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1275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41275B
CN109041275B CN201810692582.2A CN201810692582A CN109041275B CN 109041275 B CN109041275 B CN 109041275B CN 201810692582 A CN201810692582 A CN 201810692582A CN 109041275 B CN109041275 B CN 109041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preset
preset wired
wired equipment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2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41275A (zh
Inventor
尹家浩
赵锦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25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41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4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1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41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1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从而便捷地实现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背景技术
集中控制型无线网络,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采用的无线网络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AC)与瘦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也称瘦AP或者FIT AP形成的架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经研究发现,基于该种无线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传输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
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可选地,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的步骤,包括:
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混杂模式;
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可选地,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apwap,所述目标报文为Capwap报文;
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所述AP的软件处理***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所述AP的交换芯片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所述AP的软件处理***,由所述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可选地,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的步骤,包括:
取消服务集标识SSID发现过程,直接使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
将所述请求报文发送至所述AC,根据所述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所述AC进行的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
可选地,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的步骤,包括:
所述AP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预存有所述设定字段,所述设定字段用以标识所述广播报文来自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可选地,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的步骤,包括:
采用所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所述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
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
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入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上线处理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
封装模块,用于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可选地,所述接入识别模块通过以下步骤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混杂模式;
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可选地,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apwap,所述目标报文为Capwap报文;
所述封装模块用于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软件处理***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交换芯片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所述AP的软件处理***,由所述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
所述报文发送模块用于使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可选地,所述上线处理模块用于取消服务集标识SSID发现过程,直接使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将所述请求报文发送至所述AC,根据所述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所述AC进行的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
可选地,所述接入识别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预存有所述设定字段,所述设定字段用以标识所述广播报文来自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可选地,所述上线处理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
采用所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所述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
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
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解封装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无线接入点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在AC和AP形成的无线网络架构下,对AP进行了巧妙设计,使得AP能够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在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时,将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与AC进行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在视为无线客户端的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后,将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从而通过AP和AC之间的通信网络发送该目标报文,进而便捷地实现了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无线接入点;11-存储器;12-处理器;13-网络模块;20-数据传输装置;21-接入识别模块;22-上线处理模块;23-封装模块;24-报文发送模块;25-报文接收模块;26-解封装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集中控制型无线网络现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请参阅图1,在包括AC和FIT AP的无线网络架构中,很多场景下需要设置多个FIT AP以实现区域全面覆盖,区域中的各无线终端接入FIT AP所覆盖的网络中,各有线设备接入FIT AP的以太网接口。AC可以实现对多个FIT AP的统一管理,并与远端服务器通信。FIT AP可以通过三层交换的方式和AC建立连接,无线终端的数据流量通过AP和AC间的隧道如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Protocol Specification,Capwap)隧道,经公网转发到AC,通过AC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从而实现无线终端的数据传输。应当理解,图1中各组件之间的连线仅表示各组件之间可以进行通信,而非对通信方式的限定。
经研究发现,在图1所示架构中,虽然能够便捷地实现对无线终端的数据传输,但是,若要在该架构中实现对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在AC和FIT AP侧需要设置网关设备,并在网关设备上配置与有线设备对应的隧道服务,如Internet协议安全性(IPSec)。为了使得网关设备支持配置与有线设备对应的隧道服务,不仅可能增加网关设备的成本,而且配置隧道服务之后,后续维护较为繁琐,需要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导致实现有线设备数据传输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在包括AC和AP的无线网络架构中,对AP进行巧妙配置,使得AP在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时,将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接入AC的管理网络,将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通过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该目标报文,进而便捷地实现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无需对网关设备进行复杂的配置,亦无需增加网关设备的成本。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过程中对本公开做出的贡献。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中附图,对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2所示,是本公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10的一种方框示意图。本公开中的无线接入点10可以为FIT AP,该无线接入点10能够与AC建立连接并被AC统一管理。如图2所示,无线接入点10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网络模块13及数据传输装置20。
