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4313A -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4313A
CN109354313A CN201811361955.4A CN201811361955A CN109354313A CN 109354313 A CN109354313 A CN 109354313A CN 201811361955 A CN201811361955 A CN 201811361955A CN 109354313 A CN109354313 A CN 109354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cofferdam
filling tube
waste residue
water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1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4313B (zh
Inventor
陈楷翰
陈昱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619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4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4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4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4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4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1)在转化沟***制作滤水围堰,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2)将淤泥预处理;3)将淤泥投入围堰内,然后在淤泥中***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并种植植物;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部分淤泥渗水通过围堰流出,并经过湿生植物过滤净化;部分淤泥渗水流入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5)随着时间推移,淤泥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本发明解决了清淤污泥就近处置问题,同时兼顾解决了其他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形成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大幅提高了河岸的生态与景观功能。

Description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岸建设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清淤污泥无处可去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个比较现实的思路就是把有害成分含量低的清淤污泥在河湖岸边就近转化为园林土,种植植物绿化河湖岸,这相应面临着河湖堤的稳定性、臭气、淋滤水净化、地表径流冲刷、干燥速度、淤泥转化为土壤、植物选配问题。
目前较长阶段存在清淤与河湖旧城拆迁废料共存且均缺乏填埋去处、建筑业萧条导致煤渣、钢渣等混凝土原料难以处置的问题,由于这些废渣基本是高钙镁废渣,具备有较强的捕磷捕腐殖酸能力,恰好有助于解决清淤污泥淋滤水营养物质污染的问题,因此据此研发一种二者联合就近构建复杂水岸生态带的工艺,有明显的市场需求。
目前,清淤污泥处置路径一般为两类:路径一:吹填稀泥——堆场真空预压或沙井脱水/加药调理机械脱水——可塑性淤泥干化——堆场绿化。路径二:钩机挖掘可塑性泥——淤泥干化——堆场绿化。抽吸淤泥可抽取浮泥,大量减少内源污染,但浮泥有机物、磷氮、菌等含量高,不稳定。钩机挖掘只能挖取实泥,相当于河道扩容,对内源污染减少意义不大,但实泥稳定性好,容易处置。
目前,人们推崇资源化利用的理念。广义上讲,只要是能将废弃淤泥重新进行利用的方法都属于资源化利用,例如利用淤泥制砖瓦、陶粒以及固化、干化、土壤化等方法都属于淤泥再生资源化技术。而农村地带可将没有重金属污染但氮、磷含量比较丰富的淤泥进行还田,成为农田中的土壤。或者将这种淤泥在洼地堆放后作为农用土地进行利用。当然在堆场堆放以后如果能够自然干化,满足人及轻型设备在表面作业所要求的承载力的话,作为公园、绿地甚至市政、建筑用地都是可行的。利用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如在日本,整个土建行业的废弃物利用率已经从1995 年的58%提高到2000 年的80%,淤泥等废弃土的利用率也达到了60%。传统使用水泥、石灰、石膏固化淤泥后,高盐碱性质的淤泥难以绿化,该领域较新的成果如“一种不使用堆场的高浓度清淤及淤泥高度脱水利用的施工方法”,朱伟等,公开号:CN102433906A是利用高压气体和污泥混合输送——压榨脱水的方法来提高清淤污泥脱水能力的,有效规避了掺杂盐碱性添加剂,有利于绿化,且理论上如果使用氧气作为高压气体也可除臭,但设备投资高,淤泥中含有大量砖石碎块时无法使用;传统的淤泥堆场绿化需要等待淤泥近似干化后,在微生物和氧气作用下,从先锋植物开始逐步实施,通常需要几年时间,这段时间污泥的异味污染及暴雨冲刷污染难以解决,在人员活动较多的河岸难以实施。
