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6522B -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6522B
CN108736522B CN201810700169.6A CN201810700169A CN108736522B CN 108736522 B CN108736522 B CN 108736522B CN 201810700169 A CN201810700169 A CN 201810700169A CN 108736522 B CN108736522 B CN 108736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alternating current
energy
direct curren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01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6522A (zh
Inventor
刘千杰
葛亮
乔峰
吴家宏
张雯
王家华
吴恒
陈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fang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01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65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6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65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0053 priority patent/WO20200009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6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6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and dc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包括通过云端网络与多个能量管理层连接的运营管理层,将包含各能量管理层的电力参数的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能量管理层;分别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和协调控制层相互连接的能量管理层,用于根据调度指令将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协调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至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使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控制指令。本公开既为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一体化的运行控制体系,还为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统一的云端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为大规模管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背景技术
传统交流配网中,针对直流负荷(如空调、数据服务器等),设置交直流变换装置。其中,交直流变换装置在进行交直流能量变换时存在损耗高、配用电灵活性差、配用电环节匹配性低等问题,同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直流***优势愈加凸显,因此,基于新能源的直流分布式***已成为配用电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由于传统电网为交流电网,为解决直流电网与交流电网的融合问题,交直流混合***应运而生,不仅能够较好的兼容传统交流***,也能高效的为直流负荷提供电能。
相对于交流***,直流***多是电力电子设备,***惯性小,并且相对交流的电压、频率仅有直流电压,控制量减少,但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存在,其控制复杂度增加。交直流混合***由于存在交流、直流以及交直流混合区域,因此其运行控制难度更大。综上所述,亟需解决交直流混合***的运行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能够解决交直流混合***的运行控制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包括:
运营管理层,所述运营管理层通过云端网络与多个能量管理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并将与各所述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所述能量管理层,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控制指令;
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中,每个能量管理层分别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和协调控制层相互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并根据所述调度指令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所述协调控制层,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协调控制层包括多能协调控制器;
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和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能量管理层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交流区域和直流区域;
所述交流区域和所述直流区域分别连接至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电力电子变压器通过第三端口与外部交流电网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量管理层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获取的电力参数包括,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
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
所述能量管理层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
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式1和式2所构成的第一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分别获得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031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032
并分别生成携带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
其中,PHAC为第三端口有功功率;PLAC为第一端口有功功率;PHDC为第二端口有功功率;各端口有功定义为从此端口输出为正,从此端口输入为负;α(PLAC)、β(PHDC)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关于损耗的函数,α1、α2分别为α(PLAC)函数中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β1、β2分别为β(PHDC)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拟合得到α1、α2、β1、β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包括,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储能***、光热发电***和储能***;
所述能量管理层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获取的电力参数包括,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一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
与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的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所述能量管理层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发送至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
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等长,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式3和式4构成的第二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分别获得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取最大值时,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041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042
并分别生成携带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的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
