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8113A -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8113A
CN108628113A CN201810217662.2A CN201810217662A CN108628113A CN 108628113 A CN108628113 A CN 108628113A CN 201810217662 A CN201810217662 A CN 201810217662A CN 108628113 A CN108628113 A CN 108628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transport
transport layer
lay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7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尾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28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8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其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并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导电性支承体(11)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12)、电荷产生层(13)和电荷传输层(14)的电子照片感光体(1),并且,具备设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上且与电荷传输层(14)接触的抵接构件,其中,电荷传输层(14)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14)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式(1):10(N/mm2)≤HU1‑HU2≤55(N/mm2)。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并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为了正确调整电子照片感光体与各装置构成部(例如,显影部)的间隔,通过使设于该装置构成部的抵接构件与感光体抵接而进行位置调整的方法。
作为抵接构件,例如,已知在用于显影部的显影辊的两端部设置具有规定直径的可旋转的间隙控制用滚子,使该间隙控制用滚子与电子照片感光体抵接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已知从提高制造效率、保护支承体以及防止粒子从中间层(打底层)脱落等观点考虑,在电子照片感光体中以覆盖支承体上的全部的方式层叠中间层(打底层)与感光层(专利文献2)。
但是,如果使用上述的间隙控制用滚子这样的抵接构件,则存在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感光层发生膜剥落的问题。
另外,在感光层中,在与抵接构件接触的部分,从抵接构件向感光层表面施加应力。在这里,如果因抵接构件的长期使用而电荷传输层过度磨损,则也会对电荷传输层的内侧的电荷产生层施加大的应力,该电荷产生层劣化,存在产生过多的电荷载体的问题。进而,其结果,存在发生灰雾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9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07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和状况,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并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发现通过将具有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下进行调整: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中具备与上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为20~45μm以上,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10(N/mm2)≤HU1-HU2≤55(N/mm2)」的关系,则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并且,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课题通过以下手段得到解决。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备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
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中具备与上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上述装置构成部包括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
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
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75(N/mm2)的范围内,并且,
上述通用硬度HU2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50(N/mm2)的范围内,并且,
上述通用硬度HU2在150~195(N/mm2)的范围内。
4.根据第1项~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构件设于上述显影机构。
5.根据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构件是调整上述装置构成部中的设有该抵接构件的构成部与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
6.根据第1项~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层叠有2层以上的上述电荷传输层。
7.根据第1项~第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的上述导电性支承体的端部为止,形成有至少具有上述电荷传输层的膜。
8.根据第1项~第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构件中的与上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部分的通用硬度HU3大于上述通用硬度HU1
9.一种电子照片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是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片感光体,
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
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手段,可以提供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且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的图像形成装置等。
虽然本发明的效果的表达机制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推测如下。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片感光体。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具备与电子照片感光体的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上述装置构成部包括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