河湖岸绿化带是处理面源污染的一个关键区域,通常是土壤——草灌——乔木带,植被种植密度较高,它可以拦截河湖滨地表径流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进入河湖中,也兼护坡作用,目前基本采用客土、陆生植物来构建,成本高,形成的生态***异质性差,与自然形成的水岸过渡生态***不同。本发明就是将河湖滨绿化带的需求,以及清淤污泥去处相结合,从而诞生本发明方案,即用淤泥构建复杂水岸带,从而达到近自然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复杂水岸生态带除了承担水岸生态***的繁衍生存之外,还需具备的功能是:1.空间异质性好,适合昆虫、两栖、爬行动物行动,最好具备过滤净化能力,以便地表径流、初雨、重污染泥水可以抽离河湖并在河湖岸绿化带进行快速过滤净化;2.最好兼清淤污泥处置去处,一方面节省大量的绿化灌溉用水和肥料,一方面节约大量的河湖清淤污泥长程搬运填埋的费用;3.淤泥处理场需嵌入绿化带中以减少不良气味和视觉观感,并构成新的近自然复杂生境。
要满足上述3点功能,除了淤泥必须是预压榨脱水或者钩机挖出的可塑性泥团外,最合理的设计应当是:1.高力学稳定性渗滤坝,可过滤河湖水及地表径流水,但尽量不要下渗到坝体下以免污染地下水及损害河堤;2.淤泥可在两渗滤坝之间快速转化为土壤不易被冲走,转化时淤泥应解决透气性和臭味问题,必要时还兼淤泥盐碱及有害物质的洗涤,以便浅根系景观陆生植物的根系能扎根在整个淤泥处置区高密度成长,并利用其根系加固淤泥处置区与坝体的强度——这个***就是本发明申请的关键内容。这一要求与现有河道两侧简单堆放清淤污泥“罱河泥”(通常6个月才能绿化且长势不好,导致雨季河泥大量入河)明显差异在于功能设计与技术内容。
从水相沉积物转化为泥土的过程涉及到清淤污泥的物理化学调质和微生物调质两个步骤。通常淤泥物理化学调质除臭和压榨脱水是在小型机械中几小时内完成,生物调质必须脱离机械并在较长时间(1-24个月)内才能实现,这意味着需要一种兼植物种植和就地低污染发酵的种植沟的存在以提高转化速度——用于把调质好并挤出的近可塑性pH近中性的污泥团块放置在内,在强透气状况下通过微生物、光、风、热等作用将其转化为园林土疏松颗粒,便于直接在上面种植花草或者倒出运到需要园林土的地方。对此,需要解决的特殊要求是:1.压榨机挤出的污泥团块或者钩机挖掘出的淤泥可塑性较强,极易在压力下重新叠合成不透气的泥块,而干燥速度过慢,会导致生物调质过程中出现厌氧发酵现象而发臭,这就要求泥块要有尽量大的泥-气界面,但仅仅造球团,而无疏松材料作为外包层则极易因为降雨、压实等行为造成重新结块;2.干燥后的污泥团块体积大规模压缩,必须能顺利下落堆积以免占据过大空间;3.植物种子或苗容易种植,不会被硬结的污泥包埋而难以发芽;4.便于含盐碱、含油污和有毒物质的污泥进行清洗修复。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复杂近自然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土工布袋内装填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然后使用土工布袋在河湖坡上的转化沟位置***制作围堰,所述围堰将转化沟包围在内,在围堰内部的转化沟底部填装垫层,在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
2)将淤泥调质脱水压榨成pH为5-9的可塑性淤泥团块,在淤泥团块外喷裹上疏松材料形成包裹层;
3)将上述淤泥团块投入围堰内形成厚度0.6-1.2米的淤泥堆,然后在淤泥堆中***若干个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在种植填料筒内种植植物,同时围堰内侧的淤泥堆表面也种植植物;
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逐步渗水,一部分淤泥渗水通过围堰过滤净化流出,并经过围堰外侧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围上种植的湿生植物和微生物二次过滤净化,然后排入河湖中;一部分淤泥渗水流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
5)随着时间推移,放置在围堰内的淤泥团块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
步骤1)中,所述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为煤渣、高炉水渣或钢渣。必要时也可使用部分水泥建筑废渣。
步骤1)中,所述垫层材料为硅质石粉,或硅质石粉和海蛎壳的混合物,所述垫层的厚度为3-30厘米。
步骤2)中,所述疏松材料为煤渣、钢渣或高炉水渣,所述包裹层的厚度为1-5毫米。
步骤2)中,所述淤泥使用聚铁、石灰、聚丙烯酰胺的混合物进行调质。
步骤3)中,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用量占淤泥堆总体积的5-30%,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直径为10-50厘米。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的种植填料筒由以下方法制作而成:1)将纤维和可降解塑料混合均匀后,使用模具热固化形成初坯;2)将初坯浸渍植物激素后干燥;3)在所述初坯外层涂覆矿物;4)在初坯内装填栽培填料以及土壤微生物菌。
