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320B -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320B
CN108605320B CN201680081308.0A CN201680081308A CN108605320B CN 108605320 B CN108605320 B CN 108605320B CN 201680081308 A CN201680081308 A CN 201680081308A CN 108605320 B CN108605320 B CN 108605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access layer
data packet
remote terminal
logic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13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5320A (zh
Inventor
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5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5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中继终端设备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RRC连接建立消息;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从而,能够为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以外的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通信方法,当终端设备处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该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从而,可以基于RRC连接,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但是,当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时,无法与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传输,从而无法建立RRC连接。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方案,能够为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以外的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能够为处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以外的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中继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方法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该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RRC连接建立消息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承载;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包括: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一承载,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网络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二承载;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包括: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二承载,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该特定RNTI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该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一上行信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该中继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该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该中继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前导码;该中继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该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中继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方法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远端终端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中继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该方法包括: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该网络设备对该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L2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RRC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该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该网络设备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该网络设备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资源;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该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该网络设备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该网络设备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资源;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封装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该特定RNTI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各步骤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各步骤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各步骤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的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或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运行时,使得中继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的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或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运行时,使得远端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的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或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中继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远端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中继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的交互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现有的蜂窝通信***,如全球移动通讯(英文全称可以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英文简称可以为:GSM),宽带码分多址(英文全称可以为: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文简称可以为:WCDMA),长期演进(英文全称可以为:Long Term Evolution,英文简称可以为:LTE)等***中,所支持的通信主要是针对语音和数据通信的。通常来说,一个传统基站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
下一代移动通信***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机器到机器(英文全称可以为:Machine to Machine,英文简称可以为:M2M)通信,或者叫做机器类型通信(英文全称可以为: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英文简称可以为:MTC)通信。根据预测,到2020年,连接在网络上的MTC设备将会达到500到1000亿,这将远超现在的连接数。对M2M类业务,由于其业务种类千差万别,对网络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大致来说,会存在如下几种需求:
可靠传输,但对时延不敏感;
低延迟,高可靠传输。
对可靠传输,但对时延不敏感业务,较容易处理。但是,对低延迟、高可靠传输类的业务,不仅要求传输时延短,而且要求可靠,比如设备到设备(英文全称为:Device toDevice,英文简称可以为:D2D)业务。如果传输不可靠,会导致重传而造成传输时延过大,不能满足要求。由于大量连接的存在,使得未来的无线通信***和现有的通信***存在很大差异。大量连接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接入终端设备以及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用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相关的调度信令的传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资源消耗问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的无线通信***100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100包括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等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英文全称为:Access Point,英文简称可以为:AP),GSM或码分多址CDMA(英文全称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英文简称可以为:CDMA)中的基站(英文全称为:Base Transceiver Station,英文简称可以为: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英文全称为:NodeB,英文简称可以为:NB),还可以是LTE中的或演进型基站(英文全称为:Evolutional Node B,英文简称可以为: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无线通信***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120。该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该终端设备12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英文全称为:User Equipment,英文简称可以为: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英文全称为: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英文简称可以为:WLAN)中的站点(英文全称为:STATION,英文简称可以为: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英文全称为: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英文简称可以为: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英文全称为:Wireless Local Loop,英文简称可以为:WLL)站、个人数字处理(英文全称为: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英文简称可以为: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英文全称为: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英文简称可以为: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六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此外,该无线通信***100还可以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网络实体,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具体地,终端设备120可以以蜂窝通信模式或D2D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其中,在蜂窝通信模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与其它终端设备通信;在D2D通信模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D2D链路直接与其它终端设备通信。
在图1示出的多个终端设备120中,包括蜂窝终端设备、D2D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其中,蜂窝终端设备采用蜂窝通信技术(即,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的一例)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D2D终端设备通过中继终端设备实现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中继终端设备与D2D终端设备之间具有例如,PC5接口,采用D2D通信技术(即,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的一例)进行通信,其中,该D2D通信技术可以具体为LTE中的旁路(SL,SideLink)技术,也可以为WLAN中的WIFI或蓝牙等技术,或者为其它D2D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具有例如,Uu接口,采用蜂窝通信技术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远端设备处于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外,该中继终端设备处于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100中的各设备中设置有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的协议栈(Protocol Stack),并且,各设备中的协议栈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协议栈可以是LTE等4G网络中使用的协议栈,也可以是未来的5G网络使用的协议栈,也可以是用于D2D通信的协议栈(例如,WLAN中的WIFI或蓝牙等技术所使用的协议栈),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以LTE中规定的协议栈为例,进行说明。
协议栈是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文件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作为实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所使用的协议栈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协议层或多个协议层的组合,每层协议都可以存在多种协议实体,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协议栈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协议层:
1.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RC层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广播核心网非接入层提供的信息;建立、重新建立、维持和释放在UE和UTRAN之间的RRC连接;RRC连接无线资源的分配、重新配置和释放。;RRC连接的移动性管理;寻呼/通知功能;高层PDU路由功能;要求的质量控制;UE测量报告和报告的控制;开环功率控制;RRC控制闭环功率控制的设定;初始化小区选择和空闲模式的小区重新选择;时间校对控制等。
2.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PDCP层主要用于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
3.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LC层主要用于实现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相关功能,对信息进行分段和级联或对分段和级联的信息进行重组。
4.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MAC层主要用于对传输格式组合的选择,实现调度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相关功能。
5.物理(Physical)层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PHY层主要用于为MAC层和高层提供信息传输的服务,根据选择的传输格式组合进行编码调制处理或解调解码处理。
6.适配(ADP,ADPtive)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适配层可以用于用户标识的识别,或者说,用户标识可以在适配层被识别。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适配层可以配置在属于不同通信协议的两个协议层之间,从而,可以将其中一个协议层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另一协议层能够识别并处理的数据。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方式1
