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9150A - 智能接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接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9150A
CN109149150A CN201810885690.1A CN201810885690A CN109149150A CN 109149150 A CN109149150 A CN 109149150A CN 201810885690 A CN201810885690 A CN 201810885690A CN 109149150 A CN109149150 A CN 109149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ed
gap
bar
integrat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56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9150B (zh
Inventor
李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an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8856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9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9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9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9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9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 H01R4/4872Coil spring axially compressed to retain wire end

Landscapes

  • Toy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接线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孔、箱体、把手、接口锁紧机构、控制按钮、控制面板、接电孔、防漏电板,接口锁紧机构设于箱体顶端面,箱体和接口锁紧机构采用间隙配合,接口锁紧机构由接口槽、锁紧装置、换向装置、动力装置、旋钮装置、推球装置、辅助装置、传动装置、活塞装置、开关弹簧组成,旋钮装置右侧设有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和旋钮装置相互啮合,辅助装置右侧底部设有活塞装置,活塞装置和辅助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活塞装置左侧安装有推球装置,使用人员能够调节装置对接线的松紧度,从而防止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到接线后接线脱落,使用人员无需经常重新接入接线,避免了使用人员不必要的麻烦。

Description

智能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智能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佛市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使用人员接入输出接线时,接线容易掉落,使用人员稍微触碰后便会脱落,使用人员需要重新接入接线,浪费使用人员时间,并且为使用人员造成大量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接线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孔、箱体、把手、接口锁紧机构、控制按钮、控制面板、接电孔、防漏电板,所述的散热孔设于箱体左侧,所述的箱体和散热孔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箱体顶端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和箱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箱体前端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按钮,所述的控制按钮和控制面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控制面板底部设有防漏电板,所述的防漏电板和控制面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防漏电板前端面设有接电孔,所述的接电孔和防漏电板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设于箱体顶端面,所述的箱体和接口锁紧机构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由接口槽、锁紧装置、换向装置、动力装置、旋钮装置、推球装置、辅助装置、传动装置、活塞装置、开关弹簧组成,所述的旋钮装置右侧设有辅助装置,所述的辅助装置和旋钮装置相互啮合,所述的辅助装置右侧底部设有活塞装置,所述的活塞装置和辅助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左侧安装有推球装置,所述的旋钮装置底部设有开关弹簧,所述的开关弹簧和旋钮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开关弹簧右侧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和开关弹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右侧设有换向装置,所述的换向装置和动力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换向装置右侧底部设有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和换向