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5850A - 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5850A
CN109075850A CN201780027187.6A CN201780027187A CN109075850A CN 109075850 A CN109075850 A CN 109075850A CN 201780027187 A CN201780027187 A CN 201780027187A CN 109075850 A CN109075850 A CN 109075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reference signal
time interval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71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敬佑
武田树
武田一树
原田浩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75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装置具有:第一测量部,其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被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信号;第二测量部,其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被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信号;以及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为了实现***容量的进一步大容量化、数据传输速度的进一步高速化、无线区间中的进一步低延迟化等,开展了称作5G的无线通信方式的研究。在5G中,为了实现10Gbps以上的吞吐量并且满足使无线区间的延迟为1ms以下这样的要求条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无线技术的研究。在5G中,由于采取与LTE不同的无线技术的可能性高,因此,在3GPP中,将支持5G的无线网络称为新无线网络(NewRAT:NewRadio Access Network:新无线接入网络),从而区别于支持LTE的无线网络。
假设在5G中使用从与LTE同样低的频带到比LTE更高的频带为止的宽频带。特别是,由于在高频带中传播损耗增大,因此为了对此进行补偿,研究了应用进行波束宽度较窄的波束成形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技术。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是在基站侧设置许多(例:100个元件)天线元件的大规模MIMO,由于能够通过波束成形使电场强度集中于狭窄区域,因此能够确保覆盖范围。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株式会社NTTドコモ、"ドコモ5Gホワイトペーパー"、2014年9月
非专利文献2:株式会社NTTドコモ、NTTDOCOMOテクニカルジャーナル"5G無線アクセス技術"、2016年1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中,由于使用许多天线元件生成窄波束,因此基站需要从多个(plural)波束候选中选择用户装置所存在的方向的波束。因此,可以考虑为了使基站能够恰当地进行波束选择,需要规定与LTE不同的参考信号的结构(参考信号的映射方法和发送周期等),并且从用户装置恰当地反馈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此外,除了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以外,在5G中,也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无线技术,例如,研究了支持与LTE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子载波间隔的技术。此外,在5G中,研究了支持动态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且导入能够将子帧的用途(DL用、UL用)变更为各种用途的灵活子帧(Flexible subframe)的技术。因此,在规定基于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结构和反馈方法时,需要考虑导入这些各种各样的无线技术。
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能够测量参考信号,并向基站反馈测量结果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所公开的技术的用户装置是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第一测量部,其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第二测量部,其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按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以及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能够测量参考信号,并向基站反馈测量结果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在5G中研究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B是示出在5G中研究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在5G中研究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在5G中研究的无线参数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第一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一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一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一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一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未被映射第一RS的资源的用途的图。
图13是示出第一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一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第一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第一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第二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二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二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第二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二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二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二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对包括数据信道的时间区间复用第二RS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未被映射第二RS的资源的用途的图。
图26是示出第二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27是示出第二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28是示出第二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29是示出第二RS的发送周期的一例的图。
图30是示出未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的情况下的RS的映射示例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动作例的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基站和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设想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是依据LTE和5G的方式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LTE和5G,也能够应用于其它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LTE”被广义地使用,不仅包括与3GPP的版本8或9版本对应的通信方式,也包括与3GPP的版本10、11、12、13或版本14及以后的版本对应的第5代的通信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一个天线端口与通过波束成形形成的任意一个波束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波束可以被称为天线端口。
<关于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的结构>
在此,使用图1A-图1B,对应对在5G中研究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基站的结构进行说明。
一般来说,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具有与发送天线元件数量相同数量的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上转换器(Up converter),并且对基带信号处理中的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和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进行发送天线元件的数量次。这种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基站称为全数字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图1A)。
全数字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由于无线电路数量庞大,因此成本高。因此,研究了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图1B),该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图1B)以在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内的可变移相器中仅实现波束成形(BF:Beam Forming)处理,在全部子载波(subcarrier)中使BF处理共同化的方式构成无线电路。在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中,由于在模拟电路中进行BF处理,因此只需准备同时发送DAC和上转换器的波束数量即可,在由数字电路进行的基带信号处理中,只需进行波束数量次的IFFT和CP***即可。因此,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基站与全数字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相比能够减小成本。
