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1121B -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1121B
CN108811121B CN201710313916.6A CN201710313916A CN108811121B CN 108811121 B CN108811121 B CN 108811121B CN 201710313916 A CN201710313916 A CN 201710313916A CN 108811121 B CN108811121 B CN 108811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nit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3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1121A (zh
Inventor
刘哲
唐浩
汪凡
唐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139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11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498 priority patent/WO2018202092A1/zh
Priority to EP18794818.7A priority patent/EP361853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811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121A/zh
Priority to US16/673,161 priority patent/US1133047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1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04W8/245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from a network towards a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第二BP是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降低网络侧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个给定的终端,它的带宽能力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每个终端对应一个最大可支持带宽。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载波带宽等于终端的最大可支持带宽,终端始终需要激活自身最大可支持带宽,对整个载波带宽进行检测,且载波带宽不能调整。但是,当终端只需要进行少量数据传输时,终端激活的自身最大可支持带宽中的很大一部分带宽可能得不到利用,因此,导致终端耗电较多,带宽资源利用不合理,很难实现节能目的。
在新的无线电技术(New Radio,NR)设计时,载波带宽和终端的最大可支持带宽是解耦的,即载波带宽(例如100M)可以大于终端的最大可支持带宽(例如40M)。因此,对于基站来说,它可以为终端分配一段小于或等于终端的最大可支持带宽的带宽,即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P),终端在基站分配的BP内进行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的传输。
例如,载波带宽为100M,配置了三个BP,分别为一个20M 15kHz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的BP,一个40M 30kHz SCS的BP和一个40M 60kHz SCS的BP。假设UE支持最小20M的第一射频带宽,最大40M的第二射频带宽。当终端使用20M 15kHzSCS的BP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没必要激活第二射频带宽,只需要激活第一射频带宽,因为激活无需使用的20M带宽会造成终端耗电的浪费。当UE需要使用30kHz SCS的BP进行少量数据传输时,由于载波带宽只配置了一个40M 30kHz SCS的BP,则用户需要激活第二射频带宽,但是可能10M 30kHz SCS的BP就足够,因此造成网络侧的调度信令开销较大,且若能为用户配置10M 30kHz SCS的BP,则用户只需要激活第一射频带宽,因此还导致了终端耗电较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BP配置不灵活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第二BP是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降低网络侧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功耗。
其中,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例如,可以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目标BP。这里的至少两个BP可以为候选BP,第二BP是从候选BP中确定的。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BP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这里BP调整指令还可以为第二配置信息。区别在于,第二配置信息只携带第二BP的标识。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BP调整指令还可不携带第二BP的标识,而是用于指示终端选择高层信令信令预先配置多个切换模式(pattern)中的一个,即携带BP切换模式的标识。其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BP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这里BP切换模式用于指示UE按照配置的预设规则进行切换,例如,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包括pattern1和pattern2,进一步地,BP调整指令可携带上述任一种切换pattern的标识,用于指示终端是使用pattern1还是pattern2进行BP切换。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携带BP切换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基站可通过RRC信令为每个终端配置不同的UBP,以满足每个终端的业务需求,因此BP配置灵活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信息块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每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可知,此时的至少两个BP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此时,为了降低网络侧的调度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能耗,可以配置一些带宽较小的BP,让有节能需求的终端可以工作在这些带宽比较小的B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的区别在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不包括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通过SIB信息广播的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因此,RRC信令可以不指示每个BP的子载波间隔,而是由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每个BP的子载波间隔,节省了RRC信令的开销,且保证了BP配置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其中,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因此,子载波间隔也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只是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均有SIB消息广播,至少两个BP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定时隙是根据基站发送BP调整指令所占用的时隙、以及当前工作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和目标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中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确定的。在从第一BP切换到第二BP的过程中,需要以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做参考,不然容易造成UBP时隙跨子帧,或跨时隙,或跨符合边界,进而造成定时混乱。
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单元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发送BP单元调整指令;其中,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第二BP单元集合为目标BP单元集合。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降低网络侧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功耗。应理解的是,这里的BP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这里BP单元调整指令还可以为第二配置信息。区别在于,第二配置信息只携带第二BP单元标识的集合。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BP单元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BP单元配置信息,这里BP单元调整指令还可以为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区别在于,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只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BP调整单元指令还可不携带第二BP单元标识的集合,而是用于指示终端选择高层信令预先配置多个BP单元集合切换模式(pattern)中的一个,即携带BP单元切换模式的标识。