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7200B -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7200B
CN109407200B CN201810538442.XA CN201810538442A CN109407200B CN 109407200 B CN109407200 B CN 109407200B CN 201810538442 A CN201810538442 A CN 201810538442A CN 109407200 B CN109407200 B CN 109407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velength conversion
low refractive
ligh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84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7200A (zh
Inventor
黄星龙
姜邰佶
李相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07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7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7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6Wavelength selective element, sheet or layer, e.g. filter or g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93Means for protecting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所述光学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三维地连接顶表面和底表面并具有比顶表面和底表面小的面积的侧表面;低折射层,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具有比导光板低的折射率;以及波长转换层,设置在低折射层上,波长转换层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

Description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18日提交的第10-2017-010476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包含于此,如同在此充分阐述的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通过从背光组件接收光来显示图像。背光组件通常包括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对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引导以朝向显示面板行进。由光源提供的光可以是白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滤色器对白光进行滤波来实现色彩。
近来,为改善LCD装置的显示质量(诸如色彩再现性),已经对将波长转换膜应用于LCD装置的方式进行了研究。通常,使用蓝光源作为光源,并将波长转换膜设置在导光板上方以把蓝光转换为白光。波长转换膜包含波长转换颗粒。波长转换颗粒通常易受湿气影响,因此由阻挡膜保护。然而,阻挡膜昂贵并且增大了波长转换膜的厚度。此外,由于波长转换膜需要被堆叠在导光板上,所以会需要复杂的组装工艺。
在此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光功能并包括密封的波长转换层的光学构件。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导光功能并包括密封的波长转换层的光学构件的显示装置。
附加的方面将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被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本公开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构思的实践而获得。
在实施例中,光学构件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设置在顶表面与底表面之间并连接顶表面和底表面的侧表面,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顶表面和底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低折射层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具有比导光板低的折射率。波长转换层设置在低折射层上,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低折射层包括:第一表面,面对导光板的设置有低折射层的侧表面;第二表面,与低折射层的第一表面相对;以及边缘。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表面,面对低折射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对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以及侧表面,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钝化层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上并且覆盖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和侧表面以及低折射层的边缘。
低折射层的第一表面可以与导光板的设置有低折射层的侧表面接触。
钝化层可以与导光板接触。
钝化层可以经由其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
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可以与低折射层的边缘对齐。
低折射层的边缘和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可以与导光板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对齐。
钝化层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层与低折射层之间并且覆盖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侧表面。
滤色器层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上,滤色器层被构造为经由其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
滤色器层可以包括:第一表面,面对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滤色器层的第一表面相对;以及侧表面,设置在滤色器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滤色器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钝化层可以覆盖滤色器层的侧表面。
滤色器层可以包括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多个层压膜。
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具有导光板的光学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设置在顶表面与底表面之间并连接顶表面和底表面的侧表面。低折射层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具有比导光板低的折射率。波长转换层设置在低折射层上,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钝化层设置在波长转换层上。光源设置成与导光板的设置有低折射层的侧表面相邻,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的顶表面上。所述低折射层包括:第一表面,面对导光板的侧表面;第二表面,与低折射层的第一表面相对;以及边缘。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表面,面对导光板的设置有低折射层的侧表面;第二表面,与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相对;以及侧表面,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钝化层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上并且覆盖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和侧表面以及低折射层的边缘。
钝化层可以经由其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
钝化层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层与低折射层之间并且覆盖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侧表面。
低折射层的边缘与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基本对齐,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可以与低折射层的第二表面垂直相交。
光透射阻挡图案可以与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叠置并且设置成与导光板的顶表面基本平行。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基体构件的光学构件,所述基体构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设置在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表面,基体构件的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波长转换层设置在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上并包括:第二表面,面对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相对;以及侧表面,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钝化层被设置在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上。基体构件的侧表面可以与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基本对齐,钝化层可以覆盖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和侧表面以及基体构件的侧表面。
滤色器层可以设置在基体构件与波长转换层之间,滤色器层被构造为经由其透射第一波长光并反射第二波长光,
滤色器层可以包括:第一表面,面对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对基体构件的第一表面;以及侧表面,设置在滤色器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滤色器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滤色器层的侧表面可以与基体构件的侧表面和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对齐。
基体构件可以包括无机材料。
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可以位于低折射层的边缘内侧。
低折射层的边缘和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可以位于导光板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内侧。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作为单个集成构件,光学构件不仅可以执行导光功能和波长转换功能两者,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密封结构来防止波长转换层的劣化。此外,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是单个集成构件,所以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相对薄,因此可以使显示装置的组装简化。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是明显的。
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构思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构思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和光源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光学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和图5是示出各种示例性低折射层的剖视图。
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3、图14和图15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6和图17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8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8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母波长转换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1和图22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4和图2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透彻的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践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使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
在附图中,出于清楚和描述的目的,可以夸大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当元件或层被称作为“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个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作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者/种)”和“从由X、Y和Z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者/种)”可以理解为仅X、仅Y、仅Z或者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的X、Y和Z中的两个(者/种)或更多个(者/种)的任意组合。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发明构思教导的情况下,可以将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命名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