如图2所示,在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A1)。
其中,该协议栈#A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A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A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A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A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A1)。
并且,如图2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B1)。
其中,该协议栈#B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B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B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B1);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B1)。
从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A1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B1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B1处理经由远端终端设备的协议栈#A1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B1也可以不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B1也可以不配置PDCP层和RLC层。
如图2所示,在网络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C1)。
其中,该协议栈#C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C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C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C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C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C1)。
并且,如图2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D1)。
其中,该协议栈#D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D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D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D1);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D1)。
从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C1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D1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D1处理经由网络设备的协议栈#C1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D1也可以不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D1也可以不配置PDCP层和RLC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由PDCP层#B1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PDCP层#D1识别,并且,经由PDCP层#D1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PDCP层#B1识别。
或者,经由RLC层#B1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RLC层#D1,并且,经由RLC层#D1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RLC层#B1。
从而,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化为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并且,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化为远端终端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
可选地,在方式1中,在中继终端设备的PDCP层#B1和PDCP层#D1之间还可以配置有用于进行格式转换处理的适配层;或者,在中继终端设备的RLC层#B1和RLC层#D1之间还可以配置有用于进行格式转换处理的适配层。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RC层#A1能够识别来自RRC层#C1的信息,并且,RRC层#C1能够识别来自RRC层#A1的信息。
在方式1中,针对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即,MAC层、RLC层或PDCP层)。并且,针对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即,MAC层、RLC层或PDCP层)。
方式2
如图3所示,在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A2)。
其中,该协议栈#A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A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A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A2);
APD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APD层#A2),该APD层#A2可以用于进行RLC层#A2与LTE/WLAN层#A2之间的格式转换处理,并且,该APD层#A2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下层协议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LTE/WLAN层#A2)。其中如果该D2D通信技术(即,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具体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LTE/WLAN层#A2可以具体为MAC层和PHY层,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其它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或WIFI技术等等,则该LTE/WLAN层#A2可以为该其他通信技术中与MAC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层。
并且,如图3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B2)。
其中,该协议栈#B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下层协议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LTE/WLAN层#B2)。其中如果该D2D通信技术(即,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具体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LTE/WLAN层#B2可以具体为MAC层和PHY层,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其它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或WIFI技术等等,则该LTE/WLAN层#B2可以为该其他通信技术中与MAC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层。
从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LTE/WLAN层#A2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LTE/WLAN层#B2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LTE/WLAN层#B2处理经由远端终端设备的LTE/WLAN层#A2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B2也可以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B2也可以配置PDCP层和RLC层。
如图3所示,在网络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C2)。
其中,该协议栈#C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C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C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C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APD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APD层#C2),其中,该APD层#C2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C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C2)。
并且,如图3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D2)。
其中,该协议栈#D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D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D2)。
从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C2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D2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D2处理经由网络设备的协议栈#C2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D2也可以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D2也可以配置PDCP层和RLC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由LTE/WLAN层#B2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MAC层#D2识别,并且,经由MAC层#D2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LTE/WLAN层#B2识别。
从而,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化为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并且,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化为远端终端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RC层#A2能够识别来自RRC层#C2的信息,并且,RRC层#C2能够识别来自RRC层#A2的信息。PDCP层#A2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C2的信息,并且,PDCP层#C2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A2的信息。RLC层#A2能够识别来自RLC层#C2的信息,并且,RLC层#C2能够识别来自RLC层#A2的信息。APD层#A2能够识别来自APD层#C2的信息,并且,APD层#C2能够识别来自APD层#A2的信息。
在方式2中,针对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例如,MAC层)。并且,针对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例如,MAC层)。
方式3
如图4所示,在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A3)。
其中,该协议栈#A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A2);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A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A3);
APD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APD层#A2),该APD层#A3可以用于进行RLC层#A3与LTE/WLAN层#A3之间的格式转换处理,并且,该APD层#A3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下层协议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LTE/WLAN层#A3)。其中如果该D2D通信技术(即,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具体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LTE/WLAN层#A3可以具体为MAC层和PHY层,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其它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或WIFI技术等等,则该LTE/WLAN层#A3可以为该其他通信技术中与MAC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层。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B3)。
其中,该协议栈#B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下层协议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LTE/WLAN层#B3)。其中如果该D2D通信技术(即,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通信技术)具体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LTE/WLAN层#B3可以具体为MAC层和PHY层,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其它通信技术,例如,蓝牙或WIFI技术等等,则该LTE/WLAN层#B3可以为该其他通信技术中与MAC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层。
从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LTE/WLAN层#A3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LTE/WLAN层#B3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LTE/WLAN层#B3处理经由远端终端设备的LTE/WLAN层#A3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B3也可以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B3也可以配置PDCP层和RLC层。
如图4所示,在网络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C3)。
其中,该协议栈#C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C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C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C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C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C3)。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D3)。
其中,该协议栈#D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D3);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D3)。
从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C3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D3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D3处理经由网络设备的协议栈#C3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其他能够实现通信的协议层配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该协议栈#D3也可以配置PDCP层,或者,该协议栈#D3也可以配置PDCP层和RLC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WLAN层#B3与MAC层#D3之间还可以配置APD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APD层#B3),该APD层#B3可以用于进行LTE/WLAN层#B3与MAC层#D3之间的格式转换处理,并且,该APD层#B3可以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经由LTE/WLAN层#B3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MAC层#D3识别,并且,经由MAC层#D2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LTE/WLAN层#B3识别。
从而,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化为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并且,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化为远端终端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RC层#A3能够识别来自RRC层#C3的信息,并且,RRC层#C3能够识别来自RRC层#A3的信息。PDCP层#A3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C3的信息,并且,PDCP层#C3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A3的信息。RLC层#A3能够识别来自RLC层#C3的信息,并且,RLC层#C3能够识别来自RLC层#A3的信息。
