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0410A -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0410A
CN108810410A CN201810589293.XA CN201810589293A CN108810410A CN 108810410 A CN108810410 A CN 108810410A CN 201810589293 A CN201810589293 A CN 201810589293A CN 108810410 A CN108810410 A CN 108810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image data
image
target objec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92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892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0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0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参照物;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使得同时使用双摄像头的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在会议等场地有限的场景下,同时使用双摄像头对近距离的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通过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质量和拍摄角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用户能够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和更广的拍摄范围,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配置了双摄像头。
目前,配置有双摄像头的终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场景,例如,会议场景、教学场景等。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一般而言,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如果终端设备的使用场地范围有限,例如,会议场景中会议室的场地面积有限,在会议过程中同时使用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由于双摄像头的成像点比较远,所以无法对近距离的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进而出现在会议场景下无法同时使用双摄像头对近距离参照物进行拍摄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使得同时使用双摄像头的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确定目标参照物,所述目标参照物位于所述图像数据中;
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所述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参照物,所述目标参照物位于所述图像数据中;
对焦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所述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第一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三图像数据;
第二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二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
上述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获取待拍摄场景下的图像数据,并从图像数据中确定目标参照物,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然后通过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图像获取以分别得到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并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使得同时使用双摄像头的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会议等场地有限的场景下,同时使用双摄像头对近距离的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头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头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同时使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一般而言,由于终端设备中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所以,在会议等使用场地面积有限的场景中,通常仅使用双摄像头中的一个摄像头拍摄参照物,当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动而使得该摄像头无法拍摄时,会自动切换至终端设备上的另一摄像头进行拍摄,这是一种切换单摄像头的伪“双摄像头”。然而,使用单摄像头进行拍摄,并不能使用户感知到双摄像头拍摄的效果,因此,降低了用户对于双摄像头的使用体验。有鉴于此,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场地面积有限的场景中,可以同时使用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的方法,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中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终端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投影仪,平板或智能交互平板等。一般而言,该终端设备配置有至少两个双摄像头。
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终端设备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
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安装有至少两个摄像头,且其中的两个摄像头分别位于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外边框的左侧和右侧,且均面向用户使用方向。实施例中,将上述两个摄像头中的一个记为第一摄像头,另一个记为第二摄像头。同时,实施例中,仅对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使用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他摄像头的使用规则实施例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可以为相同型号的摄像头。其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头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头的侧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的摄像头既表示第一摄像头,也表示第二摄像头。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设定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镜面均为球形镜面,从而使得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采集方位更广。进一步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的第一示意图,图4以智能交互平板的正视图为视角。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的第二示意图,图5是从俯视角度对智能交互平板进行剖视后,得到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智能交互平板10包括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其中,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分别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10的显示屏104(图5中未示出显示屏)的两侧,且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均面向用户11。需要说明的,实际应用中,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均为可旋转的摄像头。根据人体学类人眼设计的原理,可以使得旋转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加贴近人眼获取的图像。其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具体的安装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固定在一个基板上,该基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的外壳中。进一步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同时使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的采集示意图。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同时采集图像数据时,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对焦后采集焦点的位置可以称为成像点,例如,图6中,虚线表示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在旋转过程中的对焦范围,且图6示例性的示出第一摄像头101和第二摄像头102旋转过程中得到的成像点12和成像点13。此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设置为可旋转摄像头的好处不仅包括使得采集的图像更加贴近人眼获取的图像,还包括扩大拍摄范围,以及使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使用最佳的拍摄角度。
可选的,第一摄像头的第一后壳和第二摄像头的第二后壳均采用可导电材质,第一后壳用于实现第一摄像头和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第二后壳用于实现第二摄像头和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具体地,第一后壳,可以理解为第一摄像头上的可导电材质的外壳;第二后壳,可以理解为第二摄像头的可导电材质的外壳。实际应用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均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至智能交互平板的处理器中,以使处理器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同时,处理器对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发出的控制指令,同样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芯片中,以实现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因为,将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设置成导电材质后,可以将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作为电信号传输路径的一部分,以无需在后壳上另设传输线路的端口,减小了摄像头的制作复杂度。