出于描述的目的,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下面”、“在……下方”、“下面的”、“在……上方”、“上面的”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在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出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成为限制。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术语“包含”和“包括”及其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者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来描述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如此,由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是可以预期的。因此,这里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区域的具体示出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在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不意图示出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不会意图成为限制。
通常提供在附图中使用剖面线和/或阴影来阐明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如此,除非被指定,否则剖面线或阴影的存在或不存在均不传达或表示对特定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所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元件的任意其它特征、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需求。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这里被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作为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除非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环境中的它们的意思一致的意思,而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解释。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和光源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光学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光学构件100包括导光板1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一侧上的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上的波长转换层30以及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上的钝化层40。导光板10、第一低折射层20、波长转换层30和钝化层40可以彼此形成为一个整体。
导光板10引导光的行进路径。导光板10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柱。导光板10的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板10可以形成为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长方体并且可以具有顶表面10a和底表面10b以及四个侧表面。若需要,在下文中将把导光板10的四个侧表面称为第一侧表面10s1至第四侧表面10s4,或统称为侧表面10s。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比其顶表面10a和底表面10b中的每个小的面积。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底表面10b各自可以位于单个平面上,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所位于的平面和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所位于的平面可以基本彼此平行,结果导光板10可以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底表面10b各自可以由多个平面组成,或者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所位于的平面和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所位于的平面可以彼此相交。例如楔形的导光板10的厚度可以从导光板10的一个侧表面(即,光入射表面10s1)到另一侧表面(即,对向表面10s3)变小。此外,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可以变得向上倾斜以使导光板10的厚度从导光板10的一个侧表面(例如,光入射表面10s1)到另一侧表面(例如,对向表面10s3)逐渐减小,然后可以变得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平行。
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所在的平面可以与侧表面10s所在的平面形成约90°的角。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导光板10还可以在顶表面10a与侧表面10s之间和/或在底表面10b与侧表面10s之间具有倾斜的角部侧表面。后面将参照图16和图17来描述所述倾斜的角部侧表面,在下文中将把导光板10描述为具有以90°的角直接相交的顶表面10a和侧表面10s,而在顶表面10a和侧表面10s之间没有任何角部侧表面。
光源400可以设置成与导光板1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0s相邻。图1至图3示出了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20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410沿导光板10的长侧设置的示例,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LED 410可以沿导光板10的两个长侧表面10s1和10s3设置,或者可以沿导光板10的一个短侧表面10s或两个短侧表面10s2和10s4设置。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板10的沿其设置光源400的侧表面可以是光入射表面10s1,导光板10的与沿其设置光源400的侧表面相对的侧表面可以是对向表面10s3。
漫射图案7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漫射图案70通过全内反射改变光在导光板10内行进的角度以将光发射到导光板10的外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把漫射图案70设置为单独的层或者单独的图案。例如,可以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形成包括突起图案和/或凹陷图案的图案层或者印刷图案作为漫射图案70。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漫射图案70可以是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面形状。即,可以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形成凹陷作为漫射图案70。
漫射图案70的密度可以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不同。例如,漫射图案70可以稀疏地分布于光量相对大的光入射表面10s1附近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密集地分布于光量相对小的对向表面10s3附近的区域中。
导光板10可以包含无机材料。例如,导光板10可以由玻璃形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0s上。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直接形成在导光板1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0s上并且设置为与其接触。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置于导光板10与波长转换层30之间,并且因此可以有助于导光板10中的全内反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上。具体地,为了使导光板10将光从光入射表面10s1有效地引导到对向表面10s3,可以优选地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处发生有效的全内反射。可以在导光板10内发生有效的全内反射的条件之一是入射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上的光相对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者底表面10b具有比临界角更大的入射角。随着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处的光的发射角减小,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处的光的入射角增大,结果,可以在导光板10内发生更多的全内反射。
在导光板10由例如具有约1.5的折射率的玻璃形成的情况下,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暴露于具有约1的折射率的空气层,因此具有约42.4°的临界角。结果,可以充分发生全内反射。
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暴露于空气层并因此与空气层形成光学界面的情况下,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到光入射表面10s1上的所有光线具有0°至47.6°的发射角。即,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暴露于空气层的情况下,入射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上的大部分光可以被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全反射。
另一方面,在光学功能层一体地形成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上的情况下,光被光学功能层折射,结果,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的发射角会落在0°至47.6°的范围之外。即,在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处的光的发射角大于47.6°的情况下,因为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处的光的入射角小于42.4°,所以光不会被全反射。
第一低折射层20置于导光板10与波长转换层30之间并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例如,光入射表面10s1)形成光学界面,第一低折射层20具有比导光板10低的折射率,因此控制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的发射角。第一低折射层20也具有比波长转换层30低的折射率,因此可以通过使波长转换层30与第一低折射层20之间的光学界面处的一些光线全反射来控制光在导光板10处的入射角。具体地,相对于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具有过大的入射角的光线相对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具有比临界角小的入射角,因此不符合全内反射条件。第一低折射层20仅允许具有足够小的入射角以被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全反射的光进入导光板10,因此有助于导光板10中的全内反射。
导光板10的折射率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可以是0.2或更大。如果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比导光板10的折射率低0.2或更多,则可以经由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发生充分的全内反射。导光板10的折射率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之间的差没有具体上限,但是考虑到导光板10的材料和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导光板10的折射率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可以优选地设定为1或更小。
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可以在1.2至1.4的范围内。一般来说,随着固体介质的折射率变得接近1,固体介质的制造成本会指数增加。如果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为1.2或更高,则可以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可以优选为1.4或更低,这有利于控制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的发射角。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约1.25的折射率的第一低折射层20。
为了实现低折射率,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具有空隙VD。空隙VD可以被抽真空或者填充有空气层、气体等。可以由颗粒PT、基质MX等限定空隙VD。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和图5对此进行描述。
图4和图5是示出各种示例性低折射层的剖视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包括颗粒PT、围绕颗粒PT并且彼此连接的基质MX以及空隙VD。颗粒PT可以是用于控制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和机械强度的填料。
在第一低折射层20中,可以将颗粒PT分散在基质MX中,可以在基质MX中形成间隙,可以在间隙中形成空隙VD。例如,可以将颗粒PT和基质MX混合到溶剂中,可以将溶剂干燥和/或固化并且溶剂因此可以蒸发。然后,可以在基质MX之间形成空隙VD。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包括基质MX和空隙VD,但不包括颗粒PT。例如,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包括像泡沫树脂那样彼此连接的基质MX和设置在基质MX之间的多个空隙VD。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第一低折射层20包括空隙VD的情况下,第一低折射层20的总折射率可以介于颗粒PT或基质MX的折射率与空隙VD的折射率之间。如上所述,如果空隙VD填充有折射率为1的真空或者折射率基本为1的空气层或气体,那么即使第一低折射层20由折射率为1.4或更高的材料形成,第一低折射层20的总折射率也可以变为1.4或更低(例如,约1.2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颗粒PT可以由诸如SiO2、Fe2O3或MgF2的无机材料形成,基质MX可以由诸如聚硅氧烷的有机材料形成。然而,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例。
再次参照图1至图3,第一低折射层20具有面对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第一表面20a以及与第一表面20a相对并且面对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20b。第一低折射层20还可以具有第一边缘20s1、第二边缘20s2、第三边缘20s3和第四边缘20s4,其中,第一边缘20s1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相邻设置并且从导光板10的一个侧表面10s延伸至其对向侧表面10s,第三边缘20s3与第一边缘20s1相对,第二边缘20s2和第四边缘20s4使第一边缘20s1和第三边缘20s3连接。若需要,在下文中将把第一低折射层20的四个边缘称为第一边缘20s1至第四边缘20s4,或者统称为边缘20s。