在方式3中,针对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例如,MAC层)。并且,针对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2层(例如,MAC层)
方式4
如图5所示,在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A4)。
其中,该协议栈#A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A4);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A4);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A4);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A4);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A4)。
并且,如图5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B1)。
其中,该协议栈#B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一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B4)。
从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A4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B4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B4处理经由远端终端设备的协议栈#A4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如图5所示,在网络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C4)。
其中,该协议栈#C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R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RC层#C4);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DCP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DCP层#C4);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RL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RLC层#C4);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MAC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MAC层#C4);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C4)。
并且,如图5所示,在中继终端设备中配置有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协议栈(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协议栈#D4)。
其中,该协议栈#D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协议层:
第二通信协议所对应的PHY层(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PHY层#D4)。
从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C4处理经由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D1处理后的数据,相应地,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协议栈#D4处理经由网络设备的协议栈#C4处理后的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配置在各设备中的协议栈所包括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经由PHY层#B4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PHY层#D4识别,并且,经由PHY层#D4处理后的数据能够被PHY层#B4识别。
从而,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化为网络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并且,在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将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化为远端终端设备能够识别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式4中,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可以相同,或者,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也可以相异,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通信方式与第二通信协议相异的情况下,在中继终端设备的PHY层#B4和PHY层#D4之间还可以配置有用于进行格式转换出来的适配层。
另外,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RC层#A4能够识别来自RRC层#C4的信息,并且,RRC层#C3能够识别来自RRC层#A4的信息。PDCP层#A4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C4的信息,并且,PDCP层#C4能够识别来自PDCP层#A4的信息。RLC层#A4能够识别来自RLC层#C4的信息,并且,RLC层#C4能够识别来自RLC层#A4的信息。MAC层#A4能够识别来自MAC层#C4的信息,并且,MAC层#C4能够识别来自MAC层#A4的信息。
在方式4中,针对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1层(例如,PHY层)。并且,针对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例如,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解析至的L1层(例如,PHY层)。
可选地,该适配层可以位于MAC层和RLC层之间,也可以位于RLC层和PDCP之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适配层可以用于识别D2D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可选地,适配层还可以用于识别用于指示中继传输的中继特定逻辑信道标识(LCID,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此外,可选地,该适配层可以用于将从下层接收到的采用各种D2D通信技术传输的数据转换成通信技术无关的形式,并且可选地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上层进行进一步处理。可选地,该中继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可以用于识别中继数据。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中继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来标识中继数据,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中的协议栈以及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中至少有一个协议层(例如,图2至图5中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由直线连接的协议层)是相对应的,即,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该相应的协议层识别来自对方的数据或信息。
图6示出了从中继终端设备角度描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22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23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S24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该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RRC连接建立消息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25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260,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远端终端设备需要建立RRC连接时,可以生成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message),这里,生成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后,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的协议栈(或者说,协议层)对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数据包#1(即,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1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1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1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1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可选地,如果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还包括适配层,则数据包#1的具体形式可以与PC5接口采用的D2D通信技术相对应。例如,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1可以具体为MAC PDU,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蓝牙或WIFI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1可以具体为蓝牙或WIFI技术中的与MAC PDU相对应的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并且,该数据包#1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唯一地指示该远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被该中继终端设备识别,例如,该中继终端设备能够通过MAC层识别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其中,设备标识可以是该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电话号码等。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包括该远端终端设备的特定标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特定标识用于在中继传输中唯一地标识该远端终端设备。该特定标识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该特定标识的长度可以小于终端设备标识的长度,以降低信令开销。例如,该特定标识可以是L2层标识,即在设备的L2层进行封装和解析的标识,其中,该L2层标识可以是预定义的,或者是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分配的,例如该L2层标识是网络设备在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承载的过程中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分配的,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该L2层标识可以设置在PDCP层、RLC层或MAC层,即由PDCP层、RLC层或MAC层封装和解析。
可选地,如果该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L2层还包括独立的适配层,则该L2层标识可以设置在适配层或D2D通信技术的相应层,例如,如果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PC5接口采用旁路技术,则该L2层标识可以设置在MAC层,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果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具有单独的适配层,并且由该适配层进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封装和解析,则当远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时,可以将数据依次进行PDCP层、RLC层和适配层封装。其中,可以在适配层中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L2层标识),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地,如果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不具有单独的适配层,并且由MAC层进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解析和封装,则当远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时,例如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侧的远端终端设备的数据,可以依次对数据进行PDCP层、RLC层和MAC层封装,其中,可以在MAC层携带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L2层标识),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其后,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例如,PC5接口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1是符合该远端终端设备与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一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从而,中继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1,并且,可以基于该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对该数据包#1进行封装处理,生成符合该第二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即,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数据包#2)。
可选地,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者
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2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2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2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2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并且,该数据包#2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
其后,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uu接口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2是符合该中继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因此,网络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2,并且,可以基于该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对该数据包#2进行解封装处理,从而,能够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
进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该远端终端设备,并基于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且,网络设备可以生成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这里,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和生成RRC连接建立消息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或者说,协议层)对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数据包#3(即,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
可选地,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3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3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3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3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并且,该数据包#3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