其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这里BP切换模式用于指示UE按照配置的预设规则进行切换,例如,假设UE的当前工作BP为一个BP单元,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再经过4个slot从第二BP集合切换回第一BP集合,并重复上述切换流程;或者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携带BP单元集合切换模式,例如,假设UE的当前工作BP为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再经过4个slot从第二BP切换回第一BP集合,并重复上述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i为正整数。当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该BP单元不可去激活。因此,基站可通过RRC信令为每个终端配置不同的BP单元,以满足每个终端的业务需求,因此BP配置灵活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j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第j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j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j为正整数。,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可知,此时的至少两个BP单元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的区别在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不包括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通过SIB信息广播的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其中,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k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k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k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因此,保证了BP配置的灵活性。
应理解的是,采用为终端配置BP单元和BP的区别在于,为终端配置BP单元,可以降低网络侧调度开销。
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配置信息;基站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CORESET的标识,第二CORESET所在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第二CORESET是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当前工作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BP调整指令指示的BP。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降低网络侧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CORESET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因此,保证了BP配置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CORESET的配置信息,包括: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因此,保证了BP配置灵活性。
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第二BP是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终端根据BP调整指令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降低网络侧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块SIB信息,SIB信息携带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每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IB信息,SIB信息携带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IB信息,SIB信息携带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其中,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定时隙是根据基站发送BP调整指令所占用的时隙、以及当前工作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和目标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中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确定的。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单元的配置信息;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BP单元调整指令;其中,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终端根据BP单元调整指令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i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IB信息,SIB信息携带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j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第j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j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j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IB信息,SIB信息携带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SIB信息,SIB信息携带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其中,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k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k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k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终端向基站发送至少两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配置信息;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CORESET的标识,第二CORESET所在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第二CORESET是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当前工作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BP调整指令指示的BP;终端根据BP调整指令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向基站发送至少两个CORESET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向基站发送至少两个CORESET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IB信息,SIB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此外,在一个UE的工作BP内只能使用一种numerology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对于一个载波,第一参考信号(比如CSI-RS,SRS)只有一个子载波间隔,比如在一个载波上子载波间隔固定为30kHz,该子载波间隔大小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由***广播消息配置的。而在该载波中,载波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UE-Specific BP,也可以通过SIB信令等广播消息配置Cell-Specific BP,BP可以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的工作BP内,在一个调度单位(比如时隙,微时隙,子帧,聚合的时隙,聚合的微时隙,聚合的子帧)内,数据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不同,如图8所示,UE1在调度单位n内,n是大于等于零的正整数,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该UE1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只能是一个,即一个调度单位内一个UE只使用一个子载波间隔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的工作BP,基站侧或终端侧在进行数据资源映射的时候,根据该调度单位内子频带上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资源映射方式。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UE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8中的UE1,UE BP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符号上未传输参考信号的RE可以映射数据。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UE的数据不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8中的UE2,UE BP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符号上未传输参考信号的RE不映射数据,预留。