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即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一表面20a与第二表面20b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4μm至1μm。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为处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的0.4μm或更大的情况下,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形成有效的光学界面并可以根据斯涅尔定律有效地控制光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处的发射角。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为1μm或更小的情况下,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尺寸。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可以是约0.5μm。
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覆盖导光板1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10s的大部分并且可以使导光板10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10s的边缘的一部分暴露。换句话说,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可以突出超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导光板10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所述至少一个侧表面10s的一部分可以提供其中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可被钝化层40稳定地覆盖的空间。
可以通过涂覆法形成第一低折射层20。例如,可以通过在导光板10的一个侧表面10s上涂覆用于形成第一低折射层20的组合物并使该组合物干燥和固化来形成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通过狭缝涂覆、旋涂、辊涂、喷涂、喷墨印刷、喷射阀印刷或移印来涂覆组合物,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以通过除涂覆之外的各种沉积方法形成第一低折射层20。
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上。波长转换层30对入射到其上的至少一些光的波长进行转换。波长转换层30可以包括粘合剂层和分散在粘合剂层中的波长转换颗粒。波长转换层30还可以包括分散在粘合剂层中的散射颗粒。
粘合剂层是其中分散有波长转换颗粒的介质,粘合剂层可以由可被称为粘合剂的各种树脂组合物形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无论介质的名称、附加功能和其组成如何,可以把能够使其中的波长转换颗粒和/或散射颗粒分布和分散的任何类型的介质称为粘合剂层。
波长转换颗粒是对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颗粒,波长转换颗粒可以是例如量子点(QD)、荧光材料或磷光材料。作为示例性波长转换颗粒,QD是具有几纳米尺寸的晶体结构的材料,QD由几百到几千个原子组成,并且表现出量子限制效应。因此,QD的能带隙随着QD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当波长比QD的能带隙大的光入射到QD上时,QD吸收光并变为激发的。然后,OD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并落到基态。由QD发射的光具有与QD的能带隙对应的值。通过控制QD的尺寸和组成,可以控制由量子限制效应产生的QD的发射性质。
QD可包含例如II-VI族化合物、II-V族化合物、III-VI族化合物、III-V族化合物、IV-VI族化合物、I-III-VI族化合物、II-IV-VI族化合物和II-IV-V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QD可以包含芯和覆盖芯的壳。芯可以包含例如CdS、CdSe、CdTe、ZnS、ZnSe、ZnTe、GaN、GaP、GaAs、GaSb、AlN、AlP、AlAs、AlSb、InP、InAs、InSb、SiC、Ca、Se、In、P、Fe、Pt、Ni、Co、Al、Ag、Au、Cu、FePt、Fe2O3、Fe3O4、Si和Ge中的至少一种。壳可以包含例如ZnS、ZnSe、ZnTe、CdS、CdSe、CdTe、HgS、HgSe、HgTe、AlN、AlP、AlAs、AlSb、GaN、GaP、GaAs、GaSb、GaSe、InN、InP、InAs、InSb、TlN、TlP、TlAs、TlSb、PbS、PbSe和PbTe中的至少一种。
波长转换颗粒可以包括将入射光转换成不同波长的波长转换颗粒。例如,波长转换颗粒包括将特定波长的入射光转换成第一波长并发射第一波长的第一波长转换颗粒以及将入射光转换成第二波长并发射第二波长的第二波长转换颗粒。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光源400发射并入射在波长转换颗粒上的光可以是具有蓝色波长的光,第一波长可以是绿色波长,第二波长可以是红色波长。例如,蓝色波长可以是在420nm至470nm的范围内具有峰值的波长,绿色波长可以是在520nm至570nm的范围内具有峰值的波长,红色波长可以是在620nm至670nm的范围内具有峰值的波长。然而,蓝色、绿色和红色波长没有具体的限制并且可以理解为包括能够被感知为蓝色、绿色和红色的波长范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入射在波长转换层30上的一些蓝色波长光可以通过波长转换层30入射到第一波长转换颗粒上,并且可以被转换成绿色波长光并作为绿色波长光发射,入射在波长转换层30上的其它蓝色波长光可以入射到第二波长转换颗粒上,并且可以被转换成红色波长光并作为红色波长光发射,入射在波长转换层30上的另外其它蓝色波长光可以照原样发射,而不入射到第一波长转换颗粒和第二波长转换颗粒上。透射通过波长转换层30的光可以包括蓝色波长光、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通过适当地控制蓝色波长光、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的比例,可以显示白光或其它颜色的光。通过波长转换层30转换的光集中在窄波长范围并且具有窄半宽的尖锐光谱。如果通过使用滤色器对具有尖锐光谱的光进行滤波来实现色彩,则可以改善色彩再现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提供诸如紫外(UV)光的短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可以在波长转换层30中设置三种类型的波长转换颗粒以将入射光转换成蓝色波长、绿色波长和红色波长,从而发出白光。
波长转换层30还可以包括散射颗粒。作为非QD颗粒,散射颗粒可以是不具有波长转换功能的颗粒。散射颗粒对入射光进行散射并且因此可以允许更多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颗粒上。可以使用TiO2或SiO2作为散射颗粒。
波长转换层30具有面对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一表面30a、与第一表面30a相对的第二表面30b以及三维地连接第一表面30a和第二表面30b的侧表面30s。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包括第一侧表面30s1至第四侧表面30s4。第一侧表面30s1被限定为波长转换层30的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相邻并且从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10s2延伸到第四侧表面10s4的侧表面。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侧表面30s1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一边缘20s1相邻并且可以沿与第一边缘20s1相同的方向延伸。波长转换层30的与第一侧表面30s1相对并且与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相邻的侧表面是第三侧表面30s3,波长转换层30的连接第一侧表面30s1和第三侧表面30s3的两个侧表面是第二侧表面30s2和第四侧表面30s4。
波长转换层30可以比第一低折射层20厚。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可以是约10μm至50μm。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可以是约10μm。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是指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与第二表面30b之间的距离。
波长转换层30可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并且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完全叠置。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可以放置成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直接接触。
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相对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倾斜。在第一低折射层20足够厚以具有侧表面的情况下,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的倾斜角可以小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侧表面的倾斜角。如后面将描述的,在由例如狭缝涂覆形成波长转换层30的情况下,相对厚的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具有比第一低折射层20的侧表面小的倾斜角,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根据波长转换层30如何形成,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的倾斜角可以基本等于或小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倾斜角。
可以通过涂覆法形成波长转换层30。例如,可以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低折射层20的导光板10上涂覆波长转换组合物并使该波长转换组合物干燥和固化来形成波长转换层30,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以通过涂覆之外的各种沉积方法形成波长转换层30。
钝化层4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上。钝化层40可以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
钝化层40可以形成为单层膜或者多层膜。例如,如果钝化层40是多层膜,则如图3所示,钝化层40可以包括顺序堆叠的第一钝化膜40_1、第二钝化膜40_2和第三钝化膜40_3。第一钝化膜40_1、第二钝化膜40_2和第三钝化膜40_3中的每个的侧部可以对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第一钝化膜40_1、第二钝化膜40_2和第三钝化膜40_3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突出超过钝化层40的其余部分。钝化层40在图3中示出为具有三层膜的堆叠件,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钝化层40可以包括两层膜或四层膜或更多层膜。
钝化层40可以包含无机材料。例如,钝化层40可以包含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氮氧化硅或确保透光率的金属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可以形成为包含氮化硅的单层膜。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可以形成为包含氮化硅和氧化硅的多层膜。在钝化层40是氮化硅和氧化硅交替堆叠的多层膜的情况下,钝化层40可以附加地执行滤色器的功能,即,经由钝化层40透射特定波长并反射其它波长。然而,使钝化层40能够执行滤色器的功能的材料的类型不受具体限制。只要钝化层40具有折射率不同的材料交替堆叠的结构,钝化层40就能够执行滤色器的功能。
具体地,执行滤色器的功能的钝化层40可以经由其透射从光源400发射的第一波长的光,并且可以反射第二波长和第三波长的光,第二波长和第三波长与第一波长不同。例如,钝化层40可以经由其透射从光源400发射的蓝色波长光并且可以反射由波长转换层30提供的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钝化层40可以透射60%或更多的第一波长的光并且可以反射60%或更多的第二波长和第三波长的光。
在钝化层40执行滤色器的功能的情况下,被波长转换层30散射并沿着与朝向光入射表面10s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行进的光线可以通过钝化层40被引导成朝向光入射表面10s1,结果,可以提高光入射效率。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在下文中把钝化层40描述为不仅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而且还执行滤色器的功能。
钝化层40可以完全地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的至少一侧。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可以完全地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的所有侧表面,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钝化层40可以与波长转换层30完全重叠,可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并且可以向外突出超过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和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钝化层40可以放置成与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以及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接触。钝化层40可以延伸到导光板10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边缘,结果,钝化层40的边缘的一部分可以放置成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直接接触。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的倾斜角可以大于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的倾斜角。在第一低折射层20具有侧表面的情况下,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的倾斜角也可以大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侧表面的倾斜角。