所述存储器11、处理器12以及网络模块13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1中存储有数据传输装置20,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1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中的数据传输装置20,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公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所述存储器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所述处理器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数据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公开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网络模块13用于通过网络建立无线接入点10与外部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网络信号及数据的收发操作。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无线接入点1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例如,无线接入点10还可以包括以太网接口、软件处理***、交换芯片等。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在上述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无线接入点10执行下述数据传输方法。
请结合参阅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该方法可以由图2中的处理器12执行。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执行步骤S12,若不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返回执行步骤S11。
AP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例如,若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鉴于三层以太网接口下一般没有挂接交换机的需求,只能***一台有线设备,因而,三层以太网接口若接入有线设备,需要将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成混杂模式。三层以太网接口被配置为混杂模式后将不再进行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 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过滤,接收所有正确的以太网报文。若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的报文的源MAC地址即为预设有限设备的MAC地址。在该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例如,可以在AP预存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AP判断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是否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即可识别出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为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判定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并非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判定不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又例如,若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由于二层以太网接口的二层交换一般由AP的交换芯片控制,二层以太网接口下可能挂接交换机、多端口的转发器如HUB等,使得二层以太网接口可能连接有多台有线设备。在该种情况下,亦可以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例如,为了便捷地实现预设有线设备识别,可以在AP预存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AP判断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中,是否存在源MAC地址位于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若存在源MAC地址位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判定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不存在源MAC地址位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判定不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又例如,AP可以预存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AP判断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中,是否存在源MAC地址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的报文,若存在源MAC地址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的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不存在源MAC地址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的报文,判定不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又例如,可以在预设有线设备上安装一客户端程序,由该客户端程序主动发送广播报文,广播报文中携带用以标识广播报文来自于预设有线设备的设定字段。该种情况下,AP可以预存设定字段,AP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即可判定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若未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不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应当理解,步骤S11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上述仅为举例性说明,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例如,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和预设有线设备的设定字段可以直接在AP上配置并预存。又例如,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段、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和预设有线设备的设定字段也可以在AC上配置并存储,AP从AC上预先获得所配置的信息并存储在本地。
步骤S12,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并在所述无线客户端上线后,执行步骤S13。
将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接入AC的管理网络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鉴于预设有线设备直接与AP连接,AP可以直接获得与之连接的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因而,AP可以取消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发现过程,无需执行SSID发现操作,直接使用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将请求报文发送至AC,根据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AC之间的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其中,请求报文可以包括Authentication报文和Association request报文,在AP和AC之间通过Capwap隧道通信的场景下,AP将Authentication报文和Association request报文交由Capwap隧道发往AC。AC将针对Authentication报文和Association request报文反馈的响应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往AP,从而实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
又例如,AP可以采用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其中,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IP地址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在预设有线设备的客户端程序中集成IP地址释放功能,确保预设有线设备能够从AC的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其中,客户端程序实现IP地址释放功能的操作可以参考Windows提示符下的释放命令,如ipconfig/release命令、ipconfig/renew命令等,从而释放或更新预设有线设备的IP地址租约。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AP与AC进行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过程中,AP与AC之间还可以进行无线加密协商的交互。例如,AP和AC可以进行802.1X认证和无线网络密钥协商的交互,从而实现无线加密协商。