此外,作为更简易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研究了仅使用基于模拟电路的模拟BF的模拟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由于模拟型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基站不需要进行数字预编码处理,因此具有能够简化进行基带处理的电路这样的优点,但是在某个时刻仅能形成一个波束。
<在5G中研究的无线帧结构>
接着,对在5G中研究的无线帧结构进行说明。设想在5G中与LTE同样地也使用按照规定的时间区间(子帧)来划分时间轴的无线帧结构。在5G中,研究了支持动态TDD,且导入能够将子帧的用途(DL用、UL用)变更为各种用途的灵活子帧(Flexible subframe)的技术。
图2是示出在5G中研究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灵活子帧将表示子帧的用途(DL数据/UL数据/参考信号/D2D数据等)的信息包含于被映射到子帧的起始的DL控制信道(DL Control)中,从而能够将子帧的用途切换为各种用途。按照灵活子帧主要用于收发针对特定的用户装置UE的信号或者数据信号(单播/多播)的技术的设想进行了研究。
此外,作为用于发送(广播)同步信号和广播信息等、主要是用户装置UE为了初始连接等应共同接收的信号的周期性的子帧,研究了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定周期来设定固定子帧(Fixed DL subframe)的技术。设想按照比灵活子帧相对更长的周期来设定固定子帧而进行了研究。
<关于在5G中研究的无线参数>
接着,对在5G中研究的无线参数进行说明。在5G中,为了实现10Gbps以上的传输速率,除了数百MHz到1GHz以上的宽频带化以外,计划支持更高频率。因此,如图3所示,研究了能够将子载波间隔和码元(symbol)长度这样的无线参数进行各种变更的技术。图3的右侧的示例是设想应用于比图3的左侧的示例更高频率的载波的情况,通过扩展子载波间隔,从而提高针对相位噪声的耐性,相反地,能够缩短OFDM码元长度。
<***结构、概要>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具有基站1以及用户装置UE。图4虽然示出基站1和用户装置UE各一个,但这仅是示例,可以分别具有多个。
用户装置UE具有与基站1进行通信的功能,具有使用从基站1发送的参考信号(以下,记载为“RS(Reference Signal”),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的功能。
基站1具有支持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通过进行波束成形,从而与用户装置UE进行通信的功能。此外,基站1具有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信息选择用于通信的适当的波束的功能。基站1可以是上述的全数字型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基站,也可以是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还可以是模拟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不一定需要支持大规模MIMO(MassiveMIMO)。本实施方式可以是不支持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基站。
基站1和用户装置UE可以支持LTE和5G的NewRAT双方,也可以仅支持5G的NewRAT。
基站1和用户装置UE支持图2中说明的无线帧结构,基站1和用户装置UE能够使用灵活子帧和固定子帧进行通信。此外,基站1和用户装置UE能够支持使用图3说明的各种各样的无线参数。
<处理过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和用户装置UE所进行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所进行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时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RS,使用第一RS和第二RS。第一RS和第一RS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序列生成,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序列生成。
首先,基站1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第一RS(S11)。具体内容后述,但第一RS是对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各RS进行时间复用(TDM)而发送的RS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也将该RS组中所包含的各RS称为“第一RS”。
用户装置UE使用通过灵活子帧接收到的第一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S12)。更具体来说,用户装置UE按照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一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另外,以用户装置UE按照标准规定,通过来自基站1的显式的通知或者通过隐式的方法掌握了第一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第一RS的映射模式)和第一RS的序列等为前提。
接着,基站1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一RS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选择应向用户装置UE发送的第二RS,通过灵活子帧发送所选择的第二RS(S13)。具体内容后述,但第二RS是与和与第一RS关联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RS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该RS组中所包含的各RS,有时也称为“第二RS”。第二RS与第一RS不同,使用频率复用(FDM)、码复用(CDM)或者时间复用(TDM)进行各种复用而发送。
接着,用户装置UE使用通过灵活子帧接收到的第二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S14)。更具体来说,用户装置UE按照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二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另外,以用户装置UE按照标准规定,通过来自基站1的显式的通知或者通过隐式的方法,预先掌握了第二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第二RS的映射模式)以及第一RS的序列等为前提。
接着,基站1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二RS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选择用于与用户装置UE的通信的适当的波束,使用选择的波束与用户装置UE进行通信。
<关于第一RS>
(关于第一RS的映射模式示例)
接着,对表示与各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一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的第一RS的映射模式具体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第一RS。另外,对于第一RS,可以对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共同发送(广播),也可以对各用户装置UE单独发送(单播)。
图6是示出第一RS的映射示例的图。图6所示的一个格(图7~图17也同样)意在表示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码元(symbol)构成的无线资源(相当于LTE的资源元素),但不一定限于此。图6所示的一个格的时间轴可以是多个码元,也可以是一个子帧。另外,在一个格的时间轴为子帧的情况下,通过多个子帧连续发送第一RS。此外,图6所示的一个格的频率轴可以是多个子载波,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RB(资源块),还可以是其它的单位。
对于第一RS,进行时间复用(TDM)而发送与各天线端口(在图6的示例中,为天线端口#1~#8)对应的RS。即,基站1随着时间经过,一边依次切换天线端口一边发送第一RS。这是由于设想了基站1随着时间经过一边依次切换通过模拟波束成形发送的波束方向(相位),一边发送与各波束对应的第一RS。另外,在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和全数字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的情况下,能够在某个时刻生成多个波束。因此,第一RS不限于按照每个天线端口完全进行时间复用而发送的情况,可以是在某个时刻对与多个天线端口对应的RS进行频率复用。另外,各用户装置UE不需要识别波束成形的形态是哪种结构。
在某个时刻,第一RS的映射模式可以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偏移)。例如,能够根据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的(偏移)规定的索引值计算在各发送周期中第一RS被映射的顺序,从而能够实现。规定的索引值例如可以是子帧号和/或SFN(System Frame Number:***帧号)。
此外,在某个时刻,第一RS的映射模式在小区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第一RS的映射模式可以在小区内共用,也可以在各用户装置UE中不同。图7示出了第一RS的映射模式为在小区间/用户装置UE间不同的情况下的示例。图7的(a)示出小区#1/用户装置UE#1中的映射示例,图7的(b)示出小区#2/用户装置UE#2中的映射示例。在某个时刻,当第一RS的映射模式在小区间不同时,例如,能够根据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偏移)的规定的索引值和小区ID计算各发送周期中第一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
在灵活子帧中,在第一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中,可以仅发送第一RS,也可以与下行数据信道复用。图8示出第一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被与下行数据信道复用的情况下的映射示例。另外,单位区域设想为是在频率方向上由1RB、在时间方向上由1TTI(1子帧)所包围的区域,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频率方向上由多个RB、在时间方向上由多个TTI(多个子帧)包围的情况。
另外,设想当对第一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与下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的情况下,映射到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用RS(DMRS)的资源位置与第一RS被映射到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分离地规定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和第一RS的资源位置以便不产生重复,也可以允许重复并在重复时通过规定的规则变更RS的映射方法。重复时的变更规则可以预先规定,也可以通过信令进行通知。信令可以是对多个变更规则进行索引化,并通知该值的方法。
图9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一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使第一RS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示例。图10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一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使解调用RS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示例。图11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一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优先进行第一RS的发送,而不发送(丢弃)解调用RS的情况下的示例。另外,当解调RS的资源位置与第一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优先进行解调用RS的发送,而不发送(丢弃)第一RS。此外,在进行丢弃解调用RS或者第一RS的处理的情况下,基站1可以通过删截(puncturing)来进行。