钝化层40的厚度可以小于波长转换层30的厚度,并且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相似或者小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厚度。钝化层40的厚度可以为0.1μm至2μm。具体地,当钝化层40的厚度为0.1μm或更大时,钝化层40可以有效地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并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此外,钝化层40的厚度可以是2μm或更小,这有利于实现厚度减小和改善透射率。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的厚度可以是约0.4μm。
钝化层40可以保护波长转换层30,尤其是包含在波长转换层30中的波长转换颗粒,不受湿气和/或氧的影响。在使用波长转换膜的情况下,把阻挡膜层叠在波长转换层30的两个表面上,以防止水和/或氧渗透到波长转换层30中。另一方面,在图1至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0没有被设置有任何阻挡膜,因此,需要用于保护波长转换层30的密封结构来代替阻挡膜。可以通过钝化层40和导光板10而实现密封结构。
湿气能够经由其渗透到波长转换层30中的入口包括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侧表面30s和第二表面30b。由于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和第二表面30b被钝化层40所覆盖和保护,因此可以防止或者至少减少湿气和/或氧渗透到波长转换层30中。
另一方面,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放置成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接触。在第一低折射层20包括空隙VD或者包含有机材料的情况下,湿气等能够在第一低折射层20内移动。因此,湿气和/或氧可以通过第一表面30a渗透到波长转换层30中。然而,在图1至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低折射层20被密封,所以可以完全防止湿气和/或氧通过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的渗透。
具体地,由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被钝化层40覆盖和保护,所以能够防止或者至少减少湿气和/或氧通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的渗透。即使第一低折射层20突出超过了波长转换层30从而使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的一部分被暴露,因为第一低折射层20的暴露部分被钝化层40所覆盖和保护,所以也能够防止或者至少减少湿气和/或氧通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暴露部分的渗透。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一表面20a放置成与导光板10接触。在导光板10由诸如玻璃的无机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导光板10与钝化层40类似地能够防止或者减少湿气和/或氧的渗透。因此,因为由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构成的堆叠件被钝化层40和导光板10围绕并密封,所以即使第一低折射层20的内部存在湿气和/或氧的移动路径,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密封结构防止或者至少减少湿气和/或氧的渗透。结果,可以防止或者至少减小会由湿气和/或氧引起的波长转换颗粒的劣化。
如上所述,钝化层40可以附加地执行滤色器的功能。在波长转换层30内部转换的光可以沿各种方向发射,钝化层40可以反射光并且将光朝向导光板10引导。具体地,一些入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层30上并且与波长转换颗粒碰撞。结果,入射光在被波长转换层30转换并且发射时表现出随机散射性质。即,在与波长转换颗粒碰撞之后,从波长转换层30发射的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会在除了朝向导光板10的方向之外的方向上行进。如果不提供钝化层40,则在除了朝向导光板10的方向之外的方向上行进的光会直接泄漏到显示装置外并因此会被认为是漏光。由于从光源400发射的蓝色波长光不与波长转换颗粒碰撞,所以大部分蓝色波长光朝向导光板10行进,但是只有一些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朝向导光板10行进。因此,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量会根据光的波长而不同。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并因此可以通过对朝向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行进的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进行反射来防止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从钝化层40泄漏。由钝化层40反射的光可以朝向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即,朝向导光板10)行进。因此,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量可以变得均匀而与光的波长无关,结果,可以改善漏光。
可以通过沉积方法形成钝化层40。例如,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按顺序形成有第一低折射率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的导光板10上形成钝化层40,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以通过除CVD之外的各种沉积方法形成钝化层40。
如上所述,光学构件100是能够同时执行导光功能和波长转换功能两者的单个集成构件。由于光学构件100是单个集成构件,因此可以简化显示装置的组装。此外,由于在光学构件100中,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一个侧表面10s(例如,光入射表面10s1)上,所以可以把入射到导光板10上的光的发射角控制为使得可以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处有效地发生全内反射。特别地,当钝化层40附加地执行滤色器的功能时,通过以钝化层40来密封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可以防止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并且可以改善导光板10的光入射效率。
与典型的波长转换膜相比,光学构件100的波长转换层30及其密封结构有助于降低光学构件100的制造成本并且有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尺寸。例如,在使用波长转换膜的情况下,将阻挡膜附着于波长转换层30的两个表面上。然而,阻挡膜昂贵且通常厚达110μm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波长转换膜的厚度计为约270μm。另一方面,由于在光学构件100中,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形成为约0.5μm的厚度,并且钝化层40可以形成为约0.4μm的厚度,因此光学构件100的厚度可以保持为小到约0.6mm,结果,可以减小包括光学构件100的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尺寸。此外,由于光学构件100不需要昂贵的阻挡膜,所以光学构件100的制造成本可以保持为与波长转换膜的制造成本同样低或更低。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主要侧重于与根据图1至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100的差异。图6至图23中的一些附图示出了,如从每个光学构件的一个侧表面看去的,在每个光学构件中的元件的布置/对齐的结构,但是所示出的侧表面结构可以直接应用于每个光学构件的多于一个侧表面或者所有侧表面,或者可以与各种其它侧表面结构相结合使用。这些侧表面结构可以在制造期间有意或无意地获得。
图6至图10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6至图10示出了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每个光学构件中的元件的布置/对齐。
图6示出光学构件101,其中,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在同一平面上基本对齐。例如,参照图6,布置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的平面可以与布置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的平面基本对齐。
例如,如果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部分的宽度与钝化层40的厚度相似,则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即,在图6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的每个侧表面40s可以基本在单个平面之上延伸,而在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侧表面40s不连续地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上。
图7示出光学构件102,其中,钝化层40不完全覆盖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部分。即,在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不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而是位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内侧。可以通过距离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预定余量来沉积用于形成钝化层40的钝化材料以获得光学构件102的这种结构,从而防止钝化材料沉积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钝化层40覆盖了波长转换层30和第一低折射层20两者,就可以提供并保持密封结构。
图8和图9分别示出光学构件103和104,其中,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不与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对齐。
例如,参照图8,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即,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向外突出超过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通过距离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预定余量来形成波长转换层30而获得光学构件103的这种结构,从而使得波长转换层30可以稳定地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上,这提高了全内反射的效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钝化层40覆盖了波长转换层30和第一低折射层20两者,就可以提供并保持密封结构。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9,波长转换层30可以向外突出超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波长转换层30可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并且可以放置成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钝化层40覆盖了波长转换层30和第一低折射层20两者,就可以提供并保持密封结构。在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光学构件104的波长转换层30被放置为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直接接触的边缘处,光的发射角不会被控制,但是当从侧面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的边缘上施加光透射阻挡图案或另一个遮光构件时,光的发射角可能是有用的。可以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设置反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底表面10b漏出导光板10而不是被全反射的光可以被引导回导光板10中。
图10示出光学构件105,其中,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向外突出超过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例如,参照图10,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钝化层40可以向外延伸超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并因此可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可以覆盖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一部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钝化层40覆盖了波长转换层30和第一低折射层20两者,就可以提供和保持密封结构。图10的光学构件105可以有利于使光学构件的波长转换功能和发射角控制功能最大化。尽管没有具体示出,但是即使当第一低折射层20如图3所示位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内侧时,钝化层40也可以向外突出超过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1的光学构件106与图3的光学构件100的不同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上的阻挡层50。从元件布置的角度来看,可以用当前实施例中的阻挡层50第二表面50b来代替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
参照图11,阻挡层5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上,第一低折射层20、波长转换层30以及钝化层40被顺序地堆叠在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上。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
第一低折射层20形成为与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接触。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使阻挡层50的边缘的一部分暴露。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上并且钝化层40完全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和波长转换层30。钝化层40与波长转换层30完全叠置并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和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钝化层40甚至可以延伸到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部分,结果,钝化层40的一些边缘可以放置成与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直接接触。
