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6475B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6475B
CN109216475B CN201710523281.2A CN201710523281A CN109216475B CN 109216475 B CN109216475 B CN 109216475B CN 201710523281 A CN201710523281 A CN 201710523281A CN 109216475 B CN109216475 B CN 109216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ilicon substrate
diffusion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32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6475A (zh
Inventor
姚云江
孙翔
姜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32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6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6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6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6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6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01L31/02245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for metallisation wrap-through [MWT] typ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01L31/022458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for emitter wrap-through [EWT] type solar cells, e.g. interdigitated emitter-base back-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88Double glass encapsulation, e.g. photovoltaic cells arranged between front and rear glass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存在连接可靠性差、焊接材料浪费和焊接工艺繁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背板层和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硅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硅基板具有向光面、背光面和环绕于所述向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侧面电极和正面电极;所述背板层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包括金属底面和凸出金属,所述凸出金属由所述金属底面向上凸起形成;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所述金属导电件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降低了焊接难度及组件铺排的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正反面各有2到3根银主栅线作为电池的正负极,这些主栅线不仅消耗大量的银浆,同时因为遮挡入射光造成了电池效率的下降。另外,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分布在电池的上下表面,电池串联时,需要用焊带将电池片正面的电极与相邻电池片背面电极相焊联,焊接工艺繁琐,焊接材料使用较多,焊接时和后续层压工艺中容易造成电池片破损。
针对太阳能电池正面遮光损失,现有技术中,有研究人员开发了EWT(发射极环绕背接触电池)、MWT(金属环绕背接触电池)、IBC(全背接触电池)等背接触电池。这些背接触电池正面完全没有栅线(EWT电池、IBC电池)或没有主栅线(MWT电池),减少了正面遮光面积,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功率。
EWT(发射极环绕背接触电池)、MWT(金属环绕背接触电池)、IBC(全背接触电池)等背接触电池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如MWT电池和EWT电池需要在硅片上进行激光打孔,并将电极或者发射区穿过孔制做到电池背面,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制作组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焊料。而IBC电池对制作工艺要求极高,目前只有美国Sunpower公司实现了小规模量产。
针对焊接方式造成电池片损伤及焊料浪费,现有技术中,有研究人员使用了改变电极位置及特殊的铺设方式等优化方法。将丝网印刷了正反面电极的电池片沿着与细栅线垂直的方向切割成等分的小硅片(3-4份),切割后的电池片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分别位于电池片两端但不同面,然后按照瓦片式铺排方式用锡膏将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与相邻电池片的正面电极重叠串联。然而瓦片式铺排方式制作组件的方法及其容易在焊接过程和后续的层压工艺中造成电池片的破碎损伤,层叠位置处的电池片无法参与发电,造成浪费,影响组件功率。
针对以上技术不足,后续又开发了一种新型小片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通过激光将常规硅片(一般为156mm*156mm)等分切割成2-8份,制作成小片背接触电池片,电池正面无主栅线挡光,提高了组件功率;正负电极在电池背面连接,减少了焊接损坏率、减少了约2/3的焊料使用量、极大的降低了焊带热损耗,有效提高了组件功率;正负电极在电池背面连接,电池片间隙变小,且汇流条直接从电池片引出,减少了组件的总体面积,增加了组件的有效面积,进而增加了组件的功率。
以上小片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由于正负极分别位于电池片两个边缘,焊接工艺特殊,需要将两个电池片的两条电极同时平行横向焊接,焊接工艺难度极大,很容易出现焊接错位造成漏电以及整个电池矩阵变形。同时由于电池片间距小、焊带和电池片柔韧性差,电池矩阵的应力缓冲作用小,很容易在焊接、排版、层压等过程发生隐裂甚至断裂。
虽然以上各类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不同的电池片相互连接方式,现有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仍未能解决电池片之间连接可靠性差、焊接材料浪费和焊接工艺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存在连接可靠性差、焊接材料浪费和焊接工艺繁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背板层和设置在所述背板层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硅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硅基板具有向光面、背光面和环绕于所述向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侧面电极和正面电极,所述侧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正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
所述背板层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包括金属底面和凸出金属,所述凸出金属由所述金属底面向上凸起形成;
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所述金属导电件电连接,所述金属底面与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凸出金属与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底面电极,所述底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底面电极与所述侧面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与所述金属底面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金属导电件为倒T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位于所述金属底面的顶部中间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凸出金属的两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与所述凸出金属电接触。
可选地,所述金属导电件为L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位于所述金属底面的边缘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均位于所述凸出金属的同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与所述凸出金属电接触。
可选地,所述硅基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底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背光面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所述底面电极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硅基板上形成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部和第二扩散部;
所述第一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第一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侧面电极与所述第二扩散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硅基板上形成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部、第二扩散部和第三扩散部,所述第二扩散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扩散部和所述第三扩散部;