此外,如图12所示,第一RS未被映射到的资源可以设为空(blank)(即,未发送无线信号的资源)。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通过设置空资源,从而将剩余的发送功率用于第一RS的发送,由此,提高第一RS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分配数据信道,还可以映射第二RS。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在空资源中进行干扰波的估计。可以通过在小区间在不同的位置设定空资源,从而用户装置UE能够在空小区中测量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波。
(关于第一RS的发送周期)
对于第一RS的发送周期,可以如图13所示,在小区内共用(广播发送),也可以如图14所示,在各用户装置UE中不同(单播发送)。
对于第一RS的发送周期,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UE specific)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对于第一RS的发送周期,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载波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进行设定。图15示出按照载波频率为30GHz的载波和载波频率为6GHz的载波设定不同的发送周期的情况下的示例。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通过来自基站1的通知(设定)来识别第一RS的发送周期,也可以根据***带宽或载波频率等隐式地识别。在隐式地识别的情况下,能够削减信令,从而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此外,基站1可以动态地变更发送周期,以使第一RS的发送周期例如在某个期间为10ms,在下一个期间为5ms周期,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发送周期。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向用户装置UE预先通知在哪个期间应用哪个发送周期,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对用户装置UE设定变更后的发送周期。
另外,如图16所示,作为第一RS的发送周期预先规定了多个周期模式,基站1可以按照任意的周期模式发送第一RS。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种周期模式发送了第一RS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周期模式中的各个周期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一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一RS的序列,从而能够对按照哪种周期模式发送了第一RS进行盲检测。
(关于第一RS的映射模式的设定)
对于第一RS的映射模式,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也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对于第一RS的序列,也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还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还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对于映射模式,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和/或载波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映射模式。由此,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也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劣化同时进行期望的测量。
此外,基站1可以动态地变更映射模式,以使映射模式例如在某个期间为映射模式A,在下一个期间为映射模式B,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映射模式。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预先向用户装置UE通知在哪个期间应用哪个映射模式,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对用户装置UE设定变更后的映射模式。
另外,作为第一RS的映射模式,预先规定了多个映射模式,基站1可以按照任意的映射模式发送第一RS。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种映射模式发送了第一RS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映射模式的各个映射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一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一RS的序列,从而能够对按照哪种映射模式发送了第一RS进行盲检测。
(关于测量结果的报告)
在图5的步骤S12的处理过程中,用户装置UE按照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一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向基站1报告。用户装置UE可以汇总所有天线端口的测量结果而向基站1报告,也可以按照测量结束的每个天线端口适当地进行报告。另外,接收质量可以是RSRQ、RSRP、RSSI或SINR,也可以是这些的一部分或全部。
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不向所有的基站1报告与所有的天线端口对应的测量结果,而是仅向基站1报告与一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测量结果。在该情况下,可以从基站1向用户装置UE显式地指示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也可以由用户装置UE自身来选择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在后者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限制于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天线端口来报告接收质量。
另外,用户装置UE可以向基站1报告规定的时间区间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例如,在按照10ms的周期发送了第一RS的情况下,当规定的时间区间为30ms时,用户装置UE在3个周期内针对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一RS测量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按照每个天线端口向基站1报告测量出的每个天线端口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的平均值。
对于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另外,也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此外,对于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和/或载波而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时间区间的长度。
另外,可以动态地变更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以使例如在某个期间为“30ms”、在下一个期间为“50ms”,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
此外,对为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预先规定了多个模式,可以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个模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并报告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模式的各个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一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一RS的序列,从而能够对按照哪个模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并报告进行盲检测。
此外,可以由用户装置UE自身选择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另外,在用户装置UE自身选择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规定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固定子帧发送的同步信号来测量接收质量,从而预先缩小测量第一RS的天线端口的范围。另外,在该情况下,需要与各天线端口相关联地发送同步信号。
<关于第二RS>
(关于第二RS的映射模式示例)
接着,对表示与各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二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进行具体说明。如上所述,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第二RS。可以对各用户装置UE单独发送(单播)第二RS,也可以对小区内的全部用户装置UE共同发送(广播)第二RS。
图17是示出第二RS的映射示例的图。对于第二RS,在单位区域内,对与不同于第一RS的各天线端口(在图17的示例中,为天线端口#9~#16)对应的RS进行频率复用(FDM)、码复用(CDM)和/或时间复用(TDM)而发送。另外,对于单位区域,设想为在频率方向上由1RB、在时间方向上由1TTI所包围的区域,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频率方向上由多个RB、在时间方向上由多个TTI包围的情况。图17的(a)示出对第二RS进行频率复用的情况,图17的(b)示出对第二RS进行频率复用和码复用的情况,图17的(c)示出对第二RS进行频率复用和时间复用的情况,图17的(d)示出图17的(c)所示的对第二RS进行多次时间复用的情况。
在某个时刻,第二RS的映射模式可以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偏移)。例如,能够根据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偏移)的规定的索引值来计算各发送周期中第二RS被映射的顺序,从而能够实现。规定的索引值例如可以是子帧号和/或SFN(System Frame Number:***帧号)。
此外,在某个时刻,第二RS的映射模式可以在小区间相同,也可以不同。图18示出在各发送周期中与各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二RS被映射到的顺序在小区间不同的情况下的示例。图18的(a)示出小区#1中的映射示例,图18的(b)示出小区#2中的映射示例。在某个时刻,当第二RS的映射模式在小区间不同时,例如,可以根据按照每个发送周期而变化(偏移)的规定的索引值和小区ID计算在各发送周期中第二RS被映射到的无线资源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