步骤S13,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步骤S14,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以为Capwap,AP和AC之间通过Capwap隧道通信,相应地,目标报文可以为Capwap报文。
将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Capwap报文并发送至AC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由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处于混杂模式,若AP发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则直接执行步骤S12中的上线操作,无线客户端上线成功后,AP将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有线报文上送AP的处理器,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处理器中的软件处理***接收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并对接收到的、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送至AC。AC接收到该Capwap报文后,剥掉Capwap头并发送出去即可。
又例如,若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当AP发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AP可以向AP的交换芯片下发一源MAC表项,该源MAC表项匹配有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的ACL规则。AP的交换芯片接收来自于二层以太网接口的报文,交换芯片将接收到的各报文的源MAC地址与ACL规则进行匹配,将源MAC地址与该ACL规则匹配的报文(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AP的处理器。由处理器中的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送至AC。AC接收到该Capwap报文后,剥掉Capwap头并发送出去即可。例如,AC可以将剥掉Capwap头的报文发送至远端服务器。
相应地,若远端服务器向AC发送与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报文,AC可以将该报文封装为AP和AC之间的通信协议所支持的报文并转发至AP。请结合参阅图4,AP接收到该报文后,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S21,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步骤S22,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执行步骤S23,若不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返回执行步骤S21。
步骤S23,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其中,AP可以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来分析其是否为目标报文,若接收到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该报文为目标报文,从而将所述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若接收到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非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该报文非目标报文,从而将该报文进行正常转发处理并返回执行步骤S21。
为了更为清楚地阐述本公开的实现原理和工作流程,现以下述场景为例对本公开的实现流程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5,假设FIT AP通过Capwap隧道与AC通信,AC与远端服务器通信,FITAP接入有多个无线终端,无线终端的数据流量通过AP和AC之间的Capwap隧道经公网转发至AC。基于安全监控等考虑,FIT AP还有线连接了有线摄像头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两种预设有线设备。在进行无线终端数据流量传输的同时,还需要对有线摄像头和PC的数据流量进行传输。
在上述场景中,若要实现预设有线设备的数据流量传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不仅需要在AC和FIT AP侧设置网关设备,还需要在网关设备上配置与有线设备对应的隧道服务,隧道服务的配置和后续维护较为繁琐,需要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不仅会导致网关设备配置、维护成本增加,还存在实现不便的问题。若需要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等加密技术提高有线设备数据流量传输的安全性,还需要增加VPN网关路由器设备,从而进一步增加组网复杂性。为了改善该问题,若使用无线摄像头代替有线摄像头,使用无线PC代替有线PC,虽然可以使用现有的AC+FIT AP无线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传输,无需进行网关设备改造等操作,但无线摄像头和无线PC的数据流量较大,会抢占无线信道资源,从而对FIT AP已连接的无线终端产生很大干扰,影响无线终端的上网体验。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现有的AC和FIT AP的组网架构下,无需增加网关设备或者对网关设备进行复杂的配置和维护,只需对FIT 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或者三层以太网接口的报文转发方式进行巧妙调整,即可通过AC和FIT AP之间的Capwap隧道传递有线摄像头和PC的数据流量,并且可以直接利用Capwap隧道技术替代VPN网关路由器设备技术保证数据传输安全,从而有效降低组网复杂性,提高有线设备的数据传输的便捷性。本公开以下内容将对有线摄像头和PC的数据传输过程分别进行举例性说明。
有线摄像头的数据传输流程如下。
在AP预存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和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段。有线摄像头接入AP的以太网接口后,AP根据预存的MAC地址信息自动识别出接入的有线设备为摄像头设备,识别过程根据有线摄像头接入的接口类型不同,处理过程也不同。
其中,若有线摄像头连接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需要管理员将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设置成混杂模式,该种情况下,AP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为预存的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从而判定存在有线摄像头接入,进而与AC进行有线摄像头的上线操作。反之,若有线摄像头未连接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该种情况下,AP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地址非预存的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从而判定不存在有线摄像头接入。若有线摄像头连接于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AP判断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中,是否存在源MAC地址位于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若存在源MAC地址位于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判定存在有线摄像头接入,进而与AC进行有线摄像头的上线操作。若不存在源MAC地址位于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段中的报文,判定不存在有线摄像头接入。鉴于MAC地址为全球统一规划使用,因而可以通过MAC地址段识别知名厂商的有线摄像头,例如,可以通过MAC地址的前6位确定出知名厂家的有线摄像头,从而识别出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是否存在有线摄像头接入。
AP在识别出有线摄像头后,与AC进行有线摄像头的上线操作,将有线摄像头视为无线客户端。AP使用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与AC完成视为无线客户端的预设有线设备的上线报文交互过程,使得在AC看来有一个MAC地址是摄像头的无线客户端正常上线。其中,若AC配置的无线传输服务是加密的,AP和AC还需要交互无线加密协商的报文,以实现与有线摄像头对应的无线客户端的上线操作。该过程中,AP无需执行SSID发现操作,直接将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视为无线客户端的MAC地址,构造Authentication报文和Associationrequest报文,交由Capwap隧道发往AC,AC针对Authentication报文和Associationrequest报文分别反馈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往AP,从而实现视为无线客户端的预设有线设备的上线交互。
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后,根据有线摄像头接入的接口类型不同,封装处理过程不同。
其中,若有线摄像头连接于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三层以太网接口处于混杂模式,有线摄像头对应的无线客户端上线后,AP将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有线报文上送AP的处理器,处理器中的软件处理***接收该报文并对该报文加装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软件处理***将Capwap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送至AC。AC接收到该Capwap报文后,剥掉Capwap头并发送出去即可。若有线摄像头连接于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AP发现有线摄像头上线后,向交换芯片下发一源MAC表项,该源MAC表项匹配有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的ACL规则。交换芯片接收来自于二层以太网接口的报文,将接收到的各报文的源MAC地址与ACL规则进行匹配,将源MAC地址与该ACL规则匹配的报文(预设有线摄像头发出的报文)传输至处理器,由处理器中的软件处理***对该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通过Capwap隧道发送至AC。AC接收到该Capwap报文后,剥掉Capwap头并发送出去即可。例如,AC可以将剥掉Capwap头的报文发送至远端服务器,从而完成对有线摄像头的数据传输。