其中,ΔT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t表示ΔT中的平均分布的各时间点,Pdg(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dg_pre(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μ(t)表示对应Pdg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γ表示风电和/或光电电价;PL(t)表示***负荷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L_pre(t)***负荷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θ(t)表示对应PL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051
表示***负荷的电价;Pb(t)储能***在第一时间段内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b_pre(t)表示储能***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Q(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Q_pre(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Q(t)为储热***存储的实时热量;QC(t)为储热***损耗的热量;Qmin、Qmax分别表示储热装置的允许最小和最大储热量;PQ_allpre(t)表示储热***需要在第二时间段输出总热量的等效有功功率的平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协调控制层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所述保护装置用于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交流保护装置和直流保护装置,所述交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交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交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所述直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直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直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量管理层包括:
前置采集服务器,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
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与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采集的所述电力参数;
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和协调控制层连接,用于并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量管理层、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与协调控制层相互一一对应的连接。
本公开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采用三层两级的控制***架构,三层包括协调控制层、能量管理层、运营管理层;两级包括:站级能量控制体系和云端运营管理体系。其中,协调控制层和能量管理层为站级能量控制体系,能量管理层采集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并根据调度指令将与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协调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至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控制指令,由此实现基于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实时数据控制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运行;运营管理层为云端运营管理体系,运营管理层通过获取多个能量管理层的包含控制指令的运行数据,并将与各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能量管理层,以使能量管理***根据调度指令向协调控制层发送控制指令。由此实现对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统一运营管理和调度。这样,本公开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不仅为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一体化的运行控制体系,还为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统一的云端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为大规模管理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能量管理层的组网图。
图3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能量管理层的***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运营管理层的组网图。
图5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可以包括:
运营管理层,所述运营管理层通过云端网络与多个能量管理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并将与各所述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所述能量管理层,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控制指令;
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中,每个能量管理层分别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和协调控制层相互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并根据所述调度指令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所述协调控制层,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在本公开中,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表示为一种由交流区域和直流区域混合组成的微电网。通常来讲,微电网(Micro-Grid)可以表示为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能量管理层、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与协调控制层相互一一对应的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能量管理层和协调控制层可以分别通过有线连接(例如,光纤或以太控制信息网)的方式连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量管理层可以采集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例如,电力参数可以为电流值、电压值等),生成并向协调控制层发送该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协调控制层接收该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转发至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接收并执行该控制指令。能量管理层可预先存储带电力参数和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以确定与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也可在控制指令中携带电力参数。(例如,若该控制指令携带***电压的电压值a,则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在执行该控制指令时可以将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压控制为该电压值a)。运营管理层可以通过云端网络连接多个能量管理层,分别获取各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并可以根据各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生成调度指令(例如,若运行数据包括每个能量管理层生成的控制指令,运营管理层中预设的生成调控指令的规则为,当多个控制指令的生成时间相同时,分别生成多个调控指令以控制各控制指令对应的能量管理层在不同的时间点向协调控制层下发控制指令,其中,运行数据与调度指令的对应关系可预先设置,并根据运行数据得到对应的调度指令)。
能量管理层根据调度指令控制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例如,若调度指令包括:能量管理层将控制指令在第一时间点下发至协调控制层,则能量管理层根据该调度指令可以将控制指令在第一时间点下发至协调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发至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该控制指令),这样,运营管理层实现了对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统一管理调度(例如控制多个能量管理层下发控制指令的时序等),此外,运营管理层还可以根据各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生成分析结果,并展示在运营管理层的显示界面中,以供决策者参考。
