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2129A -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32129A
CN109432129A CN201811504919.9A CN201811504919A CN109432129A CN 109432129 A CN109432129 A CN 109432129A CN 201811504919 A CN201811504919 A CN 201811504919A CN 109432129 A CN109432129 A CN 109432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age
administration
animal subject
stem cell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49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春琳
李伟
徐永胜
李政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HANG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ANG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ANG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ANG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49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321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32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321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12Materials from mamma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specified tissues or cells;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non-embryonic stem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A61K35/28Bone marrow;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any origin, e.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04Screening or testing of compounds for diagnosis of disorders, assessment of conditions, e.g. renal clearance, gastric emptying, testing for diabetes, allergy, rheuma, pancreas fun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评价方法包括提供接受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然后检测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接受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至少包括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0.8~1.5倍;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3~5倍。该评价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有效地对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的技术问题,为间充质基质干细胞制剂临床试验和其它安全性研究的设计提供安全性资料,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Description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属于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神经、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被称为进入临床试验,治疗免疫性疾病和多种组织损伤相关疾病,且最有希望成为继造血干细胞后,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另一个成体干细胞。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制备简单、多能性和低致瘤性具有很大的临床利用价值。目前,在许多国家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批准进入多个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克罗恩氏病、肝脏纤维化和骨关节损伤等多种疾病。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体外易于操作,造血支持和免疫调节作用明确,因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其安全性问题仍需得到重视。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特别是急性毒性方面的评价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因此一种有效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是保证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药物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安全应用的保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有效地对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在制备包含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提供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然后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
所述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至少包括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
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0.8~1.5倍;
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3~5倍。
优选地,所述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包括:
(a1)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和死亡情况;
(a2)获取所述受试动物的体重变化;
(a3)解剖在给药周期内死亡和濒死的所述受试动物后检查所述受试动物的内脏;
(a4)以所述受试动物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时间开始,达到给药周期后处死所述受试动物,然后获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并对所述受试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
优选地,所述给药周期为10~20天,优选为12~18天,更优选为14天。
优选地,所述评价方法还包括设置空白对照组;所述空白对照组包括接受生理盐水给药的受试动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所述第二剂量组和所述空白对照组分别独立的包含10~30只受试动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所述第二剂量组和所述空白对照组分别独立的包含雌雄各半的所述受试动物。
优选地,所述受试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小型猪、猴、雪貂、土拨鼠和裸鼹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受试动物为小鼠。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107~2×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51×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5.5×105~6.5×105cells/ml;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6.05×105cells/ml。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6×107~7×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6.55×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2×106~3×106cells/ml;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2.62×106cells/ml。
优选地,所述给药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给药、肌内给药、静脉内给药、***内给药、子宫内给药、肺部给药或直肠给药;
优选地,所述给药方式包括静脉内给药;更优选为小鼠尾静脉输入给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在制备包含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一方面该方法使用至少两个给药剂量处理受试动物,以降低单一剂量处理动物造成的由于剂量不合适而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至少两种给药剂量下的合理的药物用量,避免了由于给药量不合理导致的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至少两种剂量条件下处理受试动物,然后检测给药周期内的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了解药物的毒性性质,为间充质基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和其它安全性研究的设计提供细胞药物的制剂安全性资料,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在制备包含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协助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活性成分或者辅助成分的药物的开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