同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兼容单双模式,即可以只使用智能交互平板上的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也可以同时采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实施例中,设定智能交互平板放置在面积有限的室内待拍摄场景中,且需要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例如,智能交互平板放置在会议室中,并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现场与会者的与会画面。具体的,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图像数据。
其中,图像数据为摄像头对当前待拍摄场景进行图像采集后得到的图像,其可以是摄像头拍摄得到的照片,也可以是获取的实时图像。图像数据中包含当前待拍摄场景内的全部物体的图像,其中,物体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人或物。实施例中,设定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具体地,由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兼容单双模式,因此,当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单独进行图像采集时,图像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摄像头采集得到的第一图像数据,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当前得到的第二图像数据;同样地,当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时进行图像采集时,图像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摄像头采集得到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摄像头采集得到的第二图像数据。示例性地,当需要利用智能交互平板采集图像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的启动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并获取当前启动的摄像头采集的内容,以得到图像数据。
可选的,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时,可以通过旋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方式,保证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采集的待拍摄场景相同。
S120、确定目标参照物。
其中,目标参照物位于图像数据中。目标参照物可以理解为对图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通过预设规则在图像数据中选择的参照物。目标参照物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具体的,选择目标参照物的预设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后,选择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或者是,显示图像数据,获取用户选择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又或者是,通过场景分析,智能确定目标参照物。实施例中,以选择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为例进行描述。
其中,如果图像数据仅包含第一图像数据或第二图像数据,则可以直接利用上述预设规则确定目标参照物。相应的,如果图像数据同时包含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则需要同时对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在确定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时,需要分别确定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各物体的面积占比。一般而言,由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采集的待拍摄场景相同,因此,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一般相同。当然,存在少数情况,例如,用户仅站在第一摄像头的前端,此时,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可能不同。这种情况下,可以比较两个面积占比的具体值,选择其中面积占比较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
可选的,也可以利用位置追踪技术确定目标参照物。其中,位置跟踪技术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图像识别、红外、超声波等)定位距离智能交互平板距离最近的物体,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以让该物体一直被保持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进而根据预设规则在图像数据中确定目标参照物。
举例而言,假设在会议室中有若干人通过智能交互平板的视频功能与另一地区的人进行视频会议,同时该会议室中的若干人围绕会议桌而坐,同时,智能交互平板通过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此时,智能交互平板可通过识别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将会议桌和若干人作为一个整体,并将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会议桌和若干人作为目标参照物。
S130、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交互平板基于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参照物的位置信息,之后,基于位置信息调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旋转方向,以实现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的对焦。其中,位置信息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智能交互平板对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进行NCAST图像差分及聚类运算,以识别到目标参照物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对焦过程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根据目标参照物的位置信息自动调节自身的焦距、视场角、光圈等参数,以实现对目标参照物的精准对焦。其中,焦距,是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数,以改变拍摄图像的大小。视场角,用来反映画面的拍摄范围。光圈,一般安装在镜头的后部,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大,图像的清晰度越高;相反的,光圈开得越小,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小,图像的清晰度越低。
S140、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其中,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可以是通过至少一次拍照得到的照片,也可以是摄像头采集的实时数据。
可选地,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其中,采集黑白图像的目的在于准确的确定目标参照物的亮度,采集彩色图像的目的在于准确的确定目标参照物的颜色。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可以先指示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采集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而后,确定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的亮度,并将对应亮度高的摄像头调整为黑白模式,以获取黑白图像。一般而言,黑白模式下摄像头的感光敏感度更高。同时,控制另一个摄像头采用正常的色彩模式采集图像,此时,该摄像头可以使用类YUV的色彩模式进行成像。其中,YUV,是一种颜色编码方法,“Y”表示明亮度,“U”和“V”分别是色度和浓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像数据包含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时,智能交互平板也可以根据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的亮度确定黑白模式对应的摄像头以及色彩模式对应的摄像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根据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的亮度信息,调换黑白模式和色彩模式对应的摄像头。
举例而言,智能交互平板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后,确定第三图像数据的亮度更高,此时,将第一摄像头设置为黑白模式,第二摄像头继续为色彩模式。进一步的,持续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当某个获取时刻,智能交互平板确定第四图像数据的亮度更高,则将第一摄像头调整为色彩模式,并将第二摄像头设置为黑白模式,并继续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S150、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
其中,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具体的,在合并过程中,将同一采集时刻得到的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合成,以得到该采集时刻的目标参照物图像。其中,合并规则本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使用离散预测算法,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离散预测,并对预测得到的离散图像进行合并,以达到使用肉眼无法识别的差值,从而使得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更具有立体感。其中,在合并时,如果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则基于黑白图像的亮度和彩色图像的色彩值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