本公开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采用三层两级的控制***架构,三层包括协调控制层、能量管理层、运营管理层;两级包括:站级能量控制体系和云端运营管理体系。其中,协调控制层和能量管理层为站级能量控制体系,能量管理层采集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并根据调度指令将与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协调控制层;协调控制层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至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控制指令,由此实现基于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实时数据控制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运行;运营管理层为云端运营管理体系,运营管理层通过获取多个能量管理层的包含控制指令的运行数据,并将与各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能量管理层,以使能量管理***根据调度指令向协调控制层发送控制指令。由此实现对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统一运营管理和调度。这样,本公开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不仅为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一体化的运行控制体系,还为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统一的云端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为大规模管理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能量管理层可以包括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量管理***和网络安全装置,其中,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量管理***依次通过网络安全装置和云端网络连接至运营管理层,以保障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量管理***的***安全性。能量管理***以智能综合监控平台为基础,并由各个可独立运行的应用功能子***组成。各应用功能子***之间以及功能内部各模块之间的交互,主要利用平台***中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消息总线等机制实现。各应用功能子***主要可以包括:用于采集气象数据进行并根据气象数据进行发电预测的气象与发电预测子***、用于预测电力负荷变化的电力负荷预测子***、用于预测冷热负荷的冷热负荷预测子***、用于优化电网潮流转移的潮流优化控制子***、用户调度不同直流交流区域能量的多能互补优化控制子***、用于计算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本地电能经济的本地经济调度管理子***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运营管理层可以包括互联网用户(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安全装置和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其中,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云端网络直接与能量管理层连接,互联网用户可以获取并显示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能量管理层的实时监控;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可以依次通过网络安全装置和云端网络与能量管理层连接,以保障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的***安全性。此外,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以智能综合监控平台为基础,并由各个可独立运行的应用功能子***组成。各应用功能子***之间以及功能内部各模块之间的交互,主要利用平台***中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消息总线等机制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可以包括,基于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产生调控指令的多分散***与电网协同调度子***、用于维护***正常运行的云端运行与维护管理子***以及用于采集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并监视能量管理层运行的云端数据采集监视子***。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层可以包括多能协调控制器;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和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能量管理层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不同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多能协调控制器与能量管理层连接。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接收能量管理层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转发至与其连接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该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也可以通过一个多能协调控制器与能量管理层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交流区域和直流区域;所述交流区域和所述直流区域分别连接至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通过第三端口与外部交流电网连接。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所述能量管理层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
举例来讲,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包括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可以分别通过光纤或以太信息网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接。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保存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以及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连接关系(例如可以为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以及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列表)。
能量管理层可以生成与采集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对应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可以分别携带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和第三有功功率,以及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标识。
例如,能量管理层可以根据式1和式2所构成的第一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分别获得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和第三有功功率,并分别生成携带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和第三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121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122
其中,PHAC为第三端口有功功率即第三有功功率;PLAC为第一端口有功功率即第一有功功率;PHDC为第二端口有功功率即第二有功功率;各端口有功定义为从此端口输出为正,从此端口输入为负;α(PLAC)、β(PHDC)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关于损耗的函数,α1、α2分别为α(PLAC)函数中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β1、β2分别为β(PHDC)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拟合得到α1、α2、β1、β2
接着,能量管理层可以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中携带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标识以及上述映射关系列表,分别确定将第一指令通过第四端口发送至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将第二指令通过第五端口发送至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二端口、将第三指令通过第六端口发送至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三端口。
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可以分别根据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将输出的有功功率控制为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和第三有功功率。
