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9153A -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9153A
CN108829153A CN201810826530.XA CN201810826530A CN108829153A CN 108829153 A CN108829153 A CN 108829153A CN 201810826530 A CN201810826530 A CN 201810826530A CN 108829153 A CN108829153 A CN 108829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heating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65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晓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65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9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9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9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G05D23/22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thermocoup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和加热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Description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热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制热***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绝大部分大型场合,例如学校、工厂或者写字楼内,制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现有的制热***如空调***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例如工厂内的空调或者大型商场内的空调,升温或者降温是对整个工厂区域或者商场区域进行升温或者降温,该升温过程速度慢,加热时间长,耗能高,即便是区域内仅有较少人数也会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甚至在无人时也需要很久才能将制热***完全关闭,很容易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现有的制热***的并不存在针对大区域内的单体或少量目标进行针对性局部温度控制的功能,因此对该方向的研究将能够极大降低大型区域内制热***的能源消耗,对能源的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制热***例如空调***是对整个区域加热导致的升温速度慢、加热时间长了、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从而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所述协调控制***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与转动相结合,在加热装置的下方铺设固定不动的轨道,轨道整体呈圆环形,轨道的轴心处铰接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轮子,轮子设置在轨道内,电机带动轮子转动时轮子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转轴绕轨道的轴心做旋转运动;加热装置上也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安装在转轴上,加热装置通过电机和轮子在转轴上做直线运动;加热装置上的电机和转轴一端的电机共同运动时,加热装置能够停留在轨道内部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该位置后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控制***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转轴、轨道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每个转轴分配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与转动相结合,在加热装置的下方铺设固定不动的轨道,轨道整体呈圆环形,轨道的轴心处铰接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轮子,轮子设置在轨道内,电机带动轮子转动时轮子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转轴绕轨道的轴心做旋转运动;加热装置上也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安装在转轴上,加热装置通过电机和轮子在转轴上做直线运动;加热装置上的电机和转轴一端的电机共同运动时,加热装置能够停留在轨道内部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该位置后进行加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首先采用二进制编码ch={x1x2L xn};个体选择采用二元锦标赛法;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不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值越小个体越好;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即子体中的每个基因xi以α的概率来自父体1,0.5<α<1,以1-α的概率来自父体2,假设父体1的适应度优于父体2的适应度;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设置初始参数,包括种群规模N,精英率pe,迁徙率pi,pe+pi<1;偏好率α;设置终止条件,令POP=POP′=Φ;
Step2:随机生成N个个体并加入到POP,即种群初始化;
Step3: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选出前个个体直接复制到下一代POP′;
Step4:判断POP′中是否已有个个体,如果没有,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采用二元锦标赛法从POP选取两个个体作为父体,然后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产生一个子体,并加入到POP′中,转到Step4;
Step6:随机生成个个体加入到POP′中,令POP=POP′,POP′=Φ;
Step7: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迭代到设定的代数G或连续G′代最优个体没有改进),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8,否则转到Step3;
Step8: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输出适应度值最小的作为最优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j=1,L,m和xi=0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or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的工作包括两个阶段,离线采样阶段和实时定位阶段,离线采样阶段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关于信号强度与采样点位置间关系的数据库,也就是位置指纹的数据库或无线电地图;为了生成该数据库,需要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划分网格,建立采样点,使用wLAN接收设备在所有的采样点逐个采样,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位置、所获得的RSSI及AP地址信息,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在数据库中;实时定位阶段中,用户手持终端在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内移动,无线局域网络实时接收当前RSSI及AP地址,将收集到的当前RSSI及AP地址的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估算位置,并将无线局域网络接收到的信号强弱跟数据库中的众多数据进行匹配,以此实现实时定位。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转轴、轨道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每个转轴分配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等,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随着人员运动,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2、本发明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实时定位,加热装置可随着人员的位置运动,实现追踪加热的功能。
3、本发明不需要对整个环境加热,只加热人员周围区域,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耗能少。
4、本发明在区域内人数较少时,人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人时,加热***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的弊端,降低能耗。