此外,第二RS的映射模式可以在小区内共用,也可以在各用户装置UE中不同。图19示出第二RS的映射模式在小区内共用的情况,图19的(a)示出针对用户装置UE#1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图19的(b)示出针对用户装置UE#2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图20示出第二RS的映射模式在各用户装置UE中不同的情况,图20的(a)示出针对用户装置UE#1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图20的(b)示出针对用户装置UE#2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图20的(c)示出针对用户装置UE#3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
在灵活子帧中,在第二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中,可以仅发送第二RS,也可以是对第二RS与下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在对第二RS与下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中,可以如图21的(a)所示明确区分数据信道被映射到的码元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码元,也可以如图21的(b)所示混合存在。在对第二RS与下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的情况下,对于第二RS,可以将第二RS映射到单位区域内的多个码元中的后半程的码元,例如,至少被映射到最后的码元。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先于第二RS的测量而进行数据信道的解码,能够缩短DL的传输延迟。
在此,设想在第二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与下行数据信道进行复用的情况下,映射到下行数据信道的解调用RS(DMRS)的资源位置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分离地规定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和第二RS的资源位置以便不产生重复,也可以允许重复并在重复时通过规定的规则变更RS的映射方法。另外,对于重复时的变更规则,可以预先规定,也可以通过信令进行通知。信令可以是对多个变更规则进行索引化,并通知该值的方法。
图22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二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使第二RS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示例。图23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二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使解调用RS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示例。图24示出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二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优先进行第二RS的发送,而不发送(丢弃)解调用RS的情况下的示例。另外,当解调用RS的资源位置与第二RS的资源位置重复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进行解调用RS的发送,而不发送(丢弃)第二RS。此外,在进行丢弃解调用RS或第二RS的处理的情况下,基站1可以通过删截进行。
此外,如图25所示,在第二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的规定的码元中,未被映射第二RS的资源可以设为空资源(即,未发送无线信号的资源)。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通过设置空资源,从而将剩余的发送功率用于第二RS的发送,由此提高第二RS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分配数据信道。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在空资源中进行干扰波的估计。通过在小区间在不同的位置设定空资源,从而用户装置UE能够在空小区中测量来自其它小区的干扰波。
(关于第二RS的发送周期)
第二RS的发送周期可以如图26所示在小区内共用(广播发送),也可以如图27所示在各用户装置UE中不同(单播发送)。
关于第二RS的发送周期,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还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和/或载波所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来设定第二RS的发送周期。图28示出在载波频率为30GHz的载波和载波频率为6GHz的载波中设定不同的发送周期的的情况下的示例。在该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通过来自基站1的通知(设定)来识别第二RS的发送周期,也可以根据***带宽或载波频率等隐式地识别。在隐式地识别的情况下,能够削减信令,从而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此外,基站1可以动态地变更发送周期,以使第二RS的发送周期例如在某个期间为10ms,在下一个期间为5ms周期,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发送周期。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预先向用户装置UE通知在哪个期间应用哪个发送周期,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对用户装置UE设定变更后的发送周期。
另外,如图29所示,作为第二RS的发送周期,预先规定了多个周期模式,基站1可以按照任意的周期模式发送第二RS。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种周期模式发送了第二RS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周期模式的各周期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二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二RS的序列,能够对按照哪种周期模式发送了第二RS进行盲检测。
此外,基站1可以在使用户装置UE进行第二RS的测量时发送第二RS。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的物理层信令,对用户装置UE指示第二RS的测量。即,用户装置UE可以在通过物理层信令接收到指示的情况下进行图5的步骤S14的处理过程。更具体来说,基站1可以在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L Control Information)的规定比特中设定用于确定与各天线端口对应的第二RS的映射模式的信息,从而向用户装置UE通知映射模式。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在规定的定时(timing)向基站1报告测量结果,也可以在通过UL许可(grant)对上行数据信道进行了调度的情况下发送测量结果。
(关于第二RS的映射模式的设定)
对于第二RS的映射模式,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还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关于第二RS的序列,也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还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还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对于映射模式,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和/或载波而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映射模式。由此,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也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劣化同时进行期望的测量。
此外,基站1可以动态地变更映射模式,以使例如在某个期间为映射模式A,在下一个期间为映射模式B,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映射模式。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预先向用户装置UE通知在哪个期间应用哪种映射模式,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对用户装置UE设定变更后的映射模式。
另外,作为第二RS的映射模式,预先规定了多个映射模式,基站1可以按照任意的映射模式来发送第二RS。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种映射模式发送了第二RS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映射模式的各映射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二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二RS的序列,能够对按照哪种映射模式发送了第二RS进行盲检测。
(关于测量结果的报告)
在图5的步骤S14的处理过程中,用户装置UE针对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二RS测量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向基站1报告。用户装置UE可以汇总所有的天线端口的测量结果来向基站1报告,也可以按照测量结束的每个天线端口恰当地报告。另外,接收质量可以是RSRQ、RSRP、RSSI或SINR,也可以是这些的一部分或全部。
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不向所有的基站1报告与所有的天线端口对应的测量结果,而仅向基站1报告与一部分天线端口对应的测量结果。在该情况下,可以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显式地指示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也可以由用户装置UE自身来选择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在后者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可以限于接收质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天线端口来报告接收质量。
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向基站1报告规定的时间区间中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例如,在按照10ms的周期发送第二RS的情况下,当规定的时间区间为30ms时,用户装置UE在3个周期内针对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每个第二RS对DL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按照每个天线端口向基站1报告测量出的每个天线端口的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的平均值。