在这里,认为感光体表面的感光层因抵接构件而剥离的原因有以下2点:(1)因为由抵接构件导致的损耗作用,电荷传输层损耗、剥离,(2)由于抵接构件的接触、挤压,对感光体产生应力,从而在粘接性差的中间层与电荷产生层的界面发生剥离。
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出于实现(1)抑制电荷传输层的损耗;(2)缓和对电荷产生层施加的应力,防止中间层与电荷产生层的界面的剥离这2点的构思,抑制了感光层的膜剥落。
在这里,如果为了实现“(1)抑制电荷传输层的损耗”而单纯地提高电荷传输层的硬度,则对于抵接构件导致的损耗作用虽然有效,但电荷传输层本身的内部应力变大而变得容易剥离。
另外,在电荷传输层内部的硬度差大的情况下,电荷传输层内的应力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不优选。例如,使电荷传输层为2层结构,使感光体表面侧的层为第一电荷传输层,另一方(与电荷产生层邻接的一侧)的层为第二电荷传输层的情况下,如果使该第一电荷传输层设为高硬度的所谓的保护层,则第一电荷传输层与第二电荷传输层的硬度差过大,在这些层的界面容易发生剥离。
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实现“(2)缓和对电荷产生层施加的应力”而单纯地降低电荷传输层的硬度,则电荷传输层从表面被磨损,结果发生剥离。另外,如果使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增加,则电荷传输层中的内部应力变大,因此容易发生剥离。另一方面,如果使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薄,则不能充分缓和由抵接构件施加的应力,容易发生剥离。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被调整为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10(N/mm2)≤HU1-HU2≤55(N/mm2)”的关系。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中,使最表面侧的硬度高于内侧的硬度,从而能够抑制抵接构件导致的损耗,缓和电荷传输层的内部应力,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与感光体抵接的间隔保持构件所导致的膜剥落。
另外,通过使本发明的电荷传输层为层厚20~45μm的范围内的适当的层厚的电荷传输层,能够缓和从抵接构件传递的应力。进而,通过使电荷传输层中的与电荷产生层邻接的一侧的硬度降低,能够抑制向电荷产生层传递的应力,因此还能够防止电荷产生层的劣化。而且,由此能够防止产生过量的电荷载体,其结果,还能够防止灰雾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层结构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表示调整电子照片感光体与显影辊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的示意图。
图4是间隙控制用滚子与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电子照片感光体与装置构成部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Y、1M、1C、1Bk 感光体(电子照片感光体)
2Y、2M、2C、2Bk 带电机构
3Y、3M、3C、3Bk 曝光机构
4Y、4M、4C、4Bk 显影机构
5Y、5M、5C、5Bk 转印机构(一次转印辊)
6Y、6M、6C、6Bk 清洁机构
9Y、9M、9C、9Bk 除电机构
10r 间隙控制用滚子(抵接构件)
11 导电性支承体
12 中间层
13 电荷产生层
14 电荷传输层
15 感光层
100 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是具备电子照片感光体和装置构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上述装置构成部包括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在选自上述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与上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式(1):10(N/mm2)≤HU1-HU2≤55(N/mm2)”表示的关系。该特征是下述实施方式的共通的技术特征。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75(N/mm2)的范围内,并且,上述通用硬度HU2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50(N/mm2)的范围内,并且,上述通用硬度HU2在150~195(N/mm2)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抵接构件设在上述显影机构。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抵接构件为调整上述装置构成部中的设有该抵接构件的构成部与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形成满足上述式(1)的硬度的层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层叠有2层以上的上述电荷传输层。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提高导电性支承体的保护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电子照片感光体中,至上述导电性支承体的端部为止形成有至少具有上述电荷传输层的涂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抵接构件中的与上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部分的通用硬度HU3大于上述通用硬度HU1。由此,接触时被磨损的一侧成为电荷传输层侧,因此提高抵接构件的可靠性,将抵接构件用作位置调整构件时能够进行正确的位置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片感光体的特征在于,是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片感光体,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下面,对本发明及其构成要素以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予说明,在本申请中,「~」以包含在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意思使用。
[电子照片感光体]
本发明的电子照片感光体(以下,也称为“感光体”)是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至少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的感光体,上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本发明中所说的“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和“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中的通用硬度是指利用通用硬度计(例如,超微小硬度试验***“Fisherscope H100”(FischerInstruments公司制)如下测定的通用硬度。
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是指最初使用时的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的测定方法,可以利用“Fisherscope H100”在试验载荷下对金刚石四棱锥的维氏压头施加载荷F,由压入电荷传输层表面时的压入深度h和载荷F,通过下述式(A)求出通用硬度(HU[N/mm2])。测定条件如下:维氏压头(四棱锥压头,角度136°),压入速度0.4mN/sec,压入加重2mN,保持时间5秒,测定环境20℃、65%RH。
