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6563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6563B
CN109286563B CN201811314748.3A CN201811314748A CN109286563B CN 109286563 B CN109286563 B CN 109286563B CN 201811314748 A CN201811314748 A CN 201811314748A CN 109286563 B CN109286563 B CN 109286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ggregation device
access
aggregation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4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6563A (zh
Inventor
黄渊峰
万千
甘涛
王海峰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47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6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6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传输下行数据时,只在传送网中的主用链路上承载,而备用链路闲置导致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获取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根据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节点,并通过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工业4.0、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提出,智能终端以及云服务的大量普及应用,网络的规模和流量快速激增,预计未来5~10年,宽带流量10倍的增长,连接节点数增加到百亿量级,网络和信息服务领域已经不再限于公众用户,更多的传统服务和行业应用领域成为互联网的新兴发展领域。而无线接入网互联协议化(英文全称:Internet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IP RAN)/分组传送网(英文全称:PacketTransport Network,简称:PTN)作为移动网络回传承载网,移动终端所产生的流量全部需要从该网络经流。在国家提出“提速降费”战略背景下,IPRAN/PTN网络的流量呈***性增长,网络带宽瓶颈现象逐渐呈现,需要紧急扩容方式才能满足流量带宽需求。
由于IPRAN网络在设计之初,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英文全称: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流量工程(英文全称:traffic engineering,简称:TE)的受约束的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Constraint-based Routed 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CR-LSP)保护属性,无论是核心汇聚层(交换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SPE角色)还是接入层(用户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UPE角色),对于3+3方案HOVPNV业务(主要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3rd-Generation,简称:3G)数据业务、***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4th-Generation,简称:4G)业务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5th-Generation,简称:5G)业务)流量模型均按照主备方式实现,即如图1所示网络下行流量只在传输网的主用链路上承载(备用链路闲置);其中,主用链路包括业务接入路由器CE1和核心1,备用链路包括CE2和核心2。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在传输下行数据时,只在传送网中的主用链路上承载,而备用链路闲置导致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传输下行数据时,只在传送网中的主用链路上承载,而备用链路闲置导致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获取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根据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BB对包括第一汇聚设备与第二汇聚设备;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通过将BB对下双挂的接入环上的节点进行网元归属划分,并且将该网元与备用链路相匹配,从而使得接入设备请求的业务数据需要通过该网元中的任一个节点进行传输时,可以通过备用链路传输至该接入数据接入的节点所归属的网元,进而通过该网元将下行数据传输至接入设备,提高了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同时,由于下行数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通过主用链路传输至第一汇聚设备,并由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而是直接通过备用链路传输至第二汇聚设备,并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大大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延,保证了用户在峰值时刻的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传输下行数据时,只在传送网中的主用链路上承载,而备用链路闲置导致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BB对包括第一汇聚设备与第二汇聚设备,核心网通过主用链路与第一汇聚设备连接,核心网通过备用链路与第二汇聚设备连接;处理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第一方面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第一方面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IPRAN的流量模型;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接入环上节点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接入环上节点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接入环上节点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以ASG-1(大IP,即东向主)为主的接入环各层次参数规划示例;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以ASG-2(小IP,即西向主)为主的接入环各层次参数规划示例;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接入网元VPNV4/VPNV6生成并发布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community标记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VPNV4/VPNV6带local-preference值发布给RR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RR进行路由优选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VPNV4/VPNV6反射给CE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CE进行路由优选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中转发面进行数据流量转发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10;
