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34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34A
CN108631934A CN201710184941.9A CN201710184941A CN108631934A CN 108631934 A CN108631934 A CN 108631934A CN 201710184941 A CN201710184941 A CN 201710184941A CN 108631934 A CN108631934 A CN 10863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ntrol
transmission mode
collection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934B (zh
Inventor
李俊超
任海豹
唐浩
唐臻飞
王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49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34B/zh
Priority to EP18770577.7A priority patent/EP357632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9892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6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34A/zh
Priority to US16/580,700 priority patent/US1112255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ther detection of signalling, e.g. detection of TFCI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而LTE***中,由于终端设备不知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是在哪个控制资源集合发送的,因此需要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未检测到第一控制信息或第二控制信息时,再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或第一控制信息,相较于LTE的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payload大小不同时,也不会增加盲检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新无线(英文:New Radio,简称:NR)中,小区可以给每个用户设备(英文:UserEquipment,简称:UE)配置1个或多个控制资源集合(英文:Control Resource Set,简称:CORESET),其中一个CORESET定义为频域上的若干物理资源块(英文:physical resourceblock,简称:PRB)。UE监听所配置的1个或多个CORESET,并在其中盲检下行控制信道。
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即小区可以为UE配置需要监听的1个或2个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EPDCCH)集合,EPDCCH只可能在这些集合上传输。1个EPDCCH集合由2个、4个或者8个PRB对(pair)组成。不同的EPDCCH集合可以配置不同的PRBpair数。
在LTE中,当基站向UE发送两个EPDCCH集合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英文: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时,UE在第一个EPDCCH集合中盲检两个DCI,当在第一EPDCCH集合未检测出其中一个DCI,或两个DCI都未检测出时,再到第二个EPDCCH集合中盲检未检测出的DCI,因此,为了减少盲检次数,LTE中将两个EPDCCH集合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设置成负荷(payload)大小相同。
在NR中,在多点传输的场景下,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如何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及基站***,用以提供一种NR中传输及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上述方案中,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且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终端设备只需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只需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而LTE***中,当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时,由于终端设备不知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是在哪个控制资源集合下发送至终端设备,因此需要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未检测到第一控制信息或第二控制信息时,再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或第一控制信息,因此,为了减少盲检次数,LTE中将两个EPDCCH集合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设置成负荷(payload)大小相同,而本申请中,由于终端设备只需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只需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因此,本申请即使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payload大小不同时,也不会增加盲检次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即使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payload长度不相同时,也不会增加终端设备的盲检次数,因而具有较好的控制盲检次数的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分别属于不同的载波时,本申请提供的减少终端设备盲检次数的数据传输方法也是适用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且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终端设备只需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只需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而LTE***中,当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时,由于终端设备不知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是在哪个控制资源集合下发送至终端设备,因此需要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当第一控制资源集合未检测到第一控制信息或第二控制信息时,再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或第一控制信息,因此,为了减少盲检次数,LTE中将两个EPDCCH集合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设置成负荷(payload)大小相同,而本申请中,由于终端设备只需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只需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因此,本申请即使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payload大小不同时,也不会增加盲检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器,还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于本申请方法,基站只会在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发送一个控制信息,例如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或者是,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成功检测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只需要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成功检测