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8734A -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8734A
CN109298734A CN201811044135.2A CN201811044135A CN109298734A CN 109298734 A CN109298734 A CN 109298734A CN 201811044135 A CN201811044135 A CN 201811044135A CN 109298734 A CN109298734 A CN 10929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ontainer
liquid storage
liquid
heating
peristaltic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41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明
吴晓红
陈俊水
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INSP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INSP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INSP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INSP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8110441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98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9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8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S1、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S2、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指令控制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本发明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检验人员无需繁琐的加热操作和等待,只需输入传输指令和加热指令,设备会自动完成分杯和加热的动作,将原来的人工多步操作改进为全自动化操作。

Description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化学液体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涉及分杯、取液、加热、恒温、废液排除等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控制,然而现有技术中,上述环节大部分主要还是依靠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浪费人力的同时还不能确保检验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液体检验过程中依赖人力导致检验质量和效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
S2、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指令控制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较佳地,所述若干储液容器包括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三蠕动泵连通,步骤S2具体包括:
S20、生成第一传输指令;
S21、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蠕动泵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中存储的待检测液体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
S22、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一加热指令;
S23、根据所述第一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4、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S25、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将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
S26、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二加热指令;
S27、根据所述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8、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三传输指令;
S29、根据所述第三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三蠕动泵将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四储液容器。
较佳地,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第一控温器和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第二控温器和第二加热棒;
步骤S23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控温器根据所述第一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步骤S27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控温器根据所述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较佳地,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步骤S24具体包括:
S24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一温度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控温器;
S242、所述第一控温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
S243、生成所述第二传输指令;
较佳地,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用于浸泡待测物,步骤S28具体包括:
S281、设定一预设时间;
S28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二温度数据;
S283、所述第二控温器判断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
S284、判断所述待测物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浸泡的时长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285,若否,则返回步骤S282。
S285、生成所述第三传输指令。
较佳地,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S20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三目标高度,若是,则生成所述第一传输指令;
步骤S243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四目标高度,若是,则生成所述第二传输指令。
较佳地,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二目标高度,所述第二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S22具体包括:
S221、所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工作;
S222、生成所述第一加热指令;
步骤S26具体包括:
S261、所述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工作;
S262、生成所述第二加热指令。
较佳地,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中均设有溢出报警传感器;
和/或,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的容量为50升,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容量为2升,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的容量为300-500毫升。
较佳地,所述第一蠕动泵为单泵头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为双泵头蠕动泵;
和/或,所述第一蠕动泵由直流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由步进电机控制。
较佳地,所述第一控温器和所述第二控温器的控温范围为20-100℃。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检验人员无需繁琐的加热操作和等待,只需输入传输指令和加热指令,设备会自动完成分杯和加热的动作,将原来的人工多步操作改进为全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步骤2061的具体流程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中第二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
步骤20、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传输指令控制蠕动泵将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加热指令控制加热模块对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检验人员无需繁琐的加热操作和等待,只需输入传输指令和加热指令,设备会自动完成分杯和加热的动作,将原来的人工多步操作改进为全自动化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若干储液容器包括第一储液容器11、第二储液容器12、第三储液容器13以及第四储液容器14,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容器11和第二储液容器12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21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2和所述第三储液容器13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22连通,所述第三储液容器13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14之间通过第三蠕动泵23连通,进一步的,参见图3,步骤20具体包括:
步骤200、生成第一传输指令;
步骤201、根据第一传输指令控制第一蠕动泵将第一储液容器中存储的待检测液体从第一储液容器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
步骤202、检测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3;若否,继续向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液体;
步骤203、停止向第二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一加热指令;
步骤204、根据第一加热指令控制第一加热单元对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步骤205、检测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继续进行加热;
步骤206、停止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步骤207、根据第二传输指令控制第二蠕动泵将第二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第二储液容器传输至第三储液容器;