式(A):HU(通用硬度)=F/(26.45×h2)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的从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可以从电荷传输层的表面磨削至层厚方向1/3为止,在磨削后的表面,利用与通用硬度HU1相同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磨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利用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多张印刷中,一边每规定张数时测定层厚,一边缓慢地进行磨削,从而从电荷传输层的表面磨削至层厚方向1/3。
对于感光体1的构成的具体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感光体1的层叠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1所示,感光体1在导电性支承体11上依次层叠中间层12、电荷产生层13以及电荷传输层14而构成。另外,将电荷传输层14的层厚设为h时,对于与从电荷传输层14的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1/3h)的内部位置对应的截面部分,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
另外,从保护导电性支承体11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导电性支承体11的端部为止形成有至少具有电荷传输层14的膜(参照图4)。该膜至要是至少具有电荷传输层14的膜即可,但从提高导电性支承体11的保护性能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具有中间层12、电荷产生层13以及电荷传输层14这3层的膜。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电荷产生层13和电荷传输层14统称为感光层15。
这样的感光体1优选为电荷产生层13和电荷传输层14分别含有公知的有机电荷产生物质和有机电荷传输物质而构成的有机感光层,即所谓的有机感光体。
下面,对感光体1由有机感光体构成的情形进行说明。
(导电性支承体)
导电性支承体使用例如由圆筒管形成的管材(素管)。作为管材,只要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将铝、铜、铬、镍、锌和不锈钢等金属成型为筒状而成的管。
(中间层)
中间层是在导电性支承体与感光层之间赋予阻隔功能和粘接功能的层。通过设置这样的中间层,能够实现各种故障的防止等。
中间层可以如下形成:将酪蛋白、聚乙烯醇、硝酸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酰胺、聚氨酯、醇酸-三聚氰胺、环氧树脂和明胶等粘合剂树脂溶解于公知的溶剂而制备涂布液,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等涂布于导电性支承体的外周面而形成涂布膜,将该涂布膜进行干燥而形成。
作为形成中间层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使用可溶于醇的聚酰胺树脂。
另外,出于调整电阻、赋予粗糙度等目的,中间层中可以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等各种微粒。
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例如可举出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掺杂锡的氧化铟、掺杂锑的氧化锡和氧化锆等的微粒。
这些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而使用。混合2种以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固溶体或熔合的形态。这样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3μm以下,更优选为0.1μm以下。另外,这些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是通过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进行了一重或多重表面处理的粒子。
作为溶解形成中间层的粘合剂树脂的溶剂,可举出公知的溶剂,例如使用可溶于醇的聚酰胺作为粘合剂树脂时,由于对聚酰胺的溶解性和涂布性能优异,优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仲丁醇等碳原子数1~4的醇类。另外,为了提高涂布性、保存性、微粒的分散性等,优选与溶剂一同使用助溶剂,作为能够获得优良的效果的助溶剂,可举出苄醇、甲苯、二氯甲烷、环己酮、四氢呋喃等。
用于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液中的粘合剂树脂的浓度可以结合中间层的层厚、生产速度而适当选择。
在中间层含有微粒时,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微粒的混合比例优选的是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体积份,微粒20~400体积份,更优选为40~200体积份。
作为微粒的分散手段,可以使用超声波分散机、球磨机、砂磨机和均化器等,但不限于此。可举出使用了平均粒径0.1~0.5mm的珠子的珠磨机作为优选的手段。
应予说明,中间层用的涂布液可以通过在涂布前过滤异物、凝聚物来防止图像缺陷的发生。
中间层的干燥方法可以根据粘合剂树脂、溶剂的种类、层厚来适当选择,优选热干燥。
中间层的层厚优选为0.1~30μm,更优选为0.3~15μm。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是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电荷产生物质而构成的。
电荷产生物质可举出苏丹红和黛安蓝(ダイアンブルー)等偶氮颜料、芘醌或蒽酮垛蒽酮等醌颜料、喹啉菁(キノシアニン)颜料、苝颜料、靛蓝和硫靛等靛蓝颜料、酞菁颜料等,但不限于此。这些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分散于公知的树脂中的方式使用。
作为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以及含有这些树脂中的两种以上的共聚物树脂(例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以及聚乙烯基咔唑树脂等,但不限于此。
优选如下制作电荷产生层:在溶剂中溶解粘合剂树脂而得到的溶液中,使用分散机分散电荷产生物质而制备涂布液,将该涂布液在导电性支承体上或中间层上用涂布机涂布成规定层厚,并干燥而制作涂布膜。
作为用于将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溶解并涂布的溶剂,例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乙基酮、4-甲氧基-4-甲基-2-戊酮、环己烷、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四氢呋喃、1-二烷、1,3-二氧杂戊环、吡啶和二乙胺等,但不限于此。
作为电荷产生物质的分散手段,可以使用超声波分散机、球磨机、砂磨机和均化器等,但不限于此。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电荷产生物质的混合比例优选为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电荷产生物质10~600质量份,更优选为50~500质量份。
电荷产生层的层厚根据电荷产生物质的特性、粘合剂树脂的特性和混合比例等而不同,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5~3μm。应予说明,用于电荷产生层形成的涂布液可以通过在涂布前过滤异物、凝聚物来防止图像缺陷的发生。电荷产生层还可以通过将上述颜料进行真空蒸镀而形成。
(电荷传输层)
电荷传输层是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电荷传输物质而构成的层。
就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而言,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满足该关系的情况下,可获得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且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这样的本发明的效果。