获取单元-101;处理单元-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网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入设备可以为智能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为具有操作***的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终端设备,或者该智能移动终端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智能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现有技术中,采用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方式的流量模型在目前流量激增的背景下缺点逐渐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若通过对隧道的标签交换路径(英文全称: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进行强制主备倒换,一是当主用LSP有任何故障,隧道又重新收敛计算,又会恢复到原来的主备方式,这种强制倒换方式只是临时处置方式;二是备用LSP的路径走了横联中继(汇聚或核心的横联),而横联的带宽有限,当倒换的环路增多时,存在带宽瓶颈,影响业务感知。
2、虽然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进行扩容可以解决用户感知问题,但整个网络的带宽利用率或承载业务的吞吐量不能有效提升,且扩容有一个周期时长,通常在满足扩容时流量已经超限,会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通过将传送网的控制面抽离,利用软件定义网络(英文全称: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简称:SDN)技术对传送网的下行数据进行灵活的路径选取,使得下行流量可以按照控制的流向流转,从而达到流量端到端的负载均衡的技术效果;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获取双挂在两台有互联的汇聚设备(英文全称:Base-Base,简称: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控制时,是基于已有的数据分析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从而预计后续可能出现的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
S102、获取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接入环上包括n个节点,那么这里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是指在峰值时刻第n-1个节点传输至第n个节点的下行流量。
S103、根据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BB对包括第一汇聚设备与第二汇聚设备,核心网通过主用链路与第一汇聚设备连接,核心网通过备用链路与第二汇聚设备连接。
S104、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可选的,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105、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主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可选的,接入环包括n个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根据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包括:
S1030、根据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排列顺序;其中,排列顺序包括每个节点对应的下行流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顺序。
S1031、根据负载均衡公式和排列顺序,计算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其中,负载均衡公式包括:
Figure GDA0002863828870000071
其中,Bi表示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Si表示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中继的下行流量,i∈[1,n]。
S1032、根据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负载均衡节点i;其中,预设条件为min{B1,......,Bi,......,Bn}。
S1033、若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
S1034、若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接入环是双挂在BB对上,即接入环有两个不同汇聚设备出口(如图4所示,两个CX600设备形成了BB对,单独的一个CX600设备为一个汇聚设备)。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我们规定左侧的CX600设备为第一汇聚设备,其与主用链路连接(由图1可知,主用链路包括CE1和核心1),右侧的CX600设备为第二汇聚设备,其与备用链路连接(由图1可知,备用链路包括CE2和核心2);另外,确定接入环中的每个节点(传输节点)归属的网元,可以使得接入环处于流量峰值时,第一汇聚设备的下行流量与第二汇聚设备的下行流量基本一致,为下一步实施流量均衡配置做出基础准备。
具体的,确定接入环中的每个节点(传输节点)归属的网元时,首先需要找到流量均衡点,通过流量均衡点将接入环上的节点划分两组连续的网元组。
如图4所示,当接入环上有大于或等于2个的节点时,确定流量均衡点的实现方式如下: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可能是多个,此处以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为1个进行说明,假设该接入环上共有n个节点(接入环上节点带链的网元默认为环网元的扩展),依序为节点1,节点2,…节点n-1,节点n(其中n≥2,且为整数),下行流量从左侧CX600流入,经流节点1,节点2,…,节点n-1,节点n,并通过网管***确定该接入在环峰值流量时对应的峰值时刻,同时确定每个节点在该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Si,即节点n-1传输至节点n的下行流量(当n等于1时,默认为CX600为节点0,即S1为CX600传输至节点1的下行流量),很明显S1>S2>…>Si-1>Si>…>Sn-1>Sn
定义:
Figure GDA0002863828870000081
如上公式所示,通过min{B1,......,Bi,......,Bn}得到一个i的值,该节点i为负载均衡点,通过节点i将接入环网元剖成两个节点组{节点1,节点2,…,节点i-1}和{节点i-1,节点i,…节点n}。通过比较两个节点组中每一个节点距离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从而判别该节点组应该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还是第二汇聚设备。
示例性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假设第一汇聚设备为东向网元,第二汇聚设备为西向网元,通过对比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的IP地址,即CX600的IP地址第四位(一般BB对IP地址前三位是一样),大的为东向设备(与主用链路连接),小的为西向设备(与备用链路连接)。如果{节点1,节点2,…,节点i-1}中每一个节点距离该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节点i-1,节点i,…节点n}中每一个节点距离该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节点1,节点2,…,节点i-1}属于东向网元EastNE,节点i-1,节点i,…节点n}属于西向网元WestNE;如果{节点1,节点2,…,节点i-1}中每一个节点距离该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节点i-1,节点i,…节点n}中每一个节点距离该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节点1,节点2,…,节点i-1}属于西向网元WestNE,{节点i-1,节点i,…节点n}属于东向网元EastNE。