步骤208、检测传输至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9;若否,继续向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液体;
步骤209、停止向第三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二加热指令;
步骤210、根据第二加热指令控制第二加热单元对第三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步骤211、检测第三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2;若否,继续进行加热;
步骤212、停止对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三传输指令;
步骤213、根据第三传输指令控制第三蠕动泵将第三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第三储液容器传输至第四储液容器。
其中,所述第一蠕动泵为单泵头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为双泵头蠕动泵;
所述第一蠕动泵由直流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由步进电机控制。
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的容量为50升,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容量为2升,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的容量为300-500毫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在检测过程中为了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第一控温器和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第二控温器和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一控温器和所述第二控温器的控温范围为20-100℃。
步骤204具体包括:
步骤2041、第一控温器根据第一加热指令控制第一加热棒对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步骤210具体包括:
步骤2101、第二控温器根据第二加热指令控制第二加热棒对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具体地,温度的获取通过传感器获取,第二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用于浸泡待测物;
步骤205具体包括:
步骤2051、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二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一温度数据并发送至第一控温器;
步骤2052、第一控温器判断第一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1;
步骤2061、停止控制第一加热棒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步骤211具体包括:
步骤2111、设定一预设时间;
步骤2112、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三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二温度数据;
步骤2113、第二控温器判断第二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14;若否,则控制第二加热棒对第三储液容器加热;
步骤2114、停止控制第二加热棒对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
步骤2115、判断待测物在第三储液容器中浸泡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2116,若否,则返回步骤2112;
步骤2116、生成第三传输指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在检测过程中为了实现液位的精确控制,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四目标高度;
如图5所示,步骤S200具体包括:
步骤2001、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第三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02;如否,继续检测是否到达第三目标高度;
步骤2002、生成第一传输指令;
参见图6,步骤2061具体包括:
步骤20611、停止控制第一加热棒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
步骤20612、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第四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613,若否则继续检测是否达到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20613、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二目标高度,所述第二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202具体包括:
步骤2021、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31;
步骤2031、停止第一蠕动泵的工作,然后生成第一加热指令;
步骤208具体包括:
步骤2081、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091;
步骤2091、停止第二蠕动泵的工作,然后生成第二加热指令;
另外,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中均设有溢出报警传感器,溢出报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液容器中的液体高度是否超出最高值,若是,则存在液体溢出的风险,此时需进行报警提示。
以第二储液容器为例,参考图7,图7示出了智能温控检测设备中第二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均包括第二控温器31和第二加热棒32,通过所述第二控温器31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32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2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3用于将温度数据传输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控温器31。所述第二储液容器12的侧壁上依次设有溢出报警传感器41、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42、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43和起始液位传感器44,起始液位传感器44用于检测是否有液体进入第二储液容器12,在检测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43有信号输入时,第一蠕动泵21动作开始加液,在检测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42有信号输入时,第一蠕动泵21停止动作停止加液,若检测到溢出报警传感器41有信号输入,则发出报警。
举个具体的示例进一步说明:
将本实施例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用于浸泡食品接触材料,第一储液容器中存储有母液(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浸泡用),主控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传输指令后,控制第一蠕动泵将母液从第一储液容器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
母液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后进行加热,为下一步的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做准备工作,具体地,第二储液容器的电机动作最高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母液传输是否达到预设的高度,达到后,主控模块接收第一加热指令,控制第一加热单元对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加热到预设的温度值后,主控模块接收第二传输指令,控制第二蠕动泵将母液从第二储液容器传输至第三储液容器,此时,第三储液容器中存放有待浸泡的食品接触材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母液均为干净的液体,为避免环境对容器内液体的影响,要求所有的储液容器具备一定的密封性,其中,第二储液容器和第三储液同时有较高的温度要求及安全要求,可以适当提高密封性要求,母液传输至第三容器后,主控模块接收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进行加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是否维持在预设的温度,适时执行加热动作以对温度值进行调整控制,同时,加热过程中还要限定加热的时长,以达到浸泡食品接触材料的条件,完成浸泡后,主控模块接收第三传输指令,控制第三蠕动泵将浸泡过食品接触材料的液体即需要后续进行检测的待检测液体从第三储液容器传输至第四储液容器,后续对待检测液体进行检测,以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物质迁移量检测;
另外,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更换浸泡对象以及需要提取第四储液容器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因此,第三储液容器和第四储液容器需设置为可拆卸的。
上述示例中,根据浸泡对象或浸泡溶液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进行调节,比如浸泡时长、浸泡温度、浸泡容器的密封要求、浸泡容器的可拆卸要求等。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
S2、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指令控制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储液容器包括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三蠕动泵连通,步骤S2具体包括:
S20、生成第一传输指令;
S21、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蠕动泵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中存储的待检测液体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
S22、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一加热指令;
S23、根据所述第一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4、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S25、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将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
S26、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二加热指令;
S27、根据所述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8、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三传输指令;
S29、根据所述第三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三蠕动泵将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四储液容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第一控温器和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第二控温器和第二加热棒;
