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9612A -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9612A
CN109209612A CN201811101983.2A CN201811101983A CN109209612A CN 109209612 A CN109209612 A CN 109209612A CN 201811101983 A CN201811101983 A CN 201811101983A CN 109209612 A CN109209612 A CN 109209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water tank
temperature
side wall
thermost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19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化锴
潘伟生
李怿
常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am Power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eam Power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am Power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eam Power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19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09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09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9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4Arrangements of liquid pipes o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车辆的水箱包括:隔热箱体;隔板,所述隔板为相变材料板,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内部,以在所述隔热箱体内部形成流道。由此,通过设置隔热箱体和相变材料制成的隔板,可以避免隔热箱体内的冷却液与外部环境换热,而且隔板还可以使得水箱内的冷却液维持在一个恒温的状态,从而可以解决发动机冷启动所导致的燃料浪费和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动机技术也日新月异,而发动机冷却***却没有更多的改进,众所周知,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发动机的启动方式存在排放不达标和燃料消耗大的问题,而且此种启动方式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保障发动机的正常使用,一些国内外厂家研制了发动机预热装置或远程遥控启动装置,这样可以提前启动发动机以进行预热。但是,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动机预热所带来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燃料消耗、排放等问题。
另外,由于空间和成本的限制,发动机冷却***往往做的比较保守,如果发动机长时间连续处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上升,将导致冷却液沸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水箱,该水箱可以提供恒温的冷却液,从而可以解决燃料消耗、排放等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水箱,包括:隔热箱体;隔板,所述隔板为相变材料板,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内部,以在所述隔热箱体内部形成流道。
由此,通过设置隔热箱体和相变材料制成的隔板,可以避免隔热箱体内的冷却液与外部环境换热,而且隔板还可以使得水箱内的冷却液维持在一个恒温的状态,如此的话,在发动机冷启动时,水箱内的冷却液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加热发动机,可以使得发动机达到工作的理想温度,从而可以解决发动机冷启动所导致的燃料浪费和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在发动机长时间大负荷运转的工况下,水箱内的冷却液可以快速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可以避免发动机的冷却液沸腾,从而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如此设置的水箱还可以将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控制的更为准确,使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变化范围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热箱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连通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闭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箱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CAN总线接口、温度采集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水箱处的水温,所述功率输出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所述CAN总线接口、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和所述功率输出电路均与所述单片机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开闭阀为节温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功率输出电路为MOS管,所述MOS管选择性地加热所述节温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热箱体内和/或所述节温器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止回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进口,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出口,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交错设置,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四侧壁间隔预定距离,且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三侧壁间隔预定距离,以形成所述流道。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包括: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发动机、泵体、膨胀水箱、散热器和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和所述的水箱,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水箱并联设置,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水箱选择性地流过冷却液。
根据本发明的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述发动机停机前,节温器切断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的连通,以及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的连通;S2、在所述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第一设定阀值的关系: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阀值,所述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向所述发动机供应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定阀值为在所述发动机停机前的所述水箱内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3、在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设定阀值时,所述节温器切断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的连通,以及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阀值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阀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S4、在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设定阀值时,所述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加热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阀值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阀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步骤S2-S4中,当所述隔板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大于K1时,开启所述节温器;且当所述隔板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小于K2时,关闭所述节温器。