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锁紧装置右侧设有接口槽,所述的接口槽和锁紧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锁紧装置由受力杆、锁紧板、伸缩弹簧组成,所述的锁紧板左侧设有受力杆,所述的受力杆和锁紧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受力杆右侧设有伸缩弹簧,所述的伸缩弹簧和受力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受力杆和换向装置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换向装置由上换向轴、推板杆、连杆、下换向轴、换向杆、轴杆组成,所述的轴杆底部右侧设有换向杆,所述的换向杆和轴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换向杆左侧设有上换向轴,所述的上换向轴通过换向杆和轴杆连接,所述的上换向轴底部设有连杆,所述的连杆和上换向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杆底部设有下换向轴,所述的下换向轴通过连杆和上换向轴连接,所述的下换向轴上设有推板杆,所述的推板杆和下换向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板杆和受力杆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装置由电机开关、马达电机、锥形齿轮、扇形齿轮、电机轴杆、电机轴组成,所述的电机开关右侧设有马达电机,所述的马达电机和电机开关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右侧设有锥形齿轮,所述的锥形齿轮和马达电机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锥形齿轮右侧设有扇形齿轮,所述的扇形齿轮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扇形齿轮右侧设有电机轴杆,所述的电机轴杆和扇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电机轴杆右侧设有电机轴,所述的上电机轴和电机轴杆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旋钮装置由旋钮、蜗杆、短旋转杆、长旋转杆组成,所述的旋钮底部设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和旋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底部左侧设有长旋转杆,所述的长旋转杆和蜗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长旋转杆右侧安装有短旋转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推球装置由推球槽、重力球、推球弹簧、弹簧板、连接杆、推球板组成,所述的推球槽内部设有重力球,所述的和推球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重力球左侧设有推球弹簧,所述的推球弹簧和重力球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球弹簧左侧设有弹簧板,所述的弹簧板和推球弹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弹簧板左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左侧设有推球板,所述的推球板和连接杆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辅助装置由辅助齿轮、辅助转盘、半弧滑槽、滑轴、辅助拉绳组成,所述的辅助齿轮上设有辅助拉绳,所述的辅助拉绳和辅助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拉绳右侧设有辅助转盘,所述的辅助转盘通过辅助拉绳和辅助齿轮连接,所述的辅助转盘上固定设有半弧滑槽,所述的半弧滑槽上设有滑轴,所述的滑轴和半弧滑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轴和活塞装置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动装置由上传动齿轮、横向齿条、下传动齿轮、下滑块、阻挡杆、竖向齿条组成,所述的上传动齿轮右侧设有竖向齿条,所述的竖向齿条和上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竖向齿条右侧设有下滑块,所述的下滑块和竖向齿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传动齿轮底部设有下传动齿轮,所述的下传动齿轮和上传动齿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传动齿轮底部设有横向齿条,所述的横向齿条和下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的横向齿条右侧设有阻挡杆,所述的阻挡杆和横向齿条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活塞装置由活塞块、活塞杆、活塞槽组成,所述的活塞杆底部设有活塞块,所述的活塞块和活塞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块设于活塞槽内部,所述的活塞块和活塞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杆和滑轴为一体化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使用人员握住旋钮旋转后位于旋钮底部的蜗杆受力自身开始旋转,蜗杆旋转后位于蜗杆右侧的辅助齿轮和蜗杆相互啮合后自身开始旋转,辅助齿轮旋转后通过辅助拉绳拉动位于辅助齿轮右侧的辅助转盘进行旋转,辅助转盘旋转后位于辅助转盘上的滑轴跟随辅助转盘在半弧滑槽内部进行向下滑动,带动通过活塞杆带动活塞块在活塞槽内部向下压同时位于蜗杆底部的长旋转杆和短旋转杆互换方位,在互换的过程中推球弹簧不受到短旋转杆的阻挡后释放自身压力,从而推动右侧的重力球在推球槽内部滚动滚入活塞槽内部,活塞块受到活塞杆力后压动重力球向下滑动,重力球撞击到底部的下滑块后下滑块受力向下移动,下滑块移动后带动左侧的竖向齿条向下移动,