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6115A -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6115A
CN109036115A CN201810441145.3A CN201810441145A CN109036115A CN 109036115 A CN109036115 A CN 109036115A CN 201810441145 A CN201810441145 A CN 201810441145A CN 109036115 A CN109036115 A CN 109036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ning
metal layer
curved face
fac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1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秀
望月一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36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6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将显示区域围住的非显示区域、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1遮光层;罩部件,具有平面部和曲面部,在平面部及曲面部粘接着显示面板。第1遮光层具有与平面部重合的开口。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本申请基于2017年6月9日提出的第2017-114361号日本专利申请而主张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关于在便携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中使用的显示装置,从性能面、设计性等观点来看,要求窄边框化。作为窄边框化的一例,近年来,开发了使用具有挠性的显示面板、具有曲面状的端部的显示装置。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在将显示面板与罩部件贴合时,需要对位用的标记。但是,伴随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及高精细化,标记的配置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成品率提高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显示装置,其具备:显示面板,具备显示区域、将上述显示区域围住的非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非显示区域的第1遮光层;以及罩部件,具有平面部和曲面部,在上述平面部及上述曲面部被与上述显示面板粘接。上述第1遮光层具有与上述平面部重合的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显示面板,其具备:平面部、第1曲面部、位于上述平面部及第1曲面部的显示区域、将上述显示区域围住的非显示区域、以及位于上述非显示区域的第1遮光层,上述第1遮光层具有位于上述平面部的第1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使成品率提高的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显示区域DA的结构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与图4所示的像素电极PE连接的开关元件SW的结构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口OP2的附近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A-B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口OP4的附近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开口OP4的其他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C-D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只是一个例子,在本发明的精神中,适当的改变是由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描述更加清晰,与实际情况相比在图中示意性地表示宽度、厚度、形状、各部分等。然而,示意图只是一个例子,对本发明的解释没有限制。此外,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与前面附图有关的结构元件的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元件用类似的参照标记表示,除非另有必要,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结构例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显示装置DSP是具有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显示装置DSP也可以是具备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或者具备电泳型元件等的电子纸型显示装置等其他显示装置。
图1示出了由第1方向X、垂直于第1方向X的第2方向Y、以及垂直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的第3方向Z规定的三维空间。另外,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本实施方式中,将第3方向Z定义为上,将第3方向Z的相反侧的方向定义为下。此外,将沿着第3方向Z观察称作平面视。
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和罩部件CG。显示面板PNL和罩部件CG在第3方向Z上对置,并被用透明的粘接剂贴合。图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PNL的端部和罩部件CG的端部大致对齐。在一例中,显示装置DSP是大致矩形状,具有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端部EX1及EX2、和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端部EY1及EY2。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DSP在端部EY1及EY2的附近弯曲。具体而言,罩部件CG具有曲面状的曲面部C1a及C1b、和平面状的平面部F1。曲面部C1a及C1b沿着端部EY1及EY2设置。曲面部C1a及C1b以沿着第2方向Y的轴为中心,向显示面板PNL侧弯曲。换言之,曲面部C1a及C1b的母线与第2方向Y平行。平面部F1位于曲面部C1a与曲面部C1b之间。即,平面部F1与曲面部C1a及C1b沿第1方向X排列。在一例中,平面部F1与X-Y平面平行,为矩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平面部F1和曲面部C1a及C1b从端部EX1一直到端部EX2。