其后,网络设备能够通过例如,uu接口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3是符合该网络设备与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从而,中继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3,并且,可以基于该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一通信协议规则)对该数据包#3进行封装处理,生成符合该第一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即,第四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数据包#4)。
可选地,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者
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4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4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4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4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可选地,如果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还包括适配层,则数据包#1的具体形式可以与PC5接口采用的D2D通信技术相对应。例如,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4可以具体为MAC PDU,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蓝牙或WIFI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4可以具体为蓝牙或WIFI技术中的与MAC PDU相对应的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并且,该数据包#4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
其后,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PC5接口,将该数据包#4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4是符合该中继终端设备与该远端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一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从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4,并且,可以基于该远端终端设备中的协议栈对该数据包#4进行解封装处理,从而,能够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RRC连接建立消息。
进而,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RRC连接建立消息,确定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了RRC连接。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RRC连接建立消息,确定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了RRC连接之后,远端终端设备可以生成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这里,远端终端设备生成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后,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的协议栈(或者说,协议层)对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数据包#5(即,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
可选地,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5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5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5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1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可选地,如果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的协议栈还包括适配层,则数据包#5的具体形式可以与PC5接口采用的D2D通信技术相对应。例如,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LTE的旁路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1可以具体为MAC PDU,而如果该D2D通信技术为蓝牙或WIFI技术,则该PC5接口传输的数据包#5可以具体为蓝牙或WIFI技术中的与MAC PDU相对应的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并且,该数据包#5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
其后,远端终端设备能够通过例如,PC5接口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5是符合该远端终端设备与该中继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一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从而,中继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5,并且,可以基于该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对该数据包#5进行封装处理,生成符合该第二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即,第六接入层数据包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数据包#6)。
可选地,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者
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该数据包#6可以为MAC层PUD,其中,MAC层PUD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MAC层进行封装的。
或者,该数据包#6可以为PHY层数据包,其中,PHY层数据包可以指数据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在设备的PHY层进行封装的。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数据包#6的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该数据包#6还可以为RLC PDU或PDCP PDU,即,该数据包#1的最外层或最高层是RLC层或PDCP层。
并且,该数据包#6可以携带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说,标识信息)。
其后,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uu接口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包#6是符合该中继终端设备与该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的数据包。因此,网络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数据包#6,并且,可以基于该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第二通信协议规则)对该数据包#6进行解封装处理,从而,能够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进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该远端终端设备,并基于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确定RRC连接建立完成。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传输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输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方式a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例如,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为如图2所示方式时,中继终端设备配置有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即,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L2层解析。
从而,该远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1。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1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2。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2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类似地,网络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3。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3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4。
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4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进一步,该远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5。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5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6。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6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方式b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具体地说,具体地说,例如,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为如图3所示方式时,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配置有适配层。
从而,该远端设备可以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1。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适配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1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2。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2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类似地,网络设备可以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3。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适配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3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4。
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4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进一步,该远端设备可以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5。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适配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5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6。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6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方式c
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例如,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为如图4所示方式时,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配置有适配层,即,中继终端设备能够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适配层解析。
从而,该远端设备可以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1。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1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2。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2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类似地,网络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3。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3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4。
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4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进一步,该远端设备可以在适配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5。
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5进行适配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RLC层或PDCP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在数据包#6。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6进行L2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方式d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具体地说,具体地说,例如,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的协议栈配置为如图5所示方式时,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配置有RRC层。中继设备未配置RRC层,不能对所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RRC层解析。
从而,该远端设备可以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1。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RRC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1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2。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2进行RRC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类似地,网络设备可以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3。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RRC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3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4。
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4进行RRC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进一步,该远端设备可以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添加在该数据包#5。
此时,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RRC层,例如,可以直接对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5进行封装,以生成数据包#6。
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6进行RRC层探测,从而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字段(或者说,承载标识字段)。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添加LCID。
方式X
在该方式X中,中继终端设备能够获取远端终端设备添加在该数据包#1中的LCID。
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承载;
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设规则(即,第一预设规则或第三预设规则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1)或网络设备的指示,确定需要添加至在该数据包#1中的LCID(即,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LCID#1)。
以下表1示出了该预设规则#1的一例。
表1
LCID值 承载
00000 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
01011 中继公共控制信道(Relay CCCH),例如,SRB0
01100 中继专用控制信道(Relay DCCH),例如,SRB1
01101 中继专用控制信道(Relay DCCH),例如,SRB2
01110 中继专用业务信道(Relay DTCH),例如,DRB1
01111 中继专用业务信道(Relay DTCH),例如,DRB2
...... ......
