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2390B - 电源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2390B
CN109412390B CN201710696374.5A CN201710696374A CN109412390B CN 109412390 B CN109412390 B CN 109412390B CN 201710696374 A CN201710696374 A CN 201710696374A CN 109412390 B CN109412390 B CN 109412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ircuit board
input
pow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63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2390A (zh
Inventor
孙佳
黄俊来
祁选舜
董慨
柯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
Priority to CN2017106963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2390B/zh
Priority to US16/015,128 priority patent/US1038927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412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2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3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mounted passive compon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 H05K1/0231Capacitors or dielectric substan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023Stackable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27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against abnormal temper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0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DC component from AC output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包含:主电路板,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边;连接器模块,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包含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输出连接器层叠设置于输入连接器下方;输入转换模块、输出转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皆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上;电容,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导接部,与控制模块平行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与输入连接器或输出连接器电性耦接。其中连接器模块、输入转换模块、电容以及输出转换模块以沿着第二方向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电源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利用模块化、垂直设置元器件以及特定摆设元器件的方式实现窄宽度的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小型化及高功率密度逐渐成为服务器电源的趋势。于服务器领域中,电源转换***通常由电源机架以及放置于电源机架中的电源转换装置构成,例如多个电源转换装置需安装于机架中,然后再以输出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给电子装置供电。而在保持原尺寸的电源机架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为了增加电源转换***的输出功率,则势必需改变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以使电源机架可装设更多的电源转换装置。
然而,由于现有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元器件以水平贴平于主电路板的方式进行设置,故局限了现有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的缩小。此外,现有电源转换装置内部的元器件实际上皆以不规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如此一来,将造成放置位置不集中,使得电源转换装置整体体积较大,故无法减少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再者,现有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以分开且交错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的不同位置上,同样局限了现有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的缩小。更甚者,由于现有电源转换装置内多采用分立的元器件,且部分元器件的体积相对较大,因此若无法减少该些元器件在电源转换装置所占据的空间,同样难以实现减少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的目的。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克服上述缺失的电源转换装置,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其利用将部分元器件模块化、垂直设置元器件于主电路板上以及将元器件的设置位置进行特定排列的方式来实现电源转换装置的宽度减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含:主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以及位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之间而彼此相对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连接器模块,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包含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输出连接器层叠设置于输入连接器的下方;输入转换模块,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上;电容,设置于主电路板上;输出转换模块,垂直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其中连接器模块、输入转换模块、电容以及输出转换模块以沿着第二方向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控制模块,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上,且与第四侧边相邻且平行;导接部,与控制模块平行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与输