显示面板PNL具有挠性。显示面板PNL沿着罩部件CG配置,保持与罩部件CG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显示面板PNL具有沿着曲面部C1a及C1b弯曲的曲面部C2a及C2b、和与平面部F1对置的平面部F2。
显示面板PNL具有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对图像进行显示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是将显示区域DA围住的边框状的区域。图示的例子中,显示区域DA位于平面部F2,并且一部分还位于曲面部C2a及C2b。
显示面板PNL如图中朝向右下的斜线所示那样,具备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遮光层BM。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BM具有与平面部F1重合的开口OP1、OP2、OP3及OP4。开口OP1和开口OP2、以及开口OP3和开口OP4分别沿第1方向X排列。开口OP1及OP2位于端部EX1侧,开口OP3及OP4位于端部EX2侧。此外,开口OP1及OP3在平面视中位于平面部F1与曲面部C1a的边界B1的附近。开口OP2及OP4在平面视中位于平面部F1与曲面部C1b的边界B2的附近。另外,图示的例子中,开口OP1、OP2、OP3以及OP4为矩形状,但也可以是圆形状、十字状等其他形状。
在一例中,罩部件CG如图中朝向右上的斜线所示那样,具备遮光层LS。另外,图中斜线交叉的区域相当于遮光层BM及LS重合的区域。遮光层LS沿着端部EX1及EX2设置,位于曲面部C1a、平面部F1以及曲面部C1b。开口OP1、OP2、OP3以及OP4全部与遮光层LS重合。由此,能够将从显示面板PNL侧朝向罩部件CG侧穿过开口OP1、OP2、OP3以及OP4的光遮光。
另外,图示的例子中,遮光层BM具有4个开口OP1、OP2、OP3以及OP4,但遮光层BM具有至少2个开口即可。
接着,参照图2,对显示装置DSP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的(a)所示,显示面板PNL被固定于支承体50。支承体50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部F3、和位于平面部F3的两端的曲面部C3a及C3b。曲面部C3a及C3b朝向下侧分别弯曲。这里,曲面部C3a及C3b的曲率大致等于后述的罩部件CG的曲面部C1a及C1b的曲率。
显示面板PNL位于曲面部C3a、平面部F3以及C3b,以使支承体50侧的整面与支承体50相接的方式被固定。即,显示面板PNL以仿形于支承体50的形状的形状而被固定。由此,在显示面板PNL,形成与平面部F3对置的平面部F2、和与曲面部C3a及C3b对置的曲面部C2a及C2b。此时,显示面板PNL被配置成,开口OP1及OP2位于平面部F2。图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PNL之中,与曲面部C3a相接的面积和与曲面部C3b相接的面积大致相等。
接着,如图2的(b)所示,进行显示面板PNL与罩部件CG的对位(对准)。首先,例如通过使用相机60检测开口OP1及OP2,来检测显示面板PNL的位置。这里,在一例中,开口OP1及OP2通过反射光检测。例如,如后述那样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布线位于开口OP1及OP2内。相机60通过检测由这样的布线反射的光,来检测开口OP1及OP2。
接下来,基于检测结果,支承体50或罩部件CG被移动到规定位置。这里,所谓规定位置,相当于显示面板PNL与罩部件CG相对置、能够进行显示面板PNL与罩部件CG的贴合的位置。接下来,在向显示面板PNL涂敷了粘接剂后,使支承体50朝向罩部件CG接近。此时,显示面板PNL由于具有与曲面部C1a及C1b相同的形状的曲面部C2a及C2b,所以能够使显示面板PNL的一部分和罩部件CG的一部分不干扰地使显示面板PNL和罩部件CG接近。
接着,如图2的(c)所示,显示面板PNL接近直到与罩部件CG接触,并被粘接。图示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PNL的与罩部件CG对置的一侧的整面设有粘接剂40。然后,使支承体50从显示面板PNL分离,形成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DSP。
另外,上述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PNL与罩部件CG对位时,使用了开口OP1及OP2,但开口OP1及OP2还能够用于将显示面板PNL向支承体50固定时的对位。
接着,参照图3~图10,对显示装置DSP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例的平面图。图3示出了与由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的面。图示的例子中,曲面部C2a、平面部F2以及曲面部C2b按该顺序沿第1方向X排列。开口OP1、OP2、OP3以及OP4均位于平面部F2。
在一例中,显示面板PNL是通过使来自照明装置的光选择性地透射而显示图像的透射型。另外,显示面板PNL也可以是通过使外光或来自照明装置的光选择性地反射而显示图像的反射型,也可以是具备透射型及反射型双方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
显示面板PNL具备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在第3方向Z上对置。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如图中朝向右上的斜线所示那样,通过设在非显示区域NDA的密封件SE而被粘接。第1基板SUB1具备从第2基板SUB2沿着第2方向Y延伸的安装部MT。安装部MT沿端部EX1设置,包含用于将显示面板PNL与外部装置等电连接的端子TE。图示的例子中,端子TE位于安装部MT中的平面部F2。第2基板SUB2如图中朝向右下的斜线所示那样,具备遮光层BM。遮光层BM设在大致与密封件SE重合的区域。另外,图中斜线交叉的区域相当于密封件SE及遮光层BM重合的区域。
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备多个扫描线G、多个信号线S等。此外,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备与扫描线G及信号线S电连接的多个像素PX。这里,像素PX相当于能够对应于像素信号独立地控制的最小单位,如后述那样,具备像素电极、共通电极、液晶层以及开关元件等。图示的例子中,像素PX沿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以矩阵状配置。
