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517A -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517A
CN109302517A CN201811487932.8A CN201811487932A CN109302517A CN 109302517 A CN109302517 A CN 109302517A CN 201811487932 A CN201811487932 A CN 201811487932A CN 109302517 A CN109302517 A CN 109302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energy
antiradiation
radiation
energy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7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517B (zh
Inventor
闫善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79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2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2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4/00Alloys based on tit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3/00Alloys based on magnes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它涉及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电磁波辐射消除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手机在打电话时对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的问题。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钽、硅、银、锗、硼、锌、纳米钨、纳米氧化镨、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它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或防辐射能量手机壳。优点:具有负电位金属特性,超强吸波材料特性,热电性和压电性,产生等离子体特性。

Description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电磁波辐射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广泛使用的移动通讯工具,手机在通讯时所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所产生的伤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虽然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到,但并不是虚无飘渺。电磁辐射可以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生殖***,心血管***等,电磁辐射轻则引起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情绪烦躁等,重则诱发癌变等,而且还可以影响我们生存成长的环境。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一时间,人们对手机电磁辐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关于手机致癌的结论,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一定联系,在手机所发出的电磁辐射中,天线辐射最大,其他依次为听筒、话筒、手机屏幕。其实,手机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罪魁祸首是手机释放的电磁波辐射。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致癌物名单中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类B致癌物,这也是世卫组织首次给包括手机电磁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定性。
人在使用手机时手机将音频信号通过转换器形成高频震荡的电磁波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其所发射的800MHz至3500MHz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脑组织的穿透深度可达4~6厘米,进入人头部的电磁波会被人头部组织折射吸收,产生感应电涡流,感应电流在人头部涡旋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而产生焦耳热。因此人在长时间使手机时,耳朵和脸部都会有发热发涨的感觉,当焦耳热的强度超过了人脑细胞所能承受的范围,细胞就会产生肿胀造成伤害。手机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主要对大脑和眼睛的伤害程度尤为严重。
在中国已授权专利《具有电位平衡功能的手机》(申请号:201210271195.4)中公开的一种用电位平衡的方法来防止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用外在介入的方式让带负电荷的电子进入人体快速消除正电荷,在中间环节上平衡与降低手机电磁波透入人体时所产生感应电涡流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手机电磁波对人体脑部组织产生损害的作用。该发明尤其适用于频繁接打手机的人群使用,但其缺点是电位平衡模组需要嵌入手机主板和使用手机电源必须从新整体生产一款手机其发明才能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手机在打电话时对人体头部的电磁辐射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4%~1.8%钽、4.3%~4.8%硅、0.8%~1.2%银、2.3%~2.7%锗、0.7%~1.1%硼、1.4%~1.8%锌、1.8%~2.2%纳米钨、1.6%~2.0%纳米氧化镨、2.0%~2.2%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负电位金属,其标准电极电位为-1.3V~-3.1V,第一电离能为658kj/mol±100kj/mol。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所述等离子体涂层镀在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所述等离子体涂层由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或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制成,且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中纳米氮化钛的质量分数为1~99%,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1~99%。
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片状,并在一侧附着粘结层,即得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手机防辐射装置为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手机壳装套手机。
本发明优点及原理:一、本发明针对手机研发了一种具有抗手机电磁波辐射功能的金属超材料能量材料,其有四个显著特性:1、负电位金属特性,2、超强吸波材料特性,3、热电性和压电性,4、产生等离子体特性。本发明不仅减少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治理生活中的手机电磁波污染,优化生存环境有着深远的意义。二、本发明通过其具有负电位金属及热电性和压电性的特点,能产生特殊的微电子流,可输送给人体补充人体细胞的天然生物电。在人接打电话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与人头部接触时,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电位差可向头部输入带负电荷的0.01毫安~0.1毫安的微电子流,降低人因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头部所升高的电位,并可减轻已入射人体的电磁波对脑部组织细胞所造成的伤害。三、针对手机屏幕所发出的蓝光辐射对人眼睛视网膜的伤害问题,根据手机蓝光电磁波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研发了由金属纳米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抗蓝光辐射涂层镀膜在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表面,这种涂层材料具有强烈的表面效应,在电磁场辐射下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不但对手机通讯时所发出的电磁波有吸收转化作用,特别还能很好的吸收与降低手机屏幕所发出380~500nm短波蓝光电磁波辐射能量,从而减轻手机屏幕蓝光辐射对人眼睛的伤害。四、本发明以通过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权威检测,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降低手机电磁波辐射能量的作用。其检测结果电磁屏蔽效能(dB)915MHZ屏蔽效能32.8;1500MHZ屏蔽效能33.5;2450MHZ屏蔽效能33.1;3000MHZ屏蔽效能33.5。相当于最高可衰减手机电磁波辐射功率99.95%。五、本发明采用的负电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不需要手机电源和嵌入手机主板,就可以在人打电话时其与人头部接触直接给人头部输送带负电荷的电子,而且可以便捷的安装在现有市面任何一款手机上。此外人在使用手机时其所发射电磁波进入人脑部组织被其折射与吸收而产生感应电涡流,人脑部的电位也比不使用手机时明显升高,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手机壳装套手机,在自身具有防止手机电磁波辐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导体作用,在人接打电话时,可自然的将人的头部、手臂和身体之间形成导通的闭合回路,并通过这个回路和头部与身体之间的电位差,给头部输送人体自身的生物电,从而平衡与降低头部因手机电磁波辐射升高的电位,达到防止手机辐射对人脑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A;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B;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C;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D;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E;