可选的,目标参照物图像的具体格式实施例中不做限定,且得到目标参照物后其具体的展现形式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将目标参照物图像展示在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中,或者,将目标参照物图像发送至远程的智能交互平板中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图像数据,并确定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参照物,然后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并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并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使得同时使用双摄像头的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会议等场地有限的场景下,同时使用双摄像头对近距离的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的技术效果,使得采集的图像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图像采集方法作进一步地优化。具体是:在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之后,还包括: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距离信息根据距离测量装置确定,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根据距离信息确定。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0、获取图像数据。
其中,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S220、确定目标参照物。
其中,目标参照物位于图像数据中。
S230、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S240、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
其中,距离信息根据距离测量装置确定,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精准的对距离很近的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在智能交互平板10中设置有距离测量装置103。该距离测量装置103可以用于测量目标参照物与智能交互平板10的距离,进而辅助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准确的对焦。其中,距离测量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图4中将距离测量装置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仅是一种示例性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距离测量装置可以为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在实施例中,以距离测量装置为红外测距仪为例,对测量目标参照物到智能交互平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说明。其中,红外测距仪利用的是红外线传播时的不扩散原理,当红外线从测距仪发出碰到反射物被反射回来被测距仪接收到,再根据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接收到的时间及红外线的传播速度就可以算出反射物的距离。可选的,当目标参照物设定为人时,也可采用红外人体感应器,并在红外人体感应器上集成有红外测距仪。具体来说,当通过红外人体感应器检测到人体温度信号时,通过红外测距仪发出红外线,并在红外线碰到物体时反射回来被红外测距仪接收到后,再根据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接收到的时间以及红外线的传播速度计算出会议室中所有物体到智能交互平板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对所得到的距离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目标参照物到智能交互平板的距离为所有距离信息中的最小值。或者是,直接利用红外人体感应器采集到的红外信号强度,确定人与智能交互平板的距离。
示例性的,智能交互平板通过距离测量装置辅助矫正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转动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能准确找到距离智能交互平板最近的目标参照物。
举例来说,在一会议室中,同时使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会议室中的所有物体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通过位置跟踪技术,确定了会议室中的距离智能交互平板最近的用户甲为目标参照物,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用户甲和用户甲所在位置进行对焦,然后根据距离测量装置测量会议室中各参照物与智能交互平板的距离,选择最小距离作为用户甲与智能交互平板设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选择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时,该目标参照物可能是距离摄像头最近的物体,还可能是实待拍摄场景内面积最大的物体。当目标参照物是待拍摄场景内面积最大的物体,那么红外测距仪发射的红外光被目标参照物反射的数量最多,此时,基于目标参照物反射的红外光确定的距离应该相同或距离值是连续的,且是全部距离中占比最大的。因此,当目标参照物不是距离智能交互平板最近的物体时,可以在红外测距仪采集的全部距离中选择相同次数最多的距离,或者最大连续距离值的中点距离作为目标参照物的距离信息。
S250、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
其中,目标位置可以理解为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精准对焦的旋转位置。
具体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距离测量装置确定目标参照物的距离信息后,根据距离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旋转位置,在需要调整的情况下,确定需要调整的摄像头的目标位置,并控制对应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
可选的,可以依据距离信息确定目标参照物在待拍摄场景中是处于移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其确定方式可以是:若检测到距离信息在若干秒内固定不变,则确定目标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否则确定目标参照物处于移动状态。当目标参照物处于移动状态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无法精准地采集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此时,通过距离测量装置实时检测目标参照物的距离信息,当检测到目标参照物固定在新的位置达到若干秒后,确定目标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并根据当前得到的距离信息确定目标位置。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对目标参照物的准确对焦,还可以在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防止由于待拍摄场景下的其它物体从智能交互平板的前面通过,引起的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数据清晰度不高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以距离测量装置为红外测距仪为例,对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进行说明。示例性地,当根据红外测距仪所得到的距离信息,确定需控制第一摄像头向右转动1mm以及第二摄像头向左转动1mm,此时,可直接调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无需调节智能交互平板的位置。
S260、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具体地,在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之后,可以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重新对焦。进而,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可选的,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后,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中焦点所在的物体进行识别,以确定是否为目标参照物,以防止距离测量装置检测到错误的目标参照物的距离信息。如果不是目标参照物,则确定获取目标参照物失败,并返回S210。
S270、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
其中,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在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之后,根据距离测量装置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然后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并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的技术手段,集合距离测量装置,使得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更精准的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保证了目标参照物图像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确定目标参照物以及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这三个步骤进行进一步地具体化。参考图8,该图像采集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300、获取图像数据。
其中,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S301、计算图像数据中每个物体的面积占比。
示例性的,面积占比可以理解为图像数据中的每个物体在图像数据中显示时所占面积的比例。其中,面积占比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定图像数据中包含的每个物体,之后,确定显示每个物体所需的像素点数量,将像素点数量与图像数据的像素点总量作商,以得到每个物体的面积占比。其中,第一图像数据的像素点总数量和第二图像数据的像素点总数量相等,均可认为是图像数据的像素点总数量。
S302、选择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
示例性的,设定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为目标参照物。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可以理解为在所拍摄图像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的物体。