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实际的应用中作为一种特例,当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上的只有两个节点时,通过比较BB对CX600的IP地址第四位(一般BB对IP地址前三位是一样),大的为东向网元,小的为西向网元。如果节点1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小于节点2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节点1属于东向网元EastNE,节点2属于西向网元WestNE;如果节点1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小于节点2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节点1属于西向网元WestNE,N2属于东向网元EastNE。
可选的,接入环包括1个节点;该方法还包括:
S106、获取峰值时刻第一汇聚设备的第一总下行流量、第二汇聚设备的第二总下行流量。
S107、当确定第一总下行流量小于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
S108、当确定第一总下行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实际的应用中作为一种特例,当双挂在BB对上的计入环上只有一个节点时,这种场景实施时间点需在S1033和S1034实施完成之后,用来补缺汇聚流量,达到核心至汇聚层的流量均衡。通过比较BB对CX600的IP地址第四位(一般BB对IP地址前三位是一样),大的为东向网元,小的为西向网元。通过比较BB对中第一汇聚设备的第一下行总流量和第二汇聚设备的第二下行总流量,如果第一下行总流量大于第二下行总流量,则节点1属于西向网元WestNE,如果第二下行总流量大于第一下行总流量,则节点1属于东向网元EastNE。
具体的,在实际的应用中,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进行流量均衡时,需要事先通过接入环归属选择原则已经找出EastNE网元组和WestNE网元组,同时要求接入层路由器与汇聚层路由器之间、汇聚层设备及CE均与路由反射器(英文全称:Route Reflector,简称:RR)之间都要建立边界网关协议(英文全称:(Border GatewayProtocol,简称:BGP)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ersion4/Version6(BGP Vpnv4/vpnv6)邻居关系。其中,流量均衡设计要点包括:
步骤1、要保证虚拟专用网络(英文全称: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快速重路由(英文全称:Fast Reroute,简称:FRR)的形成且流量走向合理(流量不走横联、不绕行)。
步骤2、确保流量的基于EastNE网元和WestNE网元的负载分担。以BGP团体属性community属性对EastNE网元和WestNE网元进行标识,以100:1标识以ASG-1(东向主)为主的EastNE网元和以ASG-2(西向主)为主的WestNE网元;以100:2标识以ASG-1(西向备)为备的WestNE网元和以ASG-2(东向备)为备的EastNE网元。如图7与图8所示(注:图7和图8中仅标识汇聚层路由器向部分接入环中路由器发布BGP路由优先级,用作规则的示例,实际部署时是要向每台接入层路由器进行设置)。
步骤3、汇聚路由器首先根据BGP community属性来确定自己的相对主备(100:1均为主,100:2均为备),然后根据以下原则设置发布路由的优先级(local-preference)。如图7与图8所示。
步骤4、对于目前汇聚层路由器成对的组网,同时考虑到未来汇聚层设备的扩展,主备汇聚路由器向主备RR发布路由优先级local-preference如表1所示(表中只是示例,local-preference值从大到小排序即可)。
发布方 接收方 local-preference
汇聚-主(相对) RR-主 600
汇聚-备(相对) RR-主 500
汇聚-主(相对) RR-备 300
汇聚-备(相对) RR-备 200
表1汇聚向RR发布路由BGP优先级设计
步骤5、当环内汇聚设备多于2台后,同一个汇聚环内的汇聚设备向主RR发布BGP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逆时针递减,从600开始,步长为10;向备RR发布是顺时针递减,从300开始,步长为10。
步骤6、RANCE向RR发布BGP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如表2所示。
发布方 接收方 local-preference
RANCE-主 RR-主 100
RANCE-备 RR-主 90
RANCE-主 RR-备 40
RANCE-备 RR-备 50
表2 RA N CE向RR发布路由BGP优先级设计
步骤7、汇聚层路由器向接入层路由器发布BGP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以汇聚对为单位,主为600,备为500;汇聚环成环后,则以汇聚环为单位,按照逆时针方向递减,从600开始,步长为10。
步骤8、接入层路由器向汇聚层路由器发布BGP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采用默认值。
步骤9、汇聚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建立BGP对等体Peer的时候增大首选值preferred-value值(设为10,默认是0)以确保汇聚路由器优选从接入路由器学习的路由(而不会优选从RR学习的路由)。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以及上述步骤1至步骤9的设计,推演控制面的VPNV4路由的优先级在网络中实现流程如下:
第一步:如图9所示东向网元在4G基站与分组网对接后,根据端口配置生成VPNV4/VPNV6路由,并发布给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
第二步:如图10所示第一汇聚设备(东向主)收到VPNV4/VPNV6路由后,标记community值100:1;第二汇聚设备(西向主)收到VPNV4/VPNV6路由后,标记community值100:2。
第三步:如图11所示第一汇聚设备根据100:1的标记,将发布给RR1(主用)的VPNV4/VPNV6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设置为600,将发布给RR2(备用)的VPNV4/VPNV6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设置为300。
第二汇聚设备根据100:2的标记,将发布给RR1(主用)的VPNV4/VPNV6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设置为500,将发布给RR2(备用)的VPNV4/VPNV6路由的local-preference值设置为200。
第四步:如图12所示RR1根据BGP路由优选原则,优选600的VPNV4/VPNV6路由(500未被优选);RR2根据BGP路由优选原则,优选300的VPNV4/VPNV6路由(200未被优选)。
第五步:如图13所示RR1将600优先级VPNV4/VPNV6路由反射给CE1和CE2,RR2将300优先级VPNV4/VPNV6路由反射给CE1和CE2。
第六步:如图14所示CE1根据BGP路由优选原则,优选600的VPNV4/VPNV6路由(300未被优选);CE2根据BGP路由优选原则,优选600的VPNV4/VPNV6路由(300未被优选)。至此,接入环东向网元始发下一跳Original nexthop为第一汇聚设备的VPNV4/VPNV6路由最后均被CE1和CE2优选。
第七步:如图15所示控制面被应用到转发面,去往该基站的数据的转发路径必经第一汇聚设备再通过接入环达到该基站。同样实现方式,西向网元的下挂基站的数据的转发路径必经第二汇聚设备再通过接入环达到该基站。从而实现了东向网元的分层的虚拟专用网络(英文全称:Hierarchy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HOVPN)业务正常流量经过东向主汇聚到达接入环东向网元,西向网元的HOVPN业务正常流量经过西向主汇聚到达接入环西向网元。
具体的,在实际的应用中,配置汇聚设备的步骤如下:
其中,在汇聚设备上(SPE角色),定义6个路由策略如下:
定义路由策略一:应用community属性为100:1。
定义路由策略二:应用community属性为100:2。
定义路由策略三: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120。