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只需要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基站只会在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发送一个控制信息,例如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或者是,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成功检测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只需要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成功检测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只需要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第六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可执行由所述第六方面中的第一基站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可执行由所述第六方面中的第二基站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或第四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或第六方面提供的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分别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适用的***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提供的分布式的CCE到REG的映射方式;
图13(b)为本申请提供的分布式的CCE到REG的映射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5G(第五代移动通信***)***,如采用新无线(英文:New Radio,简称:NR)的接入网;云无线接入网(英文: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等通信***,或者还可以用于未来5G以上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10与无线接入网(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进行通信。所述RAN包括至少一个基站20(英文:base station,简称:BS),为清楚起见,图中只示出一个基站和一个UE。所述RAN与核心网络(英文:core network,简称:CN)相连。可选的,所述CN可以耦合到一个或者更多的外部网络(英文:External Network),例如英特网,公共交换电话网(英文: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PSTN)等。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所适用的***架构图,包括以下网元:
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即控制面功能,包括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会话管理功能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
基站:主要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英文: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往核心网侧,基站主要负责向MME转发控制面信令以及向S-GW转发用户面业务数据,又称为无线接入网(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设备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英文:evolved Node B,简称:eNB)、无线网络控制器(英文: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节点B(英文:Node B,简称:NB)、基站控制器(英文: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基站收发台(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家庭基站、基带单元(英文:BaseBand Unit,简称:BBU)、基站(英文:g NodeB,简称:gNB),传输点(英文: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简称:TRP),发射点(英文:Transmitting point,简称:TP)。此外,还可以包括Wifi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简称:AP)等。
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又称之为UE,或称之为终端设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基站与核心网网元之间的接口:例如S1接口。
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用于实现基站之间的互通。
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接口:例如Uu接口。
下面先对搜索空间和非相干联合传输的概念进行说明。
针对搜索空间,下面分载波聚合(英文: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场景和非载波聚合场景分别对搜索空间进行说明。
先讨论非载波聚合场景,即UE只有一个载波的场景。
搜索空间定义了UE盲检下行控制信道的开始位置和搜索方式。UE会在non-DRX(DRX的英文全称为: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中文翻译为:非连续接收)子帧监听下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这意味着UE需要根据所要监听的DCI格式来尝试解码该集合中的每一个下行控制信道。该集合即该UE的搜索空间。在聚合等级L(如{1,2,4,8})上的搜索空间定义为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集合。
搜索空间分为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search space)和UE特定的搜索空间(UE-specific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用于传输与Paging、随机接入响应(英文:RandomAccess Response,RAR)、广播控制信道(英文: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简称:BCCH)等相关的控制信息(小区级别的公共信息),该信息对所有UE来说都是一样的。UE特定的搜索空间用于传输与下行共享信道(英文:Downlink share channel,简称:DL-SCH)、上行共享信道(英文:Uplink share channel,简称:UL-SCH)等相关的控制信息(UE级别的信息)。
同样以EPDCCH为例。需要注意的是,EPDCCH中只包含UE特定搜索空间。
从表1(来自协议3GPP TS 36.213中的表9.1.4-2b)可以看出,当小区为UE配置了1个EPDCCH集合时,对于某个DCI格式,可能的EPDCCH后选有15(该EPDCCH集合中包含的PRB数为2)或16(该EPDCCH集合中包含的PRB数为4或8)个。因为在某种传输模式或状态下(如随机接入时使用RA-RNTI)解码时,可能的DCI格式最多有2种,因此UE进行EPDCCH盲检的总次数不超过32(16*2)次。而从表2(来自协议3GPP TS 36.213中的表9.1.4-4a)中可以看出,当小区为UE配置了2个EPDCCH集合时,此时2个EPDCCH集合可能具有不同传输参数(集中式/分布式资源映射、DMRS加扰序列、准同定位(QCL,Quasi Co-Located)等)。为了保证UE进行EPDCCH盲检的总次数仍然不超过32次,需要将EPDCCH候选集合在不同的EPDCCH集合中分割。例如,当2个EPDCCH集合中包含的PRB pair数分别为4和2时,在各EPDCCH集合中的EPDCCH候选集合分别为{4,4,1,1}和{2,2,1,1}。
表1 UE监测的EPDCCH候选(一个集中映射的EPDCCH集合–例3)
表2 UE监测的EPDCCH候选(两个集中映射的EPDCCH集合-例3)
接下来,说明载波聚合场景下的搜索空间。
对于CA场景,UE会在每个non-DRX子帧上对所有激活载波(包括1个主载波(英文:Primary Carrier,简称:PCarrier)和numOfActivatedDlSCarrier个的辅载波(英文:Secondary Carrier,简称:SCarrier))的搜索空间进行监听。根据UE是否被配置跨载波调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UE在所有载波上都没有配置被跨载波调度,此时UE会在每个激活的载波上监听各自搜索空间上的下行控制信道。每个载波的下行控制信道都在该载波上传输,且所有的下行控制信道都不带载波指示域(英文:Carrier Indicator Field,简称:CIF)字段。
情况二:UE在载波c上配置了跨载波调度,此时该载波上的下行控制信道必定不会在其它载波上发送。UE会在该载波的搜索空间上监听带CIF的下行控制信道。
