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2224B -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224B
CN108882224B CN201710335966.4A CN201710335966A CN108882224B CN 108882224 B CN108882224 B CN 108882224B CN 201710335966 A CN201710335966 A CN 201710335966A CN 108882224 B CN108882224 B CN 108882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user
temporary identifier
identity information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59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2224A (zh
Inventor
陈春蕾
刘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359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2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2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2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接入业务路由器,包括: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本发明通过在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时向用户终端分配临时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提升了用户终端上线成功的几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背景技术
现有因特网广泛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中IP地址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网络层的通信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标识,又作为传输层主机网络接口的身份标识。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当终端主机的移动越来越普遍时,这种IP地址双重功能的缺陷日益明显,直接影响到因特网的路由可扩展性和通信业务的连续性。
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IP地址的语义过载和路由负载严重等问题,将IP地址的双重功能进行分离,从而完善移动性管理、路由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机制,并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互访等问题提供支持。
图1为一种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网络架构,为描述方便,本文将此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SILSN,Subscriber Identifier&Locator SeparationNetwork)简称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有两种标识类型:身份标识(AID,Access Identifier)和路由位置标识(RID,Routing-Location Identifier)。SILSN为网络中的每个用户配置唯一的AID,该AID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将网络划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在数据转发过程中,AID只能在接入层使用,RID只能在核心层使用;在用户终端间应用层通信时,使用AID识别对端。
如图1所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主要包括: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接入业务路由器(ASR,Access Service Router)、身份位置寄存器(ILR,Identifier LocatorRegister)等。其中:
UE可以是位置固定的终端,也可以是其它位置移动的接入设备;
ASR主要负责用户终端接入认证、向ILR查询AID分配、标识映射转换以及数据包封装/解封装等;
ILR主要负责维护网络中用户身份标识和路由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并处理ASR的AID/RID映射关系注册和查询AID分配请求。
然而,由于身份位置寄存器为接入业务路由器的远程服务器,当ILR不可达时,例如ASR-ILR之间的路由不通或ILR宕机,将导致用户终端无法获取其身份标识AID,进而不能接入网络,从而影响用户正常上网办公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保证ILR不可达时,用户终端能够接入网络。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包括:
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所述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消息,所述否定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所述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每次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用于查询用户标识信息的查询请求报文,或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时,启动一定时器用于维护一预设的等待时长;
在定时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断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或TCP联机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以及响应报文的丢包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且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或所述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业务路由器,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消息,所述否定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通过在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时向用户终端分配临时标识,使得用户终端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提升了用户终端上线成功的几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中一次完整的成功的用户终端上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入业务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上线流程示意图;
图6为使用本发明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用户终端上线流程示意图;
图7为使用本发明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用户终端上线流程示意图;
图8为使用本发明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用户终端上线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参照图2,现有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中一次完整的成功的用户终端上线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请求报文,所述上线请求报文中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202:ASR收到上线请求报文后,向ILR请求查询用户标识AID,该报文中携带用户身份信息(用户名称或/和MAC);
步骤203:ILR向ASR发送AID查询响应报文,该AID查询响应报文中携带用户标识AID;
步骤204:ASR向用户终端发送上线响应ACK,该上线响应ACK中携带用户标识AID;
步骤205: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通告报文,该上线通告报文中携带用户标识AID;
步骤206:ASR将用户标识AID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RID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给ILR,以便其他用户终端查询访问;
步骤207:ILR向ASR发送通告响应消息;
步骤208:ASR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以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临时标识,不能与身份位置寄存器中保存的身份标识AID重合,以避免占用其他网络设备的身份标识。具体地,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待分配的临时标识段,所述临时标识段与身份位置寄存器中的身份标识段互相没有重叠。
可选地,所述临时标识为IP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身份位置寄存器。
值得说明的是,身份位置寄存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后,记录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并返回通告响应消息,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接收到通告响应消息后,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所述确认AC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所述否定确认NA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所述确认AC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针对已分配临时标识的用户终端,当身份位置寄存器状态由不可达转为可达时,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强制用户下线,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也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不强制用户下线,此时无需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携带有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的第二上线通告报文,而是直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的具体方法为: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每次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用于查询用户标识信息的查询请求报文,或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时,启动一定时器用于维护一预设的等待时长;