5、本发明采用wLAN技术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中的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人员无需随身携带多余设备,仅需将手机接入无线网络中即可,降低整体的成本,且定位精度极高。
6、本发明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能够准确测量目标周围的环境温度。
7、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采用红外灯或热风口,作为核心的加热主体无需移动,整体机械结构简单,降低整体成本,并且加热装置可以旋转,加热装置方向可随着目标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实现追踪加热的功能,加热效果提升,能耗降低。
8、本发明根据目标周围的温度调整加热功率,提高目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9、本发明在子区域内目标数量较少时,目标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目标时,加热***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的弊端,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两个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所述协调控制***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位置保持不变,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在一定高度处,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执行加热策略。
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控制***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加热装置3、转轴2、轨道1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2,每个转轴2分配一个加热装置3,该加热装置3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位置保持不变,根据需要,将n个加热装置布置在一定高度处,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执行加热策略;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首先采用二进制编码ch={x1x2L xn};个体选择采用二元锦标赛法;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不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值越小个体越好;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即子体中的每个基因xi以α的概率来自父体1,0.5<α<1,以1-α的概率来自父体2,假设父体1的适应度优于父体2的适应度;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设置初始参数,包括种群规模N,精英率pe,迁徙率pi,pe+pi<1;偏好率α;设置终止条件,令POP=POP′=Φ;
Step2:随机生成N个个体并加入到POP,即种群初始化;
Step3: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选出前个个体直接复制到下一代POP′;
Step4:判断POP′中是否已有个个体,如果没有,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采用二元锦标赛法从POP选取两个个体作为父体,然后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产生一个子体,并加入到POP′中,转到Step4;
Step6:随机生成个个体加入到POP′中,令POP=POP′,POP′=Φ;
Step7: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迭代到设定的代数G或连续G′代最优个体没有改进),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8,否则转到Step3;
Step8: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输出适应度值最小的作为最优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j=1,L,m和xi=0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or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所述定位装置的工作包括两个阶段,离线采样阶段和实时定位阶段,离线采样阶段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关于信号强度与采样点位置间关系的数据库,也就是位置指纹的数据库或无线电地图;为了生成该数据库,需要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划分网格,建立采样点,使用wLAN接收设备在所有的采样点逐个采样,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位置、所获得的RSSI及AP地址信息,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在数据库中;实时定位阶段中,用户手持终端在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内移动,无线局域网络实时接收当前RSSI及AP地址,将收集到的当前RSSI及AP地址的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估算位置,并将无线局域网络接收到的信号强弱跟数据库中的众多数据进行匹配,以此实现实时定位。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所述协调控制***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与转动相结合,在加热装置的下方铺设固定不动的轨道,轨道整体呈圆环形,轨道的轴心处铰接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轮子,轮子设置在轨道内,电机带动轮子转动时轮子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转轴绕轨道的轴心做旋转运动;加热装置上也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安装在转轴上,加热装置通过电机和轮子在转轴上做直线运动;加热装置上的电机和转轴一端的电机共同运动时,加热装置能够停留在轨道内部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该位置后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控制***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转轴、轨道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每个转轴分配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4.一种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定位装置是通过无线接入点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定位装置以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和前提,采用经验测试和信号传播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已接入的移动设备进行位置定位;用户手持终端进入定位装置覆盖的范围后,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获得周围各个手持终端的用户发送的信号强度RSSI及AP地址,通过RSSI进行定位;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与转动相结合,在加热装置的下方铺设固定不动的轨道,轨道整体呈圆环形,轨道的轴心处铰接转轴的一端,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电机的电机头上安装有轮子,轮子设置在轨道内,电机带动轮子转动时轮子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转轴绕轨道的轴心做旋转运动;加热装置上也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安装在转轴上,加热装置通过电机和轮子在转轴上做直线运动;加热装置上的电机和转轴一端的电机共同运动时,加热装置能够停留在轨道内部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该位置后进行加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
在存在多个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编号为:1,L,n;每个加热装置的功率为Oi,其中,Oi>0:共有m个需要供热的位置,编号为:1,L,m,第j个受热源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热量为Qj以维持或达到其需要的温度tj,加热装置i对受热源j单位时间内可提供的热量为Pij;首先采用二进制编码ch={x1x2L xn};个体选择采用二元锦标赛法;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不可行个体的适应度值为值越小个体越好;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即子体中的每个基因xi以α的概率来自父体1,0.5<α<1,以1-α的概率来自父体2,假设父体1的适应度优于父体2的适应度;具体步骤如下:
Step1:设置初始参数,包括种群规模N,精英率pe,迁徙率pi,pe+pi<1;偏好率α;设置终止条件,令POP=POP′=Φ;
Step2:随机生成N个个体并加入到POP,即种群初始化;
Step3: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选出前个个体直接复制到下一代POP′;