竖向齿条和上上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上传动齿轮进行旋转,上传动齿轮旋转后带动底部的下传动齿轮进行旋转,下传动齿轮旋转后和横向齿条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横向齿条往右侧推动,横向齿条推动的过程中碰撞到阻挡杆,然后阻挡杆受力倾斜,阻挡杆倾斜后伸缩弹簧由于不受到阻挡杆力的阻挡后释放自身压力,同时在长旋转杆和短旋转杆互换后位于长旋转杆底部的开关弹簧释放自身压力带动电机开关向下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的开关,马达电机开关打开后马达电机带动右侧的锥形齿轮进行旋转,锥形齿轮旋转后和扇形齿轮相互啮合,带动扇形齿轮进行旋转,扇形齿轮旋转后位于扇形齿轮右侧的电机轴杆和扇形齿轮相互啮合,带动电机轴杆进行旋转,电机轴杆旋转后和电机轴相互配合从而电机轴自身旋转,电机轴旋转后带动底部的轴杆进行旋转,轴杆受力旋转后通过左侧的换向杆带动左侧的上换向轴进行旋转,上换向轴旋转后通过底部的连杆带动上换向轴底部的下换向轴旋转,下换向轴旋转后位于下换向轴上的推板杆往右侧旋转,从而和伸缩弹簧同时推动受力杆,受力杆受力后带动右侧的锁紧板对***接口槽的接线进行锁紧,有效的防止了接线脱落。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使用人员能够调节装置对接线的松紧度,从而防止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到接线后接线脱落,使用人员无需经常重新接入接线,避免了使用人员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接口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接口锁紧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接口锁紧机构的使用过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智能接线装置接口锁紧机构的部件细化图。
图中:散热孔-1、箱体-2、把手-3、接口锁紧机构-4、控制按钮-5、控制面板-6、接电孔-7、防漏电板-8、接口槽-41、锁紧装置-42、换向装置-43、动力装置-44、旋钮装置-45、推球装置-46、辅助装置-47、传动装置-48、活塞装置-49、开关弹簧-410、受力杆-421、锁紧板-422、伸缩弹簧-423、上换向轴-431、推板杆-432、连杆-433、下换向轴-434、换向杆-435、轴杆-436、电机开关-441、马达电机-442、锥形齿轮-443、扇形齿轮-444、电机轴杆-445、电机轴-446、旋钮-451、蜗杆-452、短旋转杆-453、长旋转杆-454、旋钮-451、蜗杆-452、短旋转杆-453、长旋转杆-454、推球槽-461、重力球-462、推球弹簧-463、弹簧板-464、连接杆-465、推球板-466、辅助齿轮-471、辅助转盘-472、半弧滑槽-473、滑轴-474、辅助拉绳-475、上传动齿轮-481、横向齿条-482、下传动齿轮-483、下滑块-484、阻挡杆-485、竖向齿条-486、活塞块-491、活塞杆-492、活塞槽-4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智能接线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孔1、箱体2、把手3、接口锁紧机构4、控制按钮5、控制面板6、接电孔7、防漏电板8,所述的散热孔1设于箱体2左侧,所述的箱体2和散热孔1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箱体2顶端设有把手3,所述的把手3和箱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箱体2前端面安装有控制面板6,所述的控制面板6上设有控制按钮5,所述的控制按钮5和控制面板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控制面板6底部设有防漏电板8,所述的防漏电板8和控制面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防漏电板8前端面设有接电孔7,所述的接电孔7和防漏电板8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4设于箱体2顶端面,所述的箱体2和接口锁紧机构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4由接口槽41、锁紧装置42、换向装置43、动力装置44、旋钮装置45、推球装置46、辅助装置47、传动装置48、活塞装置49、开关弹簧410组成,所述的旋钮装置45右侧设有辅助装置47,所述的辅助装置47和旋钮装置45相互啮合,所述的辅助装置47右侧底部设有活塞装置49,所述的活塞装置49和辅助装置4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49左侧安装有推球装置46,所述的旋钮装置45底部设有开关弹簧410,所述的开关弹簧410和旋钮装置4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开关弹簧410右侧设有动力装置44,所述的动力装置44和开关弹簧4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44右侧设有换向装置43,所述的换向装置43和动力装置4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换向装置43右侧底部设有锁紧装置42,所述的锁紧装置42和换向装置4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锁紧装置42右侧设有接口槽41,所述的接口槽41和锁紧装置4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锁紧装置42由受力杆421、锁紧板422、伸缩弹簧423组成,所述的锁紧板422左侧设有受力杆421,所述的受力杆421和锁紧板4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受力杆421右侧设有伸缩弹簧423,所述的伸缩弹簧423和受力杆4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受力杆421和换向装置4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