进一步,当直接将盐碱化淤泥堆场作为转化沟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土工布袋内装填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然后使用该土工布袋在盐碱化淤泥堆场***制作围堰,在盐碱化淤泥堆场底部填装垫层,在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2)将盐碱化淤泥调质脱水成pH为5-9的可塑性淤泥团块,在淤泥团块外喷裹上疏松材料形成包裹层;3)将上述淤泥团块投入围堰内形成厚度0.6-1.2米的淤泥堆,然后在淤泥堆中***若干个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在围堰内侧的淤泥堆表面种植植物;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逐步渗出盐水,大部分盐水通过围堰过滤净化流出,并经过围堰外侧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区域种植的湿生植物和微生物二次过滤净化;一部分盐水流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5)当淤泥团块不再渗水时,通过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注入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淡水冲洗盐分,多次冲洗至淤泥氯化物和钠离子浓度复合要求后,再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种植草灌植物;6)随着时间推移,放置在围堰内的淤泥团块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关键之处在于:
一、淤泥生态化调质减量造团块步骤。淤泥调质压榨成pH近中性的可塑性泥料,破碎或挤出后喷裹上煤渣/钢渣/高炉水渣粉等疏松材料,通常要求包裹层厚度在1-5毫米之间,便于排水并减少渗滤水污染,以及使之在干燥收缩过程中,由于淤泥团块之间界面强度低而产生大量的裂纹和间隙而达到透气透水目的。调质应尽量使用如聚铁-石灰/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进行,以便减少淤泥中的硫化物异味并利用钙离子固定腐殖酸和粘土矿物,以达到异味少、淤泥预固化、渗滤液黑臭现象少等要求。应严格控制石灰用量使污泥PH不得大于9,以免淤泥盐碱化不利于绿化。淤泥团块用于堆放在转化沟中。
二、淤泥堆的好氧供气、洗涤、排水、绿化通孔小生境的营建步骤。
在转化沟中的团块淤泥堆里,安插足够的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造通孔,内部有装入无土栽培填料。造通孔时一般垂直布置,也可随意穿插堆积。一般使用适当胶结强化改性后的复合纤维成型硬质长筒。
关键参数为: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安装密度控制在淤泥体积的5-30%之间,装入填料后比重要求控制在1-2之间,以免淹水、洗涤时受振动浮出泥堆。要求该填料筒尽量均匀分布在污泥中,以使污泥堆内部渗出的水能顺利进入通孔转移到无土栽培填料中并被吸走或蒸发。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直径优选10-50厘米,长度不限。直径若太小,易被泥浆堵塞空隙,直径若太大,则易腐烂和长菇类,不好种活高等植物。
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造通孔的三大功能为:渗水和洗涤(必要可加泵抽渗滤水和雨水、实施注水和土壤修复剂洗涤淤泥)、增氧通道(通常用气泵通过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对淤泥内部增氧以快速给淤泥除臭、发酵熟化;用水泵通过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给尾矿沙堆补充营养)、兼备植物种植构件的功能。当透水透气不畅时可适度敲击振动该填料筒即可解决问题。
在必要的情况下,尤其在大面积的淤泥堆场或者胶泥质尾矿库治理时,该填料管也可串联组装***泥堆或尾矿沙中成为整堵的绿化生境兼渗水墙使用。
为满足上述三个要求,正常状况下不可以简单采用绞吸吹填工艺泥浆通用的真空预压或者淤泥排水传统使用的沙井来替代,原因是沙井虽然可以满足渗水和洗涤、增大污泥堆表面积及改良污泥透气状况两个功能,但缺乏植物生长必须的几个要素:能提供合适气氛的培养基环境(含气体交换、肥料、保湿、空隙率等)、合适的微生物生态***等,在淤泥高含水率和淤泥干透两个阶段时其生境类似河滨沙洲,从大自然中观察发现这种类型的透气透水沙井不能满足绝大多数植物绿化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淤泥高含水率时或遇到降雨的时候可以有效排水透气和提供菌群转化淤泥,并形成类似湿生植物生境的早期环境;当淤泥含有盐碱、有毒物质时,该通孔具备了洗涤和灭毒物质进入的通道;该通孔兼植物绿化用的优化小生境功能。
三、插置有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透气转化沟放置在沙袋土工布滤水围堰内,作为水岸绿化基使用,必要时也用于淤泥堆场的快速脱水透气使用。经过预先处理并干燥后的泥团上一般有大量裂纹,可方便绿化;当往通孔、裂纹等处***如竹子、柳条、茅草、西洋菜等常规绿化植物时,植物所在土壤区域同时具有了透气-污泥供肥条件,极易成活,完全避免了淤泥堆易板结、厌氧气氛难以进行绿化的行业问题。
滤水围堰则作为面源污染的拦截过滤装置,以及河湖出现突发性污染时的紧***水过滤区,围堰沙袋优先装填高炉水渣、煤渣钢渣等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废渣,用来吸收清淤淤泥排出的磷、有机酸等并转化为绿化基质,实现以废治废。围堰内部底下通常填装厚度3-30厘米的硅质石粉垫减渗,围堰外侧为生态混凝土墙以提供强度及种植植物净化——景观化。