式(1):10(N/mm2)≤HU1-HU2≤55(N/mm2)
另外,从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在205~275(N/mm2)的范围内,并且,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
另外,从更有效地体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在205~250(N/mm2)的范围内,并且,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在150~195(N/mm2)的范围内。
另外,从形成具有满足上述式(1)的硬度的层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层叠有2层以上的电荷传输层。另外,电荷传输层为层叠2层以上的层时,从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形成2层结构。另外,只要是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的层,就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形成硬度逐渐发生变化的层。
电荷传输层的硬度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后述的构成成分而进行调整。
电荷传输层是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电荷传输物质而构成的。
作为电荷传输物质,例如可举出咔唑衍生物、唑衍生物、二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衍生物、咪唑生物、咪唑酮衍生物、咪唑烷衍生物、双咪唑烷衍生物、苯乙烯化合物、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唑酮衍生物、苯并咪唑生物、喹唑啉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吩嗪衍生物、氨基茋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对苯二胺衍生物、茋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1-乙烯基芘和聚-9-乙烯基蒽、三苯基胺衍生物等,这些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而使用。
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可举出聚碳酸酯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酸酯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酸酯共聚物树脂等,优选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另外,从抗裂性、耐磨性、静电特性方面考虑,优选使用BPA(双酚A)、BPZ(双酚Z)、二甲基BPA、BPA-二甲基BPA共聚物等。
优选如下制作电荷传输层:将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溶解于溶剂而制备涂布液,将该涂布液在电荷产生层的外周面利用涂布机涂布成规定层厚,将涂布膜进行干燥而制作。
在这里,作为使电荷传输层具有2层以上的层结构时的该电荷传输层的制作方法,优选如下制作:例如,形成上述涂布膜后,在其外周面利用涂布机涂布成规定层厚,形成涂布膜,将上述工序重复进行而制作。
另外,作为使电荷传输层为硬度逐渐发生变化的层时的该电荷传输层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举出(1)准备2种将在溶剂中溶解上述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而成的涂布液,以逐渐改变其混合比例的方式进行喷雾而进行涂布的方法,(2)准备多种该涂布液,以成为干燥后硬度逐渐变不同的组成的方式适当选择涂布液的种类而进行喷雾来涂布的方法等。
另外,作为喷雾涂布的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喷雾装置,作为喷雾装置,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2-4068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喷雾装置。
用于溶解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传输物质的溶剂,例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四氢呋喃、1,4-二烷、1,3-二氧杂戊环、吡啶和二乙胺等,但不限于此。
就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电荷传输物质的混合比例而言,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电荷传输物质10~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100质量份。
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
在这里,使电荷传输层为2层结构时,只要是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的层,就没有限制,优选以与电荷产生层邻接的第一层在13.3~30μm的范围内、并且最表面侧的第二层为6.7~15μm,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的比例为2:1的方式进行制作。
电荷传输层中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电子导电剂、稳定剂等。关于抗氧化剂,可举出日本特开2000-305291号公报中记载的抗氧化剂,关于电子导电剂,可举出日本特开昭50-13754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8-7648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电子导电剂。
另外,使电荷传输层具有2层以上的层结构时,可以将电荷传输层中设在最表面的层作为所谓的保护层。保护层是保护感光层的表面的层,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电荷传输物质而构成。
在这里,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定义为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电荷传输物质而构成的层,因此上述保护层也包括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中。
[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搭载有电子照片感光体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用截面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100是被称为串联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A,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A具备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将在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中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图像支承体P上的中间转印单元7,将调色剂图像向图像支承体P进行定影的定影机构24,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A的上部配置有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该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用于光学性地扫描原稿而将图像信息以数字数据(原稿图像数据)的形式进行读取。