换向装置43由上换向轴431、推板杆432、连杆433、下换向轴434、换向杆435、轴杆436组成,所述的轴杆436底部右侧设有换向杆435,所述的换向杆435和轴杆43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换向杆435左侧设有上换向轴431,所述的上换向轴431通过换向杆435和轴杆436连接,所述的上换向轴431底部设有连杆433,所述的连杆433和上换向轴43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杆433底部设有下换向轴434,所述的下换向轴434通过连杆433和上换向轴431连接,所述的下换向轴434上设有推板杆432,所述的推板杆432和下换向轴4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板杆432和受力杆4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44由电机开关441、马达电机442、锥形齿轮443、扇形齿轮444、电机轴杆445、电机轴446组成,所述的电机开关441右侧设有马达电机442,所述的马达电机442和电机开关44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442右侧设有锥形齿轮443,所述的锥形齿轮443和马达电机4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锥形齿轮443右侧设有扇形齿轮444,所述的扇形齿轮444和锥形齿轮443相互啮合,所述的扇形齿轮444右侧设有电机轴杆445,所述的电机轴杆445和扇形齿轮444相互啮合,所述的电机轴杆445右侧设有电机轴446,所述的上电机轴446和电机轴杆44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旋钮装置45由旋钮451、蜗杆452、短旋转杆453、长旋转杆454组成,所述的旋钮451底部设有蜗杆452,所述的蜗杆452和旋钮45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452底部左侧设有长旋转杆454,所述的长旋转杆454和蜗杆4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长旋转杆454右侧安装有短旋转杆453,所述的推球装置46由推球槽461、重力球462、推球弹簧463、弹簧板464、连接杆465、推球板466组成,所述的推球槽461内部设有重力球462,所述的和推球槽46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重力球462左侧设有推球弹簧463,所述的推球弹簧463和重力球46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球弹簧463左侧设有弹簧板464,所述的弹簧板464和推球弹簧46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弹簧板464左侧安装有连接杆465,所述的连接杆465左侧设有推球板466,所述的推球板466和连接杆46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辅助装置47由辅助齿轮471、辅助转盘472、半弧滑槽473、滑轴474、辅助拉绳475组成,所述的辅助齿轮471上设有辅助拉绳475,所述的辅助拉绳475和辅助齿轮47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拉绳475右侧设有辅助转盘472,所述的辅助转盘472通过辅助拉绳475和辅助齿轮471连接,所述的辅助转盘472上固定设有半弧滑槽473,所述的半弧滑槽473上设有滑轴474,所述的滑轴474和半弧滑槽47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轴474和活塞装置4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传动装置48由上传动齿轮481、横向齿条482、下传动齿轮483、下滑块484、阻挡杆485、竖向齿条486组成,所述的上传动齿轮481右侧设有竖向齿条486,所述的竖向齿条486和上传动齿轮481相互啮合,所述的竖向齿条486右侧设有下滑块484,所述的下滑块484和竖向齿条48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传动齿轮481底部设有下传动齿轮483,所述的下传动齿轮483和上传动齿轮48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传动齿轮483底部设有横向齿条482,所述的横向齿条482和下传动齿轮483相互啮合,所述的的横向齿条482右侧设有阻挡杆485,所述的阻挡杆485和横向齿条48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49由活塞块491、活塞杆492、活塞槽493组成,所述的活塞杆492底部设有活塞块491,所述的活塞块491和活塞杆49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块491设于活塞槽493内部,所述的活塞块491和活塞槽49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杆492和滑轴474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原理:使用人员握住旋钮451旋转后位于旋钮451底部的蜗杆452受力自身开始旋转,蜗杆452旋转后位于蜗杆452右侧的辅助齿轮471和蜗杆452相互啮合后自身开始旋转,辅助齿轮471旋转后通过辅助拉绳475拉动位于辅助齿轮471右侧的辅助转盘472进行旋转,辅助转盘472旋转后位于辅助转盘472上的滑轴474跟随辅助转盘472在半弧滑槽473内部进行向下滑动,带动通过活塞杆492带动活塞块491在活塞槽493内部向下压同时位于蜗杆452底部的长旋转杆454和短旋转杆453互换方位,在互换的过程中推球弹簧463不受到短旋转杆453的阻挡后释放自身压力,从而推动右侧的重力球462在推球槽内461部滚动滚入活塞槽493内部,活塞块491受到活塞杆492力后压动重力球462向下滑动,重力球462撞击到底部的下滑块484后下滑块484受力向下移动,下滑块484移动后带动左侧的竖向齿条486向下移动,竖向齿条486和上上传动齿轮481相互啮合,从而带动上传动齿轮481进行旋转,上传动齿轮481旋转后带动底部的下传动齿轮