与钝化层40类似,阻挡层50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阻挡层50可以包含无机材料。例如,阻挡层50可以包含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氮氧化硅或确保透光率的金属膜。阻挡层50可以由与钝化层40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通过诸如CVD的沉积方法形成阻挡层50。
阻挡层50的厚度可以与钝化层40的厚度相似。例如,阻挡层50的厚度可以是0.1μm至2μm。
为了使光学构件106适当地执行其导光功能,阻挡层50的折射率可以与导光板1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例如,如果阻挡层50的折射率与导光板10的折射率相同,则光到达导光板10与阻挡层50之间的界面处时不改变其方向,因为其未将导光板10与阻挡层50之间的界面当作光学界面。因此,导光板10和阻挡层50可以一起执行与图3的导光板10基本相同的导光功能。
如果阻挡层50的折射率低于导光板10的折射率,则阻挡层50可以执行与第一低折射层20相似的功能。即,由于透射通过阻挡层50的光的发射角减小,所以可以保持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处的全内反射的效率。
为了保持与图3的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性质相似的导光性质,可以把阻挡层50形成为比可见光的波长更薄。例如,阻挡层50可以被形成为0.4μm的厚度,具体地,在0.1μm至0.4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在该示例中,在导光板10与阻挡层50之间以及阻挡层50与第一低折射层20之间不形成光学界面,结果,无论阻挡层50的折射率如何都可以提供与图3的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性质相似的导光性质。考虑到阻挡层50的湿气/氧渗透防止性能,可以将阻挡层50的厚度设定为0.3μm至0.4μm。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钝化层40和阻挡层50来实现用于波长转换层30的密封结构。因此,即使导光板10的湿气/氧渗透防止功能不足,也可以通过阻挡层50有效地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因此,可以增大导光板10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例如,即使使用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丙烯酸树脂等的聚合物树脂来代替诸如玻璃的无机材料作为导光板10的材料,阻挡层50也可以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并因此可以防止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阻挡层50未必覆盖导光板10的整个侧表面10s的光学构件107。即,在图1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于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可以位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内侧,而不是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阻挡层50使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边缘暴露。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可以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内侧。即,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不突出超过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
钝化层40与波长转换层30完全叠置并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此外,钝化层40覆盖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部分。此外,钝化层40甚至可以延伸到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被阻挡层50暴露的部分。
在图1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层50不覆盖导光板10的整个侧表面10s,但是阻挡层50可以通过被放置为沿着光学构件107的边缘与钝化层40接触而保持密封结构。因此,在图1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可以增大导光板10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
图13至图15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13至图15分别示出了在第一低折射层20上形成有阻挡层50的光学构件108、109和110。
参照图13,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上。第一低折射层20覆盖导光板10的大部分侧表面10s,但是使导光板10的一些边缘暴露。
阻挡层5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上。阻挡层50完全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阻挡层50甚至可以延伸到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的被第一低折射层20暴露的部分。
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上。波长转换层30使阻挡层50的边缘暴露,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即,波长转换层30可以不突出超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
钝化层40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上。钝化层40可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并可以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放置成与第二表面50b的暴露的部分接触。
图13示出了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和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对齐,但是可选择地,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或两者可以位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和/或底表面10b内侧。
图14的光学构件109与图13的光学构件108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低折射层20不被阻挡层50完全覆盖并且第一低折射层20的不被阻挡层50覆盖的部分被钝化层40覆盖。
参照图14,阻挡层5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上并使第一低折射层20的至少边缘20s暴露。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内侧。即,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可以不突出超过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上,钝化层40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内侧。即,波长转换层30可以不突出超过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钝化层40可以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和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的暴露部分并且被放置成甚至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接触。
图15的光学构件110与图12或图13的光学构件107或108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低折射层20不被阻挡层50和钝化层40完全覆盖。
参照图15,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上,阻挡层5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上以使第一低折射层20的至少边缘20s暴露。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阻挡层50的第二表面50b上,钝化层40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内侧。即,波长转换层30可以不突出超过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以及侧表面30s。波长转换层30可以向外延伸以甚至与阻挡层50的侧表面50s接触。钝化层40的侧表面4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
在图13和图1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上,因此可以保持导光板10内的全内反射效率。此外,由于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侧表面30s和第二表面30b被阻挡层50和钝化层40密封,因此可以防止波长转换层30的劣化。如图15所示,即使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被暴露而不是被阻挡层50或钝化层40覆盖,也可以保持用于波长转换层30的密封结构。
图16和图17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16和图17分别示出了在导光板11上形成有角部表面11r的光学构件111和112。
参照图16和图17,导光板11包括顶表面11a、底表面11b以及侧表面11s,并且还包括设置在侧表面11s与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之间的角部表面11r。导光板11的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与角部表面11r的第一侧相交,导光板11的侧表面11s与角部表面11r的第二侧相交。角部表面11r相对于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和侧表面11s倾斜。角部表面11r与顶表面11a或底表面11b彼此形成的角可以小于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与侧表面11s彼此形成的角。角部表面11r与顶表面11a或底表面11b彼此形成的角以及角部表面11r与侧表面11s彼此形成的角可以是钝角。例如,角部表面11r与顶表面11a或底表面11b形成的角以及角部表面11r与侧表面11s形成的角可以是约135°。
角部表面11r可以减轻导光板11的角部的锐利度并且可以保护导光板11免受可由外部冲击导致的破损。角部表面11r可以是平坦的或弯曲的。
图16示出了角部表面11r被钝化层40覆盖的示例。参照图16,第一低折射层20设置在导光板11的侧表面11s上并使角部表面11r暴露。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可以与导光板11的第一侧表面11s的侧边对齐,或者可以位于导光板11的第一侧表面11s的侧边内侧。即,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不与导光板11的角部表面11r叠置。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第一低折射层20的第二表面20b上,钝化层40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即,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不与导光板11的角部表面11r叠置。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钝化层40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和导光板11的角部表面11r。
图17的光学构件112与图16的光学构件111的不同之处在于角部表面11r被第一低折射层20覆盖。
参照图17,第一低折射层2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1的侧表面11s上,并且可以向外延伸超过导光板11的侧表面11s,以覆盖导光板11的角部表面11r。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可以与导光板11的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对齐,或者可以位于导光板11的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内侧,具体地,位于角部表面11r上。波长转换层30可以设置为与导光板11的角部表面11r叠置。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内侧。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二表面30b和侧表面30s,并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0的边缘20s。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0可以覆盖导光板11的顶表面11a和/或底表面11b的一部分。即使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只要钝化层40覆盖波长转换层30和第一低折射层20两者,就可以保持密封结构。图17的光学构件112可以有利于使有效的导光区域最大化。
图18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8A示出了附加的波长转换部分700可以结合到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s的光学构件113。参照图18A,光学构件113可以包括设置在基体构件80上的滤色器层60、设置在滤色器层60上的波长转换层30以及覆盖滤色器层60和波长转换层30的钝化层43。
基体构件80可以具有与导光板12相同的折射率或相似的折射率。基体构件80可以包含与导光板12相同的材料。例如,在基体构件80由诸如玻璃的无机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基体构件80可以执行防止湿气和/或氧渗透的功能。
滤色器层60设置在基体构件80的第一表面80a上。滤色器层60经由其透射特定波长的光并反射其它波长的光。例如,在从光源400发射并入射到波长转换颗粒上的光是蓝色波长光的情况下,滤色器层60可以经由其透射蓝色波长光并且可以反射红色波长光和绿色波长光。
