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0039A -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0039A
CN109100039A CN201811038623.2A CN201811038623A CN109100039A CN 109100039 A CN109100039 A CN 109100039A CN 201811038623 A CN201811038623 A CN 201811038623A CN 109100039 A CN109100039 A CN 109100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nano tube
carbon nano
temperature
tube epox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8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0039B (zh
Inventor
张春良
岳夏
王文龙
王超
黄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38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0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0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0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G01K7/223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resis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板、镀制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以及涂覆于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其中金属叉指电极与该柔性感温薄膜构成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利用叉指电极结构,使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干扰,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和柔性基板,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实现传感器的微型化,拓宽应用范围,且本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通过可穿戴的方式真正实现对健康、环境信息等的实时、准确的获取成为一种趋势,柔性智能传感器件有望通过可穿戴方式满足人体实时信息获取,在未来医学监测治疗、生理健康监测、环境监测、人机交互、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柔性温度传感器作为柔性智能传感器的一种,在上述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温度传感器的大部分传感单元都是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另外也有些利用光电效应与热电效应制成。这些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对于柔性温度传感器来说,目前由于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原因,相对于传统的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柔性温度传感器在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明显还存在着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该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具有柔韧性好,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微型化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板、镀制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以及涂覆于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
所述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为Cu或Au中的一种形成的金属层或两种形成的合金层。
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设置为0.01mm~1mm;所述金属叉指电极的厚度设置为0.01mm~0.1mm;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厚度设置为0.05mm~0.2mm。
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进行固化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碳纳米管粉末和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10:100;
所述步骤二中,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40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40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烘烤温度是80℃~100℃,所述烘烤时间为1h~3h;
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固化剂与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0~35:100;所述搅拌为放入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min~8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五中,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30min~50min,以除去气泡;
所述步骤六中,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75℃~85℃固化2h~4h后,或于室温下固化46h~50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制得的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为非线性温敏特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不同传感器在同一温度下的阻值可能有所不同,提供一种实验-转换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得到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然后通过该方法转换得到其他在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实验-转换法具体过程如下:
1)对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不同传感器进行编号:0、1、2、3......;
2)对0号传感器进行实验,检测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其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常数;T为实时温度;R0为0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RA0为0号传感器在温度A下的阻值,我们称温度A为0号传感器的温度基准,即1号传感器的阻值变化率是在温度A下标定的;
3)设待转换传感器为i号(i=1、2、3......),检测其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i
4)对方程(1)变形得:
由方程(2)计算得到0号传感器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0
5)则i号传感器在温度基准B下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Ri为i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板、镀制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以及涂覆于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其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具备很好的柔性,金属叉指电极与该柔性感温薄膜构成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利用叉指电极结构,使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干扰,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和柔性基板,使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并可实现传感器的微型化,大大拓宽了本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且本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大规模量产。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形成薄膜,以构成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利用叉指电极结构,能够使薄膜的电阻大幅度减小,以此来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传感器表面的温度传递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上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电导率随之变化,导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电阻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叉指电极两端的电阻大小,就可以反映出温度的大小。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正视方向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俯视方向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中制得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梯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中制得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温敏特性拟合曲线。
附图标记:
柔性基板1;
金属叉指电极2;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其中,金属叉指电极2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构成传感器的温敏单元。利用叉指电极结构,使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干扰,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中,柔性基板1的厚度设置为0.013mm.
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为Cu和Au形成的合金层。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的厚度为0.013mm,其中,Cu层的厚度为0.012mm,Au层的厚度为0.0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厚度设置为0.2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100;其中,碳纳米管粉末为1g,环氧树脂为20g;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50mL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30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30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是90℃,烘烤时间为2h;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5min;本实施例中,固化剂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3:100;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40min,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室温下固化48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制得的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为非线性温敏特性。
本实施例共制备了两个柔性温度传感器,提供一种实验-转换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得到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然后通过该方法转换得到其他在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实验-转换法具体过程如下:
1)对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不同传感器进行编号:0、1、2、3......;
2)对0号传感器进行实验,检测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其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常数;T为实时温度;R0为0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RA0为0号传感器在温度A下的阻值,我们称温度A为0号传感器的温度基准,即1号传感器的阻值变化率是在温度A下标定的;
3)设待转换传感器为i号(i=1、2、3......),检测其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i
4)对方程(1)变形得:
由方程(2)计算得到0号传感器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0
5)则i号传感器在温度基准B下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Ri为i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
实施例3。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中,柔性基板1的厚度设置为0.01mm.