对图像形成单元10Y,在下面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10M、10C、10Bk是分别代替黄色调色剂而利用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黑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单元,基本上具有与图像形成单元10Y相同的构成。
图像形成单元10Y在作为图像形成体的滚筒状的感光体1Y的周围配置有:对该感光体1Y的表面赋予一样的电位的带电机构2Y、在一样带电的感光体1Y上根据曝光用图像数据信号(黄色)进行曝光而形成对应的黄色图像的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3Y、将彩色调色剂运送到感光体1Y上而使静电潜像显影化的显影机构4Y、一次转印后回收残留在感光体1Y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机构6Y、进行感光体1Y上的潜像的消除的除电机构9Y,是在感光体1Y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
作为带电机构2Y,例如可以使用电晕放电型的带电器。
作为曝光机构3Y,例如由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曝光光源的光照射装置、或者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曝光光源的激光学系的激光照射装置等构成,上述光照射装置由例如在感光体1Y的轴向以阵列状排列有发光元件的LED部和成像元件构成,上述发光元件由发光二极管形成,在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激光照射装置。
曝光机构3Y例如由将激发波长为350~8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用作曝光光源的装置构成。通过将这样的曝光光源锁定在写入的主扫描方向的曝光点直径10~100μm而使用,在感光体1Y上进行数字化曝光,从而能够得到600dpi~2400dpi或其以上的高分辨率的电子照片图像。
作为曝光机构3Y中的曝光方法,可以是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扫描光学系,也可以是利用LED的固体型。对于光强度分布而言,有高斯分布和洛伦兹分布等,将各自的峰强度的1/e2以上的区域作为曝光点直径即可。
显影机构4Y例如具备担载用于向形成于感光体的潜像供给的显影剂的作为显影剂担载体的显影辊。显影辊例如可以内置磁铁而保持显影剂并旋转。另外,显影机构4Y例如具备对显影辊施加直流和/或交流偏压的电压施加装置。
清洁机构6Y具备例如清洁刮板、比该清洁刮板靠近上游侧而设置的刷辊等,具有除去残留调色剂的功能。
除电机构9Y具备例如LED等曝光机构,具有在下一图像形成前完全消除潜像,从而可靠地进行下次图像形成的功能。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图像形成单元10Y中的感光体1Y、带电机构2Y、显影机构4Y、清洁机构6Y和除电机构9Y被设置成一体化的处理盒。
以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将一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感光体、显影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等构成要素以处理盒的形式一体地结合而构成,将该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构成。另外,也可以将一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后述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以及除电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感光体一起一体地支撑而形成处理盒,利用导轨等引导机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装卸地构成。
中间转印单元7具有:由多个支撑辊71~74架设且被可循环移动地支撑的无端带状的中间转印体70、作为用于分别将由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70的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5Y、5M、5C、5Bk、将通过一次转印辊5Y、5M、5C、5Bk而转印至中间转印体7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图像支承体P上的二次转印辊5b、将残留在中间转印体70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回收的清洁机构6b。
中间转印单元7中的一次转印辊5Bk长期与图像形成处理中的感光体1Bk抵接,其他一次转印辊5Y、5M、5C仅在形成彩色图像时与分别对应的感光体1Y、1M、1C抵接。
另外,二次转印辊5b仅在图像支承体P通过这里而进行二次转印时与中间转印体70抵接。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中的各个处理盒和中间转印单元7的二次转印辊5b以外的部分被收纳于壳体8,该壳体8以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A通过支撑导轨82L、82R拉出的方式构成。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全部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的感光体1Y、1M、1C、1Bk中,优选全部的感光体1Y、1M、1C、1Bk由具有上述特定切削加工形状的特定感光体构成,但只要感光体1Y、1M、1C、1Bk中的至少一个由上述特定感光体构成,则能够获得形成抑制了干渉条纹的发生的高画质图像的效果。
本发明的搭载有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可应用于电子照片复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和液晶快门式打印机等电子照片装置。另外,不限于这些,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广泛适用于应用了电子照片技术的显示、记录、轻印刷、制版和传真等装置。
[抵接构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等。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统称为装置构成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与感光体的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
另外,从有效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抵接构件优选设在显影机构。
在这里,优选与抵接构件中的感光体的电荷传输层接触的部分的通用硬度HU3大于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由此,接触时磨损的一侧成为电荷传输层侧,因此提高抵接构件的可靠性,在将抵接构件用作位置调整构件时能够进行正确的位置调整。
另外,通用硬度HU3可以用与上述的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相同的方法测定。
抵接构件例如优选为调整装置构成部中的设有该抵接构件的构成部与感光体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
间隙控制用滚子10r例如如图3所示,在显影机构4Y中以抵接于感光体1Y的方式设置在显影辊4Yr的两端部附近。间隙控制用滚子10r是具有规定的直径并可旋转的位置调整构件。为了调整装置构成部与感光体1Y的间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具有规定直径的间隙控制用滚子10r,从而正确地调整该间隔。
另外,在图3~5中,将黄色调色剂(Y)的情况作为代表例而标记符号进行了说明,但关于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和黑调色剂(Bk),其基本构成也相同。