在一例中,配置于显示区域DA的扫描线G、信号线S等作为布线WL而被从显示区域DA引出至安装部MT,与端子TE电连接。图示的例子中,开口OP1及OP2比开口OP3及OP4更接近安装部MT,与这些多个布线WL重合。另一方面,开口OP3及OP4与开口OP1及OP2将显示区域DA夹在之间,并且开口OP3及OP4位于与开口OP1及OP2相反的一侧,不与布线WL重合。图示的例子中,开口OP1和开口OP3、以及开口OP2和开口OP4沿第2方向Y排列。图示的例子中,与开口OP1及OP2重合的布线WL在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显示区域DA的结构例的剖面图。这里,表示将显示装置DSP沿第3方向Z切断的剖面图。图示的显示面板PNL具有与主要利用大致平行于基板主面的横电场的显示模式相对应的结构。另外,这里的基板主面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
第1基板SUB1具备基体10、信号线S、共通电极CE、金属层ML、像素电极PE、第1绝缘层11、第2绝缘层12、第3绝缘层13、第1取向膜AL1等。基体10例如通过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形成。基体10具有与第2基板SUB2对置的第1面10A、和与第1面10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10B。另外,这里,省略了开关元件、扫描线、介于它们之间的各种绝缘层等的图示。
第1绝缘层11位于基体10之上、即第1面10A侧。未图示的扫描线、开关元件的半导体层位于基体10与第1绝缘层11之间。信号线S位于第1绝缘层11之上。第2绝缘层12位于信号线S、以及第1绝缘层11之上。共通电极CE位于第2绝缘层12之上。金属层ML在信号线S的正上方与共通电极CE接触。图示的例子中,金属层ML位于共通电极CE之上,但也可以位于共通电极CE与第2绝缘层12之间。第3绝缘层13位于共通电极CE、以及金属层ML之上。像素电极PE位于第3绝缘层13之上。像素电极PE隔着第3绝缘层13而与共通电极CE对置。此外,像素电极PE在与共通电极CE对置的位置具有缝隙ST。第1取向膜AL1将像素电极PE及第3绝缘层13覆盖。
扫描线、信号线S以及金属层ML由钼、钨、钛、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共通电极CE及像素电极PE由ITO、IZ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第1绝缘层11及第3绝缘层13是无机绝缘层,第2绝缘层12是有机绝缘层。
另外,第1基板SUB1的结构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是,像素电极PE位于第2绝缘层12与第3绝缘层13之间,共通电极CE位于第3绝缘层13与第1取向膜AL1之间。这样的情况下,像素电极PE形成为没有缝隙的平板状,共通电极CE具有与像素电极PE对置的缝隙。此外,也可以将像素电极PE及共通电极CE双方形成为梳齿状,并将它们以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
第2基板SUB2具备基体20、遮光层BM、滤色器CF、外覆层OC、第2取向膜AL2等。基体20例如由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形成。基体20具有与第1基板SUB1对置的第1面20A、和与第1面20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20B。
遮光层BM及滤色器CF位于基体20的第1面20A侧。遮光层BM分隔各像素PX。图示的例子中,遮光层BM位于信号线S的正上方。滤色器CF与像素电极PE对置,滤色器CF的一部分与遮光层BM重合。滤色器CF包括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蓝色滤色器等。外覆层OC将滤色器CF覆盖。第2取向膜AL2将外覆层OC覆盖。
另外,滤色器CF也可以配置于第1基板SUB1。滤色器CF也可以包括4色以上的滤色器。对于显示白色的像素,可以配置白色的滤色器,也可以配置无着色的树脂材料,也可以不配置滤色器来配置外覆层OC。此外,遮光层BM也可以形成在外覆层OC上。
包含第1偏光板PL1的第1光学元件OD1位于第2面10B侧、即基体10与照明装置BL之间。包含第2偏光板PL2的第2光学元件OD2位于第2面20B侧。第1光学元件OD1及第2光学元件OD2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相位差板。
另外,显示面板PNL也可以具有与利用垂直于基板主面的纵电场、相对于基板主面倾斜方向的电场、或者将它们组合利用的显示模式相对应的结构。在利用纵电场或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下,例如能够采用在基板SUB1具备像素电极PE及共通电极CE中的某一方、在基板SUB2具备像素电极PE及共通电极CE中的另一方的结构。
图5是表示与图4所示的像素电极PE连接的开关元件SW的结构例的剖面图。图5仅示出了第1基板SUB1。
第1基板SUB1在基体10与第2绝缘层12之间具备开关元件SW和绝缘层111、112、113及114。绝缘层111、112、113及114相当于图3所示的第1绝缘层11。在一例中,开关元件SW是单栅极型的薄膜晶体管,但也可以是双栅极型的薄膜晶体管。
开关元件SW具备半导体层SC、栅极电极GE、源极电极SE以及漏极电极DE。图示的例子中,在栅极电极GE的正下方,设有遮光层SM。遮光层SM将从照明装置BL朝向半导体层SC的光遮光。遮光层SM例如由钛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遮光层SM也可以省略。
绝缘层111与基体10相接。遮光层SM位于绝缘层111之上,被绝缘层112覆盖。半导体层SC位于绝缘层112之上,被绝缘层113覆盖。栅极电极GE位于绝缘层113之上,被绝缘层114覆盖。图示的例子中,栅极电极GE位于遮光层SM的正上方。栅极电极GE与图2所示的扫描线G电连接。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位于绝缘层114之上,被第2绝缘层12覆盖。源极电极SE及漏极电极DE在设于绝缘层114及113的接触孔CH1及CH2中与半导体层SC分别相接。源极电极SE与图2及图3所示的信号线S电连接。漏极电极DE在设于第2绝缘层12及第3绝缘层13的接触孔CH3中与像素电极PE相接。由此,开关元件SW与像素电极PE被电连接。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口OP2附近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在一例中,开口OP2为正方形状。开口OP2的4个边均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倾斜。图示的例子中,开口OP2的顶点V1和顶点V3沿第2方向Y排列,顶点V2和顶点V4沿第1方向X排列。在一例中,顶点V1与顶点V3的距离L1、以及顶点V2与顶点V4的距离L2约为0.2mm。