入连接器或输出连接器电性耦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的电源转换装置,通过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入转换模块、输出转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皆以垂直方向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器模块、输入转换模块、电容以及输出转换模块以电源转换装置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并通过本发明的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以层叠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故可使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宽度减少,使电源机架在宽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装设更多台电源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布局方块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EMI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输入转换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输出转换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导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辅助电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布局方块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源转换装置
10:主电路板
101:第一侧边
102:第二侧边
103:第三侧边
104:第四侧边
11:连接器模块
111:输入连接器
112:输出连接器
113:输入板件
114:螺丝孔
115:线孔
116:输出电源端子
117:信号端子
118:输入端子
119:螺丝
12:输入转换模块
121:电路板
122:第二组件集成
13:电容
14:输出转换模块
141:输出功率板
142:第三组件集成
15:控制模块
151:电路板
152:第四组件集成
153:第一面
154:第二面
16:导接部
160:片状导电板
161:第一部
162:第二部
163:插设端子
17:EMI模块
171:EMI组件集成
172:电路板
18:辅助电源模块
181:电路板
182:第一组件集成
19:防反电路
20:风扇
Y: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对其进行说明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布局方块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1可应用于通信电源***中,且可为但不限于交流/直流电源转换装置,例如,电源转换装置1还可适用于包含直流/直流转换器、交流&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源架构。另外,电源转换装置1还可被一机壳(未图示)完全包覆,并可设置于一机架(未图示)上,电源转换装置1包含主电路板10、连接器模块11、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控制模块15以及导接部16。
主电路板10包含彼此相对且沿第一方向Y(第一方向Y实际上为电源转换装置1的宽度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101及第二侧边102以及位于第一侧边101及第二侧边102之间而彼此相对且沿第二方向X(第二方向X实际上为电源转换装置1的长度的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
连接器模块11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并相邻于第二侧边102,且连接器模块11包含输入连接器111及输出连接器112。输入连接器111可分离地与输入电源(未图示)电性耦接,以接收输入电源所提供的输入电能,例如交流电能。输出连接器112层叠设置于输入连接器111的下方,其可分离地与对应的负载(未图标)进行电性耦接,用以供电源转换装置1输出电能,例如直流电能。
输入转换模块12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且邻近于第三侧边103,输入转换模块12用以将输入连接器111所接收的交流输入电能转换为过渡直流电能。
电容13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并与输入转换模块12及第三侧边103相邻,且位于输入转换模块12与输出转换模块14之间,而电容13亦与输入转换模块12电性耦接,电容13用以对过渡直流电能进行稳压,以减小过渡直流电能的纹波电流。于一些实施例中,电容13的直径可小于或等于35mm。
输出转换模块14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与电容13及第三侧边103相邻,且输出转换模块14设置于电容13与第一侧边101之间,而输出转换模块14亦与电容13电性耦接,输出转换模块14用以将经由电容13稳压后的过渡直流电能转换为直流输出电能。
控制模块15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与第四侧边104相邻且平行。此外,控制模块15可与输入转换模块12以及输出转换模块14电性耦接,其用以监测及控制电源转换装置1的整体运作。例如,对电源转换装置1所接收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进行采样、或者对电源转换装置1所输出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采样、或者对电源转换装置1内部的工作温度进行检测等。
导接部16与控制模块15平行地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并位于控制模块15及第四侧边104之间,且与输出连接器112及输出转换模块14电性耦接。导接部16接收输出转换模块14所输出的输出电能,并将输出电能提供给连接器模块11的输出连接器112。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模块11、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以及输出转换模块14以沿着第二方向X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又为了使电源机架可安装多台的电源转换装置1,故电源转换装置1在宽度的部分需减少,因此电源转换装置1在第一方向Y上的度量尺寸实际上需小于预设数值,例如60mm,而较佳为电源转换装置1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度量尺寸介于35mm~55mm之间。更佳为电源转换装置1在第一方向Y的度量尺寸为40mm、45mm或54mm。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电源转换装置1的输入转换模块12、输出转换模块14以及控制模块15皆以垂直方向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如此一来,可节省主电路板10于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即节省主电路板10上介于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之间的空间。此外,本发明的连接器模块11、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以及输出转换模块14以沿着第二方向X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故设置位置较为集中,进而可节省主电路板10上介于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之间的空间,亦达到减少电源转换装置1的宽度的目的。再者,通过本发明的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及输出连接器112以层叠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而非交错地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亦可达到节省主电路板10于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因此通过上述的该些技术特征,确实可使电源转换装置1的整体宽度减少,使电源机架在宽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装设更多台电源转换装置1。
