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9976B -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9976B
CN108769976B CN201810561078.9A CN201810561078A CN108769976B CN 108769976 B CN108769976 B CN 108769976B CN 201810561078 A CN201810561078 A CN 201810561078A CN 108769976 B CN108769976 B CN 108769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pti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rea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1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9976A (zh
Inventor
王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610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9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9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9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3943 priority patent/WO201922810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9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以使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Description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开机、重启或由飞行模式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时,移动终端需要搜索可连接的目标网络,进行网络附着。完成网络附着后,移动终端才能正常地进行通讯。
目前,在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附着的过程中,移动终端向目标网络发送附着请求,附着请求携带有PTI(Procedure Transaction ID,事务处理ID)标识,该PTI标识用于在附着进程中标识一次事务,避免网络附着冲突,设该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标识为PTI1。如果移动终端在网络附着的过程中,在设定的等待时长内,未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移动终端将重新发送附着请求,此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标识为PTI2。而此时,如果目标网络恰巧向移动终端发送了PTI1对应的附着请求的附着响应。移动终端会因为PTI不匹配而忽略该附着响应,而目标网络也会因PTI不匹配而忽略移动终端重新发送的附着请求,最终导致目标网络剔除承载,向移动终端发送去附着消息。移动终端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将禁用网络附着功能,不再尝试网络附着,致使移动终端不再尝试4G附着,直至重启搜网(关开飞行模式或重启触发)才重新附着4G网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以减少因附着流程冲突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如果是,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设置所述PTI匹配标识设置为所述第二指定值。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所述附着失败的原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原因确定模块,用于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附着更新模块,用于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
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移动终端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网络附着控制装置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以使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网络附着的过程中与目标网络的交互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诸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进行网络附着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事务标识不匹配而导致移动终端禁用网络附着功能,无法连接网络,降低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的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掌上电脑、销售终端、车载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如果是,执行步骤S106;如果否,执行步骤S104。
当移动终端需要进行网络附着时,移动终端搜索可连接的目标网络。确定目标网络后,移动终端向目标网络发起一轮附着过程,本轮附着过程可能包括一次或多次附着请求,每次附着请求均携带有用于标识当前次附着事务的PTI。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也携带有自身的PTI,用于标识该附着响应所对应的附着请求。
在向目标网络发送附着请求之后,如果移动终端超过设定时长仍未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或接收到的附着响应的PTI与移动终端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的PTI不一致时,将重复发送附着请求。直至移动终端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完成一轮附着过程。
现有技术中,完成一轮附着过程之后,移动终端将禁用网络附着功能,该操作将导致移动终端无法注册4G服务,直至切换至重启搜网(关开飞行模式或重启触发)才重新附着4G。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该附着响应携带有PTI和默认承载)时,检查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根据附着响应进行默认承载的激活操作,完成网络附着;如果不同,将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并继续重复发送附着请求。示例性地,可以在内存的指定位置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对应的代码,例如,PTI冲突导致附着失败对应的代码为05,则将代码05写入内存的指定位置。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根据指定位置的记录确定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发送附着请求的次数及每次附着失败的原因。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且至少有一次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可以确定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
步骤S104,按照相关技术执行。
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不是PTI冲突,则可以按照现有的规则禁用网络附着功能,不再发送附着请求。
步骤S106,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不会禁用网络附着功能,而是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新的一轮附着过程中的第一次附着请求携带的事务标识依然为初始值PTI1,其后每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事务标识依次递增。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附着失败的原因。例如,如果在内存的指定位置记录了附着失败的原因对应的代码05,则将代码05清除,将内存的指定位置中存储的内容恢复至初始状态00。如果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发送附着请求的次数及每次附着失败的原因,则清空所述表格内记录的内容,形成只设置有表头的空白表格。
上述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以使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如4G网络或5G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为了更便于理解,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
移动终端开机、重启或由飞行模式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时,需要进行网络附着。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后,才能使用移动网络所提供的业务。例如,移动终端开机后,将搜索可连接的网络,如果发现若干个可连接的网络,可以从中选择一个网络作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可以理解为无线接入网,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小区基站。确定目标网络后,移动终端先向目标网络发送附着请求。例如,移动终端向小区基站发送网络附着请求,为了避免网络附着冲突,附着请求携带有事务标识,用于在网络附着进程中标识一次事务,如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次附着请求携带有事务标识PTI1。
目标网络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次附着请求后,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相互鉴权、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安全协商和ESM(EPS Session Management,增强会话管理)信息传送。上述过程中,移动终端与目标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均携带有PTI1。