情况三:UE在载波c上没有配置跨载波调度且没有配置为在另一个载波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则UE会在该载波的搜索空间上监听不带CIF字段的下行控制信道。
情况四:UE在PCarrier上配置了跨载波调度,且配置了半静态调度(英文: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简称:SPS)。此时UE会在PCarrier的搜索空间上监听带CIF的下行控制信道。需要说明的是:(1)PCarrier上的下行控制信道永远不会在其它载波(SCarrier)上发送;(2)SPS调度只存在于PCarrier上。
情况五:UE的某个SCarrier被配置为在另一个载波上发送对应该SCarrier的带CIF的下行控制信道,此时UE不会在该SCarrier上监听下行控制信道。而在替该SCarrier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另一个载波上,UE至少会监听其自身的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UE来说,它并不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携带的CIF字段的值是什么,即不确定哪个载波会给该UE发送下行控制信道。UE只知道每个特定的载波给该UE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上可能携带的CIF的集合,因此UE会在该载波上尝试所有可能的CIF值去盲检下行控制信道。因此,配置了CA的UE需要进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最大盲检次数与激活载波的个数成正比,即为32+32*numOfActivatedDlSCarrier。
接下来说明非相干联合传输。
多点协作传输(英文: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Transmission/Reception,简称:CoMP)技术旨在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传输点之间的协同传输。CoMP通过传输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吞吐量。目前主流的CoMP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协同处理(英文:Joint Processing,简称:JP)技术和协同调度/协同波束(英文: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简称:CS/CB)技术。
JP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协同小区簇中的各个传输点在同一资源块上共享用于某个UE传输的数据,也即UE的数据在多个传输点上可用。根据用户传输数据是否同时来自于不同的传输点,JP技术又可以分为JT技术与动态传输点选择(英文:Dynamic Point Select,简称:DPS)两类。在JT传输模式下,多个传输点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为同一个UE发送数据,它将之前小区间的干扰信号转换为有用信号来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根据接收端对来自多个传输点的信息的组合方式的不同,JT可以分为相干传输和非相干传输两类。在非相干传输JT中,各个传输点采用各自独立的预编码方案,在接收端接收信号实现比特级合并。
目前,CoMP技术的实现是基于理想回传链路的。因此,多个传输点为同一个UE提供协作数据传输时,该UE只会从服务传输点接收DCI。该DCI包括该服务传输点以及其它为该UE提供协作传输的传输点的调度信息。该UE接收到服务传输点下发的控制信息,根据该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参与协作传输的各传输点的调度信息,接收各传输点传输的数据。相干JT传输中网络需要获得所有协同传输点的信道状态信息(英文:Channel StateInformation,简称:CSI),根据这些信道信息调整各个传输信号的相位,这样,到达接收端的各路信号就可以结合在一起。
在5G NR中支持UE通过多个基于非理想回传链路连接的传输点以协作方式接收多个不同的数据流。
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在这种场景下,UE不仅需要从服务传输点接收DCI,还需要从1个或多个协作传输点接收DCI。
在以往的技术中,当小区为UE配置了2个EPDCCH集合时,各EPDCCH集合中包含的DCI信息相同。当UE在所述EPDCCH集合中盲检1个DCI时,如果UE在第1个EPDCCH集合中成功盲检出DCI,则不再检测第2个EPDCCH集合;如果UE在第1个EPDCCH集合中未盲检出DCI,则进一步盲检第2个EPDCCH集合;当UE在2个EPDCCH集合中盲检多个DCI时,UE需要在第一个EPDCCH集合盲检所有格式的DCI,若成功盲检出所有DCI,则不再盲检第二个EPDCCH集合,若有DCI未盲检出,则需要在第二个EPDCCH集合中继续盲检。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不增加UE在1个载波内的盲检次数,所述多个DCI需要具有相同的有效载荷大小(payload size)。
基于非理想回传链路的非相干联合传输(英文:Joint Transmission,简称:JT)传输下,终端需要在多个CORESET内分别接收来自包括服务传输点和协作传输点在内的多个传输点发送来的控制信息,用于调度同一载波的数据传输。此时,非相干JT传输下,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如何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非相干传输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的方案并不限制在非相关的场景下。
首先,当终端设备(下文称为UE)只有一个服务传输点(下文称为TRP1),而没有协作传输点时,此时,服务传输点TRP1通过广播或高层信令发送配置信息,为UE配置1个CORESET。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该CORESET的传输参数信息,包括资源分配信息(分布式/集中式)、所用解调参考信号(英文: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加扰序列、准同定位(英文:Quasi Co-Located,简称:QCL)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是资源分配信息中包含传输模式。例如,该CORESET使用集中式资源映射方式,频域上占用5MHz带宽,传输模式为TM5,UE根据资源分配信息、DMRS加扰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推断出所使用的传输模式,或者是直接从配置信息中获取传输模式,进而UE根据期望接收的信息类型以及传输模式确定需要盲检的DCI格式,并在所述CORESET盲检DCI,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所述CORESET中分别对应聚合等级1、2、4、8的6、6、2、2个控制信道候选上使用该DCI格式对应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简称:RNTI)盲检DCI。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UE具有两个传输点的情形进行说明,其中一个为服务传输点(下文称为TRP1,也可以称为第一基站),另一个为协作传输点(下文称为TRP2,也可以称为第二基站),具体地,又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下,如图3所示,服务传输点向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1)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含第二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2)的信息,具体地,TRP1可通过广播或高层信令为UE配置CORESET1和CORESET2。TRP1和TRP2以协作的方式与UE通信,并且,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相同载波(CC1)。
第二种情形下,如图4所示,TRP1向U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1)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含第二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2)的信息,具体地,TRP1可通过广播或高层信令为UE配置CORESET1和CORESET2。TRP1和TRP2以协作的方式与UE通信,并且,CORESET1属于载波1(CC1),通过本载波调度载波1(CC1)中的下行数据;CORESET2属于载波2(CC2),通过跨载波调度载波1(CC1)中的下行数据。
从图3和图4可看出,两种情形的区别主要在于:CORESET1和CORESET2是否来自于同一载波,本申请中,适用于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同一载波的情形,也适用于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不同载波的情形,并且,当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不同载波时,这两个不同的载波可以是来自同一载波,也可以来自不同载波。