在定时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判断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通过Ping方式,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具体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Internet ControlMessage Protocol)请求报文,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反之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以及响应报文的丢包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且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或所述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通过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具体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TCP联机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的TCP联机请求报文为心跳(Keep Alive)包,所述心跳包用于检测TCP连接是否有效并且每隔预设的固定时间阈值发送。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也可以通过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建立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连接,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此外,本发明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可以用于接入业务路由器中,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为用户终端分配身份信息的设备中。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业务路由器400,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及通信总线403,所述处理器401和所述存储器402通过所述通信总线403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存储器402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
所述处理器4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临时标识,不能与身份位置寄存器中保存的身份标识AID重合,以避免占用其他网络设备的身份标识。具体地,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待分配的临时标识段,所述临时标识段与身份位置寄存器中的身份标识段互相没有重叠。
可选地,所述临时标识为IP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401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
值得说明的是,身份位置寄存器接收到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后,记录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并返回通告响应消息,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接收到通告响应消息后,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所述确认AC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401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所述否定确认NA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401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所述确认ACK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针对已分配临时标识的用户终端,当身份位置寄存器状态由不可达转为可达时,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强制用户下线,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也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不强制用户下线,此时无需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携带有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AID-RID的映射关系的第二上线通告报文,而是直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的具体方法为: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每次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用于查询用户标识信息的查询请求报文,或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时,启动一定时器用于维护一预设的等待时长;
在定时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判断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通过Ping方式,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具体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Internet ControlMessage Protocol)请求报文,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反之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以及响应报文的丢包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且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或所述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通过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具体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TCP联机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的TCP联机请求报文为心跳(Keep Alive)包,所述心跳包用于检测TCP连接是否有效并且每隔预设的固定时间阈值发送。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也可以通过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建立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连接,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此外,本发明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可以用于接入业务路由器中,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为用户终端分配身份信息的设备中。
实施例一: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获取临时标识后,发送上线通告时身份位置寄存器仍未可达时的用户终端上线过程,参见图5,所述用户上线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请求消息;
其中,上述上线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终端用户的用户名称和/或MAC、当前终端上线所在设备ASR的路由位置标识RID;
步骤502:ASR收到上线请求消息后,判断ILR是否可达;
本实施例中采用建立保活机制的方法检测ILR是否可达,具体可以采用tcp心跳包。
步骤503:ASR判断ILR不可达后,向本地存储的临时标识池内申请临时标识;
其中,所述临时标识池用于存储临时标识,所述临时标识用于在ILR不可达时分配给上线的用户终端;本地临时标识域不得与ILR上的用户标识AID域重合,以避免占用其他网络设备的固定标识。
步骤504:ASR向用户终端发送上线响应ACK,所述上线响应ACK中携带ASR为用户分配的临时标识;
步骤505: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通告报文,所述上线通告报文中携带上述获取的临时标识;
步骤506:ASR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507:ASR判断ILR不可达后,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用户标识是否为临时标识;
其中,判别的方法可以是在ASR上划分用户标识AID域和临时标识域,如果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在用户标识AID域内,则为固定标识;也可以采用将上一步上线响应ACK中的临时标识保存在ASR中,通过比较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和ASR中保存的临时标识是否相同,判断此次上线通告携带的标识是否为临时标识;
步骤508:ASR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是临时标识,直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以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户终端获取临时标识后,发送上线通告时身份位置寄存器恢复可达时的用户终端上线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终端继续使用临时标识,参见图6,所述用户上线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请求消息;
步骤602:ASR收到上线请求消息后,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603:ASR判断ILR不可达后,向本地存储的临时标识池内申请临时标识;
步骤604:ASR向用户终端发送上线响应ACK,所述上线响应ACK中携带ASR为用户分配的临时标识;
步骤605: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通告报文,所述上线通告报文中携带上述获取的临时标识;
步骤606:ASR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607:ASR判断ILR恢复可达后,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用户标识是否为临时标识;
步骤608:ASR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是临时标识,直接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ACK消息,以通知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户终端获取临时标识后,发送上线通告时身份位置寄存器恢复可达时的用户终端上线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终端重新申请用户标识,参见图7,所述用户上线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请求消息;
步骤702:ASR收到上线请求消息后,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703:ASR判断ILR不可达后,向本地存储的临时标识池内申请临时标识;
步骤704:ASR向用户终端发送上线响应ACK,所述上线响应ACK中携带ASR为用户分配的临时标识;
步骤705: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通告报文,所述上线通告报文中携带上述获取的临时标识;
步骤706:ASR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707:ASR判断ILR恢复可达后,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用户标识是否为临时标识;