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60s可以与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对齐。波长转换层30设置在滤色器层60的第一表面60a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60s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对齐。即,在图18A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不倾斜,并且可以与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垂直相交。在这种情况下,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60s以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彼此对齐。此外,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60s以及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与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和/或底表面12b在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对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体构件80可以具有与其第一表面80a相对的第二表面80b,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比基体构件80的第一表面80a和第二表面80b中的每个小的面积。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0可以具有与其第一表面30a相对的第二表面30b,并且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比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和第二表面30b中的每个小的面积。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钝化层43设置在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上。钝化层43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和侧表面30s。钝化层43可以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钝化层43可以仅部分地覆盖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
可以通过钝化层43和基体构件80来实现波长转换层30的密封结构。在图18A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导光板12对于波长转换层30的密封结构没有贡献。因此,可以增大导光板12的材料的选择自由度。
与图3的钝化层40不同,钝化层43可以不执行滤色器功能。例如,钝化层43可以经由其透射从波长转换层30发射的所有波长的光,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钝化层43可以执行能够控制从波长转换层30发射的各种波长的光的比率的滤色器的功能。
第一低折射层23设置在钝化层43与导光板12之间。第一低折射层23可以是使钝化层43和导光板12结合的接合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低折射层23不仅使钝化层43和导光板12结合而且还在钝化层43与第一低折射层23之间以及第一低折射层23与导光板12之间形成光学界面,使得可以进行诸如折射或反射的光学调制。即,第一低折射层23控制入射到导光板12上的光的发射角,并因此可以允许在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和/或底表面12b处有效地进行全内反射。
第一低折射层23可以放置成与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s直接接触,第一低折射层23的边缘23s可以与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和/或底表面12b对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第一低折射层23可以向外延伸超过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s,以与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和/或底表面12b的边缘的一部分叠置。
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60s和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30s可以是切割表面。可以通过对图18B中示出的母波长转换部分进行切割来获得波长转换部分700。
图18B是母波长转换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18B,制备在基体构件80上堆叠有滤色器层60和波长转换层30的母波长转换部分。可以把母波长转换部分切割成多个段,可以在每个段上放置钝化层43,从而获得单个波长转换部分700。可以通过诸如沉积的方法在每个段上形成钝化层43。
包括钝化层43的单个波长转换部分700可以经由第一低折射层23结合到导光板12的侧表面12s。在这种情况下,与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波长转换层30可以不直接形成在导光板12上。
图1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19的光学构件114与图18A的光学构件113的不同之处在于钝化层43不与基体构件80叠置。
参照图19,钝化层43可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第一表面30a和侧表面30s,并且可以向外延伸超过波长转换层30,以覆盖滤色器层64的侧表面64s的一部分。图19将钝化层43示出为使滤色器层64的侧表面64s的一部分被暴露,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钝化层43可以覆盖滤色器层64的整个侧表面64s。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钝化层43也可以不与基体构件80叠置。
在图1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滤色器层64可以附加执行防止湿气和/或氧渗透的功能。即,滤色器层64可以执行与图3的执行滤色器的功能的钝化层40相同的功能。滤色器层64可以由与图3的钝化层43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滤色器层64可以形成为折射率不同的多种材料(诸如以氮化硅和氧化硅为例)交替堆叠的多层膜。滤色器层64可以与钝化层43一起对波长转换层30进行密封。因此,可以通过滤色器层64和钝化层43来保护波长转换层30免受湿气和/或氧的影响。即,滤色器层64可以有效地防止湿气和/或氧的渗透。因此,可以增大选择基体构件80的材料的自由度。
图20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0的光学构件115与图18A的光学构件113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光透射阻挡图案90。
参照图20,光透射阻挡图案90吸收或反射入射光,并且部分或全部地阻挡光经由其的透射。光透射阻挡图案90的透光率低于与光透射阻挡图案90相邻的第一低折射层23的透光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包括反射层。反射层可以包含具有高反射率的诸如金属的光反射材料。可选择地,反射层可以具有使不同折射率的多个层堆叠的结构,诸如反射偏振膜的结构。可以在波长转换部分700上直接沉积或涂覆反射层。可选择地,可以经由粘合剂层使包括反射层的附加构件附着到波长转换部分700。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包含光吸收层。光吸收层可以包括诸如黑色颜料或染料的光吸收材料。可以在波长转换部分700上直接涂覆光吸收层,或者可以通过粘合剂层使光吸收层附着在波长转换部分700上。
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被设置在波长转换部分70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波长转换部分700的所述侧表面可以包括波长转换部分700的元件的侧表面,即,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滤色器层60的侧表面、波长转换层30的侧表面和钝化层43的侧表面。
在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钝化层43执行滤色器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反射由波长转换层30漫射和/或散射的光来提高光学效率并防止漏光。另一方面,在图18A或图1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钝化层43不执行滤色器的功能,因此由波长转换层30漫射和/或散射的光可以在除了朝向导光板12的方向之外的方向上行进,因此会在显示屏上将其感知为漏光。
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被设置在波长转换部分700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并因此可以阻挡光泄漏或提高导光板12的光入射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部分700的所有侧表面上。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部分700的与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相连的侧表面上。
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覆盖波长转换层30的整个侧表面30s并且可以皆向外和向内延伸。光透射阻挡图案90甚至可以延伸至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并且可以与基体构件80叠置。图20将光透射阻挡图案90示出为与基体构件80的整个侧表面80s叠置,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仅与基体构件80的侧表面80s的一部分叠置或者可以不与基体构件80叠置。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向内延伸以覆盖第一低折射层23的边缘23s,并且还可以延伸以与导光板12的顶表面12a部分地叠置,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光透射阻挡图案90可以不与导光板12叠置。
图21和22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
图21和22分别示出还包括集成光学功能层的光学构件116和117。光学功能层是改变或控制光的行进方向、相位和偏振状态的层。例如,光学功能层可以执行光的折射、聚光、漫射、散射、反射偏振和相位延迟中的至少一个。光学功能层可以是与可被设置为单独的膜的棱镜膜、漫射膜、微透镜膜、透镜膜、偏振膜、反射偏振膜和延迟膜执行相同光学功能的层。光学功能层可以包括结构化的光学图案。结构化的光学图案具有不平坦的表面。不平坦的表面的剖面形状可以是例如诸如三角形或梯形的多边形、部分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无定形。不平坦的表面可以由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图案或独立的点图案组成,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诸如偏振膜或反射偏振膜的光学图案可以具有平坦的表面。
光学构件116或117可以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上的第一光学功能层91。第一光学功能层91示出为棱镜图案层,但是可以使用诸如微透镜层的各种其它光学功能层作为第一光学功能层91。第一光学功能层91可以由折射率与导光板10相同或折射率与导光板10相似的材料形成,或者可以由折射率比导光板10高的材料形成。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折射率可以是1.5至1.8,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一光学功能层91可以设置为与导光板10叠置。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侧表面可以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对齐或者可以位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内侧。
接合层95可以被置于第一光学功能层91与导光板10之间。接合层95可以由粘合材料形成。可选择地,接合层95可以形成为双面胶带。接合层95的折射率可以低于导光板10的折射率。例如,接合层95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低折射层20的折射率相同。在接合层95具有低折射率的情况下,导光板10与接合层95之间形成光学界面,结果,可以保持导光板10的导光功能。
图22示出了包括多个光学功能层的光学构件117。
图22的光学构件117与图21的光学构件116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光学功能层91上的第二光学功能层92。参照图22,在第二光学功能层92与第一光学功能层91之间插置有第二低折射层94。第二低折射层94可以由可用于形成前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低折射层20的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形成。第二低折射层94的折射率可以低于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折射率。例如,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折射率与第二低折射层94的折射率之差可以是0.2或更大。
在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的情况下,第二低折射层94可以填充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表面上的所有凹凸。第二低折射层94可以填充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所有凹陷,并且甚至还可以覆盖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突起。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低折射层94可以完全填充第一光学功能层91与第二光学功能层92之间的空间。第二低折射层94的顶表面可以是平坦的,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二光学功能层92设置在第二低折射层94的顶表面上。第二光学功能层92可以由折射率与第二低折射层94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形成,或者可以由折射率比第二低折射层94高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二光学功能层92可以与第一光学功能层91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第二低折射层94有助于第一光学功能层91和第二光学功能层92的结合和光学功能。
具体地,由于第二低折射层94完全填充第一光学功能层91与第二光学功能层92之间的空间,所以第一光学功能层91和第二光学功能层92可以机械地而且稳定地彼此结合。
此外,通过使用折射率比第一光学功能层91低的材料来形成第二低折射层94,可以保持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光学功能。通常来讲,第一光学功能层91和第二光学功能层92的表面具有结构化的图案以通过折射或反射来改变光的路径。这种类型的光学调制功能的前提是:第一光学功能层91和第二光学功能层92中的每个与邻近其表面的介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例如,如果第二低折射层94具有与第一光学功能层91相似的折射率,则无论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表面的形状如何,在第二低折射层94和第一光学功能层91之间的界面处光的行进方向几乎不变。在图2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二低折射层94的折射率设定为低于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折射率来形成光学界面,结果,可以执行光路的改变,诸如折射。在第二低折射层94与第二光学功能层92之间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方式形成光学界面。
第二光学功能层92被示出为棱镜图案层,但是诸如微透镜层的各种其它光学功能层可以被用来作为第二光学功能层92。此外,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棱镜图案被示出为与第二光学功能层92的棱镜图案平行延伸,但是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棱镜图案可以与第二光学功能层92的棱镜图案以直角或另一角度相交。