举例而言,智能交互平平板位于会议室A中,此时,开启智能交互平板的视频会议功能,以使会议室A中的与会人员与远程的会议室B的与会人员进行视频会议。其中,会议室A中与会人员共有十个人,且分别坐在一个会议桌的两侧。进一步的,智能交互平板通过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会议室A中的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其中,第一摄像头所采集到的第一图像数据中包括除了用户甲之外的其余九个人、会议桌、窗户和墙等图像数据;而第二摄像头所采集到的第二图像数据中包括除了用户乙和用户丙之外的其余八个人、会议桌、窗户和墙等图像数据,此时,确定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每个物体的面积占比。其中,用户丁和用户戊在第一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此时,对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进行确定,若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也为用户丁和用户戊所构成的整体时,则将目标参照物确定为用户丁和用户戊所构成的整体。反之,确定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比较该物体的面积占比和用户丁和用户戊所构成的整体的面积占比,将面积占比较大的物体确定为目标参照物。一般而言,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基本相同。
S303、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S304、实时获取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实际距离。
其中,实际距离可以理解为距离测量装置实时得到的目标参照物与智能交互平板之间的距离。具体的,确定目标参照物后,实时获取目标参照物的实际距离,其中,实际距离的采样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S305、判断预设时间间隔内,实际距离的数值是否改变。若预设时间间隔内实际距离的数值不变,则执行S306。否则,返回执行S303。
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理解为设定目标参照物不移动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将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2秒,但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具体的,确定预设时间间隔内实时采集的目标参照物的实际距离是否发生改变。其中,若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目标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否则,说明目标参照物处于运动状态,需要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重新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可选的,目标参照物处于运动状态时,还可以重新采集图像数据,并依据图像数据重新确定目标参照物。
S306、将实际距离作为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
具体地,当实际距离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一直不变,则将该实际距离作为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
S307、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
其中,目标位置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
S308、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S309、生成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
其中,第一离散图像是对第三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第二离散图像是对第四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的离散化处理方式相同。其中,离散化就是把无限空间中有限的个体映射到有限的空间中去,以此提高算法的时空效率。通俗的说,离散化是在不改变数据相对大小的条件下,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缩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离散图像是以一定网格为周期,把X,Y坐标轴划分为棋盘式的网格,仅取离散的各个交点位置上的灰度值,构成的图像称为离散图像,也称采样图像。
可选的,若第三图像数据或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则相应的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
S310、确定目标参照物图像。
其中,目标参照物图像是合并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后得到的。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已经明确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位置,因此,可以基于目标位置合并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同时,在合并过程中,如果第三图像数据或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则采用黑白的离散图像的亮度作为目标参照物图像的亮度,相应的,对于同一物体,采用彩色的离散图像中的颜色值进行着色。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选择图像数据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并实时获取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实际距离,以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转动,实现了对目标参照物的准确对焦,同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并对离散后得到的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进行合并,以达到一种肉眼无法识别目标参照物图像的差值,从而使得目标参照物图像更有立体感。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采用终端设备上的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的情况,该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实现,并一般可作为演示类功能软件的插件集成在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例。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对焦模块430、第二获取模块440和生成模块45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420,用于确定目标参照物,目标参照物位于图像数据中;
对焦模块430,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第二获取模块440,用于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模块450,用于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图像数据,并确定图像数据中的目标参照物,然后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并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并对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双摄像头的间距较大,使得同时使用双摄像头的场景受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会议等场地有限的场景下,同时使用双摄像头对近距离的参照物进行图像采集的技术效果,使得采集的图像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之后,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距离信息根据距离测量装置确定,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控制旋转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实际距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预设时间间隔内实际距离的数值不变,则将实际距离作为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
进一步地,距离测量装置包括: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图像数据中每个物体的面积占比;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
进一步地,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
进一步地,生成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第一离散图像是对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第二离散图像是对第四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参照物图像,参照物图像是合并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后得到的。
其中,第一摄像头的第一后壳和第二摄像头的第二后壳均采用可导电材质,第一后壳用于实现第一摄像头和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第二后壳用于实现第二摄像头和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其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镜面均为球形镜面。
上述图像采集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且配置在终端设备中,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终端设备以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计算机设备优选为智能交互平板。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输出装置540、摄像头550以及距离测量装置560。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一、二或三所提供图像采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9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模块,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对焦模块430、第二获取模块440和生成模块45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方法。
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产生与终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摄像头550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其中,第一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三图像数据;第二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二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距离测量装置560可用于确定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上述终端设备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确定目标参照物,目标参照物位于所述图像数据中;