可选的,本申请中,CORESET1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大小和CORESET2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的总和,不大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根据上述表9.1.4-2b来设置,具体地,将上述9.1.4-2b中的一个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最大数量作为第一阈值,即可以第一阈值设置为16(8+4+2+1=15,6+6+2+2=16,因此最大值为16),当然,随着通信制式的发展,未来5G通信中,上述表9.1.4-2b中的相应参数可能会做改变,因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的具体值的大小可随通信制式的发展而做相应调整。
参照上述表1和表2,假设CORESET1中包含的PRB pair数为4,CORESET2中包含的PRB pair数为8,则可以根据表9.1.4-2b和9.1.4-4b,将各聚合等级对应的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数量进行划分,例如,将聚合等级L=1,L=2,L=4,L=8分别对应的6,6,2,2个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划分为(3,3,1,1)和(3,3,1,1),从而,使得CORESET1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大小为3+3+1+1=8,使得CORESET2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大小为3+3+1+1=8,因而CORESET1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CORESET2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为16,不超过第一阈值16。
下面对两种情形下,UE进行盲检的方式分别说明。
情形一、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相同的载波
参考图5,为情形一下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基站即服务传输点(TRP1),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1)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2)的信息。
步骤502、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步骤503、第一基站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基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步骤504、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
上述步骤504中,该实施例中,终端事先知道第一控制信息是通过CORESET1下发,第二控制信息是通过CORESET2下发,因此,终端设备在做DCI盲检的时候,只会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只会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无需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既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又检测第二控制信息,从而可以节约盲检次数。
可选地,终端可通过下列方式得知第一控制信息通过CORESET1下发以及第二控制信息是通过CORESET2下发:
方式一、通过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得知
具体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从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时,即可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得知通过CORESET1下发的是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接收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时,即可通过第二传输模式信息得知通过CORESET2下发的是第二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即,终端设备若获取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则可以推断出传输模式,进而根据传输模式,得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下发的是第一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获取第一传输模式信息直接是传输模式,则根据传输模式,得知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下发的是第一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即,终端设备若获取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则可以推断出传输模式,进而根据传输模式,得知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下发的是第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若获取第二传输模式信息直接是传输模式,则根据传输模式,得知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下发的是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资源映射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方式二、通过第三配置信息得知
具体地,第一基站还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该方式二中,第一基站是通过下发一个单独的第三配置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和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且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指示第一基站在CORESET1下发第一控制信息,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指示第二基站在CORESET2下发第二控制信息。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确定需要在第一基站下发的CORESET1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盲检DCI1,需要在第二基站下发的CORESET2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盲检DCI2,具体地,在CORESET1中分别对应聚合等级1、2、4、8的4、4、0、0个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上盲检DCI1,在CORESET2中分别对应聚合等级1、2、4、8的2、3、2、1个控制信道候选上盲检DCI2。也即,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分割。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payload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payload长度不相同时,也不会增加DCI盲检次数。
参考图6,为情形一下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基站即服务传输点(TRP1),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1)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2)的信息。
步骤602、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步骤603、第一基站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基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步骤604、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