其中,有线摄像头发出的报文可以为802.3帧格式的以太网报文,AP将该802.3帧格式的以太网报文添加Capwap头部封装,从Capwap隧道发送给AC,AC接收到该报文后,按照与处理正常无线客户端的报文相同的方式进行正常解析,解除报文Capwap隧道封装,从而得到原始的802.3帧格式的以太网报文,进而进行转发处理,例如,转发至远端服务器。其中,有线摄像头可以和正常的无线客户端一样,从AC侧的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网关、域名***(Domain Name System,DNS)等信息,实现网络连通,从而实现有线摄像头的数据流量通过Capwap隧道转发至公网。
相应地,若AC接收到远端服务器发送的目的MAC地址为有线摄像头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报文,也将该以太网报文添加Capwap头部封装,从Capwap隧道发送给AP,AP将接收到的报文解除Capwap隧道封装,从而得到原始格式的以太网报文,进而进行转发处理,如转发至有线摄像头。例如,远端服务器发出的802.3帧格式的以太网报文,经由AC添加Capwap头部封装,通过Capwap隧道转发到AP,AP解除Capwap隧道封装,得到原始的802.3帧格式的以太网报文,转发给有线摄像头。
PC的数据传输流程如下。
在PC上安装客户端程序,由该客户端程序主动发送广播报文,广播报文中携带标识PC的私有字段(上述设定字段),以供AP识别。客户端程序具备释放PC中有线网卡IP地址的功能,能够释放或更新绑定到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网卡适配器的IP地址租约,确保网卡的地址能够从AC侧的DHCP服务器获取到。
AP中预存私有字段,PC上的客户端程序启动后,发送携带有私有字段的广播报文,AP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私有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是否存在PC接入,例如,AP可以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广播报文,并进行判断。若AP接收到携带有私有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PC接入,若未接收到携带有私有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不存在PC接入。在判定存在PC接入的情况下,AP采用携带有私有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虚拟客户端在AC注册成功后,AP将源MAC地址写入ACL,将ACL下发至交换芯片,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PC。PC接收到注册成功的信息后,释放当前的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从而实现数据互通。
通过上述方案,即可实现有线摄像头和PC的数据传输,实现较为便捷。
请参阅图6,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0,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0包括接入识别模块21、上线处理模块22、封装模块23和报文发送模块24。
其中,接入识别模块21用于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关于接入识别模块21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中步骤S1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上线处理模块22用于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
关于上线处理模块22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中步骤S1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封装模块23用于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关于封装模块23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中步骤S1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报文发送模块24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关于报文发送模块24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中步骤S1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接入识别模块21通过以下步骤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混杂模式;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可选地,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apwap,所述目标报文为Capwap报文。
封装模块23用于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软件处理***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交换芯片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所述AP的软件处理***,由所述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
报文发送模块24用于使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可选地,上线处理模块22用于取消服务集标识SSID发现过程,直接使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将所述请求报文发送至所述AC,根据所述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所述AC进行的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
可选地,接入识别模块21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预存有所述设定字段,所述设定字段用以标识所述广播报文来自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可选地,上线处理模块22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采用所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所述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
可选地,数据传输装置20还包括报文接收模块25和解封装模块26。
其中,报文接收模块25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解封装模块26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本公开中,数据传输装置20中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和实现原理可以参阅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应内容,因而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通过对FIT AP进行巧妙设计,即可实现有线设备的数据流量传输功能,降低了组网复杂度,实现较为便捷。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无线接入点,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
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其中,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的步骤,包括:
取消服务集标识SSID发现过程,直接使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将所述请求报文发送至所述AC,根据所述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所述AC进行的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或者,
采用所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所述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的步骤,包括:
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混杂模式;
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apwap,所述目标报文为Capwap报文;
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所述AP的软件处理***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所述AP的交换芯片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所述AP的软件处理***,由所述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由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的步骤,包括:
所述AP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预存有所述设定字段,所述设定字段用以标识所述广播报文来自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所述AP与无线控制器AC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入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上线处理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并与所述AC进行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以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视为无线客户端接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
封装模块,用于若视为无线客户端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上线,将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封装入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所支持的目标报文;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报文发送至所述AC;
所述上线处理模块用于取消服务集标识SSID发现过程,直接使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的MAC地址构造请求加入所述AC的管理网络的请求报文,将所述请求报文发送至所述AC,根据所述AC反馈的响应报文完成与所述AC进行的所述无线客户端的上线交互;或者,