开口OP2与作为第1金属层的多个布线WL重合。在一例中,布线WL是被引出至非显示区域NDA的信号线S。另外,布线WL也可以是被引出至非显示区域NDA的扫描线G。布线WL形成为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W1的带状,沿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交叉的方向延伸。图示的例子中,布线WL与开口OP2的各边都交叉。图示的例子中,相邻的2根布线WL的间隔D1与宽度W1大致相等。这里,宽度W1及间隔D1相当于沿着与布线WL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W1优选为间隔D1以上。通过使宽度W1为间隔D1以上,在开口OP2中,能够增加被布线WL反射的光的比例。因而,在例如图2的(b)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对位时,开口OP2的视觉辨认性提高。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关于开口OP1的结构,除了与开口OP1重合的布线WL的延伸方向以外,与开口OP2的结构相同。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A-B线的剖面图。
第1基板SUB1具备基体10、第1绝缘层11、第2绝缘层12、第1取向膜AL1以及布线WL。在一例中,布线WL位于基体10与第2绝缘层12之间。图示的例子中,布线WL位于第1绝缘层11之上。这样的布线WL能够与例如图4所示的信号线S同时形成。图示的例子中,在第2面10B,粘接着第1光学元件OD1。
第2基板SUB2具备基体20、遮光层BM、外覆层OC以及第2取向膜AL2。图示的例子中,外覆层OC还位于开口OP2内,与基体20相接。第2基板SUB2位于第1基板SUB1与罩部件CG之间。图示的例子中,在第2面20B,粘接着第2光学元件OD2。第1基板SUB1和第2基板SUB2被密封件SE粘接。
罩部件CG具备基体30和遮光层LS。基体30由玻璃或树脂等透明绝缘材料形成。基体30具有与第2基板SUB2对置的内面30A。遮光层LS例如是黑色的树脂,设在基体30的内面30A。罩部件CG通过粘接剂40而与第2基板SUB2粘接。图示的例子中,粘接剂40与遮光层LS及第2光学元件OD2相接。
另外,布线WL可以与图5所示的栅极电极GE或遮光层SM同时形成,也可以与图4所示的金属层ML同时形成。在布线WL与栅极电极GE或遮光层LS同时形成的情况下,布线WL位于基体10与第2绝缘层12之间。另一方面,在布线WL与金属层ML同时形成的情况下,布线WL位于第2绝缘层12与密封件SE之间。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开口OP4附近的结构例的平面图。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开口OP3的结构与开口OP4相同。
开口OP4与金属层M1重合。金属层M1是四角形状,在一例中,是正方形状。图示的例子中,金属层M1具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边S1及S2、和沿第2方向Y延伸的边S3及S4。在一例中,边S1的长度LM1大于距离L1及L2。开口OP4的全部与金属层M1重合。但是,金属层M1与开口OP4至少局部地重合即可,长度LM1也可以与距离L1及L2相等或在其以下。这样的金属层M1设于第1基板SUB1,能够与上述的信号线S、扫描线G、遮光层SM以及金属层ML中的某个同时形成。在一例中,金属层M1在电气上是浮置状态。但是,金属层M1例如也可以与某个布线WL电连接。
图示的例子中,在顶点V3侧(即显示区域DA侧),配置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多个布线WL。布线WL不与金属层M1及开口OP4重合。边S2位于顶点V3与布线WL之间。另外,开口OP4也可以与这些布线WL重合。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利用反射光来检测开口OP4的情况为例,但例如在支承体50具有光透射性的情况下、或开口OP4与支承体50不重合的情况下等,开口OP4也可以利用透射光来检测。在利用透射过开口OP4的透射光对开口OP4进行视觉辨认的情况下,金属层M1省略。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显示面板PNL的平面部F2,作为对位用的标记而形成有开口OP1~OP4。因而,即使在使具有曲面部C1a及C1b的罩部件CG、与具有曲面部C2a及C2b的显示面板PNL贴合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检测位于平面部F2的开口OP1~OP4,来实现显示面板PNL与罩部件CG的对位。进而,开口OP1~OP4形成于设置在第2基板SUB2的遮光层BM。因而,能够不依赖于第1基板SUB1中的布线WL等的配置而将开口OP1~OP4的配置及形状任意地变更。
开口OP1及OP2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布线WL重合。因而,在从罩部件CG侧视觉辨认显示面板PNL时,在开口OP1及OP2处,光被布线WL反射,从而开口OP1及OP2的视觉辨认性提高。这样的结构由于不追加新的反射层、而利用了已有的布线WL作为反射层,所以适于显示装置DSP的窄边框化。此外,开口OP3及OP4不与布线WL重合,但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设置与开口OP3及OP4分别重合的金属层M1,能够提高开口OP3及OP4的视觉辨认性。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变更第1基板SUB1的布局地提高对位用的开口OP1、OP2、OP3及OP4的视觉辨认性,提高对位的精度,结果,能够提高显示装置DSP的成品率。
图9是表示开口OP4的其他结构例的平面图。图9所示的结构例中,还设有与开口OP4重合的多个金属层M2这一点与图8所示的结构例不同。图示的例子中,金属层M1由单一部件构成,金属层M2由多个部件构成。
金属层M2形成为具有一定的宽度W2的带状。金属层M2在与开口OP4的边S5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沿着平行于与边S5正交的边S6的方向排列。图示的例子中,金属层M2的沿着延伸方向的长度LM2与边S5的长度LS5大致相等。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相邻的金属层M2的间隔D2与宽度W2相等,但也可以不同。另外,宽度W2及间隔D2相当于金属层M2的沿着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沿着与边S6平行的方向的长度。在一例中,金属层M2与金属层M1电绝缘,但也可以电连接。
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C-D线的剖面图。
第1基板SUB1具备基体10、绝缘层111、112、113及114、第2绝缘层12、第1取向膜AL1、金属层M1及M2。在一例中,金属层M1形成在绝缘层113与绝缘层114之间。这样的金属层M1能够与例如图5所示的栅极电极GE同时形成。金属层M2形成在绝缘层114之上,被第2绝缘层12覆盖。图示的例子中,第2绝缘层12与金属层M2相接,并且与绝缘层114也相接。这样的金属层M2能够与图5所示的源极电极SE同时形成。