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F;
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G;
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H;
图9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I;
图10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J;
图11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K;
图12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L;
图13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M;
图14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N;
图15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外貌O;
图16是具体实施方式八中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外貌。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4%~1.8%钽、4.3%~4.8%硅、0.8%~1.2%银、2.3%~2.7%锗、0.7%~1.1%硼、1.4%~1.8%锌、1.8%~2.2%纳米钨、1.6%~2.0%纳米氧化镨、2.0%~2.2%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负电位金属,其标准电极电位为-1.3V~-3.1V,第一电离能为658kj/mol±100kj/mol。
本实施方式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传播规律,研制出高磁导的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中添加的纳米材料是材料组份在1-120nm的特殊稀土材料,其自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和界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由于其特有的性质,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级粉末在细化的过程中处于表面的电子数愈来愈多,材料的活性越来越大,在受到手机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其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增加电磁波的吸收。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可在手机射向人头部方向的电磁波没有进入人脑组织之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所具有的吸波功能就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大量吸收将要入射进人头部的电磁波,然后通过共振、折射、耦合把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通过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在人体之外把电磁能转换成热能,从而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另外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对以入射进人脑部的电磁波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对人体脑组织的伤害。人在使用手机时其所发射电磁波进入人脑部组织被其折射与吸收而产生感应电涡流,人脑部的电位也比不使用手机时明显升高,由于感应电涡流在人脑部组织内克服人体内阻进行涡旋流动,完成电能向热能(焦耳热)的转换,并且随着人打电话时间的增加焦耳热逐渐升高。因此,我们在使手机通话时头和脸部都会有发热发涨的感觉,当焦耳热的强度超过了人体细胞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对细胞产生了损害,长时间使用手机肯定会造成头痛、记忆力减退、脑组织萎缩,个别人可能因为畸变形成恶性脑肿瘤。
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电磁波辐射在人脑部所产生的损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感应电流中的正电荷其与感应电涡流及焦耳热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而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就是通过用外在介入的方式让带负电荷的电子进入人体快速消除正电荷,通过在中间环节上平衡与降低手机电磁波透入人体时所产生感应电涡流和焦耳热的强度,从而起到防止手机电磁波对人体脑部组织产生损害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因为其金属电位较负,金属标准电极电位在-1.3V至-3.1V之间,当其与人体接触时负电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与人体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明显的电位差,尤其在头部被手机电磁波辐射时这个电位差明显加大。根据电流的流动方向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从低电位向高电位流动,电流运动方向规定为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在固态金属导体内,正电荷载子不能流动,只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在电路中由低电位向高电位定向移动。根据此物理定律,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因为其金属电位较负,与人体接触时负电位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与人体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明显的电位差,其可向人体输入带负电荷的0.01毫安-0.1毫安之间微电子流,从而平衡与降低人因使用手机打电话头部所升高的电位,这个电流是与人体天然生物电基本吻合的微电流,因此可随时补充和调节人体的生物电,让被手机有害电磁辐射扰乱的人体生物电恢复正常,其不但能降低手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生物电流所发生的紊乱。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还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因此在温度变化和电磁波辐射的情况下(即使微小的变化)也能引起成分晶体之间的电势差,这静电荷高达100万电子伏特,具有通过细胞电离调节人体天然生物电流的能力,其产生带有负电荷的微电子流进入人体后会给人体补充负电,产生一定量的负离子,能中和人体正(阳)离子,有抗氧(老)化清除自由基,加强新陈代谢,促进组织修复,让病理电位恢复正常,起到美白肌肤,扩张血液微循环、缓解眼部睫状肌痉挛,预防和改善近视等康体保健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以通过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权威检测,本发明有显著的防止手机电磁波辐射的作用。其检测结果电磁屏蔽效能(dB)915MHZ屏蔽效能32.8;1500MHZ屏蔽效能33.5;2450MHZ屏蔽效能33.1;3000MHZ屏蔽效能33.5。相当于最高可衰减手机电磁波辐射功率99.95%。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无毒性,不过敏,不生锈,亲生物性的特点,可有效的降低手机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在手机电磁辐射频率800MHz~5000MHz的屏蔽效能为32dB~34dB。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所述负电位金属为Ti或Mg。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所述等离子体涂层镀在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所述等离子体涂层由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或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制成,且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中纳米氮化钛的质量分数为1~99%,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1~99%。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增加等离子体涂层,使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在降低手机屏幕所发出的蓝光辐射也有明显的作用。