在上述附着过程中,移动终端将记录所有与目标网络之间交互的信息,包括PTI1,称为第一附着信息。完成上述过程后,移动终端等待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如果移动终端超过设定时长未接到到附着响应,将重新发送附着请求。
如果移动终端发送新的附着请求,即第二次附着请求,该第二次附着请求携带有事务标识PTI2。移动终端对应地保存第二附着信息,其中包括PTI2。第二附着信息将上述第一附着信息覆盖,因此,移动终端此时记录的网络附着对应的事务标识为PTI2。此时,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将按照下述步骤S204执行。
步骤S204,检查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是,执行步骤S206;如果否,执行步骤S208。
当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时,提取附着响应携带的PTI,将提取的PTI与移动终端记录的PTI进行比较。其中,移动终端记录的PTI为移动终端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
步骤S206,根据附着响应完成网络附着。
如果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移动终端记录的PTI相同,根据附着响应进行默认承载的激活操作,完成网络附着。
步骤S208,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
预先设置PTI匹配标识,例如,可以在移动终端开机初始化或启动网络附着过程时,设置PTI匹配标识,并将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设为第二指定值。其中,第二指定值可以为0。如,移动终端开机初始化时,设置PTI匹配标识pti_miss=0。
如果接收到的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移动终端记录的PTI不同,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以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其中,第一指定值可以为1。如,检测到PTI冲突时,设置PTI匹配标识pti_miss=1。
例如,继续上述说明,移动终端在发送第二次附着请求之后,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将提取附着响应携带的事务标识PTI1,而PTI1与移动终端记录的事务标识PTI2不一致,此时,移动终端将设置PTI匹配标识pti_miss=1。
步骤S210,继续重复发送附着请求,直至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
继续重复发送附着请求的步骤,可以位于步骤S208之前,也可以位于步骤S208之后,或者与步骤S208同时进行。发送新的附着请求时,新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在上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的基础上递增。即每轮附着过程中,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次附着请求携带的PTI为初始值(如PTI1),此后每次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在初始值的基础上依次递增,如第二次附着请求携带的PTI为PTI2,第三次附着请求携带的PTI为PTI3,等等。
步骤S212,检测PTI匹配标识是否为第一指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216;如果否,执行步骤S214。
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不会直接禁用网络附着功能。而是先检测PTI匹配标识是否为第一指定值。当第一指定值为1时,如果检测到pti_miss=1,则可以确定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如果检测到pti_miss=0,则可以确定附着失败的原因不是PTI冲突。
考虑到在网络附着过程中,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携带有去附着类型标识,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主要包括允许再次附着(0x1)、禁止再次附着(0x2)和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去附着(0x3)。其中,如果去附着消息中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0x1,表明去附着的原因为暂时异常,移动终端可以再次发送附着请求,重新连接目标网络。如果去附着消息中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0x2,表明由于网络侧原因或其它原因(如PTI冲突等),导致目标网络禁止移动终端再次发送附着请求。如果去附着消息中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0x3,表明去附着的原因为IMSI码异常,例如,IMSI码未通过鉴权等。
可选地,为了节约能耗,移动终端无需在每次接收到去附着消息时,均检测PTI匹配标识是否为第一指定值。移动终端可以仅在接收到的去附着消息中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0x2时,检测PTI匹配标识是否为第一指定值。
步骤S214,按照相关技术执行。
步骤S216,设置PTI匹配标识为第二指定值。
步骤S218,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
如果PTI匹配标识为第二指定值,则可以按照现有的规则禁用网络附着功能,不再发送附着请求。如果PTI匹配标识为第一指定值,不会禁用网络附着功能,而是设置PTI匹配标识为第二指定值,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例如,如果检测到pti_miss=1,则设置pti_miss=0,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新的一轮附着过程中的第一次附着请求携带的事务标识依然为初始值PTI1,其后每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事务标识依次递增。
上述步骤S206和步骤S208的顺序可以相互调换。
可选地,如果发起附着过程的轮数达到设定轮数,则可以禁用网络附着功能,不再发起新一轮的附着过程,以节省移动终端的电能。
上述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附着响应,将检查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继续重复发送附着请求。当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PTI匹配标识是否为第一指定值,如果是,说明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以使移动终端可以完成网络附着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网络附着的过程中与目标网络的交互流程图。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网络附着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移动终端确定目标网络后,向目标网络发送附着请求,该附着请求携带有事务标识PTI1和用户标识等信息。
(2)目标网络接收到附着请求后,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相互鉴权,目标网络通过移动终端的用户标识等信息确定移动终端的身份,将目标网络的网络标识等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确定目标网络的身份。
(3)目标网络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NAS安全协商和ESM信息传送,约定双方通讯过程所遵循的通讯安全协议和数据格式等协议规定。
(4)目标网络为移动终端分配临时标识和IP地址,创建通信上下文信息,并生成默认承载,向移动终端发送包含默认承载的附着响应。在此期间,移动终端将等待目标网络返回附着响应,如果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长内,移动终端未接收到目标网络返回的附着响应。移动终端将重新发送附着请求,第二次附着请求携带有事务标识PTI2。
(5)在移动终端重新发送网络附着请求后,如果目标网络向移动终端返回了附着响应,该附着响应携带的事务标识为PTI1。移动终端接收到该附着响应。比较后确定该附着响应的事务标识PTI1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的事务标识PTI2不一致,将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并且重新发送新的附着请求。
(6)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确定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如果是,启动新一轮附着请求,以使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过程。新的一轮附着过程中的第一次附着请求携带的事务标识依然为PTI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未重复描述,可以互相参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原因确定模块41,用于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请求更新模块42,用于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记录模块51。
记录模块51,用于当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其中,记录模块51,还可以用于: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记录模块51,还可以用于: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附着失败的原因。或者,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设置所述PTI匹配标识设置为所述第二指定值。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PTI冲突。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PTI冲突,则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以使移动终端完成网络附着过程。因而可以减少因事务标识冲突而导致移动终端无法附着至目标网络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通讯体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该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