由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输出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和第三有功功率时,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损耗最小,本公开可以由此实现基于实时电力参数实现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优化控制。本公开可广泛应用于含有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运行控制中,提高***的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例如10分钟每次)控制能量管理层采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并用合适的算法模型(例如支持向量法)系拟合得到α1、α2、β1、β2,以保证目标函数能够更加准确的模拟***的特征。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迭代优化算法(例如梯度下降法)计算得到第一有功功率、第二有功功率、第三有功功率,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力电子变压器、交流区域和主流区域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例如,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中可以包括两个电力电子变压器,这样,其中一个电力电子变压器故障时,另一个电力电子变压器仍可以保障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稳定运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包括,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储能***、光热发电***和储热***;所述能量管理层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获取的电力参数可以包括,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一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与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的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所述能量管理层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发送至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
举例来讲,第一时间段可以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等长,能量管理层可以根据式3和式4构成的第二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粒子优化算法,或基于多种算法的组合优化算法)分别获得第二目标函数取最大值时,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光热发电***和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有功功率、第五有功功率、第六有功功率、第七有功功率和第八有功功率,并分别生成携带第四有功功率、第五有功功率、第六有功功率、第七有功功率和第八有功功率的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151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152
其中,ΔT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t表示ΔT中的平均分布的各时间点,Pdg(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dg_pre(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第四有功功率;μ(t)表示对应Pdg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γ表示风电和/或光电电价;PL(t)表示***负荷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L_pre(t)***负荷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第六有功功率;θ(t)表示对应PL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153
表示***负荷的电价;Pb(t)储能***在第一时间段内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b_pre(t)表示储能***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第五有功功率;PQ(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Q_pre(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第七有功功率;Q(t)为储热***存储的实时热量;QC(t)为储热***损耗的热量;Qmin、Qmax分别表示储热装置的允许最小和最大储热量;PQ_allpre(t)表示储热***需要在第二时间段输出总热量的等效有功功率的平均值,即第八有功功率。
在本示例中,通常来讲,风能发电***可以表示为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的***;光伏发电***可以表示为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光热发电***可以表示为将太阳的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的***;储能***可以用于存储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产生的过多的电能,并可以在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内的各发电***产生的电力不够充足时,向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电能。储热***可以用于存储光热发电***以及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在运行过程当中产生的多余的热能,在光热发电***需要热能时,储热***可以向光热发电***提供热能。
能量管理层可以将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发送至多能协调控制器。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将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转发至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光热发电***和储热***。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光热发电***和储热***可以将各自的有功功率分别调整为第四有功功率、第五有功功率、第六有功功率、第七有功功率和第八有功功率。
由于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光热发电***和储热***可以将各自的有功功率分别调整为第四有功功率、第五有功功率、第六有功功率、第七有功功率和第八有功功率时,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能够最大化的使用***中诸如光能、风能以及光热发电等产生清洁能源,因此可以实现基于实时数据提升***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为新能源就地消纳提供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如图1所示,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包括交流区域就地控制器和直流区域就地控制器。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可以包括直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以及交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可以包括直流负荷和交流负荷;储能***可以包括直流储能***和交流储能***;光热发电***可以包括直流光热发电***和交流光热发电***;储热***可以包括直流储热***和交流储热***。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通过交流区域就地控制器连接交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交流负荷、交流储能***、交流光热发电***和交流储热***;多能协调控制器还可以通过直流区域就地控制器连接直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直流负荷、直流储能***、直流光热发电***和直流储热***。
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将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中包含的用于控制直流区域的指令经由直流区域就地控制器分发至直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直流负荷、直流储能***、直流光热发电***和直流储热***;将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中包含的用于控制交流区域的指令经由交流区域就地控制器分发至流风能和/或光伏发电***、交流负荷、交流储能***、交流光热发电***和交流储热***。由此实现对直流区域和交流区域的分别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协调控制层还可以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所述保护装置用于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交流保护装置,所述交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交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交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直流保护装置,所述直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直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直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