于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源转换装置1还可包含EMI模块17及辅助电源模块18。EMI模块17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位于连接器模块11及输入转换模块12之间并与第三侧边103相邻,使输入转换模块12设置于EMI模块17与电容13之间。此外,EMI模块17亦与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及输入转换模块12电性耦接,用以对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所接收的交流的输入电能进行滤波,以减少电磁干扰。辅助电源模块18与EMI模块17平行,且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且位于连接器模块11及输入转换模块12之间并与EMI模块17相邻,此外,辅助电源模块18还与电容13及控制模块15电性耦接,其用以将电容13稳压后的过渡直流电能进行转换,并以隔离方式传送给控制模块15,以驱动控制模块15运作。另外,辅助电源模块18所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亦可由控制模块15来进行检测。
当然,电源转换装置1亦可包含防反电路19,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且位于至少部分输出转换模块14以及第四侧边104之间,防反电路19用以防止电源转换装置1所输出的输出电能反向回馈至电源转换装置1内,且防反电路19可包含开关管(未图示)及控制电路(未图示)。例如,防反电路19电性耦接于输出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用于实现从输出转换模块14到负载的单向电能传递,从而防止电能回灌等异常情形。
此外,电源转换装置1还可包含风扇20,与第一侧边101相邻地固定于机壳上,用以对电源转换装置1进行散热。且风扇20的转速可由控制模块15予以控制。另外,电源转换装置1的输出电能中的电压可为54V或48V,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于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11、EMI模块17、辅助电源模块18、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控制模块15以及导接部16彼此之间还可分别存在供气流通过的散热通道,藉此风扇20所产生的气流便可经由上述该些散热通道而流至电源转换装置1的连接器模块11、EMI模块17、辅助电源模块18、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控制模块15以及导接部16等的所在处,使连接器模块11、EMI模块17、辅助电源模块18、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控制模块15以及导接部16等的内部元器件可充分散热。此外,在图1和图2中,电源转换装置1的功率的流向依序从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EMI模块17、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导接部16流至连接器模块11的输出连接器112。因此,电源转换装置1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可采用同进同出的结构(即,输入连接器111和输出连接器112均设置于主电路板10的同一侧)。较佳地,输入连接器111的输入端子是浮动的设计,将一个机构件通过螺丝孔固定于输入连接器111,因为这个螺丝孔相对空间较大,使得螺丝可以浮动,机构件的另外一端连接通过螺丝锁在机壳上,这样使得输入连接器111能够浮动,以方便******,并有利于为***端子提供缓冲。否则,若上下两层均为固定的端子,因误差的存在而极有可能导致无法和客户***进行插拔。另外,输入转换模块12的过渡直流电能亦经由电容13滤波,再经由辅助电源模块18转换,并以隔离方式传送给控制模块15。
以下将再进一步说明电源转换装置1内部各元器件的实际结构。请参阅图4并配合图1-3,其中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包含输入板件113以及与输入板件113上相导接的至少一输入端子118。输入板件113包含至少一螺丝孔114以及至少一线孔115。螺丝孔114用以供螺丝119的第一端拴锁,螺丝119的第二端穿过螺丝孔114并锁固于机壳上,其中螺丝孔114的空间大于螺丝119的第二端的大小,使得螺丝119的第二端部分容置于螺丝孔114时,螺丝119的第二端与输入板件113之间可存在间隙,如此一来,当螺丝119锁固于机壳上时,输入板件113可相对于机壳而浮动,故可提供设置于输入板件113上的输入端子118一定的缓冲,使输入端子118方便***对应的装置中,不会因制程上的公差而影响输入端子118与对应的装置之间的插设。线孔115则供跳线(未图示)的一端组接,跳线的另一端与EMI模块17导接,使输入端子118通过输入板件113及跳线而与EMI模块17导接。输出连接器112设置于输入连接器111的下方,且包含错开设置的至少一输出电源端子116及至少一信号端子117,其中输出电源端子116用来供电源转换装置1传输输出电能,而信号端子117则用来供电源转换装置1传输信号,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输出信号(诸如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强弱分离。而由于输出连接器112设置于输入连接器111的下方,故可减少输出连接器112使用跳线的情况,借此减少干扰及成本。
请参阅图5并配合图1-3,其中图5为图1所示的EMI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EMI模块17包含EMI组件集成171以及电路板172。电路板172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EMI组件集成171设置于电路板172上,且可包含保险丝、差模电容、共模电容以及共模电感(皆未图标)等电子组件。另外,EMI模块的电路板172与机壳之间还可通过弹片(未图示)或另一螺丝(未图示)等与机壳导接,使电路板172具有接地的效果。