四、为防止渗滤水倒流入远河湖端,滤水围堰设施一般要求在河湖岸坡上,或堤坝靠河湖一侧使用,且通常要求选择河湖岸有1-500米宽的草灌乔带以遮蔽不良景观、进一步吸收淋滤水中营养物质和拦截垃圾,其植被优先采用生物量大,需磷氮量高的高大禾本科植物与部分低矮湿生植物如空心菜、西洋菜。最靠近河湖水处的围堰使用生态混凝土、或常规硬化河岸材料如砖石等固定,以防长期使用后围堰损坏时坡上的土和植物滑动入河湖。据此形成近自然、高空间异质性的复杂水岸绿化带,可有效就近处置清淤污泥。
本发明可长期重复在转化沟中实施淤泥转化工作并产生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突出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水体治理过程中数年一次的维护清淤污泥就近处置问题,同时兼顾解决了其他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并通过仿生南方山区常见的淤积-植被根系固坡护坡、人工的植被混凝土固坡、以及本发明新设计的淤泥干化-植物种植一体化技术组合,形成一个全新的一体性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大幅提高了河岸的生态与景观功能,也兼作为水利防护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土工布袋内装填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如煤渣、高炉水渣或钢渣),然后使用土工布袋在河湖坡上的转化沟***位置制作围堰,所述围堰将转化沟包围在内,在围堰内部的转化沟底部填装垫层,垫层材料为石粉或石粉和海蛎壳的混合物,垫层的厚度为3-30厘米,在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
2)将淤泥调质脱水成pH为5-9的可塑性淤泥团块,在淤泥团块外喷裹上煤渣、钢渣或高炉水渣等疏松材料,形成1-5毫米的包裹层;
3)将上述淤泥团块投入围堰内形成厚度0.6-1.2米的淤泥堆,然后在淤泥堆中***若干个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在种植填料筒内种植植物,同时围堰内侧的淤泥堆表面也种植植物;
其中,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直径为10-50厘米,用量占淤泥堆总体积的5-30%,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的种植填料筒由以下方法制作而成:1)将纤维和可降解塑料混合均匀后,使用模具热固化形成初坯;2)将初坯浸渍植物激素后干燥;3)在所述初坯外层涂覆矿物;4)在初坯内装填栽培填料以及土壤微生物菌;
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逐步渗水,一部分淤泥渗水通过围堰过滤净化流出,并经过围堰外侧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区域种植的湿生植物和微生物二次过滤净化,然后排入河湖中;一部分淤泥渗水流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
5)随着时间推移,放置在围堰内的淤泥团块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
实施例1
福建省泉州市某校边村落黑臭河涌治理中,由于环境限制污泥无处处置,含水量高、发臭,为应对坑坝区定时清淤污泥的去处,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使用土工布袋子装煤渣在河岸斜坡作为围堰,围堰间宽度约1米左右,一共三层围堰做成类似梯田,从上到下先后次序使用。围堰内转化沟填充约10厘米厚的硅石粉-海蛎壳下垫面以减少下渗及填补地基。围堰侧均空出约1.5米种上芒草、空心菜作为固坡植物兼吸收营养、拦截垃圾,待芒草根系已经大量成长,不会因为渗水危及河岸稳度后投入使用。最近河水处的围堰使用生态混凝土外墙固定并种植湿生植物,利用芒草的根系对生态混凝土及河堤进行固化,以防长期使用后围堰损坏时坡上的土和植物滑动入河。
将清淤并除臭压榨的淤泥碎块裹上钢渣粉后,逐次放入其中2个围堰中,形成厚度约0.6米的淤泥堆,往淤泥堆中***直径20厘米、长0.5米的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用量大约占淤泥堆总体积的20%,此时淤泥在放置中部分逐步渗水通过围堰流出,部分进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被小水泵抽走。渗滤水明显被围堰间芒草净化。数周后插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中的万年青、香根草、薄荷、泽泻及常见喜湿花卉基本均良好生存,直接***淤泥中的植物因为缺乏透气性环境而无法生存。在随后2年观察中,该***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对暴雨后入河地表径流净化能力良好,拦截路面轻质垃圾能力好,河水水质不佳时经常应***泵带泥污水到该体系渗滤并流回河道时,发现去除约90-95%SS,70%左右COD,对磷和总氮也有较高但不稳定的去除作用,但分析应主要是沟内先前的淤泥转化后的土壤本身具备的净化能力+围堰矿物的净化能力,原因在于对绿化混凝土外墙-滤水围堰单独做渗滤实验时发现没有这么高的净化能力。
由于透气导水性好,又有芳香植物等辅助整个干燥转化过程异味远低于常规清淤污泥堆放,几乎无蚊虫。半年内多次使用体现出满足就地处置淤泥要求,半年后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已经降解,失去通道能力。边坡同时实现良好的绿化,可长期抵挡降雨冲刷。
实施例2