举例来讲,其中,交流保护装置可以对交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进行保护;直流保护装置可以对直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进行保护。考虑配网中交流故障要求多在30-50ms范围,因此交流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出口采用硬节点开出方式控制(即使用交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与继电保护装置连接的保护方式)。考虑直流***中故障过程发生快,需进行快速控制,但仅常规硬节点开出继电器动作时间约10ms,因此不宜采用硬节点开出,直流保护装置与直流混合分布式***内的电力电子设备、故障电流控制器等设备采用更为快速的IEC60044-8通信协议,同时有效防止干扰信号通过光纤干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内的各个电力电子设备,从而实现10ms以内的快速动作,保证直流区域的故障及时被切除。
其中,协调控制层可以即包括多能协调控制器,也包括保护装置,从而实现保护与控制的融合。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能量管理层的组网图。如图2所示,所述能量管理层可以包括:
前置采集服务器,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
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与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采集的所述电力参数;
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和协调控制层连接,用于并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采集服务器可以采用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与电力自动化监控***;SCADA***可以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燃气、铁路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能量管理层还可以包括多个用于显示能量管理层工作界面的工作站,由此可以供管理人员实施监控能量管理层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应用示例中,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架构,设计有协调控制层、能量管理层、运营管理层共计三层。其中,协调控制层和能量管理层可以为站级控制体系,主要实现对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进行优化运行;运营管理层可以为云端运营级,主要实现对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和调度。在站级能量优化中,为实现站级控制的智能化,将控制***与保护***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控保一体化,提升***的智能化程度。
为实现站级的能量优化管理,在能量管理层设计有能量优化算法。一方面,通过相关预测功能实现对多种类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预测;另一方面,通过潮流优化和多能互补优化算法实现对***的优化调度和管理,从而最大化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提高***的整体运行效率。
其中,协调控制层的控制部分可以包括多能协调控制器、区域就地控制器,且区域就地控制器根据交直流混合***分为交流区域就地控制器和直流区域就地控制器。协调控制层的保护部分主要由交流保护装置和直流保护装置两种。
作为所述协调控制层中的区域就地控制器,区域就地控制器可以通过光纤或以太网通讯采用IEC61850GOOSE快速通讯规约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储能***、***负荷、光热发电***和储热***)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控制。
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对交流和直流区域就地控制器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变压器,实现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控制与调节。如图1所示,多能协调控制器可以通过光纤与电力电子变压器交互,实现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快速调节,进而保证交流、直流区域的稳定。同样地,多能协调控制器与区域就地控制器可以通过光纤或以太网通讯,通讯规约可以采用IEC61850GOOSE快速通讯规约。
保护装置为协调控制层的保护部分,如图1所示,保护装置可以包括交流保护装置和直流保护装置两种,交流保护装置可以对交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进行保护;直流保护装置可以对直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进行保护。考虑配网中交流故障要求多在30-50ms范围,因此交流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出口采用硬节点开出方式控制(即使用交流区域的母线及其所接出线与继电保护装置连接的保护方式)。考虑直流***中故障过程发生快,需进行快速控制,但仅常规硬节点开出继电器动作时间约10ms,因此不宜采用硬节点开出,直流保护装置与直流混合分布式***内的电力电子设备、故障电流控制器等设备采用更为快速的IEC60044-8通信协议,同时有效防止干扰信号通过光纤干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内的各个电力电子设备,从而实现10ms以内的快速动作,保证直流区域的故障及时被切除。
能量管理层主要实现对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进行优化管理。能量管理层主要部署的是站级能量管理***软件。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能量管理层的组网图。如图2所示,能量管理层可以包括前置采集服务器、Web(World Wide Web,全球广域网)服务器、SCADA数据服务器、应用功能服务器、工作站、网络安全装置等。前置采集服务器主要与站内设备进行信息交互;SCADA数据服务器主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前置采集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功能服务器连接,提供数据交互服务;Web服务器主要实现与远程网络展示和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应用功能服务器是能量管理***的核心服务器,主要实现应用功能的计算,并且可以通过Web服务器与云平台进行应用功能方面的交互,从而为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优化运行服务;工作站主要用于站内运维人员进行监视与控制。
图3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能量管理层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能量管理层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优化管理方法,主要通过站级能量管理***软件实现。能量管理***以智能综合监控平台为基础,并由各个可独立运行的应用功能子***组成。各应用功能子***之间以及功能内部各模块之间的交互,主要利用平台***中的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消息总线等机制实现。各应用功能子***主要有:气象与发电预测、电力负荷预测、冷热负荷预测、潮流优化控制、多能互补优化控制、本地经济调度管理功能。
图4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运营管理层的组网图。如图4所示,运营管理层主要基于云技术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主要由私有云和公有云两部分组成,并且其核心功能基于私有云部分实现。
如图4所示,运营管理层的公有云主要负责公共业务部分,主要提供计算分析结果数据、报表数据供用户访问浏览。运营管理层的私有云可以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于数据交互、存储、应用功能的运算等。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通过运营商专用通道进行连接,并且为实现网络安全,该专用通道采用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加密,并且在私有云区域设置网络安全装置。
运营管理层中的私有云部分通过专用VPN加密通道接入的各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然后经过应用功能服务器计算生成相关分析数据、运营调度指令。其中,可供普通用户访问的分析结果经Web服务器送至公共云部分,经公共云服务器进行管理,从而借助公共网络可查看浏览此类数据。专用于运营人员的分析数据和调度指令则通过私有云内部的工作站、综合显示屏进行展示,同时运营人员可根据分析数据和调度指令进行综合调度,如确认某些调度指令可以下发,或者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调度,从而为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统一协同管控提供实施手段。
图5是根据一应用示例示出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可以包括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10kV直流区域(直流区域的示例)、±375V直流区域(直流区域的示例)、380V交流区域(交流区域的示例),以及与电网交互的10kV交流区域(交流区域的示例)。每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都有4个电压等级的端口(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示例),并且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采用背靠背方式连接(即,背靠背连接就是直连。即两台设备不通过通信网络,而直接通过电缆来连接。发送设备需要把输出直接连接到接收设备的输入上)。