请参阅图6配合图1-3,其中图6为图1所示的输入转换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输入转换模块12包含电路板121以及第二组件集成122。电路板121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第二组件集成122设置于电路板121上,且可包含至少一功率器件以及电感(皆未图标)等电子组件。于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转换模块12可通过高频化的方式减小内部电感的体积,且第二组件集成122的功率器件亦可进行软开关切换,借此降低功率器件的切换损耗,进一步提升电源转换装置1的效率。此外,第二组件集成122可集中设置于电路板121的一面上,借此电路板121的另一面则可额外设置一散热装置(未图标),以对输入转换模块12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7配合图1-3,其中图7图1所示的输出转换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输出转换模块14包含输出功率板141及第三组件集成142。输出功率板141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第三组件集成142设置于输出功率板141上,且可包含具含变压器(未图示)及电感(未图示)的直流/直流转换电路(未图标)以及输出滤波电路(未图标)等,其中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变压器及电感可采用平面印刷电路板绕组(PCB Winding)而集成为一磁性组件。当然,于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转换模块14可以包含两个输出功率板141(如图2所示)及两个第三组件集成142,两个输出功率板141平行且间隔地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而每一第三组件集成142则设置于对应的输出功率板141上,且两个第三组件集成142的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可并联连接。
请参阅图8配合图1-3,其中图8为图1所示的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控制模块15包含电路板151及第四组件集成152。电路板151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53及第二面154。第四组件集成152设置于电路板151的第一面153上,且第四组件集成152可包含排阻、排容、微控制单元、采样电路、检测电路及通信电路等(皆未图标)。而通过将第四组件集成152设置于第一面153上,便可减小控制模块15的厚度尺寸。由于控制模块15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则控制模块15的厚度减小可有利于节省主电路板10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另外,由于电路板151的第二面154并未设置任何组件,故可于第二面154上额外贴附一屏蔽层,以保护控制模块15的电路板151。
请参阅图9配合图1-3,其中图9为图1所示的导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1的导接部16可包含两个平行设置的片状导电板160,以降低彼此之间的寄生电感。两个片状导电板160亦与控制模块15平行设置,而每一片状导电板160具有第一部161及由第一部161的侧边所垂直延伸的第二部162。第一部161的一端与输出转换模块14导接,第一部161的另一端与输出连接器112导接,第二部162平行于主电路板10,并具有多个插设端子163,多个插设端子163由第二部162朝主电路板10的方向延伸,用以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例如,片状导电板160可为铜条,电源转换装置1的输出电压可为54V/48V,但并不局限于此。
请参阅图10配合图1-3,其中图10为图1所示的辅助电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辅助电源模块18包含电路板181及第一组件集成182。电路板181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且与导接部16互相平行。第一组件集成182设置于电路板181上,且可包含功率器件(未图示)和平面变压器(未图示)。此外,如前所述,辅助电源模块18的电路板181与EMI模块17的电路板172之间还可具有一散热通道,借此不但可帮助散热,还可使EMI模块17的共模电感和辅助电源模块18的第一组件集成182的平面变压器两者间的距离较远,以减小上述两个磁件之间的耦合,借此减少电磁干扰。于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源模块18的厚度较佳小于10mm。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的电源转换装置1的输入转换模块12将至少一功率器件及电感等组成第二组件集成122、输出转换模块14将直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滤波电路等组成第三组件集成142、控制模块15将排阻、排容、微控制单元、采样电路、检测电路及通信电路等组成第四组件集成152、EMI模块17将保险丝、差模电容、共模电容以及共模电感等组成EMI组件集成171及辅助电源模块18将功率器件和平面变压器等组成第一组件集成182,因此输入转换模块12、输出转换模块14、控制模块15、EMI模块17及辅助电源模块18实皆为模块化的结构,因此相较于现有电源转换装置多采用分立的元器件,本发明的电源转换装置1便可节省主电路板10于宽度方向上的空间。
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接部16亦可由飞线所构成。而对应导接部16由飞线所构成,故电源转换装置的布局亦可进行对应调整,以下将再以图11以及图12来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1及图12,其中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布局方块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导接部16与第三侧边103相邻且平行地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且导接部16与EMI模块17及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电性耦接,因此导接部16可将位于主电路板10最右侧的输入连接器111所接收到的输入电能提供给位于主电路板10最左侧的EMI模块17。输出转换模块14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位于导接部16及第四侧边104之间,且位于连接器模块11与电容13之间。控制模块15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与第四侧边104相邻且平行。电容13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并设置于输出转换模块14及输入转换模块12之间,且位于导接部16及控制模块15之间。输入转换模块12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并位于电容13与EMI模块17之间,且位于导接部16及控制模块15之间。EMI模块17垂直插设于主电路板10上,且相邻于导接部16,并位于输入转换模块12及第一侧边101之间。辅助电源模块18与EMI模块17平行地设置主电路板10上,且位于EMI模块17及控制模块15之间,并位于输入转换模块12及第一侧边101之间。防反电路19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且位于输出转换模块14以及第四侧边104之间,并位于至少部分输出转换模块12以及电容13之间。
此外,于此实施例中,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以及连接器模块11同样以沿着第二方向X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另外,图1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2的功率的流向依序从连接器模块11的输入连接器111、导接部16、EMI模块17、输入转换模块12、电容13、输出转换模块14流至连接器模块11的输出连接器112。再者,本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2的输出电能中的电压可为12V,适用于输出电流较大的应用情形,例如,导接部16可以是导接排,并且导接排既可以是两条金属排(诸如铜排),也可以是合在一起的母排,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转换装置,通过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入转换模块、输出转换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皆以垂直方向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器模块、输入转换模块、电容以及输出转换模块以电源转换装置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并通过本发明的输入连接器及输出连接器以层叠方式设置于主电路板上,故可使电源转换装置的整体宽度减少,使电源机架在宽度不变的条件下,可装设更多台电源转换装置。