图2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的剖视图。图23示出了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提供光学功能层的光学构件118。
参照图23,光学构件118包括设置在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上的第三光学功能层93,而非漫射图案。可用作前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光学功能层91的各种光学功能层可以被应用于第三光学功能层93。例如,可以使用反向棱镜图案层作为第三光学功能层93以执行聚光。
第三光学功能层93设置为与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叠置。第三光学功能层93的侧表面可以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对齐,或者可以位于在导光板10的侧表面内侧。例如,第三光学功能层93的侧表面可以位于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内侧。通过不在光量相对大的光入射表面10s1上提供第三光学功能层93,能够改善亮度的均匀性。
在提供了第三光学功能层93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上提供第一功能光学功能层,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光学功能层作为第一光学功能层和第三光学功能层93以相互叠置。例如,可以提供棱镜图案层作为第一光学功能层,可以提供透镜图案层作为第三光学功能层93。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100至118可应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装置。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光学构件的显示装置。
图24和图2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24和图25,显示装置1000或1001包括光源400或401、设置在从光源400或401发射的光的路径上的光学构件100以及设置在光学构件100上方的显示面板300。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构件100至118全部适用于显示装置1000或1001。在图24和图2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图2的光学构件100。
光源400或401设置在光学构件100的一侧上。光源400或401可以设置为与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板10的光入射表面10s1相邻。光源400或401可以包括多个点或线光源。点光源可以是LED 410或411。LED 410或411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420或421上。LED 410或LED 411可以发射蓝色波长光。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24,LED 410可以是通过其侧面发光的侧发射LED。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PCB 420可以设置在壳体500的底表面510上。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25,LED 411可以是通过其顶表面发光的顶发射LED。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PCB 421可以设置在壳体500的侧壁520上。
从LED 410或411发射的蓝色波长光入射在光学构件100的波长转换层30上。波长转换层30将入射到其上的蓝色波长光转换成,例如,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绿色波长光和红色波长光与保持未被波长转换层30转换的蓝色波长光一起入射在导光板10上。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板10引导光并且使光通过其顶表面10a或底表面10b射出。
显示装置1000或100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光学构件100下方的反射构件250。反射构件250可以包括反射膜或反射涂层。反射构件250对从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板10的底表面10b发射的光进行反射,使得该光能够再一次进入导光板10。
显示面板300设置在光学构件100上方。显示面板300可以是接收来自光学构件100的光并且显示屏幕的光接收显示面板。所述光接收显示面板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LCD)面板和电泳面板。在下文中,将把显示面板300描述为LCD面板,但是各种其它的光接收显示面板也适用于显示装置1000或1001。
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310、面对第一基底310的第二基底32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底310与第二基底320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彼此叠置。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中的一个基底可以比另一个基底大,因此该基底可以向外突出超过另一个基底。设置在第一基底310上的第二基底320被示出为比第一基底310大并且在设置有光源400或401的一侧上突出超过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的突出超过第一基底310的部分可以提供用于安装驱动芯片或者外部电路板的空间。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二基底320下方的第一基底310可以大于第二基底320,并且可以向外突出超过第二基底320。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的叠置区域可以与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板10的两个侧表面10s基本对齐。
光学构件100可以经由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结合到显示面板300。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可以在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框架。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可以沿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和光学构件100的边缘定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底表面可以位于光学构件100的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上。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底表面可以与导光板10的顶表面10a叠置,但不与导光板10的侧表面10s叠置。
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可以包括聚合物树脂或粘合胶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可以附加执行图20的光透射阻挡图案90的功能。例如,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可以包含诸如黑色颜料或染料的光吸收材料或者反射材料,因此可以执行阻挡光的透射的功能。
显示装置1000或1001还可以包括壳体500。壳体500在其一侧是敞开的并且包括底表面510和连接到底表面510的侧壁520。光源400或401、通过使光学构件100和显示面板300结合而形成的结构以及反射构件250可以容纳在由底表面510和侧壁520限定的空间中。光源400或401、反射构件250以及通过使光学构件100和显示面板300结合而形成的结构设置在壳体500的底表面510上。壳体500的侧壁520的高度可以与壳体500内部的通过使光学构件100和显示面板300结合而形成的结构的高度基本相同。显示面板300与壳体500的侧壁520的上部分相邻设置,显示面板300和壳体500可以通过壳体结合构件620而彼此结合。壳体结合构件620可以形成为矩形框架。壳体结合构件620可以包括聚合物树脂或粘合胶带。
显示装置1000或100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200。该光学膜200可以容纳在由光学构件1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的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围绕的空间中。光学膜200的侧表面可以放置为与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内部侧表面接触,并且附着到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内部侧表面。光学膜200和光学构件100被示出为彼此间隔开,光学膜200和显示面板300被示出为彼此间隔开。然而,光学膜200与光学构件100之间以及光学膜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不必然形成这样的间隙。
光学膜200可以是棱镜膜、扩散膜、微透镜膜、透镜膜、偏振膜、反射偏振膜或延迟膜。显示装置1000或1001可以包括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光学膜200。在显示装置1000或1001包括多个光学膜200的情况下,多个光学膜200可以设置为彼此叠置,多个光学膜200中的每个的侧表面可以放置为与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内部侧表面接触并附着到模块间结合构件610的内部侧表面。多个光学膜200可以彼此间隔开,空气层可以设置在多个光学膜200之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光学功能层结合成的复合膜可以用作光学膜200,将在下文中参照图26对此进行描述。
图2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视图。参照图26,光学膜200可以包括第一膜210、第二膜220和第三膜230。
第一膜210可以包括第一基体211、设置在第一基体211的底表面上的背涂层213和设置在第一基体211的顶表面上的第一光学图案层212。如果光学膜200设置为与光学构件(未示出)间隔开,则可以省略背涂层213。
第二膜220可以包括第二基体221、设置在第二基体221的底表面上的第一接合树脂层223以及设置在第二基体221的顶表面上的第二光学图案层222。
第三膜230可以包括第三基体231、设置在第三基体231的底表面上的第二接合树脂层233以及设置在第三基体231的顶表面上的光学层232。
第一光学图案层212包括突起和凹陷,第一光学图案层212的一些突起放置成与第一接合树脂层223接触,或者可以穿入到第一接合树脂层223中并且可以结合到第一接合树脂层223。空气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图案层212的凹陷与第一接合树脂层223之间。
第二光学图案层222包括突起和凹陷,第二光学图案层222的一些突起放置为与第二接合树脂层233接触,或者可以穿入到第二接合树脂层233中并且可以结合到第二接合树脂层233。空气层可以设置在第二光学图案层222的凹陷与第二接合树脂层233之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图案层212可以是微透镜图案层或者漫射层,第二光学图案层222可以是棱镜图案层,第三膜230的光学层232可以是反射偏振层。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图案层212可以是棱镜图案层,第二光学图案层222可以是棱镜图案层(包括与第一光学图案层212的棱镜图案相交的棱镜图案),第三膜230的光学层232可以是反射偏振层。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三膜230的第三基体231,第二接合树脂层233可以设置在光学层232的底表面上。可以使用除了这里阐述的功能层之外的各种功能层作为第一光学图案层212、第二光学图案层222和光学层232。两个膜或者四个膜或更多个膜可以结合到单个膜中,然后可以用作第一光学图案层212、第二光学图案层222或光学层232。
在使用图21、图22或图23的包括集成光学功能层的光学构件116、117或118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光学膜200的执行冗余光学功能的所有膜或部分膜。
在图24或图25的显示装置1000或1001中,光学构件100、显示面板300、甚至光学膜200通过模块间结合构件610彼此结合,显示面板300和壳体500通过壳体结合构件620结合。因此,即使没有设置模框,显示装置1000或1001的元件也可以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减少显示装置1000或1001的重量。此外,由于导光板10和波长转换层30彼此结合,所以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00或1001的边框空间。此外,由于显示面板300的侧表面和壳体500的侧壁520通过壳体结合构件620结合,所以可以使显示屏的侧部上的边框空间消除或者至少最小化。
虽然这里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将通过该描述是明显的。因此,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而是受限于所提出的权利要求的更宽范围以及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3)

1.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
导光板,包括顶表面、底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
低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具有比所述导光板低的折射率;
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低折射层上,所述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所述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以及
钝化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上,
其中:
所述低折射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边缘,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设置有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侧表面接触,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设置在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钝化层被构造为经由其透射所述第一波长光并反射所述第二波长光,并且
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以及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钝化层与所述导光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对齐或位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和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对齐或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内侧。