采用所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向所述AC发起虚拟客户端注册请求;若所述虚拟客户端在所述AC注册成功,将所述源MAC地址写入访问控制列表ACL,将所述ACL下发至所述AP的交换芯片;将注册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预设有线设备,以使所述预设有线设备释放当前的网际协议IP地址,并从所述AC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重新获取IP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识别模块通过以下步骤识别是否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根据从三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混杂模式;
根据从二层以太网接口接收到的报文的源MAC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有线设备接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P和AC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为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Capwap,所述目标报文为Capwap报文;
所述封装模块用于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软件处理***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若所述预设有线设备连接于所述AP的二层以太网接口,使所述AP的交换芯片接收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将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传输至所述AP的软件处理***,由所述软件处理***对接收到的所述预设有线设备发出的报文添加Capwap头,形成Capwap报文;
所述报文发送模块用于使所述软件处理***将所述Capwap报文发送至所述AC。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识别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若接收到携带有设定字段的广播报文,判定存在预设有线设备接入,其中,所述AP预存有所述设定字段,所述设定字段用以标识所述广播报文来自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AC发送的报文;
解封装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若存在与所述预设有线设备相关的目标报文,将该目标报文解封装后发送给所述预设有线设备。
11.一种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10692582.2A 2018-06-28 2018-06-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Active CN109041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2582.2A CN109041275B (zh) 2018-06-28 2018-06-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2582.2A CN109041275B (zh) 2018-06-28 2018-06-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41275A CN109041275A (zh) 2018-12-18
CN109041275B true CN109041275B (zh) 2022-02-11

Family

ID=6552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2582.2A Active CN109041275B (zh) 2018-06-28 2018-06-28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412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8036B (zh) * 2021-12-06 2024-01-23 成都飞鱼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管理ap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013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tp的无线接入***及其交互方法
CN107231341A (zh) * 2016-12-27 2017-10-03 深圳市万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612928A (zh) * 2014-08-04 2018-01-19 福建三元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瘦ap模式下无线链路通讯质量的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7457B2 (en) * 2011-10-04 2016-08-02 Juniper Networks, Inc. Apparatuses for a wired/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928A (zh) * 2014-08-04 2018-01-19 福建三元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瘦ap模式下无线链路通讯质量的方法及***
CN107231341A (zh) * 2016-12-27 2017-10-03 深圳市万网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793013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tp的无线接入***及其交互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imple cross-layer approach to reduce duplicate acknowledgements for TCP over WLAN;Arsahd Hussain等;《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080715;全文 *
基于有线网络实训室构建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研究;龚建新等;《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5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41275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2312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control of a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5657146B2 (ja) 建物の遠隔制御を実施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装置
US20220060350A1 (en) Connecting to a Home Area Network Via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70317970A1 (en) Client device address assignment following authentication
JP5602937B2 (ja) リレーノードと構成エンティティの間の接続性の確立
US982595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user terminal
RU258475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ети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используемой для удале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жилищем
US20150381563A1 (en) Relay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p address of client to server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6302353B (zh) 身份认证方法、身份认证***和相关设备
US9756148B2 (en)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release on behalf of a user
CN112584393A (zh) 一种基站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580768A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装置和***
US20130283050A1 (en) Wireless client authentication and assignment
US20230336377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US963491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use of wro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CN112688898B (zh) 一种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46599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 backup link
CN10904127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EP3059907B1 (en) Network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80526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t least one IP data packet, relate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1669309B (zh) 一种建立VxLAN的方法及无线控制器、交换机
EP3220584A1 (en) Wifi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home gateway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gateway
KR101947170B1 (ko) 동적 vpn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TWI608749B (zh) 用來控制一客戶端裝置存取一網路裝置之方法以及控制裝置
US2022041783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local area network comprising a network switch to which a station is connected by cable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