布方式确定每个分光器的分光比。由于分光器的数量与摄像头模组的数量相关,因此可根据分光器的数量确定每个分光器的分光比。具体地,假设分光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N个分光器,且第N个分光器将所述入射光束分为第N个目标子光束和第N+1个目标子光束,例如第1个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为第1个和第2个目标子光束,第3个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为第3个和第4个目标子光束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N+1个目标子光束指的是在多个摄像头模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直接入射至最后一个摄像头模组的子光束,或者是在多个摄像头模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入射至光路调整器件的子光束。在此基础上,可设置每个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同,即到达每个摄像头模组的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同,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个分光器的分光比。具体而言,第n个所述分光器的分光比为:第n+1个至第N+1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之和与第n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的比值;其中,N,n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且n小于等于N。也就是说,对于第n个分光器而言,其分光比等于第n个目标子光束之后的所有目标子光束(第n+1个目标子光束至第N+1个目标子光束)的能量之和与第n个分光器出射的第n个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的比值。
举例而言,若分光组件包括1个分光器,对于该分光器而言,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因此该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
若分光组件包括1个分光器以及1个光路调整器件。对于第1个分光器而言,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因此第1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当光路调整器件为分光镜时,分光镜的分光比为预设值1:0。
若分光组件包括2个分光器,对于第1个分光器而言,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和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第1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为2:1。对于第2个分光器而言,第2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第2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
再例如,若分光组件包括2个分光器以及1个分光镜(1个光路调整器件)。对于第1个分光器而言,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和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第1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为2:1。对于第2个分光器而言,第2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第2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为1:1。对于分光镜而言,其分光比为预设值1:0。
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方法,可准确确定分光组件中每一个分光器的分光比,从而使入射光束经过不同分光比的分光器分成多个目标子光束,将多个目标子光束出射至每一个摄像头模组,进而使得每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光束的能量相同,以保证图像质量,提高后续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按照分波段的方式进行分光的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成不同波段的目标子光束,进而将目标子光束入射至每一个摄像头模组,以使摄像头模组根据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举例而言,可通过一个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离为红外光,也可以通过另一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离为可见光,还可以将入射光束分离为近紫外光等目标子光束。需要说明的是,可将依次排列的第一个分光器配置为分离红外光的分光器,将第二个分光器配置为分离可见光的分光器等等。通过分光器将入射光束分波段进行分光的方式,可得到不同类型、不同波段的目标子光束,从而将不同波段的目标子光束出射至每个摄像头模组,使得每个摄像头模组可根据接收到某一个波段的目标子光束成像,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多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光线具有位置差以及难以进行图像融合的问题,提高了多个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和效率。
接下来,对图像采集装置中的多个摄像头模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中所示,多个摄像头模组402,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摄像头模组通常由感光芯片、镜头、以及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等部分组成。摄像头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是四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硬件需求进行设置,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两个和三个摄像头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在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摄像头模组分别为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且两个摄像头模组中,排布在第一位的为广角镜头,排布在第二位的为长焦镜头。此处的排布在第一位可以理解为与进光口处于同一直线的摄像头模组。其中,广角镜头指的是焦距较短、视野较大的镜头,主要用于采集面积较大的图像。长焦镜头用于采集较远的图像。当然两个摄像头模组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摄像头组合,例如红外摄像头以及RGB摄像头,还可以为RGB摄像头以及黑白摄像头等等。
在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摄像头模组分别为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和黑白镜头,且三个摄像头模组中,排布在第一位的为广角镜头,排布在第二位的为长焦镜头,排布在第三位的为黑白镜头。其中,黑白镜头有利于提高图像的宽容度,保留住图像亮度和细节,提高像素细节。每个摄像头模组都设于各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即每一个摄像头模组都与一个目标子光束对应,使得每个摄像头模组均可根据由分光组件分离的入射光束的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由于分光组件可将由一个进光口进入的入射光束通过透射或者是反射的方式分成多个目标子光束,从而使每个摄像头模组均能接收到入射光束,避免了需要与摄像头模组的数量相同的进光口才能使每个摄像头模组均接收到入射光束而导致的进光口数量过多的问题,也避免了需要面积较大且能够包含所有摄像头模组的进光口才能使每个摄像头模组均接收到入射光束而导致的进光口面积较大的问题。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通过设置分光组件以及将多个摄像头模组设置于各个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减少了进光口的数量,也减小了进光口的面积,进而保证了壳体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均通过同一进光口接收入射光束,进而通过分光组件将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避免了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相对位置而使得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视差的问题,减小了多摄像头模组之间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且降低了使用多个摄像头模组成像的难度。
接下来,结合图5至图8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5所示,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分光组件401和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其中,分光组件401包括一个分光器4011,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可包括广角镜头4021和长焦镜头4022,还可以包括代表拍摄质量的传感器。多个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的排列顺序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镜头4021排布在第一位,设于分光器4011的透射光路上;长焦镜头4022排布在第二位,设于分光器4011的反射光路上。两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排布在第一位的广角镜头4021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二位的长焦镜头4022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垂直,因此不需要在分光组件中设置光路调整器件。此时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入射至广角镜头4021的第1个目标子光束和入射至长焦镜头4022的第2个目标子光束,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1:1。