如图5所示,10kV直流区域中,500KWp的直流光伏发电***和500KW可调负荷分别连接在10KV直流母线上,10KV母线分别连接至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SST2的10KV直流端口(第二端口的示例),SST1的10K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1MW,SST2的10K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0.5MW;±375V直流区域中,100KWp的直流光伏发电***、200KW/0.5MWh的直流储能***和160KW的本地直流负荷分别连接在±375V直流母线上,±375V直流母线两端分别连接至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SST2的±375V直流端口(第二端口的示例),SST1的±375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1MW,SST2的±375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1MW;380V交流区域中,200KWp的交流光伏发电***、400KW的交流负荷以及250KW/1.24MWh的交流储能***分别连接至380V交流母线,380V交流母线两端分别连接至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SST2的380V交流端口(第一端口的示例),SST1的380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1MW,SST2的10K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0.75MW;外部10KV交流电网分别连接至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SST2的10KV交流端口(第三端口的示例),SST1的10K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1MW,SST2的10KV端口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值为0.75MW。
作为站级能量管理***的潮流优化控制功能,基于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构建一种关于电力电子变压器损耗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工程化参数整定方法,进而提出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效率最优求解与控制方法。
作为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中所含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存在4个端口,并且每个端口都具备双向流动性,因此仅考虑±375V直流区域(直流区域的示例)、380V交流区域(交流区域的示例),10KV直流区域以及与电网交互的10kV交流区域与电力电子变压器连接的±375V DC端口(第二端口的示例)、380V AC端口(第一端口的示例)、10KV DC端口(第二端口的示例)和10kV AC端口(第三端口的示例)的有功功率功率及电力电子变压器自身损耗的实时曲面函数,如式5所示: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31
其中,PHAC为10kV AC端口有功功率;PLAC为380V AC端口有功功率;PHDC为10kV DC端口有功功率;PLDC为±375V DC端口有功功率;各端口有功定义为从此端口输出为正,从此端口输入为负;α(PLAC)、β(PHDC)、λ(PLDC)分别为380V AC端口、10kV DC端口、±375V DC端口关于损耗的函数。
考虑α(PLAC)、β(PHDC)、λ(PLDC)三个函数理论上很难确定,因此提出一种工程化方法。设定α(PLAC)、β(PHDC)、λ(PLDC)如式6所示函数: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32
其中,α1、α2分别为α(PLAC)函数中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β1、β2分别为β(PHDC)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λ1、λ2分别为λ(PHDC)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上述系数α1、α2、β1、β2、λ1、λ2可以根据实测多组电力电子变压器数据拟合得到,从而根据式5和式6确定出单台电力电子变压器损耗模型。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电力电子变压器SST2背靠背式连接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电力电子变压器SST1和SST2分别通过各自的10kV AC端口与配网连接,并分别通过二者各自的380V AC端口、10kV DC端口、±375V DC端口则分别连接380V交流区域、10kV直流区域、±375V直流区域。若实现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的效率最优,则需将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损耗降至最小即可,因此电力电子变压器集群效率最优目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33
其中,δ(pet1,pet2)为关于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集群损耗函数;δpet1、δpet2分别为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各自的损耗。考虑两台采用背靠背方式运行,因此除了单台自身各端口功率守恒约束外,还需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41
其中,∑PLAC、∑PHDC、∑PLDC分别为380V AC、10kV DC、±375V DC母线上电源和负荷的代数总和。PLAC,1为电子变压器SST1的380V AC端口的有功功率,PLAC,2为电子变压器SST2的380V AC端口的有功功率,PHDC,1为电子变压器SST1的10kV DC端口的有功功率,PHDC,2为电子变压器SST2的10kVDC端口的有功功率,为电子变压器SST1的±375V DC端口的有功功率,PLDC,2为电子变压器SST2的±375V DC端口的有功功率,根据式5、式6、式7和式8得到包括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效率最优目标函数,借助相关的优化算法进行迭代优化,从而获取PLAC,1、PLAC,2、PHDC,1、PHDC,2、PLDC,1、PLDC,2作为各端口最优有功功率的调整值,并根据PLAC,1、PLAC,2、PHDC,1、PHDC,2、PLDC,1、PLDC,2最后生成两台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端口控制指令。
作为站级能量管理***的多能互补优化控制功能,基于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储能***、光热发电***和储能***,考虑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储能***、光热发电***和储能***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外部公共电网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计及光热和储能的多能滚动优化方法。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上网电价为定值,而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内负荷用电价格则为阶梯电价,同时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中含有光热发电***,并且光热发电***中的蓄热***也可实现类似储能的能量时空转移,基于上述各构建交直流混合***多能互补优化函数,具体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51
其中,ΔT是时间间隔,即过去时段的时间长度(第一时间段的示例),也是预测时段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间段的示例);t表示ΔT中的平均分布的各时间点;Pdg(t)表示过去时段内分布式电源(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平均输出有功功率;Pdg_pre(t)表示预测时段的分布式电源平均输出有功功率;μ(t)表示对应Pdg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实际计算求解时可进行简化,令其为1;γ表示风电电价;PL(t)表示过去时段内负荷平均有功功率;PL_pre(t)表示预测时段内预测的负荷平均有功功率;θ(t)表示对应PL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实际计算求解时可进行简化,令其为1;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53
表示负荷实时阶梯电价;Pb(t)表示过去时段内储能平均有功;Pb_pre(t)表示预测时段内的储能计划平均有功;PQ(t)表示过去时段内光热***输出的平均有功;PQ_pre(t)表示预测时段内光热***预测的平均有功。
根据式9,若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则对应的目标应为max(F)。同时,在一天为周期的运行控制中,储能***和光热***存在充放电功率约束条件,如式10所示。
Figure BDA0001714119150000252
其中,Q(t)为储热装置存储的实时热量;Qmin、Qmax分别表示储热装置的允许最小和最大储热量;PQ_allpre表示预测的光热***集热装置输出总热量的等效功率;PQ_pre表示光热***预测输出的电功率。根据式9和式10,采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优化算法,或基于多种算法的组合优化算法)进行迭代优化求解,得出Pdg_pre(t)、PL_pre(t)、Pb_pre(t)、PQ_pre(t)序列,进而根据时序进行控制。同时,在一次计算和优化控制后,还应进行下一次优化计算,从而实现为了实现基于阶梯电价的滚动经济优化运行。