对于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可以按照标准规格进行规定,也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用户装置UE专用的信令消息(例如,RRC消息)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此外,还可以通过MAC信令或者PHY(物理层)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进行通知(设定)。
此外,对于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可以根据通过载波频率、子载波间隔、载波而设想的用户装置UE的平均移动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时间区间的长度。
另外,可以动态地变更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以使在某个期间为“30ms”,在下一个期间为“50ms”,也可以以规定的触发为契机半静态地变更。
此外,作为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预先规定了多个模式,可以在用户装置UE侧对按照哪种模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并报告进行盲检测。例如,可以在多个模式的各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第二RS。由此,用户装置UE通过确定第二RS的序列,从而能够对按照哪种模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并报告进行盲检测。
此外,用户装置UE可以自己选择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另外,在用户装置UE自己选择报告对象的天线端口/规定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固定子帧发送的同步信号来测量接收质量、或者使用第一RS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预先缩小测量第二RS的天线端口的范围。
<关于第一RS与第二RS的发送资源重复的情况下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分别通过灵活子帧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因此,设想取决于发送周期,第一RS被映射到的子帧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子帧重复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基站1在重复的子帧中,可以优先进行第一RS的发送(即,丢弃第二RS),也可以优先进行第二RS的发送(即,丢弃第一RS),还可以不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双方。
此外,即使在子帧重复的情况下,当第一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不重复时,基站1也可以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双方。
另外,在子帧重复,且第一RS被映射到的资源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资源重复的情况下,基站1可以使第一RS或第二RS中的任意一方的位置移位(偏移)。
此外,在第一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第二RS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以及数据信道被映射到的单位区域中的至少2个单位区域重复的情况下,基站1可以不发送任意的一个或者2个(丢弃),也可以全部发送,还可以全部不发送。在该情况下,在第一RS被映射到的资源与第二RS被映射到的资源重复的情况下,基站1可以使第一RS或第二RS中的任意一方的位置移位(偏移)。此外,对于这些方法,可以预先规定,也可以通过信令进行通知。信令可以是对这些方法进行索引化,并通知该值的方法。
<关于未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而发送RS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不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而作为相同的RS进行处理。例如,可以对与各天线端口关联的RS进行频率复用(FDM)、码复用(CDM)和/或时间复用(TDM)而发送。图30示出对与各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16)对应的RS进行频率复用和时间复用而发送的情况下的示例。图30的(a)示出在频率方向上由1RB、在时间方向上由1TTI所包围的单位区域中,各RS被映射到中心的资源的情况下的示例,图30的(b)示出在频率方向上由1RB、在时间方向上由1TTI所包围的单位区域中,各RS被映射到频率方向的两端的资源的情况下的示例。另外,通过灵活子帧发送本RS。
用户装置UE使用与各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16)对应的RS对接收质量和/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并向基站1报告。
在该方式中,由于基站1不需要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因此能够削减处理的开销,并且能够减少由对各个RS分别进行测量结果的报告而引起的延迟。
<补充事项>
在上述说明中,在通过广播信息、RRC信令、MAC信令或PHY信令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通知(设定)“第一RS的映射模式”、“第一RS的发送周期”、“第一RS的序列”、“对第一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第二RS的映射模式”、“第二RS的发送周期”、“第二RS的序列”、或者“对第二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时,可以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通知(设定)设定值本身,也可以从基站1对用户装置UE通知(设定)与设定值的每个模式预先关联的索引值。由此,能够削减信令量。
基站1可以一并使用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的动作、以及不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的动作。例如,基站1在某个时间段应用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的动作,在其它时间段应用不区分第一RS和第二RS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对用户装置UE设定按照每个时间段应用的动作。
用户装置UE可以在进行同步处理(时间同步以及频率同步)时,使用第一RS或第二RS。
<动作例>
接着,使用图31,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在本动作例中,设想基站1为混合型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基站。
首先,如图31的(a)所示,基站1使用模拟波束成形,通过灵活子帧发送与5个波束(例如,天线端口#1~5)关联的第一RS。另外,基站1不是同时发送5个波束,而是随着时间经过一边依次切换波束一边发送。此外,基站1预先通过RRC信令等对用户装置UE通知通过哪个灵活子帧发送第一RS。
接着,用户装置UE按照与天线端口#1~#5关联的每个第一RS向基站1报告测量结果。接着,基站1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每个第一RS的测量结果(例如,接收功率)大致确定波束方向。在此,设想限于图31的(a)所示的2个波束。接着,基站1为了进一步确定更详细的波束方向,在所确定的大致的波束方向的周边,一并使用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从而通过灵活子帧发送与更小粒度的多个波束(例如,天线端口#11~15)关联的第二RS。另外,基站1预先使用RRC信令等对用户装置UE通知通过哪个灵活子帧发送第二RS。
接着,用户装置UE按照与天线端口#10~#15关联的每个第二RS向基站1报告测量结果。接着,基站1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每个第二RS的测量结果(例如,接收功率)确定最终的波束方向。另外,基站1可以指示用户装置UE周期性地报告每个第一RS和第二RS的测量结果。由此,即使在用户装置UE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追踪波束方向。
<功能结构>
(基站)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32所示,基站1具有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设定部103以及控制部104。另外,图32仅示出了基站1中的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部,至少还具有用于执行依照5G(包括LTE在内)的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32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101包括根据应从基站1发送的高层的信号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此外,信号发送部101具有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的功能。信号接收部102包括从用户装置UE接收各种无线信号,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设定部103具有使用广播信息或RRC信令对用户装置UE设定用户装置UE为了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而使用的各种信息的功能。另外,该各种信息例如是“第一RS的映射模式”、“第一RS的发送周期”、“第一RS的序列”、“对第一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第二RS的映射模式”、“第二RS的发送周期”、“第二RS的序列”、和/或“对第二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
控制部104具有根据从用户装置UE报告的测量结果控制波束的方向的功能。此外,控制部104具有确定和变更发送第一RS和第二RS的周期、第一RS和第二RS的映射模式的功能。
(用户装置)
图3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33所示,用户装置UE具有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RS结构管理部203、测量部204以及报告部205。另外,图33仅示出了用户装置UE中的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部,至少还具有用于执行依照5G(包括LTE在内)的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33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201包括根据应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高层的信号来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部202包括从基站1以无线方式接收各种信号,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RS结构管理部203具有如下功能:管理按照标准规格规定的、或者通过广播信息、RRC信令、MAC信令或PHY信令设定的“第一RS的映射模式”、“第一RS的发送周期”、“第一RS的序列”、“对第一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第二RS的映射模式”、“第二RS的发送周期”、“第二RS的序列”以及“对第二RS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的规定的时间区间的长度”。