所述第一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第一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侧面电极与所述第二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三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底面电极与所述第三扩散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正面电极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由所述第一扩散部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与所述侧面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面电极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部背离所述硅基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底面电极覆盖所述第三扩散部背离所述硅基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上形成有铝背场,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铝背场上,所述铝背场和所述扩散层相互隔离。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还包括减反射层,所述减反射层覆盖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减反射层,且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形成欧姆接触。
可选地,所述背板层还包括底板和绝缘层,所述金属导电件和所述绝缘层均位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绝缘层覆盖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金属导电件***露出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白色反光层。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含有白色填料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白色填料包括白炭黑和/或钛白粉。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盖板层,所述背板层、第一胶层、太阳能电池片、第二胶层和盖板层依次层叠。
可选地,所述盖板层包括光伏玻璃层、镀膜减反射玻璃层和绒面增透玻璃层的一层或多层组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侧面电极分别从硅基板的背光面和侧面引出,同时在背板层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金属底面以及与所述侧面电极电连接的凸出金属,凸起金属同时起到对太阳能电池片定位的作用,使得太阳电池片能够在背板层上整齐排列,避免矩阵变形,所述第一电极和侧面电极能够与金属导电件形成充分的电接触,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接触内阻和减少焊料的使用,提高电池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背板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向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含有L型和倒T型金属导电件的背板层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含有倒T型金属导电件的背板层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金属导电件与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含有L型金属导电件的背板层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件与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背板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连接电路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太阳能电池片;11、硅基板;111、扩散层;1111、第一扩散部;1112、第二扩散部;1113、第三扩散部;12、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31、正面电极;1311、电极栅线;132、侧面电极;133、底面电极;14、铝背场;15、减反射层;2、背板层;21、底板;22、绝缘层;23、第一引出线路;24、第二引出线路;25、金属导电件;251、凸出金属;252、金属底面;26、中间线路;3、第二胶层;4、第一胶层;5、盖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背板层2和设置在所述背板层2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1,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包括硅基板11、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所述硅基板11具有向光面、背光面和环绕于所述向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极12位于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所述第二电极13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侧面电极132和正面电极131,所述侧面电极132位于所述硅基板11的侧面,所述正面电极131位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
如图5所示,所述背板层2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25,所述金属导电件25包括金属底面252和凸出金属251,所述凸出金属251由所述金属底面252向上凸起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金属251和所述金属底面252可以是一体结构,或是直接接触电连接的分体结构,或是通过中间媒介电连接的分体结构。
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通过所述金属导电件25电连接,所述金属底面252与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电连接,所述凸出金属251与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侧面电极132电连接。
将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的侧面电极132分别从硅基板11的背光面和侧面引出,同时在背板层2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25,所述金属导电件25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12电连接的金属底面252以及与所述侧面电极132电连接的凸出金属251,凸起金属同时起到对太阳能电池片1定位的作用,使得太阳电池片能够在背板层2上整齐排列,避免矩阵变形,所述第一电极12和侧面电极132能够与金属导电件25形成充分的电接触,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接触内阻和减少焊料的使用,提高电池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所述硅基板11在光照下能够在向光面和背光面形成不同性质的正负电荷,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用于引出所述硅基板11的正负电荷,从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片1的基本供电功能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正面电极131位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并与所述侧面电极132电连接,即所述正面电极131的一端需延伸至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靠近所述侧面电极132的边缘,用于将硅基板11向光面产生的第一类电荷传导至侧面电极132,且所述侧面电极132与所述金属导电件25的凸起金属电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金属导电件25进行电连接,此时所述正面电极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远离所述侧面电极132的边缘设置一定的间隔或绝缘,以避免所述正面电极131直接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两侧的金属导电件25,导致太阳能电池片1的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13还包括底面电极133,所述底面电极133位于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所述底面电极133与所述侧面电极132电连接。
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中,所述金属底面252与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电连接,所述凸出金属251与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侧面电极132电连接,且所述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与所述金属底面252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12和所述第二电极13的底面电极133均设置在硅基板11的背光面,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片1的背接触式安装,避免了在硅基板11的向光面形成主电极栅线1311,减少正面遮光面积,进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1的功率和光电转化效率,该设置同时也减少了不同太阳能电池片1之间的电连接的焊料使用,可通过位于背板层2的金属导电件25相互电连接,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将第二电极13设置为正面电极、侧面电极132和底面电极133的形式,将第二电极13从硅基板11的侧面引出并延伸至背光面,该第二电极13的结构加工较为简单,不需要额外进行激光打孔等操作,降低加工难度,同时侧面电极132能够增加与外部的金属导电件25的可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能够更好的导出电流。