另外,图示的例子中,第1金属层M1和第2金属层M2电绝缘,但也可以将绝缘层114除去而将第1金属层M1和第2金属层M2电连接。此外,绝缘层111、112及113也可以省略。其他结构与图7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金属层M1还能够与例如图5所示的源极电极SE同时形成。该情况下,金属层M2能够与例如金属层ML同时形成。
在本结构例中,也能得到与图8所示的结构例同样的效果。进而,由于在由单一部件构成的金属层M1之上配置有由多个部件构成的金属层M2,所以开口OP4的视觉辨认性进一步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遮光层相当于遮光层BM,第1金属层相当于布线WL或金属层M1,第2金属层相当于金属层M2,第2遮光层相当于遮光层LS。此外,第1开口相当于开口OP2,第2开口相当于开口OP4。第1曲面部相当于曲面部C1a,第2曲面部相当于曲面部C2b。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不意欲限制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本文所描述的新的实施例可以以多种其他形式体现。此外,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对本文所述实施例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旨在涵盖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的形式或修改。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显示面板,具备显示区域、将上述显示区域围住的非显示区域、和位于上述非显示区域的第1遮光层;以及
罩部件,具有平面部和曲面部,在上述平面部及上述曲面部被与上述显示面板粘接,
上述第1遮光层具有与上述平面部重合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还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位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将上述液晶层围住的密封件,
上述第1遮光层设于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密封件重合,
上述第2基板位于上述罩部件与上述第1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基板具备与上述开口重合的第1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金属层是多个布线。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布线的宽度是上述布线的间隔以上。
6.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基板具备与上述开口及上述第1金属层重合的第2金属层。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金属层由单一部件构成,
上述第2金属层由多个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还具备位于与上述显示面板对置的一侧的第2遮光层,
上述开口与上述第2遮光层重合。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面部和上述曲面部沿第1方向排列,
上述曲面部的母线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
平面部;
第1曲面部;
显示区域,位于上述平面部以及第1曲面部;
非显示区域,将上述显示区域围住;以及
第1遮光层,位于上述非显示区域,
上述第1遮光层具有位于上述平面部的第1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安装部,形成有多个端子;
布线,从上述显示区域延伸至上述端子;以及
浮置电位的第1金属层,
上述第1遮光层具有第2开口,该第2开口位于上述平面部且与上述第1开口相比从上述安装部远离,
上述显示区域位于上述第1开口与上述第2开口之间,
上述布线与上述第1开口重合,
上述第1金属层与上述第2开口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第2开口重合的第2金属层,
上述第1金属层由单一部件构成,
上述第2金属层由多个部件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记载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面部和上述第1曲面部沿第1方向排列,
上述第1开口和上述第2开口沿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14.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2曲面部,
上述平面部位于上述第1曲面部与上述第2曲面部之间,
上述第1曲面部的母线和上述第2曲面部的母线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
CN201810441145.3A 2017-06-09 2018-05-10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90361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4361A JP2018205667A (ja) 2017-06-09 2017-06-09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JP2017-114361 2017-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6115A true CN109036115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1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1145.3A Pending CN109036115A (zh) 2017-06-09 2018-05-10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205667A (zh)
CN (1) CN1090361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158A (zh) * 2018-12-25 2019-03-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11116A (zh) * 2019-04-16 2021-11-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15004678A (zh) * 2020-01-28 2022-09-0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电子设备