测量部204具有如下功能:根据由RS结构管理部203管理的“第一RS的映射模式”、“第一RS的发送周期”、“第一RS的序列”、“第二RS的映射模式”、“第二RS的发送周期”以及“第二RS的序列”,识别发送第一RS的无线资源和发送第二RS的无线资源,对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此外,测量部204包括第一测量部2041和第二测量部2042。
此外,测量部204具有如下功能:使用通过被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固定子帧)以外的任意时间区间(灵活子帧)发送、且分别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多个RS,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
第一测量部2041具有如下功能:使用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固定子帧)以外的任意时间区间(灵活子帧)发送的第一RS,对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
第二测量部2042具有如下功能:使用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固定子帧)以外的任意时间区间(灵活子帧)发送的第二RS,对接收质量和/或信道状态进行测量。
报告部205具有向基站1报告使用第一RS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RS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的功能。此外,报告部205有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多个RS中的各RS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的功能。
<硬件结构>
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框图(图32和图33)示出了以功能为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构成部)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和/或逻辑地结合而成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和/或逻辑地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和/或间接地(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1、用户装置UE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测量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3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基站1和用户装置UE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基站1和用户装置UE可以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内存(memory)1002、存储器(storage)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装置”这一措辞可以替换为“电路”、“设备(device)”、“单元(unit)”等。基站1和用户装置UE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其中的一部分装置。
基站1和用户装置UE的各功能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在处理器1001、内存1002等硬件上读取规定的软件(程序),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内存1002及存储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动作并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实现基站1的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设定部103、控制部104、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RS结构管理部203、测量部204以及报告部205。
此外,处理器1001从存储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向内存1002读出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据此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了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可以通过存储在内存1002中并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动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基站1的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设定部103、控制部104、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RS结构管理部203、测量部204以及报告部205,也可以同样地实现其它的功能块。虽然说明了通过1个处理器1001执行上述各种处理,但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同时或依次执行上述各种处理。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信线路从网络进行发送。
内存1002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内存1002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1002能够保存能够执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测量方法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 ROM)等的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磁光盘(例如高密度盘、数字多功能盘、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棒、键驱动(Key drive))、Floppy(注册商标)盘、磁条等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存储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包含内存1002和/或存储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等其它适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硬件(收发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基站1的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和内存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基站1以及用户装置UE可以构成为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E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硬件来安装处理器1001。
<总结>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第一测量部,其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第二测量部,其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按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以及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根据该用户装置UE,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能够测量参考信号,并向基站反馈测量结果的技术。
此外,可以对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对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各个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复用而发送。由此,基站1能够随着时间经过一边依次切换波束一边发送第一RS。
另外,可以按照多个周期模式中的任意的周期模式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所述多个周期模式中的各个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由此,用户装置UE能够对发送第一RS的周期进行盲检测。
此外,可以对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对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参考信号进行频率复用、码复用或时间复用而发送,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关联的天线端口不同于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的天线端口。由此,基站1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用方法来发送第二RS。
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二任意时间区间中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来通知在所述第二任意时间区间中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由此,基站1能够以子帧为单位向用户装置UE动态地通知第二RS的映射模式。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测量部,其使用多个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所述多个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且分别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以及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各个参考信号而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根据该用户装置UE,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能够测量参考信号,并向基站反馈测量结果的技术。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执行的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按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以及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通过该用户装置UE,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能够测量参考信号,并向基站反馈测量结果的技术。