以下结合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2描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件25及其连接设置。
所述金属导电件25为倒T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251位于所述金属底面252的顶部中间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分别位于所述凸出金属251的两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252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侧面电极132与所述凸出金属251电接触,形成串联连接。
所述硅基板11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12和所述底面电极133分别位于所述背光面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极12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所述底面电极133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板11也可采用其他的形状结构,如圆柱体、不规则结构等。
本实施例采用的矩形结构的硅基板11有利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在背板层2上的整齐排列,以减少太阳能电池片1之间的空余空间,提高太阳能电池片1的密集度,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第一电极12和所述底面电极133在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边缘位置形成平行两个条状结构,缩短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二电极13之间的焊接距离,减少焊料的使用。
如图10~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背板层2上太阳能电池片1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背板层2上还包括设置有第一引出线路23、第二引出线路24和中间线路26,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对称设置于所述背板层2上同一端部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中间线路26设置于所述背板层2上另一端部,且所述中间线路26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平行。
所述中间线路26和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导电件25,且所述中间线路26和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之间的多个所述金属导电件25呈多行多列的矩阵排布,单个列上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电件25之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1,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焊接在其中一个金属导电件25的底面金属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和侧面电极132焊接在另一个金属导电件25的底面金属和凸起金属上,且位于单个列两端的太阳能电池片1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引出线路23和中间线路26上。
所述中间线路26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导电件25,且所述中间线路26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之间的多个所述金属导电件25呈多行多列的矩阵排布,单个列上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电件25之间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1,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焊接在其中一个金属导电件25的底面金属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和侧面电极132焊接在另一个金属导电件25的底面金属和凸起金属上,且位于单个列两端的太阳能电池片1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引出线路24和中间线路26上。
其中,第一引出线路23可以为正极或者负极,第二引出线路24为与第一引出线路23相反的电极;当第一引出线路23为正极时,第二引出线路24为负极,反之亦然。
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1串联形成电池串,多个电池串相互并联形成电池组,两个电池组之间通过所述中间线路26形成串联,得到串并联的太阳能电池片1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分别由背板层2的左右两侧引出,在进行多个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连接时,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并排设置,由于所述第一引出线路23和所述第二引出线路24分别引出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两侧,可有效减少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电连接长度,从而可减少连接线缆长度,降低成本和电池内阻。
可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通过调整第一引出线路23、第二引出线路24、中间线路26和金属导电件25的位置以对太阳能电池片1形成不同的串联和/或并联的连接形式,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实现的常规替换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图8和图9描述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件25及其连接设置。
所述金属导电件25为L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251位于所述金属底面252的边缘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均位于所述凸出金属251的同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252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侧面电极132与所述凸出金属251电接触。
所述硅基板11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12和所述底面电极133分别位于所述背光面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极12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所述底面电极133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
通过该设置能够实现多个太阳能电池片1之间的纵向并列连接,且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相互串联,所述凸出金属251能够对太阳能电池片1起到定位作用,避免矩阵变形;同时所述凸出金属251能够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侧面电极132形成电接触,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金属导电件25还可实现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并联连接,例如:设置两个平行的金属导电件25,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1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第一电极12均与一个金属导电件25电连接,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1的底面电极133均与另一个金属导电件25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件和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件可分开实施,也可组合实施,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图2、图3和图4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1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板11上形成有扩散层111,所述扩散层111包括第一扩散部1111和第二扩散部1112;
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形成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具体的,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覆盖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131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电连接,从而将电子引出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