图4中示出了间隙控制用滚子10r与感光体1Y的接触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的IV部分的放大图)。间隙控制用滚子10r与感光体1Y表面的电荷传输层14接触。
另外,从保护导电性支承体11的观点考虑,优选感光体1Y在到导电性支承体11的端部为止形成有至少具有电荷传输层14的膜。另外,如图4所示,更优选形成有具有中间层12、电荷产生层13以及电荷传输层14这3层的膜。
作为间隙控制用滚子的材料物质,优选使用例如聚酰胺、尼龙、聚缩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ABS树脂、AS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另外,间隙控制用滚子的直径可以通过各装置构成部与电子照片感光体的优选距离而适当选择,优选为2~100mm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3~50mm范围内的值。
另外,作为间隙控制用滚子的宽度,优选为1.5~40mm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2~20mm范围内的值。
在图5示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体1Y、带电机构2Y、曝光机构3Y、显影机构4Y、转印机构5Y(一次转印辊)、清洁机构6Y和除电机构9Y的示意放大图。
在上述的图3和图4中示出了作为抵接构件的间隙控制用滚子10r设于显影机构4Y的例子,但在本发明中,抵接构件设于带电机构2Y、曝光机构3Y、显影机构4Y、转印机构5Y、清洁机构6Y和除电机构9Y中的任一个上即可。
将作为抵接构件的间隙控制用滚子10r设于带电机构2Y、曝光机构3Y、转印机构5Y、清洁机构6Y和除电机构9Y中的任一个上时,能够调整设有该间隙控制用滚子10r的构成部与感光体的间隔。
另外,图5使出了作为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5Y,但只要是作为转印机构使用的机构即可,可以是二次转印辊5b。
另外,作为抵接构件的具体例对调整装置构成部中的设有该抵接构件的构成部与感光体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10r进行了说明,但抵接构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与感光体表面接触而能够抑制感光体的防振的防振辊,还可以是具有该防振功能的间隙控制用滚子10r。
[图像形成方法]
在搭载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体1Y、1M、1C、1Bk的表面通过带电机构2Y、2M、2C、2Bk而带电,曝光机构3Y、3M、3C、3Bk根据对通过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而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等而得到的各色的曝光用图像数据信号进行工作,具体而言,对应该曝光用图像数据信号而变调的激光从曝光光源输出,通过该激光扫描曝光该感光体1Y、1M、1C、1Bk,从而与由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而读取的原稿所对应的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相应静电潜像分别形成在各感光体1Y、1M、1C、1Bk上。
接下来,通过在显影机构4Y、4M、4C、4Bk中利用各色调色剂对感光体1Y、1M、1C、1B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5Y、5M、5C、5Bk,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而重叠合成,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进而,与彩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同步地,收容在供纸盒20内的普通纸、透明片等图像支承体P通过供纸机构21进行供纸,经过多个中间辊22A、22B、22C、22D和定位辊23,运送至二次转印辊5b,通过二次转印辊5b而在该图像支承体P上一并转印在中间转印体70上转印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转印到图像支承体P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定影机构24中例如通过加热和加压而被定影,形成可视图像,此后,形成有可视图像的图像支承体P被出纸辊25排出到设备外而置于出纸盘26上。
将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70后的感光体1Y、1M、1C、1Bk分别被清洁机构6Y、6M、6C、6Bk除去残留在该感光体1Y、1M、1C、1Bk的调色剂后,供下一个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另一方面,利用二次转印辊5b在图像支承体P上转印彩色调色剂图像并使图像支承体P曲率分离后的中间转印体70,在清洁机构6b除去残留在该中间转印体70上的调色剂后,供下一个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述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感光体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感光体1的制作》
(导电性支承体的准备)
准备直径60mm的圆筒形铝支承体的导电性支承体。
(中间层的形成)
将由下述式(N-1)表示的粘合剂树脂1质量份加入到乙醇、正丙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体积比=45:20:35)20质量份中,进行搅拌使其溶解。此后,将利用以质量比计为5%的聚甲基氢硅氧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金红石型氧化钛粒子4.2质量份进行混合,将该混合液利用珠磨机和平均粒径0.5mm的氧化锆珠,在填充率80%、圆周速度设定4m/sec、磨机滞留时间3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分散,从而制备了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使用了过滤精度5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材料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将其在清洗后的上述导电性支承体的外周面通过浸渍涂布法进行涂布,在120℃干燥20分钟,从而在导电性支承体上形成了干燥层厚2μm的中间层。
(电荷产生层的形成)
接下来,混合下述成分,使用砂磨机进行分散,从而制备了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制备的上述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法涂布于上述中间层上,形成了干燥层厚0.3μm的电荷产生层。
(电荷传输层的形成)
在电荷传输层的形成中,制作了2层结构的电荷传输层。下面,在电荷传输层中,将与上述电荷产生层邻接的层称为第二电荷传输层,将另一刚(感光体的最表面侧的层)称为第一电荷传输层来进行说明。
(1)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形成
接下来,混合下述成分,使其溶解,从而制备了第二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制备的上述第二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浸渍涂布法涂布于上述电荷产生层上,以120℃干燥70分钟,从而形成了干燥层厚13.5μm的第二电荷传输层
(2)第一电荷传输层的形成
接下来,通过将下述成分进行混合、搅拌,从而制备了第一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制备的上述第一电荷传输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圆形滑动漏斗涂布机涂布于上述第二电荷传输层上,在120℃干燥70分钟,从而形成了干燥层厚6.5μm的最上层的第一电荷传输层。
《感光体2~6、10和11的制作》