步骤605、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或者,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第二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主要适用于终端设备有多个传输点的场景,具体地,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并不知道第一控制信息是在CORESET1发送,还是在CORESET2发送,也不知道第一控制信息是在CORESET1发送,还是在CORESET2发送,但是,终端设备知道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分别只有一个控制信息,例如,在CORESET1中包含第一控制信息,在CORESET2中包含第二控制信息,或者是在CORESET1中包含第二控制信息,在CORESET2中包含第一控制信息。
因此,终端设备首先在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第二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从而,在每个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到一个控制信息。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为DCI1和DCI2,则终端设备在CORSET1中分别盲检DCI1和DCI2,若终端设备成功检出DCI1,则在CORESET2中盲检DCI2,若成功检出DCI2,则在CORESET2中盲检DCI1。并且,假设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在不同的CORESET中分割,例如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聚合等级1、2、4、8的控制信道候选均分别为3、3、1、1个,从而保证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和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超过第一阈值。
可选地,DCI1和DCI2具有相同的payload大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种搜索空间设计方法,使能基于非理想回传链路的非相干JT传输场景下,UE盲检来自多个传输点的多个DCI,通过将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在不同CORESET中的分割,保证UE在1个载波内的盲检次数不随配置CORESET集合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情形二、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不同的载波
对于CORESET1和CORESET2属于不同的载波的情形,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与上述情形一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同,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考上述情形一中相关描述。
本申请还给出一种候选集合的分割方法,具体为:
设网络侧配置CORESET1和CORESET2,其中CORESET1频域对应M1个PRB,CORESET2频域对应M2个PRB。UE在CORSET1和CORESET2中盲检DCI使用的聚合等级均为{L1,L2,…,Ln},对应各聚合等级的控制信道候选集合大小分别为{k11,k21,…,kn1}和{k12,k22,…,kn2}。设第一阈值为K,因而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K。
候选集合(Candidates)分割基于如下几个准则:
1)若两个CORESET大小相同,且使用相同的资源分配(localized/distributed)方式,则candidates在这两个CORESET中平分;
例如:CORESET1和CORESET2均为localized(distributed)资源分配方式,且M1=M2,则有ki1=ki2,i=1,…,n。
2)相同资源分配方式情况下,较大的CORESET中的candidates数较多;
例如:CORESET1和CORESET2采用相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且有M1>M2,则有ki1≥ki2,i=1,…,n。
3)相同大小情况下,使用localized资源分配方式的CORESET中candidates数较多;
例如:CORESET1和CORESET2频域上对应的PRB数相同,即有M1=M2,其中CORESET1采用localized资源分配方式,CORESET2采用distributed资源分配方式,则有ki1≥ki2,i=1,…,n。
4)对于某些特殊的情况,如CORESET1采用localized资源分配方式,CORESET2采用distributed资源分配方式,其有M1<M2,此时对于给定聚合等级i,预定义地选择一种因素作为首要因素,确定ki1和ki2的大小;
例如:对于较小聚合等级,以资源分配方式为首要因素,即有ki1>ki2;对于较大聚合等级,以资源大小为首要因素,即有ki1<ki2。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700,如图7所示,为基站700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700可应用于执行图5、图6中由基站执行的部分动作。基站700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射频单元(英文: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7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英文:baseband unit,简称:BBU)702。所述RRU7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7011和射频单元7012。所述RRU701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用户设备(即终端)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指示。所述BBU7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701与BBU702可以是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7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图5、图6中由基站执行的部分动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7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702还包括存储器7021和处理器7022。所述存储器7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7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7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如图5、图6中由基站执行的部分动作。所述存储器7021和处理器7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公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800,如图8所示,为用户设备UE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用户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附图5、图6部分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配置信息。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接收基站发送的信令指示和/或参考信号,具体可参照上面相关部分的描述。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8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800的收发单元8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800的处理单元802。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收发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8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8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收发单元801,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单元802,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801,还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以及,收发单元801,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单元802,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基站,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该装置至少包含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收发器903,以及还可以包括总线904。