在一个UE的工作BP内可以使用多于1种numerology的应用场景中,如图9所示,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载波,第一参考信号(比如CSI-RS,SRS)只有一个子载波间隔,比如在一个载波上子载波间隔固定为30kHz,该子载波间隔大小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由***广播消息配置的。在该载波中,载波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UE-Specific BP,也可以通过SIB信令等广播消息配置Cell-Specific BP,如图所示,15kHz和30kHz子频带在一个载波中的划分示意图。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一个调度单位内,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m个,m是大于等于一的正整数,比如1,2,3。一个UE可以在一个调度单位内接收或发送m种子载波间隔的数据,如图所示,UE1在调度单位n内,接收或发送15kHz的数据和30kHz的数据,接收或发送30kHz的第一参考信号。基站侧或终端侧在进行数据资源映射的时候,根据该资源分配最小单位(比如PRB)内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资源映射方式。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UE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9中,UE1的上半部分,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UE的数据不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中的UE1的下半部分(UE工作BP中和第一参考信号子载波间隔相同的部分,未使用的RE可以映射数据;UE工作BP中和第一参考信号子载波间隔不相同的部分,未使用的RE预留出来不映射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可能设计的方法的操作。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概述流程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UBP的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BP的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概述流程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mini-BP的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概述流程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CORESET的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UE只使用一个子载波间隔传输和接收数据时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UE使用多个子载波间隔传输和接收数据时与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BP为频域上一段连续的资源。可选的,一个BP包含连续的K个子载波,K为大于0的整数;或者,可选的,一个BP为N个不重叠的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所在的频域资源,N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PR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30k,60k或其它子载波间隔;或者可选的,一个BP为N个不重叠的连续PRB组所在的频域资源,一个PRB组包含M个连续的PRB,N和M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PRB的子载波间隔为15k,30k,60k或其它子载波间隔;或者可选的,对于一个用户,BP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支持的最大带宽。
本申请中的BP单元,又可称为BPunit,是BP分配的最小单元,或者预定义K个使用预定义子载波间隔的连续PRB的子带。
本申请中涉及到基站为终端配置BP、或BP单元,或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Set,CORESET)时,均需要配置子载波间隔,须知此处的子载波间隔仅为举例,还可包括时间单位的类型、CP类型等。这些参数可统称为子载波间隔相关的参数集合(numerology)。例如,CP类型可以为正常CP(Normal CP,NCP)或扩展CP(Extended CP,ECP)。时间单位的类型可以为slot format。
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的配置信息。
步骤102:基站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
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第二BP是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即从当前工作BP切换至目标BP。
其中,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例如,可以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目标BP。这里的至少两个BP可以为候选BP,第二BP是从候选BP中确定的。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BP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这里BP调整指令还可以为第二配置信息。区别在于,第二配置信息只携带第二BP的标识。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BP调整指令还可不携带第二BP的标识,而是用于指示终端选择高层信令预先配置多个切换模式(pattern)中的一个,即携带BP切换模式的标识。其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这里BP切换模式用于指示UE按照配置的预设规则进行切换,例如,假设UE的当前工作BP为第一BP,在10个slot后从第一BP切换到第二BP,再经过4个slot从第二BP切换回第一BP,并重复上述切换流程;或者在10个slot后从第一BP切换到第二BP,并一直工作在第二BP。
例如,如图3所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包括:
pattern1:在2个slot后从BP1切换到BP2,再经过4个slot从BP2切换回BP1;
pattern2:在2个slot后从BP1切换到BP2。
进一步地,BP调整指令可携带上述任一种切换pattern的标识,用于指示终端是使用pattern1还是pattern2进行BP切换。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携带BP切换模式,例如,如图3所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一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即在2个slot后从BP1切换到BP2,再经过4个slot从BP2切换回BP1。
例如,基站根据终端的业务需求,从至少两个BP中筛选出第二BP。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如图2所示,用户级BP(UE-specipic BP,UBP)1的numerology为30kHz,UBP3的numerology为15kHz,当UE需要使用15kHz的numerology时,则基站确定UBP3为目标BP,如图2中箭头a所示,基站通过UBP1在时隙(slot)1中的DCI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指示UE在UBP3的slot1从UBP1切换至UBP3。
步骤103: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根据BP调整指令,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
针对步骤101,基站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四种方式为终端配置至少两个BP。
第一种方式:
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
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CORESET的频域宽度小于或等于BP的频域宽度,CORESET的频域位置是BP频域位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例如,一个BP的频域宽度为30M,位置指示参数指示的开始位置为10M,则该BP占用的频域为10M~40M,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一个BP的位置指示参数指示的开始位置为10M,结束位置为30M,则该BP的频域宽度为20M,可以隐式给出。
又例如,如图2所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3种UBP,每个UBP中包括一个CORESET,UBP1的numerology为30kHz,UBP2的numerology为30kHz,UBP3的numerology为15kHz。尽管两者的numerology相同,但由于两者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信息不同,UBP1和UBP2是不同的UBP。UBP2和UBP3的频带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相同,但由于两者的numerology不同,UBP2和UBP3表示不同的UBP。
因此,基站可通过RRC信令为每个终端配置不同的UBP,以满足每个终端的业务需求,因此BP配置灵活性高。
第二种方式:
基站通过***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
其中,每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可知,此时的至少两个BP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此时,为了降低网络侧的调度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的能耗,可以配置一些带宽较小的BP,让有节能需求的终端可以工作在这些带宽比较小的BP。
这里的BP可以为小区级BP(Cell-Specific BP)或载波级BP(Carrier-SpecificBP)。
例如,如图3所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4种BP,每个BP中包括一个CORESET,BP1的numerology为15kHz,BP2的numerology为15kHz,BP3的numerology为30kHz,UBP4的numerology为30kHz。其中,BP2和BP3的带宽较小,以实现较小的网络侧调度信令开销。须知,尽管BP1和BP2的numerology相同,但是频带宽度和位置指示信息不同,BP1和BP2表示不同的BP。同理,BP3和BP4表示不同的BP。
进一步地,当UE需要使用15kHz的numerology,且UE数据业务需求较小时,如图3中箭头d所示,基站通过BP3在slot1中的DCI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下一个时隙从BP3切换至BP2;当UE数据业务变大,如图3中箭头a所示,则BP2中的DCI信令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下一个时隙从BP2切换至具有较大带宽的BP1;当UE数据业务变小后,但是对延时要求比较敏感时,如图3中箭头b所示,BP1中的DCI信令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下一个时隙从BP1切换至具有较小带宽,但是具有30kHz高子载波间隔的BP3;当UE数据业务变大,且对延时更敏感,如图3中箭头c所示,BP3中的DCI信令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下一个时隙从BP3切换至BP4。图3中的指定时隙都是指下一个时隙。