步骤S23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控温器根据所述第一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步骤S27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控温器根据所述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步骤S24具体包括:
S24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一温度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一控温器;
S242、所述第一控温器判断所述第一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棒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
S243、生成所述第二传输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用于浸泡待测物,步骤S28具体包括:
S281、设定一预设时间;
S28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内液体的第二温度数据;
S283、所述第二控温器判断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控制所述第二加热棒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
S284、判断所述待测物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浸泡的时长是否达到所述预设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285,若否,则返回步骤S282。
S285、生成所述第三传输指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S20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三目标高度,若是,则生成所述第一传输指令;
步骤S243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最低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四目标高度,若是,则生成所述第二传输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目标高度,所述第一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三目标高度;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最低高液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侧壁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二目标高度,所述第二目标高度大于所述第四目标高度;
步骤S22具体包括:
S221、所述第一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工作;
S222、生成所述第一加热指令;
步骤S26具体包括:
S261、所述第二最高液位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是否达到所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所述第二蠕动泵的工作;
S262、生成所述第二加热指令。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中均设有溢出报警传感器;
和/或,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的容量为50升,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容量为2升,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的容量为300-500毫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蠕动泵为单泵头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为双泵头蠕动泵;
和/或,所述第一蠕动泵由直流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和所述第三蠕动泵由步进电机控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温器和所述第二控温器的控温范围为20-100℃。
CN201811044135.2A 2018-09-07 2018-09-07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298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135.2A CN109298734A (zh) 2018-09-07 2018-09-07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135.2A CN109298734A (zh) 2018-09-07 2018-09-07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8734A true CN109298734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6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4135.2A Pending CN109298734A (zh) 2018-09-07 2018-09-07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9873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1931A2 (en) * 1999-12-09 2001-06-14 Motorola, Inc. Multilayer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analyte reactions
CN1301964A (zh) * 1999-12-28 2001-07-04 福州大学 智能集成自动液相色谱***
CN201628680U (zh) * 2009-08-21 2010-11-10 马三剑 镍离子在线自动监测装置
CN202583142U (zh) * 2012-03-28 2012-12-05 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旋转式自动进样器
CN204359587U (zh) * 2014-12-31 2015-05-27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水质自动制样装置
CN105067545A (zh) * 2015-08-12 2015-11-18 广州市顺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液浓度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浓度监测装置
CN106644621A (zh) * 2015-10-29 2017-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控型化探样品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206292222U (zh) * 2016-12-26 2017-06-30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制品口腔溶出模拟装置
CN206649027U (zh) * 2017-03-30 2017-11-17 深圳市浩瑞泰科技有限公司 水质自动监控***外挂式自动质量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1931A2 (en) * 1999-12-09 2001-06-14 Motorola, Inc. Multilayered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analyte reactions
CN1301964A (zh) * 1999-12-28 2001-07-04 福州大学 智能集成自动液相色谱***
CN201628680U (zh) * 2009-08-21 2010-11-10 马三剑 镍离子在线自动监测装置
CN202583142U (zh) * 2012-03-28 2012-12-05 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旋转式自动进样器
CN204359587U (zh) * 2014-12-31 2015-05-27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水质自动制样装置
CN105067545A (zh) * 2015-08-12 2015-11-18 广州市顺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液浓度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浓度监测装置
CN106644621A (zh) * 2015-10-29 2017-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控型化探样品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206292222U (zh) * 2016-12-26 2017-06-30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草制品口腔溶出模拟装置
CN206649027U (zh) * 2017-03-30 2017-11-17 深圳市浩瑞泰科技有限公司 水质自动监控***外挂式自动质量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31896A1 (en) Tissue processor
CN102753893B (zh) 一种火候控制方法
CN103424416A (zh) 一种基于x射线的轮毂检测***及其检测方法
CN107764894A (zh) 钢管磁粉探伤成像检测***及方法
CN109298734A (zh)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1999875B (zh) 洗碗机以及合适的控制方法
US10514387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a wash station for pipetting needles
US8466393B2 (en) Device for tempering a test fluid
CN111551199A (zh) 用于识别液体的沸腾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21040B (zh) 乳化液全自动实时配比和浓度矫正控制方法
CN109144125A (zh) 智能温控检测设备
US10466263B2 (en) Pipetting device having two temperature sensors
JP4731987B2 (ja) 自動培養装置
JP2017037073A5 (zh)
CN106675593B (zh) 自平衡的非量化生物质处理***和控制方法
CN106035314B (zh) 骨骼标本脱脂漂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3006052B1 (en) Method for cleaning dissolution vessels and subsequent dosing of a dissolution medium, and mobile modular cleaning and dosing equip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of
CN112305156A (zh) 一种水浴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CN117043605A (zh) 自动分析装置的温度调节***
CN208398980U (zh) 一种玻璃器皿标定***
WO2020225110A1 (en) A system for processing liquid and/or solid compounds
CN107037074A (zh) 相变材料使用寿命测试***
CN207248711U (zh) 一种智能刀具耐腐蚀性检测设备
CN106829203B (zh) 一种自动加热油桶及控制方法
CN108989745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巡检***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