所述处理器901、所述存储器902和所述收发器903均通过总线904连接;
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9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装置900为基站时,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装置900执行图5、图6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基站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所述装置900为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装置900执行图5、图6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终端设备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处理器901,或者包括相同类型的处理器901;处理器901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ARM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专用处理器等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器件。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901还可以集成为众核处理器。
存储器902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SSD)、机械硬盘、磁盘、磁盘整列等存储介质。
收发器903用于装置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如果装置900为基站,则基站可以执行图5、图6所述的方法中由基站执行的部分;该基站通过收发器903与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如果装置900为终端,则终端可以执行图5、图6所述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该终端设备通过收发器903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收发器903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无线网卡等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器件。
该总线904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用一条粗线表示该总线。总线904可以是以下的任一种或任一种组合: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有线数据传输的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基站或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基站或终端设备执行图5、图6方法中由基站或终端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基站或终端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站或终端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基站或终端执行图5、图6方法中由基站或终端执行的步骤,或者使得代基站或终端部署与该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收发单元1002,所述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
收发单元1002,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单元1001,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1002,还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处理单元1101和收发单元1102,所述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
收发单元1102,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单元1101,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基站1201和第二基站1202,所述第一基站1201可用于执行图5和图6所示的方法由第一基站执行的部分,所述第二基站1202可用于执行图5和图6所示的方法由第二基站执行的部分。
所述第一基站12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12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1202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1201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分布式的控制信道单元(英文:Control Channel Element,简称:CCE)到资源单元组(英文:Resource Element Group,简称:REG)的映射方式,如图13(a)和图13(b)所示,UE计算聚合等级为L的搜索空间对应的CCE索引,确定各CCE对应的虚拟REG索引。
一个方块表示一个REG,频域上占1个PRB,使用上占一个OFDM,相同颜色的方块组成一个CCE。图中1个CCE包含4个REG,但所述方法可以简单推广到1个CCE包含6个、8个或更多REG的情况。
分布式CCE到REG的映射过程主要分为2个步骤:
步骤1:交织:将每个符号组内连续的虚拟REG组映射到非连续的REG组上。每个符号组包含1个或多个符号,这是由一个CCE在时域上占1个或多个符号决定的。每个(虚拟)REG组中包括P个REG,可能会存在一个REG组中的REG个数不足P个。虚拟REG组i由编号PXi-PXi+PX-1共PX个虚拟REG构成的,其中X为一个符号组中包含的符号数(如图13(a)中X=2,图13(b)中X=1),REG组在频域占P个PRB(如图13(a)中P=1,图13(b)中P=2),时域上占一个符号组。
将交织细化为如下几个子步骤:
(1)确定Ngap、P值以及虚拟REG的个数:Ngap的取值可以是根据控制资源集合的带宽确定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侧配置的;P的取值可以是根据控制资源集合的带宽和/或聚合等级确定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侧配置的,每个符号组内虚拟REG组的编号从0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是控制资源集合中一个符号组内REG组的个数。
(2)确定虚拟REG组交织矩阵(“横放”):交织矩阵共有行,4列。虚拟REG组会逐行写入矩阵,并逐列读出(“横放列取”)。矩阵包含的元素个数4Nrow可能大于此时多出来的元素会填充为null,且填充为null的元素位于最后Nnull/2行的第2列和第4列。填充为nul1的元素个数为Ngap=9、P=3为例。可以计算出Nrow=6、Nnull=6,则生成的交织矩阵为:
(3)确定虚拟REG对应的REG(“列取”):“列取”是将虚拟REG组映射到REG组的过程,该过程中,null元素会被忽略。例如需要确定虚拟REG组3对应的REG组,逐行读取上述矩阵,遇*则跳过,直到读到元素值15,即读取的顺序为(0,4,8,12,14,16,1,5,9,2,6,10,13,15,17,3),到第15个元素得到3的,所以虚拟REG组3对应REG组15。
步骤2:符号组间跳频:
在步骤1的基础上,符号组i上,对应同一虚拟REG索引的REG频域上偏移Ki,如图13(b)所示。
本申请说明书的上述描述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任何可以利用或实现本申请的内容,任何基于所公开内容的修改都应该被认为是本领域显而易见的,本申请所描述的基本原则可以应用到其它变形中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申请本质和范围。因此,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和设计,还可以扩展到与本申请原则和所公开的新特征一致的最大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负荷payload长度不同。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处理器,用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则在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或者,若成功检测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则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检测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的payload长度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解调参考信号DMRS扰码序列、准同定位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合的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候选集合的大小之和不大于第一阈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一传输模式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关联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信息为资源映射方式、DMRS扰码序列、QCL中的一种或多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合属于不同的载波。