第三种方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可知,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的区别在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不包括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通过SIB信息广播的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
具体的,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第三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子载波间隔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不由RRC信令直接指示。
例如,假设载波带宽为100M,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1,频带宽度为30M,位置指示参数为从0M到30M;BP2,频带宽度为10M,位置指示参数为从50M到60M。
子带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带,频带宽度为50M,位置指示参数为从0M到50M,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二子带,频带宽度为50M,位置指示参数为从50M到100M,子载波间隔为30kHZ。
由上可知,BP1属于第一子带,其子载波间隔为15kHZ,BP2属于第二子带,其子载波间隔为30kHZ。
因此,RRC信令可以不指示每个BP的子载波间隔,而是由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每个BP的子载波间隔,节省了RRC信令的开销,且保证了BP配置的灵活性。
第四种方式:
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
其中,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第四中方式与第三种方式类似,子载波间隔也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只是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均有SIB消息广播,至少两个BP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
此外,指定时隙是根据基站发送BP调整指令所占用的时隙、以及当前工作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和目标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中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确定的。
例如,如图2所示,箭头a所示,基站通过UBP1在slot1中的DCI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UBP3的slot1从UBP1切换至UBP3。若基站通过UBP1在slot0中的DCI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则指示UE在UBP3的slot1从UBP1切换至UBP3。因此,不管基站通过UBP1在slot1中发送BP调整指令,还是在slot0中发送BP调整指令,都是指示UE在UBP3的slot1从UBP1切换至UBP3。
又例如,箭头b所示,基站通过UBP3在slot1中的DCI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UE,指示UE在UBP1的slot0从UBP3切换至UBP1,而不是在UBP1的slot3从UBP3切换至UBP1。
由上述两例可知,在从当前工作BP切换到目标BP的过程中,需要以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做参考,不然容易造成UBP时隙跨子帧,或跨时隙,或跨符合边界,进而造成定时混乱。
参阅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基站向终端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
步骤402:基站向终端发送BP单元调整指令;
其中,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第二BP单元集合中至少存在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
其中,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第二BP单元集合为目标BP单元集合;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BP单元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BP单元配置信息,这里BP单元调整指令还可以为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区别在于,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只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BP调整单元指令还可不携带第二BP单元标识的集合,而是用于指示终端选择高层信令预先配置多个BP单元集合切换模式(pattern)中的一个,即携带BP单元切换模式的标识。其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将多个切换模式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这里BP切换模式用于指示UE按照配置的预设规则进行切换,例如,假设UE的当前工作BP为一个BP单元,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再经过4个slot从第二BP集合切换回第一BP集合,并重复上述切换流程;或者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
此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BP单元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携带BP单元集合切换模式,例如,假设UE的当前工作BP为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在10个slot后从包含一个BP单元的第一BP集合切换到包含两个BP单元的第二BP集合,再经过4个slot从第二BP切换回第一BP集合,并重复上述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步骤403:终端接收BP单元调整指令,根据BP调整指令,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
针对步骤401,基站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为终端配置至少两个BP单元。
第一种方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
其中,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当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i为正整数。
应理解的是,当第i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该BP单元不可去激活。
因此,基站可通过RRC信令为每个终端配置不同的BP单元,以满足每个终端的业务需求,因此BP配置灵活性高。
例如,如图5所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4种BP单元,例如mini-BP,mini-BP的标识在图中左上角标出。mini-BP1和mini-BP2的numerology为15kHz,其中,mini-BP1包括一个CORESET,mini-BP2不包括CORESET,mini-BP3和mini-BP4的numerology为30kHz,其中,mini-BP3包括一个CORESET,mini-BP4不包括CORESET。
第二种方式:
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
其中,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j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当第j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j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第j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j为正整数。
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可知,此时的至少两个BP单元不是为某一个终端配置的,是为小区中所有终端配置的。
第二种方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终端;其中,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当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s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
由上可知,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的区别在于,基于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不包括子载波间隔。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通过SIB信息广播的子带配置信息隐式指示,与上述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方式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第四种方式:
基站SIB信息广播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和子带配置信息;