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导光板、低折射层、波长转换层以及钝化层,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顶表面、底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的侧表面;所述低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上并具有比所述导光板低的折射率;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低折射层上,所述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所述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上;
光源,设置成与所述导光板的设置有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侧表面相邻;
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表面上,
其中:
所述低折射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边缘,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设置有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侧表面接触,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设置在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钝化层经由其透射所述第一波长光并反射所述第二波长光,并且
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以及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
8.一种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
基体构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
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中的每个具有比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每个小的面积,所述波长转换层被构造为接收第一波长光并将所述第一波长光转换成与所述第一波长光属于不同波长带的第二波长光;
钝化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滤色器层,设置在所述基体构件与所述波长转换层之间,所述滤色器层被构造为经由其透射所述第一波长光并反射所述第二波长光;
导光板,包括顶表面、底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顶表面和所述底表面的侧表面;以及
低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上,所述低折射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边缘,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的设置有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侧表面接触,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与所述钝化层接触,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设置在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
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基本对齐,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以及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侧表面,并且
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
所述滤色器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表面,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并连接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侧表面和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对齐,并且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滤色器层的所述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基体构件包括无机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滤色器层包括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多个层压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边缘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基本对齐,并且
所述波长转换层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低折射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垂直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还包括:
光透射阻挡图案,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侧表面叠置并且被设置成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表面基本平行。
CN201810538442.XA 2017-08-18 2018-05-30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407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04766 2017-08-18
KR1020170104766A KR102433161B1 (ko) 2017-08-18 2017-08-18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7200A CN109407200A (zh) 2019-03-01
CN109407200B true CN109407200B (zh) 2023-02-17

Family

ID=65361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8442.XA Active CN109407200B (zh) 2017-08-18 2018-05-30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9437B2 (zh)
KR (1) KR102433161B1 (zh)
CN (1) CN1094072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393B (zh) * 2019-12-17 2023-0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TWI835459B (zh) * 2022-10-25 2024-03-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裝置與顯示器
CN116339016B (zh) * 2023-05-30 2023-08-22 苏州弘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及显示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1322A (zh) * 2013-10-29 2014-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应用其的显示面板
CN104849910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
CN105954930A (zh) * 2016-06-27 2016-09-2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CN106200109A (zh) * 2015-02-04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包括它们的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510B (zh) * 2010-02-01 2013-02-2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光波长转换的固态光源及其应用
KR101261461B1 (ko) * 2010-07-14 2013-05-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381463B1 (ko) 2010-11-10 2022-04-01 나노시스, 인크. 양자 도트 필름들, 조명 디바이스들, 및 조명 방법들
EP2646861A2 (en) * 2010-12-04 2013-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llumin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KR101210066B1 (ko) * 2011-01-31 2012-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262634B1 (ko) * 2011-03-14 2013-05-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1210180B1 (ko) * 2011-04-21 2012-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36116B1 (ko) * 2011-07-14 2019-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23684B1 (ko) * 2011-07-18 2018-01-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I444718B (zh) * 2011-11-18 2014-07-1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US10247972B2 (en) 2013-06-19 2019-04-02 Dell Products L.P. Ultra-thin display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touch functionality
CN203442699U (zh) * 2013-09-09 2014-02-1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KR20150104242A (ko) * 2014-03-04 2015-09-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60044149A (ko) 2014-10-14 2016-04-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32783B1 (ko) * 2014-10-16 2021-03-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6575100B2 (ja) * 2015-03-25 2019-09-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光部材、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4932142A (zh) * 2015-06-10 2015-09-2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背光模组
KR102384407B1 (ko) * 2015-10-01 2022-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44790A (ko) * 2015-10-15 2017-04-26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US10330848B2 (en) * 2016-10-14 2019-06-25 Chengfeng Op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6773289A (zh) * 2016-12-15 2017-05-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发光器件和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97753B (zh) * 2017-02-28 2020-04-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8571661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晨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导光组件以及光源模组
KR102533078B1 (ko) 2017-06-16 2023-05-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1322A (zh) * 2013-10-29 2014-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应用其的显示面板
CN106200109A (zh) * 2015-02-04 2016-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转换构件、背光单元和包括它们的显示设备
CN104849910A (zh) * 2015-05-26 2015-08-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
CN105954930A (zh) * 2016-06-27 2016-09-2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56547A1 (en) 2019-02-21
KR102433161B1 (ko) 2022-08-17
KR20190020251A (ko) 2019-02-28
US10809437B2 (en) 2020-10-20
CN109407200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8577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8765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092734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684509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746914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407200B (zh) 光学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1072522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732343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0013291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0021800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a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221174A (zh) 光学构件和包括光学构件的显示装置
US10928576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101559A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