CN201710184941.9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Active CN108631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941.9A CN10863193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EP18770577.7A EP3576326A4 (en) 2017-03-24 2018-03-21 DATA TRANSFER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SYSTEM
PCT/CN2018/079892 WO2018171640A1 (zh) 2017-03-24 2018-03-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US16/580,700 US11122555B2 (en) 2017-03-24 2019-09-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941.9A CN10863193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34A true CN108631934A (zh) 2018-10-09
CN108631934B CN108631934B (zh) 2021-04-09

Family

ID=6358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941.9A Active CN108631934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2555B2 (zh)
EP (1) EP3576326A4 (zh)
CN (1) CN108631934B (zh)
WO (1) WO201817164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7533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182636A (zh) * 2019-01-11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检测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277359A (zh) * 2019-01-04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0135641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10873A (zh) * 2019-01-11 2020-08-0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用于多点发送的下行控制方法和信令
CN11239943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35440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
CN114731580A (zh) * 2019-11-19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174647A1 (zh) * 2021-02-22 2022-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通信实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8903A (zh) * 2022-04-21 2022-08-30 清华大学 一种众核芯片的外部控制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2808B2 (en) * 2017-03-30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with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CN108809505B (zh) * 2017-05-05 2019-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133892B2 (en) 2017-08-06 2021-09-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66540A1 (ko) * 2017-09-28 2019-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138358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lock interleaving
EP3820219A4 (en) * 2018-07-27 2021-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1199347A1 (ja) * 2020-03-31 2021-10-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9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
CN102111884A (zh) * 2010-12-15 2011-06-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的r-pdcch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265677A (zh) * 2008-11-04 2011-11-30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在第一载波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结构以指示在第二个,不同载波中的控制信息
CN102792601A (zh) * 2010-01-11 2012-11-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经由扩展pdcch针对异构网络的控制信道干扰管理
CN103532688A (zh) * 2012-07-04 2014-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跨频带载波聚合下的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2836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Kt Corporation Adjusting blind decod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4115781A1 (ja) * 2013-01-22 2014-07-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4869578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测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5391517A (zh) * 2011-07-28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6163507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983B (zh) * 2011-11-04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和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716121B (zh) * 2012-09-28 2019-03-0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基于ePDCCH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81177B (zh) * 2012-10-19 2018-10-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EP3131223B1 (en) * 2015-08-11 2018-06-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blind decoding of (e)pdcch for partial subfram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898A (zh) * 2007-09-28 2010-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监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