xxxxx-10111 预留位(Reserved)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表1中的承载与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LCID#1可以表示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具体地说,是MAC层)处理该数据包#1所使用的逻辑信道,并且,该LCID#1可以指示该远端终端设备处理(或者说,传输)该数据包#1所使用的承载(即,第一承载的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承载#1)。
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包括:
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该LCID#1为网络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由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的RRC信令)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该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LCID#1(即,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的一例)封装入数据包#2,从而,网络设备能够在接收到该数据包#2之后,能够根据该LCID#1确定该数据包#2所对应的承载。
或者,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包括:
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一承载,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
具体地说,在该LCID#1为远端终端设备根据预设规则#1确定的情况下,该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1,确定LCID#1所对应的承载(即,承载#1),并且,可以确定该承载#1在预设规则#2(即,第二预设规则的一例)中所对应的LCID(即,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的另一例,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LCID#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设规则#2是存储在网络设备中的预设规则,并且,网络设备根据预设规则#2确定各承载与各LCID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下表2示出了该预设规则#1的一例。
表2
LCID值 承载
00000 公共控制信道(CCCH,common control channel)
01011 Relay CCCH(SRB0)
01100 Relay DCCH(SRB1)
01101 Relay DCCH(SRB2)
01110 Relay DTCH(DRB1)
01111 Relay DTCH(DRB2)
...... ......
xxxxx-10111 Reserved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表2中的承载与LCID之间的映射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此情况下,该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将LCID#2封装入数据包#2,从而,网络设备能够在接收到该数据包#2之后,能够根据该LCID#2从该表2中,查找与该LCID#2相对应的承载(即,承载#1)。
通过类似的方式,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添加在数据包#4中的逻辑信道标识,即:
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二承载;
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包括:
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
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二承载,则该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
方式Y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网络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设置有适配层,且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适配层,并且,数据包#1的逻辑信道标识(LCID#1)是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添加至数据包#1时,由于中继终端设备未配置适配层,因此,中继终端设备无法获取LCID#1。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设置或协商等方式,规定用于指示中继数据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记做,LCID#0),并且,可以规定网络设备和远端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该LCID#0时,需要将该数据传输至适配层,并在适配层获取该数据的LCID。
从而,此情况下,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将该LCID#0作为添加至数据包#2的LCID。
进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包#2后,并检测到数据包#2携带有LCID#0,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该数据包#2为中继数据,并且,在适配层对该数据包#2进行处理,从而,能够获得LCID#1。
通过类似的方式,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添加在数据包#4中的逻辑信道标识,即:
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RRC连接的方法,通过如上方式在数据包中添加LCID,能够是网络设备和远端终端设备使用相同的承载处理数据包,从而,能够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该特定RNTI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规定或协商等方式约定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当一个数据包携带有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时,其接收端设备能够识别该数据包为中继数据,即,需要发送给其他设备。
从而,网络设备可以将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将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从而当中继终端设备配置有L2层协议层时,能够从在该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特定逻辑信道标识,进而确定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数据需要发送至远端终端设备。
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规定或协商等方式约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例如,特定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当一个数据包携带有该特定RNTI(例如,特定C-RNTI)时,其接收端设备能够识别该数据包为中继数据,即,需要发送给其他设备。
从而,网络设备可以将特定RNTI封装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在L1层(例如,PHY层)将该特定RNTI封装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从而中继终端设备能够从在该L1层(例如,PHY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特定RNTI,进而确定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数据需要发送至远端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RRC连接的方法,通过使网络设备将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封装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能够使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确定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承载有需要发送至远端终端设备的中继数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将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规定或协商等方式约定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当一个数据包携带有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时,其接收端设备能够识别该数据包为中继数据,即,需要发送给其他设备。
从而,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将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在L2层(例如,MAC层)将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从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后,能够在L2层获取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进而确定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数据为中继数据(即,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规定或协商等方式约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例如,特定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当一个数据包携带有该特定RNTI(例如,特定C-RNTI)时,其接收端设备能够识别该数据包为中继数据,即,需要发送给其他设备。
从而,中继终端设备可以将特定RNTI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在L1层(例如,PHY层)将该特定RNTI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从而网络设备能够从在该L1层(例如,PHY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特定RNTI,进而确定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数据为中继数据(即,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立RRC连接的方法,通过使中继终端设备将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封装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能够使网络设备容易地确定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从而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2,即:
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该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一上行信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该中继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该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C5接口上特定的调制等级解码出相应的数据(即,数据包#1),并且,可以根据该数据包#1生成数据包#2。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1或数据包#2的数据量大小,选择特定的(例如,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的)PUCCH资源(即,第一上行信道的一例)上发送资源请求消息(即,第一调度信息的一例)。其中,特定的PUCCH与数据量大小或者数据量区间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例如,由第一映射关系指示的)。当网络设备接收到该PUCCH上的资源请求消息后,根据映射关系(即,第一映射关系信息所述指示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2的数据量大小,并在PDCCH中携带上行授权。其中特定的PUCCH资源包含时频资源,时域资源可以包含周期、偏移值等,频域资源可以包含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位置等。
或者,可选地,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该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中继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前导码;
该中继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该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具体地说,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C5接口上特定的调制等级解码出相应的数据(即,数据包#1),并且,可以根据该数据包#1生成数据包#2。
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中继终端设备的数据量大小选择相应的(例如,根据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preamble(即,第一前导码的一例)在Uu接口上进行发送。该preamble与一定大小的数据量或数据量区间存在映射关系(即,第二映射关系信息所指示的映射关系),当网络设备接收到此preamble之后,根据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2的数据量大小,分配相应的上行授权。上行授权和UE选择的Preamble可以在下行PDCCH的DCI中携带,同时携带网络设备分配的临时C-RNTI。中继终端设备采用临时分配的C-RNTI将数据包#2发送到网络设备。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的交互图。
如图7所示,在S310,远端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发现处理,从而发现能够为其服务的中继终端设备。
在S315,远端终端设备生成封装有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数据包#1,并且,该数据包#1携带有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S320,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PC5接口,并使用例如,中继公共控制信道(Relay CCCH),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1
在S325,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1生成携带有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数据包#2;
在S330,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Uu接口,并使用例如,中继公共控制信道(Relay CCCH),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2;
在S335,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2进行解封装,以获取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并根据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远端终端设备,基于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生成RRC连接建立消息。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分配特定索引(specific index)。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该RRC连接建立消息、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specific index封装入数据包#3。
在S340,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例如,Uu接口,并使用例如,中继公共控制信道(RelayCCCH),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3。
在S345,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3生成携带有RRC连接建立消息、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specific index的数据包#4;
在S350,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PC5接口,并使用例如,中继公共控制信道(Relay CCCH),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4;
在S355,远端终端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4进行解封装,以获取RRC连接建立消息、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specific index,并根据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RRC连接建立消息,确定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了RRC连接,并且,可以生成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远端终端设备生成封装有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的数据包#5,并且,该数据包#5携带有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specific index。
在S360,远端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PC5接口向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包#5。
在S365,中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5生成携带有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specific index)的数据包#6;
在S370,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例如,Uu接口,向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6;
在S380,网络设备可以对该数据包#6进行解封装,以获取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specific index),并根据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或specific index),确定远端终端设备,基于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确定建立RRC连接建立完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8示出了从远端终端角度描述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400包括:
S410,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420,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S430,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该远端终端设备对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该方法400中的中继终端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的中继终端设备的动作相似,该方法400中远端终端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的远端终端设备的动作相似并且,该方法400中网络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网络设备的动作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9示出了从网络设备角度描述的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500包括:
S510,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
S520,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S530,该网络设备对该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S540,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网络设备在L2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网络设备在RRC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方法还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该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网络设备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
该网络设备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资源;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该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网络设备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
该网络设备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资源;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封装特定逻辑信道标识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该特定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该特定RNTI用于指示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该方法500中的中继终端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的中继终端设备的动作相似,该方法500中远端终端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的远端终端设备的动作相似并且,该方法500中网络设备的动作与上述方法200中网络设备的动作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以上,结合图1至图9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0至图12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600包括:
接收单元610,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处理单元620,用于根据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630,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接收单元610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该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RRC连接建立消息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发送单元63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承载;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将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装置将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一承载,则该装置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网络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二承载;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将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装置将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二承载,则该装置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该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第一上行信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该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前导码;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该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6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中继终端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6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该装置700包括:
处理单元710,用于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720,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接收单元730,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将该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该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将该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装置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装置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装置基于存储在该装置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装置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对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装置的设备标识;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7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远端终端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7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12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800包括:
接收单元810,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装置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
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该处理单元820还用于对该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830,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在该装置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装置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装置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资源;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资源;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置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装置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8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8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9中的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装置,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以上,结合图1至图9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3至图15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9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3所示,该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和收发器920,处理器910和收发器920相连,可选地,该设备900还包括存储器930,存储器930与处理器9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设备900包括总线***940。其中,处理器910、存储器930和收发器920可以通过总线***940相连,该存储器9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9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920发送信息或信号,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该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RRC连接建立消息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L2层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在适配层将以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从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承载;
该处理器910用于将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可选地,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处理器910用于将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如果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该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一承载,则该处理器910用于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器910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网络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用于从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二承载;
该处理器910用于将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可选地,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则该处理器910用于将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
如果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该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该第二承载,则该处理器910用于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该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该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中。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器910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该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通过该第一上行信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该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前导码;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该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该远端终端设备根据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
该处理器910用于根据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910用于控制控制收发器9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9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中继终端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9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6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4所示,该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和收发器1020,处理器1010和收发器1020相连,可选地,该设备1000还包括存储器1030,存储器1030与处理器10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设备1000包括总线***104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30和收发器1020可以通过总线***1040相连,该存储器10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0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1020发送信息或信号,
该处理器1010用于对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010用于控制收发器10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1010用于控制收发器10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L2层将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L2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适配层将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RRC层将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该处理器1010用于在RRC层从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和设备1000用于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分配给该设备1000的,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处理器1010用于基于存储在该设备1000和该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该网络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器1010用于根据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1层数据包;或
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该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L2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010用于根据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该处理器1010用于对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设备1000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010用于控制收发器1020根据该第一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0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远端终端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0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图1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5所示,该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10和收发器1120,处理器1110和收发器1120相连,可选地,该设备1100还包括存储器1130,存储器1130与处理器1110相连,进一步可选地,该设备1100包括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存储器1130和收发器1120可以通过总线***1140相连,该存储器11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1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1120发送信息或信号,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该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处理器1110用于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
该处理器1110用于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该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该处理器1110用于对该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L2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L2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适配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适配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RRC层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该处理器1110用于在RRC层将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该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在该设备1100和该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设备1100分配给该远端终端设备的,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该远端终端设备和该设备1100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在该适配层封装入该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该处理器1110用于根据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该适配层获取该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该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该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器1110用于根据该第一上行信道和该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调度信息,该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资源;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一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与该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该处理器1110用于根据该第一前导码和该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向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调度信息,该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传输资源;