以小型清淤污泥堆场为目标进行试验,直接把清淤污泥堆场当做转化沟,堆场外侧放置钢渣袋墙作为渗水围堰,外层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在其上种植湿生植物。围堰内植物选择以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做法如下:
以浮力板和长杆为施工工具,将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按照总淤泥体积20%***清淤污泥堆场中,接近堆场底部,淤泥总厚度1.2米左右,直径15公分长1米的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额外沾1-2%的石膏碎屑为主的复合钙盐泥浆絮凝固定剂,以使泥浆形成弱固化层,避免堵塞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部填料中含有0.05%的EM菌混合在内。
复合钙盐导致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外部泥浆在1周内固化成弱强度泥筒,但长时间后植物根系依然可以穿透该填料筒。由于可塑淤泥的渗水可直接进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并被小型水泵间歇抽走,而不仅仅依靠表面干燥,因此污泥堆场干化速度明显加快,臭味蚊虫不明显,8周后已产生大量泥面裂纹,淤泥表层已经硬化,生境多样性良好。对比空白堆场则表面形成几厘米厚的淤泥硬壳并有大型的裂纹,泥壳下层很软,未能形成植被。
芋头、薄荷、西洋菜、空心菜等低矮植物,美人蕉、香根草、水竹、芦苇等高大草本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迅速生长而绿化覆盖堆场,随着泥堆干燥到一定程度出现泥壳裂纹后,田菁、狗牙根、芒草等野生植物自发大量覆盖堆场及钢渣围堰,实现整个堆场极低异味,近似自然演替过程地的稳定和绿化。
实施例3
泉州海滨,港口清淤淤泥绿化堆场大试
盐碱化淤泥堆场的绿化是一个行业长期难题,使用本发明方案,大试中以建筑废渣包为围隔制成6道呈“目字形”渗水围墙的大型转化沟,沟中预填复合石粉薄层作为隔离垫层,倒入挖掘出来的淤泥,按照总淤泥体积10%***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直径30公分,长0.5米的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外部添加材料采用实施例2的配方。
大量盐水主要通过沙包围隔排出,部分则进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通水泵抽出,当淤泥不再渗水之后通过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注入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淡水浸洗盐分,取得淤泥高速排盐效果,多次冲洗到清淤淤泥氯化物和钠离子浓度符合要求时,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中种植木麻黄、台湾栾树、槐等乔木幼苗、枸杞、龙舌兰、覆盆子、海马齿苋等草灌植物,当年成功,同时,这些草灌植物在沙包围隔外也种植成功。相比之下未进行该工艺处理的盐碱化淤泥堆场3年后才开始有植物覆盖,且盖度和生物量远低于本发发明方法。

Claims (9)

1.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土工布袋内装填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然后使用该土工布袋在河湖坡上的转化沟位置***制作围堰,所述围堰将转化沟包围在内,在围堰内部的转化沟底部填装垫层,在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
2)将淤泥调质脱水成pH为5-9的可塑性淤泥团块,在淤泥团块外喷裹上疏松材料形成包裹层;
3)将上述淤泥团块投入围堰内形成厚度0.6-1.2米的淤泥堆,然后在淤泥堆中***若干个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在种植填料筒内种植植物,同时围堰内侧淤泥堆表面也种植湿生植物;
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逐步渗水,一部分淤泥渗水通过围堰过滤净化流出,并经过围堰外侧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区域种植的湿生植物和微生物二次过滤净化,然后排入河湖中;一部分淤泥渗水流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
5)随着时间推移,放置在围堰内的淤泥团块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为煤渣、高炉水渣或钢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垫层材料为硅质石粉,或硅质石粉和海蛎壳的混合物,所述垫层的厚度为3-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疏松材料为煤渣、钢渣或高炉水渣,所述包裹层的厚度为1-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淤泥使用聚铁、石灰、聚丙烯酰胺的混合物进行调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用量占淤泥堆总体积的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的直径为10-5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过滤的的种植填料筒由以下方法