483进行旋转,下传动齿轮483旋转后和横向齿条482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横向齿条482往右侧推动,横向齿条482推动的过程中碰撞到阻挡杆485,然后阻挡杆485受力倾斜,阻挡杆485倾斜后伸缩弹簧423由于不受到阻挡杆485力的阻挡后释放自身压力,同时在长旋转杆454和短旋转杆453互换后位于长旋转杆454底部的开关弹簧410释放自身压力带动电机开关441向下移动从而打开马达电机442的开关,马达电机442开关打开后马达电机442带动右侧的锥形齿轮443进行旋转,锥形齿轮443旋转后和扇形齿轮444相互啮合,带动扇形齿轮444进行旋转,扇形齿轮444旋转后位于扇形齿轮444右侧的电机轴杆445和扇形齿轮444相互啮合,带动电机轴杆445进行旋转,电机轴杆445旋转后和电机轴446相互配合从而电机轴446自身旋转,电机轴446旋转后带动底部的轴杆436进行旋转,轴杆436受力旋转后通过左侧的换向杆435带动左侧的上换向轴431进行旋转,上换向轴431旋转后通过底部的连杆433带动上换向轴431底部的下换向轴434旋转,下换向轴434旋转后位于下换向轴434上的推板杆432往右侧旋转,从而和伸缩弹簧423同时推动受力杆421,受力杆421受力后带动右侧的锁紧板422对***接口槽41的接线进行锁紧,有效的防止了接线脱落,例如甲村的一接线装置,使用人员接入输出接线时,接线容易掉落,使用人员稍微触碰后便会脱落,使用人员需要重新接入接线,浪费使用人员时间,并且为使用人员造成大量麻烦,那么便可以使用本发明使用人员能够调节装置对接线的松紧度,从而防止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到接线后接线脱落,使用人员无需经常重新接入接线,避免了使用人员不必要的麻烦。
本发明所述的活塞杆492顾名思义,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使用人员接入输出接线时,接线容易掉落,使用人员稍微触碰后便会脱落,使用人员需要重新接入接线,浪费使用人员时间,并且为使用人员造成大量麻烦,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用人员能够调节装置对接线的松紧度,从而防止使用人员无意触碰到接线后接线脱落,使用人员无需经常重新接入接线,避免了使用人员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智能接线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孔(1)、箱体(2)、把手(3)、接口锁紧机构(4)、控制按钮(5)、控制面板(6)、接电孔(7)、防漏电板(8),所述的散热孔(1)设于箱体(2)左侧,所述的箱体(2)和散热孔(1)为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箱体(2)顶端设有把手(3),所述的把手(3)和箱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箱体(2)前端面安装有控制面板(6),所述的控制面板(6)上设有控制按钮(5),所述的控制按钮(5)和控制面板(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控制面板(6)底部设有防漏电板(8),所述的防漏电板(8)和控制面板(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防漏电板(8)前端面设有接电孔(7),所述的接电孔(7)和防漏电板(8)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4)设于箱体(2)顶端面,所述的箱体(2)和接口锁紧机构(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接口锁紧机构(4)由接口槽(41)、锁紧装置(42)、换向装置(43)、动力装置(44)、旋钮装置(45)、推球装置(46)、辅助装置(47)、传动装置(48)、活塞装置(49)、开关弹簧(410)组成,所述的旋钮装置(45)右侧设有辅助装置(47),所述的辅助装置(47)和旋钮装置(45)相互啮合,所述的辅助装置(47)右侧底部设有活塞装置(49),所述的活塞装置(49)和辅助装置(4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装置(49)左侧安装有推球装置(46),所述的旋钮装置(45)底部设有开关弹簧(410),所述的开关弹簧(410)和旋钮装置(4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开关弹簧(410)右侧设有动力装置(44),所述的动力装置(44)和开关弹簧(41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44)右侧设有换向装置(43),所述的换向装置(43)和动力装置(4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换向装置(43)右侧底部设有锁紧装置(42),所述的锁紧装置(42)和换向装置(4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锁紧装置(42)右侧设有接口槽(41),所述的接口槽(41)和锁紧装置(42)采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装置(42)由受力杆(421)、锁紧板(422)、伸缩弹簧(423)组成,所述的锁紧板(422)左侧设有受力杆(421),所述的受力杆(421)和锁紧板(4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受力杆(421)右侧设有伸缩弹簧(423),所述的伸缩弹簧(423)和受力杆(4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受力杆(421)和换向装置(43)采用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装置(43)由上换向轴(431)、推板杆(432)、连杆(433)、下换向轴(434)、换向杆(435)、轴杆(436)组成,所述的轴杆(436)底部右侧设有换向杆(435),所述的换向杆(435)和轴杆(43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换向杆(435)左侧设有上换向轴(431),所述的上换向轴(431)通过换向杆(435)和轴杆(436)连接,所述的上换向轴(431)底部设有连杆(433