定义路由策略四: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100。
定义路由策略五:如果community值为100:1则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600;如果community值为100:2则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500。
定义路由策略六:如果community值为100:1则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300如果community值为100:2则应用local-preference优先级为200。
(2)、定义EastNE网元组和WestNE网元组
在汇聚设备(SPE角色)上进入BGP模式下,创建EastNE和WestNE两个内部组,当SPE与UPE建立BGP邻居时以SPE的环回地址建立,另为了防止路由振荡,重新建立连接需要等待300秒以后。
由于无需ipv4/ipv6的单播路由,在ipv4/ipv6地址族单播下,去使能EastNE和WestNE对等体;然后进入vpnv4/vpnv6路由配置下:
如果SPE为东向主,则与EastNE建立对等体邻居时,在入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一,在出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三,确保汇聚路由器优选从接入路由器学习的路由(而不会优选从RR学习的路由),应用学习的vpnv4/vpnv6路由的权重值为10;与WestNE建立对等体邻居时,在入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二,在出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四,确保汇聚路由器优选从接入路由器学习的路由(而不会优选从RR学习的路由),应用学习的vpnv4/vpnv6路由的权重值为10。
如果SPE为西向主,则与EastNE建立对等体邻居时,在入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二,在出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四,确保汇聚路由器优选从接入路由器学习的路由(而不会优选从RR学习的路由),应用学习的vpnv4/vpnv6路由的权重值为10;与WestNE建立对等体邻居时,在入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一,在出的方向应用路由策略三,确保汇聚路由器优选从接入路由器学习的路由(而不会优选从RR学习的路由),应用学习的vpnv4/vpnv6路由的权重值为10。
(3)、将EastNE网元添加到EastNE网元组
在上述配置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将东向网元的环回地址加入到东向网元组,西向网元的环回地址加入到西向网元组。
从而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上述设置,自行控制传送网中的下行流量的流向。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通过将BB对下双挂的接入环上的节点进行网元归属划分,并且将该网元与备用链路相匹配,从而使得接入设备请求的业务数据需要通过该网元中的任一个节点进行传输时,可以通过备用链路传输至该接入数据接入的节点所归属的网元,进而通过该网元将下行数据传输至接入设备,提高了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同时,由于下行数据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通过主用链路传输至第一汇聚设备,并由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而是直接通过备用链路传输至第二汇聚设备,并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大大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延,保证了用户在峰值时刻的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传输下行数据时,只在传送网中的主用链路上承载,而备用链路闲置导致整个传送网的带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10,如图16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双挂在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
获取单元101,还用于获取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BB对包括第一汇聚设备与第二汇聚设备,核心网通过主用链路与第一汇聚设备连接,核心网通过备用链路与第二汇聚设备连接。
处理单元102,还用于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可选的,处理单元102,还用于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接入设备时,控制主用链路将接收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经由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接入设备。
可选的,接入环包括n个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01获取的每一个节点在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排列顺序;其中,排列顺序包括每个节点对应的下行流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顺序;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负载均衡公式和排列顺序,计算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其中,负载均衡公式包括:
Figure GDA0002863828870000151
其中,Bi表示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Si表示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中继的下行流量,i∈[1,n]。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根据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负载均衡节点i;其中,预设条件为min{B1,......,Bi,......,Bn}。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若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
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若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
可选的,接入环包括1个节点;获取单元101,还用于获取峰值时刻第一汇聚设备的第一总下行流量、第二汇聚设备的第二总下行流量;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当确定获取单元101获取的第一总下行流量小于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节点归属于第一汇聚设备;处理单元102,具体用于当确定获取单元101获取的第一总下行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节点归属于第二汇聚设备。
具体的,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可以是用于执行实施例一通过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的SDN控制器。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用于支持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执行图2中的过程S101、S102、S103和S104;获取单元用于支持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与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获取单元为通信接口为例。其中,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参照图17中所示,包括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存储器503和总线504,通信接口501、处理器502通过总线504与存储器503相连。