其中,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k个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当第k个BP单元包括CORESET时,第k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第k个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应理解的是,采用为终端配置BP单元和BP的区别在于,为终端配置BP单元,可以降低网络侧调度开销。例如,mini-BP等于4个PRB的宽度,那么包含100个PRB的载波使用位图(bitmap)的方式以mini-BP的粒度进行分配BP时只需要25bit即可,若使用bitmap的方式以PRB粒度进行BP分配时,则需要100bit,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侧的调度开销。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中mini-BP的标识在左上角标出,mini-BP对应的时隙在左下角标出。在如箭头a所示,第一BP单元集合包含一个numerology为15kHz的mini-BP1,在slot0中传输的DCI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指示UE在slot1切换到第二BP单元集合,其中第二单元集合包含mini-BP1和mini-BP2,即指示UE在slot1激活mini-BP1和mini-BP2;如箭头b所示,第一BP单元集合包含mini-BP1和mini-BP2,15kHz的mini-BP1在slot1中传输的DCI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指示UE在slot0切换到第二BP单元集合,其中第二BP单元集合包含30kHz的mini-BP3和mini-BP4,即激活30kHz的mini-BP3和mini-BP4;如箭头c所示,第一BP单元集合包含mini-BP3和mini-BP4,30kHz的mini-BP3在slot0中传输的DCI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在指示UE在slot1切换到第二BP单元集合,其中第二BP单元集合包含mini-BP3,即激活30kHz的mini-BP3;如箭头d所示,第一BP单元集合包含mini-BP3,30kHz的mini-BP3在slot3中传输的DCI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指示UE在slot0切换到第二BP单元集合,其中第二BP单元集合包含mini-BP1,即激活15kHz的mini-BP1。
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CORESET的配置信息。
步骤602:基站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
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CORESET的标识,第二CORESET所在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第二CORESET是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在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BP调整指令指示的BP。
具体的,基站可根据终端的业务需要和当前载波带宽的占用情况,为每个终端确定BP调整指令。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发送至终端。
步骤603:终端接收BP单元调整指令,根据BP调整指令,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
针对步骤601,基站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为终端配置至少两个CORESET。
第一种方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
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7所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2种CORESET,CORESET1和CORESET2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相同,CORESET1的numerology为15kHz,CORESET2的numerology为30kHz。
第二种方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至少两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其中,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种,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CORESET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如图7所示,numerology为15kHz的CORESET1在其slot1中的DCI中指示UE下个时隙从CORESET1所在BP1切换至CORESET2所在BP2,并指出BP2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如箭头a所示;numerology为30kHz的CORESET2在其slot0中的DCI指示下个时隙从CORESET2所在BP2切换至CORESET2所在BP3,及BP3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如箭头b所示;numerology为30kHz的CORESET2在其slot3中的DCI指示UE下个时隙使用从CORESET2所在BP5切换至CORESET1所在BP6如箭头c所示。
此外,在一个UE的工作BP内只能使用一种numerology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对于一个载波,第一参考信号(比如CSI-RS,SRS)只有一个子载波间隔,比如在一个载波上子载波间隔固定为30kHz,该子载波间隔大小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由***广播消息配置的。而在该载波中,载波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UE-Specific BP,也可以通过SIB信令等广播消息配置Cell-Specific BP,BP可以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的工作BP内,在一个调度单位(比如时隙,微时隙,子帧,聚合的时隙,聚合的微时隙,聚合的子帧)内,数据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不同,如图8所示,UE1在调度单位n内,n是大于等于零的正整数,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该UE1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只能是一个,即一个调度单位内一个UE只使用一个子载波间隔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的工作BP,基站侧或终端侧在进行数据资源映射的时候,根据该调度单位内子频带上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资源映射方式。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UE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8中的UE1,UE BP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符号上未传输参考信号的RE可以映射数据。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UE的数据不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8中的UE2,UE BP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第一参考信号占用符号上未传输参考信号的RE不映射数据,预留。
在一个UE的工作BP内可以使用多于1种numerology的应用场景中,如图9所示,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载波,第一参考信号(比如CSI-RS,SRS)只有一个子载波间隔,比如在一个载波上子载波间隔固定为30kHz,该子载波间隔大小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由***广播消息配置的。在该载波中,载波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UE-Specific BP,也可以通过SIB信令等广播消息配置Cell-Specific BP,如图所示,15kHz和30kHz子频带在一个载波中的划分示意图。在该场景中,对于一个UE,一个调度单位内,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m个,m是大于等于一的正整数,比如1,2,3。一个UE可以在一个调度单位内接收或发送m种子载波间隔的数据,如图所示,UE1在调度单位n内,接收或发送15kHz的数据和30kHz的数据,接收或发送30kHz的第一参考信号。基站侧或终端侧在进行数据资源映射的时候,根据该资源分配最小单位(比如PRB)内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资源映射方式。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时,UE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9中,UE1的上半部分,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UE的数据不可以映射到第一参考信号所在符号上未映射的资源元素上,如图中的UE1的下半部分(UE工作BP中和第一参考信号子载波间隔相同的部分,未使用的RE可以映射数据;UE工作BP中和第一参考信号子载波间隔不相同的部分,未使用的RE预留出来不映射数据)。