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通过该第二传输资源,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可选地,该处理器1110用于控制收发器1120根据该第二通信协议,接收该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该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该处理器1110用于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该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该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1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11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9中的方法5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设备,通过使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向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一MAC PDU,并且,中继终端设备对该第一MAC PDU进行解析以获取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承载有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第二MAC PDU,从而,网络设备能够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该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将用于承载该RRC连接的相关信息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和该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于第三MAC PDU,并将该第三MAC PDU发送给中继终端设备,从而,能够为位于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外的远端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
应注意,本发明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协议层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网络或***对例如名称或功能进行任意变更,例如,也可以将某些协议层的功能进行整合作为新的协议层,并且,上述各协议层的功能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上述各协议层在现有技术中能够执行的各功能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6)

1.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L2层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承载;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则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如果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所述第一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所述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所述网络设备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承载;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包括:
如果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则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
如果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所述第二承载,则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所述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前导码;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16.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23.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所述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适配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RRC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在RRC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31.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中继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装置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网络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的,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L2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以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RRC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RRC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确定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承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则所述装置将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的第一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一预设规则下,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对应所述第一承载,则所述装置将在第二预设规则下与所述第一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所述网络设备中。
38.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
39.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确定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远端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承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则所述装置将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四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其中,在第四预设规则下,所述第四逻辑信道标识对应所述第二承载,则所述装置将在第五预设规则下与所述第二承载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五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五预设规则信息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
41.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以便于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
42.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上行信道,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传输资源的大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43.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前导码;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资源的大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的;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4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4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第六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
46.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远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装置、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装置和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对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将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从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50.根据权利要求4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装置中配置有适配层,在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分配给所述装置的,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装置基于存储在所述装置和所述网络设备中的第六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六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51.根据权利要求4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和所述第四接入层数据包为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数据包。
52.根据权利要求4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五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
53.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网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远端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装置的通信***中执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和所述装置之间基于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装置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生成需要发送至所述远端设备的RRC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封装处理,以生成第三接入层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L2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适配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获取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RRC层将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封装入所述第三接入层数据包。
57.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和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中配置有适配层,在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携带有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装置分配给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基于存储在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和所述装置中的第三预设规则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在所述适配层封装入所述第一接入层数据包中的,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携带的预设逻辑信道标识,在所述适配层获取所述第三逻辑信道标识,其中,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封装入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中的,所述预设逻辑信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为中继数据。
58.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上行信道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上行信道发送的资源请求消息,其中,第一上行信道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道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资源;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59.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映射关系信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用于指示多个数据量区间与多个前导码的一一映射关系,其中,每个数据量区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量;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第二接入层数据包的数据量所属于的数据量区间相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信息,确定第二传输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传输资源;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置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资源,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入层数据包。
60.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接收所述中继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是根据第五接入层数据包生成的,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是所述远端终端设备对需要发送至所述装置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进行封装处理后生成的,其中,所述第五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第六接入层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远端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6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3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中继终端装置,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处理器能够执行的指令;
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5.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远端终端装置,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处理器能够执行的指令;
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网络装置,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处理器能够执行的指令;
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指令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3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80081308.0A 2016-03-30 2016-03-30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605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7915 WO2017166140A1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320A CN108605320A (zh) 2018-09-28
CN108605320B true CN108605320B (zh) 2023-03-14

Family

ID=5996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1308.0A Active CN108605320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4557B2 (zh)
EP (1) EP3399819B1 (zh)
JP (1) JP6772281B2 (zh)
KR (1) KR20180127967A (zh)
CN (1) CN108605320B (zh)
TW (1) TWI764893B (zh)
WO (1) WO20171661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151B (zh) * 2016-03-31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端的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
CN107517489A (zh) * 2016-06-17 201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053852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
WO2018164821A1 (en) 2017-03-10 2018-09-13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ue), evolved node-b (enb) and methods of pag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relay arrangement
US11140732B2 (en) * 2017-04-02 2021-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659357A1 (en) * 2017-07-24 202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providing nas connection identifications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MX2020008608A (es) * 2018-02-20 2020-09-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sistema y programas de computadora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pequeños datos infrecuentes en un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ón.