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形成于所述硅基板11的侧面,具体的,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形成于所述硅基板11的一个侧面,所述侧面电极132与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能够与所述侧面电极132形成欧姆接触,增大扩散层111与第二电极13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电池内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板11是以P型硅作为硅基体,通过热扩散的方式在P型硅基体的部分表面渗入磷元素,从而得到扩散层111。
此时,所述第一电极12为正极,与硅基体接触,导出正电荷;所述第二电极13为负极,与扩散层111接触,导出负电荷。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板11也可以是以N型硅作为硅基体,在N型硅基板11上形成扩散层111,此时,所述第一电极12为负极,与硅基体接触,导出负电荷;所述第二电极13为正极,与扩散层111接触,导出正电荷。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111还包括第三扩散层111,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和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第二扩散部1112和第三扩散部1113为所述硅基板11经热扩散得到的一体的扩散层111结构。
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形成于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具体的,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形成于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上与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交接的位置,且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仅覆盖所述背光面的部分表面,所述底面电极133与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电连接,用于增大扩散层111与第二电极13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将第二电极13引至所述硅基板11的背光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电极13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栅线1311,所述电极栅线1311由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与所述侧面电极132电连接。
多个所述电极栅线1311之间相互平行,将多个所述电极栅线1311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表面,有利于在避免对光线进行集中遮挡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所述电极栅线1311与所述第一扩散部1111的接触面积,促进第一扩散部1111上不同位置的电子流动,降低内阻。
所述电极栅线1311、所述侧面电极132、所述底面电极133和所述第一电极12可通过在所述硅基板11上印刷金属浆料后烧结制成。
所述侧面电极132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背离所述硅基板11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增大所述第二电极13与所述扩散层111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发生漏电和短路的情况,所述侧面电极132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部1112背离所述硅基板11的表面,所述底面电极133覆盖所述第三扩散部1113背离所述硅基板11的表面。
所述背光面上形成有铝背场14,所述第一电极12位于所述铝背场14上,所述铝背场14和所述扩散层111相互隔离,所述“相互隔离”指的是所述铝背场14与所述扩散层111之间留有间隙或进行绝缘设置,具体的,所述铝背场14与所述第二扩散层111和所述第三扩散层111相互隔离,由于铝背场14用于导出正电荷,而扩散层111用于导出负电荷,避免所述铝背场14和所述扩散层111直接接触,可避免造成漏电。所述铝背场14可由含铝浆料涂覆在所述第一硅型部的表面并烧结得到,通过在所述第一硅型部形成铝背场14,能够形成高铝浓度掺杂的P+层,减少少数载流子在背面复合的概率,有利于硅基板11与第一电极12之间的电流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铝背场14也可由其他材料形成的背场代替,如硼背场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还包括减反射层15,所述减反射层15覆盖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131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减反射层15,且所述正面电极131与所述硅基板11的向光面形成欧姆接触,具体的,所述正面电极131通过金属浆料印刷在减反射层15表面,在烧结过程中,正面电极131的金属浆料会烧穿下方的反射层进而和硅基板11发生反应形成欧姆接触。
所述减反射层15为透明层,可由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磁控溅射法制得,其作用是减少所述硅基板11对太阳光线的反射,提高光线利用率。
以下结合图1、图5和图13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结构。
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背板层2、第一胶层4、第二胶层3、盖板层5以及如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所述背板层2、第一胶层4、太阳能电池片1、第二胶层3和盖板层5依次层叠。
所述第一胶层4和第二胶层3各自独立地选自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透明硅胶层和聚烯烃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如图1所示,所述背板层2还包括底板21和绝缘层22,所述金属导电件25和所述绝缘层22均位于所述底板21顶部,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由所述金属导电件25实现电连接,所述绝缘层22覆盖于所述底板21上所述金属电路层***露出的区域。
上述背板层2和太阳能电池片1的组装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降低了焊接难度及组件铺排的操作难度,避免了在焊接和铺排过程中造成的短路、漏电、矩阵变形及断裂等安全隐患问题。
所述绝缘层22为白色反光层,从穿过盖板层5入射到太阳能电池片1之间间隙的光线,在白色反光层反射后入射到盖板层5,再由盖板层5继续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片1上利用,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光子的利用率,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22为含有白色填料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白色填料包括白炭黑和钛白粉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氟碳树脂层、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层、聚偏氟乙烯层、聚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层、氟碳树脂改性聚合物层、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改性聚合物层、聚偏氟乙烯改性聚合物层、聚乙烯改性聚合物层和聚四氟乙烯改性聚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具有高反射性,耐老化性优异等特点。
所述的白色反光层通过涂覆、印刷、喷涂等加工工艺紧密附着在所述底板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层5包括光伏玻璃层、镀膜减反射玻璃层和绒面增透玻璃层的一层或多层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层和设置在所述背板层上的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硅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硅基板具有向光面、背光面和环绕于所述向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侧面电极和正面电极,所述侧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正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
所述背板层上设置有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包括金属底面和凸出金属,所述凸出金属由所述金属底面向上凸起形成;
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所述金属导电件电连接,所述金属底面与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凸出金属与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底面电极,所述底面电极位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底面电极与所述侧面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与所述金属底面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件为倒T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位于所述金属底面的顶部中间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凸出金属的两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与所述凸出金属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件为L型结构,所述凸出金属位于所述金属底面的边缘位置并向上凸起,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片中,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底面电极均位于所述凸出金属的同侧并与所述金属底面电接触,且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侧面电极与所述凸出金属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板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底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背光面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所述底面电极沿所述背光面的端部边缘延伸形成条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板上形成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部和第二扩散部;