),所述的连杆(433)和上换向轴(43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杆(433)底部设有下换向轴(434),所述的下换向轴(434)通过连杆(433)和上换向轴(431)连接,所述的下换向轴(434)上设有推板杆(432),所述的推板杆(432)和下换向轴(43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板杆(432)和受力杆(421)采用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44)由电机开关(441)、马达电机(442)、锥形齿轮(443)、扇形齿轮(444)、电机轴杆(445)、电机轴(446)组成,所述的电机开关(441)右侧设有马达电机(442),所述的马达电机(442)和电机开关(44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马达电机(442)右侧设有锥形齿轮(443),所述的锥形齿轮(443)和马达电机(4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锥形齿轮(443)右侧设有扇形齿轮(444),所述的扇形齿轮(444)和锥形齿轮(443)相互啮合,所述的扇形齿轮(444)右侧设有电机轴杆(445),所述的电机轴杆(445)和扇形齿轮(444)相互啮合,所述的电机轴杆(445)右侧设有电机轴(446),所述的上电机轴(446)和电机轴杆(445)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装置(45)由旋钮(451)、蜗杆(452)、短旋转杆(453)、长旋转杆(454)组成,所述的旋钮(451)底部设有蜗杆(452),所述的蜗杆(452)和旋钮(45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蜗杆(452)底部左侧设有长旋转杆(454),所述的长旋转杆(454)和蜗杆(4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长旋转杆(454)右侧安装有短旋转杆(4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球装置(46)由推球槽(461)、重力球(462)、推球弹簧(463)、弹簧板(464)、连接杆(465)、推球板(466)组成,所述的推球槽(461)内部设有重力球(462),所述的和推球槽(46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重力球(462)左侧设有推球弹簧(463),所述的推球弹簧(463)和重力球(46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推球弹簧(463)左侧设有弹簧板(464),所述的弹簧板(464)和推球弹簧(46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弹簧板(464)左侧安装有连接杆(465),所述的连接杆(465)左侧设有推球板(466),所述的推球板(466)和连接杆(465)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装置(47)由辅助齿轮(471)、辅助转盘(472)、半弧滑槽(473)、滑轴(474)、辅助拉绳(475)组成,所述的辅助齿轮(471)上设有辅助拉绳(475),所述的辅助拉绳(475)和辅助齿轮(47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辅助拉绳(475)右侧设有辅助转盘(472),所述的辅助转盘(472)通过辅助拉绳(475)和辅助齿轮(471)连接,所述的辅助转盘(472)上固定设有半弧滑槽(473),所述的半弧滑槽(473)上设有滑轴(474),所述的滑轴(474)和半弧滑槽(47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滑轴(474)和活塞装置(49)为一体化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48)由上传动齿轮(481)、横向齿条(482)、下传动齿轮(483)、下滑块(484)、阻挡杆(485)、竖向齿条(486)组成,所述的上传动齿轮(481)右侧设有竖向齿条(486),所述的竖向齿条(486)和上传动齿轮(481)相互啮合,所述的竖向齿条(486)右侧设有下滑块(484),所述的下滑块(484)和竖向齿条(48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传动齿轮(481)底部设有下传动齿轮(483),所述的下传动齿轮(483)和上传动齿轮(48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传动齿轮(483)底部设有横向齿条(482),所述的横向齿条(482)和下传动齿轮(483)相互啮合,所述的的横向齿条(482)右侧设有阻挡杆(485),所述的阻挡杆(485)和横向齿条(482)采用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智能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装置(49)由活塞块(491)、活塞杆(492)、活塞槽(493)组成,所述的活塞杆(492)底部设有活塞块(491),所述的活塞块(491)和活塞杆(49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活塞块(491)设于活塞槽(493)内部,所述的活塞块(491)和活塞槽(49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塞杆(492)和滑轴(474)为一体化结构。
CN201810885690.1A 2018-08-06 2018-08-06 智能接线装置 Active CN109149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5690.1A CN109149150B (zh) 2018-08-06 2018-08-06 智能接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5690.1A CN109149150B (zh) 2018-08-06 2018-08-06 智能接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9150A true CN109149150A (zh) 2019-01-04