各类手机、电脑、电视、屏幕所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大量的380-500nm波长的短波蓝光。短波蓝光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人眼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的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本实施方式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针对手机屏幕蓝光辐射对人眼睛的伤害问题,研制了由金属纳米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抗蓝光辐射涂层镀膜在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表面,这种材料具有强烈的表面效应,可使其周围的空气物质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来吸收短波蓝光电磁波。形成的等离子体区域内自由电子在手机屏幕所发出的短波蓝光电磁波辐射下,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产生频率震荡,在震荡过程中运动的电子与中性分子、原子及离子发生碰撞,快速的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可以很好地吸收电磁波,不但对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有良好吸收作用,特别还能有效的减少手机屏幕所发出380-500nm短波蓝光电磁波的辐射,具有减轻手机蓝光辐射对人眼睛的伤害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是手机防辐射装置,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片状,并在一侧附着粘结层,即得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不同点是: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人接打电话时手机上部与人头部能接触到的部位处。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不同点是: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手机听筒处或手机话筒处。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是手机防辐射装置,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防辐射能量手机壳;
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手机壳装套手机。
人在使用手机时其所发射电磁波进入人脑部组织被其折射与吸收而产生感应电涡流,人脑部的电位也比不使用手机时明显升高,而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手机壳装套手机,在自身具有防止手机电磁波辐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导体作用,在人接打电话时,可自然的将人的头部、手臂和身体之间形成导通的闭合回路,并通过这个回路和头部与身体之间的电位差,给头部输送人体自身的生物电,从而平衡与降低头部因手机电磁波辐射升高的电位,达到防止手机辐射对人脑的伤害。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本发明效果
实施例1: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它为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6%钽、4.5%硅、1.0%银、2.5%锗、0.9%硼、1.6%锌、2.0%纳米钨、1.8%纳米氧化镨,2.1%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Ti。
通过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对手机电磁波功率屏蔽效能,如表1所示。
表1
频率(MHz) 屏蔽前 屏蔽后 衰减量(%) 屏蔽效能(SE dB)
915 1 0.000524 99.948 32.8
1500 1 0.000446 99.955 33.5
2450 1 0.000489 99.951 33.1
3000 1 0.000446 99.955 33.5
实施例2: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它由基体金属复合物和等离子体涂层组成,等离子体涂层镀在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6%钽、4.5%硅、1.0%银、2.5%锗、0.9%硼、1.6%锌、2.0%纳米钨、1.8%纳米氧化镨,2.1%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Ti;所述等离子体涂层由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制成,且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中纳米氮化钛的质量分数为50%,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50%。
检测方式用LS108蓝光测试仪,对本实施例得到的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进行蓝光透过率测试(防蓝光检测),用蓝光测试仪所发射的蓝光光源(蓝光峰值波长460nm)照射被测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产生的透明等离子层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内,测试仪感应器探测蓝色光源的入射光强和透过被测等离子层后的光强,经过测试入射光强与透过光强的比值为1:0.4(即透过率为40%)。经过蓝光测试仪的检测证明本实施例得到的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厚度和密度,对蓝光有足够的吸收率,能够衰减60%的蓝光辐射有很好的防蓝光作用。
实施例3:手机防辐射装置,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将基体金属复合物制成片状,在片状的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镀等离子体涂层,得到片状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在片状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的一侧附着粘结层,得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是:将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人接打电话时手机上部与人头部能接触到的部位处。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点是:将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手机听筒处。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手机防辐射装置,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将基体金属复合物制成手机壳状,在手机壳状的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镀等离子体涂层,得到防辐射能量材料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材料手机壳装套手机。
防辐射能量材料手机壳的边缘套附在手机屏幕边缘起到防止手机电磁波辐射和防止手机屏幕蓝光辐射的双重作用。
实施例7: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它为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6%钽、4.5%硅、1.0%银、2.5%锗、0.9%硼、1.6%锌、2.0%纳米钨、1.8%纳米氧化镨,2.1%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Mg。
通过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对手机电磁波功率屏蔽效能,如表2所示。
表2
频率(MHz) 屏蔽前 屏蔽后 衰减量(%) 屏蔽效能(SE dB)
100 1 0.00054 99.95 33.3
300 1 0.00048 99.95 33.0
1000 1 0.00058 99.94 32.2
3000 1 0.00069 99.93 31.6

Claims (8)

1.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其特征在于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为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所述基体金属复合物按质量分数由1.4%~1.8%钽、4.3%~4.8%硅、0.8%~1.2%银、2.3%~2.7%锗、0.7%~1.1%硼、1.4%~1.8%锌、1.8%~2.2%纳米钨、1.6%~2.0%纳米氧化镨、2.0%~2.2%纳米氧化钕和余量为基体金属制成;所述基体金属为负电位金属,其标准电极电位为-1.3V~-3.1V,第一电离能为658kj/mol±100kj/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在手机电磁辐射频率800MHz~5000MHz的屏蔽效能为32dB~34d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位金属为Ti或M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还包括等离子体涂层,所述等离子体涂层镀在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复合物表面,所述等离子体涂层由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或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制成,且纳米氮化钛/纳米氧化铈混合物中纳米氮化钛的质量分数为1~99%,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1~99%。