制作而成:1)将纤维和可降解塑料混合均匀后,使用模具热固化形成初坯;2)将初坯浸渍植物激素后干燥;3)在所述初坯外层涂覆矿物;4)在初坯内装填栽培填料以及土壤微生物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化沟为盐碱化淤泥堆场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土工布袋内装填富含钙镁元素的轻质矿物废渣,然后使用该土工布袋在盐碱化淤泥堆场***位置制作围堰,在盐碱化淤泥堆场底部填装垫层,在围堰外侧制作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并种植湿生植物;2)将盐碱化淤泥调质脱水成pH为5-9的可塑性淤泥团块,在淤泥团块外喷裹上疏松材料形成包裹层;3)将上述淤泥团块投入围堰内形成厚度0.6-1.2米的淤泥堆,然后在淤泥堆中***若干个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在围堰内侧的淤泥堆上种植植物;4)淤泥团块在放置过程中,逐步渗出盐水,大部分盐水通过围堰过滤净化流出,并经过围堰外侧的生态混凝土防护围区域种植的湿生植物和微生物二次过滤净化;一部分盐水流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再经由水泵抽走;5)当淤泥团块不再渗水时,通过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注入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淡水冲洗盐分,多次冲洗至淤泥氯化物和钠离子浓度复合要求后,再在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内种植草灌植物;6)随着时间推移,放置在围堰内的淤泥团块逐渐干燥,可降解过滤的种植填料筒逐渐降解,植物迅速生长覆盖整个转化沟。
CN201811361955.4A 2018-11-15 2018-11-15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Active CN109354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1955.4A CN109354313B (zh) 2018-11-15 2018-11-15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1955.4A CN109354313B (zh) 2018-11-15 2018-11-15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4313A true CN109354313A (zh) 2019-02-19
CN109354313B CN10935431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534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1955.4A Active CN109354313B (zh) 2018-11-15 2018-11-15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431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6645A (zh) * 2019-04-26 2019-07-02 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无害化凝缩绿化袋及方法
CN110981128A (zh) * 2019-11-29 2020-04-10 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淤泥回填造湿地的方法
CN113666607A (zh) * 2021-07-14 2021-11-19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将疏浚底泥用于滨岸生态带建设的施工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6375A (zh) * 2011-08-10 2013-02-13 同济大学 一种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
CN104756789A (zh) * 2015-04-03 2015-07-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含矿物的育苗盘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3401A (zh) * 2016-12-05 2017-05-10 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渗透吸附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6906812A (zh) * 2017-03-17 2017-06-3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建造人工生态岛的方法
CN207987001U (zh) * 2018-01-17 2018-10-1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砷污染底泥治理的生态修复***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6375A (zh) * 2011-08-10 2013-02-13 同济大学 一种加速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稳定排泥场的构建方法