根据本发明的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述发动机工作时,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所述发动机并冷却的所述冷却液温度超过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温度,则判定所述发动机需降温;S2、开启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参与循环;S3、再次判断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仍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所述发动机并冷却的所述冷却液温度超过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温度,则重复步骤S1和S2;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工作温度阀值,关闭所述节温器。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发动机冷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箱和第一管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冷却***100;
水箱10;
隔热箱体1;进口11;出口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第四侧壁16;
隔板2;流道3;节温器4;温度传感器5;电子控制单元6;流量传感器7;止回阀8;
发动机20;泵体30;膨胀水箱40;散热器50;第一管路60;风扇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水箱10,该水箱10应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100,该水箱10用于给发动机20提供适宜温度的冷却液。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水箱10包括:隔热箱体1和隔板2,隔热箱体1起到隔离外部环境温度的作用,这样水箱10内部和外部可以为两种温度,隔热箱体1可以防止水箱10内部的冷却液与外部环境换热。隔热箱体1可以由隔热材料直接制成,也可以夹设有隔热材料,例如,隔热箱体1可以包括外壳、内壳和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夹设在外壳和内壳之间。
隔板2为相变材料板,换言之,隔板2由相变材料制成,这样隔板2具有相变材料的性能,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
如图2所示,隔板2为多个,多个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更多个。多个隔板2设置于隔热箱体1内部,以在隔热箱体1内部形成流道3。例如,隔板2可以固定在隔热箱体1的侧壁内表面上,这样隔板2可以将隔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隔离成多个依次相连的小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流动冷却液的流道3。
由此,通过设置隔热箱体1和相变材料制成的隔板2,可以避免隔热箱体1内的冷却液与外部环境换热,而且隔板2还可以使得水箱10内的冷却液维持在一个恒温的状态,如此的话,在发动机20冷启动时,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加热发动机20,可以使得发动机20达到工作的理想温度,从而可以解决发动机20冷启动所导致的燃料浪费和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在发动机20长时间大负荷运转的工况下,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可以快速降低发动机20的温度,可以避免发动机20的冷却液沸腾,从而可以延长发动机20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此设置的水箱10还可以将发动机20的冷却液温度控制得更加准确,使发动机20冷却液温度变化范围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隔热箱体1具有进口11和出口12,流道3连通在进口11和出口12之间,这样隔板2可以起到隔开进口11和出口12的作用,从而可以进入到隔热箱体1内部的冷却液在流道3内流动,可以增加冷却液的流动距离,进而可以使得冷却液流动更加平稳顺畅。
进口11和出口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闭阀。开闭阀可以设置在进口11处,开闭阀也可以设置在出口12处,如图2所示,开闭阀还可以为两个,两个开闭阀分别设置在进口11和出口12处。开闭阀用于控制进口11或出口12的开闭,在发动机20未工作时,开闭阀可以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使得水箱10内的冷却液不与外部管路连通,这样使得水箱10处于关闭且恒温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2所示,开闭阀可以为节温器4,节温器4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其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热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液体的流动。节温器4根据温度变化即可改变其开闭状态,这样可以使得水箱10控制简单,而且节温器4的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水箱10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6,电子控制单元6包括:单片机、CAN总线接口、温度采集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温度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水箱10处的水温,水箱10处的水温可以为隔热箱体1内部冷却液的温度,也可以是隔热箱体1外冷却液的温度。功率输出电路用于控制节温器4的开闭,CAN总线接口、温度采集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均与单片机相连。CAN总线接口用于连接CAN总线,CAN总线可以获得发动机20转速、转矩及水温数据,然后再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可以根据所收集的车辆工况信息控制节温器4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使得水箱10在发动机冷却***100中工作合理,能够更好地为发动机20提供适宜温度的冷却液。
优选地,功率输出电路为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MOS管选择性地加热节温器4。MOS管工作可靠性好,易于控制。
其中,如图2所示,隔热箱体1内和/或节温器4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与温度采集电路电连接。例如,进口11的上游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该温度传感器5可以邻近节温器4设置,该温度传感器5可以用于了解进入到隔热箱体1之前的冷却液温度。又如,隔热箱体1内部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该温度传感器5可以用于检测隔热箱体1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如此设置的温度传感器5可以有利于单片机准确了解冷却液的温度,可以更好地合理的控制发动机20处的冷却液温度,可以使得发动机20的工作效率更好,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隔热箱体1的出口12处设置有止回阀8。止回阀8可以避免从出口12流出的冷却液回流到隔热箱体1内部,从而可以使得发动机冷却***100工作可靠温度。
节温器4的下游和进口11的上游之间可以设置有流量传感器7,流量传感器7可以控制流入隔热箱体1内部的冷却液流量。
如图2所示,多个隔板2在隔热箱体1内部交错设置,以形成蜿蜒延伸的流道3。
下面再结合图2详细描述一下隔热箱体1的具体结构,以及隔板2在隔热箱体1内的布置情况。
隔热箱体1包括: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之间,第一侧壁13设置有进口11,第二侧壁14设置有出口12,隔板2在第三侧壁15和第四侧壁16之间交错设置,设置于第三侧壁15的隔板2与第四侧壁16间隔预定距离,且设置于第四侧壁16的隔板2与第三侧壁15间隔预定距离,以形成流道3。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包括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发动机20、泵体30、膨胀水箱40、散热器50和水箱组件,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管路60和的水箱10,第一管路60和水箱10并联设置,第一管路60和水箱10选择性地流过冷却液。其中,发动机20、泵体30、膨胀水箱40、散热器50和水箱组件可以按照顺序依次相连成一个循环回路。
具体地,第一管路60和水箱10的上游可以通过一个三通阀与散热器50相连,第一管路60和水箱10的下游可以通过另一个三通阀与发动机20相连。
还有,散热器50的前侧可以设置风扇70,以加快散热器50的散热效率。该风扇70可以为电子风扇70。
下面以图1所示的发动机冷却***100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发动机冷却***100的工作原理。