步骤708:ASR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是临时标识,向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用户收到NAK消息后,可自行发起上线请求消息,重新开始申请用户标识AID的流程。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户终端获取用户标识AID后,发送上线通告时身份位置寄存器状态变成不可达时的用户终端上线过程,参见图8,所述用户上线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请求消息;
步骤802:ASR收到上线请求消息后,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803:ASR判断ILR可达后,向ILR请求查询用户标识AID;
步骤804:ILR向ASR发送AID查询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用户标识AID;
步骤805:ASR向用户终端发送上线响应ACK,所述上线响应ACK中携带用户标识AID;
步骤806:用户终端向ASR发起上线通告报文,所述上线通告报文中携带上述用户标识AID;
步骤807:ASR判断ILR是否可达;
步骤808:ASR判断ILR不可达后,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用户标识是否为临时标识;
步骤809:ASR判断上线通告报文携带的标识不是临时标识,向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消息,用户收到NAK消息后,可自行发起上线请求消息,重新开始申请用户标识AID的流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接入业务路由器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临时标识不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中保存的身份标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所述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消息,所述否定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所述临时标识时,还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上线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每次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用于查询用户标识信息的查询请求报文,或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路由位置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时,启动一定时器用于维护一预设的等待时长;
在定时器预设的等待时长内,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判断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在所述等待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或TCP联机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具体包括:
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向身份位置寄存器发送ICMP请求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以及响应报文的丢包率;
如果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且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如果没有接收到身份位置寄存器返回的响应报文或所述响应报文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最大丢包率阈值,则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
8.一种接入业务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业务路由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请求报文后,判别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获取可分配的临时标识,并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标识用户终端的临时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所述临时标识不与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中保存的身份标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业务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临时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上线通告报文后,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路由位置标识信息进行映射,并将所述映射关系发送至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业务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为临时标识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分配程序,以执行以下步骤:
判别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是否可达:
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可达,或者如果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不是临时标识且所述身份位置寄存器不可达,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否定确认消息,所述否定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用户终端重新请求分配用户身份信息。
CN201710335966.4A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Active CN108882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966.4A CN108882224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966.4A CN108882224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224A CN108882224A (zh) 2018-11-23
CN108882224B true CN108882224B (zh) 2022-05-03

Family

ID=6431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5966.4A Active CN108882224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22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114A (zh) * 2010-07-09 2011-04-13 北京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物联网中保护物***置隐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25602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服务节点与映射转发平面交互的方法与***
CN105379312A (zh) * 2013-05-06 2016-03-02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装置触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602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服务节点与映射转发平面交互的方法与***
CN102014114A (zh) * 2010-07-09 2011-04-13 北京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物联网中保护物***置隐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9312A (zh) * 2013-05-06 2016-03-02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装置触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224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5993B2 (en) Network element having a DHCP lease timer
JP540292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230067B2 (en) DHCP proxy in a subscriber environment
EP2879419B1 (en) Ipv6 address stateless auto-configuration system, data card,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EP240814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ty identifier and location separation
JPH11122301A (ja) アドレス変換接続装置
JPH11308273A (ja) 移動計算機装置、移動計算機管理装置、移動計算機管理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08138242A1 (fr) Procédé de gestion,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connexion de session
JPH1075244A (ja) アドレス自動配布システム
WO2012079474A1 (zh) 地址分配处理方法、装置和***
EP246996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inter-network roam, querying and attaching network
WO2014086167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地址分配方法和***
WO2017107871A1 (zh) 访问控制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2109849A1 (zh) Mac地址分配方法和设备
US2010019561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heterogeneous addressing mapping
CN107707689B (zh) 一种dhcp报文处理方法、dhcp服务器及网关设备
US87054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D/locator mapping
CN113038594B (zh) Mesh扩展设备网络管理注册方法和装置
US2006019333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outer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299924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gateway
CN108882224B (zh) 一种用户身份信息的分配方法及接入业务路由器
EP2568666A1 (en) Ip address obtaining method and network access device
WO2012103755A1 (zh) 一种获取终端的身份标识的方法及***
WO2012089030A1 (zh) 一种多种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的方法、接入设备和认证设备
US873803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 a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