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中基站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1001,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所述收发器1001,所述处理器1002,所述存储器1003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1003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中基站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与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结构相同,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中基站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与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结构相同,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基站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1中终端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与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结构相同,包括:收发器1101,至少一个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3,所述收发器1101,所述处理器1102,所述存储器1103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1101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1103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2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中终端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与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结构相同,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中终端执行的步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与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结构相同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上述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1、图4、图6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1、图4、图6所示的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的配置信息,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第二BP是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且降低了网络侧信令开销,使终端能够采用更加合理的工作带宽,降低终端的功耗。
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向终端发送BP单元调整指令。其中,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第二BP单元集合,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因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BP配置灵活性,且降低了网络侧信令开销,使终端能够采用更加合理的工作带宽,降低终端的功耗。
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配置信息,向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其中,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CORESET的标识,第二CORESET所在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第二CORESET是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一个,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在接收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当前工作BP切换至第二BP,第一BP为当前工作BP,第二BP为BP调整指令指示的BP。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
其中,所述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所述第二BP是所述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所述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BP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所述第二BP,所述第一BP为所述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所述指定时隙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所述BP调整指令所占用的时隙、以及所述第一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和所述第二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中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确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所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BP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携带BP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5.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单元的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BP单元调整指令;
其中,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i为正整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向终端发送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
所述基站通过SIB信息广播子带配置信息,所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BP单元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DCI或MAC CE携带BP单元调整指令发送至所述终端。
9.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其中,所述BP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的标识,所述第二BP是所述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所述BP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BP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切换至所述第二BP,所述第一BP为所述至少两个BP中的一个;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BP调整指令在指定时隙从所述第一BP切换至所述第二BP;所述指定时隙是根据所述基站发送所述BP调整指令所占用的时隙、以及所述第一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和所述第二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中子载波间隔较小的BP的子载波间隔时序确定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一参数集合;
其中,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BP对应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所述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BP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BP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SIB信息,所述SIB信息携带子带配置信息,所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通过DCI或MAC CE发送的BP调整指令。
13.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带宽部分BP单元的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BP单元调整指令;其中,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携带第二BP单元集合的标识,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两个BP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后的指定时隙从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包括CORESET的BP单元,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为当前工作BP单元集合;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BP单元调整指令在指定时隙从所述第一BP单元集合切换至所述第二BP单元集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所述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当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一参数集合还包括所述第i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i为正整数。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所述RRC信令携带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当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包括CORESET时,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还包括所述第s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对应的CORESET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SIB信息,所述SIB信息携带子带配置信息,所述子带配置信息包括每个子带的频域宽度和位置指示参数,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子带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每个基于所述终端配置的BP单元的第二参数集合对应的子载波间隔。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BP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通过DCI或MAC CE发送的BP调整指令。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所述收发器负责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具有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进行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CN201710313916.6A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811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3916.6A CN108811121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085498 WO2018202092A1 (zh) 2017-05-05 2018-05-03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EP18794818.7A EP3618539B1 (en) 2017-05-05 2018-05-03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operational bandwidth of terminal