Step4:判断POP′中是否已有个个体,如果没有,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采用二元锦标赛法从POP选取两个个体作为父体,然后采用参数均匀交叉算法产生一个子体,并加入到POP′中,转到Step4;
Step6:随机生成个个体加入到POP′中,令POP=POP′,POP′=Φ;
Step7: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迭代到设定的代数G或连续G′代最优个体没有改进),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8,否则转到Step3;
Step8:计算种群POP中个体的适应度值,输出适应度值最小的作为最优解;
其中,xi是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关闭,开1表示第i个加热装置打开;j=1,L,m和xi=0 or 1作为约束条件,其中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能耗、j=1,L,m表示各个加热源对受热源提供的热源要大于等于其需要量;和xi=0 or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的工作包括两个阶段,离线采样阶段和实时定位阶段,离线采样阶段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关于信号强度与采样点位置间关系的数据库,也就是位置指纹的数据库或无线电地图;为了生成该数据库,需要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划分网格,建立采样点,使用wLAN接收设备在所有的采样点逐个采样,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位置、所获得的RSSI及AP地址信息,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在数据库中;实时定位阶段中,用户手持终端在定位装置覆盖的区域内移动,无线局域网络实时接收当前RSSI及AP地址,将收集到的当前RSSI及AP地址的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估算位置,并将无线局域网络接收到的信号强弱跟数据库中的众多数据进行匹配,以此实现实时定位。
加热装置、转轴、轨道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每个转轴分配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转轴、轨道和云台共同构成加热设备,每个空间有i个加热设备,每个加热设备有m个转轴,每个转轴分配一个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对轨道内部覆盖区域内n个人进行加热;加热装置转动时,通过云台调整方向对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将加热装置装在既能在水平面上旋转又能在铅垂面上旋转的全方位的云台上,使用电机控制云台转动并在能旋转的两个方向上装上编码器;水平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方向与正北的夹角,铅垂面上的编码器可以知道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当需要调整加热装置方向使其正对某个位置时,需要调整加热装置的方向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和在水平面中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控制云台使水平面和铅垂面上的两个编码器的输出达到一定值。
CN201810826530.XA 2018-07-25 2018-07-25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Pending CN108829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530.XA CN108829153A (zh) 2018-07-25 2018-07-25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6530.XA CN108829153A (zh) 2018-07-25 2018-07-25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9153A true CN108829153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4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6530.XA Pending CN108829153A (zh) 2018-07-25 2018-07-25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915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601A (zh) * 2013-12-19 2014-03-19 宁波瑞易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调温度动态调节***
CN104164971A (zh) * 2014-07-29 2014-11-2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3d打印装置的轨道横梁***
CN106686547A (zh) * 2016-12-23 2017-05-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和网络拓扑的室内指纹定位改进方法
CN106793073A (zh) * 2016-12-12 2017-05-31 邑客得(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信号的分布式实时定位***及其定位方法
CN107277776A (zh) * 2017-07-26 2017-10-20 杨建伟 一种位置指纹定位***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601A (zh) * 2013-12-19 2014-03-19 宁波瑞易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调温度动态调节***
CN104164971A (zh) * 2014-07-29 2014-11-26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3d打印装置的轨道横梁***
CN106793073A (zh) * 2016-12-12 2017-05-31 邑客得(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信号的分布式实时定位***及其定位方法
CN106686547A (zh) * 2016-12-23 2017-05-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和网络拓扑的室内指纹定位改进方法
CN107277776A (zh) * 2017-07-26 2017-10-20 杨建伟 一种位置指纹定位***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林成等: "Wi-Fi室内定位技术", 《多无人机自主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第2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4663A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9059171A (zh) 带自学习功能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8954725A (zh) 带移动测温***的节能加热装置及方法
CN108563249A (zh) 一种基于uwb定位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8829153A (zh) 利用wLAN定位的温度控制***及方法
CN108954485A (zh) 一种利用旋转加热头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9000302A (zh) 一种适用于空旷库房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9028279A (zh) 带摇臂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8983839A (zh) 一种带uwb定位的调温***及方法
CN208652705U (zh) 带摇臂的旋转移动加热头
CN108954487A (zh) 一种加热装置可旋转平移的调温***及方法
CN109084405A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9185970A (zh) 一种面向稳定加热路线的自动最终加热装置及方法
CN208652704U (zh) 带球形吊轨的追踪加热装置
CN108826619A (zh) 带追踪测量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9059093A (zh) 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模块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9028284A (zh) 基于无线定位及旋转式加热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8826618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8954489A (zh) 利用行车***进行热追踪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9028280A (zh) 利用竞争学习的控温***及方法
CN109028500A (zh) 一种高效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9028283A (zh) 带粗定位功能的加热***及方法
CN108919864A (zh) 旋转平移相结合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CN108954486A (zh) 带摇臂的节能加热***及方法
CN108919180A (zh) 基于蓝牙定位的自动追踪加热***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