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为Cu形成的金属层。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的厚度为0.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厚度设置为0.05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是80℃,烘烤时间为3h;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3min;本实施例中,固化剂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0:100;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30min,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80℃固化3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4。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中,柔性基板1的厚度设置为1mm.
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为Au形成的金属层。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的厚度为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厚度设置为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0:100;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40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40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是100℃,烘烤时间为3h;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8min;本实施例中,固化剂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5:100;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50min,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75℃固化4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5。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中,柔性基板1的厚度设置为0.5mm.
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为Cu和Au形成的合金层。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的厚度为0.06mm,其中,Cu层的厚度为0.05mm,Au层的厚度为0.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厚度设置为0.15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8:100;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5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5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是85℃,烘烤时间为2.5h;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4min;本实施例中,固化剂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1:100;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35min,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85℃固化2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6。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柔性基板1、镀制于柔性基板1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2、以及涂覆于金属叉指电极2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中,柔性基板1的厚度设置为0.013mm.
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为Cu和Au形成的合金层。本实施例中,金属叉指电极2的厚度为0.013mm,其中,Cu层的厚度为0.012mm,Au层的厚度为0.001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的厚度设置为0.09mm。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3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上述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100;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35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35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是95℃,烘烤时间为1.5h;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7min;本实施例中,固化剂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4:100;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45min,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室温下固化46h~50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板、镀制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的一对金属叉指电极、以及涂覆于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上表面的一层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所述金属叉指电极为Cu或Au中的一种形成的金属层或两种形成的合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的厚度设置为0.01mm~1mm;所述金属叉指电极的厚度设置为0.01mm~0.1mm;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的厚度设置为0.05mm~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感温薄膜中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5.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称取一定质量比的碳纳米管粉末和环氧树脂;
步骤二、配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进行超声分散,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步骤三、烘烤:对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进行烘烤,以除去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多余的丙酮;
步骤四、加入固化剂:往除去丙酮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中加入固化剂,并进行搅拌;
步骤五、除气泡: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以除去气泡;
步骤六、制备柔性温度传感器: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进行固化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碳纳米管粉末和所述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10:100;
所述步骤二中,将碳纳米管粉末放入丙酮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40min,得到混合物;然后再将步骤一中称取的环氧树脂倒入混合物中,再放入超声波细胞粉碎器中进行超声分散20min~40min,得到分散好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烘烤温度是80℃~100℃,所述烘烤时间为1h~3h;
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固化剂与所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的质量比为30~35:100;所述搅拌为放入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min~8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将搅拌后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放入真空箱中30min~50min,以除去气泡;
所述步骤六中,将除去气泡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物通过湿膜制备器涂覆到镀有金属叉指电极的柔性基板上,然后于75℃~85℃固化2h~4h后,或于室温下固化46h~50h后,即制得所述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温敏特性为非线性温敏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不同传感器在同一温度下的阻值可能有所不同,提供一种实验-转换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得到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然后通过该方法转换得到其他在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传感器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实验-转换法具体过程如下:
1)对相同配方、工艺和尺寸参数下制备得到的不同传感器进行编号:0、1、2、3......;
2)对0号传感器进行实验,检测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其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a,b,c为方程的系数常数;T为实时温度;R0为0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RA0为0号传感器在温度A下的阻值,我们称温度A为0号传感器的温度基准,即1号传感器的阻值变化率是在温度A下标定的;