本公开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问题,计及***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光伏、光热、风机等),并且针对配置有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交直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本公开采用三层两级的控制***架构,不仅为单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一体化的运行控制体系,还为多个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提供统一的云端运行管理机制,从而为大规模管理此类***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可以是***、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营管理层,所述运营管理层通过云端网络与多个能量管理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的运行数据,并将与各所述运行数据对应的调度指令分别发送至各所述能量管理层,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控制指令;
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所述多个能量管理层中,每个能量管理层分别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和协调控制层相互连接,能量管理层、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与协调控制层相互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并根据所述调度指令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交流区域和直流区域;
所述能量管理层生成与采集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对应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给协调控制层的多能协调控制器;
所述协调控制层的多能协调控制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以使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能量管理层和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能量管理层发送的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区域和所述直流区域分别连接至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通过第三端口与外部交流电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层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获取的电力参数包括,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
与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的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
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分别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和所述第三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式1和式2所构成的第一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分别获得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取最小值时,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631901780000021
Figure FDA0002631901780000022
并分别生成携带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
其中,PHAC为第三端口有功功率;PLAC为第一端口有功功率;PHDC为第二端口有功功率;各端口有功定义为从此端口输出为正,从此端口输入为负;α(PLAC)、β(PHDC)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关于损耗的函数,α1、α2分别为α(PLAC)函数中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β1、β2分别为β(PHDC)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所述交流区域中的交流发电***和交流负荷的有功功率,所述直流区域中的直流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有功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拟合得到α1、α2、β1、β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包括,风能和/或光伏发电***、***负荷、储能***、光热发电***和储热***;
所述能量管理层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获取的电力参数包括,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一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
与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平均有功功率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的第六指令、第七指令、第八指令、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所述第二时间段晚于所述第一时间段;
所述能量管理层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发送至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
所述多能协调控制器将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分别发送至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等长,所述能量管理层根据式3和式4构成的第二目标函数,通过迭代优化算法分别获得所述第二目标函数取最大值时,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631901780000041
Figure FDA0002631901780000042
并分别生成携带所述风能和/或光伏发电***、所述储能***、所述***负荷、所述光热发电***和所述储热***在第二时间段的有功功率的所述第六指令、所述第七指令、所述第八指令、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
其中,ΔT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时长;t表示ΔT中的平均分布的各时间点,Pdg(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dg_pre(t)表示风能和/或光伏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μ(t)表示对应Pdg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γ表示风电和/或光电电价;PL(t)表示***负荷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L_pre(t)***负荷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θ(t)表示对应PL_pre(t)的预测准确度函数;
Figure FDA0002631901780000043
表示***负荷的电价;Pb(t)储能***在第一时间段内的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b_pre(t)表示储能***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Q(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一时间段内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PQ_pre(t)表示光热发电***在第二时间段内需要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平均值;Q(t)为储热***存储的实时热量;QC(t)为储热***损耗的热量;Qmin、Qmax分别表示储热装置的允许最小和最大储热量;PQ_allpre(t)表示储热***需要在第二时间段输出总热量的等效有功功率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控制层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与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所述保护装置用于针对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交流保护装置和直流保护装置,所述交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交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交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所述直流保护装置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直流区域连接,用于针对所述直流区域的故障进行故障切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层包括:
前置采集服务器,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与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电力参数;
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与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前置采集服务器采集的所述电力参数;
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和协调控制层连接,用于并将与所述电力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协调控制层。