在发动机20冷启动前,节温器4处于关断状态,散热器50的出水管与第一管路60相连通,由于隔热箱体1的保温作用和相变材料的恒温作用,隔热箱体1内部储存了温度较高的冷却液。
当发动机20启动后,电子控制单元6控制节温器4开启,散热器50的出水管与水箱10连通,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可以快速加热发动机20,从而可以实现发动机20的热启动。
当相变材料中固相比例小于25%时,再次关断节温器4,冷却液经第一管路60流通。
当发动机20过温,冷却液经水箱10降温。
下面参考图3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发动机20停机前,节温器4切断水箱10与散热器50的连通,以及水箱10与发动机20的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动机20停机前,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相同,一般温度在75-85℃之间,发动机20停机后,电子节温器4关闭,水箱10处于封闭状态,而且由于隔热箱体1和隔板2的作用,水箱10可以维持在该温度一段时间,选择的隔热箱体1的壁厚和相变材料的质量需要满足在最低环境温度条件下,相变材料在10小时内不能全部液相转为固相为宜,这样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可以维持在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选择为正常工作时经冷却后的发动机20冷却液温度。
S2、在发动机20再次启动时,判断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与第一设定阀值的关系:如果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阀值,节温器4将水箱10与发动机20连通,以及将水箱10与散热器50连通,以向发动机20供应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动机20再次启动时,由于低温环境造成发动机20及管路内冷却液温度较低,而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较高,电子控制单元6通过CAN总线接收发动机20水温信号,当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阀值时开启节温器4,冷却液经水箱10内部流通,并在泵体30的作用下,高温冷却液和低温冷却液在管路中快速混合,从而可以有效升高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其中,第一设定阀值为在发动机20停机前的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如此设置的第一设定阀值合理,而且能够有利于水箱10向发动机20内供应高温冷却液。
S3、在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设定阀值时,节温器4切断水箱10与散热器50的连通,以及水箱10与发动机20的连通。此时,关闭节温器4,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不再在水箱10内流通,从而可以有利于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快速升高到发动机20最佳工作温度,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20的燃油经济性。
S4、在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设定阀值时,节温器4将水箱10与散热器50连通,以及将水箱10与发动机20连通,其中,第二设定阀值高于第一设定阀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定阀值可以为发动机20最佳工作温度,这样在发动机20达到最佳工作温度之后,节温器4打开水箱10,从而可以使得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经过水箱10,以提高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
在步骤S2-S4中,当隔板2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大于K1时,开启节温器4;而且当隔板2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小于K2时,关闭节温器4。相变材料中固相和液相比例达到设定阈值K时,关闭节温器4,本实施实例中为防止节温器4的频繁开关,将K值设定为开启值K1和关闭值K2。在发动机20正常工作时,当固相和液相比例大于K1,再次开启节温器4,为相变材料加热,直至固相和液相比例小于K2,关闭节温器4。K值的设定保证水箱10内的相变材料始终处于固相和液相混合的形态,确保发动机20冷启动时放热及发动机20过温时吸热的需要。
下面参考图4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的控制方法。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发动机20工作时,判断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如果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发动机20并冷却的冷却液温度超过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则判定发动机20需降温。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动机20长时间且大负荷工作时,则会出现上述状态。
S2、开启节温器4,将水箱10与散热器50连通,以及将水箱10与发动机20连通,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参与循环。由此,水箱10内的冷却液可以加快降低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发动机20内的温度逐渐向工作温度阀值靠近。
S3、再次判断判断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
如果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仍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发动机20并冷却的冷却液温度超过水箱10内的冷却液温度,则重复步骤S1和S2。
如果发动机20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工作温度阀值,关闭节温器4。其中,由于环境或散热器50工况的变化,可能出现发动机20水温超过设定的工作温度阈值且冷却后的冷却液温度低于水箱10内部相变材料相变温度的情况,此时无需水箱10的参与,关闭节温器4。
由此,通过采用上述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20在长时间且大负荷工作后的工作温度,可以延长发动机20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发动机20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箱体;
隔板,所述隔板为相变材料板,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内部,以在所述隔热箱体内部形成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箱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连通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闭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CAN总线接口、温度采集电路和功率输出电路,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水箱处的水温,所述功率输出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所述CAN总线接口、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和所述功率输出电路均与所述单片机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阀为节温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出电路为MOS管,所述MOS管选择性地加热所述节温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箱体内和/或所述节温器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处设置有止回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箱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进口,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出口,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交错设置,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四侧壁间隔预定距离,且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三侧壁间隔预定距离,以形成所述流道。
9.一种发动机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发动机、泵体、膨胀水箱、散热器和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箱,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水箱并联设置,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水箱选择性地流过冷却液。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发动机停机前,节温器切断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的连通,以及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的连通;