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
本发明中,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提供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然后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所述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至少包括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
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0.8~1.5倍,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8倍、0.9倍、1倍、1.1倍、1.2倍、1.3倍、1.4倍或1.5倍;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3~5倍,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倍、3.2倍、3.5倍、3.8倍、4倍、4.2倍、4.5倍、4.8倍或5倍。
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指的是待评价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在人的临床治疗时的给药剂量折算成所述受试动物的给药剂量后的剂量,例如在临床中,待评价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人的使用剂量为1.0×106cells/kg,以小鼠为例,当人以60kg计,小鼠以20g计,小鼠的临床等效剂量为1.3×107cells/kg;则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3×107cells/kg的0.8~1.5倍,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3×107cells/kg的3~5倍。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促进骨、软骨、韧带、肌肉和脂肪组织等间质组织再生。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制备简单、多能性和低致瘤性具有很大的临床利用价值。本发明提供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一方面该方法使用至少两个给药剂量处理受试动物,以降低单一剂量处理动物造成的由于剂量不合适而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至少两种给药剂量下的合理的药物用量,避免了由于给药量不合理导致的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至少两种剂量条件下处理受试动物,然后检测给药周期内的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了解药物的毒性性质,为间充质基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和其它安全性研究的设计提供细胞药物的制剂安全性资料,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指的是包含人间充质干细胞的试剂、药物或者间充质干细胞本身;本发明所述的给药剂量,是以间充质干细胞制剂中起到活性成分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计算的;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自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骨髓、骨膜、血管、脂肪、肌肉、外周循环、脐带血、皮肤或牙体组织等;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实验室分离得到的细胞或者市售细胞系;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人或者其他可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的受试动物;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通过本领域可接受的手段得到的经诱变、突变或者经基因工程的改造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目的是评价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的急性毒性,因此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如下(a1)-(a4)几个方面的生理状况,可以更全面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是否对受试动物具有毒性:
(a1)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和死亡情况:包括观察所述受试动物的外观、行为、分泌物、***物和死亡情况,以评价受试动物是否出现毒性反应症状;
(a2)获取所述受试动物的体重变化,以评价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对受试动物是否存在不良的影响;
(a3)解剖在给药周期内死亡和濒死的所述受试动物后检查所述受试动物的内脏,以评价在给药周期内就死亡的受试动物的生理变化;
(a4)以所述受试动物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时间开始,达到给药周期后处死所述受试动物,然后获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并对所述受试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以评价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在一段时间内对受试动物生理上的影响,其中,脏器系数=器官重量/体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药周期为10~20天,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天、12天、14天、15天、16天、18天或20天;优选为12~18天,更优选为14天。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评价方法还包括设置空白对照组以进行方法学验证,从而进一步减小评价误差;所述空白对照组包括接受生理盐水给药的受试动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第一剂量组、第二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优选的分别独立的包含10~30只受试动物;更优选地,第一剂量组、第二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独立的包含雌雄各半的受试动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小型猪、猴、雪貂、土拨鼠和裸鼹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动物为小鼠。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受试动物为小鼠时,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107~2×107cells/kg,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07cells/kg、1.25×107cells/kg、1.46×107cells/kg、1.51×107cells/kg、1.68×107cells/kg、1.75×107cells/kg、1.85×107cells/kg、1.9×107cells/kg或2×107cells/kg,优选为1.51×107cells/kg;第一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5.5×105~6.5×105cells/ml,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5×105cells/ml、5.8×105cells/ml、6.05×105cells/ml、6.2×105cells/ml或6.5×105cells/ml,优选为6.05×105cells/ml。通过调整和优化受试动物的给药剂量,可以进一步优化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受试动物为小鼠时,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6×107~7×107cells/kg,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6×107cells/kg、6.25×107cells/kg、6.42×107cells/kg、6.55×107cells/kg、6.7×107cells/kg、6.85×107cells/kg或7×107cells/kg,优选为6.55×107cells/kg;第二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2×106~3×106cells/ml,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106cells/ml、2.2×106cells/ml、2.5×106cells/ml、2.62×106cells/ml、2.8×106cells/ml或3×106cells/ml,优选为2.62×106cells/ml。通过调整和优化受试动物的给药剂量,可以进一步优化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给药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给药、肌内给药、静脉内给药、***内给药、子宫内给药、肺部给药或直肠给药;优选地,所述给药方式包括静脉内给药;更优选为小鼠尾静脉输入给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在制备包含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协助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活性成分或者辅助成分的药物的开发。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元和内皮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具有高的可塑性和分化潜能,因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药物的应用中越加广泛,使用上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可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药物的研究中提供安全性资料,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实验设计:
(1)组别设置:实验设置3个组:1个空白对照组和2个给药组,给药组包括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每组20只小鼠,雌雄各半。
(2)计量设计及依据:临床拟用方案中,人的使用剂量为静脉给药6.0×107cells/100ml/人,折算临床制剂浓度为6.0×105cells/ml,临床剂量为1.0×106cells/kg(人以60kg计),小鼠以20g计,临床等效剂量为1.3×107cells/kg。
本实施例设置2个给药组,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
第一剂量组的剂量为1.51×107cells/kg,药物浓度为6.05×105cells/ml,给药体积为25ml/kg,第一剂量组剂量略高于小鼠的临床等效剂量(1.3×107cells/kg),为人临床拟用剂量(1.0×106cells/kg)的15倍;第一剂量组药物浓度同临床拟用浓度(6.0×105cells/ml),
第二剂量组的剂量为6.55×107cells/kg,药物浓度为2.62×106cells/ml,给药体积为25ml/kg,第二剂量组剂量约为小鼠的临床等效剂量(1.3×107cells/kg)的4倍,为人临床拟用剂量(1.0×106cells/kg)的66倍,接近小鼠最大可给药剂量。
(3)给药途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选用尾静脉缓慢推注给药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4)给药周期:单次静脉给药,药后恢复观察14天。
试验方法:
(1)实验动物:
动物接收:本实施例受试动物为小鼠,实验动物由实验人员、动物保障部门人员及兽医共同接收。接收时运输工具符合要求,动物供应单位提供的动物合格证明内容与申请购买的动物种属、级别、数量一致。外包装符合要求且无破损。动物外包装经75%酒精喷雾消毒、紫外灯照射3分钟后由传递柜传入检疫室。
检验:在检疫室打开动物外包装,动物性别及数量与动物合格证明所载事项一致。用标记笔在小鼠尾根部编号标记,然后逐一对动物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性别、体重、头部、躯干、尾部、四肢、皮毛、精神和活动等,所有动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动物检验后放入动物饲养笼中,分笼饲养,每笼3-5只,并在笼具上悬挂标签,放在检疫室中进行适应期饲养。检验中所有动物均未见异常。
动物适应期观察:小鼠适应观察2天,每天对小鼠进行全面观察,适应期每天称量1次体重。适应期间所有小鼠均未见任何异常。
动物筛选:适应期结束,选择状态良好、体重及体重增长速度适中的雌雄小鼠60只,按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将小鼠分为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每笼5只。
(2)供试品配制:
供试品配制方法:空白对照组:直接取用市购0.9%氯化钠注射液,无需配制;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使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即送即用。
供试品保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如不立即使用,暂存于2-8℃冰盒,8小时内有效。
实验剩余供试品的处理:供试品为细胞制品,剩余供试品高压灭活后放置-20℃冰柜中,进行统一处理。
(3)给药:小鼠单次静脉给药,尾静脉缓慢注射,注射速度控制在15s/ml左右,给药体积为25ml/kg。
(4)检查指标
(ⅰ)一般观察:给药当天观察至药后1小时,从给药次日开始至给药后第14日每日观察记录1次,共观察14天,观察内容包括外观、行为、分泌物、***物等。
(ⅱ)观察小鼠死亡情况。
(ⅲ)体重检查:称量并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第1、3、7、14天的体重变化。
(ⅳ)解剖检查:在试验过程中的任何死亡小鼠和濒死小鼠及时进行解剖检查,在给药后14天对所有存活小鼠进行解剖检查。
(ⅴ)组织学检查:试验期间死亡小鼠及药后14天对所有存活小鼠解剖检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脏器,因此未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ⅵ)脏器重量及系数统计:药后14天,剖检后取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剔除各脏器附着的脂肪,称取各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1000)。
数据统计:一般观察采用文字进行总结描述;体重和脏器评价采用计算各组小鼠体重和脏器重量及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雌雄分别统计),给药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之间采用组间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1)一般观察及死亡情况:
空白对照组及第一剂量组:给药当天及药后14天观察期间均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症状。
第二剂量组:3只小鼠(雄9#和雌7#、10#)在药后立刻出现一过性跳跃(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药后1min开始出现俯卧,药后3min开始雌10#出现闭眼,其中雄9#于药后3min死亡,另外2只小鼠于药后20-30min俯卧症状逐渐消失,继而出现自发活动减少症状,至药后1hr所有存活小鼠均恢复正常。药后14天观察期内,所有存活小鼠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症状。
(2)体重检查:
实验期间,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小鼠在各个检查时间点平均体重与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次静脉给药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异常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次静脉给药对小鼠体重的影响(g)
注:n表示存活小鼠只数,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采用组间t检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3)解剖检查
给药当天第二剂量组的1只死亡小鼠(雄9#)及药后14天各组存活小鼠毛顺,有光泽,营养状况良好;颅腔内未见积水,脑膜未见出血,脑实质未见水肿;胸、腹膜光滑,未见粘连,胸、腹膜内未见积液;被检主要脏器如:心、肺、肝、肾、脾、胸腺、肾上腺、甲状腺、胰腺、性腺、胃肠道、***等状态、颜色、位置正常,未见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
(4)脏器统计
第一剂量组:雄性小鼠胸腺重量和系数降低,雌性小鼠各脏器重量及系数未见明显异常。上述变化无明显的剂量相关性,结合本实验室历史数据分析,上述变化应为正常波动,无明显毒理学意义。见表2和表3。
第二剂量组:雄性小鼠脾重量和系数升高,肺系数升高;雌性小鼠心重量及系数降低。上述变化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不能排除药物因素。见表2和表3。
表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给药对小鼠脏器重量的影响(g)
注:n表示小鼠只数。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采用组间t检验比较,*P<0.05,**P<0.01。
表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给药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mg/g)
注:n表示小鼠只数。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采用组间t检验比较,*P<0.05,**P<0.01。
结果小结:
(ⅰ)一般观察及死亡情况:给药当天,空白对照组和第一剂量组小鼠未见任何异常,第二剂量组仅部分小鼠(3/20)药后出现跳跃、俯卧、闭眼、自发活动减少症状,其中1只雄性小鼠于药后3min死亡,药后1hr存活小鼠完全恢复正常。恢复观察期间,各组存活小鼠均未见任何异常。
(ⅱ)体重检查:各给药组小鼠实验期间体重增长未见明显异常。
(ⅲ)解剖检查:第二剂量组的1只死亡小鼠及药后14天各组存活小鼠剖检均未见任何肉眼可见病变。
(ⅳ)脏器统计:仅见第二剂量组雄性小鼠脾、肺重量或系数升高;雌性小鼠心重量及系数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提供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然后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
所述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受试动物至少包括第一剂量组和第二剂量组;
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0.8~1.5倍;
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所述受试动物的临床等效剂量的3~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受试动物的生理状况包括:
(a1)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和死亡情况;
(a2)获取所述受试动物的体重变化;
(a3)解剖在给药周期内死亡和濒死的所述受试动物后检查所述受试动物的内脏;