CN109149150B CN109149150B (zh) 2020-04-07

Family

ID=64791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5690.1A Active CN109149150B (zh) 2018-08-06 2018-08-06 智能接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91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107A (zh) * 2020-12-18 2021-04-27 玉溪市电子政务内网信息技术中心 一种终端单路智能网口锁及其***和控制方法
CN113270737A (zh) * 2021-05-17 2021-08-17 深圳市欧亚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wlg管型母线槽用管形风电线接头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501A (zh) * 2013-05-27 2013-09-11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线材连接器
CN105958223A (zh) * 2016-06-23 2016-09-21 浙江金名电器有限公司 墙壁开关或插座的螺丝防掉落机构
CN206610917U (zh) * 2017-04-18 2017-11-03 江坤强 一种新型的锁线式接线端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501A (zh) * 2013-05-27 2013-09-11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线材连接器
CN105958223A (zh) * 2016-06-23 2016-09-21 浙江金名电器有限公司 墙壁开关或插座的螺丝防掉落机构
CN206610917U (zh) * 2017-04-18 2017-11-03 江坤强 一种新型的锁线式接线端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4107A (zh) * 2020-12-18 2021-04-27 玉溪市电子政务内网信息技术中心 一种终端单路智能网口锁及其***和控制方法
CN113270737A (zh) * 2021-05-17 2021-08-17 深圳市欧亚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wlg管型母线槽用管形风电线接头结构
CN113270737B (zh) * 2021-05-17 2022-05-17 深圳市欧亚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wlg管型母线槽用管形风电线接头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9150B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150A (zh) 智能接线装置
CN104433725A (zh) 一种光控窗帘***及其实现方法
CN108940966A (zh) 一种基于光伏发电板用清洗装置
CN203248034U (zh) 一种新型智能可升降太阳能玻璃百叶窗
CN217329997U (zh) 一种具有除菌功能的风机盘管
CN207742513U (zh) 一种双按键智能开关面板
CN207974754U (zh) 遇阻反弹电动卷帘门机
CN108408293A (zh) 一种环保可移动式太阳能自动压缩垃圾桶
CN211961410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带灯镜柜
CN210106928U (zh) 一种家用隐蔽式智能球型摄像机
CN209569917U (zh) 一种住房用太阳能供热***
CN208970456U (zh) 一种断路器机构的合分闸操作***
CN209874713U (zh) 一种智能电机门锁的驱动结构
CN206861036U (zh) 城市集中供暖安装在各分户家中的智能阀
CN215817797U (zh) 一种往复式减速驱动装置
CN206389592U (zh) 一种智能家用灯开关***
CN208822491U (zh) 一种烤箱门锁及使用它的烤箱
CN108591918A (zh) 一种节能保护性强的路灯
CN215011196U (zh) 一种安装稳定性高的智能控制面板
CN215929661U (zh) 预混燃气灶的控制总成装置
CN209546190U (zh) 一种冷通道机柜
CN209261415U (zh) 一种智能遥控门窗
CN216972921U (zh) 一种可自锁洗衣机门
CN109559945A (zh) 一种断路器重合闸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2361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09

Address after: 214000 room 613-d61, No. 588, Nanhu Avenu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Yuanyi Langshi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5 North Third Ring Roa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Li Dand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4

Address after: Room 1105, No. 588, Nanhu Avenue, Liangxi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uan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room 613-d61, No. 588, Nanhu Avenu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Yuanyi Langshi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