图6示出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移动终端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输入单元130、显示单元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6对移动终端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1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虽然图6示出了RF电路11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1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30可包括触控面板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32。触控面板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31。除了触控面板131,输入单元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00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31可覆盖显示面板141,当触控面板1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做处理。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131与显示面板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31与显示面板14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100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传声器1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移动终端10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100通过WiFi模块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移动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1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可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比图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6所示不同的配置。图6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网络附着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未重复描述,可以互相参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揭示了:
A1.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如果是,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A4.根据A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设置所述PTI匹配标识设置为所述第二指定值。
A5.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所述附着失败的原因。
A6.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中携带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禁止再次附着。
B7.一种网络附着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原因确定模块,用于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请求更新模块,用于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B8.根据B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B9.根据B8所述的装置,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
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B10.根据B9所述的装置,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设置所述PTI匹配标识设置为所述第二指定值。
B11.根据B8所述的装置,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所述附着失败的原因。
C12.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A1~A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D13.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为B7~B11中任一项所述装置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

Claims (8)

1.一种网络附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如果是,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的步骤,包括:
将预设的PTI匹配标识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其中,所述PTI匹配标识的初始值为第二指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设置所述PTI匹配标识设置为所述第二指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时,清空所述附着失败的原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中携带的去附着类型标识为禁止再次附着。
6.一种网络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原因确定模块,用于在本轮附着过程中,如果接收到目标网络发送的去附着消息,检查附着失败的原因是否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请求更新模块,用于如果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重新发起下一轮附着过程;其中,在每轮附着过程中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均从初始值开始依次递增;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本轮附着过程中接收到附着响应时,检查所述附着响应携带的PTI与最近一次发送的附着请求携带的PTI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记录附着失败的原因为事务标识PTI冲突。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8.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为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所执行的方法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
CN201810561078.9A 2018-06-01 2018-06-01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769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1078.9A CN108769976B (zh) 2018-06-01 2018-06-01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PCT/CN2019/083943 WO2019228103A1 (zh) 2018-06-01 2019-04-23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1078.9A CN108769976B (zh) 2018-06-01 2018-06-01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9976A CN108769976A (zh) 2018-11-06
CN108769976B true CN108769976B (zh) 2021-07-20

Family

ID=6400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1078.9A Active CN108769976B (zh) 2018-06-01 2018-06-01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9976B (zh)
WO (1) WO2019228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976B (zh) * 2018-06-01 2021-07-20 深圳市知赢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586668B (zh) * 2019-02-15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终端策略的方法、装置和***
WO2020164425A1 (zh)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终端策略的方法、装置和***
US11310320B2 (en) * 2019-04-01 2022-04-19 Mediatek Inc. Enhanced procedure transaction ID (PTI) error handling
CN111586760B (zh) * 2020-04-28 2021-03-1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的终端附着方法及装置
CN111901898B (zh) * 2020-05-08 2021-04-09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终端附着方法及装置
CN114020363B (zh) * 2021-11-15 2023-12-1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附着方法及相应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476A (zh) * 2004-11-25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路由区更新方法