也就是说,外界的入射光束通过一个进光口403入射到分光器4011,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两个目标子光束,透过分光器的透射子光束进入广角镜头进行成像,被分光器反射的反射子光束折转进入长焦镜头进行成像。由于最初的入射光束被分光器4011分为两个目标子光束分别进入两个摄像头模组,因此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1:1。
参考图6所示,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分光组件401和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其中,分光组件401包括分光器4011,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包括广角镜头4021和长焦镜头4022。广角镜头4021排布在第一位,设于分光器4011的透射光路上,长焦镜头4022排布在第二位,且两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排布在第一位的广角镜头4021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二位的长焦镜头4022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因此,分光组件401中还可包括光路调整器件4012,且长焦镜头4022设于光路调整器件4012的反射光路上。此时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入射至广角镜头4021的第1个目标子光束和入射至光路调整器件4012的第2个目标子光束,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1:1,光路调整器件4012可以为分光比为预设值1:0的分光镜,也可以为反射镜。
也就是说,外界的入射光束通过一个进光口403入射到分光器4011,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两个目标子光束,透过分光器4011的透射子光束进入广角镜头进行成像,被分光器反射的反射子光束折转进入光路调整器件4012,经光路调整器件4012反射进入长焦镜头进行成像。为满足入射至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的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当,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1:1,当光路调整器件4012为分光镜时,其分光比为1:0。
参考图7所示,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分光组件401和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其中,分光组件401包括分光器4011和分光器4013,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包括广角镜头4021、长焦镜头4022以及黑白镜头4023。多个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的排列顺序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镜头4021排布在第一位,设于分光器4011的透射光路上;长焦镜头4022排布在第二位,设于分光器4013的反射光路上;黑白镜头4023,设于分光器4013的透射光路上。三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排布在第一位的广角镜头4021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二位的长焦镜头4022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三位的黑白镜头4023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垂直。因此,分光组件401中不需要设置光路调整器件。此时,对于第1个分光器4011而言,由于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和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2:1。类似地,对于第2个分光器4013而言,第2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分光器4013的分光比为1:1。
也就是说,外界的入射光束通过一个进光口403入射到分光器4011,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透射子光束和反射子光束,透射子光束进入广角镜头4021进行成像,反射子光束光束折转进入分光器4013。入射至分光器4013的入射光束又被分为两束目标子光束,其中的反射子光束经分光器4013反射进入长焦镜头4022进行成像,透射子光束透过分光器4013进入黑白镜头4023进行成像。为满足到达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和黑白镜头的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当,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2:1,分光器4013的分光比为1:1。
参考图8所示,分光组件401包括分光器4011和分光器4013,多个摄像头模组402包括广角镜头4021、长焦镜头4022以及黑白镜头4023。多个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的排列顺序包括但不限于:广角镜头4021排布在第一位,设于分光器4011的透射光路上;长焦镜头4022排布在第二位,设于分光器4013的反射光路上;黑白镜头4023排布在第三位。三个摄像头模组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排布在第一位的广角镜头4021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二位的长焦镜头4022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排布在第三位的黑白镜头4023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的方向与入射光束的方向平行。因此,分光组件401中需要设置光路调整器件4012。此时,对于第1个分光器4011而言,由于第1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2个目标子光束和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2:1。类似地,对于第2个分光器4013而言,由于第2个目标子光束之后还包括第3个目标子光束,因此其分光比为1:1。若光路调整器件4012为分光镜,则其分光比为预设值1:0。
也就是说,外界的入射光束通过一个进光口403入射到分光器4011,分光器4011将入射光束分为透射子光束和反射子光束,透射子光束进入广角镜头4021进行成像,反射子光束折转进入分光器4013。入射分光器4013的光束又被分为两个目标子光束,反射子光束经分光器4013反射进入长焦镜头4022进行成像,透射子光束折转进入光路调整器件4012,经光路调整器件4012反射进入黑白镜头4023进行成像。为满足到达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和黑白镜头的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当,分光器4011的分光比为2:1,分光器4013的分光比为1:1,当光路调整器件4012为分光镜时,其分光比为预设值1:0。
结合图5至图8中所示可知,通过设置比摄像头模组数量少一个的分光器,以将来自同一个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并经由比摄像头模组数量少一个的分光器或者是经由比摄像头模组数量少一个的分光器以及一个光路调整器件对入射光束进行透射、反射,能够使来自同一个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入射至设置于各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的多个摄像头模组,从而使得多个摄像头模组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子光束成像。一方面,通过一个进光口以及多个摄像头模组进行成像,减少了进光口的数量,也减小了进光口的面积,进而保证了壳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均通过同一进光口接收入射光束,避免了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相对位置而使得通过多个进光口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视差的问题,减小了多摄像头模组之间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且降低了使用多个摄像头模组成像的难度。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多个摄像头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等,本示例性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参考图9所示,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壳体901,该壳体上设有一个进光口403,以使入射光束通过壳体901上的进光口入射至图像采集装置400。壳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后盖,进光口可设置在壳体901的任意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左上角、右上角或者是中间偏上的位置等等,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电子设备900中还可以包括图4中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400。该图像采集装置400包括:分光组件401,设于所述壳体901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进光口403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多个摄像头模组402,设于各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目标子光束成像,从而通过电子设备900的图像采集装置400进行拍摄等操作。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在图像采集装置中设置了分光组件,使得通过一个进光口就可将入射光束通过透射或者是反射的方式入射至多个摄像头模组,从而使多个摄像头模组根据入射光束的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而不需要设置多个进光口或者是增大进光口的面积使得所有摄像头模组均根据入射光束成像。由于进光口是通过壳体上的开孔实现的,从而减少了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孔的数量,也减小了壳体上开孔的面积,增加了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结构更紧凑。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分光组件将入射光束分离为多个目标子光束,以使多个摄像头模组根据目标子光束进行成像,避免了由于多个摄像头模组之间具有相对位置而使得从多个进光口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具有一定视差的问题,减小了多摄像头模组之间图像融合处理的难度,且降低了使用多个摄像头模组成像的难度,提高成像效率和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1)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光组件,用于接收来自一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