(a4)以所述受试动物接受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给药的时间开始,达到给药周期后处死所述受试动物,然后获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并对所述受试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周期为10~20天,优选为12~18天,更优选为14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还包括设置空白对照组;所述空白对照组包括接受生理盐水给药的受试动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所述第二剂量组和所述空白对照组分别独立的包含10~30只受试动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所述第二剂量组和所述空白对照组分别独立的包含雌雄各半的所述受试动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试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小型猪、猴、雪貂、土拨鼠和裸鼹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试动物为小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107~2×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51×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5.5×105~6.5×105cells/ml;
优选地,所述第一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6.05×105cells/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6×107~7×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6.55×107cells/kg;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2×106~3×106cells/ml;
优选地,所述第二剂量组的给药浓度为2.62×106cells/ml。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的给药方式包括皮下给药、肌内给药、静脉内给药、***内给药、子宫内给药、肺部给药或直肠给药;
优选地,所述给药方式包括静脉内给药;更优选为小鼠尾静脉输入给药。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在制备包含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N201811504919.9A 2018-12-10 2018-12-10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4321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919.9A CN109432129A (zh) 2018-12-10 2018-12-10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4919.9A CN109432129A (zh) 2018-12-10 2018-12-10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32129A true CN109432129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4919.9A Pending CN109432129A (zh) 2018-12-10 2018-12-10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321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2823A (zh) * 2020-12-04 2021-03-12 云南舜喜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958A (zh) * 2010-02-03 2013-01-02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 诱导肝干细胞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该细胞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958A (zh) * 2010-02-03 2013-01-02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 诱导肝干细胞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该细胞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N-WON YUN,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cute liver injury: Hepatoprotective efficacy, subchronic toxicity, tumorigenicity and biodistribution",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
海泉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考察", 《四川医学》 *
王有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2823A (zh) * 2020-12-04 2021-03-12 云南舜喜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x et al. Acupoint injection of autologous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and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to treat hip dysplasia in dogs
Hall Developmental and cellular skeletal biology
Nakao et al. DARPP-32-rich zones in grafts of lateral ganglionic eminence govern the extent of functional recovery in skilled paw reaching in an animal model of Huntington's disease
CN102178108B (zh) 一种促进肉用羊生长增重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US10251824B2 (en) Method for inducing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repared by said method
Van Den Heuvel et al. Stromal stem cells (CFU‐f) in yolk sac, liver, spleen and bone marrow of pre‐and postnatal mice
CN106619722A (zh) 一种治疗脑部损伤类疾病的神经干细胞注射液
CN106177918A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15171A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68402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8277795B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motor neuron diseases compri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O2010036141A1 (ru) Имплантируемая нейроэндопротез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пособ её получ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проведения ре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й нейро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й операции
CN110327365A (zh) 软骨素用于医学
CN109432129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急性毒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CN106701669A (zh) 临床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972495A (zh) 一种面部萎缩干细胞治疗剂及其应用
CN109529054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致瘤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CN109331187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致敏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Flammang et al. Toxicological and cytogenetic assessment of a Salacia oblonga extract in a rat subchronic study
CN109490040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血管刺激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CN109576335A (zh) 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溶血性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CN101485656A (zh)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制备防治肺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CN108310015A (zh)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治疗高血糖和糖尿病肾病
CN105106942B (zh) 双特异性磷酸酶14(dusp14)在治疗心肌肥厚中的功能及应用
CN108210518A (zh)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治疗高血糖和糖尿病肾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