Claims (26)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含:
一主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以及位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之间而彼此相对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
一连接器模块,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且包含一输入连接器及一输出连接器,该输出连接器层叠设置于该输入连接器的下方;
一输入转换模块,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
一电容,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
一输出转换模块,垂直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其中该连接器模块、该输入转换模块、该电容以及该输出转换模块以沿着该第二方向形成一列的方式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
一控制模块,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且与该第四侧边相邻且平行;以及
一导接部,与该控制模块平行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且与该输入连接器或该输出连接器电性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度量尺寸介于35mm~55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在该第一方向上的度量尺寸为40mm、45mm或54mm。
4.如权利要求1至3项任意一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还包括:
一EMI模块,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以及
一辅助电源模块,与该EMI模块平行,且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EMI模块包含一EMI组件集成以及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该EMI组件集成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辅助电源模块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第一组件集成,该电路板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该第一组件集成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辅助电源模块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输入连接器与该EMI模块电性耦接,且包含一输入板件以及与该输入板件上相导接的至少一输入端子,该输入板件包含至少一螺丝孔以及至少一线孔,该螺丝孔用以供一螺丝的一第一端拴锁,并供该螺丝的一第二端穿设而锁固于一机壳上,该至少一线孔供一跳线的一端组接,该跳线的另一端与该EMI模块导接,使该输入端子通过该输入板件及该跳线而与该EMI模块导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螺丝孔的空间大于该螺丝的该第二端的大小,使该输入板件相对于该机壳而浮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连接器模块、该EMI模块、该辅助电源模块、该输入转换模块、该电容、该输出转换模块、该控制模块以及该导接部彼此之间分别存在供气流通过的一散热通道。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导接部包含平行设置的两个片状导电板,其中每一该片状导电板包含一第一部及由该第一部的一侧边所垂直延伸的一第二部,该第一部的一端与该输出转换模块导接,该第一部的另一端与该输出连接器导接,该第二部平行于该主电路板,并具有多个插设端子,所述多个插设端子由该第二部朝该主电路板的方向延伸,用以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连接器模块与该第二侧边相邻,该EMI模块及该辅助电源模块位于该连接器模块与该输入转换模块之间,该输入转换模块位于该EMI模块与该电容之间,该电容位于该输入转换模块与该输出转换模块之间,该输出转换模块位于该电容与该第一侧边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功率的流向依序从该输入连接器、该EMI模块、该输入转换模块、该电容、该输出转换模块、该导接部流至该输出连接器。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为54V或48V。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导接部为一飞线,该飞线的一端与该EMI模块导接,该飞线的另一端与该输入连接器导接。
16.如权利要求15项中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连接器模块与该第二侧边相邻,该输出转换模块位于该连接器模块与该电容之间,该电容位于该输出转换模块与该输入转换模块之间,该输入转换模块位于该电容与该EMI模块之间,该EMI模块以及该辅助电源模块位于该输入转换模块与该第一侧边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功率的流向依序从该输入连接器、该导接部、该EMI模块、该输入转换模块、该电容、该输出转换模块流至该输出连接器。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出电压为12V。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输出连接器包含错开设置的至少一输出电源端子及至少一信号端子。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输入转换模块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第二组件集成,该电路板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该第二组件集成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容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5mm。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输出转换模块包含两个输出功率板及两个第三组件集成,两个该输出功率板平行且间隔地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每一该第三组件集成设置与对应的该输出功率板上。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第四组件集成,该电路板垂直插设于该主电路板上,且该第四组件集成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一防反电路,设置于该主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输出转换模块以及该第四侧边之间。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一风扇,与该第一侧边相邻地固定于一机壳上,且该风扇的转速由该控制模块予以控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适用于包含交流/直流转换器、直流/直流转换器或交流&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源架构。