US16/673,161 US11330477B2 (en) 2017-05-05 2019-11-04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bandwith par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3916.6A CN108811121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1121A CN108811121A (zh) 2018-11-13
CN108811121B true CN108811121B (zh) 2022-09-09

Family

ID=6401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3916.6A Active CN108811121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0477B2 (zh)
EP (1) EP3618539B1 (zh)
CN (1) CN108811121B (zh)
WO (1) WO20182020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8370A (zh) * 2017-06-16 2023-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37444B (zh) * 2018-04-04 2022-1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上行信道、接收上行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EP3869721A4 (en) * 2018-10-27 2021-11-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SENDING PROCEDURE, SENDING TERMINAL DEVICE AND RECEIVING TERMINAL DEVICE
CN111526585B (zh) * 2019-02-01 2023-05-12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828220A (zh) * 2019-08-30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22586B2 (en) * 2019-12-31 2021-09-14 Dish Network L.L.C.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in a shared frequency 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326B2 (en) * 2005-06-29 2009-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andwidth requirements for video on demand services
JP2010178129A (ja) * 2009-01-30 2010-08-12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US20140036859A1 (en) * 2010-01-11 2014-0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to Increase Sounding Capacity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CN109219098B (zh) * 2012-08-0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5099634B (zh) * 2014-05-09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CN107210886B (zh) * 2015-01-09 2020-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传输用于终端的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2628B (zh) * 2015-07-30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572506B (zh) * 2015-10-13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子带切换的方法、设备及***
JP6165276B2 (ja) * 2016-01-08 2017-07-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6170264A (zh) * 2016-03-03 2023-05-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滤波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
US20190098626A1 (en) * 2016-04-26 2019-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00904B2 (en) * 2016-09-16 2020-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ing cyclic prefix lengths
CN109923819B (zh) * 2016-11-02 2023-08-2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接收机带宽适配
US10595283B2 (en) * 2016-11-22 2020-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f terminal
EP3535921B1 (en) * 2016-12-08 2021-07-14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Techniques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s within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11172371B2 (en) * 2017-03-28 2021-11-09 Apple Inc. IoT goes unlicens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8539A1 (en) 2020-03-04
WO2018202092A1 (zh) 2018-11-08
US11330477B2 (en) 2022-05-10
EP3618539B1 (en) 2021-09-15
US20200068443A1 (en) 2020-02-27
CN108811121A (zh) 2018-11-13
EP3618539A4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1121B (zh)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82303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964444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120545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033849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20504545A (ja) 信号構成方法、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5610556B (zh) 下行信息发送、下行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612547B (zh) 支持非标准带宽的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11182638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17167078A1 (zh) 一种载波中prb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26230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2017536769A (ja)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信号伝送方法、ならびにワイヤレスアクセスノード
CN11083117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912664B (zh)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90790A (zh) 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JP2021501525A (ja) リソースマッピング方法、リソース決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およびユーザ端末
CN108024265B (zh) 一种指示直流子载波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391417B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
CN111031579B (zh) 带宽分段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CN106571899B (zh) 一种窄带无线通信***及其pdcch和pdsch的时分复用方法
CN109792307A (zh) 从一个ofdm模式到另一ofdm模式的切换
CN110050490B (zh) 一种同步信号的监听方法及设备
CN10863190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01252A (zh) 一种网络辅助干扰删除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9041244A (zh) Sr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