CN104756789A (zh) * 2015-04-03 2015-07-0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含矿物的育苗盘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3401A (zh) * 2016-12-05 2017-05-10 上海绿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渗透吸附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6906812A (zh) * 2017-03-17 2017-06-3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建造人工生态岛的方法
CN207987001U (zh) * 2018-01-17 2018-10-19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砷污染底泥治理的生态修复***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6645A (zh) * 2019-04-26 2019-07-02 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无害化凝缩绿化袋及方法
CN109956645B (zh) * 2019-04-26 2024-02-13 深圳市洪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淤泥无害化凝缩绿化袋及方法
CN110981128A (zh) * 2019-11-29 2020-04-10 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淤泥回填造湿地的方法
CN113666607A (zh) * 2021-07-14 2021-11-19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将疏浚底泥用于滨岸生态带建设的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431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1975U (zh) 一种绿化种植结构
CN108532580A (zh) 一种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法
CN110366986B (zh) 矿山污染废石堆场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生层结构及恢复方法
CN110454165A (zh) 一种用于石灰石采石场废弃矿山矿坑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填埋方法
CN109354313A (zh) 利用淤泥/废渣联合就近构建近自然复杂水岸生态带的方法
CN106120679A (zh) 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生态沟渠
CN102888826A (zh)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消落带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102561264B (zh) 一种生态护坡及其构建方法
CN106223265A (zh) 一种用于迎风面堤岸的基底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CN105464050A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
CN105917779B (zh) 在边坡上种植芦苇的方法
CN110106826A (zh) 河底微生物灌浆生态防渗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93746A (zh) 一种金属矿山露天采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及其应用
CN210315389U (zh) 模袋充淤泥固化生态护坡
CN208105449U (zh) 一种生态滞留池
CN107905208B (zh) 一种加速石漠化区岩石风化的水土保持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800505A (zh) 一种对河道混凝土堤坡进行生态型改造的方法
CN202148222U (zh) 高负荷往复式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处理装置
CN109429605A (zh) 一种盐碱地和沙化地治理方法
CN104420676B (zh) 一种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7960168A (zh) 一种高水位滨海吹填土的绿化方法
CN110106842A (zh) 一种硬化沟渠生态重建的方法
CN206070498U (zh)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农田沉水植物生态沟渠
CN210275048U (zh) 一种改变土壤盐碱的斗渠生态渗滤工程***
CN109320174B (zh) 具高效截污和快速成型植被能力的绿化混凝土材料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