CN110891324B (zh) * 2018-09-07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c连接方法、设备及***
US11218981B2 (en) * 2018-09-20 2022-01-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1800756B (zh) * 2019-04-08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7146B (zh) * 2019-04-30 2022-07-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2702800B (zh) * 2019-10-22 2023-03-28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846900A (zh) * 2019-12-30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c连接方法、设备及***
US11700654B2 (en) * 2020-01-31 202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to network relay
CN113543267A (zh) * 2020-04-20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边链路sl中继节点的确定方法、sl中继节点及终端
CN114080055B (zh) * 2020-08-13 2024-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991715B2 (en) * 2020-09-22 2024-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to support user equipment based relaying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EP4301005A4 (en) * 2021-03-02 2024-04-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315022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夏普株式会社 远端用户设备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3783769B (zh) * 2021-09-14 2023-07-25 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中传输消息的方法、装置及中继设备
CN114679202B (zh) * 2022-03-07 2023-12-01 深圳华瑞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中继***、方法、中继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46A1 (fr) * 2007-01-25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l'établissement d'un support de signalisation
CN102638900A (zh) * 2011-02-15 2012-08-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3022392A1 (en) * 2011-08-09 2013-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change of mobility inform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ons
WO2013086316A1 (en) * 2011-12-08 2013-06-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 link establishment
WO2014068454A2 (en) * 2012-10-30 2014-05-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outing
WO2014210253A2 (en) * 2013-06-28 2014-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ing user experience of a voice call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WO2015026200A1 (ko) * 2013-08-22 2015-0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5050152A (zh) * 2015-07-14 2015-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954748A1 (en) * 2014-02-19 2015-12-16 Nec Corporation Relaying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ing rrc, nas connections,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CN105246027A (zh) * 2015-09-25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8344B1 (ko) * 2003-05-13 2006-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rrc연결방법
US9030972B2 (en) * 2008-09-26 2015-05-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signaling in system supporting relayed connections
EP2517524A1 (en) * 2009-12-22 2012-10-31 Fujitsu Limited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nodes
CN102238542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下用户设备的rrc重建方法和***
JP5648555B2 (ja) * 2011-03-28 2015-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移動端末、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02724666B (zh) * 2011-03-31 2015-07-0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中继方法、装置和***
CN102811497A (zh) 2011-06-03 2012-12-05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终端及***
CN105163398B (zh) * 2011-11-22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887705B1 (en) * 2012-08-17 2017-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of multi-use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N103813454B (zh) 2012-11-15 2017-08-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设备至设备通信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WO2014088659A1 (en) * 2012-12-06 2014-06-12 Intel Corporation New carrier type (nct)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N103906266A (zh) 2012-12-31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
WO2014205772A1 (zh) 2013-06-28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
EP3163966B1 (en) * 2014-07-31 2019-06-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y implement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6153295A1 (ko) * 2015-03-24 2016-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5657838B (zh) * 2015-04-30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
EP3386251B1 (en) * 2015-12-29 2019-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EP3396981B1 (en) * 2016-02-04 2020-04-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curity parame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7132954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46A1 (fr) * 2007-01-25 200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l'établissement d'un support de signalisation
CN102638900A (zh) * 2011-02-15 2012-08-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13022392A1 (en) * 2011-08-09 2013-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change of mobility inform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ons
WO2013086316A1 (en) * 2011-12-08 2013-06-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 link establishment
WO2014068454A2 (en) * 2012-10-30 2014-05-0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outing
WO2014210253A2 (en) * 2013-06-28 2014-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ing user experience of a voice call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WO2015026200A1 (ko) * 2013-08-22 2015-0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EP2954748A1 (en) * 2014-02-19 2015-12-16 Nec Corporation Relaying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ing rrc, nas connections,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CN105050152A (zh) * 2015-07-14 2015-1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46027A (zh) * 2015-09-25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02265 "UE supported Frequency band indicator for redirection in RRC CONNECTION REQUEST";Nokia Corporation等;《3GPP tsg_ran\WG2_RL2》;20100403;全文 *
R2-161343 "Clarification on the conditions for SidelinkUE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2_RL2》;2016020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4893B (zh) 2022-05-21
KR20180127967A (ko) 2018-11-30
TW201735703A (zh) 2017-10-01
US11064557B2 (en) 2021-07-13
JP2019515517A (ja) 2019-06-06
EP3399819B1 (en) 2021-08-11
WO2017166140A1 (zh) 2017-10-05
EP3399819A1 (en) 2018-11-07
JP6772281B2 (ja) 2020-10-21
US20190045574A1 (en) 2019-02-07
CN108605320A (zh) 2018-09-28
EP3399819A4 (en) 2019-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5320B (zh) 用于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1160678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JP6708744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
WO202116977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00556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
CN108496330B (zh)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BR112020022641A2 (pt)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para enlace lateral e dispositivo terminal
CN11417330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860252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364040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252557B2 (en) Capability identifie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709713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119311A (zh) 传输小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21165A1 (zh) 中继发现方法和终端
JP2021002873A (ja) 無線リソース制御接続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23279403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3368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6026116A1 (zh) 一种空口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
JP2020145728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41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