JP2008097388A (ja) * 2006-10-13 2008-04-24 Kazunari Shimada 個人認証装置および個人認証方法
CN101330720A (zh) * 2007-06-18 2008-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用户的处理方法、用户接入***及设备
EP2028826A1 (en) * 2007-08-20 2009-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P-based user registration method, system,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1541050A (zh) * 2008-03-17 2009-09-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在***间切换后默认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123493A (zh) * 2008-03-26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2868618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附着方法、装置和映射服务器
CN103476106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注册的方法、设备和***
CN10458192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方法、基带芯片及终端
CN106412892A (zh) * 2016-09-07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掉网重连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58664A (zh) * 2015-10-29 2017-05-10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无线接入管理方法及***
CN107182109A (zh) * 2017-07-17 2017-09-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连接注册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4760B2 (en) * 2004-12-29 2007-02-27 M-Stack Limited Air interface manage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8560816B2 (en) * 2010-06-30 2013-10-1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cremental register checkpointing in transactional memory
CN102571581B (zh) * 2012-01-05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ocn网络中重路由的方法、***及基站控制器、核心网设备
JP6066586B2 (ja) * 2012-05-22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8769976B (zh) * 2018-06-01 2021-07-20 深圳市知赢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476A (zh) * 2004-11-25 2006-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路由区更新方法
JP2008097388A (ja) * 2006-10-13 2008-04-24 Kazunari Shimada 個人認証装置および個人認証方法
CN101330720A (zh) * 2007-06-18 2008-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用户的处理方法、用户接入***及设备
EP2028826A1 (en) * 2007-08-20 2009-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P-based user registration method, system, terminal and server
CN101541050A (zh) * 2008-03-17 2009-09-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在***间切换后默认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123493A (zh) * 2008-03-26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2868618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附着方法、装置和映射服务器
CN103476106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注册的方法、设备和***
CN10458192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方法、基带芯片及终端
CN106658664A (zh) * 2015-10-29 2017-05-10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无线接入管理方法及***
CN106412892A (zh) * 2016-09-07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掉网重连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82109A (zh) * 2017-07-17 2017-09-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连接注册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SAE网络技术研究及实验室功能性测试与分析;胡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辑》;20101110;全文 *
Separation of NAS signal and PCC concepts;Ericsson;《3GPP S2-084474》;20080618;全文 *
Update description for unsuccessful UE requested PDN Connectivity procedure;Huawei;《3GPP TSG CT WG1 Meeting #52 C1-081034》;200803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8103A1 (zh) 2019-12-05
CN108769976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976B (zh) 网络附着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803347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770753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40543B (zh) 单点登录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79735B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08768775B (zh)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66041B (zh) 识别伪基站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075899B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22078B (zh) 升级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72605B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94303B (zh) 终端网络注册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10833B (zh) 手机号码绑定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13010B (zh) 终端解锁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46574B (zh) 数据查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46392B (zh) 终端***更改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84069B (zh) 网络附着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246847B (zh) 一种宏病毒查杀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82860B (zh) 重定向管控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09618377B (zh) 呼叫处理方法、终端、网络侧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08115B (zh) 重定向管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135498B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及设备
WO2017000495A1 (zh) 一种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及设备
CN109257739B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09089258B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09219039B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2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405A, 01B, Zone E, Zhiheng Industrial Park,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IY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10 Floor, Building A2,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