<实施方式的补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频率方向的1RB为12个子载波,1TTI为14个码元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频率方向的1RB可以以12个子载波以外的数量的子载波作为单位,也可以以14码元以外的数量的码元作为单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RS的天线端口数量、第二RS的天线端口数量分别为8个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16等比8多的值,还可以是4等比8少的值。
子帧也可以称为时间区间。固定子帧可以称为同步信号或广播信息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被映射到的子帧或时间区间。灵活子帧可以称为数据信号被映射到的子帧或时间区间。波束可以称为天线端口。
数字波束可以是汇总了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总称。可以将与模拟波束相关联的RS设为第一RS(第一RS组),将与数字波束相关联的RS设为第二RS(第二RS组)。
PDSCH可以称为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下行链路数据信道。DMRS可以称为数据解调用参考信号。小区ID可以称为小区固有索引。RB可以称为资源单元、子带、调度单元、频率单元。TTI可以称为时间单元或子帧。
PSS/SSS可以称为第一/第二同步用信号,也可以不对它们进行区分而称为同步信号。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称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PUSCH可以称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或上行链路数据信道。PUCCH可以称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LTE的示例以1RB由12个子载波构成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包括由在5G的NewRAT中规定的数量的子载波构成的RB。此外,根据LTE的示例以1TTI由14个码元构成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包括由在5G的NewRAT中规定的数量的码元构成的TTI长度。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形态/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UCI)、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MAC信令、广播信息(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Block:***信息块))、其它信号或这些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是RRC连接创建(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新设定(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的无线接入)、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带)、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使用其它适当***的***和/或据此扩展的下一代***。
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等,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更换顺序。例如,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通过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但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对于在本说明书中由基站进行的特定动作,也具有根据情况而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进行的情况。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对于为了进行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由基站和/或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可以考虑MME或S-GW等,但不限于此)来进行,这是显而易见的。上述例示了基站以外的其它网络节点为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和S-GW)。
输入输出的信息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位置(例如,内存),也可以在管理表中进行管理。可以重写、更新或追记输入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删除所输出的信息等。还可以向其它装置发送所输入的信息等。
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的任意一种来表示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例如,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颗粒、光场或光子、或者这些的任意组合来表示上述说明整体所涉及的数据、命令、指令(command)、信息、信号、比特、码元(symbol)、码片(chip)等。
参考信号按照应用的标准可以称为导频(Pilot)。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除非另有说明,不是“仅根据”的意思。换而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的意思是“仅根据”和“至少根据”双方。
针对使用了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要素的任何参照通常也并非限定这些要素的量和顺序。这些呼称作为对2个以上的要素之间进行区分的简便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被使用。因此,针对第一和第二要素的参照不表示在此仅能采用2个要素或者在某种程度上第一要素必须先于第二要素。
另外,“包含(including)”、“包括(comprising)”及它们的变形就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情况而言,这些用语与用语“具有”同样地意在表示“包括性的”。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者(or)”意味着不是异或。
无线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帧构成。在时域中,一个或多个的各帧可以称为子帧。进而,子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进而,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可以是与其分别对应的其它叫法。例如,在LTE***中,基站进行向各移动站分配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移动站中使用的频带宽度和发送功率等)的调度。
可以将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称为TTI。例如,可以将1个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多个连续的子帧称为TTI,还可以将1个时隙称为TTI。
资源块(RB)是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subcarrier)。此外,在资源块的时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元,可以是1个时隙、1个子帧或1TTI的长度。1TTI、1个子帧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
上述无线帧的结构仅是例示,对于无线帧中所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所包含的码元和资源块的数量、以及资源块中所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作为修正和变更形态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可以通过1比特所表示的值(0~1)来进行判定或判断,也可以通过真假值(布尔:真或假)进行判定或判断,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进行判定或判断。
此外,对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理解本说明书所需的用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的用语进行替换。例如,信道和/或码元(symbol)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可以是消息。
对于UE,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用下述用语来称呼:用户站、移动单元(mobileunit)、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user agent)、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它一些适当的用语。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伴随执行来切换使用。此外,规定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不进行该规定信息的通知)进行。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确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也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判断”、“确定”例如可以包括将进行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的事项视为“判断”、“确定”的事项等。此外、“判断”、“确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访问(accessing)(例如,访问内存中的数据)的事项视为“判断”、“确定”的事项。此外,“判断”、“确定”可以包括将进行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的事项视为“判断”、“确定”的事项。即,“判断”、“确定”可以包含“判断”、“确定”了任何动作的事项。
本专利申请以在2016年5月1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96570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其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96570号的全部内容。
标号说明
1 基站
UE 用户装置
101 信号发送部
102 信号接收部
103 设定部
104 控制部
201 信号发送部
202 信号接收部
203 RS结构管理部
204 测量部
2041 第一测量部
2042 第二测量部
205 报告部
1001 处理器
1002 内存
1003 存储器
1004 通信装置
1005 输入装置
1006 输出装置

Claims (7)

1.一种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第一测量部,其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
第二测量部,其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按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以及