在上述感光体1的制作中,以使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的硬度成为表1中记载的数值的方式变更形成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时的上述式(CTM)表示的电荷传输物质的添加量,除此以外,同样操作,从而制作了感光体2~6、10和11。
《感光体7的制作》
在上述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第一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10μm,将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20μm,除此以外,同样操作,从而制作了感光体7。
《感光体8的制作》
在上述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第一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13μm,将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27μm,除此以外,同样操作,从而制作了感光体8。
《感光体9的制作》
在上述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第一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15μm,将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30μm,除此以外,同样操作,从而制作了感光体9。
《感光体12的制作》
在上述感光体1的制作中,将第一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6.5μm,将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变更为26.5μm,除此以外,同样操作,从而制作了感光体12。
《感光体13~23的制作》
以下,如下述表1中记载的那样,变更形成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时的上述式(CTM)表示的电荷传输物质的添加量以及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的层厚,制作了比较例的感光体13~23。
应予说明,在感光体13~15和17~19的制作中,如下述表1中记载,电荷传输层不制作成2层结构,而是制作成1层结构。
《电荷传输层的通用硬度的测定》
对于各感光体的电荷传输层,测定了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和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
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中的通用硬度HU1的测定如下进行:利用“FisherscopeH100”在试验载荷下对金刚石四棱锥的维氏压头施加载荷F,由压入电荷传输层表面时的压入深度h和载荷F,通过下述式(A)求出通用硬度(HU[N/mm2])。测定条件如下:维氏压头(四棱锥压头,角度136°),压入速度0.4mN/sec,压入加重2mN,保持时间5秒,测定环境20℃、65%RH。
式(A):HU(通用硬度)=F/(26.45×h2)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荷传输层的从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可以从电荷传输层的表面磨削至层厚方向1/3,在磨削后的表面,与通用硬度HU1测定方法同样进行测定求出通用硬度,从而测定通用硬度HU2
作为从电荷传输层的表面磨削至层厚方向1/3的方法,在后述评价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改造了bizhub PRESS C1060)的印刷中,一边在每规定张数时测定层厚,一边印刷至从电荷传输层的表面磨削至层厚方向1/3为止,在磨削至该层厚方向1/3的时刻,与上述通用硬度HU1的测定方法同样进行测定,从而测定了通用硬度HU2
在这里,关于确认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层厚测定是利用涡电流方式的层厚测定器“EDDY560C”(HELMUT FISCHER GmbH CO公司制)进行测定的。
上述通用硬度HU1和通用硬度HU2的测定结果示于下述表1。
《评价》
作为进行评价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2中记载的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改造bizhub PRESS C1060)中,将上述感光体1~23和图3及图4中説明的间隙控制用滚子设置在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辊的两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23。
在这里使用的间隙控制用滚子的与感光体1~23接触的部分的通用硬度HU3为300N/mm2
利用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以下的评价。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
(1)膜剥落的评价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23中,在温度30℃、湿度85%RH的环境下,在A3中性纸整面进行半色调图像(利用麦克贝斯浓度计测定的相对反射浓度为0.4)图像形成100000张后,确认感光层表面而进行膜剥落的评价。
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将A或B评为在实用上没有问题,合格。另外,在下述基准中,“剥离”是指膜完全从支承体剥落的状态,“膜浮起”是指膜看起来稍微剥离,但膜没有剥落的状态。
A:剥离部分为0,并且膜浮起部分也为0。
B:剥离部分为0,但膜浮起部分为一处以上。
C:宽度小于2mm的剥离部分为一处以上。
D:宽度为2mm以上的剥离部分为一处以上。
(2)灰雾的评价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23中,在温度20℃、湿度50%RH的环境下,在A3中性纸整面进行半色调图像(利用麦克贝斯浓度计测定的相对反射浓度为0.4)的图像形成100000张后,打印20张白色实心图像,将其中的第20张的图像用扫描仪进行扫描。
将该扫描图像输入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注册商标)CS6”(Adobe Systems株式会社制)中,转化为黑白图像。此后,利用该软件计算出扫描图像的黑率。将该黑率作为灰雾的评价指标即黑化率来进行评价。黑化率采用进行10处(纵2mm×横2mm)测定并对其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
在这里,在白色背景部覆盖有调色剂的部分被识别为黑。黑化率表示图像的黑点部分的面积率,实心黑图像的黑化率为100%,白纸为0%。
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评价,将A或B评为在实用上没有问题,合格。
A:黑化率小于0.05%。
B:黑化率大于等于0.05%且小于0.30%。
C:黑化率大于等于0.30%以上。
如上述表1中记载的那样,搭载有本发明的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电子照片感光体表面的膜剥落,并且,能够抑制灰雾的发生。与此相对,搭载有比较例的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某个项目差。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备电子照片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电子照片感光体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其中,
在选自装置构成部中的至少一个中具备与所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抵接构件,所述装置构成部包括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和除电机构,
所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