多个摄像头模组,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光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的数量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数量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组件还包括光路调整器件,用于调整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光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整器件为反射镜或等效反射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反射镜包括分光比为预设值的分光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或等效反射镜与所述分光器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N个分光器,且第N个分光器将所述入射光束分为第N个和第N+1个目标子光束;其中:
第n个所述分光器的分光比为:第n+1个至第N+1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之和与第n个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的比值;
其中,N,n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且n小于等于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能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摄像头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置有一个进光口;以及
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分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进光口的入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入射光束分为多个目标子光束;
多个摄像头模组,设于各所述目标子光束的出射光路上,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光束成像。
CN201811489792.8A 2018-12-06 2018-12-06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462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792.8A CN109462722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9792.8A CN109462722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2722A true CN109462722A (zh) 2019-03-12

Family

ID=6561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9792.8A Pending CN109462722A (zh) 2018-12-06 2018-12-06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6272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5825A (zh) * 2019-07-23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摄像机和终端
CN110475053A (zh) * 2019-08-14 2019-11-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87198A (zh) * 2020-06-22 2020-10-16 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及双摄像头相机
CN112311969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
CN112565568A (zh) * 2020-12-01 2021-03-26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动态监控摄像装置和动态监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9960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ikon Corp 観察光学系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および観察光学装置
CN101888487A (zh) * 2010-06-02 2010-11-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高动态范围视频成像***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07563971A (zh) * 2017-08-12 2018-01-09 四川精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彩高清夜视成像方法
CN107809576A (zh) * 2017-12-14 2018-03-1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摄像头模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9960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ikon Corp 観察光学系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および観察光学装置
CN101888487A (zh) * 2010-06-02 2010-11-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高动态范围视频成像***和图像生成方法
CN107563971A (zh) * 2017-08-12 2018-01-09 四川精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彩高清夜视成像方法
CN107809576A (zh) * 2017-12-14 2018-03-1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摄像头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5825A (zh) * 2019-07-23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组件、摄像机和终端
CN112311969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
CN110475053A (zh) * 2019-08-14 2019-11-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87198A (zh) * 2020-06-22 2020-10-16 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及双摄像头相机
CN112565568A (zh) * 2020-12-01 2021-03-26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动态监控摄像装置和动态监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2722A (zh)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767937B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103265B (zh) 一种单镜头多光谱成像光学***
US200602212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and combining images of a scene with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t multiple resolutions
US20080297612A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220407998A1 (en) Multi-cameras with shared camera apertures
US20220146718A1 (en) Optical module
EP3959869A1 (en) Image sensor system
CN110460757B (zh) 一种一体化的光谱摄像镜头及光谱相机
CN113132597B (zh) 图像采集***及终端
CN207995235U (zh) 一种分光成像装置
CN113055575B (zh) 图像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20147247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234809A1 (en) Dual-lens image capture device
EP3462223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572853A (zh) 光学装置
CN106849381B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发射装置、传输***及传输方法
JP4447651B1 (ja) レンズアダプタ
US20220155566A1 (en) Camera module
US20170195585A1 (en) Dual-spectrum camera module
CN111258166B (zh) 摄像模组及其潜望式摄像模组和图像获取方法及工作方法
CN109462718A (zh) 至少三个镜头的全景影像获取设备及其全景影像获取模块
KR20180037557A (ko) 홍채인식 겸용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KR20180023354A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CN220357412U (zh) 一种多视角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