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确定目标参照物,所述目标参照物位于所述图像数据中;
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所述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所述距离信息根据距离测量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控制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旋转至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实际距离;
若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实际距离的数值不变,则将所述实际距离作为所述目标参照物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测量装置包括: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参照物包括:
计算所述图像数据中每个物体的面积占比;
选择面积占比最大的物体作为目标参照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图像数据中的一个为黑白图像,另一个为彩色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包括:
生成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所述第一离散图像是对所述第三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离散图像是对所述第四图像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
确定目标参照物图像,所述目标参照物图像是合并所述第一离散图像和第二离散图像后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后壳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后壳均采用可导电材质,所述第一后壳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摄像头和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所述第二后壳用于实现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终端设备间电信号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镜面均为球形镜面。
10.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或第二摄像头采集的第二图像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参照物,所述目标参照物位于所述图像数据中;
对焦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参照物进行对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图像数据通过第一摄像头采集,所述第四图像数据通过第二摄像头采集;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目标参照物图像,所述目标参照物图像是通过合并第三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得到的。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第一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三图像数据;
第二摄像头,用于获取第二图像数据和第四图像数据;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图像采集方法。
CN201810589293.XA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810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293.XA CN108810410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293.XA CN108810410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410A true CN108810410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8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9293.XA Pending CN108810410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041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923A (zh) * 2018-11-21 2019-01-25 南京文采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智能感知器件
CN110996068A (zh) * 2019-12-20 2020-04-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吊具的自动跟踪***、设备和方法
CN111901524A (zh) * 2020-07-22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14811A (zh) * 2021-02-26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3379820A (zh) * 2020-03-09 2021-09-1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4617A (en) * 1993-01-29 1995-07-18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Automatic tracking camera control system
CN10458099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49718A (zh) * 2015-07-06 2015-1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5208261A (zh) * 2014-06-23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摄像装置
CN106226976A (zh) * 2016-09-22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拍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4617A (en) * 1993-01-29 1995-07-18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Automatic tracking camera control system
CN105208261A (zh) * 2014-06-23 2015-12-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摄像装置
CN10458099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49718A (zh) * 2015-07-06 2015-11-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6226976A (zh) * 2016-09-22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拍摄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923A (zh) * 2018-11-21 2019-01-25 南京文采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智能感知器件
CN110996068A (zh) * 2019-12-20 2020-04-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吊具的自动跟踪***、设备和方法
CN113379820A (zh) * 2020-03-09 2021-09-10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379820B (zh) * 2020-03-09 2024-05-17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01524A (zh) * 2020-07-22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14811A (zh) * 2021-02-26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410A (zh)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98390A (zh) 虚拟摄像机控制方法及装置、虚拟演播厅实现方法及***
CN107580178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39804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50294492A1 (en) Motion-controlled body capture and reconstruction
US10554928B2 (en) Telepresence device
CN104038690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拍摄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11089265B2 (en) Telepresence devices operation methods
JP2001094857A (ja) バーチャ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カメラアレイ、及びカメラアレイの整合方法
CN103945117A (zh) 拍摄设备、协作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JP2023509137A (ja) パノラマ3次元画像をキャプチャ及び生成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049727B (zh) 全景图像拍摄的方法、装置及***
CN109379578A (zh) 全方位三维视频拼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19085829A1 (zh) 控制***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5245768A (zh) 一种焦距调节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409147A (zh) 一种条码识别方法和装置
WO2022262839A1 (zh) 现场演出的立体显示方法、装置、介质及***
CN109618088B (zh) 具有光照识别与重现功能的智能化拍摄***及方法
JP2004193962A (ja) 画像通信装置、および画像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618089A (zh) 智能化的拍摄控制器、管理控制器及拍摄方法
KR101814714B1 (ko) 스마트폰 카메라 원격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4363522A (zh) 拍照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315939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GB2565301A (en) Three-dimensional video processing
CN109274923A (zh) 一种用于工业设备的智能感知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