CN201710696374.5A 2017-08-15 2017-08-15 电源转换装置 Active CN109412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374.5A CN109412390B (zh) 2017-08-15 2017-08-15 电源转换装置
US16/015,128 US10389270B2 (en) 2017-08-15 2018-06-21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374.5A CN109412390B (zh) 2017-08-15 2017-08-15 电源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390A CN109412390A (zh) 2019-03-01
CN109412390B true CN109412390B (zh) 2020-09-25

Family

ID=65361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6374.5A Active CN109412390B (zh) 2017-08-15 2017-08-15 电源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270B2 (zh)
CN (1) CN109412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2389B (zh) * 2017-08-15 2020-11-06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
TWM577968U (zh) * 2019-01-19 2019-05-11 擎宏電子企業有限公司 Adapter plate structure for DC power supply power module
CN112731841A (zh) * 2020-12-26 2021-04-30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空高压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通讯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806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泰商泰达电子公司 电源模块及其所适用的供电***
CN104682670A (zh) * 2013-11-26 2015-06-0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与其电源转换板组件
CN206332604U (zh) * 2016-12-12 2017-07-14 合肥堃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dtu上的电源板
CN206370781U (zh) * 2017-01-13 2017-08-01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528B (zh) * 2006-12-11 2012-10-10 丹佛斯传动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动机变频器
CN105099131B (zh) 2014-04-16 2018-01-30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CN203933424U (zh) 2014-07-10 2014-11-0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模块连接端子
CN204349813U (zh) 2014-08-06 2015-05-20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dc全砖电源模块的pcb布局结构
CN111315112A (zh) * 2015-06-26 2020-06-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芯片供电的组装结构、电子设备
KR101821878B1 (ko) * 2016-02-24 2018-01-2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인버터
CN106253399B (zh) * 2016-08-24 2019-01-01 天津市天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806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泰商泰达电子公司 电源模块及其所适用的供电***
CN104682670A (zh) * 2013-11-26 2015-06-0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与其电源转换板组件
CN206332604U (zh) * 2016-12-12 2017-07-14 合肥堃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dtu上的电源板
CN206370781U (zh) * 2017-01-13 2017-08-01 泰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58415A1 (en) 2019-02-21
CN109412390A (zh) 2019-03-01
US10389270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0238B1 (en) Assembly structure
US9101082B1 (en) Junction box thermal management
US8674798B2 (en) Low profile inductors for high density circuit boards
CN109412390B (zh) 电源转换装置
US9271419B1 (en) Modular power device
WO2011011624A1 (en) Improved low profile inductors for high density circuit boards
US9078372B2 (en)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thereof
EP2040347A1 (en) A busbar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mounted with the same
US6545850B1 (en) Backplane power landing system
CN109412389B (zh) 电源转换装置
WO2016122555A1 (en) Expansion slot interface
CN112928900B (zh) 功率转换装置
JP2023169171A (ja) 構成要素の埋め込みアレイを有するパッケージデバイス
US10225935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3261223U (zh) 电源***及其电源转换装置
WO2018131385A1 (ja) Dc/dcコ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
JP4737688B2 (ja) 電気回路装置
KR102636723B1 (ko) 컨버터
CN112313870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220915623U (zh) 多功能模块合一车用控制装置
CN218603374U (zh) 一种双向隔离电源及电器设备
TWM459440U (zh) 電源系統及其電源轉換裝置
JP2007267596A (ja) 電気接続箱
JPH07111390A (ja) 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