S2、在所述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第一设定阀值的关系: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阀值,所述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向所述发动机供应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阀值为在所述发动机停机前的所述水箱内的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在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一设定阀值时,所述节温器切断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的连通,以及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的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阀值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阀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在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二设定阀值时,所述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加热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其中,所述第二设定阀值高于所述第一设定阀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S4中,当所述隔板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大于K1时,开启所述节温器;且当所述隔板内的相变材料的固相和液相比例小于K2时,关闭所述节温器。
15.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发动机工作时,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所述发动机并冷却的所述冷却液温度超过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温度,则判定所述发动机需降温;
S2、开启节温器,将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将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参与循环;
S3、再次判断判断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与工作温度阀值之间的关系:
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仍超过工作温度阀值且流出所述发动机并冷却的所述冷却液温度超过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温度,则重复步骤S1和S2;
如果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工作温度阀值,关闭所述节温器。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
CN201811101983.2A 2018-09-20 2018-09-20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ending CN109209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1983.2A CN109209612A (zh) 2018-09-20 2018-09-20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1983.2A CN109209612A (zh) 2018-09-20 2018-09-20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9612A true CN109209612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8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1983.2A Pending CN109209612A (zh) 2018-09-20 2018-09-20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961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65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发动机及车辆
CN104989548A (zh) * 2015-06-08 2015-10-21 浙江大学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暖机***及其方法
CN105804852A (zh) * 2016-04-15 2016-07-27 金玮 一种新型内燃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6842A (zh) * 2018-02-02 2018-07-3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相变蓄热器的汽车动力电池低温辅助加热装置
CN108368769A (zh) * 2015-08-20 2018-08-03 哈金森公司 车辆上的冷却回路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65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发动机及车辆
CN104989548A (zh) * 2015-06-08 2015-10-21 浙江大学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暖机***及其方法
CN108368769A (zh) * 2015-08-20 2018-08-03 哈金森公司 车辆上的冷却回路和方法
CN105804852A (zh) * 2016-04-15 2016-07-27 金玮 一种新型内燃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6842A (zh) * 2018-02-02 2018-07-3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相变蓄热器的汽车动力电池低温辅助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3269B (zh) 发动机冷却***的蓄热装置
CN200989235Y (zh) 发动机冷却***
CN109795312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
CN101970824B (zh) 用于改进的发动机工作的热管理
CN103362627A (zh) 发动机冷却***控制
CN103362629A (zh) 发动机冷却***控制
CN105019996A (zh) 发动机冷却***膨胀储液器
CN101196135B (zh) 发动机冷却***
CN109915249A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1729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5351065A (zh) 一种带双膨胀水壶的发动机双循环冷却***改进结构
CN105179066A (zh) 一种包括有辅助水泵的发动机冷却***改进结构
CN105257385A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冷却***改进结构
CN105179064A (zh)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发动机冷却***改进结构
CN217207674U (zh) 一种发动机与变速箱协同热管理***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03172140A (ja)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339141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冷却***
CN107255046B (zh) 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及其操作方法
CN209293902U (zh)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和车辆
CN105179062A (zh) 一种带双膨胀水壶的双循环冷却***改进结构
CN205477878U (zh)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新型智能冷却***
CN109209612A (zh) 车辆的水箱、发动机冷却***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09595064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水路循环结构
WO2007087124A1 (en) Auxiliary power unit heating system
CN209067399U (zh) 一种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外部热管理循环管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