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对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各个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复用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按照多个周期模式中的任意的周期模式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所述多个周期模式中的各个模式中使用不同的序列来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对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的参考信号进行频率复用、码复用或时间复用而发送,
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关联的天线端口不同于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关联的天线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通过在所述第二任意时间区间中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来通知在所述第二任意时间区间中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无线资源。
6.一种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具有:
测量部,其使用多个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所述多个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且分别与不同的天线端口关联;以及
报告部,其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多个参考信号中的各个参考信号而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
7.一种由具有基站和用户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装置执行的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第一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一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
使用第二参考信号对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按所述规定的时间区间划分的无线帧中的所述周期性地设定的时间区间以外的第二任意时间区间发送的;以及
向所述基站报告使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和使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或信道信息。
CN201780027187.6A 2016-05-12 2017-03-29 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Pending CN1090758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6570 2016-05-12
JP2016096570 2016-05-12
PCT/JP2017/013011 WO2017195488A1 (ja) 2016-05-12 2017-03-29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5850A true CN109075850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26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7187.6A Pending CN109075850A (zh) 2016-05-12 2017-03-29 用户装置及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24536A1 (zh)
JP (1) JPWO2017195488A1 (zh)
CN (1) CN109075850A (zh)
WO (1) WO20171954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740A (zh) * 2020-01-10 2022-08-19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5924A (zh) * 2017-07-05 2021-05-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79451A1 (en) * 2019-07-22 2022-09-0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0890A1 (en) * 2009-03-16 2011-1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120905A1 (en) * 2009-08-14 2012-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3718594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及基站
WO2014165711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for small cell deployments
US20150222414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Apple Inc. Reference Subframes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Cell Measurements
CN105101407A (zh) * 2009-06-12 2015-11-25 摩托罗拉*** 提高 otdoa 测量性能的干扰控制、sinr 优化和信令增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93702B1 (ko) * 2009-03-22 2016-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19502B1 (ko) * 2010-02-23 2018-0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단말과, 간섭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KR101847400B1 (ko) * 2011-09-01 2018-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빔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6151108B2 (ja) * 2013-06-28 2017-06-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WO2015060680A2 (ko) * 2013-10-24 2015-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6680676B2 (ja) * 2014-07-25 2020-04-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送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0890A1 (en) * 2009-03-16 2011-1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reception apparatus,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101407A (zh) * 2009-06-12 2015-11-25 摩托罗拉*** 提高 otdoa 测量性能的干扰控制、sinr 优化和信令增强
US20120120905A1 (en) * 2009-08-14 2012-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3718594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终端及基站
WO2014165711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for small cell deployments
US20150222414A1 (en) * 2014-01-31 2015-08-06 Apple Inc. Reference Subframes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Cell Measuremen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740A (zh) * 2020-01-10 2022-08-19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95488A1 (ja) 2019-03-14
WO2017195488A1 (ja) 2017-11-16
US20190124536A1 (en)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5928A (zh) 用户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5409147B (zh) 检测用于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搜索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250367B (zh)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
CN110115061A (zh) 用户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1016916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3175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EP3337057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291828A (zh) 用于一个或更多个参数集的资源分配的信号传送的***和方法
CN113853763A (zh) 用于区分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方案的方法
CN109661847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38388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94059B (zh)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03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0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31898A (zh)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KR10252728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005288A (zh) 发射天线分集方案
CN110249684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35651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268673A (zh) 跟踪参考信号配置设计
CN110383907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249602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379390B (zh) 一种mbsfn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