5.手机防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片状,并在一侧附着粘结层,即得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人接打电话时手机上部与人头部能接触到的部位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能量贴片粘附在手机听筒处或手机话筒处。
8.手机防辐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防辐射装置为防辐射能量手机壳;
将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制成防辐射能量手机壳,利用防辐射能量手机壳装套手机。
CN201811487932.8A 2018-12-06 2018-12-06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Active CN109302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7932.8A CN109302517B (zh) 2018-12-06 2018-12-06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7932.8A CN109302517B (zh) 2018-12-06 2018-12-06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517A true CN109302517A (zh) 2019-02-01
CN109302517B CN109302517B (zh) 2021-07-16

Family

ID=6514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7932.8A Active CN109302517B (zh) 2018-12-06 2018-12-06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251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052A (zh) * 2001-01-09 2002-08-14 吴瑞华 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CN101531505A (zh) * 2009-04-22 2009-09-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防辐射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8454A (zh) * 2015-01-27 2015-05-13 深圳金芝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用中和辐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5610696U (zh) * 2016-03-09 2016-09-28 李恒新 一种电气石手机外壳
CN106800407A (zh) * 2015-11-26 2017-06-06 武汉云义祥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矿石
CN207059376U (zh) * 2017-08-22 2018-03-02 深圳市义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方便贴附的手机膜
CN207612295U (zh) * 2017-12-27 2018-07-13 重庆哈迪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手机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052A (zh) * 2001-01-09 2002-08-14 吴瑞华 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CN101531505A (zh) * 2009-04-22 2009-09-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防辐射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8454A (zh) * 2015-01-27 2015-05-13 深圳金芝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用中和辐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0407A (zh) * 2015-11-26 2017-06-06 武汉云义祥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复合矿石
CN205610696U (zh) * 2016-03-09 2016-09-28 李恒新 一种电气石手机外壳
CN207059376U (zh) * 2017-08-22 2018-03-02 深圳市义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方便贴附的手机膜
CN207612295U (zh) * 2017-12-27 2018-07-13 重庆哈迪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手机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517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0436B2 (en) Cellular telephone shield for the redu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xposure
Valberg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 (RFR): the nature of exposure and carcinogenic potential
Poljak et al. Human Interaction with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omputational Models in Dosimetry
Sharma et al. A review: source and effec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radiation on human health
Ganatra et al. Health hazards du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CN109302517A (zh) 手机防辐射能量材料及手机防辐射装置
Lak Human health effects from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fields
EP2302658A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of tvs, computers and cellular/cordless phones, spectacles, face shields and screen protectors
CN110267513A (zh) 一种可屏蔽电磁辐射的贴件
Butson et al. Magnetic repulsion of linear accelerator contaminates
Mydlova et al. Evaluation of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in SAM head phantom with cochlear implant with and without hand model near PIFA antenna
CN110302474B (zh) 一种旋磁场远红外能量房
Behari 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Kuma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biological effects
Chinhengo et al. Radiofrequency fields preferentially enhance in vitro cellular radiosensitivity to large fractional doses in a p53-dependent manner
US6231703B1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 magnet, method for making the magnet,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 article
CN209519242U (zh) 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当中护眼的眼屏蔽罩
Karpowicz et al.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human body
CN111607874A (zh) 一种抗菌防辐射布料
Yamazaki et al. Safety Guidelines on Human Exposures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Šmondrk et al. Effects of Body Tissues Dielectric Properties on Induced Voltage on Cardiac Pacemaker's Lead
Jana Hazar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l-Bareeq Health Risk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ad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ton beams after field shaping at PMRC
Fields Safety Guidelines on Human Exposures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