处理器502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5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2来控制执行。通讯接口5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与遥控器的信息交互。处理器502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此外,还提供一种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包括在被执行时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方法操作的指令。另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上述计算存储媒体(或介质)。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实施例一的方法以及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双挂在汇聚设备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
获取所述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
根据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所述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所述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所述BB对包括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核心网通过主用链路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连接,所述核心网通过备用链路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连接;
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时,控制所述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下行数据经由所述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时,控制所述主用链路将接收自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下行数据经由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环包括n个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所述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包括:
根据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排列顺序;其中,所述排列顺序包括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顺序;
根据负载均衡公式和所述排列顺序,计算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其中,所述负载均衡公式包括:
Figure FDA0002863828860000021
其中,Bi表示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Si表示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中继的下行流量,i∈[1,n];
根据所述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负载均衡节点i;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min{B1,......,Bi,......,Bn};
若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
若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环包括1个节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峰值时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第一总下行流量、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第二总下行流量;
当确定所述第一总下行流量小于所述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所述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
当确定所述第一总下行流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所述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
5.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双挂在汇聚设备BB对上的接入环在指定时间段内峰值流量对应的峰值时刻;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所述接入环上的每一个节点归属的网元;其中,所述网元包括第一汇聚设备和第二汇聚设备,所述BB对包括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核心网通过主用链路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连接,所述核心网通过备用链路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时,控制所述备用链路将接收自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下行数据经由所述第二汇聚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接入设备请求的下行数据需通过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中的任一节点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时,控制所述主用链路将接收自所述核心网的所述下行数据经由所述第一汇聚设备传输至所述接入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环包括n个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确定排列顺序;其中,所述排列顺序包括所述每一个节点在所述峰值时刻中继的下行流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顺序;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负载均衡公式和所述排列顺序,计算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其中,所述负载均衡公式包括:
Figure FDA0002863828860000031