所述第一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第一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侧面电极与所述第二扩散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板上形成有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部、第二扩散部和第三扩散部,所述第二扩散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扩散部和所述第三扩散部;
所述第一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第一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侧面,所述侧面电极与所述第二扩散部电连接;
所述第三扩散部形成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所述底面电极与所述第三扩散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极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栅线,所述电极栅线由所述第一扩散部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并与所述侧面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电极覆盖所述第二扩散部背离所述硅基板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电极覆盖所述第三扩散部背离所述硅基板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板的背光面上形成有铝背场,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铝背场上,所述铝背场和所述扩散层相互隔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还包括减反射层,所述减反射层覆盖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所述正面电极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减反射层,且所述正面电极与所述硅基板的向光面形成欧姆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层还包括底板和绝缘层,所述金属导电件和所述绝缘层均位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绝缘层覆盖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金属导电件***露出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白色反光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含有白色填料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白色填料包括白炭黑和/或钛白粉。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盖板层,所述背板层、第一胶层、太阳能电池片、第二胶层和盖板层依次层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层包括光伏玻璃层、镀膜减反射玻璃层和绒面增透玻璃层的一层或多层组合。
CN201710523281.2A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Active CN109216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3281.2A CN109216475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3281.2A CN109216475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6475A CN109216475A (zh) 2019-01-15
CN109216475B true CN109216475B (zh) 2020-05-22

Family

ID=6497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3281.2A Active CN109216475B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64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965B (zh) * 2020-11-19 2022-06-03 晶科绿能(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具有延伸电极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0122A (en) * 1976-05-26 1978-08-2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gh-intensity, solid-state-solar cell device
CN205863187U (zh) * 2016-06-30 2017-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863186U (zh) * 2016-06-30 2017-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9990B2 (ja) * 2015-09-28 2018-10-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及びソーラー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0122A (en) * 1976-05-26 1978-08-2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gh-intensity, solid-state-solar cell device
CN205863187U (zh) * 2016-06-30 2017-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863186U (zh) * 2016-06-30 2017-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6475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8652B1 (ko) 태양 전지
KR20140003691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리본 결합체
CN103489934A (zh) 一种双面透光的局部铝背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62431A (ko) 태양전지
EP3588585B1 (en) P-type perc double-sided solar cell, assembly thereof, system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US11961930B2 (en)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hotovoltaic assembly
US20190305155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23179703A (ja) 背面接触電池の電極構造、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システム
KR101612133B1 (ko) Mwt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690308A (zh) 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US20190131475A1 (en) Photovoltaic cell,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hotovoltaic cell
KR20140095658A (ko) 태양 전지
CN108922934B (zh) 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08987510B (zh) 网格状单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08615775B (zh) 一种叉指背接触异质结单晶硅电池
US20180294367A1 (en)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N1092164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NL2033481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KR20100130931A (ko)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564974B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CN107579122B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CN209785947U (zh) Mwt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电池组件
JP6298152B2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6178280A (ja) 太陽電池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20081417A (ko)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