CN115132079A (zh) * 2022-06-08 2022-09-3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755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 立体显示装置
CN104280923A (zh) * 2014-08-26 2015-0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对位结构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20150108439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094399A (zh) * 2014-05-08 2015-11-2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弧形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79025A (zh) * 2016-09-07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206133135U (zh) * 2015-10-30 2017-04-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制造装置
CN106659031A (zh) * 2016-12-29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曲面盖板及其上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755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 立体显示装置
US20150108439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094399A (zh) * 2014-05-08 2015-11-2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弧形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80923A (zh) * 2014-08-26 2015-0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对位结构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6133135U (zh) * 2015-10-30 2017-04-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制造装置
CN106379025A (zh) * 2016-09-07 2017-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106659031A (zh) * 2016-12-29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曲面盖板及其上色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158A (zh) * 2018-12-25 2019-03-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11116A (zh) * 2019-04-16 2021-11-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13711116B (zh) * 2019-04-16 2024-04-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15004678A (zh) * 2020-01-28 2022-09-0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电子设备
CN115132079A (zh) * 2022-06-08 2022-09-30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32079B (zh) * 2022-06-08 2024-01-02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205667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6115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
US1018060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09941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5045446B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1526704B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133547U (zh) 显示装置
CN107402467B (zh) 显示装置及传感器装置
CN107664888A (zh) 显示装置
CN107664882A (zh) 显示装置
CN106125415B (zh) 像素阵列以及像素结构
CN10175081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US1081143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696766A (zh)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00786A (zh)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7664883A (zh) 显示装置
CN10367625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249472A (zh) 弯曲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74052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s
US2019033195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601968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9711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81924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20518C (zh) 微反射式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340503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9433162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