其中,Bi表示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Si表示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中继的下行流量,i∈[1,n];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节点的负载均衡值,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负载均衡节点i;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min{B1,......,Bi,......,Bn};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均小于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距离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距离,则确定所述排列顺序中第1个节点至第i-1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所述排列顺序中第i个节点至第n个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环包括1个节点;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峰值时刻所述第一汇聚设备的第一总下行流量、所述第二汇聚设备的第二总下行流量;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确定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总下行流量小于所述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所述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一汇聚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确定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总下行流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总下行流量时,确定所述节点归属于所述第二汇聚设备。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10.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数据传输的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
CN201811314748.3A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286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4748.3A CN109286563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4748.3A CN109286563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563A CN109286563A (zh) 2019-01-29
CN109286563B true CN109286563B (zh) 2021-04-16

Family

ID=6517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4748.3A Active CN109286563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65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783B (zh) * 2021-05-25 2022-04-19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259976B (zh) * 2021-06-16 2021-09-24 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的5g基站网络路径还原的方法及***
CN114696890B (zh) * 2022-03-30 2023-06-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网络及其中断处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44B (zh) * 2010-10-20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负荷分担方式的数据链路保护方法和***
CN103534982B (zh) * 2013-04-09 2016-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网络虚拟化***
US10158559B2 (en) * 2015-01-29 2018-1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y-aware heuristic approach for plac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switches in hybrid SDN networks for single link/node failure
CN107154861B (zh) * 2016-03-02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563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3052B (zh) 用于基于切片的路由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A2882535C (en) Control device discovery in networks having separate control and forwarding devices
RU2651149C2 (ru) Sdn-контроллер, система центра обработки данных и способ маршрутизируем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TW202034737A (zh) 在網路運算環境中的路由最佳化
US9807035B1 (en) Using available bandwidths of an IP fabric to intelligently distribute data
EP3399703B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load balancing,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WO2021007963A1 (zh) 路由分发方法及控制器、信息路由方法及网络节点设备
CN109286563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468408B (zh) 用于动态调整业务带宽的方法和控制中心服务器
US866717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rvival of data plane through a total control plane failure
WO2018233580A1 (zh) 一种网络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控制器及***
Lei et al. Multipath routing in SDN-based data center networks
CN108400936A (zh) 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方法
WO2023050874A1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蜻蜓网络
CN104994019B (zh) 一种用于sdn控制器的水平方向接口***
WO2015135284A1 (zh) 数据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ghani et al. Shortcut switching strategy in metro Ethernet networks
Tripathi et al. Ensuring reliability in cloud computing and comparison on IPv6 encouraged with protocols
Djurayev et al.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route metrics in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s
CN113595915A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00073A (zh) 级联端口的目标选择方法、聚合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737263B (zh) 数据中心***及数据流处理方法
Faghani et al. A new Ethernet switching method based on extended forwarding topology
CN111385182B (zh) 流量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42661A1 (zh) 通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