CN201810700169.6A 2018-06-29 2018-06-29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Active CN108736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0169.6A CN10873652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PCT/CN2018/120053 WO2020000910A1 (zh) 2018-06-29 2018-12-10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0169.6A CN10873652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6522A CN108736522A (zh) 2018-11-02
CN108736522B true CN108736522B (zh) 2020-10-30

Family

ID=6392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0169.6A Active CN10873652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6522B (zh)
WO (1) WO2020000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522B (zh) * 2018-06-29 2020-10-30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CN109599783B (zh) * 2018-12-13 2020-04-28 江苏昂内斯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安全配电模拟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76758A (zh) * 2018-12-31 2019-08-2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交直热电耦合混合微网控制分层控制***
CN112072665A (zh) * 2020-09-16 2020-12-1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微能源网***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34286A (zh) * 2020-09-22 2020-12-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CN112134359A (zh) * 2020-09-22 2020-12-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交直流混合场景应用***
CN112924816B (zh) * 2021-02-02 2022-09-30 广州市扬新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供电线网的直流潮流在线监测站内测量方案
CN113612259B (zh) * 2021-08-27 2024-05-1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综合能源站协调控制二次***及方法
CN113922418B (zh) * 2021-09-30 2024-02-06 东北大学 一种光热-储热-低温余热供电***及优化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686B (zh) * 2009-03-26 2011-01-2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微电网协调控制***
CN101777769B (zh) * 2010-03-24 2012-06-20 上海交通大学 电网的多智能体优化协调控制方法
CN102882206B (zh) * 2012-08-28 2015-12-1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四维能量管理空间的多级微电网控制方法
CN103595136B (zh) * 2013-11-21 2016-09-2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微网能量管理***
CN104852406B (zh) * 2015-04-27 2017-05-17 湖南大学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网***及功率控制方法
US10965153B2 (en) * 2016-02-05 2021-03-30 Duke Energy Corporation Methods of microgrid communications and connection transitions
CN106712120B (zh) * 2017-03-29 2019-04-0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基于主从博弈模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CN107528385B (zh) * 2017-06-29 2018-08-24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能源消纳的源网荷协调控制方法及***
CN108736522B (zh) * 2018-06-29 2020-10-30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0910A1 (zh) 2020-01-02
CN108736522A (zh) 2018-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522B (zh) 交直流混合分布式***的运行控制***
Kim et al. Reactive power ancillary service of synchronous DGs in coordination with voltage control devices
Olivares et al. A centraliz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isolated microgrids
Strezoski et al. Integration of utility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ggregators for evolving 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s
CN104239059B (zh) 基于全模型的智能配用电统一信息支撑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03516051B (zh) 风电场集中监控***平台
Hong et al. An energy scheduling algorithm supporting pow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uilding microgrids
CN104901307A (zh) 一种多网络混合的家庭微电网用能互动管理***及方法
CN108695857B (zh) 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方法、装置及***
WO2022159133A1 (en) Power system optimization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s
CN103872775B (zh) 一种智能微网监控***及监控方法
Xu et al. Control devices development of multi‐microgrids based o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N111461919A (zh) 一种风电场功率控制一体化监控***
CN109617099A (zh) 一种虚拟储能协调控制***及其方法
CN103595140A (zh)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发电、配电及智能优化的***和方法
Castro et al. Hierarchical optimisation strategy for energy scheduling and volt/var control in autonomous clusters of microgrids
Guo et al. Low‐voltage DC building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southern grid
Sood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a microgrid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Gao et al.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renewable sources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solar energy in digital twin
Madureira et al. Coordinated voltage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under the smartgrid concept
Qin et al. Overview of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status
Shaaban et al. Day-ahead optimal scheduling for demand side management in smart grids
Nojavan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concept of AC, DC, and hybrid AC/DC microgrids
Wang et al. Guest editorial: special issue on integration of intermittent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nto power grid
Wu et al. Collaborative planning of cyber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idering the flexibility of data cen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