3)设待转换传感器为i号(i=1、2、3......),检测其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i
4)对方程(1)变形得:
由方程(2)计算得到0号传感器在温度B下的阻值为RB0
5)则i号传感器在温度基准B下的温敏特性特征方程为:
其中,Ri为i号传感器的实时阻值变量;
CN201811038623.2A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100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8623.2A CN109100039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8623.2A CN109100039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039A true CN109100039A (zh) 2018-12-28
CN109100039B CN109100039B (zh) 2024-01-23

Family

ID=6486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8623.2A Active CN109100039B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00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527A (zh) * 2019-01-21 2019-06-2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石墨烯掺杂聚合物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CN110143564A (zh) * 2019-04-02 2019-08-20 上海交通大学 温度传感器、电极与温度敏感膜的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2013984A (zh) * 2020-09-09 2020-12-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7568A (zh) * 2021-04-23 2021-08-10 广州碳思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温度传感器
CN114152359A (zh) * 2020-09-08 2022-03-0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14354029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柔性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制备方法、柔性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9891A (ko) * 2006-12-26 2008-07-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탄소나노튜브의 자기조립구조로 형성된 전도성 박막
WO2009150690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Universita' Degli Studi Dl Salerno Polymer an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materials as low-cost temperature sensors
CN104513485A (zh) * 2014-12-29 2015-04-15 苏州大学 碳纳米管/聚醚酰亚胺/热固性树脂介电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7088573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苏州明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可穿戴干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0483A (zh) * 2017-03-31 2017-06-13 北京工业大学 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薄膜柔性力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9891A (ko) * 2006-12-26 2008-07-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탄소나노튜브의 자기조립구조로 형성된 전도성 박막
WO2009150690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Universita' Degli Studi Dl Salerno Polymer an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materials as low-cost temperature sensors
CN104513485A (zh) * 2014-12-29 2015-04-15 苏州大学 碳纳米管/聚醚酰亚胺/热固性树脂介电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6107058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碳纳米管 / 聚醚酰亚胺 / 热固性树脂介电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7088573A1 (zh) * 2015-11-26 2017-06-01 苏州明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可穿戴干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0483A (zh) * 2017-03-31 2017-06-13 北京工业大学 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薄膜柔性力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527A (zh) * 2019-01-21 2019-06-2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石墨烯掺杂聚合物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CN110143564A (zh) * 2019-04-02 2019-08-20 上海交通大学 温度传感器、电极与温度敏感膜的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4152359A (zh) * 2020-09-08 2022-03-08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12013984A (zh) * 2020-09-09 2020-12-0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可穿戴式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7568A (zh) * 2021-04-23 2021-08-10 广州碳思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温度传感器
CN114354029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柔性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制备方法、柔性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039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0039A (zh)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Mitsuyasu et al. The high frequency spectrum of wind-generated waves
CN107830893B (zh) 一种多功能微流体柔性传感器
CN110174195A (zh) 一种仿生柔性压力传感器
Zhang et al. Durable and highly sensitive flexible sensor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DMS-MXene/TPU composite films
CN103515045A (zh) 一种柔软压敏电涡流线圈及其研制方法
CN106382977B (zh) 一种提高汽车衡准确度的温度补偿方法
CN106959176A (zh) 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453A (zh) 一种超细纳米棒丛SnO2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9975370A (zh) 一种高灵敏度柔性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6079A (zh) 基于预拉伸方法的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14584A (zh) 一种柔性、可穿戴湿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呼吸检测中的应用
CN110057476A (zh) 一种多信号响应柔性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pecific heat of melanin at temperatures below 3 K
Zhao et al. Tissue‐Like Sodium Alginate‐Coated 2D MXene‐Based Flexible Temperature Sensors for Full‐Rang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CN110916621A (zh) 一种检测多种生理信号的柔性传感器
CN106852687A (zh) 一种基于碳化海绵的压力敏感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95507A (zh) 基于聚酰亚胺涂覆半导体纳米线基片的电子传感器
CN109959476A (zh) 一种吸盘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6549B (zh) 一种一体化结构的柔性温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an et al. Correlation of relaxation dynamics and conductivity spectra with cation constriction in ion-conducting glasses
CN208721276U (zh)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的柔性温度传感器
CN110108751A (zh) 一种可测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触觉传感器及测量方法
CN207133226U (zh) 一种高稳定性低湿度检测的qcm湿度传感器
CN114349782B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