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75N/mm2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通用硬度HU2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硬度HU1在205~250N/mm2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通用硬度HU2在150~195N/mm2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构件设于所述显影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构件是调整所述装置构成部中的设有该抵接构件的构成部与所述电子照片感光体的间隔的间隙控制用滚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层叠有2层以上的所述电荷传输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所述电子照片感光体的所述导电性支承体的端部为止,形成有至少具有所述电荷传输层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构件中的与所述电荷传输层接触的部分的通用硬度HU3大于所述通用硬度HU1
9.一种电子照片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是在导电性支承体上至少依次具有中间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的电子照片感光体,
所述电荷传输层的初期层厚在20~45μm的范围内,并且,
该电荷传输层的最表面的通用硬度HU1与从该最表面至层厚方向1/3的内部位置的通用硬度HU2满足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式(1):10N/mm2≤HU1-HU2≤55N/mm2
CN201810217662.2A 2017-03-17 2018-03-16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Pending CN1086281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2529A JP2018155913A (ja) 2017-03-17 2017-03-17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7-052529 2017-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8113A true CN108628113A (zh) 2018-10-09

Family

ID=6370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7662.2A Pending CN108628113A (zh) 2017-03-17 2018-03-16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55913A (zh)
CN (1) CN10862811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4219B2 (ja) 2020-02-28 2024-05-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194A (ja) * 1994-10-22 1996-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4626A (ja) * 2003-11-28 2005-06-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24304A (ja) * 2009-03-24 2010-10-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382A (ja) * 2010-10-22 2012-05-1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86589A (ja) * 2015-03-27 2016-10-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194A (ja) * 1994-10-22 1996-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4626A (ja) * 2003-11-28 2005-06-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24304A (ja) * 2009-03-24 2010-10-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382A (ja) * 2010-10-22 2012-05-1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86589A (ja) * 2015-03-27 2016-10-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5913A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127963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314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片感光体
JP200901511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0029877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4992484B2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734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00652B2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809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29832B2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53272B2 (ja) 有機感光体の表面保護層の分散液の製造方法、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4449740B2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91707A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6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9181101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330251A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068B2 (ja) 有機感光体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75304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6985B2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2798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426A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9741B2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8563A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4426B2 (ja)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08480A (ja)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