CN102265677A (zh) * 2008-11-04 2011-11-30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在第一载波中提供下行链路控制结构以指示在第二个,不同载波中的控制信息
CN102792601A (zh) * 2010-01-11 2012-11-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经由扩展pdcch针对异构网络的控制信道干扰管理
CN102111884A (zh) * 2010-12-15 2011-06-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的r-pdcch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391517A (zh) * 2011-07-28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532688A (zh) * 2012-07-04 2014-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跨频带载波聚合下的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2836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Kt Corporation Adjusting blind decoding of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4115781A1 (ja) * 2013-01-22 2014-07-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4869578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测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WO2016163507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5673B2 (en) 2018-11-02 2024-05-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PDCCHS) through multiple groups of control resource sets (CORESETs)
WO2020087533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0135641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控制资源集合的频域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2010676B2 (en) 2018-12-29 2024-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requency domain location of control resource set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277359A (zh) * 2019-01-04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182636A (zh) * 2019-01-11 2020-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检测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510873A (zh) * 2019-01-11 2020-08-0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用于多点发送的下行控制方法和信令
CN111510873B (zh) * 2019-01-11 2022-02-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用于多点发送的下行控制方法和信令
CN11239943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35440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
CN114731580B (zh) * 2019-11-19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4731580A (zh) * 2019-11-19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174647A1 (zh) * 2021-02-22 2022-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通信实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8903A (zh) * 2022-04-21 2022-08-30 清华大学 一种众核芯片的外部控制电路
CN114968903B (zh) * 2022-04-21 2024-04-19 清华大学 一种众核芯片的外部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1640A1 (zh) 2018-09-27
EP3576326A1 (en) 2019-12-04
CN108631934B (zh) 2021-04-09
US20200022121A1 (en) 2020-01-16
US11122555B2 (en) 2021-09-14
EP3576326A4 (en) 202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93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WO2019096248A1 (zh) 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装置和***
WO2018202130A1 (zh) 确定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80958B (zh) 一种射频参数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051984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166194A (zh) 一种导频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81093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052514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2792A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
AU2019296415B2 (en)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10268773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152029A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0166190A (zh) 准共址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05700A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WO2020164600A1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96529A1 (zh) 一种资源信息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915195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9150379A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8633007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和***
CN108632193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0475266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1170844A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8811137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47325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00055113A (ko) 연속적인 자원 할당의 표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